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疟疾的偏方有哪些

疟疾的偏方有哪些

疟疾是疟原虫所引起的传染病,临床上以间隙性寒战、高热、出汗和脾肿大、贫血等为特征。如今疟疾已经慢慢远离城市而去,但在广大农村,疟疾仍然是重要的疾病威胁。夏季是疟疾的高发期,下面小编为您介绍治疗疟疾的常用偏方。

1、疟疾。用鳢肠划捶烂,放在手上切脉处,药上压一个钱币,用布包好。过一段时间,药下皮肤起小泡,疟即止。这也一种灸法。称为“天灸”。

2、再方。用卫矛、鲮鲤甲(煤灰)各二钱半,共研为末。每取二、三分,病发时鼻中。又方:用卫矛末一分,砒霜一钱、五灵脂一两,共研为末。病发时冷水冲服一钱。

3、再方。用百草霜、黄丹,等分为末,取三钱于发病日空心服,米汤送下。二服可愈。

4、再方。用大麻叶,炒香,过一会,研为末,临发病前用茶或酒送服适量。

5、再方。用桃枭十四枚、巴豆七粒、黑豆一两,研匀,加冷水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朱砂为衣。发病日五更服一丸,水送下。服药两次可愈。此方称“家宝通神丸”。

6、再方。用橘皮(去白,切)在生姜自然汁中浸泡一夜,取出熬煮,再焙干研末。每服三钱,以陈枣十个,加水一碗,煎成半碗,于发病前送下,同时吃枣。

7、再方。用小蒜不定量,研为泥,加黄丹少许,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丸,新汲水送下。

8、再方。用砒石一钱、绿豆粉一两,共研为末,加水调成丸子,如绿豆大。铅丹为衣,阴干。发病日,五更起来,以冷水送服五至七丸。又方:砒石(醋煮过)、硫磺、绿豆,等分为末,包成若干个小包,每包分量约一粒豆子大。每服一包,空心服,新汲水上。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治疟方。

9、再方。用半边莲、雄黄各二钱,共捣成泥,放碗内,盖好,等颜色变青后,加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九丸,空心服,盐汤送下。

10、再方。用律草末、常山末等分,以淡浆水两碗,泡药露一夜,五更时煎成一碗,分二次服。以吐痰涎为愈。

11、痰疟。用藜芦末半钱,温齑水调下。引吐为好。又方:藜芦、皂荚(炙)各一两,巴豆二址五枚,熬黄,研成末,加蜜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空心服一丸,未发病时服一丸,临发病时又服一丸。宜暂时禁食。

12、妊娠疟疾的治疗便方。用常山(酒蒸)、石膏(煅)各残,乌梅(炒)五分,甘草四分,加水一碗、酒一碗泡一夜,天明时温服。

13、脾、寒、厥疟(先寒后热,名寒疟;但寒不热,面色黑者名厥疟;寒多热少,百黄腹痛,脾疟)用上等草乌头削去皮,开水泡几次,密盖一段时间,取出切细、焙干,研为末,加猛然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清早服,以姜十片,枣三枚、葱三根煎汤送下,隔一、两小时再服药一次。

14、食疟、积疟,用巴豆(去皮、心)二钱,皂荚(去皮、子)六钱,捣烂和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一丸,冷汤送下。

15、小儿疟,壮热不寒。用铅丹二钱,蜜水送下。如兼恶寒,则以酒送下。此方名“鬼哭丹”。

16、治疟疾呕吐(少阴疟)。用绿矾一钱,干姜泡过,加姜制半夏半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发病日清晨服,醋汤送下。

17、虚疟自汗不止。用豆蔻一枚,面裹煨熟。连面研细,加平胃散二钱,水煎服。

18、瘴疟(热少寒多,或单过时冰热。或虚热不寒)。用豆蔻仁、熟附子等分,加水一碗、姜七片、枣一枚,煎至半碗服下。此方名“果附汤”(因豆蔻一名草果)。

19、风疹、丹毒、瘴疟。用白英煮汁饮服。

温馨提示:预防疟疾要清除按蚊幼虫孳生场所及使用杀虫药物。个人防护可应用驱避剂或蚊帐等,避免被蚊虫叮咬。彻底消灭按蚊。主要措施是搞好环境卫生,包括清除污水,改革稻田灌溉法,发展池塘、稻田养鱼业,室内、畜棚经常喷洒杀蚊药等。

疟疾是什么病 疟疾的常见症状

得上疟疾病就一阵冷、一阵热,上来冷了,浑身冷的打寒战,甚至压上几床被子也暖和不过来;若是上来热了,就是只穿煎薄衬衫也觉得热的不得了。直到出一身大汗后才算是暂时了事。一但患有疟疾,短则十天半月,多则几个月也不得好,患者多被折磨得面黄肌瘦,精疲力尽,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严重者还可能因此而丧命。

疟疾的针灸方法有哪些

疟疾,是指寒战,高热,汗出并周期性发作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多发于夏秋之间,其它季节也是可散在发病,主要是由于感受疟邪及瘅毒疫疠之气所致,有一日一发称日疟,二日一发为间日疟,三日一发为三日疟之不同,如久疟不愈,在胁下形成积块,称为疟母。

【病因病机】

(一)感受疟邪及风寒、暑湿之气,邪毒侵入人体,伏于半表半里,出入营卫之间,邪入则与阴争而寒;出则与阳争则热,邪正交争而发疟疾 ;如邪正相离,邪气伏藏,不与营卫相搏,则寒热休止。

(二)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致气血虚弱,正气不足,或劳倦太过,体质虚弱,疟邪乘虚而入。张景岳说:’疟疾本由外感,……惟禀赋怯弱,劳倦过度者尤易感邪”。

【辨证治疗】

主证:寒热往来,先寒后热,汗出而息,发作有时。发病之初,呵欠乏力,毛孔粟起,旋即寒战鼓颔,寒去则内外皆热、体若燔炭,头痛如裂,面赤唇红,烦渴引饮,口苦而干,胸胁痞满,终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紧或弦数。如疟久不愈,则胁下结块而成疟母。

治法:取督脉、少阳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以通调督脉,和解少阳。在发作前二小时针之为宜。发作时寒多热少的,针灸并用;热重寒轻的只针不灸。

处方:大椎、陶道、后溪、间使、液门、足临泣。

随证配穴:热重加曲池,毫针泻法。疟母加章门,灸痞根。高热神昏谵语者,点刺十二井穴出血。

方义:大椎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可宣通诸阳之气而祛邪,配陶道,退邪热,调阴阳,为治疟要穴;液门、足临泣和解少阳经气;后溪通督脉,为小肠经输穴,功可宣发太阳与督脉阳气,祛邪外出;间使为心包经经穴,厥阴、少阳相表里,故间使可调气机,引邪外出,为治疟之要穴,诸穴合用,能通阳祛邪,表里双解,调和营卫,使疟疾止而病痊愈;曲池配大椎以增退热之效;章门为脏会,可调脏气;痞根为治痞块奇穴。

【其它疗法】

1、耳针

取穴: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肝、脾。

方法:在发作前1-2h针刺,强刺激,留针1h,连续针3天。

2、穴位敷药

(1)取大椎穴,要发作前2h,用胡椒或朝天椒1-2个捣烂,外敷3-4h。

(2)取内关穴,用烟丝两份,生姜1份,共捣烂,取如硬币大小一块敷穴位上。

(3)取内关,用鲜毛莨或野薄荷或独头蒜适量,捣烂、在发作前1-2h敷穴上,外用胶布固定3-4h。

【附注】

针灸治疗疟疾,以间日疟效果较好。

疟疾有哪些表现

症状通常发生于蚊叮咬人注入疟原虫后10~35日。疟疾潜伏期因感染的疟原虫种类不同而异。间日疟和卵形疟的潜伏期为13~15天,三日疟为24~30天,恶性疟为7~l2天。经输血传播的疟疾,其潜伏期的长短与血中疟原虫的数量有关,3~41天不等,一般为7~14天。疟疾临床症状通常有以下四期:

1.前驱期: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畏寒。

2.发冷期:手脚发冷,继而寒战、发抖、面色苍白、口唇指甲发绀。体温迅速上升、此期可持续10多分钟至2小时。

3.发热期:寒战后全身发热、头痛、口渴,体温可升至39℃或以上,有些病人可出现抽搐、此期可持续2~3小时。

4.出汗期:高热后大汗淋漓,体温迅速下降,当时除疲劳外,顿觉舒服轻快,常安然入睡。此期持续约2~3小时。间日疟、卵形疟—般隔天发作一次,恶性疟在48小/时内可有两次发热,发作数次后常见鼻唇部疤疹及脾肿大,发作多次后则有肝脏肿大及贫血,脾脏逐渐肿大并变硬。

疟疾有时引起凶险发作 大多数由恶性疟原虫引起,少数由间日疟原虫引起。凶险发作以脑型最为常见,先有数天疟疾典型发作,继而出现烦躁、谵妄、昏迷、惊厥等。体征有脑膜刺激征、失语、瘫痪、反射亢进等。其它尚有胃肠型、肾型和黄疸厥冷型等。婴幼儿疟疾则表现为低热弛张或稽留高热,常有烦躁不安、惊厥、吐泻等,贫血出现早而严重,脾肝肿大明显。

黑尿热是疟疾罕见的并发症,为大量红细胞破坏所致。红细胞破坏释放血红蛋白入血流,血红蛋白排入尿,转变成黑尿。黑尿热几乎总是在慢性恶性疟者中发生,尤其是接受奎宁治疗者。

痢疾偏方 香连散

偏方:黄连30g,木香6g

制法:将上述两位药共研成粉末,每日服用6g,每日3次,米汤送服。

功效:黄连可以解毒止痢,本方适用于肠胃虚弱、腹胀、腹鸣、胸膈痞闷、下痢脓血的患者。

疟疾是什么病 疟疾能治好吗

随着医疗技术及水平的提高,疟疾患者在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好是可以被治愈的。患了疟疾,应及时治疗,以前常用药物有氯喹和伯喹。其中氯喹能杀灭血液中的疟原虫,伯喹能杀灭肝脏中的疟原虫和血中配子体。服用方法是二药合用,为了防止复发,第二年春天,还须进行休止期治疗,以达到根治。现在已普遍开始采用青蒿素复方药来治疗疟疾,其抗药性低,治愈率高,效果更明显。

草果的药用

药用价值

草果是药食两用中药材大宗品种之一,食用量大于药用量。草果具有燥湿健脾,除痰截疟的功能。主治脘腹胀满,反胃呕吐,食积疟疾等症。好多中成药离不开它的配方,如透骨搜风丸、益肾丸、开郁舒肝丸、宽胸利膈丸、洁白丸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的需要,草果的用途和用量将越来越大越多。

药品简述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归经:入脾经、胃经。

功能:燥湿除寒,祛痰截疟,健脾开胃,利水消肿。

主治:疟疾,痰饮痞满,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泻痢,食积。

适用范围:虚热、咳嗽、水肿、小便不利、小儿热惊、头生疮肿等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7.5克;或入丸、散。

用药宜忌:身虚畏寒者慎用。气虚或血亏,无寒湿实邪者忌服。

①《本草蒙筌》:大耗元阳,老弱虚羸,切宜戒之。

②《本草经疏》:凡疟不由于瘴气;心痛胃脘痛由于火而不由于寒;湿热瘀滞,暑气外侵而成滞下赤白、里急后重及泄泻暴注、口渴;湿热侵脾因作胀满或小水不利,咸属暑气温热,皆不当用。

③《本草备要》:忌铁。

宜:脘腹冷痛、食积不化,或饮食不香、呕吐反胃者宜食。

忌:气虚或血虚的体弱者切勿多食,以免耗伤正气;阴虚火旺者也不可服,防其温燥伤阴。

草果与草豆蔻应用与鉴别

草果与草豆蔻:性味皆辛,温,归脾胃经;功效燥湿温中。草豆蔻具有行气作用,草果行气作用几无;草果功能截疟,可用以寒湿偏盛之疟疾。而草豆蔻则无此作用。草果与砂仁:二药性味皆辛,温,归脾胃二经,同具化湿,行气,温中之功效。砂仁行气作用强,草果温燥作用强。故砂仁能行气和中而达止呕,安胎之效是为其独有特点。草果有截疟之特长,可用治寒湿偏盛之疟疾。

疟疾的症状 间日疟症状

主要以寒战发抖为早期症状,皮肤呈鸡皮疙瘩,持续0.5-2个小时可进入发热期,高热(40-41度),并可伴有头痛、口渴、恶心、呕吐甚至谵妄,一般可持续约4-5个小时。随后进入出汗期,可表现为大汗淋漓,体温下降,症状消失。

间日疟隔日发作一次,如收到二重感染,也可以每天发作,容易引起误诊,整个癫痫发作全程约持续6-10个小时。

相关推荐

疟疾的症状是什么 疟疾发作过程表现

疟疾多见于夏、秋季节流行,8、9、10月为疟疾流行高峰期。间日疟、卵形疟一般潜伏期约14天左右,三日疟30天,恶心疟疾12天。因输血感染者其潜伏期多为7-10天。 骤感寒颤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进而全身发抖,牙齿打颤,的人盖几床被子不能制止,持续约10分钟,乃至一小时许,寒战自然停止,体温上升。 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发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著,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高热患者痛苦难忍。的辗转不安,呻

治疗白斑的偏方哪些

1、常用的白癜风的治疗偏方:专家介绍:青核桃皮(未成熟的核桃青皮)一个,硫磺5克。制法用法:青核桃皮洗净,捣烂如泥,放入硫磺再捣,调匀。搽敷白癜风处,日日搽之。 2、常用的白癜风治疗偏方:大黄治疗白殿风:专家介绍:中药方用料:生大黄50克,甘油,酒精各科学的。制法用法:将大黄研末,过一百二十目筛后加甘油20克,95%酒精科学的。调匀成糊状,瓶装密封备用。用时先将患病部位用温开水先净,晾干后用药膏涂擦,天天早晚各1次。 3、常用的白癜风的治疗偏方:无花果治白癜风。专家介绍:中药方用料:无花果,烧酒各科

疟疾的症状是什么 卵形疟症状

卵形疟初发时症状较轻,热度较低,无恶寒,容易自愈,一般啊发作不到6次即不再复发。

治附睾炎妙方哪些

偏方一、消炎送子汤,适用于睾丸炎性不育慢性期。配方马鞭草、青皮、枸杞子、川楝子、延胡索12克,陈皮、赤芍、川芎、泽泻、生甘草、车前子(包)、柴胡: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服15剂为1个疗程。 偏方二、抗炎添丁汤,适用于睾丸炎性不育,配方败酱草、紫花地丁,栀子,黄柏、牛膝、薏苡仁、芡实、云苓、石菖蒲,苦参、丹参、。水煎服。每日1剂。20天为1个疗程。 偏方三、温阳消结汤,适合于急性睾丸炎患者。配方:白芍、甘草各、细辛、桔核、大黄、桂枝、当归各、制附片、干姜各3-6克。每天1剂,用水煎两遍内服(附片先

针灸治疗疟疾

【概说】 疟疾,是指寒战,高热,汗出并周期性发作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多发于夏秋之间,其它季节也是可散在发病,主要是由于感受疟邪及瘅毒疫疠之气所致,一日一发称日疟,二日一发为间日疟,三日一发为三日疟之不同,如久疟不愈,在胁下形成积块,称为疟母。 【病因病机】 (一)感受疟邪及风寒、暑湿之气,邪毒侵入人体,伏于半表半里,出入营卫之间,邪入则与阴争而寒;出则与阳争则热,邪正交争而发疟疾;如邪正相离,邪气伏藏,不与营卫相搏,则寒热休止。 (二)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致气血虚弱,正气不足,或劳倦太过,

疟疾哪些传播途径

疟疾是一种很常见的传染疾病,它严重的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由于疟疾的表现症状和一些别的疾病相类似,这时候就会干扰我们的判断,这是就会出现误诊的情况。 一、传染源 疟疾病人及带虫者是疟疾的传染源。且只末稍血中存在成熟的雌雄配子体时才具传染性。配子体在末稍血液中的出现时间、存在时间及人群的配子体携带率,随虫种不同而异。复发者出现症状时血中即成熟的配子体。疟区的轻症患者及带虫者,没明显临床症状,血中也配子体。这类人员也可成为传染源。 传染期:间日疟1~3年;恶性疟1年以内;三日疟3年以上,偶达数十年;卵

治疗老年人腿疼的偏方

1、治疗老年人腿疼的偏方木瓜汤 木瓜4个,蒸熟去皮,研烂如泥,白蜜1千克炼净。将两物调匀,放入净瓷器内盛之。每日晨起用开水冲调1-2匙饮用。能通痹止痛。 2、治疗老年人腿疼的偏方老桑枝煲鸡 老桑枝60克,雌鸡1只约500克,加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喝汤吃肉。能温经散寒、清热除湿。 3、治疗老年人腿疼的偏方猪脚伸筋汤 薏苡仁、木瓜、伸筋草、千年健各60克,用纱布包好,与猪脚1-2只,放于锅内,文火煨烂,去渣,不放盐。喝汤吃肉,分两餐食用。能祛风湿、补肝肾。 4、治疗老年人腿疼的偏方川续断 将丝

脑型疟疾简介

(1)红细胞外期:子孢子随按蚊唾液进入人体,通过肝细胞与其表面蛋白间的连接而侵入肝细胞,侵入肝细胞疟原虫进行裂体繁殖,平均约6天以后,裂殖体破裂,释放出数以万计的裂殖子进入血流。 (2)红细胞内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可能通过红细胞表面血型糖蛋白上的唾液酸残余物,侵入红细胞后,圆环形裂殖子(环行体,亦称小滋体)就开始吞噬红细胞内容物(主要为血红蛋白);恶性疟原虫的小滋体看起来就像一对保温耳套,外周为环性细胞质,中央为深染的哑铃形染色质。 血红蛋白分解的副产物是血色素和珠蛋白,血色素含一个由羟酸盐连接的亚铁

疟疾通过什么传播 疟疾的流行特征

疟疾主要流行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其次为温带。流行区以间日疟最为广泛,三日疟及卵形疟相对较为少见。恶性疟疾主要流行于热带,我国除了云南和海南地区为间日疟疾恶性疟混合流行外,其他地区主要以间日疟流行为主,其发病多以夏秋季节多见。

疟疾中医治疗

1.正疟症状 【主症】寒战壮热,休作时,先呵欠乏力,继则寒战鼓颔,寒罢则内外皆热,头痛面赤,口渴引饮,终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舌红苔薄白,或黄腻,脉弦。 【治法】和解达邪。 【方药】柴胡截疟饮化裁:柴胡、半夏、常山、红参、草果、大枣、黄芩、生姜、槟榔。若表实少汗而恶寒重者,加桂枝、防风、羌活以解表发汗;口干欲饮加葛根、石斛生津止渴;湿热偏盛,胸脘满闷,可去人参,加苍术、厚朴、青皮以理气化湿。 2.温疟症状 【主症】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汗出不畅,头痛,骨节烦疼,口渴引饮,便结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