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款中医补气血药材
7款中医补气血药材
①中医草药黄芪
黄芪为豆科植物黄芪的干燥根,以肉黄白,质坚而为易折断,粉多,味甜,无黑心及空心者为佳。
黄芪性微温,味甘,功能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痛疽不溃,内伤劳倦,脾虚泻泄,脱肛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
黄芪含有糖类、叶酸和多种氨基酸等成分,它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所以能提精神,抗疲劳,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对防止气虚,感冒和感染颇为有效,还有强心利尿作和降压作用;含有微量元素硒,硒是癌症的天敌,所以黄芪有抗癌作用。
若水煎,每次用量9--30克;但有高热,大渴,便秘等实热症者忌用。
②中医草药西洋参
西洋参又叫花旗参,主要产于美国和加拿大,移种于我国的叫种参,药用其根,为贵重药材,是清补保健之妙品,凡欲用人参而不耐人参之温者,皆可用之。
西洋参味甘,微苦,功能补气养阴,清火生津,适用于肺虚劳嗽、久嗽、喘咳、咯血、肺痿失音等症证;以本品1—3克,水煎代茶饮,有润喉美声之效,戏曲、歌唱演员常饮,有益于嗓音保健;西洋参亦是体育保健之佳品,可供激烈活动后疲劳乏力,口于而渴,大汗出者服用。
在使用时,可研为细末,每次服1—1.5克,温开水送下;亦可单独水煎,每剂1.5--3克;存放时要防腐,防虫蛀,可:干燥后密封保存,或放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③中医草药党参
党参为橘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党参的根,以山西的潞参参为优;含有菊糖,生物碱,皂甙,维生素B1、B2等成分,能兴奋中枢神经,使精神振奋,消除疲劳,亦可增加红细胞和血色素,并能增加免疫力;此外,对化学疗法及放射方法引起的血细胞降低也有升高作用。
本品性平、味甘,功能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常用于气虚不足的倦怠乏力,气短心悸,食少便溏,气津两伤的口渴;气血两虚的萎。黄,头晕等症,以及病后体弱,营养不良。
若酒浸,将党参切碎,浸于1斤米酒或白酒中,1个月后服用,每次2--3汤匙,1日3次;
若水煎,每次9---15克,内服。
④中医草药甘草
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茎,以质坚实而重,皮细而紧有柚沟,断面黄白色,粉多、味甜,嚼之纤维少者为佳;内含甘草甜素、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甙、异甘草甙等,动物实验证明甘草素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和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此外,尚具有镇咳,镇痛,抗惊厥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功能补脾和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解毒,调和诸药,适用于脾胃虚弱,脘腹疼痛,咳嗽,心悸,疮疡肿毒,中毒等症。
用量:1.5-9克,不宜与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⑤中医草药太子参
太子参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又称孩儿参,是一味很好的清补之品,内含果糖,淀粉,皂甙,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有强壮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微苦,功能补肺健脾,益气生津,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倦怠小儿清瘦;肺虚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后气阴两亏等病症。
每次用量:9—30克,要防霉,宜放置干燥通风处或干燥后密封存放。
⑥中医草药人参
这是最重要,最名贵的补气中药之一,味甘、微苦,性微温,功能大补元气,益智安神,为补益保健之佳品。
研究证实,人参有促进人体细胞发育,增加细胞分裂次数的作用,而美国学者诲弗利克认为,人体细胞大约分裂50次就停止丁,细胞每次分裂一次需要2.4年,如果能达到分裂50次,就可以活到120岁,由于人参大补元气,可常用于呼吸微弱、四肢厥冷,脉微弱,血压低的休克等症。此外,由于人参有补益强壮作用,可抗衰老,适用于久病体虚,心悸怔仲,自汗肢冷,气短,虚脱,心衰,神经衰弱等症。
⑦中医草药白术
白术为菊根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以浙江出产的白术为最好,为健脾益气的主要药物;内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苍术醇和苍术酮,含有维生素A类物质,有保护肝脏,降低血糖,增强体力等作用;能促进胃肠液分泌,有增强消化功能的作用,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及升高血细胞效应。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甘、苦,功能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气、自汗;脾虚运化失司,水湿停留的痰饮,水肿;妊娠脾虚气弱,胎气不安,足肿等症。
中药补气血药材有哪些
黄芪
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含蔗糖,葡萄糖醛酸,黏液质,生物碱,多种氨基酸,胆碱,叶酸,熊竹素以及微量元素硒。
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排脓,补中益气,温养脾胃。
临床应用:1.用于慢性衰弱者,表现为中气虚弱,体倦乏力,语言低微,脉象濡缓,久服黄芪有较好疗效;2.用于中气下陷所致的脱肛,子宫脱垂,内脏下垂等;3.治疗一切痹病,如周围神经麻痹,半身不遂,慢性风湿性关节炎;4、治疗表虚自汗症,急,慢性肾炎;5.用于治疗消渴,常与山药,生地黄,天花粉,五味子等配伍。
太子参
太子参味甘,苦,性微温,入心,脾,肺经。含果糖,皂苷,淀粉,精氨酸等。
功效:滋养强壮,补气益血,健脾生津。
临床应用:体质虚弱而属阴虚者较适用,尤其适宜于肺气不足,伤津口渴,阴虚咳嗽的病人;2.改善消化吸收功能;3.小儿病后体虚无力,自汗,配以浮小麦用。
生地黄
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入心,肝,肾经,块根主要含β-谷甾醇与甘露醇,以及少量的豆甾醇,微量的菜油甾醇,还含有地黄素,生物碱,脂肪酸,梓醇,葡萄糖与维生素A类物质。
功效:滋阴养血,养阴生津。
临床应用:主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1.治疗温热性疾病,有舌绛,口渴,便秘,睡眠不安证候者,可配玄参,麦冬以清热;2.用于治疗血热所致的出血,治吐血,衄血可配伍白茅根,芦根,治尿血配木通,车前子,痔疮出血可配伍地榆,槐角。3.用于治疗阴虚内热所致的咳嗽,大便干结,习惯性便秘;4.用于治疗血热所致的皮肤病,如荨麻疹,湿疹,皮癣等;5.用于治疗糖尿病,配伍天冬,枸杞子等;6.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当归
当归味甘,辛,性温,入心,肝,脾经。根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有蔗糖,维生素B12,维生素A类物质。
功效: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临床应用:当归为中医临床用得最多的中药,凡需养血通脉,无论属血证,虚证,表证和痈疡,都可用当归。
1.用于妇科调经:取其有行血,镇痛作用。可能是加强子宫收缩而排瘀血,或弛缓子宫痉挛而 镇痛,配以熟地黄,川芎,白芍(即四物汤)。
2.用于养血:对心血虚之心悸,健忘,失眠,心神不宁等,用当归养血以安神。
3.用于治疗肢体瘀血:在跌打方剂和治疗鼻塞性脉管炎的方剂中常用当归。
4.用于治疗腹痛:对气血瘀滞而兼虚寒的腹痛较适宜。
鸡汤上面的油怎么去除 鸡汤补气血吗
鸡汤具有一定的补气血作用。
鸡汤中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成分,食用鸡汤可以有益于气血生发,对身体的养护很有益处,如果在煮鸡汤的时候,在鸡汤里面添加一些补气或者补血的中药材,可以达到气血同补的作用。
生活中常见的补气血药材有:红参、黄芪、党参、当归、阿胶、熟地、枸杞、红枣等。
食疗补气血的方法
1.补气血的谷物
给人体补气血或预防气血不足时,可以选择多种的食物进行。谷物中的红豆、黑米、紫米、糯米、小米等都具有补血、补气的作用。其中小米粥还有代参汤这一美称,常常被用于产后女性补气血。
2.可补气血的蔬菜类
蔬菜中的南瓜、胡萝卜、红薯、莴苣等也有补气血的功效。其中的红薯可补中益气、肥五脏的作用。并且富含膳食纤维,不容易造成便秘和上火现象。
3.可补气血的食疗方
补气血的食疗方法有很多,常见的四红汤,便是利用红枣、花生、桂圆、红豆等煮成。以及银耳南瓜汤、红枣乌鸡汤等。
4.补气血的药膳
在中医里还会利用中药材与食物共同制作成为补血药膳,如常见是四物汤便是女性补气血的方剂之一,另外,当归、枸杞、党参等都可以起到补气血作用。
但是因为是药三分毒,中药材的食用也要咨询专业的医生,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身体是有气血充足,才能少生病,容颜更美丽。
吃党参太子参可以喝茶吗 党参与什么一起吃好
党参对体质虚弱、气血不足、面色萎黄、脾胃气虚等症候能起到一定的补气补血功效,因此搭配补气药材能增强补气的功效,如人参、西洋参、白术、黄芪等,而搭配补血药材则能增强补血作用,如当归、阿胶、熟地、龙眼等,因此党参搭配不同的药材吃能发挥不同的功效,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怎样做鸽子汤补血补气
中医认为,鸽肉易于消化,有滋补益气、祛风解毒的功能,对病后体弱、血虚闭经、头晕神疲、记忆衰退有很好的补益治疗作用,若是想鸽子汤有补血补气的效果,可以搭配有补气血功效的药材一同炖煮,常见的补气血药材如党参、当归、黄芪、人参、红枣等,一同食用亲可以起到一定的补血补气效果。
中医补气常见药材罗列汇总
人参
大补元气,有补益强身作用,可抗衰老,适用于久病体虚、心悸心慌、肢冷、气短、虚脱、心衰、神经衰弱等症,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黄芪
补气升阳、益精固表、利水退肿,适用于自汗、盗汗、浮肿、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但有高热、大渴、便秘等实热症者忌用。
西洋参
补气养阴、清火生津,适用于肺虚劳嗽、久咳、喘咳、咯血、失音等症。激烈活动后疲劳乏力、大汗虚脱者服用不错。
党参
能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常用于气虚不足的乏力、气短、心悸、食少、便溏、气津两伤的口渴 气血两虚的面色萎黄、头晕等症,以及病后体虚、营养不良。
太子参
补肺健脾、益气生津,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倦怠、小儿清瘦 肺虚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后气阴两亏等病症。
白术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气、自汗 水湿停滞的痰饮、水肿 妊娠脾虚气弱、胎气不安、足肿等症。
中药补气血药材有哪些 太子参补气益血
太子参味甘,苦,性微温,入心,脾,肺经。含果糖,皂苷,淀粉,精氨酸等。
功效:滋养强壮,补气益血,健脾生津。
临床应用:体质虚弱而属阴虚者较适用,尤其适宜于肺气不足,伤津口渴,阴虚咳嗽的病人;2.改善消化吸收功能;3.小儿病后体虚无力,自汗,配以浮小麦用。
女人如何补气血 注意这5件事
1、气跟血要分开补
虽然我们常说“气血、气血”,但是气跟血分开补的效果才是最好的。专家认为,人们可以在白天补气、晚上补血,因为人体在白天大多数是靠着气要运作,而晚上是归血、养血的好时候。
2、补气血药材不能乱吃
在中医上,有不少药材都有补气、补血的功效,常见的枸杞、红枣就有这样的效果,但是你要知道,中药是不能乱吃的,再加上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人们最好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来选择补气、补血的药材,对症下药效果更明显。
3、经期、孕产期不宜补
有人觉得在经期、孕产期更需要补气血,但是中医提醒,这几个时期都是补气血的禁忌时期。专家认为,女性在经期以及孕产期时虽然会流失大量的血液,但是此时补气血会让女性感到燥热、体烦,从而影响到日常生活。
4、不能一方大家一起补
上面我们有提到,补气血的药材是不能乱吃的,那么医生开出来的补气血药方是否可以一群人一起使用呢?答案自然也是否定的。中医认为,人与人的身体情况都是不同的,所以补气血的药材、用量都不同,一个补血方不能大家一起用。
5、食补效果会更好
大多数人都会以为药补会更好,但是你也要明白,是药三分毒,中医提倡气血不足的人通过食疗来补气养血。因为食物不仅不会给人体带来毒素,还能带来额外的营养物质,所以说食补的效果会比药补好。
说到饮食补气血的效果会比较好,那么大家对于哪些食物能补气血是否心中有数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推荐几款有补气、补血功效的食物,一起来了解下吧。
黑芝麻
女人多吃黑芝麻除了可以让秀发变得更乌黑、柔顺以外,还有补肾、补血的功效。建议女性每天喝一杯黑芝麻糊,或者也可以干嚼一勺黑芝麻,但是需要同时饮水,否则会引起上火。
葡萄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葡萄也能补气血,中医认为,葡萄归脾、肺、肾经,对补血养气有不错的功效,而且葡萄性平,多吃一点也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