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肾小球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1.风寒束肺:证见起病迅速,眼睑先肿,继而四肢及全身皆肿,尤以面部肿势为着,微恶风寒,或伴发热,骨节酸痛,小便不利,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或沉。治以疏风散寒,宣肺利水,方用麻黄汤合五皮饮加减: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姜皮、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若骨节痛甚者,加防己通络利水止痛;若呕恶不欲食者,加藿香、苏叶芳香透达,开胃化湿。
2.风热犯肺:证见突然眼睑和面部浮肿,发热恶风,咳嗽,咽喉肿痛,口干而渴,小变短赤,舌边尖微红,苔薄而黄,脉浮数或沉数。治以疏风清热,宣肺利水,方用银翘散合五皮饮加减: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生甘草、茯苓皮、陈橘皮、大腹皮、桑白皮、生姜皮。若见气分热证者,加石膏、知母以清气分;若见尿血者,加仙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3.湿毒侵淫:证见身发疮痍,脓包溃烂,或见疮痕,恶风发热,眼睑浮肿,迅及全身,尿少色赤,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浮数或滑数。治以化湿消肿,清热解毒,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碱: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皮、杏仁、生姜皮、大枣、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若湿热毒盛而皮肤糜烂者,加苦参、土茯苓以清热解毒利湿;若血热而红肿者,加丹皮、赤芍清热凉血消肿。
4.水湿浸渍:证见肢体浮肿,延及全身,按之没指,小便短少混浊,身重困倦,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治以渗湿利水,通阳消肿,方用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泽泻、茯苓及皮、猪苓、白术、桂枝、大腹皮、陈橘皮、桑白皮、生姜皮。若上半身肿甚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宣肺利水;若下半身肿甚者,减桑白皮,加川椒、防己人下焦,散湿邪,利水消肿;若身寒肢冷,脉沉迟者,加附子、干姜以温经散寒。
5.阴虚邪淫:证见尿血,呈肉眼血尿或洗肉水样尿,小便频数,有灼热感,多无尿痛,常伴烦热口渴,腰酸腿软,或可见浮肿,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清热凉血,养阴利水,方用小蓟饮子加减:生地黄、小蓟、滑石、通草、淡竹叶、蒲黄、藕节、山栀、当归、甘草。若心烦少寐,加黄连、麦冬、夜交藤清心安神;若阴虚口渴甚者,加石斛、知母养阴生津清热解渴。
肾小球肾炎病因
肾小球肾炎:
病因
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原因医学界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是肾小球基膜合成的遗传性缺陷引起。这种病有一个特点,就是有明显的家庭史,往往在一家几代的家庭成员中,有的人发生血尿,血尿是遗传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表现,以青年男性多见。
分类
(一)按基本类型分
可分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原发于肾脏的独立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肾脏。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肾脏病变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可以分为四种 ①轻微性肾小球病变;②局灶性节段性病变;③弥漫性肾小球肾炎;④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又可以分为三种 ①狼疮性肾小球肾炎;②紫癜性肾小球肾炎;③糖尿病肾病。此外,血管病变如高血压;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都可引起肾小球病变。(注意:一般临床所称肾小球肾炎如不加说明常指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二)按大体类型分
可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按病理分又可以分为 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②慢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③膜性肾病;④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⑤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
(三)按临床分型标准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参照1992年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分型标准,可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1.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
是一种由于感染后变态反应引起的两侧肾脏弥漫性肾小球损害为主的急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起病较急,在感染后1~3周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少尿、高血压等系列临床表现。
2.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
是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导致的一组长病程的(甚至数十年)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疾病。此病常见,尤以青壮年男性青年发病率高。本病治疗困难,大多渐进为慢性肾功能衰竭,预后较差。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肾小球疾病。临床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但每个患者可表现的轻重程度不同,患者以水肿为首发症状,轻者仅晨起时眼脸及面部微肿,午后下肢略有水肿,经休息后短期内可消失。有些患者以血压增高为首发症状,既而发现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后期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以致肾功能衰竭,患者可出现贫血,心衰等。其主要是由肾实质受损,红细胞生成减少及营养不良有关。贫血和心衰等严重程度与肾脏病变及肾功能减退成正比。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很多,急性肾小球肾炎者迁延一年以上可转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的危害有哪些
一、肾小球肾炎中期的时候,肾脏的受损已经比较严重了,表现的症状也比较明显,由于肾脏受损导致的肾功能的下降,所以体内的代谢废物就会无法及时的排出,而这些代谢废物对身体往往是有害的,所以引发一系列的症状。
二、肾小球肾炎对骨骼系统的损伤:慢性肾小球肾炎会影响到人体骨骼的正常生长,使骨骼产生畸形。同时慢性肾小球肾炎还会引起骨组织内的钙分离现象,导致患者出现抽筋、骨质疏松和骨痛的现象。
三、肾小球肾炎还会影响消化系统:慢性肾小球肾炎会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引起这些症状的原因是,消化系统内的堆积的毒素进入消化道,使肠道内的细菌发生作用生成氨,进而刺激胃肠粘膜引发纤维性炎症,导致形成溃疡和出血现象。
四、肾小球肾炎对造血系统的损伤:肾小球肾炎发展到尿毒症阶段,会导致红细胞产生不足,结合体内毒素堆积对骨骼造血功能的直接影响,导致慢性肾小球肾炎贫血的出现。有些尿毒症患者还会出现血小板减少和血小板功能障碍,导致牙龈出血、鼻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的现象。
肾小球肾炎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治疗方法:
脾肾气虚型
[病因病机] 饮食不节,或后天失养,或营养不良等致脾胃虚弱,或者因先天不足或脾病及肾,导致无症状性蛋白尿。 [临床症状] 面色淡黄,精神稍差,腰酸乏力,纳呆,气短,肢沉便溏,夜尿频多,小便色清。舌苔淡,边缘有齿痕,脉沉弱。 [治疗方法] 治宜益肾健脾。可用地黄汤之类。偏脾虚者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味;偏肾虚可选五子衍宗丸。 气阴两虚型 [病因病机] 脾气虚损或脾肾气虚,或肾阴不足日久,均可转化为气阴两虚。临床表现既有脾气虚损之征,又有肾阴不足症状。
[临床症状] 乏力,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干喜饮。舌略红,苔薄有齿痕,脉沉细。或见畏寒而手足心热,或下半身凉而上半身热,口干饮水不多,大便先干后稀等。
[治疗方法] 治宜益气滋肾。方选大补元煎、参芪地黄汤加减。
肾阴亏虚型
[病因病机] 本型可为阴虚导致,亦可为其他类型转化而来。无论是肾气亏虚还是气阴亏虚导致的无症状性蛋白尿,精微遗泄日久也会导致肾阴亏耗。
[临床症状] 面色潮红,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酸,口渴喜饮,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无苔,脉沉细。
[[治疗方法] 治宜滋养肾阴。方用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加减。
上文就是详细的介绍了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样的,现在可不像以前的,很多的人都懂得该如何去保养自己的身体的,所以大部分人在患上疾病以后都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使用中医疗法的。
肾小球肾炎应注意什么呢
慢性肾小球肾炎只是一个临床诊断,要想明确是哪一种病理类型,需行肾穿刺活检术,不同病理类型的肾小球肾炎治疗方案以及预后差异很大。单纯的血尿不是应用激素治疗的指征,如果合并较多的尿蛋白尿建议在肾专科行肾活检术,以明确病理类型,决定诊疗方案。
慢性肾小球肾炎 你的诊断应是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竭期,你现在的饮食、治疗都是正确的,血压最好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注意预防感染,避免感冒,避免使用有肾毒性的药物。目前慢性肾衰竭只能用药物控制其进展,不能治愈的。
慢性肾小球肾炎 医生的诊断是正确的,治疗是合理的。可以加用中医中药治疗。如果治疗及时得当,可以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现在还不需要排队换肾。 需要根据病理类型和个人情况选择治疗药物。
我是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4小时尿蛋白 你好,慢性肾炎病程很长,另外金水宝、黄葵胶囊等等可以使用,配合ACEI如洛丁新等等保护肾功能,正规治疗,祝健康。
肾小球肾炎属于何种性质疾病
首先我们要想知道问题的答案,首先就是要了解什么是肾小球肾炎?在现在的医学上肾小球肾炎是现在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的性质是属于一种炎症,因为肾小球肾炎在医学上又称为肾炎,该疾病主要发生于肾脏的两侧导致出现变态反应性的疾病,肾小球肾炎疾病是有两种类型的,一种是急性的,另一种则是慢性的,这种疾病主要出现的原因就是细菌或者是病毒的感染所导致出现的,这种歌感染程度和是否发病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医学上主要的症状有那些呢?在医学上,很多患者不是因为自己感觉到肾小球肾炎的出现去医治的,部分患者是因为发现了血尿所以才去进行医治的,但是大部分的患者是因为在早餐的时候出现水肿,眼睛浮肿,甚至是全身水肿,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胸水,腹水等等的现象采取进行医治,所以肾小球肾炎在临床医学上主要的表现就是会出现血尿,水肿,少数患者还会出现高血压。
那在现在的医学上,主要采取的治疗措施有那些呢?首先现在的医学上主要采取的治疗措施都是基本的治疗措施,主要采取的是对症下药的原则,但是这种疾病没有什么特效药来进行治疗,而是一种限制性的疾病,所以在治疗上面必须要多加小心。
肾小球病变的分类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
(1)急性肾小球肾炎;
(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3)慢性肾小球肾炎;
(4)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5)肾病综合征。
2.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类(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
(1)轻微性肾小球病变 包括微小病变型肾病。
(2)局灶性节段性病变 包括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3)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①膜性肾病。②增生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和坏死性肾小球肾炎。③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4)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 临床和病理类型之间有一定联系,但多数不能一一对应,同—病理类型可呈现不同的临床表现,而相同的临床表现可来自不同的病理类型,它们都是疾病诊断的重要组成。另外,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病理分类中,IgA肾病被归入系统性疾病引起的肾小球肾炎中有些不妥,目前多数专家认为还应归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好,但病理类型多样。
iga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
iga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发病比较隐匿,病情较长且病情发展比较缓慢的一种肾小球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特点就是肾小球发生病变,最终引起所有肾小球毛细血管逐渐闭塞,逐渐损伤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随着肾小球损伤的不断发展,健存的肾单位越来越少,纤维组织不断增多,肾功能损伤越来越严重,就会致使肾脏不断萎缩,从而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大部分都找不到明确的病因,仅有少部分患者可查得有明确的急性肾炎如链球菌感染病史,或有细菌学及血清检查的阳性证据,这部分患者既可能直接迁延发展成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也有可能在间隔若干年后重新出现肾炎的一系列表现而成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由于大部分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并没有急性肾炎病史,所以现在有很多的学者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与急性肾炎之间并没有肯定的关联关系,它可能是由于各种细菌、病毒或原虫等感染通过免疫机制、炎症介质因子及非免疫机制等引起的。
另外,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中医学认为它与风寒湿热之邪等有关,是由风寒湿热之邪在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亏虚的基础上,乘虚侵入所致;或因急性肾炎调治失当,迁延伤肾发展而来。而权威机构经过多年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案例的分析,然后再结合中医学的理论后,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原因与人的本能受损有关。
紫癜性肾炎的病理分析
1.国际儿童肾脏病研究会(1sKDC)病理分类法
I 度:为微小病变。
II 度:为系膜增生。
III 度:(a)局灶性和 (b)弥漫性增生或硬化,新月体形成<50%。
IV 度: (a)局灶性和 (b)弥漫性系膜增生或硬化,新月体形成50%~75%。
V 度: (a)局灶性和b(a)弥漫性系膜增生或硬化,新月体形成>75%。
VI 度:膜性增生性病变。
2.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分级
II:包括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度,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度伴局灶节段性明显。
III:包括局灶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等度,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等度。
I: 包括微小病变,微小病变伴局灶节段性明显,局灶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度。
V:包括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重度,终末期肾。
当紫癜性肾炎皮疹已消退时需与急性肾炎鉴别;若伴有肺出血、咯血时应与Goodpasture综合征鉴别;在临床上还应与狼疮性肾炎、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等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