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帕金森病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①营养障碍和水电解质紊乱,与吞咽困难、饮食减少、液体补充不足有关。吞咽困难是因为咽部肌肉的协调动作发生障碍,咀嚼的速度减慢,其结果是进食缓慢而更长时间地咀嚼,使食物在口腔和咽喉部堆积;如进食过快则可导致噎塞和呛咳。②食管扩张,假憩室形成,食管扩约肌功能不良,胸骨后有烧灼感。放射学证明有胃、食管返流。③胃排空延迟,有人统计约占55%,表现为餐后饱胀、恶心、呕吐。④小肠运动功能不良,由此产生腹胀感。放射学检查提示小肠扩张。⑤结肠功能不良,主要表现为便秘,其高发生率(50%~67%)和顽固性给病人带来痛苦,使医生治疗棘手。消化系统的各种并发症有其相同的病理生理基础,都是由于胃肠平滑肌过度紧张、运动缓慢、相互协调不良所致。
对帕金森病患者误区
误区一:帕金森病早期症状多样易与其它疾病混淆
帕金森病患者王阿姨介绍:“14年前我发现在切西瓜时手有点抖,当时没有太注意,觉得是年纪大了,后来脖子、腰都不舒服,当颈椎病、腰椎病治了4年都不见好,跑了好多医院最后才被诊断是帕金森病,医生说我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
专家澄清: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除了静止时出现震颤,还包括嗅觉减退、便秘、抑郁、睡觉时手舞足蹈等,当有多个症状出现时要及时前往帕金森专病门诊,争取尽快得到明确诊断。帕金森病具有早期发展快,晚期发展慢的特点,如果患者在早期就及时被诊断,马上开始规范治疗,将延缓疾病进展的速度,获得更多有质量的生活时间。
误区二:忽略抑郁的存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患帕金森病13年的吴先生一直没有意识到自己同时患有抑郁,他只是觉得自己对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话也越来越少,并且经常感到疲劳,当医生给他处方具有抗抑郁效果的抗帕金森病药物时,他还表示不理解。
专家澄清:帕金森病抑郁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的隐匿性,不只是情绪改变那么简单,家属要特别留意患者日常起居的行为变化,例如:明显的体重减轻或增加、失眠或睡眠过度、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在情绪方面患者可能会有情绪低落、淡漠、快感缺乏、不恰当的负罪感等,当这些症状出现时,不要只是认为“性格内向”、“年纪大、动作慢”等而不当回事。
患者可以问自己以下两个问题:过去两周,是否有情绪低落或绝望?过去两周,是否感觉做事情提不起兴趣?如果患者对上述任何一个问题“是”,就意味着需要进一步检查,来明确是否有抑郁出现。
当患者怀疑自己有帕金森病抑郁时,推荐去找经验丰富的帕金森病专科门诊医生诊治,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状况。患者如被确诊为帕金森抑郁,应当遵医嘱进行抗抑郁治疗,《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推荐患者使用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尤其是普拉克索,既可以改善运动症状,同时也可改善抑郁症状,或者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来治疗。
误区三:不注重预防运动并发症发生
患有14年帕金森病的王阿姨介绍:“在刚确诊帕金森病时,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能快速控制手抖、僵直等运动症状。但5年后,出现了胳膊、腿不受控制的剧烈舞动,才知道是出现了运动并发症。”
专家澄清:帕金森运动并发症可表现为头面部、四肢或躯干的不自主舞蹈样、投掷样的运动,还可出现‘开关现象’和‘冻结步态’。有时由运动并发症引起的残疾比帕金森病本身的运动症状更严重。对于很多新病人,一定要知晓并了解运动并发症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的危害,建议患者应在治疗之初就把目光放长远,选择既可以控制运动症状又能预防或延缓运动并发症发生的药物。
帕金森病必须早治疗早用药
帕金森病早期一般不影响寿命,但如果未能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会导致病人身体机能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最后出现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威胁生命。
早期用药,提高生活质量与存活率。大量研究证实,早期的药物治疗可以明确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自理能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存活率。
科学用药,不要盲目求根治。帕金森病属慢性病,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均为对症治疗,尚无根治方法可以使变性的神经细胞恢复。药物治疗是目前控制帕金森病症状的首要方法,病人一经确诊后,医生就要采用个体化原则,为其选择合适的药物,从小量开始,逐步增加用量。抗帕金森病药用量过大、过久对神经细胞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因此,帕金森病患者用药后要经常与有经验的医生交流,及时调整用药,在尽可能小的药物副作用基础上,达到有效控制病情的目的。
帕金森对身体的危害都有哪些
感染是对帕金森病构成威胁的并发症,一般的呼吸道感染、发热都会使本病症状加重。病人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感冒经常发生,也容易罹患支气管炎、肺炎、胃肠炎等,晚期卧床的病人,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不能独立起坐,甚则不能自行翻身,兼之营养不良,皮肤受压,常致褥疮。坠积性肺炎、吸入性肺炎、心功能衰竭是晚期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最终可以导致死亡。
损伤是帕金森病不可忽视的并发症,随着病情的发展,震颤、僵直、协调功能障碍,会逐渐累及运动功能,脚下遇到障碍物时容易跌跤甚至可发生骨折等损伤。冬天结冰及雨天湿滑的路面,厕所及浴室潮湿光滑的瓷砖地板,对于动作迟钝、步履不稳的帕金森病病人都是危险的场所,要格外小心,避免摔跌。
帕金森病表现的肢体震颤、僵直、动作笨拙以及缺乏面部表情而呈现的面具脸,兼之说话含混不清,语调单一,音量降低,流口水等,使病人感到有失大雅,心理上常有自卑感,不愿参加社会活动,不去公共场所,疏于人际交往。在治疗中及疾病发展过程中,还可见到失眠、焦虑、抑郁、痴呆等。
细胞刀治疗帕金森效果如何
谨防走入咖玛刀治疗帕金森氏病的误区(咖玛刀对帕金森氏病治疗效果及副作用尚不确定,故主要仅适合于75岁以上高龄并伴有各种严重并发症不适于手术治疗的患者)
80年代到90年代对帕金森氏病的治疗是采用国产普通X线机投照及脑室造影片对脑内神经核团进行简易图像定位,近几年有极少数医生试验性地采用咖玛刀治疗帕金森氏病,其采用的仍然是图像定位,有关资料显示上述两种方法均因缺乏术中精确的电生理定位技术而使得疗效大为降低,复发率增高,偏瘫失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
脑内的神经核团有其特殊的形态及位置和角度,进行治疗时需要根据电生理监测技术来及时调整各种角度以使治疗电极针达到最佳方位,且制作出沿脑神经核团纵轴方向的圆柱体形射频毁损灶,手术中即达到治疗效果。而咖玛刀治疗帕金森氏病无法在手术中掌控靶点与周边重要神经结构的位置关系,治疗效果还很难判定。
对此种尚处于试验阶段的治疗技术应作十分谨慎的考虑。谨防个别不负责任的医生以手术无风险过分夸大它的作用而误导患者。从极少数接受试验性治疗的病例来看它并不是无风险的,更重要是至今疗效尚不肯定。也并不能避免是否会导致瘫痪。所以提请患者对该技术的治疗慎之又慎!
咖玛刀又称细胞刀学名为;神经核团毁损术
神经核团毁损术(如果采用微电极记录技术对靶点进行定位,也通常俗称为“细胞刀”)是指通过立体定向手术,破坏脑内功能异常兴奋核团来控制帕金森运动症状。破坏的方法通常为射频热凝毁损,伽马刀照射不能在术中验证手术部位的电生理特征,手术精确性降低,容易导致偏瘫,偏盲等并发症,而且起效慢,不建议使用。
毁损手术靶点主要是苍白球腹后内侧核(GPI)和丘脑腹后中间核(Vim)。丘脑Vim核毁术仅能改善震颤及肌张力,但对于改善原发性帕金森病的动作迟缓、步态,特别是药物引起的异动症、剂末现象作用不大,目前主要用于以严重震颤颤为主的帕金森病患者或特发性震颤的患者。苍白球毁损术能够显著改善帕金森病的震颤、肌僵直和动作迟缓,以及药物引起的异动症等,是最常用的治疗帕金森病的毁损手术。但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言语、认知功能、自主神经功能及步态障碍等中线症状效果较差,对控制震颤稍逊于丘脑Vim核毁损。虽然其具有潜在的手术风险,长期疗效可能减退及不能双侧手术的缺陷,但其手术费用便宜、对某些帕金森病症状有很好的疗效,也是手术治疗的选择之一。
毁损术效果已被公认,但毁损术是一种破坏性手术,部分病人远期效果不尽人意,并且约4%病人出现脑出血、靶点偏差等并发症,严重者出现偏瘫、昏迷,甚至危及生命。有严重认知功能缺损,不能控制的高血压、心脏病及凝血功能障碍或一般状况较差不能耐受立体定向手术者不适合毁损手术。
毁损术一般只能进行一侧,也就是控制一侧肢体症状。但是临床上90%的帕金森病病人存在双侧肢体症状和头面部症状。对这些病人只有进行双侧手术才能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毁损术不适宜双侧大脑同时手术,分期(两次毁损手术之间间隔6个月以上)双侧苍白球手术并发症也高达30%,术后大多数病人出现讲话声音降低、吞咽缓慢、流口水、乏力等症状;而双侧丘脑手术认知障碍、平衡障碍的并发症高达40%。即使分期对侧不对称靶点的毁损手术,其智能也可能有一定的损害,表现为反应迟钝和近记忆力差,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有大小便失禁的并发症。因此毁损术存在明显不足之处,双侧毁损术更不易提倡,目前国外已很少施行这种手术。已经做过一侧毁损手术的可以考虑行对侧的深部脑电极刺激术,可明显改善症状,而且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几率要小得多。
帕金森病的并发症
一、感染是对帕金森病构成威胁的并发症。一般的呼吸道感染、发热都会使本病症状加重。病人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感冒经常发生,也容易罹患支气管炎、肺炎、胃肠炎等,晚期卧床的病人,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不能独立起坐,甚则不能自行翻身,兼之营养不良,皮肤受压,常致褥疮,这是帕金森的并发症之一。
二、心理障碍和智能减损。帕金森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行为上的,帕金森患者常见的症状有僵直、动作笨拙,肢体震颤、以及缺乏面部表情而呈现的面具脸,帕金森患者兼之说话语调单一,含混不清,音量降低,流口水等,这使帕金森患者感到有失大雅,帕金森患者在心理上常有自卑感,不愿参加社会活动,不去公共场所,疏于人际交往,心理障碍也是帕金森并发症。
三、帕金森的并发症还包括坠积性肺炎、吸入性肺炎、心功能衰竭是晚期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最终可以导致死亡。尿频也常成为帕金森病人求医的原因,尤其夜间尿频给病人带来不少麻烦。男性病人常合并前列腺肥大,可导致排尿困难。
四、损伤是帕金森病不可忽视的并发症。随着病情的发展,震颤、僵直、协调功能障碍,会逐渐累及运动功能,脚下遇到障碍物时容易跌跤甚至可发生骨折等损伤。
青少年帕金森综合症能活几年
我们说帕金森病本身不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一般不影响寿命,并随着治疗方法和水平的不断创新和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能较长时间地维持高水平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据统计,在应用左旋多巴治疗以前的时候,帕金森病患者的预期寿命缩短,其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3倍。应用左旋多巴替代治疗以后,帕金森病患者与普通人群的死亡率大致持平。因此,这些患者大可不必担心换了帕金森病会影响寿命。但是,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和合理的治疗,很容易导致身体功能下降,甚至于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比较高,病程长,给患者造成了极大地痛苦,也给其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负担。最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所以,早发现,早治疗,避免耽误了病情,引起疾病的并发症。
帕金森的危害都有哪些
危害1、感染
感染是对帕金森病构成威胁的并发症,一般的呼吸道感染、发热都会使本病症状加重。病人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感冒经常发生,也容易罹患支气管炎、肺炎、胃肠炎等,晚期卧床的病人,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不能独立起坐,甚则不能自行翻身,兼之营养不良,皮肤受压,常致褥疮。坠积性肺炎、吸入性肺炎、心功能衰竭是晚期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最终可以导致死亡。
尿频也常成为帕金森病人求医的原因,尤其夜间尿频给病人带来不少麻烦。男性病人常合并前列腺肥大,可导致排尿困难。女性病人因护理不周,尿便浸渍等,可造成泌尿系统反复感染直至肾功能损害。感染、败血症是导致本病晚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危害2、肢体异常
肢体挛缩、畸形、关节僵硬等主要见于本病的晚期。故对早、中期病人应鼓励其多运动,为晚期病人多做被动活动,以延缓肢体并发症。
危害3、损伤
损伤是帕金森病不可忽视的并发症,随着病情的发展,震颤、僵直、协调功能障碍,会逐渐累及运动功能,脚下遇到障碍物时容易跌跤甚至可发生骨折等损伤。冬天结冰及雨天湿滑的路面,厕所及浴室潮湿光滑的瓷砖地板,对于动作迟钝、步履不稳的帕金森病病人都是危险的场所,要格外小心,避免摔跌。
危害4、常并发心理障碍和智能减损,尤多见于晚期病人
帕金森病表现的肢体震颤、僵直、动作笨拙以及缺乏面部表情而呈现的面具脸,兼之说话含混不清,语调单一,音量降低,流口水等,使病人感到有失大雅,心理上常有自卑感,不愿参加社会活动,不去公共场所,疏于人际交往。在治疗中及疾病发展过程中,还可见到失眠、焦虑、抑郁、痴呆等。
老年人帕金森很多人都误解了
帕金森病(PD,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慢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化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有研究指出,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有帕金森病的概率约为1.7%.患者患有帕金森病后,可能会出现运动功能、语言能力以及其他功能受损,患者可能丧失工作甚至生活能力,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近年来,随着帕金森病患者人数的增多,帕金森病的社会认知也逐渐增加,但可能相关知识在传播中出现了误差,使得大众对于帕金森病的认识出现误区。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帕金森专病治疗中心田宏博士介绍,比如经常有患者询问手抖是不是就是帕金森病的前兆?事实上,如果对帕金森病有足够的了解,那就应该明白,手抖并不一定是帕金森病。
其实,临床上有许多的疾病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手抖症状,比如良性震颤、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等。
那么,要怎么区分中老年人出现手抖到底是不是帕金森病呢?
田宏博士介绍,帕金森病患者的手抖是在安静的时候明显,做动作的时候反而不明显。
此外,仅凭患者出现手抖并不足以判断为帕金森。事实上,帕金森病患者除了手抖之外,还可能出现肌肉僵硬,动作迟缓,面容呆滞,流口水,说话声音低以及情绪低落、不愿见人等表现。
田宏表示:“出现颤抖症状后,不能擅自判断为帕金森病而是应该及时就医,由神经科医生进行诊断鉴别。”
如果已经被诊断为帕金森病又该如何治疗呢?
田宏博士介绍,帕金森病目前并没有能够根治的方法,但是可以通过药物、手术等的治疗,做到尽可能的改善症状。
目前的临床医学认为,帕金森病患者在确诊之后首先应该选择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如果药物治疗不能缓解症状,那么可以选择外科手术治疗。
帕金森病的外科手术治疗以前使用较多的损毁术,但是考虑到其并发症等因素,目前更提倡使用脑深部电刺激术也就是DBS.
DBS主要优势在于微创、安全、可发展、可逆、可调的、手术不损伤脑组织、不影响今后其他的新的治疗方法等,目前被认为是帕金森病患者外科治疗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