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的检查诊断需要哪些呢
心脏病的检查诊断需要哪些呢
1、胸部X线检查是心脏病的检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现异常心影及肺血的分布多少,可提示有先天性心脏病,如肺血增多,心影扩大,无青紫,多见于室缺,动脉导管未闭;肺血减少,靴型心,伴青紫,可能有法乐氏四联症等。
2、目前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的应用,使近90%的先天性心脏病可以得到明确诊断,这也是心脏病的检查中最容易发现的一项检查。而免于导管及选择性心血管造影的检查。
3、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这类检查一般是用于其他诊断手段难以确诊心脏病的检查用途,或伴严重并发症的心脏病患者,如重度肺动脉高压等为明确诊断及确定手术适应症,亦是必不可少的检查。
4、核磁共振、三维成像等技术亦是目前发展起来的新的心脏病的检查手段。核磁共振对主动脉缩窄及大动脉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颈椎病检查诊断
1、前屈旋颈试验:令患者颈部前屈、嘱其向左右旋转活动。如颈椎处出现疼痛,表明颈椎小关节有退行性变。
2、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顶试验):令患者头偏向患侧,检查者左手掌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拳轻叩左手背,则出现肢体放射性痛或麻木、表示力量向下传递到椎间孔变小,有根性损害;对根性疼痛厉害者,检查者用双手重叠放于头顶、间下加压,即可诱发或加剧症状。当患者头部处于中立位或后伸位时出现加压试验阳性称之为Jackson压头试验阳性。
3、臂丛牵拉试验:患者低头、检查者一手扶患者头颈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作相反方向推拉,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这称为Eaten试验。如牵拉同时再迫使患肢作内旋动作,则称为Eaten加强试验。
4、上肢后伸试验:检查者一手置于健侧肩部起固定作用、另一手握于患者腕部,并使其逐渐向后、外呈伸展状,以增加对颈神经根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表明颈神经根或臂丛有受压或损伤。
心脏病检查方法
1、病史追踪:
(1)母亲的妊娠史:妊娠最初3个月有无病毒感染,放射线接触,服药史,糖尿病史,营养障碍,环境与遗传因素等。
(2)家族遗传:家族是否患心脏病的人。5%先心病患者发生于同一家族,其病种相同或近似,可能由于基因异常或染色体畸变所致。
心力衰竭症状:心率增快(可达180次/分),呼吸急促(50次/分-100次/分),烦躁不安,吃奶时因呼吸困难和哮喘样发作而停顿等。反覆发作或迁延不愈的上呼吸道感染,面色苍白、哭声低、呻吟、声音嘶哑等,也提示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
(3)发育情况: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往往营养不良,躯体瘦小,体重不增,发育迟缓等,并可有蹲踞现象。
2、体格检查:如体格检查发现有心脏典型的器质性杂音,心音低钝,心脏增大,心律失常,肝大时,应进一步检查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3、特殊检查:
(1)X线检查:可有肺纹理增加或减少、心脏增大。但是肺纹理正常,心脏大小正常,并不能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2)超声检查:对心脏各腔室和血管大小进行定量测定, 用以诊断心脏解剖上的异常及其严重程度,是目前最常用的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方法之一。
(3)心电图检查:能反映心脏位置、心房、心室有无肥厚及心脏传导系统的情况。
(4)心脏导管检查:是先天性心脏病进一步明确诊断和决定手术前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通过导管检查,了解心腔及大血管不同部位的血氧含量和压力变化,明确有无分流及分流的部位。
(5)心血管造影:通过导管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而又需考虑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作心血管造影。将含碘造影剂通过心导管在机械的高压下,迅速地注入心脏或大血管,同时进行连续快速摄片,或拍摄电影,观察造影剂所示心房、心室及大血管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有无异常通道或狭窄、闭锁不全等。
(6)色素稀释曲线测定:将各种染料(如伊文思蓝、美蓝等),通过心导管注入循环系统的不同部位,然后测定指示剂在动脉或静脉血中稀释过程形成的浓度曲线变化,根据此曲线的变化可判断分流的方向和位置,进一步计算出心排血量和肺血容量等。
根据以上的病史、体检及特殊检查得出的阳性体征,加以综合分析判断,以明确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心肌病检查诊断
1、心电图检查
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检查以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为主,少数出现病理性Q波。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常示左室肥厚及ST-T改变,部分出现Q波,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亦较常见。
限制型心肌病:心电图示低电压、心房和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和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
2、体格检查
肥厚型心肌病:体检心界可向左扩大,心前区可闻及收缩中、晚期喷射性杂音,第二心音常分裂。
限制型心肌病:查体心脏搏动弱、心音纯、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可闻舒张期奔马律及心律不齐。
3、超声心动图检查
扩张型心肌病:示心脏各腔室扩大,室间隔、左室后壁运动减弱,射血分数降低,左右心室流出道扩大。
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对本病诊断价值很大,表现为室间隔和左心室壁肥厚,二者厚度之比多大于正常的1.3:1。临床表现,结合超声心动图和心室造影检查常可确诊。
限制型心肌病: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腔狭小、心尖部闭塞、心内膜增厚和心室舒张功能严重受损。
4、其它:
心室造影检查可看到肥厚型心肌病示的心室腔缩小,肥厚的心肌凸入心室腔内。在扩张型心肌病的检查中,X线可看出心脏轻度扩大,部分可见心内膜钙化阴影。
先天性心脏病的检查有什么
1、血液化验:血液化验是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 全血细胞计数:红细胞增加提示组织缺氧,可能患有紫绀性先天性心脏病; 血生化; 蛋白总量和白蛋白; 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T)、凝血酶原时间(PT); 血气检查和指套血氧饱和度; 未收录医院心血管外科马旭东
2、胸部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是一种传统的、但同时也是非常有用的一种胸部疾病检查方法。借此我们可以了解:心脏形态大小改变、是否存在心包或胸腔积液、肺部是否有充血、缺血或感染;
3、心电图(ECG)、24小时连续心电图检测(Holter monitoring):这两种方法都是非常快速和有效的心脏疾病检查方法,许多先天性心脏病都可以通过ECG和Holter获得丰富的信息,为您孩子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另外有时候我们可能还需要进行一些运动或药物的刺激,以此观察ECG的改变;
4.超声心动图:毫无疑问,超声心动图的出现带动了整个心脏病学的发展,而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中超声心动图已经成为了最为有力的武器。当您怀疑您的孩子可能有心脏异常时,在完成了以上的一些简单检查后,首先想到的就应该是为他/她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心脏结构以及功能的异常在超声上都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但前提是心脏病医生或超声科医生需要非常有经验,因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
5、心导管检查:这是一种特殊的检查手段。简单的说就是把一根柔软、细长的管道通过静脉或动脉插入患者心脏内,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例如测量压力、采取标本、显示结构;另外还可以通过心导管进行一些简单的治疗,如房间隔开窗、流出道扩张、PDA或主肺侧支的封堵等;心导管检查相对复杂、昂贵,但对于一些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还是必不可少的.
先天性心脏病怎么发现呢?
1、血液化验:血液化验是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 全血细胞计数:红细胞增加提示组织缺氧,可能患有紫绀性先天性心脏病; 血生化;
蛋白总量和白蛋白; 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T)、凝血酶原时间(PT); 血气检查和指套血氧饱和度;
2、胸部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是一种传统的、但同时也是非常有用的一种胸部疾病检查方法。借此我们可以了解:心脏形态大小改变、是否存在心包或胸腔积液、肺部是否有充血、缺血或感染;
3、心电图(ECG)、24小时连续心电图检测(Holter monitoring):这两种方法都是非常快速和有效的心脏疾病检查方法,许多先天性心脏病都可以通过ECG和Holter获得丰富的信息,为您孩子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另外有时候我们可能还需要进行一些运动或药物的刺激,以此观察ECG的改变;
4、心导管检查:这是一种特殊的检查手段。简单的说就是把一根柔软、细长的管道通过静脉或动脉插入患者心脏内,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例如测量压力、采取标本、显示结构;另外还可以通过心导管进行一些简单的治疗,如房间隔开窗、流出道扩张、PDA或主肺侧支的封堵等。
由此可见,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避免过大的情绪波动,以乐观平和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与此同时,多吃一些降血压平稳心跳的食物,比方说卷心菜等之类的食物,另外,保证适当的作息也是很好的治疗方式。
先天性心脏病检查
确定是否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可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一些特殊检查来综合判断。
1、病史
(1)母亲的妊娠史:妊娠最初3个月有无病毒感染,放射线接触,服药史,糖尿病史,营养障碍,环境与遗传因素等。
(2)常见的症状:呼吸急促,青紫,尤其注意青紫出现时的年龄、时间,与哭叫、运动等有无关系,是阵发性的还是持续性的。
心力衰竭症状:心率增快(可达180次/分),呼吸急促(50次/分-100次/分),烦躁不安,吃奶时因呼吸困难和哮喘样发作而停顿等。反覆发作或迁延不愈的上呼吸道感染,面色苍白、哭声低、呻吟、声音嘶哑等,也提示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
(3)发育情况: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往往营养不良,躯体瘦小,体重不增,发育迟缓等,并可有蹲踞现象。
2、体格检查
如体格检查发现有心脏典型的器质性杂音, 心音低钝,心脏增大,心律失常,肝大时,应进一步检查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3、特殊检查
(1)X线检查:可有肺纹理增加或减少、心脏增大。但是肺纹理正常,心脏大小正常,并不能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2)超声检查:对心脏各腔室和血管大小进行定量测定, 用以诊断心脏解剖上的异常及其严重程度,是目前最常用的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方法之一。
(3)心电图检查:能反映心脏位置、心房、心室有无肥厚及心脏传导系统的情况。
(4)心脏导管检查:是先天性心脏病进一步明确诊断和决定手术前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通过导管检查,了解心腔及大血管不同部位的血氧含量和压力变化,明确有无分流及分流的部位。
(5)心血管造影:通过导管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而又需考虑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作心血管造影。将含碘造影剂通过心导管在机械的高压下,迅速地注入心脏或大血管,同时进行连续快速摄片,或拍摄电影,观察造影剂所示心房、心室及大血管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有无异常通道或狭窄、闭锁不全等。
(6)色素稀释曲线测定:将各种染料(如伊文思蓝、美蓝等),通过心导管注入循环系统的不同部位,然后测定指示剂在动脉或静脉血中稀释过程形成的浓度曲线变化,根据此曲线的变化可判断分流的方向和位置,进一步计算出心排血量和肺血容量等。根据以上的病史、体检及特殊检查得出的阳性体征,加以综合分析判断,以明确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颈椎病检查诊断
颈椎病的试验检查即物理检查,不需借助仪器,它包括:
1、前屈旋颈试验:令患者颈部前屈、嘱其向左右旋转活动。如颈椎处出现疼痛,表明颈椎小关节有退行性变。
2、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顶试验):令患者头偏向患侧,检查者左手掌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拳轻叩左手背,则出现肢体放射性痛或麻木、表示力量向下传递到椎间孔变小,有根性损害;对根性疼痛厉害者,检查者用双手重叠放于头顶、间下加压,即可诱发或加剧症状。当患者头部处于中立位或后伸位时出现加压试验阳性称之为Jackson压头试验阳性。
3、臂丛牵拉试验:患者低头、检查者一手扶患者头颈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作相反方向推拉,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这称为Eaten试验。如牵拉同时再迫使患肢作内旋动作,则称为Eaten加强试验。
4、上肢后伸试验:检查者一手置于健侧肩部起固定作用、另一手握于患者腕部,并使其逐渐向后、外呈伸展状,以增加对颈神经根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表明颈神经根或臂丛有受压或损伤。
手足口病检查诊断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本病主要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诊时须有病原学的检查依据。
1、好发于夏秋季节。
2、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
3、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而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4、病程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
二、实验室诊断
1、末梢血白细胞:一般病例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大多正常,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2、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ALT、AST、CKMB升高,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
3、病原学检查:特异性EV71核酸阳性或分离到EV71病毒。
4、血清学检查:特异性EV71抗体检测阳性。以补体试验结合最为敏感,起病后10~20天可获得阳性结果。
5、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增多(危重病例多核细胞可多于单核细胞),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时,脑脊液细胞数可增多,蛋白升高。
6、在临床诊断基础上,EV71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出EV71病毒或EV71IgM抗体检测阳性,EV71IgG抗体4倍以上增高或由阴性转为阳性,可确诊。
三、物理检查
1、胸片: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点片状、大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快速进展为双侧大片阴影。
2、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ST-T改变。
3、磁共振: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
4、脑电图: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
心脏病检查
确定是否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可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一些特殊检查来综合判断。
1、病史追踪:
(1)母亲的妊娠史:妊娠最初3个月有无病毒感染,放射线接触,服药史,糖尿病史,营养障碍,环境与遗传因素等。
(2)家族遗传:家族是否患心脏病的人。5%先心病患者发生于同一家族,其病种相同或近似,可能由于基因异常或染色体畸变所致。
心力衰竭症状:心率增快(可达180次/分),呼吸急促(50次/分-100次/分),烦躁不安,吃奶时因呼吸困难和哮喘样发作而停顿等。反覆发作或迁延不愈的上呼吸道感染,面色苍白、哭声低、呻吟、声音嘶哑等,也提示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
(3)发育情况: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往往营养不良,躯体瘦小,体重不增,发育迟缓等,并可有蹲踞现象。
2、体格检查:如体格检查发现有心脏典型的器质性杂音,心音低钝,心脏增大,心律失常,肝大时,应进一步检查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3、特殊检查:
(1)X线检查:可有肺纹理增加或减少、心脏增大。但是肺纹理正常,心脏大小正常,并不能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2)超声检查:对心脏各腔室和血管大小进行定量测定, 用以诊断心脏解剖上的异常及其严重程度,是目前最常用的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方法之一。
(3)心电图检查:能反映心脏位置、心房、心室有无肥厚及心脏传导系统的情况。
(4)心脏导管检查:是先天性心脏病进一步明确诊断和决定手术前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通过导管检查,了解心腔及大血管不同部位的血氧含量和压力变化,明确有无分流及分流的部位。
(5)心血管造影:通过导管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而又需考虑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作心血管造影。将含碘造影剂通过心导管在机械的高压下,迅速地注入心脏或大血管,同时进行连续快速摄片,或拍摄电影,观察造影剂所示心房、心室及大血管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有无异常通道或狭窄、闭锁不全等。
(6)色素稀释曲线测定:将各种染料(如伊文思蓝、美蓝等),通过心导管注入循环系统的不同部位,然后测定指示剂在动脉或静脉血中稀释过程形成的浓度曲线变化,根据此曲线的变化可判断分流的方向和位置,进一步计算出心排血量和肺血容量等。
根据以上的病史、体检及特殊检查得出的阳性体征,加以综合分析判断,以明确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检查
1、病史
(1)母亲的妊娠史:妊娠最初3个月有无病毒感染,放射线接触,服药史,糖尿病史,营养障碍,环境与遗传因素等。
(2)常见的症状:呼吸急促,青紫,尤其注意青紫出现时的年龄、时间,与哭叫、运动等有无关系,是阵发性的还是持续性的。
心力衰竭症状:心率增快(可达180次/分),呼吸急促(50次/分-100次/分),烦躁不安,吃奶时因呼吸困难和哮喘样发作而停顿等。反覆发作或迁延不愈的上呼吸道感染,面色苍白、哭声低、呻吟、声音嘶哑等,也提示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
(3)发育情况: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往往营养不良,躯体瘦小,体重不增,发育迟缓等,并可有蹲踞现象。
2、体格检查
如体格检查发现有心脏典型的器质性杂音, 心音低钝,心脏增大,心律失常,肝大时,应进一步检查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3、特殊检查
(1)X线检查:可有肺纹理增加或减少、心脏增大。但是肺纹理正常,心脏大小正常,并不能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2)超声检查:对心脏各腔室和血管大小进行定量测定, 用以诊断心脏解剖上的异常及其严重程度,是目前最常用的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方法之一。
(3)心电图检查:能反映心脏位置、心房、心室有无肥厚及心脏传导系统的情况。
(4)心脏导管检查:是先天性心脏病进一步明确诊断和决定手术前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通过导管检查,了解心腔及大血管不同部位的血氧含量和压力变化,明确有无分流及分流的部位。
(5)心血管造影:通过导管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而又需考虑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作心血管造影。将含碘造影剂通过心导管在机械的高压下,迅速地注入心脏或大血管,同时进行连续快速摄片,或拍摄电影,观察造影剂所示心房、心室及大血管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有无异常通道或狭窄、闭锁不全等。
(6)色素稀释曲线测定:将各种染料(如伊文思蓝、美蓝等),通过心导管注入循环系统的不同部位,然后测定指示剂在动脉或静脉血中稀释过程形成的浓度曲线变化,根据此曲线的变化可判断分流的方向和位置,进一步计算出心排血量和肺血容量等。根据以上的病史、体检及特殊检查得出的阳性体征,加以综合分析判断,以明确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小儿结核病检查诊断
一、结核杆菌素试验(结素试验)
受结核杆菌感染后4~8周,作结核杆菌素试验,局部发生反应,表示受试者已受结核菌感染。
1、试验用试剂:
旧结核菌素OT:含有0.3%石炭酸的生理盐水稀释,一般可用1∶1000或1∶2000稀释液,即每0.1ml中分别含旧结核菌素0.1mg和0.05mg.。
提纯蛋白物质PPD:第1次试验液为每0.1mg含PPD0.00002mg,第2次试验液为每0.1mglPPD0.0001mg,必要时作最大强度PPD(250IU=PPD0.005mg)。
2、测试步骤:
第一次注射后48至72小时检查结果:呈阳性,考虑感染;呈阴性,在1至3周后给予第二次测试。
第二次注射后48至72小时检查结果:呈阳性,考虑以前的感染;呈阴性,考虑未感染
3、判断
以72小时为观察反应时间,48-96小时内皆可测量反应,记录方法是将测得的硬结横径毫米数×纵径毫米数表示。如有水泡、硬结、坏死和淋巴结炎时,另作记录。
阴性反应:无硬结或硬结平均直径<5mm者。
阳性反应:硬结平均直径在5mm或5mm以上者为阳性。5-9mm为一般阳性;10-19mm为中度阳性;20mm以上局部有水泡,出血、坏死及淋巴管炎者均为强阳性。
4、注意事项:
结素反应仅表示结核杆菌感染,并不表示患病及病变活动性。
身体对结核的过敏性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减弱或暂时消失:
(1)原发或继发免疫缺陷。
(2)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猩红热及肝炎后1~2月内。
(3)严重结核病如粟粒型肺结核、干酪性肺炎和结核性脑膜炎时。
(4)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和免疫抑制剂时。
(5)体质极度衰弱,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重度水肿等。
二、X线检查
可查出结核病的性质、范围、类型和病灶活动或进展情况。
1、原发型肺结核
(1)原发综合征
边界模糊的云絮状影,可大可小,婴幼儿以大叶型及肺段型多见。自原发病灶引向肺门的淋巴管炎可表现为数条索条状致密影,当病灶周围炎范围较大时则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可被掩盖而不能显示。肺门与纵隔增大的淋巴结表现为肿块影。
(2)胸内淋巴结结核
肿瘤型: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的致密肿块影片。气管旁的淋巴结肿大。
炎症型:肺门影增大糊,边界不清楚。
2、浸润型肺结核
多见肺尖和锁骨下渗出病灶,边缘模糊片状影,甚至可累及整个肺段或肺叶,以右肺上叶多见。
其中可有空洞形成,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可以单发或多发,洞壁厚薄不一。常位于上叶后段或尖段以及下叶背段,以右侧为多。
除非有支气管阻塞,一般无液平;在大多数病例中附近有散在的卫星病灶,有索条状影与肺门相连。对侧肺中部或两侧中、下部可有由支气管播散而来的散在斑点或斑片状影。
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在肺上、中部显示大量条索状或一状致密影,其中有多发、不规则的空洞存在。可常有上部胸膜增厚,伴有不同程度的肺萎陷,致使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肺门影上移。中、下肺部常有肺气肿,肺纹呈垂柳状。两肺中、下部有支气管播散病变。
4、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1)急性粟粒型结核:
两侧肺野内均匀一致、大小相等的、从肺尖到肺底的粟粒状致密影。
(2)慢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为大小不一、密度不同、分而不均的多种性质的病灶。
注意事项:
初染病灶往往因范围较小、吸收较快而不容易发现,且易被肋骨、胸骨、心脏等阴影所遮盖。
在诊断肺门附近的病灶时,如发现圆形点状阴影,应与正常的支气管或血管横断影像鉴别。
如发现纵隔旁三角形或半圆形阴影,应与肿大的胸腺影辨别。
三、痰液胃液涂片染色或结核杆菌培养或动物接种
若幼儿不会吐痰,可在清晨空腹胃洗出液中可直接涂片染色或进行结核杆菌培养或动物接种。
胃液结核杆菌检出率以浸润型肺结核和干酪性肺炎为最高,其次为粟粒型肺结核。
四、周围淋巴结穿刺液涂片检查
可发现特异性结核改变,如干酪性坏死和结核结节。
五、血液检查
急性期:白细胞可增高到(10~20)×109/L(10000~20000/mm3),伴有淋巴细胞减少、中性多形核粒细胞增高、单核细胞增多(单核与淋巴细胞的比值增高),中性白细胞核左移和出现中毒性颗粒。
好转期:白细胞数目正常,嗜酸性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多加速。
六、其他
用纯化抗原5和6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体液中结核杆菌抗体。
用乳胶凝集试验或ELISA法查结核杆菌可溶性抗原。
心脏病检查方法
1、心肌酶学检查
想要检查是否有心脏病,可以做心肌酶学检查,这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根据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工酶的升高等,可诊断出急性心梗。
2、多排CT(256层极速螺旋CT)检查
多排CT检查主要是用来检查冠心病的,多用于冠心病早期诊断以及可疑患者的筛查等,可大体上了解冠脉血管病变情况,但对较细小的血管不敏感。
3、运动平板心电图
这项检查主要是让被检查者在一个平板上进行运动,通过运动来增加心脏负荷。在此过程中测试者若胸痛发作,且监护的心电图出现明显改变并达到相应的诊断标准,就可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先天性心脏病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1、血液化验:血液化验是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全血细胞计数:红细胞增加提示组织缺氧,可能患有紫绀性先天性心脏病;血生化;蛋白总量和白蛋白;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气检查和指套血氧饱和度;
2、胸部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是一种传统的、但同时也是非常有用的一种胸部疾病检查方法。借此我们可以了解:心脏形态大小改变、是否存在心包或胸腔积液、肺部是否有充血、缺血或感染;
3、心电图(ECG)、24小时连续心电图检测(Holter monitoring):这两种方法都是非常快速和有效的心脏疾病检查方法,许多先天性心脏病都可以通过ECG和Holter获得丰富的信息,为您孩子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另外有时候我们可能还需要进行一些运动或药物的刺激,以此观察ECG的改变;
4、超声心动图:毫无疑问,超声心动图的出现带动了整个心脏病学的发展,而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中超声心动图已经成为了最为有力的武器。当您怀疑您的孩子可能有心脏异常时,在完成了以上的一些简单检查后,首先想到的就应该是为他/她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心脏结构以及功能的异常在超声上都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但前提是心脏病医生或超声科医生需要非常有经验,因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
5、心导管检查:这是一种特殊的检查手段。简单的说就是把一根柔软、细长的管道通过静脉或动脉插入患者心脏内,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例如测量压力、采取标本、显示结构;另外还可以通过心导管进行一些简单的治疗,如房间隔开窗、流出道扩张、PDA或主肺侧支的封堵等;心导管检查相对复杂、昂贵,但对于一些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还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