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煎中药
如何煎中药
一、选好药锅
选择好煎药工具是煎药的首要环节。煎药最好选用砂锅或搪瓷锅。目前一些人选用铝锅,这是不合适的,更加不能使用铁锅煎药。中草药中含有一种叫鞣酸的化学物质,它碰上铁和其它贵重金属会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或其他鞣酸盐。它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另一方面,草药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生物碱因得不到鞣酸而不能溶解于水,降低药效。如果实在没有条件,不锈钢锅也可以用,但药效会受到一些影响。
此外,煎药用锅必须清洁,每次煎药完毕最好立即去渣洗净。锅内若残存一些药渣,将会影响再次煎药的效果。而那些曾经用来熬肉汤或者做过菜的锅也是不宜使用的。
二、注意加水量
煎一剂药,应掌握好用水量。太多,则无端地延长药物煎熬时间,使一些不宜久煎的药物失效,况且药汁太多,病员也不能都喝下;大少则药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且易煎干。
煎药前先将药物浸泡20~30分钟,一般煎药时水面以高出药面1~2横指为宜。当然,用水的多寡也应根据药物种类来确定。一般属于滋补一类的药物煎头汁需水约300毫升,二汁约300毫升;解表药,头汁约300毫升,二汁约100毫升:一般药,头汁约200毫升,二汁约200毫升。
一煎之后应立即开始煎第二次,然后将两次煎好的药汁混合在一起,再分两次喝。第二次喝的时候通常药汁已经凉了,应该热一下以后再喝,不要喝凉的。因为现在大家都很忙,所以可以考虑在晚上时间较为宽裕的时候煎药,然后喝第一汁,第二汁放在第二天早上喝,可以节约时间。
最后,煎药时,不宜频频加水,这不利于药物的分解。若药物吸水膨胀,水被吸尽,可酌情加点热开水。煎熬需水量较大的草药,最好事先有准备地多加一些水。
三、掌握火候
古人对煎药火候,有近乎于苛刻的要求。北宋自然科学家沈括曾说:“药有可以久煮,有不可以久煮者,有宜急火,有宜温火者。此煮炼之节也。”若用火过急,会使汤液沸腾外溢,造成浪费;另外,药汁也会很快熬干,药效不能充分煎取出来,且容易煎干。小火煎煮则费工费时。常采取急火煎沸,慢火煎至液成的办法。一般感冒药不宜久煎,多以急火煎取;滋补药则宜小火久煎慢煨。
四、注意时间
药物有可以久煮的,有不可以久煮的;有久煮方能煎出药效的,也有久煮反而降低药效的。因此,把握好药物的煎熬时间亦极为重要,它们常根据药物的质地和功用来确定。
1.滋补类药物:俗称“补药”。这类药物多系植物根茎、果实;动物的甲、角、壳等,质地坚硬厚实,难于溶解,煎药前常须捣碎,并适当延长煎药时间。一般头汁煮沸后,文火煎半小时至一小时;二汁煮沸后再煎半小时左右。个别的须焖煮数小时以上。
2.解表发汗类药物:俗称“清热解毒药”。这类药物多系植物全草或花、叶,其质地轻扬,气味辛香,富含挥发油,煎熬太久则易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挥发逸去,降低药效。一般急火煮沸,再煎5—10分钟即可。
3.一般性药:即普通治疗药,具有多方面功能,故宜视其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煮沸后再煎半小时即可。
中药怎么煎能更好的发挥药性
中药在吃的时候,需要你用煎的方式来达到效果。当然,是除了那种已经制成粉用冲的方式服用的中药除外。所以,今天来讲的知识,就是,中药要如何煎才更好,以及如何服用和服用的禁忌。
煎中药的时候,记得,必须选择用砂锅。现在,煎中药的锅子也越来越多了,许多人抛弃了砂锅煎药的习惯。这是不对的。
对于一些所谓的好的煎药的用具来讲,其实根本不如砂锅。例如,搪瓷的或者是铝制的锅子等。这些虽然可以用,但是效果完全没有其砂锅好。还有,在煎药的时候,绝对不能用铁锅。
在煎药的时候,除了按药方上给出的先煎或者是后煎的情况外,一定要记得,先要将单药放进药曦,然后再加水,只达到把药盖住就可以了。
然后不要立刻把药与水一起上火,而是需要把药在水里泡15分钟后,再上火,这样,才更有效果,药效也才会出现的。
本页地址:/46716.html记得,这个时候煎药要先用急火把水煮沸后,然后再转成文火煎药20分钟。一般情况下,在煎药的时候,是不能揭开锅盖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其药味的挥发。
通常城煎只需要15分钟就可以了。而对于清热解毒的药来讲,则是用急火,直接煎10-20分钟。对于滋补类的药物,则需要在煎盆过程中,需要不时地加水,所以,需要的是用小火来煎,而且需要煎1-2个小时后,成浓汤,才是关键和重要的。
在服用中药的时候,要记得,其中药是每天需要服用一帖的。而且是分两次煎,一般是头煎,成煎后两次服用。两次间隔的时间一般是4-6个小时,这样,才可以有效的。
对于有呕吐性的病人的话,则可以用多次服用的方法。
不同的中药其服用的时间也不同。对于安神类的中药的话,则在临睡前服用。而对于其滋补类的中药的话,则需要在饭前服用的。一些健身的例如,胃或者是肠类的中药的话,则需要在饭后服用的好。而对于清热解毒的中药,在服用后,不能见风等。
以上的情况,就是不同的中药煎的注意事项,以及不同的中药在吃的时候,注意一下吃的顺序以及时间。所以,大家平时吃中药,不只是吃,也需要讲究吃的对不对。如果吃对了,才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煎中药不用微波炉原因有三
1.药材变性
微波炉的加热原理是通过微波作用于食物,使其内部分子产生震动而产热的。用微波炉煎中药时,药材内部分子震动产热的过程中,使药材分子发生破坏变质,失去原有效能。
2.煎煮方法各异
中药的质地、性质往往有显著差异,因此,煎煮方法或煎煮时间常不同,有先煎、后下、包煎等。煎药容器通常加盖,如果用微波炉很难确切知道中药什么时候煮开了,加入的水是否足够,煎煮过程中也不方便搅拌中药。
3.火候和时间难以掌握
煎药讲究火候,若用微波炉煎药,火候和煎煮时间难以掌握。煎中药要先用大火煮沸,后转文火煮15~20分钟。不同的药煎服时间不同。因为中药是用慢火煮的,微波炉加热的原理是快速由内至外,中药的药用效果就体现不出来了。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煎中药要盖盖子吗
煎中药要加盖熬煮,以防止药物中挥发性成分逸出。有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植物类中药,如木兰科、芸香科、菊科等植物都含有挥发油。挥发油在医学上具有驱风、抗菌、消炎、镇痛等作用。
煎中药不用微波炉原因有三
我们都知道微波具有穿透力强、选择性好、加热效率高等特点,但是用微波炉煎中药合适吗?专家提醒:煎中药最好不要用微波炉。原因有三:
1.药材变性
微波炉的加热原理是通过微波作用于食物,使其内部分子产生震动而产热的。用微波炉煎中药时,药材内部分子震动产热的过程中,使药材分子发生破坏变质,失去原有效能。
2.煎煮方法各异
中药的质地、性质往往有显著差异,因此,煎煮方法或煎煮时间常不同,有先煎、后下、包煎等。煎药容器通常加盖,如果用微波炉很难确切知道中药什么时候煮开了,加入的水是否足够,煎煮过程中也不方便搅拌中药。
3.火候和时间难以掌握
煎药讲究火候,若用微波炉煎药,火候和煎煮时间难以掌握。煎中药要先用大火煮沸,后转文火煮15~20分钟。不同的药煎服时间不同。因为中药是用慢火煮的,微波炉加热的原理是快速由内至外,中药的药用效果就体现不出来了。
如何煎煮中药
煎煮前忌用沸水泡中药
有人习惯于在中药煎前用沸水浸泡药材,认为这样既缩短煎煮时间,又可使中药有效成分尽可能多地溶出,这实际上是缺乏科学的认识误区,中药不可用沸水泡。
中药所含的蛋白质遇沸水会因骤然受热而凝固,并使细胞壁硬化,外层形成紧密的胞膜,阻碍内在成分充分溶出。中药所含高分子物质,遇沸水后易形成胶体,亦不利于有效成分渗出。中药切制、粉碎时,表面所留粉末因突然受热而糊化,阻碍药材毛细管通道,使水分难以渗入,成分溶解后又难以向外扩散,最终影响成分煎出。芳香性中药,如薄荷、紫苏、广木香、砂仁、豆蔻等,含挥发油及挥发性物质,遇热易挥发,则不仅忌用沸水泡,煎煮时更应后下。
一般而言,中药煎前多用凉水泡,泡30分钟左右;但有实验提示,中药煎前浸泡的最适水温为40℃~50℃,此条件既使药材湿润充分膨胀,又提高有效成分煎出率。
煎煮中药需要盖盖子吗
使中药切片煎透,让药中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应以加盖煎为好。尤其是煎煮的药中含有可随水蒸气挥发的成分时,如薄荷、藿香、砂仁等,最好加盖煎煮。这样可使含药物挥发成分的水蒸气在盖内凝集,变成水珠滴回药罐内,由此减少药物有效成分的丢失。
对于多数质地坚实的根、种子或动物药物,如人参、黄芪、黄精、麦冬、五味子、蛤蚧、龙骨、牡蛎等,亦应加盖煎煮,可使药物有效成分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地被煎出,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对于那些质地松散、体积较大的中药,如丝瓜络、通草、菌陈、菊花、桑叶等,煎煮时由于药液易外溢,就不应加盖煎煮,并要随时搅拌,使其均匀被煎透。
如何正确煎煮、服用中药
1、煎药工具怎么选?
最好用砂锅。陶罐、搪瓷、不锈钢亦可,但忌用铝锅、铁锅、铜锅、带油垢的锅及其它金属器皿。因为铝铁铜等金属器皿会与中药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服后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2、中药饮片是否需清洗?
一般不需要。虽然很多中药饮片看起来表面会有些灰黑,其实在供货前都经过了加工炮制,所以煎煮之前一般无需清洗。如果实在觉得草药有些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但切忌浸洗,以免一些水溶性成分丢失,以及一些细小种子类的药材(如车前子等)被冲走流失。
3、煎药前需不需要浸泡?
需要。煎煮前用凉水浸泡饮片约半小时左右,可以使水溶性成分析出在汤药中,同时也能增加汤药的浓度。冬天可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以缩短煎煮时间,但不可用开水浸泡,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受热凝固,或是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于有效成分析出。
二、煎煮中
1、煎药需要多少水量?
应以水浸过药材面2-3cm为佳,或者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通常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可以另加凉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
2、煎药应掌握什么样的火候?
煎药时在药液未沸前宜用急火(大火),沸后改用文火(小火),以防中药很快熬干,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未能溶解出来而影响药效。
3、煎药应需要多长时间?
各不相同。治疗外感的药煎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头煎沸后再煎20-30分钟,二煎、三煎沸后再煎15分钟即可。慢性病补益药宜慢火久煎,大约40-60分钟。
4、处方中单包的药如何煎熬?
后下:①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分钟入煎即可,如薄荷、藿香、玫瑰花等。②久煎容易降低效果的药物也应后下,如钩藤、杏仁、大黄、番泻叶等,一般在煎好前10~15分钟入煎。
包煎:①花粉类药物、细小种子果实类中药、药物细粉,如蒲黄、葶苈子、黛蛤散等均应包煎。②含淀粉较多的药物,如浮小麦、车前子等在煎煮过程中易焦化,也需包煎。③附绒毛药物,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等不适症状,常见药物如旋覆花、枇杷叶等。
烊化:一些胶类或糖类药物,如阿胶、龟版胶、鹿角胶、饴糖等,宜加适量开水溶化后,冲入汤液或加入汤液中烊化服用。
另煎:一些贵重中药,如人参、西洋参、鹿茸、冬虫夏草等,为避免浪费,可以单独煎煮取汁液,兑入煎好的汤剂中服用。
冲服: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如牛黄、三七粉、羚羊角粉、朱砂、硇砂等宜研极细粉后用汤剂冲服。鲜药,如鲜竹沥汁、鲜生地、鲜芦根等按医嘱取汁冲服。
三、煎煮后
1、煎好的药液最好经过过滤,每剂大约50-200亳升,混合后分次服用。如药液太多,可将混合的药液再次煎熬,浓缩后再服用。最好当天煎制,当天用完。
2、煎煮后如何服用?
1)服药的温度:根据病情需要
温服:汤剂大多需温服。特别是一些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如瓜蒌仁、乳香等,温服能温胃益脾,减轻刺激,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冷服:即将煎好的中药汤剂放凉后服用。一般来说,寒剂宜冷服,适用于热证。
热服:将煎好的中药汤剂趁热服下。一般而言,热剂宜热服,适用于寒证。比如外感风寒时一定要热服,并且服后还须盖好衣被,或吃点儿热粥,以帮助出汗,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
2)服药的剂量:根据病情需要,有的是分服(分次服用),有的是顿服(一次性服用)
分服:适用于慢性病、病情轻的,可慢慢调治的患者。一剂汤药可分2~3次口服,每次100~200ml。呕吐的患者要少量分服。
顿服:适用于急性病及病情较重的,应急速治疗的患者。一剂汤药可1次服下。这样药力势大力猛,能充分发挥药效。
此外,危重病人应该少量多次服用;小儿口服汤剂时,应将汤剂浓缩,从而减少服用量。
3.服药的时间
汤剂一般每天一剂,分早晚二次服用,至于饭前还是饭后服则主要决定于病变部位和性质。一般来讲,病在胸隔以上的(心、肺),如咽痛、感冒、头痛、眩晕等应在饭后服用;如病在胸腹以下,如胃、肝、肾等疾患,则要饭前服用;某些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要在饭后服用;滋补药要空腹服用;安神催眠药应在睡前服用;特殊方剂应遵医嘱。
煎中药不用微波炉的三个原因
1、药材会变性
微波炉的加热原理是通过微波作用于食物,使其内部分子产生震动而产热的。用微波炉煎中药时,药材内部分子震动产热的过程中,使药材分子发生破坏变质,失去原有效能。
2.煎煮的方法各异
中药的质地、性质往往有显著差异,因此,煎煮方法或煎煮时间常不同,有先煎、后下、包煎等。煎药容器通常加盖,如果用微波炉很难确切知道中药什么时候煮开了,加入的水是否足够,煎煮过程中也不方便搅拌中药。
3.火候和时间难以掌握
煎药讲究火候,若用微波炉煎药,火候和煎煮时间难以掌握。煎中药要先用大火煮沸,后转文火煮15~20分钟。不同的药煎服时间不同。因为中药是用慢火煮的,微波炉加热的原理是快速由内至外,中药的药用效果就体现不出来了。
煎中药用什么锅
很多家庭平时不备煎药的沙锅,一旦需要熬中药时,就用不锈钢锅或铝锅来应急。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一些问题,需要大家特别注意。
不锈钢锅传热太快,煎药时要经常搅拌,否则药材黏在锅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煳锅。不过,除了这个缺点,不锈钢锅还是不错的备选对象。用铝锅、铁锅煎药的问题可就多了,因为铝、铁是活泼元素,容易与中药里的多种化学成分发生反应,降低药效,甚至还可能产生毒副作用。例如:铝、铁可以与中药中的鞣质起反应,生成鞣酸铝、鞣酸铁,产生黑绿色沉淀,服用后引起恶心、呕吐;铝、铁还可能与黄芩、葛根、补骨脂中所含的黄酮类成分,或与大黄、何首乌中的蒽醌类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的络合物,有些络合物被人体吸收后,蓄积在肝、肾、脑等组织中,会产生程度不同的毒副作用;铝、铁还会与朱砂等含重金属的中药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有毒的游离汞……每种中药里都含有几十种乃至上百种化合物,用铝锅、铁锅熬药时可能发生无法计数的化学反应。
而沙锅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化学性质稳定,受热均匀,传热缓慢,煎药时水分不容易蒸发,是煎药的首选。需要注意的是,沙锅骤然受热或受冷会形成裂纹。因此,刚煎过药的沙锅不要立即用凉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凉后再把药垢清洗干净;沙锅上的油污不能用洗洁精浸泡,以防污水渗入细孔中,可用喝剩的茶叶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热,再用刷子刷洗。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煎中药要多长时间
煎中药所需时间因药性而有所不同,如解表药不能久煎,通常煮沸后15分钟即可;味厚滋养的补益药,煎煮的时间宜长,煮沸后要再用文火熬1小时左右,以使 药中的有效成分更好地溶于水中。另外,一些毒性较大的药物经慢火久煎后,可以减低或消除其毒性,如附子、生半夏等,煎煮的时间也要稍长一些。药熬好后要趁 热将药汁滤出,每剂药一般只煎两次。
如何煎中药
汤剂是临床上使用较广泛的一种剂型,医生可针对患儿病情,辨证论治,随症加减。但要达到好的疗效,还必须掌握正确的煎药法。
(1)煎药的容器:最好是砂锅,也可用搪瓷盆。这些器皿不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禁用铁锅、铝锅和铜器煎药。因为熬药时,药与金属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药性,降低药效。
(2)煎药前先用水浸泡:煎煮前,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加入的水量以药材浸透后高出药面二指为度,使水充分浸透,以利于有效成份的煎出。中药材大都含有蛋白质,所以,不要用热水浸泡,否则药物表面蛋白质立即凝固,影响有效成份的析出。
(3)煎药时间及次数:煮两次为宜。止咳平喘药物,一般头煎煮开后,再煎15~20分钟,倒出药汁后,再加少量水,煮沸10~15分钟;倒出药汁与第一煎混合,共取汁50~150ml,分早、晚两次服。
(4)煎中药火侯:煎药开始用文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煎药容器要加盖,要注意不断搅拌,防止药物包锅和外溢。
(5)先煎药:先用水煎煮20分钟,然后加入群药共煎;后下药:在群药煎好前10分钟放入锅内,共煎10分钟;包煎药:用干净纱布包好与群药共煎;烊化药:群药煎好后,把烊化药放于碗内,用热药汁冲化搅匀。
(6)煎糊的中药不能喝:煎糊中药后,不能加水重煎再服用。因为煎糊后,药物的化学成份就会改变,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可能会引起相反的作用。
老中医教你如何正确煎中药
煎煮中药的器皿选择
煎煮中药选择器皿是很重要的。熬药首选砂锅、瓦罐,接下来是搪瓷器皿、不锈钢锅,最忌讳使用铁锅和铜锅。砂锅、瓦罐的化学性质稳定,受热均匀,传热缓慢,煎药时水分不容易蒸发。
需要注意的是,砂锅骤然受热或受冷会形成裂纹。因此,刚煎过药的砂锅不要立即用凉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凉后再把药垢清洗干净,砂锅上的油渍不能用洗洁精浸泡,以防污水渗入细孔中,可用喝剩的茶叶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热,再用刷子刷洗。
不锈钢锅传热太快,煎药时要经常搅拌,否则药材黏在锅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糊锅。凤凰中医提醒大家特别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用铁锅和铜锅煎药。因为铁和铜是活泼元素,容易与中药里的多种化学成分发生反应,产生毒副作用。
煎中药的时间
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其中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熬中药的熬多长时间 如何煎中药效果最好
不同的药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最好还是还早上熬制。
1、一般来讲,上午9时和下午3时左右,是机体吸收药物的“黄金时间”,所以此时服用中药最佳。不过,不同的药性,服用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像治疗肠胃病以及虚症的药物,应当是饭前半小时或一小时服用;而治疗心肺病或其它疾病的药物,通常是饭后半小时服用。在用药过程,为了避免药物对肠胃造成的刺激,也为了减少药物副作用的产生,像帮助消化的药物或对肠胃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也要饭后服用;补益药或泻下通便的药物适宜饭前服用。
2、中医理论认为,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放至30℃~37℃时再喝,而丸、散一类中成药也应该用温开水送服;属于解表、发散风寒的中药,才应该“热服”,在服药之后可以喝点热水,有助力药力的提升。像止吐或解毒的药物,要“冷服”,以免引起刺激。
3、在煎药前最好将药品浸泡3-4小时,一煎加水超过药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4、头煎和二煎都是先用大、猛火将药液烧开,之后将火调至小/文火熬制,熬制的时间是文火的时间,不包含猛火的熬制时间。
中药熬好放冰箱能存几天 冷藏后的中药要怎么喝
冷藏后中药是不可以直接服用的,应为直接服用可能会导致肠鸣腹泻等症状,还会伤及脾胃。
1.代煎中药可以使用90℃左右的水浸泡包装带,当中药达到50℃左右就基本不会影响人的肠胃了。
2.自煎中药最好将中药倒入锅中加热一下,虽然可能加热过程中会挥发部分药效,但是也比低温服用的要好,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加热到60~70℃服用效果是最好的。
代煎中药可以放几天
代煎中药可以放几天中医师开中药,通常一次要开4~7天的药量,甚至是更多,很多患者会选择将所有的中药一次在医院或药店代煎,将煎好的药汤保存在冰箱里。这一服务极大方便了广大群众,特别是对工作忙且不懂如何煎药的白领阶层尤为适宜。但是这一服务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代煎中药汤剂的保存问题。
曾经有这样的研究,将不同方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存放,通过观察药汁的变质程度,分别记录臭气、混浊、生霉及酸度等测定项目。结果发现,温度越高药液变质越快,在气温较高的季节里,室温在25℃以上,一般汤剂保存不超过2天,如果冷藏,则一般保存7天不会有变质现象。
为了安全起见,专家建议,密封真空包装的中药汤剂最好在冰箱冷藏室0℃-5℃范围内保存,保存时间应在7-14天,但最好不要超过7天。若发现药液袋鼓起或药液变味,有气泡等异常现象则属变质,不可服用。
如果是用自己提供的器皿来盛放的中药汤剂,一般不建议隔夜服用,即使放置在冰箱冷藏室中,也不应超过3天,以免药液变质影响健康。
代煎中药可以上火车吗可以。
放保温瓶里,再买点冰放在里面就可以了。
塑料袋装中药是否安全
现在很多人看中医,让医院代煎的中药都用塑料袋塑封,用起来很方便,对此,很多患者疑惑:“将近100℃(药汤)直接灌装,常温下能保存14天,塑料的成分会不会渗透到中药里去呢?”
专家表示,患者对代煎中药塑化剂超标的担心,基本可以忽略。代煎中药用的塑料袋,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经过测试合格,可以满足先煎后下等各种要求。这种袋子是真空包装的,有一定的灭菌性。
看中医开药,通常一次要开4至7天的药量,若是慢性病患者可能一次开出两周的量,很多患者会选择将所有的中药一次在医院或药店代煎,然后将煎好的药汤保存在冰箱里。
为了保证药品使用安全,密封真空包装的中药汤剂保存的最佳温度为0~5℃,保存时间为7~14天,但最好不要超过7天。冷藏前常有半天到一天的室温保存,这会“加速”药汤变质。若发现药液袋鼓起或药液变味,有气泡等异常现象则属变质,不可服用。
如果是用自己提供的器皿来盛放的中药汤剂,一般不建议隔夜服用,即使放置在冰箱冷藏室中,也不应超过3天,以免药液变质影响健康。
中药代煎效果好吗据了解,选择代煎中药的患者不在少数。为了方便患者,除了各大中医院、中药店、省市级综合性医院中药房开展这一业务。每副只需付两元左右的代煎费,就能将药煎好并用密封袋封好交给患者,因此代煎药受到患者的青睐。
虽然中药代煎业务颇受患者青睐,但也并非没有缺点。代煎中药在方便患者的同时,从疗效和治疗要求方面看却又存在着让人担忧之处。药品的种类不同,煎煮的时间差异也很大,像矿物质类、补药类、有毒的药物应当久煎、先煎;解表类、具有挥发性的药物应当轻煎、少煎。
可如今的很多药店甚至医院的代煎人员都是非专业药师出身,这就很难严格按照药物的性质确定煎药的火候和时间,也就会影响药效。从这方面来说,即便医生辨证辨得再准,药方开得再好,如果药没煎好的话,也会影响到疗效。代煎药的出药量难以达到医生个性化治疗的要求。
某些疾病,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服用汤剂的量大些,而另外一些疾病,医生又会要求患者服用汤剂的量少些,而代煎药品就很难实现这种个性化治疗。还有就是,代煎药多是用塑料袋封闭,虽然包装时会在高温下灭菌,但其并不是无菌制剂,有些患者一次煎一周或10天的汤药,即使存放在冰箱中也很容易发生变质而失去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