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细菌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血液细菌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无血液疾病;均未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在采集血液前2d均停止用药治疗;重要器官无严重疾病;均无严重精神疾病,能与人正常沟通;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中男女比为126:84,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3.7±4.5)岁。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清晨取静脉血20ml,并分为两份,采集结束后即刻送入检验科检验。
直接药敏实验方法:取患者血液,均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迪尔Bt112型)进行培养,使用无菌注射器在阳性标本中抽取一定量标本,置入离心机(1500r/min)离心分离,5min后取上清液,置入离心机(3000r/min)分离15min,取沉淀物加入氯化钠溶液(0.90%,青岛华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4093)洗涤,洗涤2次,进行革兰染色,观测细菌状况。使用无菌拭子取样本涂抹在载玻片上,使用药敏纸片进行药敏实验口。
常规药敏实验方法:取细菌培养阳性标本,将样本接种在巧克力平板、血平板及麦康凯平板上,培养条件为:C02浓度5.0%,温度35℃,培养24h。培养结束后将标本制成涂片,进行革兰染色,观测检测结果。根据实际状况选择不同的酶进行检验[3]。
1.3观察指标
革兰阴性杆菌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检验,革兰阳性球菌使用β一内酰胺类抗生素检验。对比直接药敏实验方法和间接药敏实验方法的检验结果采用2000年的NCCLS作为评判标准,判定细菌的耐药性,分为敏感、中度敏感、耐药三类。
1.4统计学方法
上述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正态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用生化培养检验结果显示210例患者中,共检出178例阳性样本,其中采用常规药敏实验检测结果检出178例,符合率100.0%,使用直接药敏实验检测结果检出151例,符合率84.8%。常规药敏实验检测检出革兰阴性杆菌114株,革兰阳性球菌64株。常规药敏实验检测中革兰阴性杆菌敏感、中度敏感、耐药的检测符合率与直接药敏实验相比无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药敏实验检测中革兰阳性球菌敏感、中度敏感、耐药的检测符合率与直接药敏实验相比无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医院每天收治大量病人,存在大量致病菌,病人住院期间常发生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疾病治疗效果,还会导致患者继发感染,引起多种并发症发生[4]。细菌感染患者常出现高热、寒战、关节痛、皮疹、肝脾肿大等相关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迁徙性疾病或感染性休克。
抗生素是临床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和滥用,细菌的耐药性也在不断升高,直接导致部分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显著下降,影响患者治疗。因此,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检测,及时了解细菌耐药性状况,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增加是保证抗生素治疗效果的关键。药敏实验是临床检验细菌耐药性的常用方法。在施琛[5]的相关研究中,直接药敏实验检测的符合率为82.79%,此次研究结果与之相符。药敏实验检验方法较多,临床采取常规检验时,细菌培养、鉴定、药敏检验速度均较慢,而在等待检验结果过程中,医生只能根据临床经验给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而此次研究中采用直接药敏实验时,使用平板接种标本,有效见少了检验时间,且检验过程较为减少。在研究结果显示直接药敏实验结果与常规药敏实验结果无差异,进一步肯定了直接药敏检验效果。
老年人支气管哮喘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发作时可有嗜酸粒细胞增多。如并发感染时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痰液检查
涂片在显微镜下可见较多嗜酸粒细胞,尖棱结晶(Charcort-Leyden结晶体),黏液栓(Curschmann螺旋体)和透明的哮喘珠(Laennec珠)。如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痰涂片革兰染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病原菌诊断及指导治疗。
3.血气分析
哮喘发作时如有缺氧,可有PaO2降低,由于过度换气可使PaCO2下降,pH值上升,表现呼吸性碱中毒。如重度哮喘,气道阻塞严重,可使CO2储留,PaCO2上升,表现为呼吸性酸中毒。如缺氧明显,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4.呼吸功能检查
在诸多肺功能检测指标中,呼气峰值流速(PEFR)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是哮喘病人中最常用的两项通气功能指标。
美国国家心、肺、血液中心的全国哮喘教育计划推荐将呼气峰值流速(PEFR)作为评价气流受阻和进行治疗的客观指标。在病人能进行的所有检查中,PEFR与常用肺功能检查中测定的FEV1,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即便是很有经验的医生,根据临床情况估计PEFR也是不可靠的,患者根据自己对气流阻塞的感受来估计PEFR同样也不可靠。因此,必须反复测量PEFR值,以评价治疗的效果和恢复的情况。PEFR对于门诊的患者也非常重要。每名患者都应该在哮喘得到良好控制的时候确立个人的最佳PEFR,与上述PEFR值偏离明显,表明病情恶化,此时病人就应立即请教医生,以便对用药作适当的调整。PEFR测定值占预计值的百分率可作为判断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轻度哮喘:实测PEFR值预计值的80%;中度哮喘:实测PEFR占预计PEFR值的60%~80%;中度哮喘:实测PEFR值预计PEFR值的60%。PEFR的临床价值可作为测定气道反应性的肺功能指标;判断哮喘严重程度的指标;评价支气管舒张剂的疗效;在家中或工作单位中发现无临床症状的肺功能恶化,预测可能发生的“哮喘性猝死”的患者;发现和确定哮喘诱因。
FEV1是评价气道阻塞程度的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CV%)是判断气道有无阻塞的早期,敏感的指标,并能鉴别是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或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在哮喘急性期,FEV1对于预测病情发展的价值并不比PEFR好。
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体积描记法作为肺功能检查的一部分,用于所有哮喘患者,有助于排除同时存在的肺气肿和肺间质疾病。
气道高反应性是有症状哮喘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但在无症状哮喘病人和一些非哮喘病人中也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当肺活量正常时,气道高反应性的测定有助于哮喘的诊断。但因其不能准确的反映哮喘的严重程度,且测定较为复杂,不适宜指导哮喘的临床治疗,主要用于临床研究工作。
在哮喘发作时有关呼气流速的全部指标均下降,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FR),25%与50%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量(MEF25%与MEF50%)以及呼气峰值流速(PEFR)均减少。缓解期可逐渐恢复。有效的支气管舒张剂可使上述指标好转。
5.皮肤敏感试验
在哮喘缓解期用可疑的过敏原做皮肤划痕或皮内试验,有条件的作吸入激发试验,可作出过敏原判断。
6.影像室检查
胸部X线检查:早期哮喘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如呈过度充气状态,在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如并发呼吸道感染,可见肺纹理增加及炎症浸润影。同时要注意肺不张,气胸或纵隔气肿等并发症的存在。在Fjndie的研究中,90例哮喘急性发作时仅有1%出现了新的浸润影,55%正常,33%过度通气,7%呈现轻度肺间质异常。这项研究证实,胸部X线检查对于不复杂的哮喘发作的处理参考价值不大。而X线检查对于新发喘息患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可通过此检查排除潜在的心肺疾患,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肺炎等。
7.核素检查
特异性过敏原的补体试验:可用放射性的过敏原吸附试验(RAST)测定特异性IgE,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清IgE可较正常人高2~6倍。在缓解期检查可判断过敏原,但应防止发生过敏性反应。或用嗜碱粒细胞组胺释放试验计算组胺释放率,>15%为阳性。也可测定血液及呼吸道分泌物中IgE、IgA、IgM等免疫球蛋白。
急性肠炎的检查
1.X 线钡剂检查
急性期一般不宜作钡剂检查。而特别注意的是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在作钡灌肠时,有诱发肠扩张与穿孔的可能性。钡灌肠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临床静止期可作钡灌肠检查,以判断近端结肠病变,需排除克隆病者宜再作全消化道钡餐检查,气钡双重对比法更易发现黏膜浅表病变。
2.内镜检查
临床上多数病变在直肠和乙状结肠,采用乙状结肠镜检查很有价值,对于慢性或疑为全结肠患者,宜行全结肠镜检查。一般不作清洁灌肠,急性期重型者应列为禁忌,以防穿孔。
因病原不同而异。一般应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初步加以判断。进一步确诊需依赖实验室检查。细菌性肠炎可作呕吐物及大便培养,获得病原菌即可确诊。有些病原菌如沙门菌感染可作血培养。病毒性肠炎可用电子显微镜、免疫电镜、免疫荧光及血清学检查如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放射免疫法等检查病毒的抗原和抗体。寄生虫性肠炎可直接镜检,寻找病原体及其虫卵。真菌性肠炎可从大便中直接涂片,在显微镜下检查真菌或作大便真菌培养。
尿路感染患者这些检查项目必知
1、尿常规
尿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最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虽然它对尿路感染没有确诊价值,但结合临床症状,常可作为临床医生初步诊断尿路感染的依据。爱迪计数是尿沉渣镜检的方法之一,可作为尿常规的辅助检查。
2、尿液细菌培养
尿液细菌培养是尿路感染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手段,只有尿液细菌培养阳性才能诊断尿路感染,否则诊断不能成立。尿液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对治疗时选择抗生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肾、膀胱B超、X线检查
对疑有其他并发疾病或疑诊的尿路感染患者可做肾、膀胱B超、X线检查(包括腹平片、静脉肾盂造影),甚至CT检查,以除外肾结核、尿路结石、肾积水、肾囊肿、肾肿瘤、尿路畸形等。
4、定期检查肾功能
对于不能确定是上尿路感染,还是下尿路感染的患者,检查尿沉渣中抗体包裹细胞(ACB)、尿溶菌酶、β2微球蛋白等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缠绵不愈者应定期检查肾功能。
老年人到了支气管哮喘需要做哪些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发作时可有嗜酸粒细胞增多,如并发感染时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痰液检查
涂片在显微镜下可见较多嗜酸粒细胞,尖棱结晶(Charcort-Leyden结晶体),黏液栓(Curschmann螺旋体)和透明的哮喘珠(Laennec珠),如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痰涂片革兰染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病原菌诊断及指导治疗。
3.血气分析
哮喘发作时如有缺氧,可有PaO2降低,由于过度换气可使PaCO2下降,pH值上升,表现呼吸性碱中毒,如重度哮喘,气道阻塞严重,可使CO2储留,PaCO2上升,表现为呼吸性酸中毒,如缺氧明显,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4.呼吸功能检查
在诸多肺功能检测指标中,呼气峰值流速(PEFR)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是哮喘病人中最常用的两项通气功能指标。
美国国家心,肺,血液中心的全国哮喘教育计划推荐将呼气峰值流速(PEFR)作为评价气流受阻和进行治疗的客观指标,在病人能进行的所有检查中,PEFR与常用肺功能检查中测定的FEV1,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下表为正常成年男女PEFR的预计平均值(表1)。
即便是很有经验的医生,根据临床情况估计PEFR也是不可靠的,患者根据自己对气流阻塞的感受来估计PEFR同样也不可靠。
因此,必须反复测量PEFR值,以评价治疗的效果和恢复的情况,PEFR对于门诊的患者也非常重要,每名患者都应该在哮喘得到良好控制的时候确立个人的最佳PEFR,与上述PEFR值偏离明显,表明病情恶化,此时病人就应立即请教医生,以便对用药作适当的调整,PEFR测定值占预计值的百分率可作为判断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轻度哮喘:实测PEFR值预计值的80%;中度哮喘:实测PEFR占预计PEFR值的60%~80%;中度哮喘:实测PEFR值预计PEFR值的60%,PEFR的临床价值可作为测定气道反应性的肺功能指标;判断哮喘严重程度的指标;评价支气管舒张剂的疗效;在家中或工作单位中发现无临床症状的肺功能恶化,预测可能发生的“哮喘性猝死”的患者;发现和确定哮喘诱因。
FEV1是评价气道阻塞程度的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CV%)是判断气道有无阻塞的早期,敏感的指标,并能鉴别是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或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在哮喘急性期,FEV1对于预测病情发展的价值并不比PEFR好。
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体积描记法作为肺功能检查的一部分,用于所有哮喘患者,有助于排除同时存在的肺气肿和肺间质疾病。
气道高反应性是有症状哮喘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但在无症状哮喘病人和一些非哮喘病人中也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当肺活量正常时,气道高反应性的测定有助于哮喘的诊断,但因其不能准确的反映哮喘的严重程度,且测定较为复杂,不适宜指导哮喘的临床治疗,主要用于临床研究工作。
在哮喘发作时有关呼气流速的全部指标均下降,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FR),25%与50%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量(MEF25%与MEF50%)以及呼气峰值流速(PEFR)均减少,缓解期可逐渐恢复,有效的支气管舒张剂可使上述指标好转。
5.皮肤敏感试验 在哮喘缓解期用可疑的过敏原做皮肤划痕或皮内试验,有条件的作吸入激发试验,可作出过敏原判断。
6.影像室检查 胸部X线检查:早期哮喘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如呈过度充气状态,在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如并发呼吸道感染,可见肺纹理增加及炎症浸润影,同时要注意肺不张,气胸或纵隔气肿等并发症的存在。
在Fjndie的研究中,90例哮喘急性发作时仅有1%出现了新的浸润影,55%正常,33%过度通气,7%呈现轻度肺间质异常,这项研究证实,胸部X线检查对于不复杂的哮喘发作的处理参考价值不大,而X线检查对于新发喘息患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可通过此检查排除潜在的心肺疾患,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肺炎等。
7.核素检查 特异性过敏原的补体试验:可用放射性的过敏原吸附试验(RAST)测定特异性IgE,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清IgE可较正常人高2~6倍,在缓解期检查可判断过敏原,但应防止发生过敏性反应,或用嗜碱粒细胞组胺释放试验计算组胺释放率,>15%为阳性,也可测定血液及呼吸道分泌物中IgE,IgA,IgM等免疫球蛋白。
肠炎的基本介绍
肠炎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小肠炎和结肠炎。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稀水便或黏液脓血便。
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觉,故亦称感染性腹泻。肠炎按病程长短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慢性肠炎病程一般在两个月以上,临床常见的有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和限局性肠炎等。
检查
1.X 线钡剂检查
急性期一般不宜作钡剂检查。而特别注意的是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在作钡灌肠时,有诱发肠扩张与穿孔的可能性。
钡灌肠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临床静止期可作钡灌肠检查,以判断近端结肠病变,需排除克隆病者宜再作全消化道钡餐检查,气钡双重对比法更易发现黏膜浅表病变。
2.内镜检查
临床上多数病变在直肠和乙状结肠,采用乙状结肠镜检查很有价值,对于慢性或疑为全结肠患者,宜行全结肠镜检查。一般不作清洁灌肠,急性期重型者应列为禁忌,以防穿孔。
诊断因病原不同而异。一般应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初步加以判断。进一步确诊需依赖实验室检查。
细菌性肠炎可作呕吐物及大便培养,获得病原菌即可确诊。有些病原菌如沙门菌感染可作血培养。
病毒性肠炎可用电子显微镜、免疫电镜、免疫荧光及血清学检查如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放射免疫法等检查病毒的抗原和抗体。
寄生虫性肠炎可直接镜检,寻找病原体及其虫卵。真菌性肠炎可从大便中直接涂片,在显微镜下检查真菌或作大便真菌培养。
并发症根据引起肠道炎症的病因不同,并发症也不同。主要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中毒性肠扩张、息肉增生或癌变等。
尿道感染应该怎么检查
一、尿液细菌培养是尿路感染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手段,只有尿液细菌培养阳性才能诊断尿路感染,否则诊断不能成立。尿液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对治疗时选择抗生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对于不能确定是上尿路感染,还是下尿路感染的患者,检查尿沉渣中抗体包裹细胞(ACB)、尿溶菌酶、β2微球蛋白等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尿路 感染反复发作、长期不愈者应定期检查肾功能。
三、尿路感染需要做的检查项目应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尿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最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虽然它对尿路感染没有确诊价值 ,但结合临床症状,常可作为临床医生初步诊断尿路感染的依据。
四、对疑有其他并发疾病或疑诊的尿路感染患者可做肾、膀胱B超、X线检查(包括腹平片、静脉肾盂造影),甚至CT检查,以除外肾结核、尿路结石、 肾积水、肾囊肿、肾肿瘤、尿路畸形等。
尿路感染检查
尿路感染需做什么检查?尿路感染时需做的检查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需要做尿常规、尿沉渣、尿钙、尿肌酐、尿素、维生素C、逆行肾盂造影、膀胱镜、白细胞数、血常规等,阴道出血需要做阴道镜检查,必要时还需结合B超检查。
1、尿常规、尿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最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虽然它对尿路感染没有确诊价值,但结合临床症状,常可作为临床医生初步诊断尿路感染的依据。爱迪计数是尿沉渣镜检的方法之一,可作为尿常规的辅助检查。
2、尿液细菌培养。尿液细菌培养是尿路感染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手段,只有尿液细菌培养阳性才能诊断尿路感染,否则诊断不能成立。尿液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对治疗时选择抗生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对疑有其他并发疾病或疑诊的尿路感染患者可做肾、膀胱B超、X线检查(包括腹平片、静脉肾盂造影),甚至CT检查,以除外肾结核、尿路结石、肾积水、肾囊肿、肾肿瘤、尿路畸形等。
4、对于不能确定是上尿路感染,还是下尿路感染的患者,检查尿沉渣中抗体包裹细胞(ACB)、尿溶菌酶、β2微球蛋白等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缠绵不愈者应定期检查肾功能。
尿路感染应该查什么
尿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最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虽然它对尿路感染没有确诊价值,但结合临床症状,常可作为临床医生初步诊断尿路感染的依据。爱迪计数是尿沉渣镜检的方法之一,可作为尿常规的辅助检查。
尿路感染,只要做个尿常规,如果尿液中出现了白细胞,多考虑是尿路感染,也可以做个尿液的培养,看看是什么细菌感染,不过做培养要很长时间,有了白细胞就考虑存在尿路感染了,可以开始经验用药治疗了,用一般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就可以了。
尿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最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虽然它对尿路感染没有确诊价值,但结合临床症状,常可作为临床医生初步诊断尿路感染的依据。爱迪计数是尿沉渣镜检的方法之一,可作为尿常规的辅助检查。尿液细菌培养是尿路感染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手段。
从上文的介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尿路感染的主要检查尿路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用的方法是尿常规检查,它需要患者在检查之前注意自己的卫生,并且要注意性生活节制,这样才不会影响到检查的结果,希望男性朋友可以引起重视。
肺炎支原体肺炎检查
需综合临床症状、X线表现及血清学检查结果作出诊断。培养分离出 肺炎支原体虽对诊断有决定性意义,但其检出率较低,技术条件要求高,所需时间长。血清学试验有一定参考价值,尤其血清抗体有4倍增高者。本病应与病毒性 肺炎、军团菌 肺炎等鉴别。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正常,可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肺浸润相鉴别。
1.X线胸片
为肺纹理增多,肺实质呈斑点状,斑片状或均匀模糊阴影。
2.病原学检查
痰、鼻和喉拭子培养查 肺炎支原体。
3.血清学检查
血清病原抗体效价>1:32、链球菌MG凝集试验,效价≥1:40为阳性,连续两次4倍以上增高有诊断价值。
周围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起病后2周,约2/3病人冷凝集试验阳性,滴定效价大于1:32,特别是当滴度逐步升高时,有诊断价值。约半数病人对链球菌MG凝集试验阳性。诊断的进一步证实有赖于血清中支原体IgM抗体的测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最敏感,免疫荧光法特异性强,间接血凝法较实用)。抗原检测可用PCR法,但试剂药盒还有待改进,以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尿路感染时需做的检查
尿路感染时需做的检查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尿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最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虽然它对尿路感染没有确诊价值,但结合临床症状,常可作为临床医生初步诊断尿路感染的依据。爱迪计数是尿沉渣镜检的方法之一,可作为尿常规的辅助检查。
尿液细菌培养是尿路感染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手段,只有尿液细菌培养阳性才能诊断尿路感染,否则诊断不能成立。尿液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对治疗时选择抗生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对疑有其他并发疾病或疑诊的尿路感染患者可做肾、膀胱B超、X线检查(包括腹平片、静脉肾盂造影),甚至CT检查,以除外肾结核、尿路结石、肾积水、肾囊肿、肾肿瘤、尿路畸形等。
对于不能确定是上尿路感染,还是下尿路感染的患者,检查尿沉渣中抗体包裹细胞(ACB)、尿溶菌酶、β2微球蛋白等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缠绵不愈者应定期检查肾功能。
什么是血液细菌培养
血液细菌培养,是一种人工方法进行的细菌培养,主要是在我们的血液里进行一些细菌培养,但是这种技术是目前比较新兴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检测血液细胞内是否感染了一些病菌,所以在一定的温度适度条件下,并给充足高的营养条件进行人工培养。
正常的血液是没有细菌的。当人体受到细菌感染后,在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即可发生局部炎症。如果细菌由局部炎症部位进入血循环,就称之为菌血症。细菌进入血液后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就称为败血症。如果是化脓性细菌进入血液后,不但在血液中繁殖,还引起一些脏器形成脓肿,则称之为脓毒血症。这三种情况的一个共同点是血液中都有细菌。如果用这种血液做培养,即可以检出致病菌。
血液细菌培养的标本是由检验人员严格要求采集的。采集的标本经过孵育、移种,进行初步判断,然后再根据各种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鉴定发出报告。
血液细菌培养是检测我们血液中的病菌,但是时间会比较长,有的在5到7天左右,但是这种培养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有些杆菌会检测不出来,只能检测那些败血症,菌血症的一些病毒。但是这种方法对其他的病毒检测是非常地准确的,有非常高的医学价值。
老年人阳性杆菌肺炎的检查方法
1.血常规
炭疽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增高,一般为(10~20)×109/L,可高达(60~80)×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增高。
2.细菌学检查
确诊依靠从伤口分泌液、皮肤焦痂、痰、血液、呕吐物、粪便以及脑脊液中直接涂片检查或培养分离到炭疽杆菌。
(1)直接涂片检查采集感染部位的标本如皮肤炭疽患者水疱液,肺炭疽患者痰液,肠炭疽患者腹泻物或呕吐物,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等直接涂片,革兰染色,见到典型炭疽杆菌并结合临床表现可作出初步诊断。炭疽芽胞可用甲基蓝或印度墨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得到证实。
(2)细菌培养鉴定血培养阳性率高,但皮损组织阳性率为60%~80%,鼻咽拭子培养阳性率更低。鉴定:①串珠试验:炭疽杆菌在0.05~0.1U/ml青霉素培养基中形态改变,成串珠状的圆球形菌体,相连似念珠,而类炭疽无此反应。②重碳酸盐毒力试验阳性:有毒菌株形成荚膜,呈黏液型;无毒菌株不形成荚膜,呈粗糙型菌落。临床上有对青霉素耐药报道,所以对培养菌落做药敏实验是必要的,尤其是针对生物恐怖相关性的炭疽病例。
(3)血清学检查血清学诊断价值较小,一般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如针对芽胞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如抗体滴度呈4倍增高,提示近期曾感染或接种疫苗。也可采用针对保护性抗体的酶联免疫电泳实验或间接血凝实验协助诊断。
(4)分子生物学检查聚合酶链反应(PCR)特异性扩增炭疽杆菌或炭疽芽胞特异性标记物,即可用于诊断,也可用于分型,协助判断传染来源。PCR诊断的主要靶基因是编码毒力因子的基因。
3.其他辅助检查
X线检查显示,肺部浸润、纵隔增宽、胸腔积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