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大便2种异常情况要当心
宝宝大便2种异常情况要当心
1、宝宝大便带水。
有时宝宝大便的量和次数还会增加,而且可能就像是从宝宝的屁股里喷射出来一样,这些是宝宝腹泻的症状。不过,吃母乳的宝宝不太会腹泻,因为母乳有助于抑制导致腹泻的细菌。
吃配方奶的宝宝更容易腹泻,所以你一定要消毒喂奶器具并经常彻底洗手。宝宝腹泻的原因可能是受到了感染,比如得了肠胃炎、吃了太多的水果或果汁、正在长牙、受到正在接受的药物治疗的影响,或者对某种食物过敏或敏感。
一般宝宝腹泻后应该不需治疗,在24小时内就能停止。但如果不是这样,就要带宝宝去看医生。如果你觉得是配方奶的原因,最好能在更换配方奶之前,向儿科医生咨询一下,看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2、宝宝大便干燥。
不过,这只是宝宝便秘的症状之一。便秘不仅是指你的宝宝憋红了小脸用力排便,便秘的症状还包括排便困难、排出的大便看上去就像是干燥的小颗粒、肚子痛和腹部紧绷、宝宝表现烦躁,有时还会出现带有血丝的大便,这有可能是因为排出硬便时肛裂(皮肤上裂开细纹)造成的。
和吃配方奶的宝宝相比,吃母乳的宝宝不太会出现便秘,因为母乳中的营养物质成分适当,能够使宝宝大便保持稀软。
如果宝宝出现了便秘的症状,特别是当你发现宝宝大便带血丝时,就一定要带宝宝去看医生,检查所有可能的原因。如果你的宝宝已经添加了辅食,医生可能会建议你在宝宝的饮食中增加流食量和纤维量。比如给他吃西梅泥或杏泥,或尝试少量西瓜汁或梨汁。
宝宝正常大便与异常大便的区别
Part 1 宝宝正常大便什么样?
宝宝大便的形态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宝宝月龄、喂养方式、是否添加辅食等。从出生到1岁这段时间,宝宝大便经常会发生变化,大便次数也并非一成不变,还是那句话,要大条一点哈。
新生儿的正常大便
新生儿最初两三天会排出胎便。胎便粘稠,呈黑绿色,是你怀孕期间宝宝肠道里积累的排泄物,由胆汁、黏液、肠壁细胞、分泌物和羊水等构成,胎便的排出说明宝宝的肠胃系统开始正常工作了。
母乳宝宝的正常大便
初乳有通便的作用,能帮助宝宝排出胎便,当宝宝正常吃奶,而且胎便也已经排完后,宝宝大便就会变成棕绿色的,呈稀软的颗粒状,之后会变成比较黄的大便,没有难闻的气味。吃母乳的宝宝大便稀软但有质地,有时呈颗粒状,有时呈凝乳状。
在最初的几周里,宝宝可能会在每次喂奶时或喂奶后排便,但他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排便规律,每天在大致相同的时间排便。当你给宝宝添加辅食、宝宝感觉身体不舒服、或者吃奶的次数逐渐减少时,宝宝的排便规律都会有所调整。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能一天会拉4次以上,也可能3天才拉1次(甚至更久)。只要宝宝排便容易且大便是软的,就不要担心。
配方奶宝宝的正常大便
吃配方奶宝宝大便是淡黄色或黄棕色。配方奶不能像母乳那样完全被消化,一些残留物会使宝宝大便看起来更大坨。配方奶宝宝的大便较臭,更像成人大便。
配方奶宝宝通常需要每天至少排便1次才会舒服,越长时间不排便,大便就会越硬,也就越难排出,就会导致便秘。
从母乳喂养向配方奶喂养转变的时候,要慢慢来,至少要有两个星期的过渡时间,让宝宝的消化系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以免发生便秘或腹泻。
辅食宝宝的正常大便
添加辅食后,宝宝大便就变得让人“厌恶”多了……宝宝可能会吃什么拉什么,如果你给宝宝吃了胡萝卜泥,那么接下来尿布上可能就会有橙红色大便甚至胡萝卜颗粒,但这都是正常的。
随着宝宝吃的食物种类越来越多,大便也会变得更稠、颜色更深,而且气味也更难闻!当宝宝开始吃质地粗糙的食物时,你会发现那些富含纤维质的食物,比如玉米粒或豌豆,会被宝宝直接排出来,这都没关系。等到宝宝的胃肠道发育得更好,能够有效地处理这些食物,问题就会解决。
25天宝宝大便蛋花状有粘液正常吗
正常情况下,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便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稠度均匀如膏状或糊状,偶尔稀薄而微呈绿色,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2一4次。宝宝大便蛋花状有粘液这不正常.应是洕化不良.
指导意见:
母亲在饮食中应避免油腻及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宝宝应该少吃多餐.应该给宝宝服吗咪嗳或常乐康.应多饮水.
宝宝吃母乳怎么确定她吃饱没 大便形状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呈金黄色软便,每天大便2-4次,这表明奶量充足,宝宝吃饱了,若宝宝大便量少,并呈绿色泡沫便,这说明妈妈的奶量不足,表示宝宝没有吃饱。
婴儿拉奶瓣怎么回事蛋白质消化不了
一、宝宝大便奶瓣多的原因
正常大便的性状和喂养方式有关。吃母乳的婴儿大便呈金黄色,偶尔会微带绿色且比较稀;或呈软膏样,均匀一致,带有酸味且没有泡沫。通常在新生儿期大便次数较多,一般为一天排便2—5次,但有的婴儿会一天排便7—8次。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2—3个月后大便次数会减少到每天1—2次。
因此,吃母乳的婴儿如果出现大便较稀、次数较多等情况,只要婴儿精神及吃奶情况良好,体重增磅正常,家长就没有必要担忧。如果婴儿吃的是配方奶,那么大便通常呈淡黄色或土黄色,比较干燥、粗糙,如硬膏样,常带有难闻的粪臭味。如果奶中糖量较多,大便可能变软,并略带腐败样臭味,而且每次排便量也较多。有时大便里还混有灰白色的“奶瓣”。
关键要注意宝宝的精神状态和食欲情况,只要精神佳、吃奶香,睡眠好,体重增长理想,可以不必担心,但应当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异常大便,如:水样便、蛋花样便、脓血便、柏油便等,宝宝可能是病了,要及时看医生。
宝宝大便有奶瓣怎么治疗
奶瓣指的是宝宝的大便中出现一些白色颗粒或瓣状物,通常是由于宝宝消化不良而致。那宝宝消化不良怎么办呢?父母关键要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及食欲,如果精神佳、吃得香,睡得好,体重增长也正常的话,就不必担心了。不过,我要密切观察宝宝情况,如果出现大便异常,呈水样便、蛋花样便、脓血便或者柏油便等,很有可能是宝宝病了,要马上看医生。
宝宝的大便性状和喂养方法密切相关。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通常都是金黄色的,有时可能也会带点绿色且较稀;也可能是软膏样,但是均匀一致,有酸味但没泡沫。新生儿大便次数多,一天可能需要排便2—5次,有的宝宝一天会排7—8次。随着月龄增长,大便次数会变少,2—3个月后每天的大便次数为1—2次。
所以,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出现大便稀、次数多等问题,只要宝宝的精神和吃奶状况正常,体重增长也正常的话,就不用担忧。如果吃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大便为淡黄色或土黄色,而且会比较干燥、粗糙,像硬膏一样,常出现粪臭味。配方奶糖量多的话,大便会变软,带点腐败臭味,排便量多。
宝宝在婴儿时期,因为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消化适应能力很差,饮食喂养不正确易导致消化不良。不定时喂奶,饮食搭配不合理,牛奶浓度大等,都可能会导致宝宝的大便出现异常。表现为量多,泡沫多、粥样或者蛋花样等,父母要及时调节好饮食。
宝宝大便异常的症状
1、宝宝大便次数增多:呈稀水样或鸡蛋汤样,或有粘液及泡沫,有腥臭味,这提示宝宝发生腹泻。
2、宝宝大便次数减少:排便时宝宝哭闹、费劲,粪便干硬,甚至表面带血,这提示有便秘发生。
3、宝宝大便为白陶土样:提示宝宝有胆道梗阻病症,如先天性胆道闭锁。
4、宝宝大便为黑色柏油样:提示宝宝可能有上消化道出血。但小儿服铁剂或吃含铁多的食物也可出现黑便,如吃血豆腐。
5、宝宝大便为红色:提示有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的便中带血丝,多是由肛裂,痔疮或直肠息肉引起。
6、宝宝大便为绿色稀水样:但宝宝一般状态好,提示有饥饿性腹泻,需增加奶量。如一般状态差,伴有发热、呕吐等,提示肠道内有炎症。
7、宝宝大便为果酱样;注意肠套迭的发生。
8、宝宝大便为高梁米水样便:注意坏死性肠炎的发生。
9、宝宝大便为鸡蛋清样的粘液便:或伴有脓血便,提示有发生痢疾的可能。
五种异常脸色要当心
1、面红
脸色红润常被认为是身体健康的表现,但如果长期面色发红带紫暗色,那不一定是好事。这可能是心脏不能正常“工作”,患有狭心症、心肌梗塞的人,或是有这些疾病潜在病因的人,多半拥有一个“红扑扑的脸蛋”。因此为了排除心脏的隐患,应该去医院做心脏的常规检查如心脏彩超、心电图、心肌酶检查等。此外患疟疾、肺结核、肺炎;大量服用激素后,也会引起脸部潮红的现象。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如果面部红色浅淡,局限于颧部,且伴有手足心热、心烦失眠、盗汗等表现,则多为肾阴不足,阴虚内热。可服用蜂蜜、山药、鸡蛋黄、牛奶、枸杞子、冬枣、雪梨、银耳、百合等滋阴之品,但最好寻求中医医生的帮助。
2、面黄
如果脸色明显变黄,很可能是肝胆功能出现问题的迹象。急性黄疸型肝炎、胆结石、急性胆囊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常会通过脸色发出“黄色警报”。 而平常说的“面黄肌瘦”指的是这个人可能是营养不良,或者是胃肠道功能差而吸收不好。如果面色淡黄,并伴有头晕目眩、疲倦乏力等症状,则可能是贫血征兆。应在医师的指导下,加强营养和改善胃肠功能。
3、面黑
脸色发黑通常是肾虚的表现。肾气亏损、阳气不足、血行不畅或操劳过度都会导致面部发黑。如果面色灰黑,晦暗无光泽,并伴有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眩晕耳鸣,神疲乏力等症状,则表明肾精亏耗已相当严重,常用补肾药物予以治疗。
4、面白
气足则血行畅顺,血足则气行健旺,气血不足则面色苍白无血色,并常伴有面容憔悴、眼圈发黑等症状。如果面色发白并伴有嘴唇、指甲色淡,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疲倦乏力,或手足发麻等症状,则很可能是营养不良或贫血的问题。
5、青色
面色发青大多由于缺氧而引起,剧烈的疼痛常常使脸色苍白而带青紫,常见的有尿路结石等所引发的肾绞痛等,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等,也都会使脸色变为青紫。
虾、蟹、鳝鱼等动物死后,体内会产生大量的组胺,食用不当或过敏者面部甚至周身肤色就会呈现青红色,应及时就医。
有些人饮酒后就会出现脸色发青,这是因为肝脏解酒加重了肝脏的负担所导致;熬夜时,肝脏不能正常的进行排毒,导致脸色发青。
宝宝大便异常别忽视
刚成为人父母的家长们,除了感到初为人父母的喜悦外,也有不少问题感到困惑,其中之一就是有关宝宝大小便的问题。
你们平时会不会注意到宝宝大便的次数、颜色、性状等情况呢?其实大便异常是宝宝发出的一个健康信号,家长若能重视宝宝大便异常,正确识别正常与异常的大便,有助于早期发现宝宝的健康问题。下面小编总结了一些要点,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正常大便的观察要点:
1、胎便 胎便的主要成分是水,大约占了72%,由胎儿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胆汁、浓缩的消化液及吞入的羊水组成,出生后几小时内(一般10小时内)首次排出胎粪,呈墨绿色、有点发亮,很像夏天路面上被烈日晒溶了的柏油,无臭味,进食后2_3日内逐渐过渡为婴儿正常粪便。
2、母乳喂养儿粪便 呈金黄色,多为均匀糊状,偶有细小乳凝块,有酸味,每日2_3次。即使每天大便达到3_5次,但大便不含太多的水分,呈糊状,也可视为正常。
3、人工喂养儿粪便 以牛奶(包括奶粉)、羊奶喂养的婴儿,粪便呈淡黄色,大多成形,含乳凝块较多,为碱性或中性,量多、较臭,每日1_2次。
4、混合喂养儿粪便 哺母乳加牛乳者粪便与喂牛乳者相似,但较黄、软。添加谷物、蛋、肉、蔬菜等辅食后,粪便性状接近成人,每日一次。
在没有改变食物量及种类的情况下,宝宝的大便次数突然增加,变稀应视为异常。
异常大便:
1、 泡沫样大便
偏食淀粉或糖类食物过多时,可使肠腔中食物增加发酵,产生的大便呈深棕色的水样便,并带有泡沫。
2、 奇臭难闻大便
偏食含蛋白质的食物过多时,这些蛋白质可中和胃里的胃酸,这样就降低了胃液的酸度,使蛋白质不能充分地消化吸收,再加上肠腔内细菌的分解代谢,这些宝宝的大便往往是奇臭难闻。
3、 发亮大便 进食脂肪过多时,在肠腔内会产生过多的脂肪酸刺激肠粘膜,使肠子的蠕动增加,结果产生淡黄色液状和量较多的大便,有时大便发亮,甚至可以在便盆内滑动。
4、 绿色大便 若大便呈绿色,粪便量少,黏液多,属饥饿性腹泻。
此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粪便呈暗绿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铁质,这些铁质经过消化道,并与空气接触之后,就呈现为暗绿色。
5、蛋花汤样大便 病毒性肠炎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的小病人常常出现蛋花汤样大便。
6、豆腐渣样大便 则常常见于霉菌引起的肠炎。
7、水样大便 多见于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
8、灰白色大便 各种原因所致的胆道阻塞病人会排出灰白色的大便。医学上称陶土色大便。此外,进食牛奶过多或糖过少,产生的脂肪酸与食物中的矿物质钙和镁相结合,形成脂肪皂,粪便也可呈现灰白色,质硬,并伴有臭味。
9、柏油样大便 由于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故粪便呈黑色;又由于硫化亚铁刺激肠粘膜分泌较多的黏液,而使粪便黑而发亮,故称为柏油样便,多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所致的出血。
爱心提醒:正常人进食动物血、猪肝等含铁多的食物也可使粪便呈黑色,而服用铋剂、炭粉以及某些中药等药物也会使粪便变黑,但一般为灰黑色无光泽,做隐血试验阴性可帮助鉴别。
10、鲜红色血便 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黏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出,提示为肛门或肛管疾病,如痔疮、肛裂、肠息肉和直肠肿瘤等引起的出血。
11、果酱样大便 暗红色果酱样大便见于肠套叠;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则见于阿米巴痢疾。
12、黏液脓性鲜血便 常见于细菌性痢疾、空肠弯曲菌肠炎。
13、洗肉水样血便并有特殊的腥臭味 见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小贴士:当发现宝宝的小便出现异常时,请及时求助于医生,分析原因后,合理护理。
小孩子反常要当心
小孩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有的甚至旷课逃学。最近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不断接到这样的咨询。医生提醒家长,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就有可能出现这些表现,应引起重视。
据介绍,儿童期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不一定是非常明显的,而是常常在早期表现为性格行为方面的异常变化,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学习生活上的变化,原来学习认真、成绩比较好,逐渐变为不再认真、对学习马虎了事,整日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即使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了也毫不在乎,甚至不愿再去上学,有的还逃学,在社会中游荡。
但很多家长还以为这是孩子的道德品质出现了问题,加强管教后仍然收效甚微。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症状越来越明显时,最佳治疗时机已经错过。专家提醒家长,如果孩子出现了学习成绩下降、逃学等问题,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必要时求助于医生,排除可能存在的精神分裂症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