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温经止血的中药有哪些

温经止血的中药有哪些

温经止血的中药有哪些

温经止血药,适用于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证。如便血,崩漏,紫癜等,色暗淡者。热盛火旺之出血证忌用。温经止血药有艾叶、炮姜、灶心土等。

1、艾叶

艾叶,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本品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本品药性温燥,阴虚血热者慎用。有小毒,不可过量服用。

(1)冷劳久病:茅香花、艾叶四两,烧存性,研末,粟米饭丸梧子大。初以蛇床子汤下二十丸至三十丸,微吐不妨,后用枣汤下,立效。(《圣济总录》)

(2)伤寒时气,温病头痛,壮热脉盛:以干艾叶三升。水一斗,煮一升,顿服取汗。(《肘后方》)

(3)妊娠风寒卒中,不省人事,状如中风:用熟艾三两,米醋炒极热,以绢包熨脐下,良久即苏。(《妇人良方》)

2、炮姜

炮姜,中药名。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本品呈不规则膨胀的块状,具指状分枝。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质轻泡,断面边缘处显棕黑色,中心棕黄色,细颗粒性,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微辛、辣。温经止血,温中止痛。用于阳虚失血,吐衄崩漏,脾胃虚寒,腹痛吐泻。

蜘蛛咬人:炮姜切片贴之,良。(《千金方》)

3、灶心土

灶心土,为烧木柴或杂草的土灶内底部中心的焦黄土块。全国农村均有在拆修柴火灶或烧柴火的窑时,将烧结的土块取下,用刀削去焦黑部分及杂质即可,又名伏龙肝。本品为不规则块状。橙黄色或红褐色。表面有刀削痕。体轻,质较硬,用指甲可刻划成痕,断面细软,色稍深,显颗粒状,并有蜂窝状小孔。具烟熏气,味淡。有吸湿性。以块大整齐、色红褐、断面具蜂窝状小孔、质细软者为佳。

伏龙肝与炮姜,均可温中止血,止泻,二者均适应于脾胃虚寒,腹痛泻痢以及阳虚失血之症,但炮姜温中散寒之力强,守而不走,治疗一切脾胃虚寒之证,伏龙肝偏于温中止血,并有和胃降逆止呕作用。

艾贴对颈椎有效吗

有效。

艾贴是一种以艾叶为原材料制成的膏药,而艾叶是一种中药材,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效。

颈椎大多是由于过度疲劳,或者自身的退行性变所引起的不适,使用艾叶贴能起到一定温经通脉、活血止痛的效果,能有效缓解一些颈椎的不适。

止血药的分类

1、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的药物可治疗血管因素所致的出血,如安络血、维生 素C和路丁等;垂体后叶素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收缩,有止血效果,特别是对咯血和门脉高压引起的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更有效。

2、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止血敏等。

3、大量的出血病人是由于凝血机制障碍所致,维生素K可促使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及因子Ⅶ、Ⅸ和Ⅹ,有助于制止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6氨基己酸、对羧基苄胺和止血环酸是抗纤维蛋白溶解的药物,可使已形成的血凝块不致被溶解和破坏,达到防止由于纤维蛋白溶解增强所致的出血;对于由肝素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引起的出血,可静脉注射鱼精蛋白,由凝血因子抗体引起的出血治疗困难,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等。此外,一些中草药也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如云南白药、三七、止血灵、仙鹤草、白芨、紫草、茜草和白茅根等。

4、局部外用的止血药有明胶海绵和止血棉(由安络血、药用明胶、依他酸二钠和甲醛等经严密消毒后制成),对创面渗血和牙龈及鼻出血有较好疗效。根据药物作用的不同,用于止血的中药一般分为凉血止血药、收涩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和温经止血药。凉血止血药主要用于火热炽盛、阴虚火旺、灼伤血络、迫血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证。收涩止血药主要用于内无瘀滞,外无实邪的吐血、衄血、咳血、咯血、便血、尿血等。化瘀止血药主要用于瘀血阻滞脉络,不得循经而外溢引起的各种出血证。温经止血药主要用于久病阳气虚弱,不能摄血引起的各种出血证。

止血药都有止血作用,其机制有何不同

能使出血停止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的药物可治疗血管因素所致的出血,如安络血、维生素C和路丁等;垂体后叶素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收缩,有止血效果,特别是对咯血和门脉高压引起的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更有效。②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止血敏等。

③大量的出血病人是由于凝血机制障碍所致,维生素K可促使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及因子Ⅶ、Ⅸ和Ⅹ,有助于制止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6氨基己酸、对羧基苄胺和止血环酸是抗纤维蛋白溶解的药物,可使已形成的血凝块不致被溶解和破坏,达到防止由于纤维蛋白溶解增强所致的出血;对于由肝素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引起的出血,可静脉注射鱼精蛋白,由凝血因子抗体引起的出血治疗困难,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等。此外,一些中草药也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如云南白药、三七、止血灵、仙鹤草、白芨、紫草、茜草和白茅根等。

局部外用的止血药有明胶海绵和止血棉(由安络血、药用明胶、依他酸二钠和甲醛等经严密消毒后制成),对创面渗血和牙龈及鼻出血有较好疗效。根据药物作用的不同,用于止血的中药一般分为凉血止血药、收涩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和温经止血药。凉血止血药主要用于火热炽盛、阴虚火旺、灼伤血络、迫血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证。收涩止血药主要用于内无瘀滞,外无实邪的吐血、衄血、咳血、咯血、便血、尿血等。化瘀止血药主要用于瘀血阻滞脉络,不得循经而外溢引起的各种出血证。温经止血药主要用于久病阳气虚弱,不能摄血引起的各种出血证。

止血凉血中药有哪些 地榆(根)

来源于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春秋季采挖,晒干,切片,以条粗,质坚,断面粉红色者为佳,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功效:苦,酸,微寒,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煎服,9-15g,外用适量。

功用特点:本品凉血收敛止血,尤其适宜用于下部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又能解毒敛疮,为治烫伤之要药。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中气下陷,冷痢泄泻,崩漏带下,血虚有瘀者均应慎服。

端午门上插的是艾叶和菖蒲吗 陈艾和菖蒲煎水能喝吗

可以一起煎水喝。

艾草是很常见的中药材,其味苦、辛,性温,入脾、肝、肾,具有温经、祛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而菖蒲味辛,性温,归心、胃经,具有祛痰开窍,化湿开胃、宁神益智的功效,两者在性味和功效作用上互不冲突,可以搭配煎水喝,还能起到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痰化湿、开胃助消化的作用。

三伏天用艾叶泡脚好吗 三伏天可以用艾叶泡脚吗

可以的。

中医认为,艾叶为纯阳之品,顺应阳气的生发,可驱除体内伏寒久湿,为夏季保健之佳品。艾叶,也叫艾蒿,是常用的中药,性温,味苦,入脾、肾二经。艾叶是一味芳香化浊的中药,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驱毒除瘟的作用,尤其是熏艾叶的消毒功效更大。民间素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艾叶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其中,五月艾的药效最佳,临床上常用来外用,如艾灸、煎水外洗等。用艾叶水泡脚能有效的祛虚火、寒火,可以治疗门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牙龈炎、中耳炎等头面部反复发作的与虚火、寒火有关的疾病。

男人不能睡艾叶枕头吗

可以睡。

艾叶是一种菊科蒿属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是一种中药材,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效,用于妇科疾病较多,但药材只需要对症,并不区分男女,因此将其制成枕头时,无论男女都可以使用。

相关推荐

艾叶泡脚能去湿气吗 艾叶泡脚可以长期泡吗

不宜天天泡。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艾叶本是一味中药材,中药材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需因人而异,所以如果女性朋友想要利用艾叶泡脚来治痛经、治宫寒等毛病,最好是每隔一天一次或者一周三次,不能天天泡,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另外,用艾叶泡脚不适合阴虚血热的人单独使用,因为艾叶性温燥,又温经止血的功效,阴虚血热者慎用。

荆芥艾叶一起煮水的功效

荆芥性味辛、温,归肺、肝经,主要解表散风、透疹的功效,而艾叶性味辛、苦、温、小毒,归肝、脾、肾经,主要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效。 所以将荆芥和艾叶一起煮水用,是具解表散风、透疹、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等功效的,对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等病症都具缓解作用。

艾草颈椎贴效果吗

对症使用就会效果。 艾草颈椎贴是以艾草为原材料制成的膏药,而艾草是一味中药,性味辛、苦、温、小毒,归肝、脾、肾经,具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能,要是对症使用时,对于某些疾病的一部分症状具良好的效果,则但要是不对症使用时,起到的作用不大,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进行治疗。

什么人不能吃艾草 温经止血

艾草青团中的艾叶温经止血的功效,可用于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经寒不调等症。

栀子花可以和艾叶一起煮吗

可以。 艾叶是比较常用的一味中药,性温、味苦,具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咳喘等症状,而栀子花芳香怡人,含多种挥发油及微量元素,止咳化痰、利尿消肿等作用,两者没配伍禁忌,可以一起泡水。

艾叶煮鸡蛋的做法 功效

温经止血、暖宫、除湿驱寒。

生姜艾草泡脚能去湿气吗

能。 而生姜味辛性温,属于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其中含大量的辛辣素以及芳香成分,具较好的驱寒作用;而艾草作为一种中药材,具较好的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等作用,两者一起用来泡脚,是具一定驱寒祛湿作用的,对人体的健康一定好处。

止血药会影响月经吗

专家表示,月经前期使用止血药是会影响月经的。 止血药指的是能促进血液凝固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止血药主要通过增强体内凝血因素或抑制抗凝血因素,促使凝血,以达到止血目的。 中药止血药具收敛、凝固、清营、凉血等作用,用以治疗咯血、衄血、咳血、便血、尿血及崩漏等出血症,并用于创伤性出血。 止血药应用注意事项 一、止血药以其药性区分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之不同,临床应用须跟据药性选择相适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二、止血药是治标之品,临床应用需配合相应的药物如清热药、温热药、活血化瘀药以及补益药,以标

止血凉血中药哪些 大蓟(地上部分)

来源于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季开花时割取地上部分,或秋末挖根,除去杂质,晒干,地上部分以色灰绿,无杂质者为佳,根以粗壮,无须根,芦头者为佳,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功效:苦,甘,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煎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功用特点:本品凉血止血兼活血散瘀,解毒消痈,善治血热妄行之出血症,又能治各种内外痈肿。 注意事项:虚寒出血,脾胃虚寒者禁服。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 温经止血

“崩漏”是指妇女非经期阴道不规则出血现象,“崩”是属于阴道大量出血,“漏”是指阴道的不规则出血,持续不断。人体虚寒便会引起这两种症状。 艾叶能暖气血,温筋脉,具温经止血的作用,单用艾叶或者与阿胶、芍药、干地黄等一起使用可治疗虚寒引起的崩漏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