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熟肉吃得多易患糖尿病

熟肉吃得多易患糖尿病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学者研究发现,每天只要吃两片培根肉、一根热狗肠或一份其他红肉的加工制品,就会大大增加人们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美国临床营养学》上的该研究,是迄今为止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

研究人员对204000位美国医务人员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时间在14~28年。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每天吃50克加工红肉,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增加51%;如果每天吃100克未经加工的红肉,只会使这种风险增加19%。

研究也发现,如果人们在饮食中用坚果、白肉、低脂乳制品或全麦蛋白质取代红肉,就能减少患糖尿病的风险。

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患糖尿病的成年人近3.5亿,在20岁以上的美国成年人中,11%以上患有糖尿病。研究人员认为,由于2型糖尿病的日益增加,而且世界范围内的红肉消费也在日益增加,该研究结果对提高人们预防糖尿病的意识意义重大。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糖尿病是指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疾病,长期的血糖偏高会导致各个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

生活中易患糖尿病的有下列几类人群:

(1)家族史,近亲有患糖尿病者,患糖尿病的几率比普通人高5倍以上。

(2)肥胖者,肥胖与糖尿病关系密切,都是代谢不正常诱发的疾病。在2型糖尿病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肥胖类型,尤其是腹部肥胖者。

(3)缺乏运动者,运动能消耗热量、减轻肥胖,还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4)高血压、高血脂异常者,两者是糖尿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同时又是诱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5)中老年人,人到中年以后生活条件改善,摄取的热量增多,但是运动量又在减少,而且中年以后各个器官的功能都开始逐渐衰弱,这也是这部分人容易患糖尿病的原因。

糖尿病人发病时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的症状,如果发现自己突然食量增加而体重却下降了,一定要尽快就医检查,以防糖尿病。

什么人容易患糖尿病

·与糖尿病患者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

·女性有分娩巨大胎儿史(即新生儿出生体重大于4公斤)者或曾患妊 娠期糖尿病者。

·肥胖者。

·高血压、高脂血症(主要指高甘油三酯血症者)。

·曾有过高血糖或尿糖阳性历史者。

·40岁以后,体力活动少,营养状况好,工作负担重或精神紧张者。

这些受到糖尿病威胁的高危人群,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非常容易发生糖尿病。怎样才能使自己得糖尿病的危险降到最低水平呢?国际上公认的预防糖尿病的措施就是至少要做到"四个点儿",即"多学点儿,少吃点儿,勤动点儿,放松点儿"。

多学点儿:就是要多看看有关糖尿病的书籍、报刊、电视,多听听有关糖尿病的讲座和广播,增加自己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糖尿病防治方法的了解。

少吃点儿:就是减少每天的热量摄取,特别是避免大吃大喝,肥甘厚味,吸烟喝酒等等。

勤动点儿:就是增加自己的体力活动时间和运动量,保持体形的健美,避免肥胖的发生。

放松点儿:就是力求做到开朗、豁达、乐观、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劳累。

红肉吃多易患风湿性关节炎

英国研究人员最近研究发现,大量吃红肉会增加患风湿性关节炎的危险,该病无法治愈,是—种可导致人残疾的疾病。

一项以生活在欧洲的25000人为对象所进行的研究显示,那些常吃红肉的人患风湿性关节炎的危险是很少吃红肉的人的两倍。那些大量摄取蛋白质的人———包括其他的肉类以及植物蛋白,患风湿性关节炎的危险同样较高,不过摄取脂肪似乎不会增加该危险。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是由人体的免疫细胞错误地对健康关节进行攻击造成的。发表在最近出版的《关节炎与风湿病》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称,摄取肉类也许会以某种方式导致人体攻击与食物类似的成分。肉类中富含的胶原成分可能会导致胶原过敏,于是人体就产生了抗胶原的抗体。

研究人员对志愿者的资料进行了分析。这些志愿者每周每天都吃比较精细的食品,取血样化验可确认他们大多数都吃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的食品。研究人员对这些志愿者进行了10年以上的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约有35人患了风湿性关节炎,而这些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很可能以前吸过烟,并且很少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

研究人员说,吃肉可能会吃下添加剂甚至是感染因子,但并没有证据表明有什么成分与风湿性关节炎有重要联系。大量吃红肉可能是导致关节炎的一种奇特的危险因素,或者吃红肉可能是某个人群的特点,他们的生活方式中的其他因素导致其患病危险增加。

五类主妇易患糖尿病

习惯1:基本不在家做饭

外出吃饭虽然方便省事,但是餐厅的食物大多具备多盐分、多油脂、高热量等特点,长期在外就餐容易导致体内热量过剩,进而引发身体肥胖,而肥胖则是引发糖尿病的主因之一,因此建议家庭主妇尽可能减少外出就餐。

习惯2:经常吃蛋糕等甜点

日本家庭主妇通常喜欢通过吃点心、巧克力等甜点的方式来奖励自己,而经常食用这些高热量食物很容易导致体内卡路里过剩,进而可能会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所以家庭主妇一定要控制甜点的食用量。

习惯3:家务运动量减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如今的家电产品越来越便捷,进而变相减轻了家庭主妇的家务负担以及时间,分析指出,电器产品的进步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增加的原因之一,建议家庭主妇多利用空闲时间加强身体锻炼。

习惯4:运动不足

久坐、开车代步出行等都会削减日常运动量,运动不足会降低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进而引发高血糖,实际上这是一种慢性糖尿病的表现,所以家庭主妇应该加强日常运动量。

习惯5:日常总是焦躁不安

这是一种危险信号,一定要引起注意。长期处于焦躁状态会促进肾上腺皮质等XX的荷尔蒙分泌量增加,进而导致血糖值上升。另外,许多家庭主妇都习惯通过暴饮暴食的方式减压,这会进一步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因此最好采用其他的一些方式减压。

睡眠少易患糖尿病

除了家族遗传以外,糖尿病与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如不健康饮食、缺少体育运动和肥胖。如果你有以下几种生活方式,要警惕血糖波动了!

1、吃得过饱

吃得过饱易患糖尿病,如果人吃得过饱,肝脏内“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简称SREBP-1C)会增加,导致胰岛素作用下降,进而引发糖尿病。

长期进食过饱,会使人体内分泌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长期处于“负担”过重、相对疲劳状态,造成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特别是有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人群,极易诱发糖尿病。另外长期吃过多饮食对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存在胰岛素抵抗因素的人群,更容易引起体内的胰岛素过量积存,从而造成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是导致全身性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

2、睡眠不好

睡眠不好或太少的人都容易患糖尿病。瑞典的研究人员在对8000名没有糖尿病病史的中年瑞典人跟踪长达10年后发现,这些人当中竟有500多人已不知不觉地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轻微糖尿病,而且这些人患病的一个共同的主要原因是睡眠不好或睡眠太少。

3、喜食含糖饮料

项研究显示,常喝加糖饮料或加糖果汁饮料,都能增加Ⅱ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与每月饮用不超过1次加糖饮料者相比,每天饮2次或2次以上者,Ⅱ型糖尿病发生率增加24%,饮加糖果汁饮料者增加31%。医生提醒说,像有的小孩,平时几乎不喝开水,只喝饮料,这都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4、抽烟、喝酒

诱发糖尿病的因素有很多,抽烟、喝酒是一个明确的原因。临床调查发现,那些患有糖尿病的人,大都有抽烟、喝酒史,而这些人的血糖往往也是比较难以控制的。”美国一项研究显示,每天吸烟大于20支者,与不吸烟者相比,糖尿病发病风险上升了70%!英国研究结果是,吸烟男性糖尿病发病风险,比不吸烟者要高74%!

​有车族易患糖尿病

糖尿病是个生活方式病,其发病和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有车族为何会成为糖尿病高发人群呢?

开车时,司机的精神必须高度集中,这时,身体内的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可引起血糖增高。为了维持血糖平稳,人体胰岛不得不分泌更多胰岛素来对抗肾上腺素的升高血糖作用。长此以往,胰岛功能负担“不堪重负”,从而发生糖尿病。

另外,饮食不规律、吃饭不定时、油腻食物摄入太多也是糖尿病高发的重要因素。而且吃完饭就上车,回家就睡觉,没有时间运动,从而导致长期缺乏有效锻炼,脂肪在腹部堆积过多,出现腹型肥胖,“细腿大肚子”是2型糖尿病的典型高发人群。

有车族下车走路的时间很少,买车就是图方便,基本上是上班坐着、下班开车、回家躺着,这种生活方式也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晚餐决定你的寿命 晚餐和糖尿病

晚餐吃的不对会使人易患糖尿病。长期晚餐吃得过饱,会刺激体内的胰岛素大量的分泌,这样会加重胰岛的负担,使胰岛功能出现异常,加速老化,进而加大人体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另外肥胖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更大。

相关推荐

为什么肥胖者易糖尿病

肥胖症与糖尿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肥胖病人中发生糖尿病的风险相比健康人群明显增高。目前,多数研究认为肥胖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肥胖时人体对内外源性的胰岛素的敏感性均有所降低,易发生胰岛素抵抗,导致机体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增加,胰岛细胞代偿性地肥大、增生,最终可使胰岛β细胞发生疲劳以致受损,不能分泌足够量的胰岛素,从而引发糖尿病

饭不专心易糖尿病

晚饭时间不固定。不少人白天忙于工作,顾不上在正常饭点晚饭,到了夜里才匆匆忙忙大一顿,这样短时间内进大量食物,会导致血糖骤升,久之会影响胰脏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建议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在饭点晚饭,睡前3小时之内不进食,以免影响消化。 大盘盛菜。不少人习惯大盘子大碗饭,而不是分取到小盘里,这样容易过量,导致热量过剩,诱发肥胖超重,从而加大糖尿病风险。 饭三心二意。很多人喜欢边饭边看电视或玩手机。这样做的坏处是咀嚼次数减少,饭速度加快,容易过量,同时不利于消化吸收。建议专心饭,多咀嚼促进唾液分

最易糖尿病的九类人群

1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中有糖尿病者,即为有糖尿病家族史。2型糖尿病者1/3的后代将表现为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双亲有2型糖尿病,估计其后代达60岁时,糖尿病发生率约为50%。 另有12%伴糖耐量减低;母亲糖尿病的遗传倾向高于父亲;有糖尿病的父母所生子女,糖尿病的发生年龄早于无糖尿病的父母所生子女。 2、高血压和血脂异常者 糖尿病常常是一手牵着高血压,一手拉着血脂异常来影响人体,它们已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同时又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因为这些疾病都有胰岛素抵抗,同属于代谢综

长时间午睡易糖尿病

现在,一项新的研究发现,那些中午小睡的时间长者糖尿病的风险较高,这说明不同持续时间的午睡会对身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观察了2万7000名退休的中国男、女性。根据他们午睡的时间,从零分钟超过60分钟,将他们分成四组。 超过三分之二的参与者——大约1万8500人——定期报告其午睡情况。在考虑了混杂因素如吸烟、参与者晚间睡眠时间以及身体活动后,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午睡超过一个小时的人和不午睡着相比,其糖尿病、前驱糖尿病的风险更高。 长时间打盹增加有关高血糖和糖尿病风险,小睡不到30分钟的人,却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也叫易发人群,是指那些容易糖尿病,但目前血糖水平处于正常范围的人群。这些人群因血糖正常,对今后容易糖尿病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这些人最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让自已不得糖尿病。 一、年龄 一般指40岁以上人群,但由于目前糖尿病发病年轻化,30岁以上的人,如果没有防范意识,也容易得糖尿病。因此,必须加强运动,并保护合理膳食。 二、其它高危人群 (一)家中有人得过糖尿病即有糖尿病家族史 糖尿病的遗传因素占50%。家中有人得了糖尿病,其它人得的几率会加大。 (二)肥胖症 肥胖的人脂肪细胞变大,细胞

上班族久坐容易糖尿病

当心!“上班族”久坐易糖尿病 如今,上班族不仅工作压力大,还没时间进行运动。时间一长身体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有些人因此而糖尿病。那么上班族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呢? 静坐超过6小时更易得糖尿病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研究发现,人如果一天静坐时间超过6小时,糖尿病的风险会显著提高。糖尿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45岁,超重或肥胖,腹型肥胖,有家族史,心血管疾病(三高等),平均每天静坐时间超过6小时。办公室白领和司机是“高危”人群,小孩坐得太久也可能引发慢性病。 对糖尿病一族的白领更加雪上加霜的是,

4种人更易糖尿病

1、有神经病变倾向。比如下肢麻木、刺痛、疼痛等(尤其夜间发作),足部感觉迟钝不灵敏甚至完全丧失友,都属于神经病变的征兆,处理不好会引发糖尿病足。 2、下肢血管状态不佳。比如走一段路就觉得脚痛,休息一下好转,再次行走一段路程又开始跛行,这种是典型的间歇性跛行。另外,静息痛、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都提示下肢血管出问题了,要及时检查,必要时通过介入治疗改善。 3、足部皮肤变差。足部发紫、变暗红,足部皮肤温度比其他部位明显要低,足部水肿,趾甲变色,皮肤异常干燥,足趾间糜烂等,都属于足部皮肤异常情况,要及时关

老年人易糖尿病的病因

①肥胖 现在肥胖的人越来越多了,主要是人们的饮食太好,而且运动不足而造成的。在2型糖尿病中,肥胖被认为是重要的环境因素。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中,肥胖有使2型糖尿病呈现的作用。肥胖、体力活动不足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和超重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病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肥胖又可分为中心性肥胖和全身性肥胖,所谓大腹便便的肥胖就是中心性肥胖。中心型肥胖是促发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②遗传 糖尿病的遗传性早就得到了人们的公认,有家族史的人得病的几率要大得多。糖尿病早在十六世纪医学家已发现,是一

哪些儿童容易糖尿病

1、遗传 糖尿病者中带病生存者增多,造成的群体基因库的变化,进而使儿童糖尿病病人数增加。此外,有研究表明,亚洲人体内有一种能使人身体产生更多热量的基因,原本与人的饮食习惯、食物的消化是相对平衡的,一旦饮食习惯改变,进入体内的热量大大增加,超过了基因的负荷,不能将热量分解,则易出现肥胖,使后代糖尿病的几率大大增加。 2、肥胖 儿童糖尿病发病率目前正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增多,最主要原因仍是肥胖儿童急剧升高,导致以前成年人“专属”的2型糖尿病在青少年儿童当中也屡见不鲜。 目前我国肥胖

面食的人易糖尿病

无论从外表的颜色,还是从口感来讲,用白面粉做的食品都很诱人。但是,澳大利亚科学家最近所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喜爱白面食品的人容易糖尿病。 研究人员介绍说,除了像白面包这样的白面食品外,那些富含淀粉的食物,如糕点和饼干等,也因易导致人体体内的血糖升高,而容易诱发糖尿病的发生。因此,那些希望避免糖尿病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人应尽可能少会引起血糖升高的食品,而多一些对血糖没有多大影响的食品,如蔬菜、水果和杂面食品等。 为了研究食物对血糖水平的影响,澳大利亚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叫做肝抗胰岛素物质指数的标准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