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蛔虫病发作时应该怎么护理
肠蛔虫病发作时应该怎么护理
家庭护理
1、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发作和并发胆道感染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2、精神护理,病人首次发作有恐惧心理,家人应积极关心和体贴病人,并解释病情,使其解除顾虑。
3、周围环境应安静,以使病人得到更好地休息,以恢复由于发作时大量消耗的体力。
4、当病人发生呕吐时,家人应及时清除病人口腔内的呕吐物,并漱口,以防口腔感染。
5、病人疼痛加重时,可配合药物局部应用热水袋进行热敷,以减轻疼痛。
注意事项
1、在发作时,病人因疼痛使用止痛剂如杜冷丁药物时,一日应不超过2-3次,以防久用成瘾。
2、并发胆道感染应用抗菌素四环素过程中,注意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尤其小儿患者,因四环素能引起牙釉质发育不全,牙齿发黄,骨生长缓慢等。
3、在应用中药苦楝皮糖浆进行治疗时,应严格控制用量以防中毒,其次对于心脏功能不全的病人及体质较弱者忌用。
4、经(内科)保守治疗7天以上无缓解,甚至反而加重者,或反复发作,出现皮肤粘膜发黄及能触及肿大的胆囊,可考虑送医院行外科手术(胆管探查术)。
癫痫病人的护理 癫痫发作时护理
1、切忌离开患者,边采取措施,边呼叫他人同时急救。
2、保证呼吸道的通畅,头转向一侧,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呕吐物反流入气管而窒息,立即给予吸氧。
3、注意观察发作的情况,并详细记录全过程。应特别注意意识与瞳孔的变化、眼球凝视和转头方向,以及抽搐的部位、持续时间等。
4发作时注意保护头部和四肢,摘下眼镜、义齿、解开衣领腰带等。
蛔虫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临床表现
1、幼虫期致病:可出现发热,咳嗽,哮喘,血痰以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临床症象。
2、成虫期致病:a.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以及间歇性脐周疼痛等表现。b.可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以及结膜炎等症状。c.突发性右上腹绞痛,并向右肩,背部及下腹部放射,疼痛呈间歇性加剧,伴有恶心,呕吐等。
主要症状
1、蛔幼性肺炎:少量蛔虫幼虫在肺部移行时,可无任何症状,如短期内进食含大量感染期蛔虫卵的蔬菜或其他食品,经7~10天潜伏期后,可出现全身与肺部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发热,畏寒,乏力,伴胸闷,气促等类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重症者可出现哮喘样发作,表现为胸疼,咽部异物感,吼喘,端坐呼吸,少数可出现痰中带血,鼻出血,声嘶,腹痛及腹泻等,体检可闻及双肺干湿性啰音,偶有局部肺实变征,X线胸片检查可见双肺门阴影加深及肺纹增多,常于1~2周内消失,痰可查见嗜性粒细胞和夏科-莱登晶体(Charcot-Leyden crystals),偶可发现幼虫,血嗜酸性粒细胞可明显增高,病程持续7~10天后,上述症状逐渐消失,急性蛔幼性肺炎,哮喘和嗜酸性细胞增多等,临床上称为肺蛔虫症,即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2、肠蛔虫病:成人肠蛔虫病多无特殊表现,也可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头昏,工作能力下降等,肠内大量蛔虫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如多食或厌食,偏食,甚至异食癖等,儿童患者常有食欲减退与恶心,多有突然发生的脐周一过性隐痛或绞痛,常不定时反复发作,不伴腹肌紧张与压痛,少数儿童患者可出现类似消化性溃疡症状,但驱虫治疗后症状即消失,婴幼儿患者多有消化不良表现,少数患儿可因高热或其他原因而呕吐出蛔虫,或自肛门排出蛔虫,严重感染的小儿可引起营养不良,发育迟钝,智能低下,皮肤瘙痒,磨牙或惊厥等表现,极个别患者可出现神经性呕吐,顽固性皮疹,视力障碍,听力减退,肌肉麻痹,皮肤血管神经性水肿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胃及十二指肠蛔虫病可有反复发作的腹部饱胀,嗳气,上腹隐痛或剧痛,常有食欲缺乏,反酸,恶心,也可出现呕吐等,常有呕吐蛔虫史,偶尔有呕血及黑便。
肠蛔虫病的体征较少,腹痛时脐周可有较轻而不恒定的深压痛,腹壁脂肪较薄的儿童患者可见肠蠕动波,深压可扪及条索样肠型,严重感染的患儿,体型瘦小,腹部膨隆。
3、过敏反应:蛔虫的变应原可引起宿主皮肤,结膜,肠黏膜的过敏反应,表现为荨麻疹,腹胀痛及结膜炎等,文献报道,蛔虫感染是儿童对植物花粉等过敏而发生哮喘的诱因。
蛔虫病的诊断
(1)成虫寄生者,根据近期排虫或呕虫史即可诊断。
(2)儿童反复出现腹部或脐周一过性隐痛,或伴偏食、夜间磨牙、腹部膨隆等均可提示蛔虫感染。如有合并症,则应根据相应的症状、体征和有关检查结果酌情判断;如出现胆绞痛、胆管炎、胰腺炎时应考虑肠蛔虫病并发症的可能性;儿童患者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大便与排气,扪及腹部条索状肿块时应注意蛔虫性肠梗阻的可能性。
(3)农村收获季节,出现集体人群突发性发热、咳嗽、哮喘而排除其他原因后,可结合病史、体征,考虑急性蛔虫幼虫所致肺炎的可能性。
(4)如肠内仅有雄虫寄生而粪中虫卵阴性时(占感染者3%~5%),可用驱虫药物行诊断性治疗。
2.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粪便涂片查虫卵是最简单、快速、可靠的肠蛔虫病确诊依据。酌情选择下列检查有助于诊断,如胃肠吞钡检查可显示蛔虫的形态与数量;腹部X 线平片对诊断蛔虫性肠梗阻或肠穿孔性腹膜炎有重要价值;十二指肠引流液查见虫卵是胆道蛔虫病的直接证据等。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数多为正常。急性大量感染初期及幼虫移行期,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据报道,急性蛔虫性肺炎者嗜酸性粒细胞可达40%~80%。胆道蛔虫病与胆道并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常明显增高。
2.病原检查 大便直接涂片方法简单,蛔虫卵检出率高,是目前诊断肠道蛔虫病的主要方法。三片法阳性率达90%以上。直接涂片阴性者,采用沉淀集卵法或饱和盐水漂浮法或改良加藤法可提高虫卵检出率,但方法较为复杂。肺蛔虫病或蛔虫幼虫引起过敏性肺炎时,痰中可检出蛔虫幼虫。
3.免疫学检查 成虫抗原皮内试验阳性率可达80%以上。其阳性可提示早期蛔虫感染或有雄虫寄生,有助于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显示:IgG及IgE 呈高水平,但并无特异性。
其他辅助检查:
1.B 型超声检查 腹部B 超对胆道蛔虫病者,可显示蛔虫位于扩张的胆总管内,但阳性率并不高。
2.X 线检查 胃蛔虫病患者X 线钡餐检查,可见胃内有大小与蛔虫相似的可变性圆条状阴影;若多条蛔虫平行聚集,则阴影如“稻米状”;虫体截面投影则呈“豆粒状”或“串珠状”影像;挤压后使虫体舒展散开,则上述影像随亦之变化。十二指蛔虫病患者,X 线检查可见弧形、环形、“弹簧形”或“8”字形等影像。
3.纤维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可发现十二指肠及胆管内蛔虫,取出钻入壶腹孔的虫体可使胆绞痛迅速缓解,并可对胆管阻塞进行减压与引流。
五岁宝宝磨牙是怎么回事
孩子磨牙1、肠内寄生虫病,尤其是肠蛔虫病,在儿童中相当多见;2、胃肠道的疾病、口腔疾病。祝你早日康复
蛔虫病患者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1、教育蛔虫病患者勤剪指甲,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菜和未洗净的瓜果及被蝇污染的食物。
2、蛔虫病患者加强粪便管理,改善环境卫生,做好灭蝇、防蝇工作以防虫卵扩散。
3、蛔虫病患者服驱虫药后宜多吃粗纤维及通便食物,如粗粮、含麸食品、芹菜、非菜、小白菜、白萝卜、土豆、香蕉、苹果等。
4、孕妇患蛔虫病时,症状与普通蛔虫病患者一样,但因为由于子宫增大,腹部可移至脐和子宫周围,或右上腹部。如疼痛剧烈,且持续较长时间,会引起子宫收缩,可能导致流产或者早产,因此孕妇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5、蛔虫病患者不宜单独使用松弛胆道括约肌的药物。
6、蛔虫病患者不宜在服驱虫药时吃油腻食物,以免增加对西药的药物吸收而引起中毒。
7、蛔虫病患者不宜吃辛辣燥热的食物,以免引起便秘而影响驱虫效果。
8、蛔虫病患者不宜服用诃子、五倍子、金樱子、芡实等收涩药物,以免引起便秘,不利于虫体的排出。
9、开展卫生宣传教育,蛔虫病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喝生水,不食未经洗净的瓜果。
蛔虫病发作时,患者脐周围疼痛、食欲不振或异食癖,有时有恶心、呕吐、轻泻或便秘,也可发生营养不良或贫血。由于蛔虫产生的毒素而使小儿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头痛、易怒、夜睡不稳等。如蛔虫寄生不多,也可以无任何症状。
家长如何区分小儿腹痛
一、从年龄看腹痛:不同年龄宝宝的腹痛原因也不同,3岁以下尤其小婴儿多见肠胀气、肠套叠、肠绞痛、嵌顿性疝以及肠道感染,而急性阑尾炎、肠道寄生虫病则相对少见。年长儿为多见胃肠道感染、肠寄生虫病、肠系膜淋巴结炎、胆道蛔虫病、大叶性肺炎、腹型癫痫,过敏性紫癜等。
二、以疼痛特点看腹痛:发病急骤或阵发性加剧者常为外科性疾病,如急性阑尾炎、绞窄性肠梗阻、肠套叠及疝嵌顿等,特点是持续性绞痛,局部压痛明显,有腹肌紧张;发病缓慢而疼痛持续者常为内科性疾病,如肠蛔虫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特点为发作性钝痛,反复发作、局部压痛不明显、腹部柔软。但要注意有时同一疾病的慢性腹痛和急性腹痛在不同阶段其疼痛特点可以互相转换,如溃疡病原属慢性腹痛,如果腹痛转为持续性或突然剧痛的话,应注意外科急腹症的可能。
蛔虫的危害 引起蛔虫合并症
蛔虫有爱钻孔的习性,当蛔虫受到各种刺激及(如高热、消化不良、驱虫不当等)时,就会发动骚动,引起蛔虫病的合并症。最常见的是胆道蛔虫,蛔虫钻入胆道内,发作时上腹部剧烈绞痛,其次也可以发生蛔虫性阑尾炎,突然发作腹痛。蛔虫集结成团,可以堵塞肠管造成蛔虫性肠梗阻,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也可以发生肠坏死和腹膜炎。
小孩有蛔虫病的症状
蛔虫病是人体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以儿童感染率最高。幼虫期致病可出现发热、咳嗽、哮喘、血痰以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临床症象。成虫期致病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以及间歇性脐周疼痛等表现。可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以及结膜炎等症状。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
蛔虫病主要症状表现如下:
1、蛔幼性肺炎
少量蛔虫幼虫在肺部移行时,可无任何症状。如短期内进食含大量感染期蛔虫卵的蔬菜或其他食品,经7~10天潜伏期后,可出现全身与肺部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发热、畏寒,乏力,伴胸闷、气促等类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重症者可出现哮喘样发作,表现为胸疼、咽部异物感,吼喘、端坐呼吸,少数可出现痰中带血,鼻出血、声嘶、腹痛及腹泻等。体检可闻及双肺干湿性啰音,偶有局部肺实变征。
X线胸片检查可见双肺门阴影加深及肺纹增多,常于1~2周内消失。痰可查见嗜性粒细胞和夏科-莱登晶体(Charcot-Leyden crystals),偶可发现幼虫。血嗜酸性粒细胞可明显增高。病程持续7~10天后,上述症状逐渐消失。急性蛔幼性肺炎、哮喘和嗜酸性细胞增多等,临床上称为肺蛔虫症,即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2、肠蛔虫病
成人肠蛔虫病多无特殊表现,也可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头昏、工作能力下降等。肠内大量蛔虫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如多食或厌食、偏食,甚至异食癖等。儿童患者常有食欲减退与恶心,多有突然发生的脐周一过性隐痛或绞痛,常不定时反复发作,不伴腹肌紧张与压痛。少数儿童患者可出现类似消化性溃疡症状,但驱虫治疗后症状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