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发病年龄与预后有何关系
高血压发病年龄与预后有何关系
高血压患者的发病年龄与预后关系密切。
英国医生对1000多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近 30年的追踪观察,并对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与总人口的预期死亡率作了比较,发现在30~39岁年龄组,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是总人口预期死亡率的7.5倍;40~49岁年龄组是4.91倍;5 0~59岁年龄组是2.2倍。如果高血压病人的发病年龄超过60岁,则其死亡率并不比预期死亡率大。
除40~49岁年龄组外,其他所有年龄组的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
这项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发病年龄愈小,则预后愈差,这就提醒那些年龄在60以下,有猝死家族史及舒张压持续在16.0kpa(120mmhg)以上者,应积极及时地进行有效的治疗。
高血压的遗传几率有多高
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比无高血压家族史的人更易患高血压。父母中有一人是高血压患者,子女的高血压发生率可达28%,父母如果都是高血压,子女的高血压发生率可达46%。高血压病人的成人兄弟姐妹中65%可患高血压,其中单卵双生子比其他亲属高血压相关性更高。一些与高血压发病有关的因素,如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高盐饮食等,与遗传也有密切关系。
概括为两大因素,即基因加环境,即在多基因遗传的作用下,再加上同家族共同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性格爱好等等而出现家族中多发病的倾向。但这也并不是说,父母患高血压,子女就一定会患有高血压,通过控制高血压的其它诱因,如抽烟、嗜酒、过度疲劳、情绪不稳定等,高血压是可以减少发病的。
高血压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1、食盐: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有认为食盐2g/日,几乎不发生高血压;3-4g/日,高血压发病率3%,4-15g/日,发病率33.15%,20g/日发病率30%。
2、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
3、环境与职业:有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均易发生高血压,城市中的高压发病率高于农村。
4、年龄: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5、遗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痛风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高血压
临床研究发现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国外对547例中年男性12年随访中发现,血尿酸水平每增加59.5微摩/升,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加23%,血尿酸水平是高血压发病的最强的独立预报信号,有报道痛风合并高血压占40%左右,更多的病人则伴有波动性高血压。通常多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后血压开始上升,年龄常在40岁以后,高血压病人中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在未治疗的高血压人群中约占58%。
产生高血压的原因是什么
1、遗传因素:调查显示,很多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高血压病有明显遗传性特点,一般说来,有着高血压发病史的情况下,那么其患有高血压的几率,也会相应增加。
2、过量摄入食盐: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多样,而其中吃的太咸,即钠盐摄入量过多,是导致高血压疾病的罪魁祸首之一。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有认为食盐《2g/日,几乎不发生高血压;3-4g/日,高血压发病率3%,4-15g/日,发病率33.15%,》20g/日发病率30%。
3、精神紧张:各种不良的心理应激,如焦虑、愤怒、恐惧、抑郁等,都对高血压的发生会产生作用,导致血压的升高。此外,环境的恶性刺激,如长期生活在噪音过大的地方,也会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导致高血压。
4、年龄: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发生高血压的发病率很高。
5、体重:临床调查显示,肥胖的人,也就是体重超重的人,高血压的发病率越高,尤其是近些年来,肥胖的人群越来越多了,以至于高血压的发病率增加。
6、环境与职业:有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均易发生高血压,城市中的高压发病率高于农村。
7、长期饮酒:长期饮酒,很容易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伤害,尤其是会导致血压的升高,形成高血压疾病。
看了这么多大家应该知道高血压的原因与遗传因素关系是最大的,生活不规律、不注意锻炼、肥胖者也会容易高发。在环境嘈杂的地方,精神状态差恐惧等也会导致。对于一些男性朋友特别是长期酗酒的人,尤其要注意了。一旦发现血压升高一定要看医生作出及时的处理。
肥胖和高血压的关系
血压和体重的关系在儿童和青年期即已存在。高血压的危险随年龄和体重的增加而进行性增加。血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的人,其体重的增加对高血压起重要作用。如随着年龄增加而体重不增加,就很少甚至没有与年龄相关的血压增加。高血压发病的相对危险性( RR)随BMI增加而明显增加也受年龄影响。年龄越小RR随BMl上升越快,年龄越大则越慢。BMI每增加一个单位(kg/m2 ),确诊和临界以上高血压发病的RR分别增加10.8%和8.6070。在男性55~59岁组确诊高血压发病RR在不同BMI组甚至无明显改变。此结果意味着控制体重对35~45岁人群比对50~59岁更重要。BMI对临界高血压发病影响在女性比男性更强。
肥胖症作为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不但与血压呈显著正相关,使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升高,基线BMI水平还与4年中新发高血压密切相关。
肥胖症者易于发生高血压的原因在于:肥胖者脂肪组织增多,耗氧量加大,心脏做功量大,促使心肌肥厚,左心室负担尤其加重,久之易诱发高血压。而高胰岛素血症、IR也是肥胖者患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肥胖者胰岛素抵抗所致的高胰岛素血症对肾上腺素能统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有刺激作用。
年龄与高血压病也有关系吗
高血压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有些统计资料表明, 1O岁以下仅占总患病数的10%左右,40岁以上占总数的 90%左右。我国资料表明,4~14岁发病率为0.86%,15~20 岁为3.11%,20~29岁为3.91%,30~39岁为4.95%,40~ 49岁为8.60%,50~59岁为11.38%,6O~69岁为17.23%。
由此可见,40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增加。女性还常发生绝经期高血压,这也提示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内在生理变化或长时间的外界因素作用,适于本病的发生。
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如何导致的
1、年龄
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2、食盐
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食盐<2g/日,几乎不发生高血压;
3、体重
肥胖者发病率高。
4、遗传
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可能与遗传性肾排钠缺陷有关。
5、环境与职业
有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均易发生高血压。
高血压发病时间与后代健康相关
来自弗雷明汉心脏研究的新数据显示,如果父母早年(<55岁)罹患高血压,则其子女在成年后发生高血压及死于心血管病的风险增加。研究者认为,虽然现行实践已在关注高血压患者的家族史,但是该研究发现了患者发病年龄的附加价值。该研究于2017年5月12日发表于《BMJ》。
来自布莱根妇女医院的Susan Cheng教授表示,鉴于高血压患者子女的发病风险增加,所以他们有可能从定期血压监测和生活方式咨询获益。
为明确早发型 vs 迟发型高血压在子代高血压和心血管死亡中的作用,研究者对多代前瞻性弗雷明汉心脏研究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者对3614例一代受试者和1635例二代受试者(血压正常)的血压进行了连续测量。
在26年的随访中,481例(29%)子代受试者发生了高血压;在这些第二代成年人中,父母双方或单方55岁后发生高血压和父母血压正常相比并未增加子代的高血压风险。相反,父母双方或单方在55岁前发生高血压则明显增加了子代的高血压风险(单方 HR 2.0;双方 HR 3.5)。
子代的心血管死亡风险随高血压发病年龄的提前逐渐增加(p<0.001)。与非高血压受试者相比,45岁前发生高血压会明显增加心血管死亡(OR 2.2)和冠脉死亡(HR 2.3)的风险;65岁及以后发生高血压者的心血管死亡(OR 1.5)和冠脉死亡(OR 1.4)也有增加。
研究者建议,评估患者的家族性高血压风险时应区分早发型和迟发型高血压;这对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预后风险也同样重要。研究者还指出,临床实践中早发型高血压患者较迟发型高血压患者接受积极降压治疗的可能性更低。该研究强调,早发型患者同样需要恰当的治疗,甚至是更加针对性的降压治疗;但高血压的发病年龄能否更加准确的预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尚待研究。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会遗传么
不会遗传。但是原发病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性,之所以说有一定的遗传性,是因为高血压发病除了遗传性外,更多地与年龄,是否肥胖,是否吸烟是否有糖尿病等多种因素有关。
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怎么回事
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是根据光镜所见的一种病理形态学诊断的肾炎,是一组以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不同程度系膜基质增多为主要特征的肾小球疾病。
2、本病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及青年,儿童发病多见于3~15岁,平均年龄8 岁,成人的平均发病年龄25 岁。男性发病率稍多于女性。本病的特点是临床表现多样化,几乎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形式及临床表现均可见于其中。轻者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及慢性肾小球肾炎,重者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3、系膜增生性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年龄较大的儿童和青年发病率较高,高峰年龄为16~30 岁。男性病例略高于女性。本病多数起病隐匿,常见上呼吸道感染为前驱症状,其发生率为30.8%~40.3%。本病的特点是临床表现多样化,几乎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形式及临床表现均可见于其中。
4、轻者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及慢性肾小球肾炎,重者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患者中30%~100%的病例有镜下血尿,20%~30%有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蛋白尿从微量到大量或肾病综合征表现者均有,多数患者表现为中等量选择性蛋白尿;30%病例出现轻度高血压,发病初期绝大多数肾功能正常,后期有10%~25%的病例出现肾功能减退。此外,部分病人有腰痛,可能与肉眼血尿有关。本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有明显关系,如显着弥漫性系膜增生和典型的肾病综合征病例,其发展倾向于持续性蛋白尿和进行性肾功能不全。系膜增生伴局灶节段性硬化者,临床上也易发生肾功能不全。而部分系膜增生不明显的病人,其病变进展缓慢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