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肺热咳嗽的中成药 千金化痰丸祛风止咳
治疗肺热咳嗽的中成药 千金化痰丸祛风止咳
千金化痰丸由胆南星,黄芩,法半夏,枳实,当归,白术,海浮石,陈皮,茯苓,白附子,天麻,知母,黄柏,熟大黄,天花粉,防风,甘草所组成。
方中黄芩,黄柏,熟大黄能通泻三焦实火,导热下行;辅以枳实和陈皮宽胸降气,畅利胸膈;佐以胆南星,海浮石清化热痰;以法半夏,白术,白附子,茯苓燥湿化痰,而且胆南星配天麻,白附子,防风还能祛风止头晕;知母和天花粉能养阴利咽喉;当归和血,甘草协调诸药,而且还能清热解毒,所以该药具有清肺化痰,祛风止咳的功效。
中医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偏方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起病时一般先有鼻塞、流涕、咽痛、发热、头身酸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继而出现咳嗽、咳痰,少数伴有喘息,病程约1~2周,最多不超过3个月。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4种类型:
1、燥邪伤肺型
以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不易咯出或带血丝、口鼻干燥为特点,多发于秋季,常伴有咽喉干燥、呛咳、胸痛、发热等症状。舌红、苔薄黄或干。治疗以清肺润燥、止咳祛痰为主。药方包括:瓜蒌、贝母、天花粉、桔红、桔梗、桑叶、杏仁、栀子、梨皮、明党参(粉沙参)、青黛、侧柏叶、百合、黄精。
中成药可选用二冬膏、贝母二冬膏、复方甘草合剂(片)、川贝清肺糖浆、蜜炼川贝枇杷膏、养阴清肺膏等。
2、风寒束肺型
以咳嗽、痰稀薄、色白或呈泡沫状为特点,常伴有畏寒、无汗、头身酸痛、鼻塞、流清涕、咽痒发热等症状。治疗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嗽为主。药方包括:紫苏叶、生姜、前胡、茯苓、杏仁、陈皮、半夏、枳壳、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
中成药可酌情选用通宣理肺丸、参苏理肺丸、止嗽青果丸、复方川贝精片、复方甘草合剂、止咳糖浆等。
3、风热袭肺型
以咳嗽频繁、痰粘稠、色黄或咳出不爽为特点,常伴有发热、怕风、汗出不畅、口干渴、嗓子痛、鼻流黄涕、气粗、音哑等症状。治疗以疏风清热,宣肺化痰为主。药方包括:桑叶、菊花、桔梗、连翘、杏仁、薄荷、芦根、知母、生石膏、射干、浙贝母、前胡、甘草。
中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复方穿心连片、双黄连口服液、银黄口服液、止咳枇杷露、急支糖浆等。
4、痰热壅肺型
以起病急、咳嗽气促、粘稠或黄脓痰、量较多为特点,常伴有身热烦渴、咽喉肿痛、喘息或胸闷不舒、咳痰不爽或难咳等症状。舌质红、苔黄腻。治疗以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为主。药方包括:胆南星、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茯苓、生石膏、竹沥、桑白皮、枇杷叶、穿心莲、金荞麦、鱼腥草、浙贝母、海浮石。小儿酌情选用天竹黄、金沸草、前胡、百部等品。
中成药可选用清热解毒口服液、穿心莲、鱼腥草片、羚羊清肺丸、清肺抑火丸、二母宁嗽丸、射麻口服液、祛痰灵、鲜竹沥水、竹沥化痰丸、蛇胆川贝液、蛇胆陈皮末、急支糖浆、枇杷露、清肺化痰口服液等。
慢性支气管炎
临床分为单纯、喘息两型。平时咳稀白、灰白粘液或泡沫状痰,急性感染时痰液由白变黄,呈粘稠状。常在寒冷季节发病,如多年不愈,易咳嗽不止,痰量增多,秋冬尤甚。此症可出现喘息或哮喘样发作,不断进展会并发肺气肿、肺心病、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弥漫性细支气管炎,预后一般较差。故主张及时就诊,早期彻底治疗,控制感染,祛痰排痰、镇咳平喘。缓解期适当选用固本咳喘片、西洋参、人参、转移因子、核酪、胸腺肽、丙种球蛋白、胎盘组织液、酯多糖、气管炎菌苗等药品1~2种。另外不断加强体育锻炼,可增进抗寒能力,防止或减少急性发作。根据临床表现,慢性支气管炎可分为以下类型:
1、肺气虚型
以久嗽不止,咳声低弱,痰白稀或粘稠为特点,气短喘促,动则加重,可伴有面色胱白,言语无力或懒言,神疲体倦,自汗怕风,食少纳呆等症状。治疗以益气化痰,止咳平喘为主。药方可用:黄芪、五味子、党参、北沙参、当归、百部、紫菀、款冬花、山药、满山红、白术、胡桃肉、蛤蚧、穿山龙、钟乳石。
中成药可选用消咳喘、牡荆油丸、蛤蚧定喘丸、新碧桃仙片、咳喘宁、止嗽定喘丸、海珠喘息定、止咳化痰丸、止咳枇杷露等。
2、痰湿阻肺型
常以咳嗽、痰多,稀薄色白或粘腻易咳出为特点。一般病史较长,常反复发作。可伴有咳声重浊、气喘、头身沉重、神疲乏力、脘腹胀满,食少便溏等症状。治疗以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为主。药方包括:半夏、化桔红、茯苓、金银花、苍白术、厚朴、枳实、香橼、天南星、苏子、车前子、莱菔子、矮地茶、虎杖。
中成药可选用二陈丸、止咳桔红丸、痰咳净、祛痰灵、焊菜素、矮地茶素片、热参片、杜鹃素片、化痰止咳糖浆等。
3、气郁犯肺型
以咳嗽痰少,质粘而不易咯出为特点,胸胁胀闷或疼痛,心情忧郁,可兼见口苦咽干,头晕目赤,心烦易怒、失眠健忘等症状。治疗以理气解郁、清肺化痰为主。药方可用:陈皮、柴胡、香附、枳实、白芍、郁金、佛手、远志、知母、南沙参、龙胆草、玉竹、川芎、炙甘草。
中成药可辅助应用解郁安神冲剂、柴胡舒肝丸、远志糖浆、焊菜素片、枣仁安神液、矮地茶素片、止咳糖浆等。
4、痰热蕴肺型
以咳嗽、咳粘腻、黄稠或脓性痰液、咳出不爽为特点。有咳嗽、咳痰史患者易继发感染而急性发作,可伴有发热气粗或喘憋,喉中痰鸣、痰量较多,咽干喉痛,口渴呕恶等症状。治疗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为主。药方可包括:葶苈子、竹沥、竹茹、鸡矢藤、枇杷叶、桑白皮、锦灯笼、射干、马兜铃、石苇、大青叶、筋骨草、四季青、前胡、甘草。
中成药可选用气管炎咳嗽痰喘丸、矮地茶素片、焊菜素片,其他同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型。
5、肺阴虚型
慢性起病,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丝为特点,口燥咽干,可伴有午后潮热、颧红面赤、手足心热、形体消瘦、失眠盗汗、声音嘶哑、咳声短促等症状。治疗以养阴清肺、止咳化痰为主。药方包括:沙参、麦冬、玉竹、冬桑叶、罗汉果、天花粉、地骨皮、川贝母、草、黄精、百合、知母、白薇、玄参。
中成药可选用沙参麦冬膏、养阴清肺丸、益气养阴口服液、百合固金丸,其他同急性支气管炎燥邪伤肺型。
6、寒饮伏肺型
以久咳不止,痰稀薄、白粘或呈泡沫状为特点,量较多,秋冬加重,兼见形寒肢冷、气喘痰鸣、胸膈满闷、身重困倦等症。治疗以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为主。药方可选用:炙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焊菜、半夏、五味子、茯苓、金沸草、天南星、白芥子、苏子、款冬花、钟乳石或热参(有毒)。
中成药可选用止咳桔红丸、止咳化痰丸、止咳糖浆、矮地茶素片、牡荆油丸、焊菜素片、满山红胶丸等。
哪些药物治疗肺热咳嗽效果好
肺热咳嗽患者在治疗时一定会问:哪些药物治疗肺热咳嗽效果好?为此求医网编辑根据医生指导、患者反馈和网友评论,整理筛选出了5种治疗肺热咳嗽常用药品,希望对患者及其家属有所帮助。以下治疗肺热咳嗽的药品均已经过药监局审批,患者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放心服用:
1、金银花露
参考价格:¥3
成分:金银花。辅料为蔗糖、枸橼酸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小儿痱毒,暑热口渴。
注意事项:请遵医嘱。
2、三蛇胆川贝糖浆
参考价格:¥6
成分:蛇胆汁、川贝母、桑白皮、枇杷叶、肿节风、百部、牛白藤、麻黄、桔梗、白薇、薄荷油。
功能主治: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
注意事项:请遵医嘱。
3、蛇胆川贝液
参考价格:¥5
成分:蛇胆汁、平贝母。
功能主治: 祛风止咳,除痰散结。用于风热咳嗽,痰多,气喘,胸闷,咳痰不爽或久咳不止。
注意事项:请遵医嘱。
4、川贝枇杷糖浆
参考价格:¥13.6
成分:川贝母流浸膏、桔梗、枇杷叶、薄荷脑。辅料为蔗糖、杏仁香精。
功能主治: 清热宣肺,化痰止咳。用于风热犯肺、痰热内阻所致的咳嗽痰黄或咯痰不爽、咽喉肿痛、胸闷胀痛;感冒、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注意事项:请遵医嘱。
5、雪梨膏
参考价格:¥11
成分:梨。
功能主治: 清肺热,润燥止咳。用于干咳,久咳。
注意事项:请遵医嘱。
治疗肺热咳嗽的中成药有哪些
用枇杷叶糖浆。功用:清肺润燥,止咳化痰;用于肺热燥咳,痰少咽干。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并常伴脏腑功能失调症状,属邪实正虚。多见以下三型:痰湿阻肺:症状:咳声重浊,咳嗽痰多,痰白而稀,晨起为甚,伴有胸闷脘痞,胃纳不振,神疲懒言,头身困重,大便时溏等。用药:选用半夏糖浆、桂龙咳喘宁胶囊。功用:前者止咳化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所致的咳嗽痰多。
后者止咳化痰、降逆平喘。用于痰湿阻肺复感风寒引起的咳嗽、气喘、痰涩涎盛等症。痰热壅肺:症状:见咳而气急,痰多色黄质稠,甚或痰中带血,伴有口鼻气粗,口苦咽干,或咽痛,或胸闷等。用药:选用蛇胆川贝口服液。功用:清肺,止咳,除痰;用于肺热咳嗽,痰多。肺肾亏虚:症状:多见于长期反复咳嗽或伴喘息者。遇冷或劳累后咳嗽发作或加重,咯痰无力,易感冒。用药:选用金水宝胶囊。功用:补益肺肾,秘精益气;用于肺肾两虚,精气不足所致的久咳虚喘,神疲乏力等。
肺热咳嗽中成药有哪些需要我们引起足够高的重视,这些方法都是治疗肺热咳嗽非常不错的方法,我们可以利用以上介绍的方法最快的治愈我们出现的肺热咳嗽的情况,减轻疾病给我们身体带来的种种不适情况,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咳嗽有几种类型 痰湿咳嗽
主要症状为咳嗽多痰,痰白而黏,痰出即咳止,伴有胸脘胀闷,神疲乏力,身重困倦,饮食减少,恶心呕吐,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等。治疗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千金化痰丸、二陈丸、橘红丸等。
孩子白天咳嗽是怎么回事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咳嗽是一种机体保护性活动,它能把呼吸道内的痰液、异物排出,从而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畅通,利于身体健康。因此,偶尔的轻微咳嗽,会随着痰液的排除而缓解,而不必使用止咳药。但较频繁和剧烈的咳嗽,就会影响到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这时就应根据症状选用对症的止咳化痰药物。 咳嗽分为热咳和寒咳两种:热咳,是由肺热造成的反复咳嗽,表现为喉咙干痒、干咳少痰或痰色黄质黏稠;寒咳,多由受寒引起,表现为咽痒咳频,痰液稀薄如泡沫状。两种咳嗽因病因、症状、性质不同,因此,用药也有所不同。
若有痰液黄稠不易咳出、口渴、咽喉疼痛的症状时可选用川贝枇杷露、蛇胆川贝液等; 若有头痛、鼻塞、流涕、咽痒、痰液稀薄的症状时可选用半夏露、蛇胆陈皮散、通宣理肺丸等; 若有干咳无痰、口燥鼻干、咽喉干痛的症状时可选用雪梨膏、川贝雪梨糖浆、橘红丸等; 若有痰稠色黄不易咳出、咽干口渴、舌苔黄燥、小便黄的症状时可选用枇杷叶膏、清气化痰丸、止嗽太和丸; 若久咳不愈、痰稀气喘、气短畏冷,可服用人参保肺丸、养阴清肺丸。 祛痰止咳的药物中,西药与中成药各有所长:西药主要根据导致咳嗽的原因,直接对症治疗,见效快,但多需联合其他药物共同治疗。
如呼吸道感染需同时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感冒则需合用抗感冒药物。常用的中成药如对症使用,疗效确切,虽见效不如西药迅速,但治标且治本,亦深受患者欢迎。患者应谨遵医嘱,根据具体病情合理用药。 不容忽视的是,一些较严重的疾病常常也伴随着咳嗽症状,如胸膜炎、自发性气胸、肺结核、肺癌、心力衰竭等。此时一定要查明引起咳嗽的原因,而不可随意用药。另外,3岁以下的小儿,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咳嗽反射较差,切忌随意使用止咳药物,否则易出现缺氧、心律加快等并发症,对于剧烈咳嗽者应及时送到医院诊治。
七种咳嗽教您如何对症选药
生活实例
小张最近得了感冒,咳嗽得难受,平时工作忙没空去医院,他就自己买止咳糖浆服用,可连喝了两瓶还不见效,医生说是因为他喝的止咳糖浆不对症。
专家释疑
中医将咳嗽分为外感(风热、风寒、风燥)咳嗽、内伤(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咳嗽等几种类型。咳嗽作为一种症状,是人体的自卫反应,就像人体内的清道夫,咳嗽的同时把体内含有细菌、病毒的分泌物带出体外,清除体内垃圾。止咳药有寒、热、温、凉之分,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若不辨证选用,止咳的效果也就不好。因此临床选用止咳中成药,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理对症下药,才能药到咳祛。
风寒咳嗽:主要症状为头痛,鼻塞流涕,痰液稀薄呈白色泡沫状,伴有恶寒发热无汗。治疗宜散寒宣肺。
可选药物:消咳喘、半夏露、杏苏止咳糖浆、止咳青果丸、通宣理肺丸等。
风热咳嗽:主要症状为咳嗽,痰稠色黄不易咳出,胸闷气促,咽喉疼痛,发热微恶寒。治疗宜疏风清肺。
可选药物:川贝清肺糖浆(露)、二母宁嗽丸、枇杷露、蛇胆川贝液或羚羊清肺丸。
燥热咳嗽:主要症状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口干咽燥。治疗宜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可选药物:养阴清肺膏、百合固金丸、莱阳梨膏等。
肺热咳嗽:主要症状为咳嗽,痰稠量多不易咳出,口渴面红,烦躁,大便秘结,小便短少。治疗宜清肺化痰。
可选药物:鲜竹沥、橘红片、川贝止咳露、止嗽定喘口服液或竹沥化痰丸等。
气虚咳嗽:主要症状为咳喘无力,痰稀色白易咳,气短胸闷。治疗宜补肺化痰止咳。
可选药物:人参保肺丸、玉屏风散等。
阴虚咳嗽:主要症状为久咳不止,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伴有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声音嘶哑,潮热盗汗,胸部隐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等。治疗宜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可选药物:养阴清肺丸、百合固金丸、蛤蚧养肺丸等。
痰湿咳嗽:主要症状为咳嗽多痰,痰白而黏,痰出即咳止,伴有胸脘胀闷,神疲乏力,身重困倦,饮食减少,恶心呕吐,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等。治疗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可选药物:千金化痰丸、二陈丸、橘红丸等。
温馨提示:糖尿病患者在选用咳嗽类中成药时,应注意糖浆(露)、口服液、膏等剂型因含蔗糖应忌服,可选用其他替代品种。而且在服药期间,应忌油腻、腥冷辣食物和烟酒等,以免影响疗效。
常见咳嗽分六种选药不对症越吃越咳
偶发轻微咳嗽不需急着吃止咳药
咳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最多。从生理学的角度讲,咳嗽是一种机体保护性活动,它能把呼吸道内的痰液、异物排出,从而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利于身体健康。因此,偶发的轻微咳嗽,会随着痰液的排出而缓解,不必盲目使用止咳药。但较频繁和剧烈的咳嗽,会影响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这时就该吃药了。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中药师丘振文指出,市面上热销的止咳中成药,虽然每种都标有“止咳化痰”、“镇咳平喘”等功效,应辨证选用,根据不同病因引起的咳嗽选用功能与主治相适宜的药物和剂型,否则会越吃越咳。他特别提醒,3岁以下的小儿,其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咳嗽反射较差,切忌随意使用止咳药物,否则易出现病情加重,剧烈咳嗽者应及时送到医院诊治;如果咳嗽的病人痰比较多,应该使用一些祛痰、化痰、支气管扩张剂等药,以改善气道的通畅性,特别是老人,剧烈咳嗽时若只服用镇咳药,有时候咳嗽止住了,但是一口痰常常给老人带来危险。
感染引起的咳嗽要加服抗生素
“止咳药只是对症治疗,治标不治本,对于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引起的咳嗽,在用止咳药的同时,还需使用抗生素,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丘振文提醒,如果自行选用中成药后,症状不见缓解,就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此外,一些较严重的疾病也伴随有咳嗽,如胸膜炎、自发性气胸、肺结核、肺癌、心力衰竭等,如咳嗽症状经治疗未能有效控制,应及早到医院就诊。
便宜有效的止咳化痰中成药一览
●风寒咳嗽
◎症状:患者咳嗽声重、喘息胸闷、怕冷发烧、头痛无汗、痰稀白量多,常伴有鼻塞、流清涕、头痛、发热怕冷、无汗、肢体酸楚等症状。
◎用药推荐:
1.半夏止咳糖浆,用于风寒咳嗽,止咳化痰。
2.杏苏止咳糖浆,用于感冒风寒、咳嗽气逆。
3.蛇胆陈皮胶囊,用于风寒咳嗽、痰多呃逆。
4.通宣理肺口服液,用于感冒咳嗽、咳痰不畅。7岁以上儿童减半,3-7岁儿童服1/3量。
5.咳喘宁颗粒,止咳化痰,用于伤风咳嗽。
6.杏仁止咳糖浆,此糖浆用于风寒咳嗽。对于热性、风热感冒,如口干舌燥、咳痰等热性表现者则不宜。
用于治疗本症的非处方药物还有:川贝止咳糖浆、风寒咳嗽丸、复方川贝片、感冒解痛散、荃桂咳喘宁胶囊、麻黄止嗽丸、蛇胆姜粒、止嗽合剂、小青龙颗粒等。
●风热咳嗽
◎症状:患者咳喘、喘息气粗、胸闷咽痛、咳痰稠黄或黏稠不爽,常伴有畏风、身热、鼻流黄浊涕、口渴、头痛等症状。
◎用药推荐:
1.川贝枇杷露,用于风热咳嗽,痰多上气或燥咳。
2.止咳定喘口服液,用于发热口渴、咳嗽痰黄、喘促、胸闷。
3.橘红片/颗粒剂/蜜丸,用于咳嗽痰多、痰不易咯出者。
4.二母宁嗽丸,用于咳嗽痰黄、不易咳出、胸闷气促、咽喉疼痛。
5.川贝止咳露,用于肺热咳嗽、痰多色黄。7岁以上儿童服 1/2 量,3-7岁儿童服1/3量。
6.健儿清解液,能清热解毒、消滞和胃。用于咳嗽咽痛、食欲不振。儿童一次10-15毫升;1岁以下每次4毫升;5岁以内8毫升;6岁以上酌加,一日3次。
7.小儿咳喘灵冲剂/口服液,用于发热或不发热、咳嗽有痰、气促。
8.牛黄蛇胆川贝液,该口服液只适用于热性咳嗽,而不宜于寒咳。适应对象是“上火”较重并兼痰多者,一般用于热症较深阶段。
用于治疗本症的非处方药物还有:白绒止咳糖浆、三蛇胆川贝膏、儿童咳液、除痰止嗽丸、二母清肺丸、复方贝母散、复方罗汉果止咳冲剂、复方枇杷青橘贝合剂,良园枇杷叶膏、平贝胶囊、消肺宁嗽丸、清金止嗽化痰丸、清气化痰丸、清热镇咳糖浆、止咳橘红胶囊、风热咳嗽胶囊,急支糖浆、蛇胆川贝露(液) 、镇咳宁糖浆、祛痰灵、鲜竹沥口服液等。
●燥邪咳嗽
◎症状:患者干咳少痰,咳痰不爽、口干、微有发烧。
◎用药推荐:
1.川贝清肺糖浆,用于干咳、咽干、咽痛。7岁以上儿童用量减半;3-7岁儿童服1/3量。
2.养阴清肺膏,能养阴润肺、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其他剂型有丸剂,口服液、眨粒剂、糖浆剂、合剂。
3.儿童清肺口服液,用于面赤身热,咳嗽痰多、咽痛。6岁以下一次10毫升。其他剂型有蜜丸剂。
4.罗汉果玉竹冲剂,用于肺燥咳嗽、咽喉干痛。
5.蜜炼川贝枇杷膏,用于肺燥咳嗽、痰多、胸闷、咽喉痛痒、声音沙哑等症。
6.梨膏类,这类膏滋药多系润燥生津之品,适用于阴虚咳嗽。此种咳嗽多见于干燥时节或久咳伤阴者,表现为咽干口渴、干咳痰少或无痰。对于寒咳较多者若误用则适得其反,同时,平常脾虚者应忌用。
7.强力枇杷露,本露镇咳作用较强,主要是其中罂粟壳收敛止咳作用强劲,对于久咳不止,干咳无痰及使用一般止咳药无效者,中医会考虑使用该药。
用于治疗本症的其他药物还有止咳橘红丸、止咳梨浆、雪梨蜜膏、川贝末胶囊、镇咳宁口服液等。
●肺虚咳嗽
◎症状:患者咳嗽日久、痰少、咳吐不爽、口干、手足心热、气短乏力、表现为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常由咳嗽日久不愈所致。
◎用药推荐:
1.秋梨润肺膏,用于久咳,痰少质勃、口燥咽干。
2.川贝二冬膏,用于阴虚肺燥、咳嗽咽干、痰少而勃之症。
3.百合固金丸,用于肺肾阴虚、干咳少痰、咽干喉痛。其他剂型有深缩丸剂,口服液。
用于治疗肺虚咳嗽症的非处方药还有:川贝银耳糖浆、川贝梨糖浆、二冬膏、扶正养阴丸、复方梨膏、橘红梨膏、理气定喘丸、润肺膏,固本咳喘片、百令胶囊等。
●痰湿咳嗽
◎症状:咳声重浊、痰多、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进甘甜油腻食物可加重,有胸闷、食少、体倦、便溏等症状。
◎用药推荐:要用理肺健脾、宁嗽祛痰药,可选择的主要有半夏露、桔贝半夏曲、橘红痰咳冲剂、二陈丸等。
●久咳阴伤
◎症状:久咳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夹有血丝,常伴有午后颧红潮热、盗汗、神疲等。
◎用药推荐:要用滋肺阴、除顽痰、生津液、降逆气的药,可选择的主要有蜜炼川贝枇杷膏、百合固金丸、鸡苏丸、秋梨膏、养阴清肺膏等
小孩早晚咳嗽应该怎么办
①风寒咳嗽可选用华盖散、杏苏散、止嗽散。
②风热咳嗽可选用宣肺饮、桑菊饮、麻杏石甘汤。
③湿热咳嗽可选用甘露消毒丹、千金苇茎加杏仁滑石汤、五叶芦根汤。
④咽痒咳嗽可选用参龙丸、利咽合剂、桑射豆根汤、板玄金灯汤等。
⑤燥邪咳嗽可选用清燥救肺汤、贝母瓜蒌散、桑杏汤、杏苏散等。
⑥肺热咳嗽可选用清肺止咳合剂、泻白散、加减泻白汤。
⑦痰热咳嗽可选用泻肺止咳合剂、清气化痰丸、清金化痰汤,痰湿咳嗽可选用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⑧食积咳嗽可选用曲麦二陈汤、麻贝蒌菔汤。
⑨阴虚咳嗽可选用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养阴清肺丸。
⑩气虚咳嗽可选用六君子汤、补肺汤、人参五味子汤、九仙散。中成药如急支糖浆、橘红痰咳液、川贝枇杷膏、金振口服液、小儿金丹片等也可辨证选用。
注意调养禁忌:咳嗽除了药物治疗外,对患儿要加强护理,注意调养与禁忌。要睡足觉,喝足水,多吃蔬菜和水果,饮食要易于消化且富有营养,应以清淡为主,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之品,常言说得好:“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
一般而言,鱼、虾、肉、鸡等发物以及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加重咳嗽。应少食用甜、酸、辣、咸等味道较重食物及刺激之品,少吃发物如鱼、虾、肉、鸡腿、烧烤,尽量避免含碳酸的饮料,更应该少吃冷饮。
家中有老人定要常备五类药物
1、感冒类药物
中医将感冒分成为风寒、风热和暑湿三种类型。由于疾病类型不同,选用的药物也就大不一样。针对风寒型感冒的治疗,应以辛温解表及宣肺散寒为主。一般常备的中成药有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感冒软胶囊等。对于风热型感冒,应以辛凉清解及肃肺泻热为主,常备的中成药有银翘解毒颗粒、夏桑菊感冒冲剂、羚翘解毒丸、银柴合剂、清热解毒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对于暑湿感冒,则应当解表祛暑、化湿和中。其中藿香正气水、十滴水都是疗效不错的中成药,在夏季更是家中必备的良药。
2、止咳化痰药
与感冒经常同时发生的病症就是咳嗽、痰多。中成药如蜜炼川贝枇杷膏、祛痰灵等,在这些方面的疗效也比较好。
其中,蜜炼川贝枇杷膏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平喘,理气化痰的功效。适用于风热型、肺燥型、痰热型咳嗽。而复方鲜竹沥液(祛痰灵)主要是清热、化痰、止咳,常用于痰热咳嗽,但需注意该药是孕妇禁用的。
3、消食类药物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引起胃肠道疾病。所以家中要常备山楂丸、健胃消食片等消食药。虽然消食药比较安全,但对于伴有呕吐、腹痛症状者,应及时向医师咨询。
4、通便类药物
治疗便秘的非处方中成药很多,如复方芦荟胶囊、麻仁润肠丸等。但选用中成药治疗便秘必须辨证施治,所以长期便秘患者最好使用医生推荐药物。
5、清热解毒类药物
常见的有六神丸、牛黄解毒片等药物。但六神丸含有蟾酥等有毒成分,因此切勿滥用。牛黄解毒片常用于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齿龈炎、疖肿等。近年来出现一些患者,为了减肥或者祛痘,长期服用该药,而发生了毒副反应,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一定要对症合理使用该药。
此外,家有老人要常备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家有女性常备坤宝丸、乌鸡白凤丸、妇科千金片等妇科常用药;家有小孩要常备小儿止咳糖浆、健胃消食口服液;家有慢性病患者,要注意及时补充常用药。还应该准备一些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药物,如红花油、正骨水等。
表寒肺热感冒有哪些常用中成药
表寒肺热感冒常用中成药为:
(1)止嗽定喘丸 即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新型制剂。(方义见148问麻杏石甘汤。)
(2)儿童清肺丸 本方是治疗小儿外感时邪、内夹痰热壅肺的新型丸剂。方中用麻黄、苏叶、细辛、薄荷发散风寒,宣通肺气;前胡、橘红、浙贝、瓜蒌皮、法夏、杷叶、杏仁、白前止咳祛痰;苏子、桑白皮、葶苈子泻肺平喘;生石膏、黄芩、花粉、板蓝根清肺保津;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外散风寒、内清痰热之功。临床应用本方的指征为:发热恶寒,咳嗽痰多,舌苔白腻,脉浮数等。
(3)风寒表虚感冒冲剂合泻白丸 风寒表虚感冒冲剂用于感受风寒不甚,症见发热恶风(寒),汗出,脉浮,苔白等(方义见134问“风寒表疏证”)。泻白丸是泻肺清热剂,方中地骨皮甘淡而寒,清泻肺中伏火;桑白皮甘寒略苦,清泄之中保护肺阴;粳米、甘草和中清肺,并能缓急。四药合用,泻肺清热,止咳化痰,多用于因肺热而致的咳嗽气喘、痰黄而稠、脉数、舌红等症。用风寒表虚感冒冲剂送服泻白丸,可收外散风寒、内清肺热之效。
(4)麻黄止嗽丸合秋梨膏 麻黄止嗽丸是解表宣肺、止咳化痰的方剂,可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咳嗽、哮喘、恶寒、头痛等症。秋梨膏具有清肺化痰、养阴生津之功。两药合用,共奏散外寒清肺热之功效。临证可据表寒肺热之轻重,酌情选择用量。(方义分别见“凉燥证”与“温燥证”。)
(5)小儿肺热咳喘冲剂 本冲剂由麻杏石甘汤加入大队清热药组成。方用麻黄、杏仁、甘草、生石膏泄热平喘;知母、麦冬滋阴清热润肺;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黄芩、鱼腥草清热解毒。全方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祛痰平喘的作用。适用于表寒轻肺热重的证候,症如发热汗出,口渴欲饮,呼吸气促,喘憋鼻煽,烦躁不安,便干尿黄,舌红脉数等。
(6)小儿麻甘冲剂 本冲剂亦是由麻杏甘石汤加味而成。方内除麻杏甘石四味外,尚有黄芩清肺热,桑白皮泄肺平喘,紫苏子降气祛痰,地骨皮清热敛汗。诸味合用,共奏解表、清热、止咳、平喘的功效。凡小儿素蕴肺热、外受风寒,以发热汗出、咳喘烦躁为主症者,可用本方加冰糖冲服
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偏方
1、肺气虚型
以久嗽不止,咳声低弱,痰白稀或粘稠为特点,气短喘促,动则加重,可伴有面色胱白,言语无力或懒言,神疲体倦,自汗怕风,食少纳呆等症状。治疗以益气化痰,止咳平喘为主。药方可用:黄芪、五味子、党参、北沙参、当归、百部、紫菀、款冬花、山药、满山红、白术、胡桃肉、蛤蚧、穿山龙、钟乳石。
中成药可选用消咳喘、牡荆油丸、蛤蚧定喘丸、新碧桃仙片、咳喘宁、止嗽定喘丸、海珠喘息定、止咳化痰丸、止咳枇杷露等。
2、痰湿阻肺型
常以咳嗽、痰多,稀薄色白或粘腻易咳出为特点。一般病史较长,常反复发作。可伴有咳声重浊、气喘、头身沉重、神疲乏力、脘腹胀满,食少便溏等症状。治疗以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为主。药方包括:半夏、化桔红、茯苓、金银花、苍白术、厚朴、枳实、香橼、天南星、苏子、车前子、莱菔子、矮地茶、虎杖。
中成药可选用二陈丸、止咳桔红丸、痰咳净、祛痰灵、焊菜素、矮地茶素片、热参片、杜鹃素片、化痰止咳糖浆等。
3、气郁犯肺型
以咳嗽痰少,质粘而不易咯出为特点,胸胁胀闷或疼痛,心情忧郁,可兼见口苦咽干,头晕目赤,心烦易怒、失眠健忘等症状。治疗以理气解郁、清肺化痰为主。药方可用:陈皮、柴胡、香附、枳实、白芍、郁金、佛手、远志、知母、南沙参、龙胆草、玉竹、川芎、炙甘草。
中成药可辅助应用解郁安神冲剂、柴胡舒肝丸、远志糖浆、焊菜素片、枣仁安神液、矮地茶素片、止咳糖浆等。
4、痰热蕴肺型
以咳嗽、咳粘腻、黄稠或脓性痰液、咳出不爽为特点。有咳嗽、咳痰史患者易继发感染而急性发作,可伴有发热气粗或喘憋,喉中痰鸣、痰量较多,咽干喉痛,口渴呕恶等症状。治疗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为主。药方可包括:葶苈子、竹沥、竹茹、鸡矢藤、枇杷叶、桑白皮、锦灯笼、射干、马兜铃、石苇、大青叶、筋骨草、四季青、前胡、甘草。
中成药可选用气管炎咳嗽痰喘丸、矮地茶素片、焊菜素片,其他同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型。
5、肺阴虚型
慢性起病,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丝为特点,口燥咽干,可伴有午后潮热、颧红面赤、手足心热、形体消瘦、失眠盗汗、声音嘶哑、咳声短促等症状。治疗以养阴清肺、止咳化痰为主。药方包括:沙参、麦冬、玉竹、冬桑叶、罗汉果、天花粉、地骨皮、川贝母、草、黄精、百合、知母、白薇、玄参。
中成药可选用沙参麦冬膏、养阴清肺丸、益气养阴口服液、百合固金丸,其他同急性支气管炎燥邪伤肺型。
6、寒饮伏肺型
以久咳不止,痰稀薄、白粘或呈泡沫状为特点,量较多,秋冬加重,兼见形寒肢冷、气喘痰鸣、胸膈满闷、身重困倦等症。治疗以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为主。药方可选用:炙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焊菜、半夏、五味子、茯苓、金沸草、天南星、白芥子、苏子、款冬花、钟乳石或热参(有毒)。
中成药可选用止咳桔红丸、止咳化痰丸、止咳糖浆、矮地茶素片、牡荆油丸、焊菜素片、满山红胶丸等。
慢性支气管炎康复应该怎么治疗
正常人的气管、支气管就像一棵大树,气管是主干,左、右支气管呈树枝状分布于左、右两肺,再往下越分越细,最后的分支是终末细支气管。其急、慢性炎症分别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中医属“咳嗽”、“痰饮”、“咳喘”等病范畴,多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分型治疗。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起病时一般先有鼻塞、流涕、咽痛、发热、头身酸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继而出现咳嗽、咳痰,少数伴有喘息,病程约1~2周,最多不超过3个月。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4种类型:
1、燥邪伤肺型
以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不易咯出或带血丝、口鼻干燥为特点,多发于秋季,常伴有咽喉干燥、呛咳、胸痛、发热等症状。舌红、苔薄黄或干。治疗以清肺润燥、止咳祛痰为主。药方包括:瓜蒌、贝母、天花粉、桔红、桔梗、桑叶、杏仁、栀子、梨皮、明党参(粉沙参)、青黛、侧柏叶、百合、黄精。
中成药可选用二冬膏、贝母二冬膏、复方甘草合剂(片)、川贝清肺糖浆、蜜炼川贝枇杷膏、养阴清肺膏等。
2、风寒束肺型
以咳嗽、痰稀薄、色白或呈泡沫状为特点,常伴有畏寒、无汗、头身酸痛、鼻塞、流清涕、咽痒发热等症状。治疗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嗽为主。药方包括:紫苏叶、生姜、前胡、茯苓、杏仁、陈皮、半夏、枳壳、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
中成药可酌情选用通宣理肺丸、参苏理肺丸、止嗽青果丸、复方川贝精片、复方甘草合剂、止咳糖浆等。
3、风热袭肺型
以咳嗽频繁、痰粘稠、色黄或咳出不爽为特点,常伴有发热、怕风、汗出不畅、口干渴、嗓子痛、鼻流黄涕、气粗、音哑等症状。治疗以疏风清热,宣肺化痰为主。药方包括:桑叶、菊花、桔梗、连翘、杏仁、薄荷、芦根、知母、生石膏、射干、浙贝母、前胡、甘草。
中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复方穿心连片、双黄连口服液、银黄口服液、止咳枇杷露、急支糖浆等。
4、痰热壅肺型
以起病急、咳嗽气促、粘稠或黄脓痰、量较多为特点,常伴有身热烦渴、咽喉肿痛、喘息或胸闷不舒、咳痰不爽或难咳等症状。舌质红、苔黄腻。治疗以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为主。药方包括:胆南星、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茯苓、生石膏、竹沥、桑白皮、枇杷叶、穿心莲、金荞麦、鱼腥草、浙贝母、海浮石。小儿酌情选用天竹黄、金沸草、前胡、百部等品。
中成药可选用清热解毒口服液、穿心莲、鱼腥草片、羚羊清肺丸、清肺抑火丸、二母宁嗽丸、射麻口服液、祛痰灵、鲜竹沥水、竹沥化痰丸、蛇胆川贝液、蛇胆陈皮末、急支糖浆、枇杷露、清肺化痰口服液等。
慢性支气管炎
临床分为单纯、喘息两型。平时咳稀白、灰白粘液或泡沫状痰,急性感染时痰液由白变黄,呈粘稠状。常在寒冷季节发病,如多年不愈,易咳嗽不止,痰量增多,秋冬尤甚。此症可出现喘息或哮喘样发作,不断进展会并发肺气肿、肺心病、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弥漫性细支气管炎,预后一般较差。故主张及时就诊,早期彻底治疗,控制感染,祛痰排痰、镇咳平喘。缓解期适当选用固本咳喘片、西洋参、人参、转移因子、核酪、胸腺肽、丙种球蛋白、胎盘组织液、酯多糖、气管炎菌苗等药品1~2种。另外不断加强体育锻炼,可增进抗寒能力,防止或减少急性发作。根据临床表现,慢性支气管炎可分为以下类型:
1、肺气虚型
以久嗽不止,咳声低弱,痰白稀或粘稠为特点,气短喘促,动则加重,可伴有面色胱白,言语无力或懒言,神疲体倦,自汗怕风,食少纳呆等症状。治疗以益气化痰,止咳平喘为主。药方可用:黄芪、五味子、党参、北沙参、当归、百部、紫菀、款冬花、山药、满山红、白术、胡桃肉、蛤蚧、穿山龙、钟乳石。
中成药可选用消咳喘、牡荆油丸、蛤蚧定喘丸、新碧桃仙片、咳喘宁、止嗽定喘丸、海珠喘息定、止咳化痰丸、止咳枇杷露等。
中医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偏方
现代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大气中的化学烟雾、大气污染物、粉尘等都会危害到支气管健康,导致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可以风味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治疗支气管炎的方法。
正常人的气管、支气管就像一棵大树,气管是主干,左、右支气管呈树枝状分布于左、右两肺,再往下越分越细,最后的分支是终末细支气管。其急、慢性炎症分别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中医属“咳嗽”、“痰饮”、“咳喘”等病范畴,多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分型治疗。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起病时一般先有鼻塞、流涕、咽痛、发热、头身酸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继而出现咳嗽、咳痰,少数伴有喘息,病程约1~2周,最多不超过3个月。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4种类型:
1、燥邪伤肺型
以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不易咯出或带血丝、口鼻干燥为特点,多发于秋季,常伴有咽喉干燥、呛咳、胸痛、发热等症状。舌红、苔薄黄或干。治疗以清肺润燥、止咳祛痰为主。药方包括:瓜蒌、贝母、天花粉、桔红、桔梗、桑叶、杏仁、栀子、梨皮、明党参(粉沙参)、青黛、侧柏叶、百合、黄精。
中成药可选用二冬膏、贝母二冬膏、复方甘草合剂(片)、川贝清肺糖浆、蜜炼川贝枇杷膏、养阴清肺膏等。
2、风寒束肺型
以咳嗽、痰稀薄、色白或呈泡沫状为特点,常伴有畏寒、无汗、头身酸痛、鼻塞、流清涕、咽痒发热等症状。治疗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嗽为主。药方包括:紫苏叶、生姜、前胡、茯苓、杏仁、陈皮、半夏、枳壳、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
中成药可酌情选用通宣理肺丸、参苏理肺丸、止嗽青果丸、复方川贝精片、复方甘草合剂、止咳糖浆等。
3、风热袭肺型
以咳嗽频繁、痰粘稠、色黄或咳出不爽为特点,常伴有发热、怕风、汗出不畅、口干渴、嗓子痛、鼻流黄涕、气粗、音哑等症状。治疗以疏风清热,宣肺化痰为主。药方包括:桑叶、菊花、桔梗、连翘、杏仁、薄荷、芦根、知母、生石膏、射干、浙贝母、前胡、甘草。
中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复方穿心连片、双黄连口服液、银黄口服液、止咳枇杷露、急支糖浆等。
4、痰热壅肺型
以起病急、咳嗽气促、粘稠或黄脓痰、量较多为特点,常伴有身热烦渴、咽喉肿痛、喘息或胸闷不舒、咳痰不爽或难咳等症状。舌质红、苔黄腻。治疗以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为主。药方包括:胆南星、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茯苓、生石膏、竹沥、桑白皮、枇杷叶、穿心莲、金荞麦、鱼腥草、浙贝母、海浮石。小儿酌情选用天竹黄、金沸草、前胡、百部等品。
中成药可选用清热解毒口服液、穿心莲、鱼腥草片、羚羊清肺丸、清肺抑火丸、二母宁嗽丸、射麻口服液、祛痰灵、鲜竹沥水、竹沥化痰丸、蛇胆川贝液、蛇胆陈皮末、急支糖浆、枇杷露、清肺化痰口服液等。
慢性支气管炎
临床分为单纯、喘息两型。平时咳稀白、灰白粘液或泡沫状痰,急性感染时痰液由白变黄,呈粘稠状。常在寒冷季节发病,如多年不愈,易咳嗽不止,痰量增多,秋冬尤甚。此症可出现喘息或哮喘样发作,不断进展会并发肺气肿、肺心病、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弥漫性细支气管炎,预后一般较差。故主张及时就诊,早期彻底治疗,控制感染,祛痰排痰、镇咳平喘。缓解期适当选用固本咳喘片、西洋参、人参、转移因子、核酪、胸腺肽、丙种球蛋白、胎盘组织液、酯多糖、气管炎菌苗等药品1~2种。另外不断加强体育锻炼,可增进抗寒能力,防止或减少急性发作。根据临床表现,慢性支气管炎可分为以下类型:
1、肺气虚型
以久嗽不止,咳声低弱,痰白稀或粘稠为特点,气短喘促,动则加重,可伴有面色胱白,言语无力或懒言,神疲体倦,自汗怕风,食少纳呆等症状。治疗以益气化痰,止咳平喘为主。药方可用:黄芪、五味子、党参、北沙参、当归、百部、紫菀、款冬花、山药、满山红、白术、胡桃肉、蛤蚧、穿山龙、钟乳石。
中成药可选用消咳喘、牡荆油丸、蛤蚧定喘丸、新碧桃仙片、咳喘宁、止嗽定喘丸、海珠喘息定、止咳化痰丸、止咳枇杷露等。
2、痰湿阻肺型
常以咳嗽、痰多,稀薄色白或粘腻易咳出为特点。一般病史较长,常反复发作。可伴有咳声重浊、气喘、头身沉重、神疲乏力、脘腹胀满,食少便溏等症状。治疗以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为主。药方包括:半夏、化桔红、茯苓、金银花、苍白术、厚朴、枳实、香橼、天南星、苏子、车前子、莱菔子、矮地茶、虎杖。
中成药可选用二陈丸、止咳桔红丸、痰咳净、祛痰灵、焊菜素、矮地茶素片、热参片、杜鹃素片、化痰止咳糖浆等。
3、气郁犯肺型
以咳嗽痰少,质粘而不易咯出为特点,胸胁胀闷或疼痛,心情忧郁,可兼见口苦咽干,头晕目赤,心烦易怒、失眠健忘等症状。治疗以理气解郁、清肺化痰为主。药方可用:陈皮、柴胡、香附、枳实、白芍、郁金、佛手、远志、知母、南沙参、龙胆草、玉竹、川芎、炙甘草。
中成药可辅助应用解郁安神冲剂、柴胡舒肝丸、远志糖浆、焊菜素片、枣仁安神液、矮地茶素片、止咳糖浆等。
4、痰热蕴肺型
以咳嗽、咳粘腻、黄稠或脓性痰液、咳出不爽为特点。有咳嗽、咳痰史患者易继发感染而急性发作,可伴有发热气粗或喘憋,喉中痰鸣、痰量较多,咽干喉痛,口渴呕恶等症状。治疗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为主。药方可包括:葶苈子、竹沥、竹茹、鸡矢藤、枇杷叶、桑白皮、锦灯笼、射干、马兜铃、石苇、大青叶、筋骨草、四季青、前胡、甘草。
中成药可选用气管炎咳嗽痰喘丸、矮地茶素片、焊菜素片,其他同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型。
5、肺阴虚型
慢性起病,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丝为特点,口燥咽干,可伴有午后潮热、颧红面赤、手足心热、形体消瘦、失眠盗汗、声音嘶哑、咳声短促等症状。治疗以养阴清肺、止咳化痰为主。药方包括:沙参、麦冬、玉竹、冬桑叶、罗汉果、天花粉、地骨皮、川贝母、草、黄精、百合、知母、白薇、玄参。
中成药可选用沙参麦冬膏、养阴清肺丸、益气养阴口服液、百合固金丸,其他同急性支气管炎燥邪伤肺型。
6、寒饮伏肺型
以久咳不止,痰稀薄、白粘或呈泡沫状为特点,量较多,秋冬加重,兼见形寒肢冷、气喘痰鸣、胸膈满闷、身重困倦等症。治疗以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为主。药方可选用:炙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焊菜、半夏、五味子、茯苓、金沸草、天南星、白芥子、苏子、款冬花、钟乳石或热参(有毒)。
中成药可选用止咳桔红丸、止咳化痰丸、止咳糖浆、矮地茶素片、牡荆油丸、焊菜素片、满山红胶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