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肿瘤的分期是什么
淋巴肿瘤的分期是什么
分期
目前采用分期Ann Arbor系统 Ann Arbor系统虽然最初为霍奇金淋巴瘤设计,但也常规应用于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临床分期。但应了解对NHL来说,临床分期不象霍奇金淋巴瘤那样重要。特别 是进展型或高度进展型NHL,即使临床分期比较局限,仍应视为全身性疾患,着重给予系统治疗。
I 侵犯单个淋巴结区域(I)或单个结外部位(IE)
II 侵犯2个或2个以上淋巴结区域,但均在隔肌的同侧(II),可伴有同侧的局限性结外器官侵犯(IIE)
III 隔肌上下淋巴结区域均有侵犯(III),可伴有局限性结外器官侵犯(IIIE)或脾侵犯(IIIS)或两者均侵犯(IIIES)。
IV 在淋巴结、脾脏和咽淋巴环之外,一个或多个结外器官或组织受广泛侵犯,伴有或不伴有淋巴结肿大等。
各期患者按有无B症状分为A、B两类。B症状包括:6个月内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10%;原因不明的发热(38OC以上);盗汗。
诊断
(一)详细询问病史
包括首发症状、淋巴结肿大出现的时间与以后的增大速度、有无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皮肤搔痒、消瘦等,非何杰金淋巴瘤应询问有无消化道症状等。
(二)体征
1.全身浅表淋巴结是否肿大,皮肤及附件有否侵犯,应注意咽淋巴环、乳腺、睾丸等有否侵犯。
2.其他静脉或淋巴回流受阻,气管受压,上腔静脉综合症等。
(三)特殊检查
1.病理学检查:淋巴结、皮肤活检及必要时肝脏穿刺活检;
2. 影像学检查:普通X线检查、CT、MRI、PET等;
3. 骨髓检查:包括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
4.细胞免疫检查:E玫瑰花结、淋巴细胞转化、巨噬细胞试验、皮肤试验等;
5.开腹探查:只在选择病例中进行,尤其对非何杰金淋巴瘤更应慎重;
6.检查影响预后的生化指标:乳酸脱氢酶,B2微球蛋白,血沉。
大肠癌确诊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大肠癌贫血是第几期
大肠癌的分期,临床上是用TNM分期,T是指的原发肿瘤,它是根据肿瘤侵犯到了肠壁的哪一层来分期的。N指的是有没有区域的淋巴结的转移,以及淋巴结转移的个数来分期。M是指有没有远处脏器,比如说肝脏、肺脏、 骨头等远处器官的转移。根据TNM分期的情况,再决定是一到四期当中的哪一期。贫血跟大肠癌的分期是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贫血是肿瘤病人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但是它并不影响大肠癌的分期。
淋巴肿瘤怎么分期
Ⅰ期 病变仅限于一个淋巴结区(Ⅰ)或淋巴结以外单一器官(ⅠE)。
Ⅱ期 病变累及横膈同一侧二个或更多的淋巴结区(Ⅱ),或病变局限侵犯淋巴结以外器官及横隔同侧一个以上的淋巴结区(ⅡE)。
Ⅲ期 隔上下都已有淋巴结病变(Ⅲ),可以同时伴有脾累及(ⅢS),或淋巴结以外某一器官受累,加上膈两侧淋巴结受累(ⅢE);Ⅳ期 病变已侵犯多处淋巴结及淋巴结以外的部位,如累及肺、肝及骨髓等。
所有各期又可按患者有全身症状(如发热达38℃以上连续3天、盗汗及6个月内体重减轻1/10或更多)为B组,无全身症状为A组。
阴道内胚窦瘤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早期病例可无症状。随着肿瘤的发展,可出现无痛性异常阴道流血、尿布有血染或阴道排液。在麻醉下行阴道检查可发现阴道内息肉状质脆的新生物,无蒂,直径最小2cm,最大10cm,基底部多位于上段阴道后壁,有10%~15%来自宫颈。恶性度高。
临床分期:
由于原发部位不同,很难建立一个适合于所有生殖细胞肿瘤的分期系统。尽管还没有一个专为阴道内胚窦瘤的分期系统,但临床上时常采用Brodeur建立的生殖细胞肿瘤分期系统。该分期建立在原发肿瘤的可切除性、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程度、是否有远处扩散。当时建立该系统时,肿瘤标记物还未常规检测,因此该系统不包括肿瘤标记物。然而,事实上AFP对阴道内胚窦瘤的分期很有帮助。由于现在注重器官的保护而采用化疗,建立在以肿瘤可切除性的分期系统有些过时。 BRODEUR的生殖细胞肿瘤分期系统如表1所示。
本病多发生于3岁以下的幼女。当病变在阴道内累及较广时,则不能确定始发部位。对阴道内新生组织,尤其在婴幼儿期出现者,应做活体组织检查确诊。
CT与MRI的子宫内膜癌诊断有何不同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象(MRI)CT对内膜癌诊断有一定价值,CT扫描图象清晰,组织细微结构可准确描出,对肿瘤大小、范围,CT可准确测出,子宫壁肿瘤局限者83%能确定病变阶段。CT还可确定子宫肿瘤向周围结缔组织、盆腔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及盆壁、腹膜转移结节等。尤其对肥胖妇女的检查优于超声检查。MRI是三维扫描,优于CT*二维扫描),对Ⅰa期内膜癌可描出。且可描出病灶从内膜向肌层浸润的广度,即表现为呈不规则的高信号的子宫内膜增厚区,向子宫肌层之间的连接区的低信号的消失。MRI诊断总的准确率为88%,它能准确判断肌层受侵程度(放疗后者不准),从而较准确估计肿瘤分期。对盆腔较小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MRI诊断尚不理想。
在子宫内膜癌的影像诊断中,MRI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但直接显示肿瘤的形态,而且对子宫内膜癌做出分期。
MRI可较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癌的病灶大小、范围,肌层浸润以及盆腔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从而较准确估计肿瘤分期。CT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略低于MRI,因此在具有条件的医院,应用MRI术前评估者较多。
淋巴肿瘤分几种呢
机体任何部位的任何组织都会发生肿瘤,可发生良性瘤,也可发生恶性瘤,因此肿瘤种类繁多。特性各异,必须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命名。正确掌握肿瘤分类和命名的原则及方法,有助于对肿瘤有个系统的概念,对各个具体肿瘤可确定正确的诊断名称,并当看到肿瘤的名称,就能了解它长在什么部位、起源于何种组织、是良性瘤还是恶性瘤,从而可进一步分析其特性,为医疗处理提供依据。
肿瘤的分类肿瘤的分类,有的按肿瘤的组织起源分类,有的按肿瘤的生长特征分类。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把两者结合起来。
(一)按组织起源分类 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上皮组织肿瘤 来自被复上皮(鳞状上皮、移行上皮和柱状上皮等)及腺上皮的肿瘤。
2、间叶组织肿瘤 来自胚胎时中胚叶所分化发育的各种组织,又可分为以下主要几类:
(1)结缔组织肿瘤 来自纤维组织、脂肪组织、软骨和骨组织等肿瘤。
(2)骨肉组织肿瘤 来自平滑肌和横纹肌的肿瘤。
(3)脉管组织肿瘤 来自血管和淋巴管的肿瘤。
(4)造血组织肿瘤 来自淋巴组织和骨髓组织的肿瘤。
3、神经组织肿瘤 来自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神经鞘膜细胞等的肿瘤。
4、其它类型肿瘤 有些来自上述两种以上的组织,还有些来自胎盘等特殊组织的肿瘤。
(二)按生长特性分类 分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两大类。主要是根据肿瘤生长的方式、速度、有无转移、组织结构,以及对机体的危害程度等多方面的情况来区分的,这在下面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特征及区别中将详细叙述。
把两种分类方法结合起来,既说明肿瘤的起源组织,又说明肿瘤的性质,如分为良性上皮组织肿瘤、恶性上皮组织肿瘤;良性结缔组织肿瘤等。
肿瘤的命名的原则是依据生长部位、组织起源和生长特性,主要是区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名称。
(一)良性肿瘤 命名方式为“生长部位+起源组织+瘤”。如长在背部的、由脂肪组织长出来的良性瘤,称为背部脂肪瘤,与此类同,可称为面部血管瘤、子宫平滑肌瘤等。良性瘤中来自被复上皮的(皮肤、膀胱等处),瘤组织常向表面呈乳头状突起,称为乳头状瘤,如膀胱头状瘤、阴茎乳头状瘤等。来自粘膜柱状上皮的良性肿瘤统称为腺瘤,如胃肠道腺瘤、甲状腺瘤、乳腺腺瘤等;有的腺瘤因分泌物潴留而开成囊肿,特称为囊腺瘤,习惯上亦称囊肿,如卵巢囊腺瘤。
(二)恶性肿瘤 主要有以下两类不同名称:癌(Carcinoma)来自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癌"字在我国古书中和岩字相同,形容癌组织一般较硬,有些癌块突出表面,好似岩石)。起源不同上皮组织的癌,命名方式?quot;生长部位+起源组织+瘤",如皮肤鳞状上皮细胞癌、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等。其中由粘膜柱状上皮或腺上皮发生的癌。根据其分化程度的高低可分为两型:癌细胞分化较高呈腺体状排列的,称为腺癌,如胃腺癌、直肠腺癌等;癌细胞分化低不作腺体排列的,称为单纯癌。
有时癌细胞和起源组织间差别很大,分辨不出究竟来源于那一种上皮,则称为"未分化癌"。
淋巴肿瘤有良性和恶心的,如果是良性的话,那么治疗就比较容易了,很多人不用手术治疗就可以得到康复,面对这种疾病做治疗的时候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治疗晚了对疾病来说影响是很大的,要控制恶性肿瘤发生,如果恶性肿瘤发生的话,那么引起癌变的几率就更大了,要及时控制疾病。
淋巴肿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1、放射治疗,由于放射疗法的合理应用和联合化疗的积极推广,淋巴肿瘤的疗效有较快提高,尤以HD,大多早期病例都能长期无病存活。NHL的疗效虽较HD为差,但长期缓解或无病存活者也逐渐增多。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对治疗方法和预后都有密切关系。
2、化学治疗,极大多数采用联合化疗,要争取首次治疗即获得完全缓解,为长期无病存活创造有利条件。
(一)霍奇金病 1964年DeVita创用MOPP方案以来,晚期HD预后大有改观,初治者的完全缓解率由65%增至85%。至少用6疗程,或一直用至完全缓解,再额外给2疗程。对有明显全身症状;骨髓累及;反复化疗史;属淋巴耗竭型或结节硬化型伴纵隔累及者,MOPP的疗效较差。对MOPP有耐药可采用ABVD,75%~80%可以缓解,也有用MOPP与ABVD交替治疗。用MOPP治疗复发的病例可再用MOPP,59%获得第二次缓解。第一次缓解期超过一年,则93%有二次缓解希望。
(二)非霍杰金淋巴肿瘤 化疗疗效决定于病理组织类型,而临床分期的重要性不如HD。
霍金淋巴肿瘤怎么办
恶性淋巴瘤实际上是一类全身性疾病,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状态密切相关,既不同于其他实体恶性淋巴肿瘤,也有别于血液肿瘤。它包括了霍奇金淋巴瘤一种疾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一组疾病,临床表现因病理类型、分期及侵犯部位不同而错综复杂。
治疗方面目前多采用综合治疗,即根据不同肿瘤、不同病理类型及亚型、不同生物学行为、不同病期及发展趋向、不同机体的行为状态及重要脏器功能,有计划的、合理地应用现有的各种治疗手段,以期最大限度地保护机体、最大限度地杀灭肿瘤细胞,达到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目前常用于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手段包括外科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放疗)、化学治疗(化疗)、中医中药、生物反应修饰剂(BRM)等。手术结合放化疗对恶性淋巴瘤有较高的治愈率或缓解率,中医中药则对增强和恢复机体免疫功能,调动抗病能力,减轻机体对放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方面起到增效减毒作用。
1、 手术治疗 在结内恶性淋巴瘤患者,手术主要用于活检行病理或用于分期性部腹探查术。对于原发于脑、脊髓、眼眶、唾液腺、甲状腺、肺、肝、脾等处的结外恶性淋巴瘤常先作手术切除,再辅以放疗和/或化疗。原发于肾脏、膀胱、睾丸、卵巢、子宫、皮肤、乳腺等处的恶性淋巴瘤宜早期手术切除,术后再辅以化疗和/或放疗。
2、 放射治疗
(1) 霍奇金病:放疗效果较淋巴肉瘤和网状细胞肉瘤为佳,照射方法以"斗篷式"或倒"Y"式照射野应用较多。一般4周内给予组织量约4000cGy,治疗时重要器官给予保护,皮肤反应轻,可出现骨髓抑制。
(2) 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肉瘤及网状细胞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对放疗也敏感,但复发率高。所以仅低度恶性组中临床I、II期及中度恶性组病理I期可单独使用放疗扩大野或仅用累及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原发病灶如在扁桃体、鼻咽部或原发于骨骼的组织细胞型,局部放疗后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长期缓解。
3、 化学治疗
4、 免疫治疗 对恶性淋巴瘤,免疫治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
5、 自体骨髓移植 对50岁以下患者,能耐受大剂量放、化疗的联合治疗,结合异基因或自体骨髓移植,可望取得较长缓解期和无病存活期。
恶性的淋巴肿瘤是不容忽视的一种肿瘤疾病,霍金淋巴肿瘤是其中一种类型,而淋巴肿瘤还有很多不同的类型,还有混合性的,同时还有弥漫性的,很多人们不知道的类型都有,不过这样的疾病治疗起来也不是很容易,以上的各种治疗方法都是可以用来治疗这个霍金淋巴肿瘤疾病的,不过严重的话还要做化疗。
什么是淋巴肿瘤良性
良性淋巴肿瘤和其他的淋巴肿瘤的共同点就是良性淋巴肿瘤症状都表现为淋巴结肿大,不仅如此,良性淋巴肿瘤症状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而且临床资料表明良性淋巴肿瘤症状多表现为无痛性的颈部等淋巴结肿大,左侧多于右侧。
淋巴肿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良性淋巴肿瘤的症状是怎样的呢?恶性淋巴肿瘤也被称为淋巴肿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本病按其细胞成分的不同可分为何杰金氏病/霍奇金病(HD)和非何杰金氏淋巴肿瘤/非霍金奇淋巴肿瘤(NHL)两大类。其恶性程度不一,由淋巴一组织细胞系统恶性增生所引起,多发生在淋巴结内。
良性淋巴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发病年龄高峰在31~40岁,其中非霍奇金淋巴肿瘤高峰略往前移。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3:1。霍奇金病多见于青年,良性淋巴肿瘤的症状是怎么样的呢?首发的良性淋巴肿瘤症状常是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占60%-80%),左侧多于右侧。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深部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压迫神经及邻近器官而引起症状。30%-50%HD病人以原因不明的持续或周期性发热为主要起病症状,发热有盗汗、疲乏及消瘦等全身症状。体检脾肿大并不常见(约10%),肝肿大更少见。非霍奇金淋巴肿瘤可见于各种年龄组,大多也以无痛性颈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但一般发展迅速,易发生远处扩散,以累及胃肠道、骨髓及中枢神经系统为多,出现相应器官受累表现。淋巴肿瘤早期能治疗吗
一、放射治疗,由于放射疗法的合理应用和联合化疗的积极推广,淋巴肿瘤的疗效有较快提高,尤以HD,大多早期病例都能长期无病存活。NHL的疗效虽较HD为差,但长期缓解或无病存活者也逐渐增多。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对治疗方法和预后都有密切关系。
二、骨髓移植,对60岁以下患者,能耐受大剂量化疗者可考虑全淋巴结放疗及大剂量联合化疗,结合异基因或自身骨髓移植,以期取得较长期缓解和无病存活期。目前国内外研究自身骨髓移植对弥漫性、进展性淋巴肿瘤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其中40%~50%以上获得肿瘤负荷缩小,18%~25%复发病例被治愈。自身骨髓移植尚存在自身骨髓体外净化问题有待解决。
三、手术治疗,仅限于活组织检查;合并脾机能亢进者则有切脾指征,以提高血象,为以后化疗创造有利条件。
四、干扰素,有生长调节及抗增殖效应。对蕈样肉芽肿,滤泡性小裂细胞为主及弥漫性大细胞型有部分缓解作用。应用方法和确切疗效尚在实践探索中。
淋巴肿瘤严重影响患者的淋巴系统,淋巴肿瘤早期能治吗?一般淋巴肿瘤在患病初期的时候症状表现不是很明显,危害也不是很大,只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还是可以治愈的。所以为了防止病情恶化,大家在平时一定要养成定期做身体检查的习惯。
膀胱癌疾病预后
不同分期的膀胱肿瘤,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转归各不相同。肿瘤分期是膀胱癌最重要的预后因子。一般而言,低分期肿瘤只有少数会进展为严重的浸润性膀胱癌,大约15%的膀胱癌患者初次确诊时就已经存在侵袭性或转移性的肿瘤而无法治愈。
膀胱原位癌(Tis):这些“扁平”的肿瘤局限于膀胱的粘膜内,具有多病灶、高分级、高侵袭性以及潜在致命的特点。肿瘤可呈红色毛茸状或颗粒状区域,有时膀胱镜下无法发现但在膀胱粘膜随机活检中可检出。如果患者存在弥漫性Tis同时伴有刺激症状,那么进展为侵袭性疾病的可能性高达80%;对于局限性Tis,没有刺激症状的患者,其进展可能性小于10%。
Ta期:占浅表性膀胱癌的70%,肿瘤呈乳头状,像漂动的水草,局限于膀胱的粘膜内,通常是低级别,很少进展为恶性程度高的肿瘤。在一项研究中,只有4%的Ta期患者会进展为肌层浸润或转移性癌。
T1期:肿瘤呈乳头状或结节状,肿瘤穿透基底膜到达粘膜下层,粘膜下层内有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因此T1期较Ta期肿瘤更具侵袭性,进展的风险约为30%。
T2期:肿瘤侵犯膀胱肌层,一般是高分级的,对此期肿瘤尽管能采用局部治疗手段如手术根治,但进一步侵袭发展为转移性疾病的风险仍然存在。
T3期:肿瘤通常具有高分级、结节状、侵袭性高的特点,而且一些T3期肿瘤常扩散至膀胱外,治愈难度很大。治疗的目的是防止肿瘤进一步扩散,延长患者的生命。
T4期:是高级别高侵袭性的肿瘤,已侵犯周围邻近器官,有一些已扩散至远处器官,此期肿瘤大多数是无法治愈的。
直肠癌治的好吗 直肠癌iii期什么意思
直肠癌的分期是根据TNM来分期,T是指的原发肿瘤,根据原发肿瘤侵犯到肠壁的哪一层来决定T分期。N是根据有没有淋巴结的转移以及淋巴结转移的数目来分期。M是有没有远处脏器的转移,然后根据TNM的情况来分期,其中Ⅰ期是最早,Ⅳ期是最晚的,Ⅲ期就是指的有淋巴结转移,但是没有远处,比如说肝、肺等远处脏器转移的情况,这种情况一般分期就是分为Ⅲ期,它的T就是不管T1-T4,只要出现了淋巴结的转移,没有远处脏器的转移,这种情况就是分为Ⅲ期。
到底淋巴瘤复发能治好吗
淋巴肿瘤是一类全身性疾病,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既不同与其它实体恶性肿瘤,也有别于血液肿瘤,目前多主张综合治疗措施,即根据不同肿瘤,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病期及发展趋向,不同机体的行为状态及重要器官功能,有计划的合理地应用现有的各种治疗手段,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机体,最大限度地杀死肿瘤细胞,达到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得了淋巴肿瘤能治好吗?专家介绍,部分淋巴肿瘤是可以治愈的。
淋巴肿瘤的治疗是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治疗措施包括化疗、放疗、手术、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通过这种综合治疗,许许多多被医院判决死刑命令的“绝症”患者,多数能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治愈。事实再次证明淋巴肿瘤有望成为可治愈的疾病。
由于放射疗法的合理应用和联合化疗的积极推广,淋巴肿瘤的疗效有较快提高,尤以HD,大多早期病例都能长期无病存活。NHL的疗效虽较HD为差,但长期缓解或无病存活者也逐渐增多。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对治疗方法和预后都有密切关系。
关于膀胱癌的诊断
一. 早期检测与症状
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间歇全程无痛性血尿,可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血尿出现时间及出血量与肿瘤恶性程度、分期、大小、数目、形态并不一致。 膀胱癌患者亦有以尿频、尿急、尿痛即膀胱刺激症和盆腔疼痛为首发表现,为膀胱癌另一类常见的症状,常与弥漫性原位癌或浸润性膀胱癌有关,而Ta、T1期肿瘤多无此类症状。 其他症状还有输尿管梗阻所致腰胁部疼痛、下肢水肿、盆腔包块、尿潴留。有的患者就诊时即表现为体重减轻、肾功能不全、腹痛或骨痛,均为晚期症状。
二. 体格检查
膀胱癌患者触及盆腔包块多是局部进展性肿瘤的证据。体检还包括经直肠、经阴道指检和麻醉下腹部双合诊等,但体检在Ta、T1期膀胱癌中的诊断价值有限。
三. 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通过三种途径经腹、经直肠、经尿道进行,可同时检查肾脏、输尿管、前列腺和其他脏器如肝脏等。经直肠超声显示膀胱三角区、膀胱颈和前列腺较清楚。经尿道超声应用不太广泛, 需麻醉,但影像清晰,分期准确性较高。国外报道经尿道超声判定肿瘤分期并与病理分期相比,结果显示非肌层浸润性肿瘤准确率为94%-100%,肌层浸润性肿瘤准确率为63%-96.8%。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还可显示肿瘤基底部血流信号,但膀胱肿瘤血流征象对术前肿瘤分期、分级帮助不大。 总之,超声检查不仅可以发现膀胱癌,还有助于膀胱癌分期,了解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及周围脏器侵犯,尤其适用于造影剂过敏者。
2. 泌尿系统平片和静脉尿路造影KUB+ IVU
泌尿系统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检查一直被视为膀胱癌患者的常规检查,本检查可从形态和功能两个方面评价尿路情况, 对于膀胱癌患者主要是了解并发现并存的上尿路肿瘤。但初步诊断时此项检查的必要性目前受到质疑,理由是其获得的重要信息量较少。
3. CT检查
传统CT平扫+增强扫描对诊断膀胱肿瘤有一定价值,可发现较大肿瘤,还可与血块鉴别。尽管螺旋CT分辨率大大提高,但较小肿瘤如<5 mm和原位癌仍不易被发现,不能了解输尿管情况,分期准确性不高,肿大淋巴结不能区分是转移还是炎症,不能准确区分肿瘤是局限于膀胱还是侵犯到膀胱外,而且既往有肿瘤切除史者可因局部炎症反应所致的假象而造成分期过高。因此,如果膀胱镜发现肿瘤为实质性无蒂、有浸润到肌层的可能或了解肝脏有无病变时可进行 CT检查。
4. MRI检查
传统MRI对膀胱癌检查并无明显优越之处。MRI检查可了解扩散至邻近脂肪的肿瘤、淋巴结转移以及骨转移情况,甚至可评价除前列腺以外的邻近器官受侵犯情况。因此,有助于肿瘤分期。动态MRI在显示是否有尿路上皮癌存在以及肌层侵犯程度方面准确性高于CT或非增强MRI 。 在分期方面,应用增强剂进行MRI检查进行分期,可区分非肌层浸润性肿瘤与肌层浸润性肿瘤以及浸润深度,也可发现正常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征象。应用铁剂作为增强剂可鉴别淋巴结有无转移。 在检测有无骨转移时MRI敏感性远高于CT,甚至高于核素骨扫描 。
5. 骨扫描
一般不做常规使用。只在浸润性肿瘤患者出现骨痛,怀疑有骨转移时使用。
淋巴肿瘤的分期
本病诊断建立后尚须确定病变范围,进行临床分期,有利于制订合理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1970年Ann Arbor会议所推荐的临床分期法,现仍采用,主要用于HD,NHL也可参用:
Ⅰ期病变仅限于一个淋巴结区(Ⅰ)或淋巴结以外单一器官(ⅠE)。
Ⅱ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一侧二个或更多的淋巴结区(Ⅱ),或病变局限侵犯淋巴结以外器官及横隔同侧一个以上的淋巴结区(ⅡE)。
Ⅲ期隔上下都已有淋巴结病变(Ⅲ),可以同时伴有脾累及(ⅢS),或淋巴结以外某一器官受累,加上膈两侧淋巴结受累(ⅢE);
Ⅳ期病变已侵犯多处淋巴结及淋巴结以外的部位,如累及肺、肝及骨髓等。
所有各期又可按患者有全身症状(如发热达38℃以上连续3天、盗汗及6个月内体重减轻1/10或更多)为B组,无全身症状为A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