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预防冻疮首先应怎么做

预防冻疮首先应怎么做

刘阿姨近日脚趾长了许多紫红色皮疹,晚上钻进被窝一暖和就痒得厉害,来到门诊求治,检查后发现她是患了冻疮。她表示很纳闷,说自己前不久还特意买了一双加绒的鞋子,穿上可以紧紧地护住双脚,以防透风,怎么还会生冻疮。

冻疮是冬季常见病,常在露天环境下活动的人,身体长时间处于冷空气中,易导致手、脚和耳朵等部位皮肤血管收缩、局部组织缺氧,久而久之,会引起静脉淤血、水肿、血液循环不畅而导致冻疮的发生。儿童、女性或经常手脚冰凉的人更易患病,患病后较易复发。许多人以为“鞋子越紧越保暖”,其实过紧的鞋子易使末梢血液循环不畅,使双脚愈发感觉寒冷,更容易生冻疮。

预防冻疮首先应注意保暖,鞋袜垫要合适,保持干燥。鞋袜大小松紧要适宜、透气性能要好。鞋子最好选较为宽松的,别紧裹双脚,并注意鞋带不要系得过紧。长期在露天环境工作的人,可佩戴手套、口罩、帽子、围巾等。其次,应加强锻炼,促进机体血液循环,还可在天气转冷之前坚持用冷水洗脸、洗手,以提高耐寒能力。最后,如果已经患有冻疮,需及时来医院皮肤科就诊。同时,从寒冷的室外回到室内后,可用双手揉擦耳、脸、脚等受冻较重的部位,但别用热水烫泡。

洗手加辣椒防冻伤

冬天可以在洗手或者洗脚的时候在水里扔上两个辣椒,对预防冻伤的效果很好。

手脚和耳廓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末梢部分,亦是冻疮的易发部位。深秋以后,气温突然降低,末梢血管内的血流也随即变得缓慢。当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上述部位的皮下小动脉遇冷收缩,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发生冻疮。

在中医学上来说,由于冻疮患者大多体质阳虚,故气血运行不畅,凝滞脉络,久而久之肌肤便会失去养分,导致阴寒久伏于脉络,因此,冻疮会反复发生。

而辣椒可以祛寒,起到温经散寒、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的功效。经常用辣椒水洗一洗,能起到很好的防冻作用,尤其是在东北西北等高寒地区,寒风凛冽,经常容易冻坏,可以在出门前用辣椒水擦擦耳朵,洗一下手。这样出门以后被冻坏的几率要小很多。此外,辣椒水还能起到抑制手汗和促进手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辣椒水虽然防冻效果好,也不能常洗,不然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此外,如果不小心有了冻疮,辣椒仍然可以帮忙。用红辣椒10克,切碎,放入白酒60毫升中浸泡7天,再加樟脑3克摇匀,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连续1周。在搽的同时轻揉冻疮处,把凝固的血液揉散,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如果感觉患处皮肤瘙痒,别用手去挠,以防表皮破烂感染。

一旦长了冻疮,应尽快进行治疗,加强患处保暖,以防病情扩展。一度冻疮可用3%碘酒局部涂擦并按摩,一日数次,效果较好。或用冷水(摄氏10度左右)、热水(摄氏38度左右)交替浸泡,每日数次。二度、三度冻疮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发生感染,使病情恶化。

女性冻疮的预防方法

预防冻疮应针对其发病原因,要提前开始效果才好,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做好防寒工作

冬季在户外工作时,一定要穿暖,如戴手套、帽子,穿棉鞋。

平常做好足部的护理,有时间多按摩脚部,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

传统食补

冬天多吃一些牛、羊肉或狗肉之类的食物,可有效的预防冻疮的发生。

体育锻炼法

加强适合自身条件的体育锻炼,如练气功、跳舞、跳绳等活动,或利用每天洗手、脸、脚的间隙,轻轻揉擦皮肤,至微热为止,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微循环障碍,达到“流通血脉”的目的。

温差水泡法

取一盆15摄氏度的水和一盆45摄氏度的水,先把手脚浸泡在低温水中5分钟,然后再浸泡于高温水中,如此每天乾地3次,可以锻炼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减少冻疮的发生。

服、擦药物法

有冻疮体质者,可在入冬前一月增加维生素A、C及矿物质的食入,可口服烟酰胺片0.1克,日3次,钙片0.5克,日3次,以提高机体耐寒力。

也可用三七、红花以及赤芍等来进行预防,只要局部擦洗便可。

也可在冻疮好发部位涂擦辣椒酊(取干辣椒20克,密闭浸泡于75%酒精500毫升中,7天后可用),每日擦2-3次。

冻疮的家庭保健治疗

每到寒冬或初春,小儿容易生冻疮,有时成人也难免。冻疮好发于肢体的未端,如手、足跟、面颊、耳廓等部位。因而应注意全身及手足保暖,鞋袜宜宽松干燥以预防冻疮。一旦发生冻疮,应当先用温水浸泡,不要立即烘烤或用热水烫洗,否则容易导致局部溃烂。

冻疮的生活保健治疗:

每天要作局部皮肤(好发冻疮之处)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畅通。鞋子不要太紧,以免影响足及卟跟血液循坏。加强体格锻炼,应自夏季开始用冷水洗脸、洗脚。逐步提高处周血管对寒冷刺激的适应能力。对未溃破的冻疮,可用温水洗后外敷冻疮膏。

有些小儿冻疮年年发作,原因在于这些孩子的皮肤表面温度低于常人,肢端微循环比常人差,而且他们的血液中冷球蛋白含量较高,一旦遇到寒冷刺激便迅速发生凝结,从而加重末梢循环障碍。因而为了使孩子不发生冻疮,最重要的是积极预防。

在冻疮的后期常有水泡,水泡溃疡,糜烂、结痂,直到天气暖和时痂皮才脱落治好。第二年冬天往往在原先发生冻疮的部分又再发。冻疮创面易发生继发细菌感染,贵破后不能碰水,如手背或足跟有冻疮溃破后不能经常洗手或洗脚,对健康不利。预防冻疮的措施主要为局部保暖,尤其室处温度0℃以下,外出时要戴好手套、护耳的帽子,穿上棉,戴上口罩等。

冻疮的病因

系机体对寒冷发生的异常反应。冻疮是寒冬或初春季节时由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好发生在肢体的末梢和暴露的部位,如手、足、鼻尖、耳边、耳垂和面颊部。

现代医学认为冻疮是因为患者的皮肤耐寒性差,加上寒冷的侵袭,使末梢的皮肤血管收缩或发生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得氧和营养不足而发生的组织损伤。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阳气不足,外感寒湿之邪,使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而发病。

众所周知,手脚和耳廓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末梢部分,亦是冻疮的好发部位。深秋以后,气温突然降低,末梢血管内的血流也随即变得缓慢。

当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上述部位的皮下小动脉遇冷收缩,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发生冻疮。也有部分患者是因为血管先天性变异、血管狭窄导致血流不畅而诱发冻疮的。因此,预防冻疮应针对其发病机理,提前采取措施,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日常冻疮的护理该注意什么

1.冻疮忌用火烤,热水烫等加热措施复温。禁用冷水浴,用雪搓,捶打等方法。

2.在温暖的环境中可给冻疮病人少量热酒,促进血液循环及扩张周围血管。但寒冷环境中不宜饮酒,以免增加身体热量丢失。

3.在冻疮的急性期,必须避免伤肢运动。急性炎症一旦消散,应尽早活动指(趾)关节,防止关节僵直,有助于肌张力恢复,保护肌腥和韧带的灵活性。

4.重伤员应注射破伤风类毒素,预防破伤风发生。

5.预防冻疮,应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抗寒能力,常用冷水洗手、洗脸、洗脚。冬季要注意对身体暴露部位的保暖,还可涂些油脂。站岗值勤应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用茄子秸或辣椒秸煮水,洗容易冻伤的部位,或用生姜涂擦局部皮肤,都有预防冻疮作用。

6.Ⅱ度,Ⅲ度冻疮病人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脚起冻疮怎么办

用热水泡脚,热水泡脚可以有效治疗冻疮。热水的浸泡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效治愈冻疮。

我用过一种偏方,用霜打的茄子的植株熬水,然后用熬好的水泡脚,此方法适宜用于出现冻疮之后,用此植物熬的热水泡脚要持续泡一周,一天三次。

在三伏天,成一碗醋放在屋顶等醋晒到只剩碗底一点浓稠的浆,把晒好的醋拿下来,涂在手脚上出过冻疮的地方,有助于防止入冬再被冻伤。

冻疮是血液循环不畅所致,适量的运动可以有效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冻疮。

注意事项:

如果已经长了冻疮,应该用活血化瘀,温阳散寒的方法治疗,在一个“暖融融的环境中”把冻疮洗掉。可以选用云南白药酊或冻疮膏的。

冻疮的原因有哪些呢

寒冷是本病发病的最主要原因,能增加冷传导和对流的因素对本病的形成起促进作用,如潮湿和风速。此外机体组织对寒冷的适应能力下降也对本病形成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系机体对寒冷发生的异常反应。冻疮是寒冬或初春季节时由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好发生在肢体的末梢和暴露的部位,如手、足、鼻尖、耳边、耳垂和面颊部。现代医学认为冻疮是因为患者的皮肤耐寒性差,加上寒冷的侵袭,使末梢的皮肤血管收缩或发生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得氧和营养不足而发生的组织损伤。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阳气不足,外感寒湿之邪,使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而发病。

众所周知,手脚和耳廓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末梢部分,亦是冻疮的好发部位。深秋以后,气温突然降低,末梢血管内的血流也随即变得缓慢。当温度低于 10摄氏度时,上述部位的皮下小动脉遇冷收缩,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发生冻疮。也有部分患者是因为血管先天性变异、血管狭窄导致血流不畅而诱发冻疮的。因此,预防冻疮应针对其发病机理,提前采取措施,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冻疮的病因

系机体对寒冷发生的异常反应。冻疮是寒冬或初春季节时由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好发生在肢体的末梢和暴露的部位,如手、足、鼻尖、耳边、耳垂和面颊部。现代医学认为冻疮是因为患者的皮肤耐寒性差,加上寒冷的侵袭,使末梢的皮肤血管收缩或发生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得氧和营养不足而发生的组织损伤。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阳气不足,外感寒湿之邪,使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而发病。

众所周知,手脚和耳廓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末梢部分,亦是冻疮的好发部位。深秋以后,气温突然降低,末梢血管内的血流也随即变得缓慢。当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上述部位的皮下小动脉遇冷收缩,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发生冻疮。也有部分患者是因为血管先天性变异、血管狭窄导致血流不畅而诱发冻疮的。因此,预防冻疮应针对其发病机理,提前采取措施,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冬季长冻疮注意5大事项

1、锻炼身体:容易长冻疮的朋友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耐寒能力。

2、保暖防寒:长冻疮要注意保暖防寒,衣服、鞋袜要穿暖和,大小合适,并保持干燥,避免潮湿、过紧。改善工作环境,不要让肢体长时间接触冷水。外出时要戴好防寒帽、围巾、手套加以防护。面部暴露部位应经常用护肤霜加以保护。

3、经常按摩:长冻疮应注意经常搓手,活动手脚。按摩易生冻疮处,以促进血液循环。经常用冷水、热水交替洗手脸,以改善毛细血管舒缩功能,增强局部血液循环。

4、加强防护:冬季特别要注意保暖,并经常用辣椒、茄根、萝卜煎水熏洗局部易生冻疮处,或用中成药红灵酒、云南白药酊外搽局部易生冻疮处,并揉搓至局部发热,可有效预防冻疮。

5、饮食调理:长冻疮应注意吃一些防寒保暖的食物,如狗肉、羊肉、牛肉、公鸡肉、辣椒、川椒、生姜、大蒜等。每晚睡前用热水浸泡手脚,可促进血液循环。

手生冻疮吃什么好

冻疮多发生在冬季,但预防应从秋末开始,越早预防效果越好,如冻疮已发作,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冻疮,不是大病,但发作起来让人痒痛难忍,严重者可发生水疱或水疱破溃、糜烂、溃疡。冻疮多发生在冬季,但预防应从秋末开始,越早预防效果越好,如冻疮已发作,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冻疮多为素体阳气不足、外寒侵袭、寒凝血瘀而致。常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治疗大法。方药常选用当归四逆汤(当归15克,桂枝12克,赤芍10克,细辛、通草、甘草各6克,大枣8枚)煎服。使阳气通、寒气散、气血通畅,则冻疮痊愈。除内服中药外,外用红灵酒(当归、肉桂各60克,红花、川椒、干姜各30克,细辛、樟脑各15克,用95%酒精1000毫升浸泡7天,外搽)或辣椒酊(鲜红辣椒3~5只放入75%酒精或高度白酒250毫升内,浸泡7天),有较好疗效。新发冻疮未溃破者,还可用麝香止痛膏贴患处,也可用红花油、活络油等外搽。若冻疮瘙痒,不能用手搔抓,以免破溃感染。

预防冻疮应注意全身及手足保暖;鞋袜宜宽松干燥;一旦发生冻疮,应当先用温水浸泡,不要立即烘烤或用热水烫洗,否则容易导致局部溃烂;伏案工作者,应注意久坐后适当起身活动。

平时可多食羊肉、狗肉、鹿肉、牛肉、生姜、胡椒、肉桂等热性食物,另外,常服当归生姜羊肉汤对预防和治疗冻疮有较好疗效。久服可补血活血、温阳益气、强身健体。还可用生姜、当归、红花、川芎各10克,同浸于500毫升白酒中,一周后即可服用,每次饮酒10毫升,每日2次。

相关推荐

治疗冻疮的食物

治疗冻疮可用天然食物: 1、生姜法 生姜30克放入热灶灰中2分钟后取出,趁热用刀切成薄片涂擦患处,每日2次,连用2周,可预防冻疮。 2、葱根法 白葱根、茄根各100克,煎水洗患处,每日1~2次,数次见效。 3、蒜泥法 紫皮大蒜捣烂成泥,敷以前发生冻疮的地方,过一昼夜后洗去。三至四天后再敷一次,便能有效地预防冻疮复发。 4、蜂蜜法 蜂蜜涂患处,涂后用火烤。适用于冻疮破溃者。 5、香蕉皮法 用香蕉皮搓手足易患冻疮的部位,早晚各一次,不仅能预防冻疮,而且有美容护肤的功效。 6、山楂法 山楂适量烧熟后加白糖捣烂,

怎样预防冻疮

1、温差水泡法防冻疮 取一盆15℃的水和一盆45℃的水,先把手脚浸泡在臀滤5分钟,然后再浸泡于高温水中,如此每天3次,可以锻炼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减少冻疮的发生。 2、疏通血脉 防治冻疮关键在于疏通血脉,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练气功、跳舞、跳绳等活动,或利用每天洗手、脸、脚的间隙,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微循环障碍,预防冻疮

手上冻疮怎么治疗最好 手上长冻疮怎么根治

这是预防冻疮的最佳办法,通过身体锻炼而提高肌体对寒冷的适能力,如晨跑、打太极拳等。 冬季在户外工作时,一定要吃饱、穿暖,好各种御寒准备。如戴手套、帽子、穿棉鞋。体内衣物要保持干燥。易受冻的耳、脸、手、脚等部位要经常擦些油脂保护皮肤。 为了预防冻疮,平时可用冷水摩擦易冻部位,擦到发红为止,每晚临睡前用温水洗易冻患处。均可增加这些部位的耐寒力。 对每年易发冻疮的部位,在冬季来临前可采用此法。取独头蒜一个,捣烂后放在太阳下面晒热,在易发冻疮部位反复轻轻磨擦至局部出现一个小泡,然后用消毒针把水泡挑破。此法可使

为什么我手每年冬天都会冻伤,谁知道是怎么回事

病情分析:每年都会冻疮,说明你抗寒能力差了,可能是寒性体质了。意见建议:每年冻疮的患者,入冬的时候天气冷的时候,要注意保暖。天气冷了,要添加衣服,就能有效地预防冻疮。平时可以吃羊肉,狗肉,增加身体的抗寒能力,也能够有效的预防冻疮

脸上长冻疮怎么办

脸上长冻疮最主要是由于脸部皮肤受到寒湿刺激导致其血液循环不畅引起局部红肿或发痒。脸上长冻疮后需采取措施预防冻疮扩大和治疗冻疮。1.擦冻疮膏或使用护肤品;2.冬季减少户外活动或者经常带口罩,保暖脸部;3.可轻轻按摩脸部组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4.可以食用温的生姜水洗脸,生姜能加强血液循环,有预防冻疮的作用;5.若脸部冻疮严重者最好就医治疗。脸上长冻疮需要注意事项:1.冻疮红肿后严禁使用热水烫或火烤,以免高温烫伤脸部皮肤;2.脸上长冻疮后最好不吃辛辣刺激食物,忌烟酒,以免刺激冻疮使其加重或冻疮面积扩大。3.冬

手脚长冻疮如何预防

冻疮是冬天的常见病,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有两亿人受到冻疮的困扰,其中主要是儿童、妇女及老年人。冻疮一旦发生,在寒冷季节里常较难快速治愈,要等天气转暖后才会逐渐愈合,欲减少冻疮的发生,关键在于入冬前就开始预防。 众所周知,手脚和耳廓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末梢部分,亦是冻疮的好发部位。深秋以后,气温突然降低,末梢血管内的血流也随即变得缓慢。当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上述部位的皮下小动脉遇冷收缩,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发生冻疮。也有部分患者是因为血管先天性变异、血管狭窄导致血流不畅而诱发冻疮的。 因此,预防冻疮针对

预防冻疮

1用生姜切成片擦拭患处,生姜可活淤驱寒。或将生姜切成片,拍烂,放入水中煮,当水开后先用水蒸汽熏冻疮部分,在水温适合后用生姜片擦试,一天坚持两到三次,效果更佳,可起到根治冻疮的效果。 2治冻疮的方法很多,但往往时间长,见效慢,而用云南白药治疗有良效。其方法是:冻疮未溃破者,用白酒将云南白药药粉调成糊状外敷,并注意保温。冻疮已溃破者,将患处洗净后,直接撒云南白药药粉于创面,用消毒纱布包扎,数日内可愈。 3“十滴水”外擦冻疮局部,每天6~10次,对于冻疮未溃者疗效较好;若局部皮肤破溃糜烂,可先用红霉素软膏涂擦,

怎么预防冻疮

冬天到了,天气渐渐地变冷了,我们的手也在寒冷的冬天里受到了冷风的刺激,很容易长出冻疮,长着冻疮的手不仅仅很难看,而且当有冻疮的手在暖和的地方的时候,会变得很痒,忍不住去抓,去挠,抓破后,这冻疮可就不好处理了,有的时候忍着不去抓,也特别的难受,而且,冻疮不仅仅是手上长,有的人脚上也特别的容易长冻疮。那么,我们该怎么去预防冻疮呢? 1.冻疮,长过一次,就总是年年长,所以,到了冬天,防冻疮更是重要。保暖这点来说可是很重要的。有的人为什么脚上都会长冻疮,很大原因就是对于脚的保暖的不够,就像我一朋友喜欢穿板鞋,冬

改善血液循环可防冻疮

冻疮大多出现在手脚耳朵等身体末梢 冻疮是身体因寒冷导致血管功能调节出现问题,组织发生炎症后的皮肤表面症状,一般冻疮多出现在手指、脚趾、鼻尖、耳朵等身体末梢位置。其特征是带有特有的痛痒感,患部常出现红肿,偶尔出现水泡,看起来像是被虫子叮咬后的包。 专家指出,随着室内保温和保暖家电的不断普及,在现代冻疮的发病率已经大幅降低。但最近几年长冻疮的人又慢慢多了起来,这固然与因寒冷导致的血液循环不畅有关,与温差之间也存在紧密联系,如果一天中白天与黑夜的温差超过10度,就要特别注意预防冻疮。从季节来说,昼夜温差大的早春

在民间手长冻疮怎么治

紫皮大蒜捣烂成泥,敷在以前发生冻疮的地方,过一昼夜后洗去。三至四天后再敷一次,便能有效地预防冻疮复发。 生姜30g放入热灶灰中两分钟后取出,趁热用刀切成薄片涂擦患处,每日两次,连用两周,可预防冻疮。 苹果去皮捣碎成泥,加入少许樟脑粉调匀涂患处,每日3次,有止痛止痒之功效。 白葱根、茄根各100g,煎水洗患处,每日1~2次,数次见效。 鲜橘皮3~4个,放入锅中加水煮,煮开后,边煎汁边熏蒸。待汤汁稍凉后,把患处放入其中浸泡20分钟,每日1~2次,连泡2~4天可愈。 用香蕉皮搓手足易患冻疮的部位,早晚各一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