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按摩公孙作用 按摩公孙主治疾病

按摩公孙作用 按摩公孙主治疾病

公孙是脾经和冲脉能量的汇集点和调控中心,多用于治疗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痛,腹泻,痢疾等症;同时,本穴还通于冲脉,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公孙常和内关配伍通调气血,治疗心,胸,胃,腹等疾患,改善胸痛,腹痛,胃痛,心痛等症状。

按摩哪里有助于消化 按摩公孙穴摆平肠胃疾患

公孙穴属足太阴脾经,为脾经之络穴,该穴具有健脾胃,调冲任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消化不好,胃溃疡,胃痉挛,急性胃炎,急性肠炎,痢疾,神经性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

按摩取穴:公孙穴位于足内侧缘,在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端顺时针方向按揉公孙穴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公孙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公孙穴保健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尖垂直揉按本穴,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能够温补阳气,健脾益胃,消除腹胀,改善肠胃消化功能。

按摩公孙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公孙穴属足太阴脾经,上午9点到11点,气血流注于脾经,此时是按摩公孙穴的最佳时间。

公孙为足太阴脾经络穴,八脉交汇穴之一,通于冲脉,具有健脾化湿,和胃理中,通调经脉,除痰除烦之功,所以它既能调脾经又能调冲脉,本穴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故可调养脾胃二经上的疾患。多用于治疗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痛,腹泻,痢疾等症;同时,本穴还通于冲脉,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公孙常和内关配伍通调气血,治疗心,胸,胃,腹等疾患,改善胸痛,腹痛,胃痛,心痛等症状。

上班族常按这养生穴位

肠胃不适—按压公孙穴

白领吃饭常常不规律,十有八九有肠胃病。有空多按摩公孙穴,对脾胃有帮助。

穴位位置:公孙穴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足三里位于外膝眼向下量四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一横指。

按摩方法:在办公室取坐姿,两手拇指分别按住该养生穴位,深呼吸渐渐用力揉按20~30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

颈椎酸胀—揉捏风池穴

颈椎病可以称之为办公族最无言的痛,缓解颈椎不适的穴位是风池穴。

穴位位置: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

按摩方法:揉穴的同时轻轻旋转头颈部,再做些耸肩动作。每天晚上睡前按摩此养生穴位后可以做局部热敷,能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解除疲劳的作用。另外,在办公室每隔1~2小时可扭动颈部。

眼睛干涩—刺激明眼穴

眼睛干涩时,可以动动手指上的明眼穴。

穴位位置:左右手的大拇指中间的骨节上。

按摩方法: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以拇指的指甲分别对这个养生穴位进行刺激,以稍微感觉到疼痛即可。可以在工作的休息时间,或是等车的空档期自行按摩。

按摩公孙的最佳时间

公孙穴属足太阴脾经,上午9点到11点,气血流注于脾经,此时是按摩公孙穴的最佳时间。

脾虚按摩什么位置最好

按摩公孙穴补脾安神

公孙穴位于脾经上,且联络足阳明胃经,通冲脉,是八脉交会的要穴,具有补脾和胃,调心安神的功效,可治疗胃痛,痢疾等肠胃疾病,心烦,失眠等神经系统疾病。

补脾按摩手法:公孙穴通冲脉,对舒筋,引血,行瘀有重要作用,通过按压公孙穴消除血气阻滞的方法是,找准穴位,以大拇指稍用力按压,以有明显酸胀感为度。

取穴:此穴位于人体脚内侧,第1跖骨基底前下方的凹陷中,赤白肉际处。

按摩三阴交除湿去虚胖

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均在本穴交会,是可以经常按摩的保健穴,按摩此穴具有健脾和胃化湿,舒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效果,对肝,脾,肾2的疾病都有防治作用,

补脾按摩方法:取坐位,抬起一只脚放在另一条腿上,大拇指弯曲,指腹置于穴位上,用指尖垂直按压穴位,力度以出现较强的酸痛感为宜,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1-3分钟,孕妇禁按此穴。

取穴: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取穴。

按摩脾俞穴补脾利湿

脾俞穴为脾脏散热除湿之要穴,脾脏的湿热之气借由此处向膀胱经疏散,故名脾俞穴,按揉该穴位具有和胃健脾,升清利湿的作用,是脾脏最重要的保健穴之一。按揉脾俞穴能调和脾胃,解湿热之气,消除肢体乏力,背痛等虚劳症状,同时也是治疗肠胃疾病的要穴。

补脾按摩手法:被按摩者俯卧,按摩者用两手大拇指按在左右脾俞穴位上(其余四指附着在肋骨上),按揉约2分钟,或捏空拳揉搓穴位30-50次。

取穴:该穴位位于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脊中旁开1.5寸处,取穴时常需取俯卧位。

按摩章门穴保养脾胃

章门穴归于足厥阴肝经,为脾的募穴,脏之会,是脾的经气结聚之处,具有健脾和胃,调中补虚,益气养血之功,主治神疲肢倦,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小儿疳积等。

补脾按摩手法:仰卧位或坐位,以双手的大拇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的章门穴,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点揉,点揉时力度要均匀,渗透,不可使用蛮力,以免引起损伤,以局部有酸痛感为佳。

取穴:仰卧或侧卧位,在腋中线,屈肘合腋时,当肘尖止处即为该穴。

中医经络养生之脾虚的经络调理方法

1、公孙、丰隆

正坐垂足或仰卧时,公孙穴位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为两足弓相距最远处。丰隆穴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处,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为全身祛痰之要穴。

公孙为脾经络穴,丰隆为胃经络穴,络穴既可治疗本经的 病变,还能治疗相表里经的疾病。公孙贺丰隆两穴可兼调脾和胃。公孙穴是脾经的络穴,入属脾脏,联络胃腑,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和位于胸腹部的冲脉直接相通,冲脉乃“十二经之海”,所以它有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种疾患的作用。经常伏案工作的人,可以在工作的同时,一只脚外翻,用另一只脚的足跟踩压在公孙穴上适当按摩,可使胃蠕动加强,胃酸分泌增加,从而出现饥饿感。

公孙穴可以有效防治胃酸过多,降低饥饿感;丰隆穴多用于化痰湿。对于想减肥但难耐饥饿的人可以经常按摩这两穴。

2、章门

章门穴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因章门穴为脾之募穴,脾为生化之源,五脏皆取禀于脾,故名脏会。凡五脏疾患,皆可酌情取用。按摩章门可以一手掌部于一侧章门穴横摸到另一侧章门穴处,按摩此部位有医治腰腹疼痛、疏通脾经脉气的作用。也可将两手做掐腰式,大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掌心虚按在髂嵴部,用“指捏法”捏按游离肋所处部位,即可刺激到章门穴。还可用双手手指端按压此穴,并且做环状运动。左右同时进行数十次。

3、太白

太白原指星名,即“金星”,又名“启明星”。因为金星在夜晚的天空出现时,“大而能白,故曰太白”。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后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又属足太阴脾经的输穴、原穴,脾土生金,故名太白。

胃痛、腹胀、腹泻、泄泻、痢疾、便秘、纳呆,皆责之于脾胃功能失调,“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故太白穴有健脾的作用,是治疗脾胃虚弱的重要穴位。脾又主肌肉四肢,因此太白穴可治身体关节的疼痛。

脾虚之人,手脚发冷、头晕、胃胀难消化、腹泻,可以用拇指或尖状按摩器按摩太白穴来缓解,以有痛感为度。按摩固然重要,但按时吃早饭更重要。另外,在足部按摩中,太白穴位于胃的反射区,脾胃相表里,从这一点上看,按摩时也可采用单食指扣拳法或扣指法,由脚趾向脚跟方向,由轻渐重推压5次。辅助手扶于足背,指背顶压时力度要均匀,并逐渐由轻到重。若有胃痛症状,顶压的重点向第一跖骨内侧移,便可找到明显的敏感点。顶压时要双手配合,形成适宜的力度。自己按摩可以采用坐位,搭“4”字腿式,用对侧的手逐个按摩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如果不方便用手,可以用脚跟踩另一只脚的太白、公孙等穴。

办公族养生防病的按摩方法

肠胃不适—按压公孙穴

白领吃饭常常不规律,十有八九有肠胃病。有空多按摩公孙穴,对脾胃有帮助。

穴位位置:公孙穴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足三里位于外膝眼向下量四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一横指。

按摩方法:在办公室取坐姿,两手拇指分别按住该养生穴位,深呼吸渐渐用力揉按20~30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

颈椎酸胀—揉捏风池穴

颈椎病可以称之为办公族最无言的痛,缓解颈椎不适的穴位是风池穴。

穴位位置: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

按摩方法:揉穴的同时轻轻旋转头颈部,再做些耸肩动作。每天晚上睡前按摩此养生穴位后可以做局部热敷,能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解除疲劳的作用。另外,在办公室每隔1~2小时可扭动颈部。

腰椎酸痛—滚揉后溪穴

久坐不运动,腰痛不稀奇。此时可按摩后溪穴。

穴位位置:后溪穴是手握拳时,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处。

按摩方法:坐在电脑面前,可以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地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激效果。抽出三五分钟的时间来,随手动一下,坚持下来则对颈椎、腰椎有着非常好的养护作用。

眼睛干涩—刺激明眼穴

眼睛干涩时,可以动动手指上的明眼穴。

穴位位置:左右手的大拇指中间的骨节上。

按摩方法: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以拇指的指甲分别对这个养生穴位进行刺激,以稍微感觉到疼痛即可。可以在工作的休息时间,或是等车的空档期自行按摩。

按摩公孙作用 公孙穴怎么找

正坐垂足,从足大趾内侧后一关节处往后推按能找到一个弓形骨,弓形骨后端下缘的凹陷处即是公孙穴。

中医穴位按摩缓解疲劳

中医穴位按摩缓解疲劳---按按承山穴缓解小腿疼痛

久坐、腿部受凉,容易引发小腿疼痛、抽筋,此时可赶紧按按承山穴。

承山穴按摩法:承山穴按上去会非常的酸痛,手法只能轻按轻揉,以感觉到酸胀微痛为宜。

中医穴位按摩缓解疲劳--按压公孙穴缓解肠胃不适

白领吃饭常常不规律,十有八九有肠胃病。有空多按摩公孙穴,对脾胃有帮助。

公孙穴按摩法:在办公室取坐姿,两手拇指分别按住该穴位,深呼吸渐渐用力揉按20~30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

中医穴位按摩缓解疲劳--揉捏风池穴缓解颈椎酸胀

颈椎病可以称之为办公族最无言的痛,缓解颈椎不适的穴位是风池穴。

风池穴按摩法:揉穴的同时轻轻旋转头颈部,再做些耸肩动作。每天晚上睡前按摩后可以做局部热敷,能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解除疲劳的作用。另外,在办公室每隔1~2小时可扭动颈部。

中医穴位按摩缓解疲劳--刺激明眼穴缓解眼睛干涩

眼睛干涩时,可以动动手指上的明眼穴。

明眼穴按摩法: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以拇指的指甲分别对这个穴位进行刺激,以稍微感觉到疼痛即可。可以在工作的休息时间,或是等车的空档期自行按摩。

缓解疲劳不妨试试中医穴位按摩吧。不要让疲劳来侵蚀你的身体。

相关推荐

去除眼袋的按摩和食疗方法

1.按摩 (1)有黑眼圈或眼袋者可以沿一定的方向在眼周进行按摩,每天数次,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每天早、晚反复按压手掌食指正下方各八分钟,七天病除。 (3)揉三阴交穴:左手拇指按压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胚骨后缘处),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 (4)揉公孙穴: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的公孙穴(足内侧,第一跟骨下缘),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公孙穴。 (5)揉足三里穴:两手拇指按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左右旋转按压30次。 (6)揉隐白穴: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隐

穴位按摩治疗失眠

失眠是由于很多情况引起的,心脏病、脾胃失调、恐惧、抑郁症、肺病、受风引起的头疼、肩周炎、腰疼等均可造成失眠,看似无病却有病,在治疗上无法一概而论。总的来说还是那句话“经络不通,用药无功。”对防治失眠说个大概,具体情况还需具体解决。 头痛欲裂和失眠,三焦支沟为首选,心包内关与大陵;治疗失眠它当先 有的时候由于生气动了肝胆之气,肝火在通过胆经排毒不畅的情况下,就会沿着胆经的同名经三焦经逆势而上,而三焦经也是所主头面部的经络,遇到冲击必然会引起头痛、耳鸣等症状,此时它的“支沟穴”就会发挥作用了。“支者,分叉也;

常按四大养胃穴位

常按4养胃穴位 按赢春季“保胃战” 中医认为,防止胃痛的发生,应从病因入手,重在日常保健,如不要过度劳累、注意腹部的保暖、合理饮食、控制情绪等等。养生穴位的按摩,可有效防治胃痛。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是治疗胃痛最重要的养生穴位。下面教你中医按摩养胃法,快去学学! 胃痛也叫胃脘痛,是常见疾病,中医认为胃脘痛是由胃气失和、胃络不通、胃失濡养经络所过,主治所在引起的,饮食不节、劳累、受风寒、情志不畅等因素均可诱发和加重病情。 防止胃脘痛的发生,重在日常保健,应该从病因入手,如不让身体过度劳累,注意腹部的保暖,

常按四大养胃穴位

中医认为,防止胃痛的发生,应从病因入手,重在日常保健,如不要过度劳累、注意腹部的保暖、合理饮食、控制情绪等等。养生穴位的按摩,可有效防治胃痛。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是治疗胃痛最重要的养生穴位。下面教你中医按摩养胃法,快去学学! 胃痛也叫胃脘痛,是常见疾病,中医认为胃脘痛是由胃气失和、胃络不通、胃失濡养经络所过,主治所在引起的,饮食不节、劳累、受风寒、情志不畅等因素均可诱发和加重病情。 防止胃脘痛的发生,重在日常保健,应该从病因入手,如不让身体过度劳累,注意腹部的保暖,注意饮食,控制自己的情绪等。也可以按

​白领常按六个穴位保健康

1、按压公孙穴 白领吃饭常常不规律,十有八九有肠胃病。有空多按摩公孙穴,对脾胃有帮助。 怎么找?公孙穴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足三里位于外膝眼向下量四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一横指。 怎么按?在办公室取坐姿,两手拇指分别按住该穴位,深呼吸渐渐用力揉按20~30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 2、揉捏风池穴 颈椎病可以称之为办公族无言的痛,缓解颈椎不适的穴位是风池穴。 怎么找?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 怎么按?揉穴的同时轻轻旋转头颈部,再做些耸

降血脂坚持20分钟按摩八个穴位

按摩穴位降血脂 每天坚持20分钟 按摩的穴位包括:章门穴、滑肉门穴、大横穴、足三里穴、丰隆穴、三阴交穴、公孙穴、太冲穴。 按摩的时候,每个穴位按摩81下,使用的力度以穴位感觉到酸麻为度,每天按摩两次,每次大约花费10多分钟。 另外,在按摩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承受力度,分别使用拇指、食指指端或者第一指关节来按摩,特殊情况下也可使用拳头顶端进行按摩。 现在很多高血脂的患者,多是由于饮食不节制,而且又长期坐办公室,缺少运动,活动太少造成,因而如果能每天抽出两个10分钟进行穴位按摩,一般在按摩一个月后,血脂会明显降低

昨天吃东西太多,胃都疼了,有什么办法吗

一指禅按中脘穴 仰卧,拇指一指禅推法推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肚脐上方4寸),1-3分钟。 中脘穴主治各类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等等。 手掌揉胃脘 仰卧,手掌顺时针方向揉摩胃脘部(胃脘是中医的说法,指的是整个胃体,胃上贲门称上脘,胃下口幽门称下脘,位于上下口之间的胃部称中脘,按胃脘指的是对整个胃部的揉按),1-3分钟。 胃脘的揉按可有助消化液的分泌和肠胃的蠕动,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指按足三里 食指按压同侧足三里穴(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缘外侧约一横指处,左右各一穴)1-3分

中医按摩养生 保健穴位都有哪些

1、三阴交 在小腿部内侧内踝高点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为主治妇科病常用穴。妇女由于月经、胎产、哺乳等,以血为用,又易耗血,因此,情绪易于激动,肝气容易郁滞,出现肝血不足的状态。三阴交能疏理肝脾养血,常用来治疗月经不调、崩漏、痛经、经闭、带下、产后腹痛、习惯性流产、乳汁缺乏等。每日按揉50~100次,以有酸胀感为宜。 2、足三里 它位于小腿的外侧,膝盖骨斜下方。足三里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的重要穴位,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患,例如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炎等疾病,一旦有胃痛、胃胀、反酸、烧心、呃逆

常按6穴缓解白领常见病

小腿疼痛—按按承山穴 久坐、腿部受凉,容易引发小腿疼痛、抽筋,此时可赶紧按按承山穴。男性按此穴能缓解登山、骑车后的腿部不适。 穴位位置 承山穴在腓肠肌肌肉分叉处的下缘。 如何按摩 承山穴按上去会非常的酸痛,手法只能轻按轻揉,以感觉到酸胀微痛为宜。 肠胃不适—按压公孙穴 白领吃饭常常不规律,十有八九有肠胃病。有空多按摩公孙穴,对脾胃有帮助。 穴位位置 公孙穴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足三里位于外膝眼向下量四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一横指。 如何按摩 在办公室取坐姿,两手拇指分

角孙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角孙属手少阳三焦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的头部,折耳郭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正坐或侧伏,以耳翼向前方折曲,当耳翼尖所指之发际处。 按摩角孙的好处 角孙穴位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阳胆经交会,本穴一穴多用,正确按压能起到醒脑明目,舒缓疲劳,吸湿降浊及缓解焦虑的作用,可以治疗以头面症状为主的一些疾病,对于着急生气后两胁胀痛,乳房胀痛的人更有益。 主治疾病:头痛,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项强等。 按摩角孙的正确方法 1.以大拇指偏锋扫散右角孙穴3分钟。 2.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角孙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