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烧选推拿
小儿发烧选推拿
发烧是小儿的常见病症之一。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也较差,而且年龄越小调节功能越差。但小儿对发烧的耐受力较好,经过及时治疗后,恢复也较快。
中医认为,小儿具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故很多急慢性疾病均可出现发烧症状。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主要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近视、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前面介绍的那个孩子经辨证为外感风寒发烧,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清天河水(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以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就基本可以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比较急,推拿治疗效果也比较好。
患儿长期低热,中医认为是由于久病伤阴而产生的虚热。治疗一般采用揉内劳宫、清天河水、按揉足三里、推涌泉等推拿方法。可以调节脏腑功能,引热下行,清退虚热,从而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也能达到预防的效果。
小儿伤食发热,多由于幼儿脾常不足,加上饮食不洁或者不节,损伤脾胃,导致乳食停滞,蕴结生热。通过清脾胃、退六腑、清大肠、摩腹等手法,可达清热消食导滞开胃的目的。
这里提醒一点,无论是什么原因的发热,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小儿发烧推拿手法
一、开天门100次
1、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2、手法: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50~100次。
4、功用:醒脑、镇惊、安神。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二、推坎宫100次
1、位置: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
2、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100次。
4、功用:疏散解表、提精神。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
三、运太阳100次
1、位置: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
2、手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称运法。此法以顺时针运为补,逆时针运为泻。
3、操作: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运50~100次。
4、功用:开窍、醒神。
5、要领: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的肌肉组织。频率为每分钟80~120次为宜,运时向耳廓方向稍用点力。
四、清肺经200次
1、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2、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此处选用清肺经,推100~300次。
4、功用:用清法能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用补法补肺益气。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此处一定要注意推动的方向,这与补泻有关,补泻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家长一定要看仔细。
五、清天河水200次
1、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2、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推天河水”,或称“清天河水”。推100~200次。
4、功用:此穴性温凉平和,能清热解表、泄火除烦,用于治疗热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六、退六腑200次
1、位置:在前臂尺侧(小指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2、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推100~200次。
4、功用:清热、凉血、解毒。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肘到腕,不可反向操作!
小孩发烧推拿哪里 小孩虚热发烧推拿
主证:《推拿广意》云:虚热者,因病后血气未定,四体瘦弱,时多发热,一日三五次,此客热乘虚而作,宜调气补虚,其热自退。
治则:调气补虚,其热自退。
推拿处方:推三关,退六腑,捞明月,推五经,掐五指节,运内八卦,掐总筋,分阴阳,飞经走气,运斗肘。
推拿方解:推三关,推六腑,捞明月,分阴阳,乃解肌除热之法;掐五指节,运内八卦,掐总筋,飞经走气,推五经,运斗肘,乃安脏腑,补虚羸,清虚热之治。
宝宝发烧怎么推拿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前面介绍的那个孩子经**为外感风寒发烧,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现在正好是春季,天气变化较大,日温差也较大,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
小儿发烧的推拿手法 脾热推拿手法
治则:清解热邪,行气导积。
推拿处方:推三关,推脾土,泻心火,泻肾水,运八卦,分阴阳,掐总筋,推三关,退六腑,捞明月,运斗肘。
推拿方解:应外感邪热犯阳明,或因脾脏积热,故有推三关,退六腑,推脾土,运内八卦,分阴阳,捞明月之施;泻心火,泻肾水,以交泰心肾而除烦热;掐总筋,运斗肘,可解脾热舌缩之候。
小儿发烧推拿手法
小儿发烧了,竟可以用推拿退烧,并且简简单单用六步,就可以轻轻松松给小儿退烧。
一、开天门100次
1、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2、手法: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50~100次。
4、功用:醒脑、镇惊、安神。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二、推坎宫100次
1、位置: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
2、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100次。
4、功用:疏散解表、提精神。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
三、运太阳100次
1、位置: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
2、手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称运法。此法以顺时针运为补,逆时针运为泻。
3、操作: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运50~100次。
4、功用:开窍、醒神。
5、要领: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的肌肉组织。频率为每分钟80~120次为宜,运时向耳廓方向稍用点力。
四、清肺经200次
1、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2、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此处选用清肺经,推100~300次。
4、功用:用清法能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用补法补肺益气。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此处一定要注意推动的方向,这与补泻有关,补泻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家长一定要看仔细。
五、清天河水200次
1、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2、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推天河水”,或称“清天河水”。推100~200次。
4、功用:此穴性温凉平和,能清热解表、泄火除烦,用于治疗热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六、退六腑200次
1、位置:在前臂尺侧(小指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2、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推100~200次。
4、功用:清热、凉血、解毒。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肘到腕,不可反向操作!
小儿感冒发烧推拿图解 小儿感冒发烧手部推拿法
1.清天河水:按摩者一手握住患儿的手,用另一手食指,中指二指指腹沿患儿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推至肘横纹,即大陵至洪池50-100次。
2.推六腑:按摩者用拇指指面或食指,中指指面沿患儿前臂尺侧自肘推向腕横纹尺侧50-100次。
3.清肺经:按摩者一手握住患儿的手,使其掌心向上,以另一手拇指螺纹面自患儿无名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向指尖推其末节掌面之螺纹面50-100次。
小儿外感风寒发烧推拿 小儿外感风寒发烧推拿手法
开天门:从两眉中点,直上至前发际成一直线处,用两手拇指桡侧自上而下交替直推,推24-50次,以发汗解表,镇惊安神。
推坎宫:先用两拇指掐按眉弓中点片刻,再用两拇指桡侧面,自两眉头稍向上,外分推至眉梢,推24-50次,以发汗解表,清脑明目。
揉太阳:用拇指在两眉外端后方凹陷处的太阳穴揉运,揉24-50次,以解表,止头痛,醒神,明目。
运耳后高骨:以中指按于耳后高骨微下凹陷中,揉运24-50次,以解表发汗,镇惊除烦。
拿风池:用拇指和食指有节奏的提拿颈后枕骨粗隆直下与乳突之间的风池穴50-100次。以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清肺经:用拇指自无名指指掌面末节起推至指尖,推100-500次,以补益肺气,清肝泄热,止咳化痰。
揉肺俞:用拇指指腹按揉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肺俞穴,先顺时针揉50-100次,再逆时针按揉,以疏风解表,宣肺止咳。
推三关: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自腕横纹起推至肘横纹,或用拇指桡侧推之,推100-500次,以温阳散寒,益气活血,培补元气。
掐揉二扇门:用拇指偏峰按揉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出的二扇门穴,揉100-500次。以发汗列表,退热平喘。
小儿发热推拿手法总结
小儿发热多半因外感六淫和饮食内伤所致。小儿形气未充,腠理疏薄,邪气从口鼻皮毛侵入,郁闭肺气,人体卫气被扼于里,正邪相争而发热,使用"打马过天河"和"推六腑"配合共同达到清热解毒,发汗解表之功;小儿脾胃功能弱,平时应当“留得三分饥”,适时适量喂养,食积发热的小儿一般有以下前兆:舌苔白厚腻、口臭、烦躁、手足心热、腹部发热、大便干结,若出现食积端倪,家长应尽快选择"揉板门"、"揉天枢"配合"推六腑"进行化积导滞、通腑泄热,小儿发热时注意饮食清淡,进食粥水为宜,忌腥荤、生冷之品。
小儿推拿疗法,亦称“小儿按摩术”,是在中医儿科学和中医推拿学的基本理论指导下,根据小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在其体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施以手法,以防病、治病或助长、益智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也是中医的一种独特疗法。小儿推拿是中医学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专门用于防治小儿疾病,又自成体系的保健和治疗方法。早在明代,小儿推拿即已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
小儿发烧推拿手法,以上就做了详细的介绍,对于很多的家长来说,学会推拿,就能当孩子在发烧的时候,能通过推拿的这种方法,尽快的缓解自己孩子的发烧,所以作为家长,要对以上内容有一个了解,当孩子发烧的时候可以通过推拿,帮助孩子尽快治疗改善。
推拿有助治疗宝宝发烧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
外感风寒发烧,可采用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100次、开天门100次、推坎宫100次、揉太阳100次等推拿方法,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小儿推拿发烧手法图解 外感发烧推拿手法
治则:清热解表,发散外邪。
推拿处方: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清天河水,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风热者加推脊。
推拿方义:清肺经,清天河水宣肺清热,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疏风解表,发散外邪;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发汗解表,风热加推脊,清天河水以清热解表。
小孩发烧推拿哪里 小孩积热发烧推拿
临床症状:《推拿广意》云:积热者,眼胞浮肿,面黄足冷,发热从头至肚愈甚,或恶闻饮食之气,呕吐,恶心,肚腹疼痛。指纹多深紫。
治则:清热解郁,消积导滞。
推拿处方:推三关,推五经,推脾土,推大肠,泻心火,推三焦,泻肾水,运内八卦,掐总筋,分阴阳,捞明月,退六腑,飞经走气,揉斗肘。
推拿方解:推三关,退六腑,飞经走气,捞明月,分阴阳乃治小孩发烧之常法;推脾土,运内八卦,乃健脾胃助消化之施;推五经,推大肠,泻肾水,泻心火,推三焦,清脏腑之积热,以解呕吐,恶心之候;掐揉总筋,斗肘,乃解痉除挛之施,以除肚腹疼痛之症。
小儿推拿治积食发烧
1、摩腹:用手掌掌面或示中环指指腹着力,在宝宝腹部做顺时针方向环形抚摩5分钟。
2、揉天枢:用食中两指按揉宝宝肚脐两旁天枢穴100次。
3、运内八卦: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宝宝掌心四周的内八卦做环形推运50次。
4、清大肠:用右手拇指桡侧面着力,先从宝宝虎口直推至示指指尖200次。
5、清天河水200次。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间,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6、退六腑:用拇指自肘推向腕部,100~300次。
小儿发烧推拿多久退烧 内伤发烧推拿手法
主证:壮热,口干多饮,喜冷,烦躁不安,啼闹不眠,面红唇赤,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洪大,指纹紫滞。
治疗原则:清气泻热,养阴安神。
推拿处方:清心火,肝木,板门,天河水,大肠,退六腑,揉内劳,打马过天河,揉小天心,清天柱骨,揉涌泉。
推拿原理:清心火,肝木,退六腑用以清泄肺脏积热;清天河水,清天柱骨,用以清泄气分炽热;打马过天河,清板门,用以养阴生津;清大肠,揉涌泉,用以引热下行,釜底抽薪;揉小天心,分手阴阳,用以宁心安神。
主证:暮夜发热,或热甚,手足心热,夜卧不安你,啼闹不眠,兼见腹胀拒按,少食或不食,嗳腐吞酸,或有呕泻酸臭,食物残渣,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治疗原则:消积导滞,清泄积热。
推拿处方:清板门,大肠,小肠,天河水,水底捞明月,退六腑,补脾土, 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揉小天心,分手阴阳,下推七节,揉天枢,拿足三里。
推拿原理:清板门,补脾土, 揉天枢,拿足三里,用以健脾胃,促运化,推四横纹,运内八卦,用以疏气机,调升降,消积滞;清天河水,水底捞明月,退六腑,用以清泄积热;清小肠,大肠,下推七节,用以导致通腑,利尿泻热;揉小天心,分手阴阳,用以宁心安神。
主证:午后,夜间潮热,手足心热,两颧发红,口干唇燥,烦躁啼闹,脉细数,指纹淡紫。
治疗原则:滋阴清热。
推拿处方:补肾水,脾土,揉肾顶,内劳,小天心,清胃经,心火,天河水,小肠,退六腑,水底捞明月,打马过天河,分手阴阳,揉涌泉
推拿原理:补肾水,脾土,清胃经,揉内劳,肾顶,打马过天河滋阴补液;清天河水,退六腑,水底捞明月以清虚热,降虚火;清小肠,揉涌泉以引热下行,引火归元;清心经,揉小天心,分手阴阳以清心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