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寒气也要压住燥气
抵御寒气也要压住燥气
冬季在抵御寒气的同时,也要注意,散寒助阳的温性食物往往含热量偏高,食用后体内容易积热,常吃会导致肺火旺盛,表现为口干、舌燥等。如何才能压住“燥气”呢?中医认为,最好选择一些“甘寒”食品,也就是属性偏凉的食物来制约。
在冬天,可选择的“甘寒”食物比较多。比如,可在进补的热性食物中添加点甘草、茯苓等凉性药材来减少热性,避免进补后体质过于燥热。平时的饮食中,也可以选用凉性食物,如龟、鳖、兔肉、鸭肉、鹅肉、鸡肉、鸡蛋、海带、海参、蜂蜜、芝麻、银耳、莲子、百合、白萝卜、大白菜、芹菜、菠菜、冬笋、香蕉、生梨、苹果等。冬季很多人喜欢炖牛肉,最好在其中加点萝卜。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的说法。这是因为,萝卜味辛甘、性平,有下气消积化痰的功效,它和牛肉的“温燥”可以调剂平衡,不仅补气,还能消食。
凉性食物虽然有镇静和清凉消炎的作用,但它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人。据中医专家介绍,平常有燥热、手脚心发热、盗汗等阴虚症状的人,可以适当选择“甘寒”食物。比如,鸭肉性凉,可以补虚、除热、和脏腑、利水道,对于伴有虚弱、食少、低热、便干、水肿的心血管病人更为适宜。一般来说,胃脾虚寒的人不宜进食寒性食品和凉性补药,反而可以吃一些常人不宜过食的热性火锅,如狗肉、羊肉火锅等。但也要注意不要补过量,热量摄入太多会聚在体内,容易上火,导致阳气外泄,对人体营养平衡造成破坏。
冬天吃羊肉有什么好处 暖身御寒
冬季天气寒冷,而羊肉属于典型的大热性食物,这类食物含有较多的热气,在冬天食用有暖身驱寒的作用,可帮助食用者抵御寒气。
冬季吃羊肉有什么好处
冬季吃羊肉能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具有暖中祛寒、温补气血、补肾壮阳、开胃健脾的功效,所以冬天吃羊肉,抵御风寒的同时,又可滋补身体,可谓一举两得。而且,羊肉还能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修复胃粘膜,帮助脾胃消化,起抗衰老作用。
月经期喝姜茶可以吗 经期喝姜茶的最好时间
一是早上吃姜,胜喝参汤,早上在中医上认为是阳气上升的一个时间段,姜有升阳气的作用,适合在早上食用。
二是由于早上吃姜可以帮助早上运动的女性朋友暖身体,抵御寒气,避免宫寒,引起痛经等现象。
2021年大寒是几月几日 大寒时节吃什么养生
糍粑是蒸熟的糯米为原材料经过加工制作而成的一道美食,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在寒冷的大寒气节时吃一点糍粑的话能够起到温补身体的作用。
民间有大寒节气要吃八宝糯米粉的传统,这样能够起到补养人体正气,起到御寒、养胃、滋补的作用。
大寒位于农历四九前后,传统的一九一只鸡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且寒冷的冬天喝一碗暖暖的鸡蛋也能起到很好的驱寒保暖、养胃滋补的作用。
皮肤痒掉皮是什么原因
一、气温下降导致皮肤抵抗力下降
气温下降是重要诱因。气温的下降,导致人们的抵抗力下降,同时皮肤的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皮肤病。研究发现,冬季气温低的地方皮肤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气温高的地区。
二、新陈代谢慢,不利于毒素的排出
到了冬季,人们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但是因为寒冷,导致人的汗毛孔处于收缩的状态,因此,排汗减少,人的排汗是可以带走一些毒素的,所以,没有了汗液的保护,导致了皮肤抵御外界的能力下降,而得皮肤病。
三、冬季的气候相对干燥,经常洗澡破坏了皮脂膜
冬天雨雪的天气还是比较少的,比任何一个季节都干燥,而人们天天洗澡,就会破坏皮肤表面的皮脂膜,我们的皮肤正是靠这层皮脂膜在保护着,一旦破坏,皮肤就像干裂的土地严重缺水,干燥,所以会变得很敏感。
注意!洗后护肤最重要
洗完澡身体擦干后,赶紧擦润肤乳留住身体的水分,特别是小腿、前臂这些油脂分泌少的地方。
老年人御寒保养误区
大多老年人体质弱,尤其怕冷。随着寒冬的来临,气温骤降,为了御寒,老年人开始想办法保暖。专家表示,有些老年人的保暖习惯其实是错误的,如果不及时纠正,对身体健康有害无益。
口罩围巾御寒 弊大于利
记者见闻
为了御寒,很多老人冬天出门时总喜欢戴上厚厚的口罩、围巾。家住郑州市红旗路姚寨小区、68岁的王先生就喜欢这样“全副武装”地出门。尤其是受甲流的影响,王先生在室内和棋友们下棋时,也不愿把口罩摘下来。
专家意见
“整天戴着口罩或用围巾围在嘴上,这样做不但不能增加御寒、防病能力,反而会降低人的御寒能力,容易感冒。”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刘剑波说。
刘剑波介绍说,人的鼻黏膜里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其功能是对进入鼻腔的冷空气进行加热加湿。当冷空气经鼻腔吸入肺部时,一般已接近体温。如果整天戴着口罩,鼻腔及整个呼吸道的黏膜得不到锻炼,稍微受寒,就容易感冒。
刘剑波指出,由于现在围巾的原料多是羊毛、化纤织物,如果把围巾围在嘴上,人在呼吸时,纤维和细菌等就会被吸入肺部,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医生建议
冬季,老年人到户外行走,为抵御风沙和寒冷,或在有空气污染的环境中活动,需要戴上口罩,但时间不宜过长。
雾天呼吸道疾病多发,出门最好戴口罩。应该从正规药店购买医用口罩,并保持口罩清洁,避免口罩上带有致病微生物而引发疾病。
老人喝酒御寒 易有危险不可取
记者见闻
在各种电视剧、电影里,经常能见到一种场景:天寒地冻,满身积雪的行人,钻进小店,饮上一壶热酒来暖身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老人也认为饮酒可以御寒。家住郑州市卫生路东四街小区75岁的李老先生就因为睡前喝酒御寒,险些酿祸。
昨天,刚出院的李老先生告诉记者,前几天下大雪时,他为了御寒,睡前喝了点酒,没想到刚躺下不久,就感觉呼吸急促,急忙喊醒老伴一起去了医院。李老先生说,幸好发现及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专家意见
“借酒来御寒,对人体非但起不到保暖御寒的作用,反而会使体内热量大量散失,体温下降,尤其是睡前饮酒,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是极其不利的。”
郑州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王志宏介绍说,饮酒后,因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因而感到燥热,但这只是暂时的。
随着皮肤散发热量的增多和加快,反而消耗了体内的热能,发热过后,体温会很快降低,畏寒的感觉会相继产生,并容易引起头痛、感冒等病症。
王志宏指出,老人临睡前饮酒更是不可取的,特别是一些高血压患者,随着血液中酒精浓度的增高,交感神经容易兴奋,心跳会加快,血压也会升高,严重的还会造成脑血管破裂,引起脑溢血。
糖尿病要注意什么 少饮酒
轻症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饮酒,以啤酒和低度酒为宜,因为饮酒能够活血通络、抵御寒气,并调节心情。但是,对于重症的患者,特别是伴有肝肾、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病人,必须严格禁酒,以免引起病情的恶化。
空调被暖和吗
空调被挺暖和的。
尽管一床空调被的重量在1-2公斤左右,看起来特别薄,但是它的保暖性能还是挺好的,可以抵御寒气,一年四季都能使用。
鼻炎患者的预防措施
患上慢性鼻炎,不及早发现和诊治,哮喘、支气管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并发症会随之而来,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如果少年儿童患有慢性鼻炎,会因鼻塞、头痛造成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及学习成绩下降,并因经常张口呼吸导致发育障碍。
慢性鼻炎患者在冬天应接受医生的积极治疗。此外,除了保持舒畅的心情、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外,患者应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入手做好防病保健:注意保暖。关注气候变化,遇冷及时增添御寒衣、裤、围巾、手套和鞋帽。出门尤其迎风时需戴口罩,对保持鼻腔的湿度有较好的效果。香水、化妆品等都会刺激鼻腔黏膜,应尽量避免接触。短大衣配超短裙或短裤,虽然很时髦,但不能抵御“寒从脚起”,应以保重身体为重。注意多饮热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燥热之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酒,减少对鼻腔黏膜的刺激。有食物过敏史的患者应注意禁忌。
保持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暖气或空调的过度使用,可导致鼻腔干燥,减弱黏膜上皮的抵抗力。这时,合并使用空气加湿器会有较好的效果。定期短时间开窗通风,补充室内新鲜空气。卧室力求陈设简单,不要有地毯、书柜等,也不要存放有刺激性气味的物品。窗帘、被褥要经常洗晒,若长时间没出太阳,就用60℃以上的温水浸泡20分钟后再清洗。
被褥、枕垫等以新棉为好,避免使用皮毛、鸭绒、木棉等制品。室内应勤打扫,最好用吸尘器,或用湿布擦拭。对动物皮毛敏感者忌养宠物,对花粉过敏者,室内不种花草。加强身体锻炼。清晨户外的锻炼时间不宜过早、过长。每天早晨用凉水洗脸,以增强鼻腔黏膜的御寒抗病能力。注意个人及鼻腔卫生,学会正确的擤鼻方法:先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轻轻向外吹气,对侧鼻孔的鼻涕即可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