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的中医治疗方法
小儿哮喘的中医治疗方法
第一:哮喘发作时要“急则治其标”,以宣肺化痰定喘为治疗原则,常用方药为麻杏石甘汤加味,如瓜蒌、僵蚕、炒地龙等。
第二:一旦哮喘停止,当从内因进行治疗。如果是肺气虚明显,患儿常表现疲乏无力、出汗多、易反复感冒,应以补肺固表为治疗原则;如果是脾气虚,患儿常表现倦怠乏力、便溏或大便量多,应以健脾化痰为治疗原则;如果是易因过敏因素引起者,应以调理肺脾肾三脏功能为治疗原则。
另外,中医专家强调,对于小儿哮喘一定要根除疾病,从本治疗来调理人体内环境,达到阴阳平衡,从而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才可以彻底达到治疗的效果。
小儿哮喘的误区有哪些
小儿哮喘的误区一:古代分一期治疗,现代分二期治疗;
小儿哮喘的误区二:重药轻防;
小儿哮喘的误区三:过分强调冬病夏治;
小儿哮喘的误区四:有病有根无苗;
小儿哮喘的误区五:重症状轻体质;
小儿哮喘的误区六:不分年龄,统一治疗;
小儿哮喘的误区七:哮喘不用治,长大就好;
小儿哮喘的误区八:治治看,没有完整的治疗计划。
以上就是小儿哮喘的误区,希望患者多加注意。专家提醒:我们的患者在面对病情时,不要太恐慌,要保持乐观的心情面对一切,这样才能早日康复。
小儿哮喘发生的具体原因
精神因素:
小儿哮喘中精神因素引起哮喘发作虽不如成人为明显,但小儿哮喘儿童也常受情绪影响,如大哭大笑或激怒恐惧后可引起哮喘发作。有学者证明在情绪激动或其它心理活动障碍时常伴有迷走神经兴奋。
遗传因素:
哮喘具有遗传性,小儿哮喘患儿家庭及个人过敏史,如哮喘、婴儿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的患病率较一般群体为高。
非特异性刺激物质:
如灰尘、烟(包括香烟及蚊香)、气味(工业刺激性气体、烹调时油气味及油膝味)等。这些物质均为非抗原性物质,可刺激支气管粘膜感觉神经末梢及迷走神经,引起反射性咳嗽和支气管痉挛,长期持续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有时吸入冷空气也可诱发支气管痉挛。有学者认为空气污染日趋严重,也可能是小儿哮喘患病率增加重要原因之一。
药物:
药物引起的小儿哮喘也较常见。主要有两类药物,一类是阿斯匹林及类似的解热镇痛药,可造成所谓内源性哮喘,如同时伴有鼻窦炎及鼻息肉,则称为阿斯匹林三联症。其它类似药物有消炎痛、甲灭酸等。引起哮喘的机理可能为阿斯匹林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导致cAMP含量减少,释放化学介质引起小儿哮喘,这类小儿哮喘常随年龄增长而减少,青春期后发病见少。另一类药物为作用于心脏的药物,如心得安、心得平等可阻断β受体而引起哮喘,此外很多喷雾吸入剂亦可因刺激咽喉反射性引起支气管痉挛,如色甘酸钠、痰易净等,其它如碘油造影,磺胺药过敏也常可诱发哮喘发作。
气候:
小儿哮喘患者对气候变化很敏感,如气温突然变冷或气压降低,常可激发小儿哮喘发作,因此,一般春秋两季儿童发病明显增加。
儿童哮喘的治疗方法
儿童哮喘要少吃海鲜、少吃甜食。多运动增强免疫力,心情放好尽量不要发脾气。多吃新鲜蔬菜,还有一些含有蛋白质的食物。列如:豆类和鸡蛋还有牛奶。
小儿哮喘中医治疗
发作期
1、寒性哮喘证
【症见】气喘,喉间哮鸣,咳嗽,胸闷,痰稀色白、泡沫多、易咯,喷嚏,鼻塞,流清涕,唇青,形寒肢凉,无汗,口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咽不红,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滑,脉浮紧,指纹红
【治法】温肺散寒,涤痰定喘
【主方】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常用药】炙麻黄、桂枝、细辛、干姜、法半夏、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五味子、白芍、炙甘草等
加减:咳嗽甚加紫菀、款冬花、旋覆花化痰止咳;哮吼甚加射干、僵蚕、地龙祛痰解痉;喘促甚加代赭石降逆平喘;若表寒不甚、寒饮阻肺者,可用射干麻黄汤加减
2、热性哮喘证
【症见】气喘,声高息涌,喉间哮鸣,咳嗽痰壅,痰黏、色黄、难咯,胸闷,呼吸困难,鼻塞,流涕黄稠,身热,面红唇干,夜卧不安,烦躁不宁,口渴,小便黄赤,大便干,咽红,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浮数或滑数,指纹紫。
中医治疗小儿哮喘
(1)麻黄粉0.1g,枳壳0.2g,大黄粉0.3g。上药研细粉后装入胶囊备用。每丸0.6g,每日3次,每次剂量视年龄、病情给予1/2~2丸。用于痰热咳喘。
(2)地龙研为细粉,口服,3岁每次1~3g,每日3次。用于哮喘发作。
(3)沉香2.5g,侧柏叶3g,共为细粉,临睡前顿服。用于哮喘夜间发作。
(4)皂荚15g,水浸白芥子20g,12小时后焙干,每次1~1.5g,每日3次。用于哮喘发作期痰多者。
(5)玉竹10g,白梨1个,水煎,分3次服。5岁者吃梨饮汁,每日3次,连服1个月。用于哮喘肺虚有热者。
(6)胡桃肉3~5g,每日3次,久服。用于哮喘缓解期肾虚者。
(7)黄芪5g,乌梅3g,五味子2g,甘草2g,大枣5枚,水煎2次,混合药汁,加热浓缩至15ml,1~3岁每次5ml,每日3次,连服1个月,有脱敏作用。用于哮喘的预防。
(8)何首乌10g,牡蛎、胡桃仁、补骨脂各15g,共为细粉,每次5g,每日3次,久服可预防哮喘。
中医治疗小儿哮喘方法
1.辨证施治
中医将哮喘分成三期,即发作期、缓解期和稳定期,每个阶段所采用的方法各不相同。发作期采用疏风通络、止咳平喘法;缓解期予以健脾化痰、止咳平喘法;稳定期予以益气固表、补肾纳气法。
2.内外同治
中药内服多选用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二陈汤、健脾益肾理肺汤加减;外治法则包括中药直肠灌注(口服中药困难者)、止嗽膏穴位贴敷、冬病夏治、冬病冬治等。不论急性期还是缓解期,防治结合,全方位确保咳喘患儿的临床疗效。
3.推拿按摩
考虑患儿口服中药困难以及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还可运用推拿按摩的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发作期用“逆运八卦、清肺平肝、分推膻中、揉肺俞”等手法,寒哮加“揉外劳”,热哮加“退六腑”;缓解期采用“补脾经、肺经、肾经”等手法。
慢性哮喘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久病无速治之法,虚症无速补之法”,治病应遵循“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标本同治”的原理。多年的临床实践也告诉我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治其标的方法是无法治愈哮喘的。
治疗
“三期疗法”使用的中药成分:太子参、冬虫夏草、浙贝母、天花粉、槟榔、甘草。
“三期疗法”的治疗方法为:
1.过渡适应期患者初次接诊。病人因天气等外在因素诱发,引起胸闷、咳喘、痰多、汗多等症状,甚至因喘而危及生命,是为哮喘急性发作期。
该期的治疗应以中药为主药,辅以常规西药治疗,比如消炎、扩张支气管等。待哮喘症状逐步稳定下来之后,开始逐步减少以致停掉西药的用量(但不能骤然停掉西药)。经过1-2个月的治疗后,哮喘一派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2.治疗缓解期许多病友在基本症状消失后,就以为哮喘治愈了,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经过前期的治疗之后还应继续服用中药复方太子参止咳益气散1-2个月,直至汗液正常。具体来说就是无盗汗现象,日间无剧烈运动时不会出现大量汗液。
部分体质较弱、哮喘病史长的病友在本期的治疗中,除了中药之外,还应辅以少量的西药,如茶碱类药物及抗炎药等。
3.巩固根治期久病则虚,虚无速补之法。因此,在经过3-4个月的治疗之后应继续服用中药复方太子参止咳益气散1-2个月。药方中的太子参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理想的补虚和补气的药材,以进一步增强肌体免疫力。
经过该期的治疗之后,病人体质会较前增强,在天气突变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下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易于感冒了。
小儿哮喘的中医治疗方法
典型病例多见于4~5岁以上的小儿,患儿男性多于女性,均为过敏性体质,小儿期起病者约1/2有婴儿湿疹史,或常有家族过敏史(约50%),并有遗传倾向。哮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以春秋季节、气候骤变时更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是哮喘的重要致病诱因。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隔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后,发为哮喘。”“哮”以声响言(是指哮鸣声),“喘”以气息言(是指急促呼吸貌),临床上有哮必有喘,二者密切难分,所以一般通称为哮喘。
小儿哮喘可试试按摩治疗
小儿哮喘治疗比较棘手。除了服药、打针、功能锻炼、调节饮食等措施之外,经常按摩也是较好的方法。按摩可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哮喘发作。
按揉丰隆:此穴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膝盖外下方凹陷处)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按摩此穴能和胃气、化痰湿、清神志,治疗咳嗽、眩晕、腹痛、下肢痛、咽喉肿痛等症。
点按少商:此穴在拇指末节桡侧(即手背朝上远离食指的一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约0.1cm)。用拇指指腹先后点按两侧少商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通经气、苏厥逆、清肺逆、利咽喉,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呼吸衰竭、卒中昏迷等症。
按揉鱼际:此穴在第1掌骨中点之桡侧,赤白肉际处(即手背与手掌皮肤相交接处)。用拇指指腹先后按揉两侧鱼际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散风化痰、清肺利咽,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咽喉肿痛等症。
按揉列缺: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尖按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处即为此穴。用食指按揉两侧列缺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宣肺祛风、疏经通络,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咽痛等症。
按揉膻中:此穴位于胸骨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之间的中点处。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按揉膻中穴3~5分钟。按摩此穴能调气降逆、清肺化痰、宽胸利膈,治疗咳嗽、支气管哮喘、胸痛、胸闷、肋间神经痛等症。
点按天突:此穴位于胸骨切迹上方正中凹陷处。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慢慢地点按天突穴1~2分钟。按摩此穴能宣肺化痰、利咽开音,治疗咳嗽、支气管哮喘、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点压三里: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凹陷)下3寸(相当于自己除拇指外其他四指并拢的宽度),胫骨外一横指处。经常点按此穴,有助于健脾益气,强壮体质,预防哮喘复发。
小儿哮喘的推拿治疗
一、发作期的治疗:
揉天突:用拇指按揉胸骨上切迹上缘正中上0.5寸凹陷处50。
揉膻(tan)中:用拇指揉两乳头中间的膻中穴100次。
揉肺俞(shu):用拇指揉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肺俞穴100次。
二、缓解期的治疗和保健:
按揉定喘:用拇指按揉大椎旁开0.5寸的定喘穴50次。
揉肺俞:用拇指揉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肺俞穴100次。
揉肾俞:用拇指揉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肾俞穴100次。
捏脊:用拇、食、中三指自尾椎骨端由下而上捏至大椎处,捏5遍。
哮喘不仅在发作期要抓紧治疗,缓解期亦当积极防治,以免迁延难治。若在发作之前推拿或运用冬病夏治原理,在伏天推拿可获得较好效果。
小儿哮喘是如何引起的
种疾病,对于小儿哮喘发生原因,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解释,就中医而言,中医学对哮喘的概念是:哮为喉中有痰呜音,喘为呼吸急促困难,两者兼有之则为哮喘。儿童哮喘属肺脏疾病,但常与先天后天脾肾虚弱有关,主要病因为痰。引起儿童哮喘的原阂可分为本身内在因素和外部诱因两类。引起小儿哮喘的内因引起小儿哮喘的内因主要为痰饮留伏,此与小儿肺、啤、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肺主清肃,肺气素虚的小儿,肺不能卫外、清肃,使气不化津、聚而成痰,痰聚集于脚而阻肺络,肺气上逆而为咳喘;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失职,痰饮内留,月主纳气,为气之根、呼气在肺,吸气在肾,小儿肾气末实,藏精不足,以致肺气虚,痰饮阻肺因而易产生哮喘。引起小儿哮喘的外因引起小儿哮喘的外因主要是因为外感六浮之邪,内犯于肺;或饮食不节,嗜生冷、酸咸、肥甘等食物,使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而诱发哮喘。儿童哮喘若不能及早治愈,则反复发作可成终身痼疾,中医学称之为:“哮喘有夙根”。在治疗上中医认为儿童哮喘治疗的原则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即哮喘发作时以“怯实”为主;缓解时则应扶正固本、以“补虚”为主。另外,在治疗时应先辨其用寒、热、虚、实,然后因人而施治。小儿哮喘的气道病变是可逆性的,不易发展成慢性阻塞性肺病,只要早诊、早治,大部分患儿的病情会得到控制而过正常的生活,治愈率达 95%左右;部分患儿在青春期时,其哮喘有自然痊愈倾向;少部分儿病情迁延、反复发作,最终出现慢性心肺功能不全;死亡率一般为1%,往往出于不认识病情的严重程度而末及时和恰当的治疗所致。
成人哮喘与儿童哮喘的区别
首先,儿童从14岁起呼吸系统发育逐渐完全,故选择14岁为临界点,14岁以前的儿童哮喘科按照儿童哮喘的发病机制来治疗,而14岁之后的人们就可以应用成人哮喘的治疗法了。成人哮喘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而形成的,儿童哮喘则是因为儿童抵抗力弱,一旦发生了感冒、咳嗽等等症状就会引起气喘,从而发展成小儿哮喘。故一般的治疗中,成人哮喘的治疗更加地顽固且疗程更长。
成人哮喘与儿童哮喘的病因区别较大。儿童哮喘主要由感染引起,以病毒、支原体、细菌等为主,引发呼吸道的疾病之后不当可能引发哮喘,当然小儿肠道发育尚未完全时也有可能因食物过敏引发过敏性哮喘;成人则由于接触外界环境的机会较多,遇到接触、吸入性过敏源而引发过敏反应,从而患上哮喘的几率增大。
哮喘合并症也会有所不同。小儿哮喘合并肺炎的几率较大,且与年龄成反比关系,即小儿年纪越小,合并肺炎的可能性就越高,儿童哮喘中有70%-80%都会患有肺炎;成人的免疫力较好,合并的一般为病情较浅的支气管炎。
儿童和成人哮喘在检查手段中也有所区别。小儿哮喘在急性发作时容易发生哮喘持续状态和呼吸衰竭,故需要作肺功能、X线、抗原、抗体及免疫功能方面的检查;而成人哮喘仅作X线及肺功能检查。
小儿哮喘在治疗效果上是优于成人哮喘的。不要小看孩子们的恢复能力,他们的免疫力确实不如成人,但病因浅、药物吸收率也高,这就导致了接受系统、正规的治疗的患儿比同症状的成人治疗效果更好的结果。但绝对不能任儿童哮喘发病,一般在14岁以前如按要求治疗,则60%一70%的患儿可成功痊愈,30%可有不同程度缓解;如未治疗则可发展为成人哮喘,可导致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慢性肺炎、支气管扩张、生长发育障碍等。
成人家长们注意,切莫养病为患,儿童哮喘处在容易治疗的期限内,千万不要任其发展。
导致小儿哮喘形成的原因具体是什么
气候:小儿哮喘患者对气候变化很敏感,如气温突然变冷或气压降低,常可激发小儿哮喘发作,因此,一般春秋两季儿童发病明显增加。
精神因素:小儿哮喘中精神因素引起哮喘发作虽不如成人为明显,但小儿哮喘儿童也常受情绪影响,如大哭大笑或激怒恐惧后可引起哮喘发作。有学者证明在情绪激动或其它心理活动障碍时常伴有迷走神经兴奋。
遗传因素:哮喘具有遗传性,小儿哮喘患儿家庭及个人过敏史,如哮喘、婴儿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的患病率较一般群体为高。
非特异性刺激物质:如灰尘、烟(包括香烟及蚊香)、气味(工业刺激性气体、烹调时油气味及油膝味)等。这些物质均为非抗原性物质,可刺激支气管粘膜感觉神经末梢及迷走神经,引起反射性咳嗽和支气管痉挛,长期持续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有时吸入冷空气也可诱发支气管痉挛。有学者认为空气污染日趋严重,也可能是小儿哮喘患病率增加重要原因之一。
药物:药物引起的小儿哮喘也较常见。主要有两类药物,一类是阿斯匹林及类似的解热镇痛药,可造成所谓内源性哮喘,如同时伴有鼻窦炎及鼻息肉,则称为阿斯匹林三联症。其它类似药物有消炎痛、甲灭酸等。引起哮喘的机理可能为阿斯匹林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导致cAMP含量减少,释放化学介质引起小儿哮喘,这类小儿哮喘常随年龄增长而减少,青春期后发病见少。另一类药物为作用于心脏的药物,如心得安、心得平等可阻断β受体而引起哮喘,此外很多喷雾吸入剂亦可因刺激咽喉反射性引起支气管痉挛,如色甘酸钠、痰易净等,其它如碘油造影,磺胺药过敏也常可诱发哮喘发作。
小儿哮喘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呢
首先,小儿哮喘可血常规检查进行确诊。小儿哮喘患者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一般均正常,但应用β受体兴奋剂后白细胞总数可以增加,若合并细菌感染,两者均增加。
其次,检查哮喘还可进行胸部X线检查。在哮喘缓解期大多正常,在发作期多数病儿可呈单纯过度充气或伴有肺门血管阴影增加,有合并感染时可出现肺部浸中医治疗哮喘 润,以及发生其它并发症时可有不同象,但胸部X线有助于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哮喘。
再来,皮肤变应原检查也可以诊断哮喘。检查变应原目的是了解哮喘病儿发病因素和选择特异性脱敏疗法,对哮喘治疗很有帮助。
最后,小儿患有哮喘还要进行肺功能检查。进中国过敏和哮喘网 行肝功能检查对估计哮喘严重程度及判断疗效有重要意义,一般包括肺容量、肺通气量、弥散功能、流速-容量图和呼吸力学测验,但是均需较精密的仪器,也不能随时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