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要谨慎饮用药酒
老年人要谨慎饮用药酒
老年人要谨慎饮用药酒
在我国城乡,素有将一些名贵的中药泡酒,以治疗疾病或补养身体的习俗,并将立冬到冬至视为喝药酒疗疾补体的最佳季节。但是,这种做法对老年人多有不利。
民间的传统方法是将中药在白酒里浸泡一定的时间后,使中药的有效成分溢于酒中,即成为药酒。然而,每次饮进的中药有效成分却相当有限,若饮用量过大,则酒精的危害比药效作用大。
酒精,能抑制甲状腺素的有效分泌,从而使肠道对钙、维生素D的吸收率明显下降,出现急躁、记忆力减退、心肌收缩无力等不良后果。特别是患有支气管哮喘的老年人,更不能饮用药酒,因为制酒时使用的漂白防腐剂亚硫酸类物质,会引起哮喘发作而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老年人应慎饮“药酒”,以免得不偿失。
牛蒡茶上火还是清火 牛蒡茶一天最多喝多少粒
5-8粒。
牛蒡是一道中药材,具有苦寒的特性,一般情况下不宜饮用过多,以免引起肠道不适,尤其是脾胃虚寒人群需要谨慎饮用,以免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有时根据自身需求也可以增减用量,每次可以泡到茶水颜色浅淡为宜。可以反复续水。
为什么三伏天不宜喝药酒
为什么三伏天不宜喝药酒?
1、夏天温度比较热,而且湿度比较大。易引起身体的肝脾的不适。对于喝酒影响身体的气血运行,会造成发热,这样会损伤身体的元气。
2、老人三伏天喝药酒不能太随便,特别是患有支气管哮喘的老年人,更不能饮用药酒,因为制酒时使用的漂白防腐剂亚硫酸类物质,会引起哮喘发作而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3、不同的药酒药性不同,三伏天随便喝药酒更是不应该的,应该注意本身天气比较燥热,再用外界的补养药酒,会增加身体的脏腑的负担。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过,年老时体弱多病,是因为少壮时太贪凉。因此,在夏天适当的吃点热性食物对身体健康是有益的。对于那些需要冬病夏治的患者来说,适时多吃益气补虚,补血助阳的食物。可以起到祛湿气、避寒冷、暖胃生津,保护胃肠的效果。但三伏天喝药酒不能太随便,应慎饮“药酒”,以免得不偿失。
老年人用药需谨慎
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这话有一定的道理。无论什么药物若不按医嘱长期服用,加之剂量过大,难免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体质患者和老年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更高。老年人常患多种疾病,服用药物较多更需谨慎。
不同的药物可以对人体脏器有不同损害。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可引发过敏反应;红霉素易引发胃肠道反应及肝脏损害;链霉素及庆大霉素易损害听神经及肾脏;四环素类药物可影响婴幼儿牙齿及骨骼发育,加重肝损害;
氯霉素可抑制骨髓,导致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及消化道症状;克林霉素可引发胃肠道反应,加重肝肾损害;喹诺酮类可引发胃肠道反应和头痛,可影响儿童软骨发育,大剂量也可伤肝;磺胺类易引发过敏、血尿、头痛等。
药物不良反应在不同患者身上所表现的程度不一。严重的药物过敏可发生剥脱性皮炎、完全性药物性耳聋、急性药物性肝坏死、急性或慢性肾衰等,因此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必须重视。
老年人需谨慎用药
忌滥用解热镇痛药
老年人因骨关节的退行性病变,易患腰腿痛、背痛、关节痛、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去痛片、消炎痛等已成习惯。实际上,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害多利少,不宜提倡。如老年人使用解热镇痛药用量大或用药时间间隔过短,病人可因大量出汗而引起虚脱。
忌大量服泻药
老年人因食物过于精细,较少粗纤维,进食进水减少,生理上肠蠕动缓慢、直肠筋肉萎缩’、张力减退,或因精神紧张、疾病等因素致使粪便在肠道内产生硬结、停留时间较长,从而较易发生便秘。老年人长期服用泻药,如液体石蜡等可引起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缺乏,影响钙磷的吸收,造成相关缺乏症。为此老年人便秘,不宜长期服用泻药,宜调整膳食,加强锻炼,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必要时可应用开塞露等药物治疗,以减轻病人痛苦。
忌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一般只对细菌性感染有效。个别抗生素对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及真菌有效。抗生素一般对病毒感染无效。即使是细菌性感染,也不是所有抗生素均有效,姑不可滥用。加之老年人身体各系统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即使是常用抗生素,如用药不当,亦可造成不良反应。如青霉素类药物,常用者有青霉素G钠盐及青霉素G钾盐两种。老年人大量应用青霉素G钠盐,会因肾功能减退,而加重心脏负担,促进或加重心力衰竭;对肾功能不全病人大量应用青霉素G钾盐,则会引起高血钾症,严重时可导致心脏骤停。老年人常用红霉素容易出现肝脏损害。
忌随便服用安眠药
老年人因入睡时间延长,熟睡时间缩短,极易早醒。这是老年人正常生理现象,不必焦虑。但因各种原因,如精神紧张、气候变化、疾病因素等影响睡眠时,则可复用安眠药进行必要的治疗。老年人因对安眠药的分解排泄变慢,长期应用可形成依赖性,所以不可滥用,只可偶尔短期应用,且宜减少用量,必须长期应用时,宜不断更换药品种,以减少形成药物依赖性。
药物有副作用应停服
当怀疑药品不良反应时,要停药一段时间。在老人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心的症状,包括躯体、认识或情感方面的症状,都应考虑药品不良反应或病情进展。有些药物,中青年人服用效果很好,但有些老年人服用时会出现许多副作用,严重时甚至死亡。因此老年人服用时一定要慎重。
桑葚干经期可以泡水喝吗 桑葚干泡水会不会上火
不会。
桑葚干是属于性寒的材料,所以一般是不会导致上火的,如果是有上火现象的人,适量的食用是可以的,对于体质虚寒的人,则需要谨慎饮用,可能会加重体内寒气,但是对于身体处于正常状态之下的人,适量的饮用桑葚水一般没有负面作用,还能够具有一定的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胃病老人用药要谨慎
(1)解热镇痛药:
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水杨酸钠、去痛片等。这些药物对胃黏膜有较大的刺激。因此有胃病史的人尽量不要服用。
(2)消炎镇痛药:
常用于治疗关节炎等疼痛性疾病的消炎镇痛药,对胃黏膜有较强的刺激和损伤作用。例如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炎痛喜康等。胃病患者必须服用这些药物时,应在饭后半小时与胃黏膜保护剂同服,服药后如有胃部不适感则应及时停药并对症处理。
(3)糖皮质激素:
常见的糖皮质激素有地塞米松、强的松、可的松等,可诱发或加剧溃疡病,甚至引起出血或穿孔。
(4)抗癌药及抗生素:
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片及某些抗癌药如环磷胺、5-氟尿嘧啶等,均可导致胃黏膜的损伤,老年胃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上慎重使用。
“药酒”老人要谨慎饮用
一些名贵的中药泡酒,以治疗疾病或补养身体的习俗,并将立冬到冬至视为喝药酒疗疾补体的最佳季节。但是,这种做法对老年人多有不利。
民间的传统方法是将中药在白酒里浸泡一定的时间后,使中药的有效成分溢于酒中,即成为药酒。然而,每次饮进的中药有效成分却相当有限,若饮用量过大,则酒精的危害比药效作用大。
酒精,能抑制甲状腺素的有效分泌,从而使肠道对钙、维生素D的吸收率明显下降,出现急躁、记忆力减退、心肌收缩无力等不良后果。特别是患有支气管哮喘的老年人,更不能饮用药酒,因为制酒时使用的漂白防腐剂亚硫酸类物质,会引起哮喘发作而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老年人应慎饮“药酒”,以免得不偿失。
喝药酒治类风湿一天喝几次
饮用药酒能够祛风散寒,缓解关节疼痛等症状,但饮酒不可过量,最好每天10-50毫升。对酒有禁忌的人不能饮用,一些年老体弱的人群也要谨慎服用。饮用药酒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仅起到一个辅助作用,要想很好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还是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积极的治疗。
老年人服用药酒的科学方法
在白酒中加入一些有滋补作用的中药泡成药酒饮用,是很多老年人喜爱的养生方法,也是传统中医体系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
中医认为,酒精能够将中药的有效成分迅速分解出来,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利用,并且酒能够活血化郁,促进血气运行,可以让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更快的到达脏腑。
老年人消化吸收能力比较弱,坚持饮用药酒,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滋补药物的养生作用,促进健康。但中医最讲究辩证,老年人服用药酒必须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科学的选择药酒,并注意一些禁忌,才能有利于养生保健。
老年人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药酒
用于老年人养生的药酒,其中的中药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滋补肝肾、强健脾胃的温热性质的中药,如枸杞、人参、地黄等;另一类是活血化瘀的中药,药性偏向于寒凉,如三七、菊花、苦丁、红花、丹参等。
对于有喜热怕冷、手脚冰凉、腰膝酸软等阳虚症状的老年人来说,最适合饮用温热性质的药酒。
而对于表现出内热便秘、目赤红肿、气滞血瘀等阴虚症状的老年人来说,寒凉性质的药酒比较适合饮用。
如果阳虚的老年人饮用寒凉的药酒,会导致阳气受损,身体变得更为虚弱,阴虚体质的老年人用错了药酒同样不利于健康。
所以老年人最好在选用药酒前请有经验的中医指导一下,选准最有用的药酒,促进身体健康。
服用药酒注意事项
药酒尽管使用了一些养生的中药,但其大量成分还是酒精,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因此,肝功能不好的老人及有肝胆疾病的老人,尽量不要饮用,可以通过煮粥或者煮汤的方式来进补,有效成分吸收差一些,但不会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
肝脏没问题的老年人也要注意服用药酒每天不要超过1两,否则也会影响造成肝脏的负担,影响健康。
另外,药酒一定注意不要空腹饮用,避免刺激肠胃,在饮用前最好将药酒温一下,可以促进药物的吸收,减少对内脏的刺激。如果饮用药酒出现头晕、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饮用并到医院就医。
无论我们采取哪种保健的措施,都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是否适合采取这种保健的方法,否则最终一定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保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