糖尿病患者运动的好处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好处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适当的活动锻炼对糖尿病人的作用在于:
一、可以减肥,糖尿病的发病病因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过于肥胖,所以患了糖尿病之后可以针对减肥作适当的运动,在减肥的同时,身体内的很多的组织细胞也会增加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使胰岛素的需要量减少,病情稳定。
二、促进肌肉利用血糖,加强糖代谢的调节和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从而使血糖和尿糖降低。
三、肌肉利用脂肪酸增多,从而使血脂降低。
四、增强体质,改善新陈代谢和心肺功能,以减少心血管的并发症。
在锻炼方法上,可根据本人健康状况,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气功、散步、健身操、打乒乓球等不太剧烈的活动方式,每天锻炼二次,每次锻炼时间不要多于30分钟,不要过分疲劳。
锻炼的时间一般在饭后1-1.5小时为宜,因为这时血糖较高,通过运动可降低血糖,切忌空腹运动。注射胰岛素的病人,最好在胰岛素作用过后进行活动,以免发生低血糖现象。
糖友运动后血糖不降反升是为何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运动能降血糖,可是有一些病友在监测血糖时却发现,运动后血糖不但没降下来,反而升高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临床工作中确实发现有很多病友都对运动后血糖反而升高而感到困惑,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三点:一是运动时间过长,二是运动量过大,三是运动量不足,糖尿病患者运动是要因人而异的。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根据年龄、病程、胖瘦、并发症情况确定运动时间。年龄偏大、病程长以及比较瘦的病友,运动时间不宜过长,每次运动以20~30分钟为宜;比较胖的患者每次运动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一般人以30~40分钟为宜。
运动量过大或运动时间过长,都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升糖激素活跃,血糖随之上升。当运动时间过长时,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也会使血糖反应性升高,这种情况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见。1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后血糖可能会低,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水平不是太高(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先低血糖后高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中午是血糖最高的时候。很多采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只在早晚注射胰岛素,早晨打的胰岛素作用不到中午。另外,很多病友中午吃得较多,有的病友吃得太快或太烫,如果中午不吃yao或不运动,血糖就容易升高。
因此,在此特别强调病友餐后不能立即睡午觉,要先运动,再睡午觉,吃药是被动降糖,而运动才是主动降糖,运动既能改善胰岛功能,又能提高身体免疫力,还可以防治其他疾病。
血糖高时不要运动
过量运动危害糖尿病人:
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适合进行运动,血糖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严重的肾功能不全患者,严重的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患者是不适宜进行运动的。运动要适度,不要过量运动,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及老年患者,运动量过大可能导致低血糖,甚至造成脑供血不足、昏迷等严重后果,反复的低血糖可能诱发心梗等不良后果,甚至造成死亡。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方案应该个性化,不同的患者应根据体质差异,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和强度。老年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低强度、短时间的运动;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可选择中等强度,时间不过长的运动。
老年糖尿病患者运动注意事项
1、做有氧运动(吸入的氧气满足运动时身体氧化的需要),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心率=170-年龄为宜(例如:60岁,心率=170-60=110次/分)。但有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者,不适合此公式,这些人要量力而行,以不出现心慌、心绞痛、呼吸困难、全身不适为标准。
2、做全身性运动,如散步、慢跑、做操、打太极拳、太极剑、跳舞、扭秧歌,使全身得到锻炼。家务劳动常是以局部运动为主,不能代替全身运动。
3、预防足部损伤,穿有弹性、底稍厚、鞋帮不软不硬的鞋,如运动鞋。要经常检查鞋中是否有异物,及时清理以防受到伤害。
4、不要空腹运动,防止低血糖,最好三餐后都要运动,至少于早餐后、晚餐后运动。
5、足部或其他部位受到小伤要及时处理或到医院治疗,不要觉得“没什么”,不要等待,幻想自愈,往往因此酿成大祸,导致严重感染、坏疽、截肢。
6、运动时携带血糖仪、血糖试纸、糖类食物、求助卡。以便及时测血糖、捕捉低血糖的瞬间,及时自救,及时寻求别人的帮助。
糖尿病病患者运动有何讲究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时间和强度要控制在既达到了运动治疗的目的,又不能过分剧烈进入“无氧运动”状态。那么糖友在运动方面有哪些讲究?
1.年逾35岁,患病超过10年或患有其他疾病,如心脏病、血压高、呼吸系统疾病的糖尿病人,需与医生商量及经医生检查后才可进行运动。可以选择步行、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时保持心率(次/分钟)=170-年龄(如年龄为60岁,保持每分钟110次的心率即可),或者感觉周身发热、微微出汗为宜,不要一味追求大运动量,以免发生意外。
2.不宜空腹锻炼。空腹锻炼极易诱发低血糖,甚至引起低血糖昏迷。
3.运动后配合额外进食。通常每运动30分钟,应额外进食10~15克糖类(即一片面包或两块饼干),若感觉血糖过低时也可立即进食。
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能否运动方面一定要注意一下,有的运动不适合糖尿病患者有的运动是非常的适合糖尿病患者都有过慢行跑步打太极拳的,而且运动的时候千万不要过于激烈,以防发生意外糖尿病患者平时一定要好好的控制饮食。
糖尿病患者运动保健
1、开始步行,每天半小时,以后逐渐加大到每天一小时,可分早晚两次进行。
2、走跑交替,步行和慢跑交替,常用于体力不足者。步行30秒后跑20秒交替进行,并逐渐缩短步行时间,延长慢跑时间。
3、室内运动,适合于后期有多种合并症的患者,或身体比较虚弱者以及住院者。
4、蹲下起立,开始时,每次做15-20 次,以后可增加至100次。
5、仰卧起坐,开始时,每次做5个,以后逐渐增加至20-50个。
6、床上运动,分别运动上、下肢,做抬起放下,左右分开等动作。对卧床患者较为适合。
7、身体条件好患者,还可做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羽毛球、老年门球等活动。
糖尿病人运动注意事项 注意运动时间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时间也要控制好,一般说来餐后1小时左右进行运动为宜。Ⅱ型糖尿病人糖代谢紊乱是以餐后血糖明显升高为主要特点,餐后进行运动能够起到很好的降低血糖,缓解病情的作用。
运动控制血糖要注意的9个禁忌
1、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强度宜适中,一般来说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度。
2、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宜每天坚持。每日坚持适量的运动,常可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运动需要消耗能量,既可减轻体重,又可加强糖的利用,从而减少血中葡萄糖的蓄积,达到降糖的目的。
3、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宜餐后进行。运动宜在餐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后进行。因为餐前锻炼身体有可能引起血糖波动,既会因延迟进餐造成血糖过低,又可因没有服药使血糖过高。而餐后血糖相对平稳,适合运动健身。
4、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宜在户外进行。并不是任何运动都能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只有“有氧运动”才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最有效的运动方式。如氧气不足会增加心肺负担,对健康不利。
5、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欠佳时忌运动。
6、2型糖尿病患者当出现较重的糖尿病并发症时忌运动。此时要严格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因为稍有不当可能会造成血压升高以及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及下肢坏死等情况的发生。
7、2型糖尿病患者有严重的糖尿病眼底病变时忌运动。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异常,运动不当可加重眼底病变。
8、2型糖尿病患者有严重的糖尿病肾病时忌运动。运动过量会加大肾脏的血流量,增加尿蛋白的排出量,使糖尿病肾病加重。
9、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感染等应激情况时忌运动。此时机体处于应激期间,血糖很不稳定,运动不当易使病情恶化。
当然,除了存在急症情况之外,糖尿病患者也没有必要完全卧床休息,而必须坚持一定量的运动。关键在于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需要适宜。如果坚持好以上原则,每日适量运动可以辅助降糖。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好处有哪些
1、降血糖。运动能提高身体对血糖浓度变化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和受体的亲和力,并且可能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以此有效地改善糖代谢,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2、降血脂和血压。运动能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而减少高血压、冠心病等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3、减轻体重。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肥胖,通过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促进内脏脂肪分解,其体重下降,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提高降糖药物的疗效。
4、有助于心理健康。心情不好不仅影响患者的积极就医,而且还会引起血糖值的波动,适当并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减少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同时运动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生活情趣,放松紧张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患者运动有何讲究
急于降糖 运动过度徒伤身
70岁的张大爷身患II型糖尿病多年,为了减肥和控制血糖,每天都逼着自己完成跑步、打球、爬山等剧烈运动,而且每次持续时间都在两小时以上。如此大的运动量本就让张大爷疲惫不堪,但为了控制血糖他却一再坚持,就在一次爬山回家的途中,张大爷突发脑溢血被送到医院急救。
一些患者急于降糖,认为剧烈运动可以多消耗能量,达到控制血糖和减肥的目的。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高强度或剧烈运动时,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多,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增高,同时使氧化脂质分泌增加,氧化应激程度加重。同时,剧烈运动时,机体处于缺氧状态,无氧代谢会产生大量 酸性产物,从而导致酸碱平衡失调,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像张大爷这样运动过度,非但起不了治疗作用,还会造成软组织、关节损伤、视网膜出血等,如果引起急性 并发症还可能有生命危险。
糖友运动有何讲究?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时间和强度要控制在既达到了运动治疗的目的,又不能过分剧烈进入“无氧运动”状态。那么糖友在运动方面有哪些讲究?
1.年逾35岁,患病超过10年或患有其他疾病,如心脏病、血压高、呼吸系统疾病的糖尿病人,需与医生商量及经医生检查后才可进行运动。可以选择步行、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时保持心率(次/分钟)=170-年龄(如年龄为60岁,保持每分钟110次的心率即可),或者感觉周身发热、微微出汗为宜,不要一味追求大运动量,以免发生意外。
2.不宜空腹锻炼。空腹锻炼极易诱发低血糖,甚至引起低血糖昏迷。
3.运动后配合额外进食。通常每运动30分钟,应额外进食10~15克糖类(即一片面包或两块饼干),若感觉血糖过低时也可立即进食。
运动降血糖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患者在运动时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在太热和太冷的天气运动,要养成每天睡前及运动后检查双脚的习惯,看看足下有无受伤、破皮或长水泡。外出运动应携带识别卡,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肾病变、神经病变、缺血性心脏病、严重高血压时,更应避免慢跑、球类、跳跃、有氧舞蹈等高冲击力的剧烈运动,以免病情恶化。
2.运动降血糖的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运动前,必须要有充分准备,随身携带饮料、食品,以备不时之需;运动时要注意低血糖的防范及足部的保护。
3.糖尿病患者运动钱一小时最好吃点东西,为了避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尽量不要在空腹或餐前运动,一般在餐后1—2小时运动较佳;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宜避免在胰岛素作用巅峰时段运动;运动前后及运动期间不要喝酒,否则有可能导致低血糖;一旦运动期间出现低血糖现象,就应立即停止运动,补充糖分或食物。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当血糖超过250毫克/分升时,运动后血糖反而有增高的可能,因此要注意节制运动。
4.运动降血糖的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要注重采取低冲击力的有氧运动。其中最简单也最适合中老年患者的运动项目就是散步。以一位60公斤体重的人来说,散步1小时便可以消耗掉热量200千卡。散步时,还可搭配其他类型运动,以增添情趣和效果。除散步之外,还可以利用许多机会开展运动。例如下楼时尽量步行,少乘电梯;外出时不妨提前一两站下车步行;看电视时,也可一面看一面甩手,既享乐又可健身。其他较适合的温和运动还有太极拳、柔软体操、气功等。
糖尿病的日常护理方法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护理,学会糖尿病自我管理,自己能掌握病情的变化,以便做好治疗工作,那么糖尿病的日常护理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相关专家做出的详细解答。
①精神护理。一旦确诊为此病,应抱着正确的态度,以充分的自信心去战胜疾病,不能被糖尿病这顶帽子压垮,而精神萎靡,不愿工作,不敢运动,整日休息。也不可视而不见,各方面不加注意,情志失调,过于劳累,或过忧过喜,均能导致内分泌紊乱,不利于控制血糖。这是糖尿病的日常护理方法之一。
②运动锻炼。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生低血糖,可采取散步、做操等轻度的锻炼方式;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运动量可稍大些,如快走、慢跑、骑车、打太极拳等。不管哪种运动方式,须持之以恒,才能达到锻炼目的。
③饮食保健。主食以粗粮为主,细粮为辅;副食以疏菜为主,瘦肉、蛋类为辅,可吃小鱼等。正所谓“粗茶淡饭,健康有源”。不论每日三餐,还是四餐,均要吃饱,避免或减少饭前心慌、手抖、出汗等现象。尤其是儿童、孕妇更应注意。平时可将苦瓜、南瓜、亚腰葫芦、番石榴等研粉,适量内服;亦可将糯米、黑豆适量煮粥常服。
糖尿病患者运动不足怎么办
体育锻炼是糖尿病的一项基础性治疗,又称为体育疗法。患者通过运动可促进机体胰岛素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增加代射;运动既增加骨胳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又可降低患者体重。另外,运动还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对于不能户外活动的年老体弱者更要注意室内体育锻炼。
锻炼方式要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区别对待。对肥胖及年龄不大的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运动量与运动时间可以各尽所能,适当放宽。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者,则运动量要小,时间要短。
糖尿病患者体育锻炼要先从短时间的轻微活动开始,然后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量及时间,每天可锻炼数次,每次15~30分钟。锻炼方式要因人而异,根据家庭环境及条件确定,诸如室内散步,原地踏步或跑步行走,做体操、跳舞、打太极拳等。有条件也可借助室内健身器材锻炼,无条件者可采取做家务活的方式进行锻炼。
糖尿病患者运动不可过度
掌握“度”
病人每日或每周有数日定时进行锻炼,每次时间以持续20~40分钟为宜,这样才能使运动治疗达到“火候”。生理学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运动开始的5~10分钟,达不到降血糖的目的;运动时间20~30分钟,隆血糖的作用最佳;运动时间超过40分钟,虽然血糖可以降低,但血中脂肪增加,会加重糖尿病病情。运动时要以不出现心悸、气促为度。
控制节奏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调整好运动的节奏,在运动前要做简单的热身运动,逐渐加大运动量,使心肺功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运动快结束时,至少要有5分钟的减速调整。
把握时机
有人担心,运动时机掌握不当会诱发低血糖,实际上这不应成为糖尿病病人参加运动锻炼的障碍。但患者在锻炼时应注意时机,如不要在胰岛素和口服隆糖药物发挥最大效应时做运动锻炼。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空腹时运动也容易诱发低血糖,但用药期间,通过一段时间的运动锻炼后,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如果此时减少用药量,上述症状消失且血糖稳定,则应认为是运动增加隆糖疗效。
因人而异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在血糖没有得到很好地控制之前,不要参加运动锻炼;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虽然不禁忌运动锻炼,但也以散步、一般的步行锻炼为安全;有视网膜病变的病人,运动量不能过大,以免诱发眼底出血;若有心、肝、肾、肺功能不全或急性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运动当属禁忌之列。
糖尿病患者运动降血糖立竿见影
医生要与患者共同制订合理的运动计划,要帮患者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运动时间要相对固定,每周150分钟左右。每次运动开始的时间,应从第一口饭算起的饭后40~60分钟。运动的持续时间是每次30~60分钟,每周3~5次或更多。患者可以参照以下表格中的信息选择锻炼的项目和时间。
以下这些糖尿病患者暂时不适宜运动:血糖极不稳定的脆性糖尿病患者,反复低血糖发作者,血糖高于16.7mmol/L的患者,收缩压大于180mmHg的高血压患者,有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经常有脑供血不足的患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有严重视网膜病、眼底出血的患者,有发热、严重感染、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有严重外周神经病变,如糖尿病足病的患者。(世界健康基金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