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选你适合的
降压药选你适合的
根据病情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对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以及防止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都有作用。降压药物种类很多,各有其特点,目前趋向于作用持久,服用次数减少的长效制剂或剂型,以方便病人服用。
目前临床使用的降压药主要有四大类
1.ACEI类,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常见的药品为洛汀新、蒙诺、压氏达等;
2.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卡维地洛等;
3.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吲哒帕胺等;
4.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络活喜等。
特殊人群如何选药
多数高血压患者会合并有心脏病、肾病、高血脂等,因此,有合并其他症状的患者,应正确选择降压药。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
目前市场上的降压药不仅具有降压作用,不少降压药还可起到治疗、保护靶器官的效果。合并有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选择降压药时就应兼顾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心肌梗塞的发生。
有过心梗、心绞痛史的患者,最好选择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或者ACEI.既能有效降压,也可有效地减少再次心梗几率。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
利尿剂对血糖影响较大,必须使用时,可选用吲哒帕胺,对血糖没有太大影响。β受体阻滞剂可掩盖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因用药过量引发的低血糖症状,要谨慎服用。
ACEI和钙离子拮抗剂对血糖几乎无影响,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
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者
尼卡地平、硝苯地平等药代谢主要在肝脏,同时还可以维护肾脏血流量的正常运转。肾功能不全的早期高血压患者,也可选用ACEI类药。
高血压是常见的血管疾病,一旦被确诊,降压药需终身服用。但长期服用降压药对心、脑、肾可能有影响,如何把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不要血压一高就服降压药
咳嗽、心跳加快、面色发红是服用降压药的常见反应,更严重的是对肝、肾功能的慢性损害,这些损害常在服药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发生。
是不是一发现血压升高就赶快服药呢?专家介绍,人体血压一直都在变化,如果测量方式不对,或刚做过剧烈运动后测血压,所测血压值往往不能反映人体血压的真实情况。如果测量方法正确,连续3次测量血压值高于正常值(高压不高于130mm/Hg,低压不高于90mm/Hg)时,可确诊为高血压。
即使高压在150mm/Hg、低压在100mm/Hg以下者,也不应立即服降压药,应改善生活方式,如限盐、戒烟、限酒。3~6个月后,如果血压仍没改善,可根据情况服用降压药物。
服用降压药物应考虑年龄因素
高血压不是“专拣老的捏”。虽然同是高血压,但每个人患病机理不同,如老年人患高血压主要原因是血管硬化,常表现为高压增高,这些患者宜选择钙离子拮抗剂,如络活喜、拜新同等,也可选择寿比山、双氢克尿噻等利尿剂。
青年人高血压主要与精神压力过大、过于兴奋有关,主要表现为低压高,这样的患者应选择抑制神经和内分泌的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这些药物有雅施达、洛汀新等。
高血压怎样治疗最有效
改善生活行为
①减轻并控制体重。②减少钠盐摄入。③补充钙和钾盐。④减少脂肪摄入。⑤增加运动。⑥戒烟、限制饮酒。⑦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
由于病因不同,高血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用药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降压药物治疗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应使用推荐的起始与维持治疗的降压药物,特别是每日给药1次能控制24小时并达标的药物,具体应遵循4项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
(1)降压药物种类 ①利尿药。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通道阻滞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⑤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合并临床疾病的情况,选择单一用药或联合用药。选择降压药物的原则如下:
1)使用半衰期24小时以及以上、每日一次服药能够控制24小时的血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等,避免因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导致的医源性清晨血压控制不佳;
2)使用安全、可长期坚持并能够控制每一个24小时血压的药物,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3)使用心脑获益临床试验证据充分并可真正降低长期心脑血管事件的药物,减少心脑血管事件,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
(2)治疗方案 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临床实际使用时,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 状况、靶器官损害、并发症、合并症、降压疗效、不良反应等,都会影响降压药的选择。2级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高血压急症的治疗原则
(1)治疗目的和原则:高血压急症的治疗,应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性问题。治疗目的为:
①迅速而适当地降低血压,除去引起急症的直接原因。
②纠正受累靶器官的损害,恢复脏器的生理功能。
③巩固疗效,对继发性高血压进行病因治疗。
治疗原则为:①降压药正确选用,有时药物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远远超过降压所带来的益处。②降压幅度要合理,一般来说:降压幅度要根据治疗前血压水平,使收缩压下降50~80MMHG,舒张压下降30~50MMHG为宜。③降压速度要适当:如脑出血时,应积极快速降压,但不要使血压波动太大或血压过低。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快速将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有利于防止再出血。
(1)巩固治疗:患者紧急降压后,血压达到安全水平,应口服降压药物,绝对不能停用降压药。选用口服降压药应有针对性和合理性,选择对心、肾等脏器具有保护作用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如氯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
(2)消除病因:老年高血压患者有一部分继发于肾脏动脉硬化、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在紧急处理后的巩固治疗阶段,应积极寻找病因,去除原发病,使高血压得到根治。
(3)康复治疗:在处理完急性症状后,应注意对心、脑、肢体等脏器进行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压高吃什么药最好
高血压吃什么药好,一般选定作用温和的药为基础降压药,基础降压药选用使用方便并口服的药物,如氢氯噻嗪,复方降压片等,之后按照不同的病期来选择降压药。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降血压药物分类及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1、钙离子拮抗剂:络活喜、硝苯地平、非洛地平
2、血管紧张II受体拮抗剂:科素亚、代文、安博为
3、利尿剂:寿比山、降压0号、双氢克尿噻、复方降压片
4、血管转换酶抑制剂:开博通、洛汀新、蒙诺
5、α受体阻制剂:可多华
6、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康可
仅供参考,正确的服用方法和用量,建议患者去医院咨询医生指导。
哪种降压药最好
因为担心现在吃“好的”降压药,将来无药可用,所以就希望改为“差一点”的降压药来吃,这是很多患者对降压药的常见误区。其实,降压药没有好药和差药的分别。不是越贵、越新的降压药就越好,关键要看患者的高血压适合用哪种降压药。
目前,临床常用的降压药有5类,分别是地平类、普利类、沙坦类、洛尔类和噻嗪类,这些药均可以用于高血压的初始或长期维持治疗。由于每位患者发生血压增高的原因和身体状态不同,用药也有区别。到底该吃哪种药,应全面衡量患者的身体状况再决定。不能一味追求所谓的“好药”,也不能看别人吃什么就选什么。
只有坚持用药,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服某种降压药效果不好时,不要盲目加量,建议咨询医生,必要时换药或联用其他药物。最后,不要轻信“根治高血压”产品的广告宣传。
高血压患者哪些药不能吃
复方罗布麻片与半夏露降压药:高血压朋友们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如有咳嗽、哮喘等症,将复方罗布麻片与半夏露合用,结果高血压治疗效果反而差了,主要是半夏露中含有盐酸麻黄素成分,它除了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咳嗽与哮喘外,还能促使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具有升高血压的功效,显然对高血压朋友们不利。二者不适合合用。以喘息定、舒喘灵、氨茶碱等代替半夏露为好。
可乐宁与心得安降压药:高血压患者伴有轻度心律失常,将可乐宁与心得安并用,结果却造成血压过度下降,主要由于二者功效相互增强之故。因此,对一般高血压朋友们应慎用;对严重高血压朋友们仅限于短期内使用,即疗程不适合超过1周。
呱乙啶与丙咪嗪降压药:长期患高血压的朋友们伴有抑郁症,将二药合用,结果降压效果减弱,主要是二者功效对抗,不能同用。
胍乙啶与乙醇降压药:高血压朋友们服用胍乙啶后饮酒,结果发生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即站立时血压会下降,这是由于胍乙啶的高血压治疗效果,加之酒中的乙醇 (俗称酒精)有血管扩张功效,交感神经反射性调节血管张力的功能失调,致使血液因重力功效流向下肢,而导致脑部暂时性缺血,此时极易摔倒发生危险,故高血压朋友们必须禁酒。
甲基多巴与左旋多巴降压药:患有震颤麻痹症的朋友们需用左旋多巴治疗,但同时患有高血压病,便与甲基多巴合用,结果高血压治疗效果虽有所加强,但震颤麻痹症却趋向恶化,这是由于甲基多巴能抑制脑中脱羧酶等所致,故不适合使用,但可改用复方降压片或珍菊降压片治疗。
甲基多巴与心得安降压药:严重高血压朋友们选用甲基多巴与心得安治疗,结果二者功效相加,血压下降过多,肌体难以适应,故对一般高血压朋友们不适合合用。但对顽固性高血压朋友们可酌情考虑。
优降宁与盐酸麻黄素片降压药:高血压朋友们在应用优降宁治疗过程中,因哮喘发作,便与盐酸麻黄素片合用,结果发生过度升压反应而进行抢救。主要由于盐酸麻黄素片本身具有升压功效,与优降宁合用时,其功效被增强和延长,故不适合用盐酸麻黄素片,而应改用舒喘灵或氨茶碱等治疗。
利血平与心得安降压药:高血压朋友们伴有早搏症状,将利血平与心得安合用,结果二者功效相加,既可导致血压明显下降,又可使冠状动脉流量明显减少发生危险,因此不能同用。
复方降压片与多虑平片降压药:高血压朋友们患有忧郁症,合用复方降压片与多虑平以后,二者疗效都减弱了。因多虑平片在发挥缓和抑郁功效的同时,尚有升压功效,而复方降压片中含有利血平,除高血压治疗效果外,又有镇痉功效与抑郁状态,二者功效相对抗不适合合用,可改用罗布麻、野菊花、桑寄生等治疗。
珍菊降压片与降糖灵降压药:高血压朋友们又患糖尿病,于是将珍菊降压片与降糖灵合用,结果糖尿病症状加剧。主要是珍菊降压片中含有双氢克尿噻成分,能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升高,甚至发生昏迷。因此需改用不含双氢克尿塞的其他降血压药物。
高血压患者如何治疗效果最佳
(1)改善生活行为
①减轻并控制体重。②减少钠盐摄入。③补充钙和钾盐。④减少脂肪摄入。⑤增加运动。⑥戒烟、限制饮酒。⑦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2)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
由于病因不同,高血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用药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降压药物治疗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应使用推荐的起始与维持治疗的降压药物,特别是每日给药1次能控制24小时并达标的药物,具体应遵循4项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
(1)降压药物种类 ①利尿药。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通道阻滞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⑤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合并临床疾病的情况,选择单一用药或联合用药。选择降压药物的原则如下:
1)使用半衰期24小时以及以上、每日一次服药能够控制24小时的血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等,避免因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导致的医源性清晨血压控制不佳;
2)使用安全、可长期坚持并能够控制每一个24小时血压的药物,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3)使用心脑获益临床试验证据充分并可真正降低长期心脑血管事件的药物,减少心脑血管事件,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
(2)治疗方案 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临床实际使用时,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 状况、靶器官损害、并发症、合并症、降压疗效、不良反应等,都会影响降压药的选择。2级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哪些药物能有效控制高血压
(1)改善生活行为 ①减轻并控制体重。②减少钠盐摄入。③补充钙和钾盐。④减少脂肪摄入。⑤增加运动。⑥戒烟、限制饮酒。⑦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2)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 由于病因不同,高血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用药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降压药物种类:
①利尿药。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通道阻滞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⑤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合并临床疾病的情况,选择单一用药或联合用药。选择降压药物的原则如下:
1)使用半衰期24小时以及以上、每日一次服药能够控制24小时的血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等,避免因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导致的医源性清晨血压控制不佳;
2)使用安全、可长期坚持并能够控制每一个24小时血压的药物,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3)使用心脑获益临床试验证据充分并可真正降低长期心脑血管事件的药物,减少心脑血管事件,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
感冒吃什么药好的快 常见感冒症状的选药
用药:选对乙酰氨基酚
刚感冒时,有些人只表现出发热症状,如果发烧至38°C以上,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退热,伴有头痛和肌肉酸痛,这种药物同样有效。
用药:选“伪麻”类感冒药
选择含有伪麻黄碱成分的感冒药,能减轻鼻窦、鼻腔黏膜血管充血,解除鼻塞症状。
用药:选“右美沙芬”类感冒药
上呼吸道感染还常会出现咽痒、咳嗽,氢溴酸右美沙芬是感冒药里最常用的镇咳药。
用药:适合“酚麻美敏”、“氨麻苯美”等复方感冒药。
高血压的治疗
(一)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1.治疗目的及原则
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血压达标,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另一方面,高血压常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不同人群的降压目标不同,一般患者的降压目标为140/90mmHg以下,对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等高危患者,应酌情降至更低。对所有患者,不管其他时段的血压是否高于正常值,均应注意清晨血压的监测,有研究显示半数以上诊室血压达标的患者,其清晨血压并未达标。
(1)改善生活行为 ①减轻并控制体重。②减少钠盐摄入。③补充钙和钾盐。④减少脂肪摄入。⑤增加运动。⑥戒烟、限制饮酒。⑦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2)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 由于病因不同,高血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用药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2.降压药物治疗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应使用推荐的起始与维持治疗的降压药物,特别是每日给药1次能控制24小时并达标的药物,具体应遵循4项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
(1)降压药物种类 ①利尿药。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通道阻滞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⑤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合并临床疾病的情况,选择单一用药或联合用药。选择降压药物的原则如下:
1)使用半衰期24小时以及以上、每日一次服药能够控制24小时的血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等,避免因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导致的医源性清晨血压控制不佳;
2)使用安全、可长期坚持并能够控制每一个24小时血压的药物,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3)使用心脑获益临床试验证据充分并可真正降低长期心脑血管事件的药物,减少心脑血管事件,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
(2)治疗方案 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临床实际使用时,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状况、靶器官损害、并发症、合并症、降压疗效、不良反应等,都会影响降压药的选择。2级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二)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主要是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如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肿瘤切除后血压可降至正常;肾血管性高血压可通过介入治疗扩张肾动脉。对原发病不能手术根治或术后血压仍高者,除采用其他针对病因的治疗外,还应选用适当的降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
降血压要平稳
冬季天气寒冷是血压不规律的季节,由于血压升高致使心脑血管发病率增高。因此,对付冬季血压升高问题,必须要讲究平稳降压,切忌不要私自随便更换血压药。 高血压潜藏这很多“小病”,必须提高潜在的意识。
服降压药夏减冬加
气温不同,人的血压也有所变化。夏季天气炎热,皮肤血管扩张,血压会偏低一些。而在冬季,身体为保持体温,皮肤血管收缩,致使血压偏高。因此,高血压病人需要根据季节变化,相应调整降压药用法用量,一般而言,夏天可减少药量,冬天则需根据情况适量增加剂量。
不过专家提醒,原则上,病人不能自行增减药量,而是要在定期测量血压的基础上,由医生根据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给出合理的用药建议。
强效降压副作用多
很多病人一发现自己的血压较高,心里就非常着急,想着能尽快把血压降下来,要求医生给自己使用所谓的强效降压药物,还有些病人甚至通过查找小广告,寻求可以快速降压的药物。殊不知,这种做法甚为危险,因脑部血管对血压的变化有一个适应过程,血压的快速下降容易导致脑缺血,病人会感到头晕、头痛、肢体无力、嗜睡,甚至有可能发生中风等严重后果。
因此专家提醒,降血压急不得,不要像坐直梯一样,而是应像乘扶梯,平稳降压。降压药选择“老”的好,降血压除了不能追求高效率外,专家还提醒,为了保证血压的平稳,实现平稳降压、控制血压,最好选择药效能够覆盖24小时的药物,让血压保持平稳,避免血压的忽高忽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