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年纪大了要警惕六大黄昏心理

年纪大了要警惕六大黄昏心理

累赘包袱感

有的老年人多疑多心,思想变得愚昧,常常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不能再为家里做事,认为自己是子女的累赘和包袱,是“三饱一倒”的“活害”,觉得生活是一种折磨,是一种煎熬,因而产生悲观失望的想法。

怀旧回归感

有的老年人多愁善感,留恋过去,常沉缅于对已往的追求,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怀旧情结。有过多坎坷经历的老年人,其思绪会集中于过去艰幸的生活,睹物思人,愁绪满肠;有过戎马生涯的老年人,则对战争的残酷而伤感悲哀,忧心忡忡……

枯燥无聊感

人到老年,身心都在发生变化,大事干不了,小事不用干,整日在“吃、睡、坐”中轮回周转。这样日复一日,心理上就会产生枯燥无聊的情感,感到生活无趣、无味。

颓废无为感

有的老年人用颓废无为的心态对待夕阳生活,他们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蹦不起来了。生活懒散,啥事不干,生活如坐针毯,度日如年,自己的积极形象也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记忆当中。

黄昏末日感

有的老年人自认为临近了生命的尽头,就像天快黑了那样的冷寂,从而产生惆怅之感。还有的老年人受宿命论的影响,什么“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不唱春之歌,反奏黄昏曲,身心陷入一种绝望的境地不能自拔。

孤独寂寞感

人到老年,生活变化很大,首先是无所事事闲得慌,其次是缺乏情趣闷得慌。看着别人忙里忙外,自己又帮不上忙,心里就会烦躁,就会产生孤独感。

黄昏心理对老人健康的影响:从健康的角度讲,情绪消极,人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对生活会产生不良影响。还有,关门养老,困守斗室的消极养老,自然禁闭的养老方式只会越养越老。

此外,有一些老年人,生活很低调,心境较灰黯,常常是过去的事情不提,现在的事情不做,将来的事情不想,终日无所事事,无所作为,这无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把老年期看作是黄昏末日,看作是生命的“悬崖”,是有害健康的。

虽然步入晚年,但是我们的生活依然可以很精彩,老人应该让自己活的更快乐,更幸福,而不是一味的担心恐慌而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心理负担。

宝宝黄疸偏高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大概有80%的足月儿,可肉眼观察到黄疸,黄疸可以是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状,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现,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如果是黄疸偏高有可能是病理性黄疸,一般如果是宝宝的皮肤粘膜明显的黄染,黄疸蔓延到四肢甚至超过手心、足心,都已经明显黄了,这时候是要警惕黄疸程度偏重的,一般家长可以看到眼睛的巩膜就是白晶的地方,是明显的黄染,宝宝有可能合并有其他不舒服的表现,像明显的哭闹不安,明显的呕吐,吐奶明显增加,甚至有肚子胀,拉肚子,还有可能宝宝不吃奶,吃奶时间明显延长,嗜睡,另外有可能会出现发热等其他的不舒服的表现。

更年期肥胖如何养生

饮食清淡

年纪大的人容易出现高血压、失眠及头昏心悸等症状,饮食上要尽量少吃盐,不要摄取刺激性食品,如酒、咖啡、浓茶和胡椒等,可多吃含维生素B族丰富的小米、玉米、麦片、瘦肉和牛奶等,来维持自主神经功能正常及促进消化,对头痛、晕眩和记忆力衰退也有防治作用。

保持愉快心情

生活规律和心惰开朗都有助于减肥和身体健康。

适当摄取蛋白质

年纪愈大,身体的代谢功能会逐渐降低,这时应补充一些生理价值高的蛋白质食品,如瘦肉、鸡、鱼、牛奶和蛋类等,但不应过量。

多吃低脂肪高纤维食物

摄入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应保持平衡,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品,如甜食和油炸类食品等,多吃含纤维素高的食物,以免体重增加。

老年朋友有10个动作要注意

1、用力排便要避免。“我见过不少脑出血、急性心梗患者,都是在厕所里发病,其诱发因素就是用力排便。”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主任刘德泉说,老人用力排便时,会导致腹内压、血压升高,增加脑出血的风险,此时心脏的负担也会加大,容易诱发心梗。如果有便秘症状,应多吃富含纤维的果蔬,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或借助药物排便,切忌过度用力。警惕人群:冠心病、高血压患者。

2、看报打牌不宜久坐。久坐不动会影响到消化功能,使胃肠蠕动缓慢,日久容易诱发消化不良、便秘甚至痔疮的发生。有些老人习惯在室外打牌、下棋,如果气温低再加上久坐不起,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良,诱发或加重膝关节的退行性病变。因此,老人打牌、看书、看电视,应每隔四五十分钟就站起来走动一会,活动一下膝关节和腰腹部。警惕人群:消化不良、关节炎患者。

3、起床太猛伤血管。老人起床过猛可能造成血压升高,发生暂时性晕厥甚至脑出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白玉龙指出,老人起床一定要遵从“宁慢三分、不抢一秒”的原则,醒后可静卧3分钟,慢起身在床上坐3分钟,放下双脚在床边坐3分钟,然后再下床慢慢活动。警惕人群:高血压、有脑出血病史者。

4、狼吞虎咽伤心伤胃。“不少老人自年轻时就养成了吃饭快的习惯,三口两口一碗饭就‘扒拉’完了。但是年纪大了,吃饭的速度可得降下来。”刘德泉说,老人的消化功能和吞咽功能不如年轻人,吃饭过快一来不利消化,还容易噎着,对食管造成损伤。二是容易给心脏带来过大负担。警惕人群:消化系统、心脏病患者。

5、血压跟着嗓门一块升。“老人说话声音每提高一次,就是对身体的一次刺激,此时会伴随着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如果是在和他人发生争执、抬杠的场合,血压波动就会更大。”刘德泉建议,老人平时尽量轻声细语的说话,少与人争执。如果是朗读诗词、唱歌,声音大一点没关系。警惕人群:高血压患者。

6、站着穿裤子最易摔倒。老人平衡能力差,站着穿裤子很容易发生意外,造成骨折。所以,老人穿裤子时最好坐在床上或倚靠在固定处。除此之外,老人起床、如厕、洗澡,都是容易发生跌倒的“高危时段”,一定要手扶固定物,慢慢行动。警惕人群:所有老人。

7、上楼梯宁慢勿快。人上了年纪,不仅肌肉骨骼衰老,神经系统也退化。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院运动医学研究室教授陆一帆表示,比如上一个20厘米的台阶,老人的脚很可能并没抬那么高,但负责指挥运动的神经系统会出现“滞后”,这时就很容易发生摔伤了。陆一帆建议,老人走楼梯,最好侧着身子、扶着扶手,宁慢勿快,等一个脚掌完全着地后再迈另一只脚。警惕人群:骨质疏松、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8、弯腰不能逞能。美国梅奥诊所提醒,所有过度弯屈的动作都不适合老人。“老人的平衡能力差,关节较硬,肌肉萎缩对关节的保护变少,大幅度弯腰易造成牵拉伤和关节错位。”陆一帆说,如果弯腰过快过猛,会导致脑部血压剧烈变化,诱发脑出血。“在弯腰捡东西时,也应尽量放缓动作,扶住椅子或其他固定物,直腰蹲下再捡。”警惕人群:高血压、低血压、脑血管病、关节炎患者。

9、提重物量力而行。老人的肌肉和骨骼功能都会减弱,因此在负重的情况下很容易损伤肌肉或造成骨折。所以,不但要在生活中减少负重,比如提重物、搬家具,在锻炼时也要量力而行,用哑铃、拉力器等选择合适的强度。尤其是骨质疏松患者,扛重物或举过重的哑铃,容易导致骨折。警惕人群:骨质疏松患者。

10、忽然回头警惕晕倒。老人颈动脉血管会变窄、管壁变脆,突然转脖子会压迫颈动脉,影响脑供血,导致昏厥。转脖子的时候如果把握不好平衡,也非常容易跌倒。陆一帆提醒,老人运动颈部,可以将头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摆动,但幅度不宜太大。“老人平时还忌讳猛回头,比如走在路上,听到有人在后面叫自己时,一定要慢慢回头。”白玉龙说。警惕人群:脑血管疾病患者,平衡能力较差者。

警惕糖尿病黄昏现象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均从半夜开始分泌并逐渐增加,至凌晨时分泌达最高峰,而在下午又有第2个分泌高峰。基础胰岛素分泌在体内主要受内分泌激素的调节,如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等,这些激素都具有拮抗胰岛素降血糖、促进内源性葡萄糖生成的作用。正常人的机体内基础胰岛素分泌可以随着这些拮抗激素的升高而增多,即在凌晨与下午各有1个胰岛素基础分泌的高峰,而在半夜与上午就分泌较少,这样非糖尿病患者正常的血糖水平总是能保持在一个正常的范围(3.6-5.9mm01/L)。

而糖尿病患者常由于基础胰岛素分泌减少或消失,会在凌晨与下午有两个很难控制的高血糖期,这分别称为“黎明现象”与“黄昏现象”。即糖尿病患者在黎明时出现的高血糖称“黎明现象”,在傍晚时出现的高血糖称“黄昏现象”。 “黄昏现象”并不少见,只是没有规范的诊断标准,因而未能引起足够的关注。通常认为,经常出现晚餐前血糖高于午餐后2小时血糖1.0-2.0mmol/L者,应考虑有“黄昏现象”;但也有的患者“黄昏现象”发生较晚,表现是睡前血糖高于晚餐后2小时血糖。诊断时需排除饮食、运动、情绪和低血糖等因素的影响。

注重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 饮食,将午餐分两次吃,血糖可能得到控制。

2 午餐后2小时运动30-60分钟,每分钟步行100步为一个运动单元,可消耗热量80-100卡,降低血糖1.0-2.0mmol/L。

3 将胰岛素应用改为早餐前用短效,中午用诺和灵30R,晚饭前用短效或口服降糖药,对控制“黄昏现象”有利。

4 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黄昏现象”较多,最好使用胰岛素泵。

5 早晚餐前用磺脲类降糖药,早餐前注射1次中效胰岛素。

6 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午餐前用赛庚定4-12毫克,该药为一种抗组织胺药,有抑制生长激素作用,3-7天见效。必舒胃(哌仓西平)是治疗胃溃疡的药物,有抑制生长激素分泌作用,50-100毫克早餐前服用。

7 根据血糖情况,晚餐前的胰岛素可提前1-2小时注射。

8 中午睡眠不好也可引起“黄昏现象”,应注意调整,或加服安定药消除精神紧张。

但注意,这些知识可以指导患者了解糖尿病规律。但是精准治疗一定要在专业诊断下实施治疗。

黄体功能不全常见哪些症状表现

当女性出现经期缩短、频发时一定要警惕黄体功能不全。临床上黄体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频发、不孕或流产,而流产主要发生在孕早期。患有本症的病人平时没有什么不适的症状,只是可在几次月经周期中无排卵现象,有时则月经过多过频或经期延长。

黄体功能不全易导致卵泡发育不良、黄体生成不完全和黄体本身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失调。黄体功能不全引起的不孕症为数不少,约占全部不孕症的3%—10%。所以说生活中当女性出现经期缩短、频发症状时,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

新生儿黄疸偏高有什么症状

新生儿黄疸可以是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现,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如果是黄疸偏高有可能是病理性黄疸,一般如果是宝宝的皮肤粘膜明显的黄染,黄疸蔓延到四肢甚至超过手心、足心,都已经明显黄了,这时候是要警惕黄疸程度偏重的,一般家长可以看到眼睛的巩膜就是白晶的地方,是明显的黄染,宝宝有可能合并有其他不舒服的表现,像明显的哭闹不安,明显的呕吐,吐奶明显增加,甚至有肚子胀,拉肚子,还有可能宝宝不吃奶,吃奶时间明显延长,嗜睡,另外有可能会出现发热等其他的不舒服的表现。


​老人最忌讳的10个动作

起居:起床、如厕是危险时段

1.用力排便

“我见过不少脑出血、急性心梗患者,都是在厕所里发病,其诱发因素就是用力排便。”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主任刘德泉说,老人用力排便时,会导致腹内压、血压升高,增加脑出血的风险,此时心脏的负担也会加大,容易诱发心梗。如果有便秘症状,应多吃富含纤维的果蔬,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或借助药物排便,切忌过度用力。

警惕人群:冠心病、高血压患者。

2.久坐不动

久坐不动会影响到消化功能,使胃肠蠕动缓慢,日久容易诱发消化不良、便秘甚至痔疮的发生。有些老人习惯在室外打牌、下棋,如果气温低再加上久坐不起,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良,诱发或加重膝关节的退行性病变。因此,老人打牌、看书、看电视,应每隔四五十分钟就站起来走动一会,活动一下膝关节和腰腹部。

警惕人群:消化不良、关节炎患者。

3.起床太猛

老人起床过猛可能造成血压升高,发生暂时性晕厥甚至脑出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白玉龙指出,老人起床一定要遵从“宁慢三分、不抢一秒”的原则,醒后可静卧3分钟,慢起身在床上坐3分钟,放下双脚在床边坐3分钟,然后再下床慢慢活动。

警惕人群:高血压、有脑出血病史者。

生活:吃得快、嗓门大都危险

4.狼吞虎咽

“不少老人自年轻时就养成了吃饭快的习惯,三口两口一碗饭就‘扒拉’完了。但是年纪大了,吃饭的速度可得降下来。”刘德泉说,老人的消化功能和吞咽功能不如年轻人,吃饭过快一来不利消化,还容易噎着,对食管造成损伤。二是容易给心脏带来过大负担。

警惕人群:消化系统、心脏病患者。

5.嗓门过大

“老人说话声音每提高一次,就是对身体的一次刺激,此时会伴随着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如果是在和他人发生争执、抬杠的场合,血压波动就会更大。”刘德泉建议,老人平时尽量轻声细语的说话,少与人争执。如果是朗读诗词、唱歌,声音大一点没关系。

警惕人群:高血压患者。

6.站着穿裤子

老人平衡能力差,站着穿裤子很容易发生意外,造成骨折。所以,老人穿裤子时好坐在床上或倚靠在固定处。除此之外,老人起床、如厕、洗澡,都是容易发生跌倒的“高危时段”,一定要手扶固定物,慢慢行动。

警惕人群:所有老人。

运动:上楼、弯腰该留神

7.上楼梯过快

人上了年纪,不仅肌肉骨骼衰老,神经系统也退化。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院运动医学研究室教授陆一帆表示,比如上一个20厘米的台阶,老人的脚很可能并没抬那么高,但负责指挥运动的神经系统会出现“滞后”,这时就很容易发生摔伤了。陆一帆建议,老人走楼梯,好侧着身子、扶着扶手,宁慢勿快,等一个脚掌完全着地后再迈另一只脚。

警惕人群:骨质疏松、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8.强行弯腰

美国梅奥诊所提醒,所有过度弯屈的动作都不适合老人。“老人的平衡能力差,关节较硬,肌肉萎缩对关节的保护变少,大幅度弯腰易造成牵拉伤和关节错位。”陆一帆说,如果弯腰过快过猛,会导致脑部血压剧烈变化,诱发脑出血。“在弯腰捡东西时,也应尽量放缓动作,扶住椅子或其他固定物,直腰蹲下再捡。”

警惕人群:高血压、低血压、脑血管病、关节炎患者。

9.提重过重

老人的肌肉和骨骼功能都会减弱,因此在负重的情况下很容易损伤肌肉或造成骨折。所以,不但要在生活中减少负重,比如提重物、搬家具,在锻炼时也要量力而行,用哑铃、拉力器等选择合适的强度。尤其是骨质疏松患者,扛重物或举过重的哑铃,容易导致骨折。

警惕人群:骨质疏松患者。

10.忽然回头

老人颈动脉血管会变窄、管壁变脆,突然转脖子会压迫颈动脉,影响脑供血,导致昏厥。转脖子的时候如果把握不好平衡,也非常容易跌倒。陆一帆提醒,老人运动颈部,可以将头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摆动,但幅度不宜太大。“老人平时还忌讳猛回头,比如走在路上,听到有人在后面叫自己时,一定要慢慢回头。”白玉龙说。

警惕人群:脑血管疾病患者,平衡能力较差者。

老人易出现6大黄昏心理

1、累赘包袱感

有的老年人多疑多心,思想变得愚昧,常常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不能再为家里做事,认为自己是子女的累赘和包袱,是“三饱一倒”的“活害”,觉得生活是一种折磨,是一种煎熬,因而产生悲观失望的想法。

应对方法:子女们可以找点事情给老人做,比如给自己带带小孩,接孩子放学等,也可以平时种点小菜,给餐桌上添加美味,这些都是能体现出老人的价值,让老人觉得自己还不是一无是处。

2、怀旧回归感

有的老年人多愁善感,留恋过去,常沉缅于对已往的追求,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怀旧情结。有过多坎坷经历的老年人,其思绪会集中于过去艰幸的生活,睹物思人,愁绪满肠;有过戎马生涯的老年人,则对战争的残酷而伤感悲哀,忧心忡忡……

应对方法:老人的记忆跟年轻人的不同,他们往往会对以前的事情记忆深刻,但是长期怀念过去也会影响人的健康。对于过往的一些悲伤的事情,一定要对老人进行开解,让老人走出以前的阴影,多带他出去看下现在的世界,体会现实的生活。

3、枯燥无聊感

人到老年,身心都在发生变化,大事干不了,小事不用干,整日在“吃、睡、坐”中轮回周转。这样日复一日,心理上就会产生枯燥无聊的情感,感到生活无趣、无味。

应对方法:生活缺少情趣,就不能老有所乐,思想观念陈旧,就会缺乏人生追求和进取心。其实,对于工作来说,老年人已画上了“句号”,但对于整个生活来说,老年期则是一个“逗号”,是一个新的起点而不是终点。生活要有情趣,要有阳光心态,闲暇时可迷于书画、痴于养花等,这样,枯燥无聊之感就会荡然无存。

4、冷落遗弃感

有的老年人退休后,觉得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权力,生活中没有了迎来送往的热闹,心里便会产生萧条冷落之感,这种失落的心理挥之不去,如同被人抛弃般难受。

应对方法:由于自尊心过强,同时受虚荣心的驱使,对自己的“角色转换”想不通,因而产生消极自弃情绪。从健康的角度讲,情绪消极,人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对生活会产生不良影响。其实,“丢权”变老,犹如季节转换,是人生的必然规律,应以平常心面对。

5、孤独寂寞感

人到老年,生活变化很大,首先是无所事事闲得慌,其次是缺乏情趣闷得慌。看着别人忙里忙外,自己又帮不上忙,心里就会烦躁,就会产生孤独感。

应对方法:人老退职,告别了众多的社会活动,从“大家”回到了“小家”,一时还不能接受和适应,另外,子女与老人长期分居,也会引发孤独之感。老年人可以参加老年大学,去老年活动中心与新老伙伴去谈心、聊天、倾诉,做一些有益的活动,也可以做一些感兴趣的事,如收藏、书法、剪报等,让孤独感慢慢淡化。

6、黄昏末日感

有的老年人自认为临近了生命的尽头,就像天快黑了那样的冷寂,从而产生惆怅之感。还有的老年人受宿命论的影响,什么“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不唱春之歌,反奏黄昏曲,身心陷入一种绝望的境地不能自拔。

应对方法:心理脆弱,情绪消极,情感沮丧,就会使人失去生活的信心。心理学家认为,把老年期看作是黄昏末日,看作是生命的“悬崖”,是有害健康的。老年人应以“夕阳无限好,人间爱晚晴”的美好心态去拥抱晚年生活,力所能及地再为社会发挥余热,就会感到生活的美好。

相关推荐

老年人身体虚弱的症状

饥饿:有些人在凌晨4、5点钟醒来后感到饥饿难忍,心慌不适,还伴有疲惫无力,如果吃一些食物后,症状可以有所缓解。但是如果还是有口干舌燥或者是想喝水的想法的话这样的在早餐以后消食就有可能是糖尿病的风险,所以如果你凌晨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的话一定注意自己的血糖的变化。头晕:正常情况下,早晨起来时应该感觉头脑清醒。如果晨起后头脑昏昏沉沉的,或者有头晕现象,患者可能有颈椎骨质增生,压迫颈椎动脉,很容易影响大脑

更年期发胖怎么办 合理饮食

摄入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应保持平衡,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品,如甜食和油炸类食品等,多吃含纤维素高的食物,以免体重增加。年纪愈大,身体的代谢功能会逐渐降低,这时应补充一些生理价值高的蛋白质食品,如瘦肉、鸡、鱼、牛奶和蛋类等,但不应过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身体抵抗力。少吃动物油,多吃植物油。动物油含有饱和脂肪酸,摄取过多会引起动脉硬化和肥胖症等。植物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及维生素E,

警惕三大过年病

1、急性胆囊炎专家表示,由于节日期间大吃大喝或是大量饮酒,或是饮食太过油腻,还可能导致胆汁分泌过多,从而诱发急性胆囊炎,或是胆石症急性发作。急性胆囊炎主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并向右腰背部放射,同时还可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如果病情、症状比较严重,应及时到医院求治。2、酒精中毒春节期间,亲友相聚少不了推杯换盏,而不加节制地饮酒则是引起酒精中毒的直接原因。每年春节期间,医院急诊室都会有不少人因酒精中毒来

​更年期减肥的方法

1、饮食清淡:年纪大的人容易出现高血压、失眠及头昏心悸等症状,饮食上尽量少吃盐,不摄取刺激性食品,如酒、咖啡、浓茶和胡椒等,可多吃含维生素B族丰富的小米、玉米、麦片、瘦肉和牛奶等,来维持自主神经功能正常及促进消化,对头痛、晕眩和记忆力衰退也有防治作用。2、保持愉快心情:生活规律和心惰开朗都有助于减肥和身体健康。3、适当摄取蛋白质:年纪愈大,身体的代谢功能会逐渐降低,这时应补充一些生理价值高的蛋

中年男性警惕九大危机

1、“聪明透顶”据调查,在30岁男人中,70%以上人不知掉发原因何在;10%的人认为是油脂分泌过多;10%的人认为是遗传;10%的人认为是累的。而实际上脱发在郁闷男人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所以说,一定保持心情愉快,心情好,头发自然也茂盛。2、眼神无力四十的男人们事业有成,可是代价也是惨重,干眼症早已经等待着他们了。从医学角度上来讲,注视电脑,眨眼次数会在无形中减少,由每分钟眨眼20~25次,减少至5

老人再婚注意的问题

1、互相信任双方生活到一起后,互相信任,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尽量克服攀比、猜忌等不良心理。特别是年纪大了之后,容易陷入思维定式,因为一些小事导致矛盾。因此,老人重组家庭,可能需更长的磨合期,需双方都用心维护。提醒自己给对方一个解释的机会,不钻牛角尖、强求对方马上改变。有了关爱、沟通和包容,相信老人们的黄昏恋情也能焕发出绚丽的光彩。2、有爱心、耐心和毅力再婚的离婚率之所以比较高,是因为

打呼噜的危害

打鼾威胁健康打鼾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睡眠现象,多数人认为这是司空见惯的,而不以为然,还有人把打呼噜看成睡得香的表现。其实,打鼾是健康的大敌!打呼噜时呼吸及心跳骤停可导致在睡眠中猝死。打呼噜已威胁到生命健康。打鼾需警惕小儿打鼾需警惕小儿打鼾的病人多是因为鼻咽部腺样体及扁桃体肥大或者有颅面结构的发育ji形。由于气道阻塞xing病变较为明显,容易发生呼吸暂停,从而出现缺氧,影响小儿的正常发育和学习,已经有报

年纪大了养护关节

关节的保护,对于老年人十分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代谢出现异常,而关节经过多年的磨损,极容易产生病变。以下几点,请老人特别注意:第一,虽然没症状,可能已受伤。大多数年过50的人,半月板软骨已经发生某种程度的撕裂,虽然他们身体还能活动自如,但关节受伤的程度是一步步发展的。最初,只是感到膝关节酸痛、乏力、弹响等,最后可能发展成膝盖剧烈疼痛,只能通过手术治疗。第二,合理使用关节。老人上下楼

肝病如何护理

对症护理1、注意休息、营养适度:由于过分的休息和营养可导致营养过剩,引发脂肪肝和其他相关疾病,而无所事事可加重心理压力,导致神经衰弱。因此,当肝功能正常时,便可正常学习和生活。2、警惕黄胆加深:肝炎病人一旦出现黄疸,就说明肝脏有明显炎症,甚至有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坏死越明显,黄疸就会越深。因此当肝炎病人出现深度黄疸时,应警惕由于大片肝细胞坏死导致重型肝炎的可能性。3、牢记科学治病持之以恒:肝炎

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警惕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当您在与一家人享受生活的同时,您是否想过关注过一些癌症呢?虽然现代科技发达但由于淋巴癌发病的隐蔽性,导致早期癌患病人的症状极不明显。临床发现,淋巴癌病人出现明显的症状表现大多已到了中晚期。在此,我们提醒广大朋友,即使您没有患病也引起重视。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为家人考虑,家人的健康就是自己的健康。青壮年已成为高发人群淋巴瘤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而且这是青壮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