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橄榄的产地及形态特征

橄榄的产地及形态特征

橄榄原产于地中海沿岸,为一种小型、中间有一粒果核、油质丰富的果实。种植历史可溯及公元前4000年;与榖类、葡萄并称为「地中海三宝」。当时即被地中海沿海居民广泛应用,从日常生活、清洁、保养等,都与橄榄制品息息相关。品种约有500种,果实大小及味道都不一样,而地中海及爱琴海沿海地区,总产量即占全世界的95%。绿色的西班牙橄榄在未成熟时就被采收,然后浸泡在发酵的浓盐水中六至十二个月再装瓶;有时会将橄榄去核塞入红甜椒、洋葱或杏仁。现在,这些腌渍橄榄在台湾许多超市都买的到。深色的Mission Olive是一种完全成熟的橄榄,以碱液腌渍及氧化作用让它有着相当独特的乌黑色泽;这个品种也最常用来制成橄榄油。另外,有着杏仁形状及深茄子色的希腊橄榄Greek Kalamata(通常浸泡在醋里),以及形状娇小椭圆、混合黑与咖啡色泽的法国橄榄French Nicoise(通常浸泡在橄榄油里),是两种常见成熟橄榄的范例。也有橄榄使用盐巴腌制,消除果实大部分的水分后,橄榄就变得皱皱的,再以橄榄油摩擦,与香料草混合装瓶。所有的橄榄或橄榄制品都富含单元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多酚类。

橄榄树从种植到结果,大概需要五到七年的时间,而榨成的橄榄油,因其质量稳定、易达高温、不起油烟等特性,成为地中海各国美食中,不可或缺的大功臣;在意大利料理中,使用率更高达九成。

蜜柚产地和形态特征

名称:蜜柚

学名:琯溪蜜柚

英文名:Citrus grandis(L.)()sbeck. cv

拉丁名:Citrus grandis(L.)()sbeck. cv

科名:芸香科/Rutanceae

蜜柚的形态特征

果硕皮薄,汁丰瓤甜,品味清馨,籽小几缺,色晶如玉

蜜柚,芸香科、柑橘亚科、柑橘属常绿果树,乔木。 蜜柚,又名霜柚、臭橙、抛、文旦。 蜜柚,品种有文旦柚、沙田柚、坪山柚、四季抛、大红抛等。 蜜柚,大多在10—11月果实成熟时采摘。 蜜柚,是中秋佳节亲人欢聚、共赏明月的必备果品,蜜柚是象征亲人团圆、生活美满幸福的仙果。

琯溪蜜柚果实梨形,果大,单果重1.5—2.O公斤,最大单果达5公斤。皮薄而光滑,橙黄色,香味浓溢,果肉晶莹透亮,汁瓤肥大,肉质脆,无渣,无核或少核,酸甜可口,品质极优。成熟期在10月下旬一11月上旬。

蜜柚的产地分布

琯溪蜜柚原产于平和县小溪镇的西林、联星等地,蜜柚是驰名古今中外的优良品种。据1857年《闽杂记》记载,“福桔之次,当推平和柚,它处出者,瓤中向两层,上下有直生相衔,独平和出者,横直镶嵌,不分层次,香味皆可敌荔枝……”。可见平和蜜柚有500多年栽培历史。蜜柚且在10O多年前就享有盛誉,蜜柚在明、清朝代曾作为贡品。蜜柚1989年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奖,蜜柚1991年在“七五”期间星火计划科技成果奖博览会上获金奖。

琯溪蜜柚主要分布在平和各个乡镇。蜜柚全省各地均及湖南、广东等省也大量引种蜜柚

蜜柚 - 栽培要点

幼树在肥水充足条件下,一年可抽梢4—5次,春梢为结果母枝。

蜜柚栽培要点

蜜柚的生长发育良好的生态条件,忌荫蔽,适于东南方向、地势平缓的低海拔丘陵山地种植。

幼树主要施足促梢肥。株产50Kg以上结果树,全年掌握N:P2O5:K2O:CaO:MgO=1:0.54~0.59:0.96~1.05:1.33~1.37:0.24~0.27,为减少裂果,应加强肥水管理,可将全年施肥量的90%安排在采果后至初夏施入,尤其钾肥集中在夏季施入。高接在温州蜜柑上,早结早熟,抗寒力提高,可比幼树定植早2年结果。

琯溪蜜柚干性强,可采用疏删直立大枝开天窗,上部外围开边窗,下部结果枝开小窗,注意剪除密枝、直立枝、旺盛枝。幼树生长特旺,需进行合理环割(剥),促其早投产,环割第一次在11月上旬—12月中旬,第二次在谢花2/3时,部位在已着花的主枝基部。

蜜柚 - 科学价值

该品种一般3年初产,4年投产,亩产1000干克以上。果实含丰富维生素、蛋白质及其它营养成份,具有降压舒心、法痰润肺、消食解酒的作用,对心血管病、肥胖病、便秘患者有健身之功效,果皮中层有治哮喘病等医药价值。

果实含氯、镁、钠、铝、钙、钛、锰、铜、溴、钒等 10 种元素,尤其是镁、钙、铜的含量优于其他水果。所以,其果肉具有降压舒心、预防癌和心血管疾病、祛痰润肺、消食解酒、降火利尿等作用,对脊椎炎、脓肿、肥胖症、便秘、糖尿病等有一定的疗效

黑橄榄的形态

1、黑橄榄是常绿乔木,高10-16米。单数羽状复叶,长30-60厘米;小叶15-21,矩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5厘米,宽3.5-7厘米,基部偏斜,先端渐尖或锐尖,全缘,上面网脉明显,下面平滑。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于复叶;萼杯状,3-5裂;花瓣3-5,分离;雄蕊6,着生于花盘边缘。核果卵圆形至椭圆形,两端钝,成熟时紫黑色。

2、[1] 乔木,高达20米,胸径达45厘米。小枝粗10毫米,干时紫褐色,髓部周围及中央有柱状维管束。无托叶。小叶4-6对,纸质至革质,无毛,宽椭圆形、卵形或圆形,稀长圆形,长6-17厘米,宽2-7.5厘米,顶端急渐尖,尖头短而钝;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偏斜,全缘;侧脉(8-)11(-15)对,网脉明显。花序腋生,为疏散的聚伞圆锥花序(稀近总状花序),无毛;雄花序多花,雌花序少花。花几无毛,雄花长约7毫米,雌花长约6毫米。萼在雄花中长2.5毫米,明显浅裂,在雌花中长3.5-4毫米,浅裂或近截平;花瓣在雌花中长约8毫米。雄蕊6,无毛(仅雄花花药有两排刚毛),在雄花中近1/2、在雌花中1/2以上合生。花盘杯状,高0.5-1毫米,流苏状,边缘及内侧有刚毛,雄花中的肉质,中央有一凹穴;雌花中的薄,边缘有6个波状浅齿。雌蕊无毛,在雄花中不存在。果序长8-35厘米,有果1-4个;果具长柄(长约2厘米),果萼近扁平,直径8-10毫米,果成熟时紫黑色,狭卵圆形,长3-4厘米,直径1.7-2厘米,横切面圆形至不明显的三角形;外果皮较薄,干时有细皱纹。果核横切面近圆形,核盖厚约3毫米,平滑或在中间有1不明显的肋凸。不育室适度退化。花期4-5月,果期5-11月。

地笋的形态特征

地笋是多年生草本,高0.6-1.7米;根茎横走,具节,节上密生须根,先端肥大呈圆柱形,此时于节上具鳞叶及少数须根,或侧生有肥大的具鳞叶的地下枝。茎直立,通常不分枝,四棱形,具槽,绿色,常于节上多少带紫红色,无毛,或在节上疏生小硬毛。

叶具极短柄或近无柄,长圆状披针形,多少弧弯,通常长4-8厘米,宽1.2-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锐尖粗牙齿状锯齿,两面或上面具光泽,亮绿色,两面均无毛,下面具凹陷的腺点,侧脉6-7对,与中脉在上面不显著下面突出。轮伞花序无梗,轮廓圆球形,花时径1.2-1.5厘米,多花密集,其下承以小苞片;小苞片卵圆形至披针形,先端刺尖,位于外方者超过花萼,长达5毫米,具3脉,位于内方者,长2-3毫米,短于或等于花萼,具1脉,边缘均具小纤毛。

花萼钟形,长3毫米,两面无毛,外面具腺点,萼齿5,披针状三角形,长2毫米,具刺尖头,边缘具小缘毛。花冠白色,长5毫米,外面在冠檐上具腺点,内面在喉部具白色短柔毛,冠筒长约3毫米,冠檐不明显二唇形,上唇近圆形,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雄蕊仅前对能育,超出于花冠,先端略下弯,花丝丝状,无毛,花药卵圆形,2室,室略叉开,后对雄蕊退化,丝状,先端棍棒状。花柱伸出花冠,先端相等2浅裂,裂片线形。花盘平顶。

小坚果倒卵圆状四边形,基部略狭,长1.6毫米,宽1.2毫米,褐色,边缘加厚,背面平,腹面具稜,有腺点。花期6-9月,果期8-11月。

生地黄的形态特征

体高12-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上面绿色,下面略带紫色或成紫红色,长2-13厘米,宽1-6厘米,边缘具不规则圆齿或钝锯齿以至牙齿;基部渐狭成柄,叶脉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花具长0.5-3厘米之梗,梗细弱,弯曲而后上升,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几全部单生叶腋而分散在茎上;萼长1-1.5厘米,密被多细胞长柔毛和白色长毛,具10条隆起的脉;萼齿5枚,矩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抑或多少三角形,长0.5-0.6厘米,宽0.2-0.4厘米,稀前方2枚各又开裂而使萼齿总数达7枚之多;花冠长3-4.5厘米;花冠筒多少弓曲,外面紫红色,被多细胞长柔毛;花冠裂片,5枚,先端钝或微凹,内面黄紫色,外面紫红色,两面均被多细胞长柔毛,长5-7毫米,宽4-10毫米;雄蕊4枚;药室矩圆形,长2.5毫米,宽1.5毫米,基部叉开,而使两药室常排成一直线,子房幼时2室,老时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无毛;花柱顶部扩大成2枚片状柱头。蒴果卵形至长卵形,长1-1.5厘米。花果期4-7月。

多年生直立草本。株高10-30cm,全体密被白色长腺毛,根肉质。叶基生成丛,倒卵状披针形,基部渐狭成柄,边缘有不整齐钝齿,叶面皱缩,下面略带紫色。花茎由叶丛抽出,花序总状;萼5浅裂;茎紫红色。也多基生,莲座状,卵形至长椭圆形,边缘锯齿。总状花序顶生,花萼筒状,萼齿5枚,花冠紫红色,长约4cm,2唇形,裂片5枚,两面被毛,花期4-5月,果期7~8月。蒴果卵形至长卵形,种子细小。

性状鉴别 呈不规则团块或长圆形, 中间膨大,两端稍细,长6-12cm,真径3-6cm,有的细长条状,稍扁而扭曲。表面灰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韧,断面灰黑色、棕黑色或乌黑色,微有光泽,具粘性。气微,味微甜。以块大、体重、断面乌黑油润、味甘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薄壁细胞排列疏松;散有多数分泌细胞,含橘黄色油滴;偶有石细胞,韧皮部分泌细胞较少。形成层成环。木射线宽广;导管稀疏,呈放射状排列。

熟地黄的形态特征

体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根茎肉质,鲜时地黄黄色,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上面绿色,下面略带紫色或成紫红色,长2-13厘米,宽1-6厘米,边缘具不规则圆齿或钝锯齿以至牙齿;基部渐狭成柄,叶脉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花具长0.5-3厘米之梗,梗细弱,弯曲而后上升,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几全部单生叶腋而分散在茎上;萼长1-1.5厘米,密被多细胞长柔毛和白色长毛,具10条隆起的脉;萼齿5枚,矩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抑或多少三角形,长0.5-0.6厘米,宽0.2-0.3厘米,稀前方2枚各又开裂而使萼齿总数达7枚之多;花冠长3-4.5厘米;

花冠筒多少弓曲,外面紫红色,被多细胞长柔毛;花冠裂片,5枚,先端钝或微凹,内面黄紫色,外面紫红色,两面均被多细胞长柔毛,长5-7毫米,宽4-10毫米;雄蕊4枚;药室矩圆形,长2.5毫米,宽1.5毫米,基部叉开,而使两药室常排成一直线,子房幼时2室,老时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无毛;花柱顶部扩大成2枚片状柱头。蒴果卵形至长卵形,长1-1.5厘米。花果期4-7月。

洋地黄的形态特征

全体密被短毛。根出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边缘具钝齿,有长柄。第2-3年春于叶簇中央抽出花茎,高达1-1.5m,茎生叶长卵形,边缘有细齿,有短柄或近无柄。总状花序顶生,花冠钟形,下垂,偏向一侧,紫红色,内面带深紫色斑点。蒴果圆锥形,种子细小。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少分枝,全株被灰白色短柔毛和腺毛。株高60-120cm。叶片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叶粗糙、皱缩、叶基生呈莲座状,叶缘有圆锯齿,叶柄具狭翅,叶形由下至上渐小。顶生总状花序长50-80cm,花冠钟状长约7.5cm,花冠蜡紫红色,内面有浅白斑点。萌果卵形,花期6-8月,果熟期8-10月,种子极小。同属植物约25种。

地肤子的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根略呈纺锤形。茎直立,圆柱状,淡绿色或带紫红色,有多数条棱,稍有短柔毛或下部几无毛;分枝稀疏,斜上。叶为平面叶,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 长2-5厘米,宽3-9毫米,无毛或稍有毛,先端短渐尖,基部渐狭入短柄,通常有3条明显的主脉,边缘有疏生的锈色绢状缘毛;茎上部叶较小,无柄,1脉。

花两性或雌性,通常1-3个生于上部叶腋,构成疏穗状圆锥状花序,花下有时有锈色长柔毛;花被近球形,淡绿色,花被裂片近三角形,无毛或先端稍有毛;翅端附属物三角形至倒卵形,有时近扇形,膜质,脉不很明显,边缘微波状或具缺刻;花丝丝状,花药淡黄色;柱头2,丝状,紫褐色,花柱极短。

胞果扁球形,果皮膜质,与种子离生。种子卵形,黑褐色,长1.5-2毫米,稍有光泽;胚环形,胚乳块状。花期6-9月,果期7-10月。

地笋的形态特征

地笋是多年生草本,高0.6-1.7米;根茎横走,具节,节上密生须根,先端肥大呈圆柱形,此时于节上具鳞叶及少数须根,或侧生有肥大的具鳞叶的地下枝。茎直立,通常不分枝,四棱形,具槽,绿色,常于节上多少带紫红色,无毛,或在节上疏生小硬毛。[1]

叶具极短柄或近无柄,长圆状披针形,多少弧弯,通常长4-8厘米,宽1.2-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锐尖粗牙齿状锯齿,两面或上面具光泽,亮绿色,两面均无毛,下面具凹陷的腺点,侧脉6-7对,与中脉在上面不显著下面突出。轮伞花序无梗,轮廓圆球形,花时径1.2-1.5厘米,多花密集,其下承以小苞片;小苞片卵圆形至披针形,先端刺尖,位于外方者超过花萼,长达5毫米,具3脉,位于内方者,长2-3毫米,短于或等于花萼,具1脉,边缘均具小纤毛。[1]

花萼钟形,长3毫米,两面无毛,外面具腺点,萼齿5,披针状三角形,长2毫米,具刺尖头,边缘具小缘毛。花冠白色,长5毫米,外面在冠檐上具腺点,内面在喉部具白色短柔毛,冠筒长约3毫米,冠檐不明显二唇形,上唇近圆形,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雄蕊仅前对能育,超出于花冠,先端略下弯,花丝丝状,无毛,花药卵圆形,2室,室略叉开,后对雄蕊退化,丝状,先端棍棒状。花柱伸出花冠,先端相等2浅裂,裂片线形。花盘平顶。[1]

小坚果倒卵圆状四边形,基部略狭,长1.6毫米,宽1.2毫米,褐色,边缘加厚,背面平,腹面具稜,有腺点。花期6-9月,果期8-11月。

相关推荐

西瓜 形态特征

一年生蔓生藤本;茎、枝粗壮,具明显的棱沟,被长而密的色或淡黄褐色长柔毛。卷须较粗壮,具短柔毛,2歧,叶柄粗,长3-12厘米,粗0.2-0.4厘米,具不明显的沟纹,密被柔毛;叶片纸质,轮廓三角状卵形,带白绿色,长8-20厘米,宽5-15厘米,两面具短硬毛,脉上和背面较多,3深裂,中裂片较长,倒卵形、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顶端急尖或渐尖,裂片又羽状或二重羽状浅裂或深裂,边缘波状或有疏齿,末次裂片通常有少数浅锯齿,先端钝圆,叶片基部心形,有时形成半圆形的弯缺,弯缺宽1-2厘米,深0.5-0.8厘米。 雌雄同株。

党参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乳汁。[2] 茎基具多数瘤状茎痕,根常肥大呈纺锤状或纺锤状圆柱形,较少分枝或中部以下略有分枝,长15-30厘米,直径1-3厘米,表面灰黄色,上端5-10厘米部分有细密环纹。 茎缠绕长约1-2米,直径2-4毫米,有多数分枝,侧枝15-50厘米,小枝1-5厘米,具叶,不育或先端着花,黄绿色或黄白色,无毛。叶在主茎及侧枝上的互生,在小枝上的近于对生,叶柄长0.5-2.5厘米,有疏短刺毛,叶片卵形或狭卵形,长1-6.5厘米,宽0.8-5厘米,端钝或微尖,基部近于心形,边缘具波状钝锯齿,分枝上叶片渐趋

枣的形态特征

落叶小乔木,稀灌木,高达10余米;树皮褐色或灰褐色;有长枝,短枝和无芽小枝(即新枝)比长枝光滑,紫红色或灰褐色,呈之字形曲折,具2个托叶刺,长刺可达3厘米,粗直,短刺下弯,长4-6毫米;短枝短粗,矩状,自老枝发出;当年生小枝绿色,下垂,单生或2-7个簇生于短枝上。叶纸质,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矩圆形;长3-7厘米,宽1.5-4厘米,顶端钝或圆形,稀锐尖,具小尖头,基部稍不对称,近圆形,边缘具圆齿状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无毛或仅沿脉多少被疏微毛,基生三出脉;叶柄长1-6毫米,或在长枝上的可达

去妊娠纹橄榄油怎么挑选

1、看条形码,这个很关键,不要选择69的,因为是国内的,但是目前国内橄榄油很少,不可能流通到市场上,因为中国的温度根本不适合橄榄树的生长,福建那边有少量的橄榄树,但大多数都用来食用果实了,很少榨油,而国内生产的橄榄油大多数都是散装引进,然后在国内勾兑,分装,那样就根本达不到特级初榨橄榄油的品质,可是依然打着特级初榨橄榄油的名字,所以这点一定要注意,再有希腊的是520开头,西班牙的油条形码是84开头。 2、去年开始,要求所有进口食品,必须有中文标识,瓶身上会有产地,生产商,总代理商的信息,一定要问清他的生产

海兔 形态特征

海兔不是兔。海兔头上的两对触角突出如兔耳,体光滑,或有许多突起。触角分工明确,前面一对稍短,专管触觉;后一对稍长,专管嗅觉。海兔在海底爬行时,后面那对触角分开成“八”字形、向前斜伸着,嗅四周的气味,休息时这对触角立刻并拢,笔直向上,恰似兔子的两只长耳朵。当它不动时,活像一只蹲在地上竖着一对大耳朵的小白兔,因而最早被罗马人称为海兔。后被世人所公认,海兔因而得名。日本人称它“雨虎”。 海兔的个体较小,一般体长仅10厘米,体重130克左右,身体呈卵圆形,运动时身体可变形。海兔并非哺乳动物,体外无皮毛。它属于软体

橘子 形态特征

橘子树分枝较多,枝扩展或略下垂,刺较少。 叶片 单身复叶.翼叶通常狭窄, 或仅有痕迹,叶片披针形。椭圆形或阔卵形,大小变异较大。顶端常有凹口,中脉由基部至凹口附近成叉状分枝,叶缘至少上半段通常有钝或圆裂齿,很少全缘。 花 花单生或2-3朵簇生,花曹不规则5-3浅裂,花瓣通常长1.5厘米以内,雄蕊20-25枚,花柱细长,柱头头状。柑橘的花是混合花,萌发后具有枝、叶和花等器官,花有单花和花序两种:红桔、温州蜜柑等为单花,甜橙、柠檬、葡萄柚等除单花外还有花序,柚以花序为主。柑橘通常需授粉受精后才结果,但温州蜜柑

橄榄油的辨别方法

在选购正宗好的橄榄油时最好由多个方面来辨别。质检报告、生产产地、证书等等,通过多方面查证再进行购买。也可通过观、闻、尝三点选好的橄榄油。 观:通常油体比较混浊,没有正宗橄榄油的透亮光泽。颜色较浅浓度不高,可能是勾兑油,观察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看看是否有这些特征。 闻:有特殊的其他味道,比如霉潮味,泥腥味,酒酸味,金属味,哈喇味等其他异味。当闻到这些味道时说明橄榄油已经变质,不建议购买。 尝:有其他异常的味道或是品尝不出什么味道,也不是正宗的橄榄油。

形态特征

梨果的功效: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消渴症、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 梨果皮的功效:清心、润肺、降火、生津、滋肾、补阴功效。根、枝叶、花可以润肺、消痰清热、解毒。 梨籽的功效:含有木质素,是一种不可溶纤维,能在肠子中溶解,形成像胶质的薄膜,能在肠子中与胆固醇结合而排除。梨子含有硼可以预防妇女骨质疏松症。硼充足时,记忆力、注意力、心智敏锐度会提高。 知道了梨子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建议您春季不妨多吃些梨子来滋阴养肺

形态特征

株高2-3米。叶片披针形,长30-60厘米,宽5-10厘米,顶端渐尖而有一旋卷的小尖头,基部渐狭,边缘具短 柔毛,两面均无毛;叶柄长1-1.5厘米;叶舌长5-10毫米,外被毛。 花 圆锥花序呈总状花序式,下垂,长达30厘米,花序轴紫红色,被绒毛,分枝极短,在每一分枝上有花1-2 (3)朵;小苞片椭圆形,长3-3.5厘米,白色,顶端粉红色,蕾期包裹住花,无毛;小花梗极短;花萼近钟形,长约2厘米,白色,顶粉红色,一侧开裂,顶端又齿裂;花冠管较花萼为短,裂片长圆形,长约3厘米,后方的1枚较大,乳白色,顶端粉红色

杏的形态特征

杏树是乔木,高5-8(12)米;树冠圆形、扁圆形或长圆形;树皮灰褐色,纵裂;多年生枝浅褐色,皮孔大而横生,一年生枝浅红褐色,有光泽,无毛,具多数小皮孔。[1] 叶片宽卵形或圆卵形,长5-9厘米,宽4-8厘米,先端急尖至短渐尖,基部圆形至近心形,叶边有圆钝锯齿,两面无毛或下面脉腋间具柔毛;叶柄长2-3.5厘米,无毛,基部常具1-6腺体。[1] 花单生,直径2-3厘米,先于叶开放;花梗短,长1-3毫米,被短柔毛;花萼紫绿色;萼筒圆筒形,外面基部被短柔毛;萼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先端急尖或圆钝,花后反折;花瓣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