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脑血栓形成还有多少存活时间
得了脑血栓形成还有多少存活时间
得了脑血栓形成还有多少存活时间?怎样降低脑血栓死亡率?有人认为得了脑血管病就活不长了,至少不可能长寿。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道理,因为迄今为止脑血管病的死亡率高,而且发病后存活者几乎一半的人在3—10年内死亡,但也不绝对认为患了脑血管病一定活不长了。
因为脑血管病发生以后再活上20年者也不乏其人,活到70岁或80岁以上者也经常能看到。据国内有人观察结果,脑血管病后活5年者占62%,活6~10年者占20%,活11~15年占15%,活15年甚至20年以上者占3%。值得注意的是,脑血管病以后能活上10年以上者占20%左右。该组脑血管病人的平均寿命为66岁,有40%的脑血管病人寿命为70岁以上,5%为80岁以上,有一例活到88岁。有一女病人在63岁时发生脑血管病,左侧肢体部分瘫痪,但能在室内活动和处理自己的一些生活琐事、由于坚持长期治疗和功能锻炼,发病后已活了24年,至今已经87岁高龄了。一名男性高级工程师,70岁时发生脑血栓形成。左侧肢体瘫痪,经治疗后能依靠拐仗行走,思维智力无大影响,4年后仍能指导研究生和发表论文翻译资料,至今6年多仍能做一些工作,情况良好。
为什么脑血管病发生后仅五分之一的病人可以活10年以上呢?这就要看该病人脑血管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如何了。譬如出血量大,脑血管梗塞的范围大,神经系统的损害和偏瘫的程度严重,则病人存活的时间短;如在脑血管病发生后的三个月到一年内治疗效果好,恢复程度佳,则后遗症明显减少。病人的寿命就可延长;长期卧床严重偏瘫病人多因合并感染或其他并发症而容易早亡,而轻度偏瘫者,若能积极治疗,注意功能锻炼,多数病人可再活10年甚至20年以上。因此,患中风患者应以积极疗法的态度面对疾病。
怎样防治脑梗塞
我今年64岁,1999年患了脑梗塞,治疗后留有后遗症,主要是右侧上肢活动不利,行走尚可。
但从2000年9月验血发现血流变有多项指标异常,有高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的倾向,但输液后趋于正常。我自得病后一直吃药,先后服过络欣通、通心络、天保宁、利脑心、消栓通络、血栓心脉宁等中成药,以及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晚25毫克)、维生素C和E等,还服过藏药。在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并坚持运动。但尽管采取上述措施,每到春秋验血时血流变仍有6项不达标(全血黏的低切、中切、高切、红细胞压积等4项超过上限指标,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电泳指数低于下限指标)。每次均须通过输液才趋于正常。为此,我担心病情会复发。今求教有关专家,我该怎样防治?——唐山 董际岱
脑血栓形成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一种重大疾病。由于心房颤动造成的脑栓塞,近来发病也日趋增多。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是老年人发生脑梗塞的两大重要原因。
你患了“脑梗塞”病,并有偏瘫。但不知是脑血栓形成还是脑栓塞。请去神经内科进一步检查弄清原因。
这组疾病的防治十分重要。首先要查清危险因素并积极防治,如血压、血糖、血脂、抽烟、心脏病等。如果有异常则应作相应治疗。希望你详细体检。
防止血栓的再发可以服用阿司匹林、阿魏酸钠(川芎嗪)、抵克利得等抗血小板凝集药。其中两种合用比单用为好。时间为12~18个月。可随访血黏度。这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方法,也是提倡的方法。这些药物大多为国家基本药物,价格合理。不要乱用其他药物。
对于你来说,尚有肢体的康复治疗。可以拉吊环、骑健身车等,以帮助瘫痪肢体的恢复。瘫痪肢体的康复主要靠体疗,药物是没帮助的。你可在当地医院康复科医师指导下进行锻炼。
脑血栓的确诊方法是什么
要确认究竟是不是得了脑血栓形成,光靠上述的临床表现和医生的检查还不够,还需要以下必要的仪器及化验检查辅助。
头颅CT
CT扫描是诊断脑血栓形成较方便、便宜的检查。它可明确脑组织坏死(即脑梗塞)的部位、大小、脑水肿的程度等对治疗有指导意义的信息。但在发病24小时以内常不能发现病灶,此时CT扫描的意义在于排除脑出血,为及早开始治疗争取时间。此外,CT的不足在于对脑干、小脑的病灶显示不良。
头颅磁共振扫描(MRI)
该检查可弥补头颅CT在24小时内不能发现病灶、及对某些部位病灶显示不良的缺陷,尤其是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尚能显示较大的闭塞血管。其不足之处在于价格较贵,医院的拥有率不高。而且有些患者由于体内有不能取出的金属物品,如心脏起博器、金属牙齿、骨折钉等而不能进行此项检查,限制了它的使用。
脑血管造影
该检查可发现血管狭窄和闭塞的部位,在早期(发病6小时以内)尚可直接将溶栓药物注入狭窄或闭塞处进行溶栓,缺点是有一定的损伤和并发症。
脑血栓对我们的生活造成的很大的影响,因此,脑血栓的确诊方法是治疗脑血栓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步骤。虽然脑血栓很可怕,但是,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有效地预防脑血栓的出现。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关爱脑血栓患者。
脑血栓的危害主要有哪些
血栓病可以发生在血管的任何地方,血栓随着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如果在脑动脉血管中停留,阻碍了脑动脉正常血液的流通就是脑血栓,从而引发缺血性中风发作,若堵塞了心脏的冠状动脉血管,则会诱发心肌梗塞,此外,还有下肢动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
血栓形成,大多数一发病就会出现严重症状,如脑梗塞的偏瘫失语;心肌梗塞的剧烈心前区绞痛肺梗塞引起的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如下肢形成血栓则会引发两腿疼痛,或出现冰凉感和间歇性跛行等。极严重的心、脑梗塞和肺梗塞还可引发猝死。
但有时也可无明显症状,如常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仅有小腿酸胀不适,很多患者以为是劳累或着凉,不以为然,因而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尤为遗憾的是,很多医生对此也容易误诊,待到出现典型的下肢水肿时,不仅会给治疗带来困难,也容易留下后遗症。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脑血栓的危害表现,为了人们的脑血栓得到很好的治疗,为了预防更多的危害,就要注意进行全面的进行治疗和护理,才能尽早的恢复健康。
得了脑血栓会遗传宝宝吗
脑血栓患者及脑血栓后遗症患者的主要病理基础都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遗传因素有关,被认为是多因遗传病,因此脑血栓及脑血栓后遗症患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但在它的形成过程中,遗传并不是唯一的因素,而与环境和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这就是说,父母患脑血栓其子女不一定必患脑血栓。当然,这些人比非脑血栓子女患脑血栓的可能性要大些,尤其是父母双方都是脑血栓患者,其子女脑血栓的患病率要比一般人子女高。
那么,脑血栓患者的发病原因都有那些呢?
1、血管内皮损伤当机械,感染,免疫及血管自身病变等因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时,通过止血机制可促使血栓形成。
2、血流异常
各种原因引起的全身或局部血流淤滞,血流缓慢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以下机制参与了血栓形成:①红细胞聚集成团,形成红色血栓,②促进血小板与内皮的黏附及聚集,释放反应,③损伤血管内皮,启动凝血过程,见于高脂血症,红细胞增多,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脱水,各类肿瘤,炎症等所致的高黏滞综合征及循环障碍。
3、抗凝活性减低
人体生理性抗凝活性减低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条件,引起人体抗凝活性减低的常见原因有:①先天性或后天性AT-Ⅲ减少或缺乏,②PC及PS缺乏症,③由FⅡ,FⅤ等结构异常而引起的抗蛋白C现象(APC-R),④肝素辅因子Ⅱ(HC-Ⅱ)缺乏症等。
本文的内容已经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了脑血栓的发病原因,只有了解了脑血栓发病原因,才能更好的去预防疾病,从而远离疾病对身体的伤害。
老人新增脑梗塞怎么办
老年人脑梗塞怎么办,老年人脑梗塞吃什么药治疗。为什么中老年人容易患脑血管病?哪些人容易患脑血管病?得了脑中风还能长寿吗?老年人应该怎样预防脑梗塞。
工具/原料
哪些人容易患脑血管病?
为什么中老年人容易患脑血管病?
得了脑中风还能长寿吗?
实例分析
老年人怎样调整性格脾气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予
方法/步骤
哪些人容易患脑血管病?
从年龄来看,中老年人多见,约有90%的脑血管病发生于40岁以上者。有人统计,55 - 64岁者每10万人中有350人发生脑血管病;而85 - 94岁的人中每10万人就有4 000人发生脑血管病。
为什么中老年人容易患脑血管病?
人过中年,血管(主要是动脉)的结构和功能逐渐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在动脉壁上出现了多个由于脂质沉积和坏死所形成的灰黄色斑块,同时伴有纤维增生,从而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如果斑块形成于一些较小的动脉上,就会引起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发生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起相应组织的缺血、缺氧,导致血管梗死。
严重的动脉硬化会导致血管脆性增加,易于开裂出血。此外,血管病变的部位,动脉的管壁还会变薄,变薄的部位向外膨出而形成动脉瘤。如果患者的血压突然升高,就会导致动脉瘤破裂,从而引起脑出血。这就是为什么中老年人易得脑血管病的原因。
得了脑中风还能长寿吗?
为脑血管病的死亡率较高,因此,有人说得了脑血管病就活不长了,至少不可能长寿。
实际上,脑血管病:生后再活上20 年以上者并不少见,活到 70岁或80岁以上者也可经常看到。
那么哪些脑血管病的病人可以比较长寿呢?这就要看该病人脑血管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如何了。如果出血量大,脑血管梗死面积大,神经系统的损害和偏瘫的程度严重,则病人的存活时间短;而脑血管病如果发病3个月或半年内及时进行中药治疗,康复效果很好,恢复程度佳,后遗症状消失快,病人的寿命就长。严重偏瘫、长期卧床的病人,多因感染或合.并其他疾病而容易早亡;而轻度偏瘫者,若能积极坚持治疗和功能锻炼,素注意保养,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挫折,那么长寿也并非困难。
随着药物、医疗技术的进步,急性中风死亡率已降至一成左右,患者只要有良好照护、持续复健,存活时间可显著延长。若能及早控制血压,规律服药,不仅可避免中风不幸,活到八九十岁更不成问题。
脑血栓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脑血栓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是一种对患者危害非常大的疾病,在中老年人比较常见,如果不慎得了脑血栓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得当,使病情加重,给患者造成更大的危害,下面一起来看看脑血栓的危害有哪些。
在我国脑血栓疾病的发生率很高,由于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导致不少人成为了脑血栓疾病的高风险人群,稍有不当很容易发生脑血栓疾病,目前我国脑血栓疾病领域呈现出高发病、高死亡、高致残、高复发这‘四高’特征,患者总人数已达一千万以上。
无论冠心病还是中风,脑血栓疾病大多为突发,对患者和家属来说始料不及,而由疾病突然引发的致死致残给患者和家人带来持久而不可挽回的伤害,大家应该充分了解和掌握对付脑血栓的知识,以便及时做好保健,尽量避免脑血栓疾病的发生。
在特殊情况下,如血管有硬化、狭窄等损伤,天气寒冷、出汗过多、血压过低、缺乏饮水等情况下,会使血流缓慢、血液浓缩粘稠、致凝血功能亢进或抗凝功能削弱时,则会打破这种平衡,使人处于“易栓状态”。
脑血栓形成,多数患者发病时会出现严重症状,如脑梗塞的偏瘫失语;心肌梗塞的剧烈心前区绞痛肺梗塞引起的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如下肢形成血栓则会引发两腿疼痛,或出现冰凉感和间歇性跛行等。极严重的心、脑梗塞和肺梗塞还可引发猝死。但有时也可无明显症状,如常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仅有小腿酸胀不适,很多患者以为是劳累或着凉,不以为然,因而容易错过较佳治疗时机。尤为遗憾的是,很多医生对此也容易误诊,待到出现典型的下肢水肿时,不仅会给治疗带来困难,也容易留下后遗症。
以上就是脑血栓的危害的相关介绍,大家在了解之后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提前预防该疾病的发生,对于那些患有脑血栓的病患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对症下药,避免给患者造成更大的危害。
脑血栓形成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45%)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常伴高血压病,与动脉粥样硬化互为因果,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脑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管径500μm以上的大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导致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可见于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任何部位,多见于动脉分叉处,如颈总动脉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大脑前,中动脉起始段,椎动脉在锁骨下动脉的起始部,椎动脉进入颅内段,基底动脉起始段及分叉部。
其他因素(35%)
某些脑梗死病例虽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但很难找到确切病因,可能的病因包括脑血管痉挛,来源不明的微栓子,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蛋白C和蛋白S异常,抗凝血酶Ⅲ缺乏,纤溶酶原激活物不全释放伴发高凝状态等。
发病机制
各种病因导致的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其结果是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
脑梗死发生率颈内动脉系统约占4/5,椎-基底动脉系统约为1/5,闭塞的血管依次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等。
闭塞血管内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炎改变,血栓形成或栓子,脑缺血一般形成白色梗死,梗死区脑组织软化,坏死,伴脑水肿和毛细血管周围点状出血,大面积脑梗死可发生出血性梗死,缺血,缺氧性损害可出现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两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