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人口腔易出事 老了更得爱牙

老人口腔易出事 老了更得爱牙

老了更得爱牙,老人患口腔疾病的风险远高于年轻人。

这是因为,首先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唾液腺功能会减退,使得唾液分泌减少,对口腔的冲刷作用减弱,导致口腔细菌滋生、龋齿增加。其次,如果老人患有中风、认知障碍症等,口腔患病风险要远远高于同年龄段的其他人,而因病丧失语言功能的老人,在口腔出现疼痛和感染等问题时往往无法表达,导致疾病拖延加重。第三,慢病老人长期服用药物,但药物同时会带有某些副作用,如高血压病人常吃的利尿剂会造成口干,减少唾液的冲刷作用,导致龋齿增加。

尽管患口腔疾病的风险增加,很多老人都认为“牙疼不是病”,但实际上,老年口腔健康更不容忽视。多项研究表明,牙齿缺失与老年残障率、预期寿命呈正相关。牙齿疼痛、缺失的直接后果是咀嚼功能障碍,从而打乱膳食平衡,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免疫系统,增加罹患其他疾病的几率。而且,口腔卫生状况不良,会增加吸入性肺炎和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冠心病、脑卒中等风险。同时还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影响血糖控制。

老人护牙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定期看医生。健康老人6个月,慢病老人3个月应到医院复诊并进行口腔检查。2.每年到正规医院洗牙1~2次,及时清除菌斑、牙结石、色素等,能有效减少牙龈炎、牙周炎的发生。3.日常护理一定要做两件事:早晚刷牙,并用牙缝刷清洁每个牙齿之间的缝隙,充分清洁,减少细菌滋生,降低患病风险。4.每餐饭后用温水漱口,清除遗留在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降低食物残渣对牙齿的负面影响。5.对于存在功能障碍、患龋风险高的老年人可以使用加氟牙膏,防治龋齿。6.戴假牙的老人,晚上休息时应取下假牙,清洗后放入杯内,用清水浸泡,预防义齿口炎发生。7.减少含糖饮食摄入。口腔细菌会利用糖分产酸,造成龋齿。

老年人常常掉牙是不正常的行为

然而,许多老年人对于掉牙并没有引起重视,甚至认为年龄大了,“老掉牙”是正常现象。临床资料发现,90%以上的老年人龋齿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像卓某一样全口无牙的中老年人逐渐增多,过早丧失咀嚼功能,令人遗憾。让人“忍无可忍”的龋病

龋齿,也叫虫牙,是一种牙体组织逐渐被毁坏崩解的疾病,老年人发病率在六成以上。细菌的存在是龋病发生的主要条件,通常在细菌与饮食、牙、唾液互相作用下,食物残渣混合在牙表面,形成牙菌斑大量产酸,造成牙釉质脱钙、溶解,形成龋洞。

龋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相当慢的过程,碳水化合物滞留于牙面上所需的时间、牙齿萌出的时间、菌斑从形成到具备致龋力所需的时间,均是影响龋病发病的重要因素。牙齿形成龋洞后更容易积存食物残屑,更利于细菌繁殖,产生更多的酸,因此龋洞会越来越深,从牙本质到牙髓腔直至牙根,甚至还可造成或加重关节炎、心脏炎、肾炎及并发症。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口腔黏膜、牙龈逐渐萎缩,牙周的附着水平逐渐变低,引起牙与牙之间的缝隙增宽,牙根外露,因而老年人龋齿有明显的特点。再加上口腔卫生不良,糖与甜食摄取多,极易形成根面龋。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多数的老年朋友戴假牙,如果口腔卫生不好、清洁差的话,很容易造成根面龋坏,加速健康牙的脱落。

“8020”才正常

老年医学研究表明,在正常情况下,80岁的老人至少应有20颗能够正常咀嚼食物、不松动的牙。因此,应爱护自己的牙齿,不到必须就不要轻易拔牙。

良好的口腔卫生能使牙菌斑形成受到控制,控制龋病的发生,而定期检查是老年人保护牙齿的有效方法之一。自我检查口腔卫生的方法:看看牙龈的颜色,有无脓液、压痛,戴假牙的应取下后检查。张开口检查牙齿,注意牙齿有无松动、牙根是否暴露,压面有无黑斑或牙洞、结石等。

老年人为什么会口臭

1、口腔急性炎症

如急性牙周脓肿、第三磨牙冠周炎等,口腔中均有一些急性炎性分泌物,也会发生口臭,将这些疾病治愈,炎症消退后口臭也就消失了。

2、口腔卫生不良

患有慢性疾病长期卧床不起的老年人,缺乏口腔运动,致使口腔干燥容易发生口臭。一些爱吸烟的老年人不仅会呼出难闻的气味,而且还能减少唾液分泌,加剧口臭。多数老年人戴有假牙,如果不经常清洁假牙或者睡眠时不取出假牙,则易发生臭味。

3、牙周组织萎缩

老年人牙周组织发生生理性萎缩,牙齿之间产生缝隙。进食后食物碎屑停留在牙齿缝隙中,经过口腔内细菌发酵后则产生臭味。所以要注意口腔卫生,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消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

4、鼻咽部疾病

上颌窦炎、萎缩性鼻炎、鼻息肉、肥厚性鼻炎、咽喉炎、扁桃体炎等也可发生口臭。

5、糖尿病导致口臭

糖尿病使内分泌紊乱,减少胰岛素的分泌量,碳水化合物难以分解,引起脂肪代谢活跃,从而产生丙酮成分,再通过肺部,由口和鼻腔排出,这种气体就是我们所说的口臭。口臭专家指出,糖尿病本身对全身器官产生不利影响,包括口腔组织,易出现牙周炎、牙龈炎、口腔溃疡等等。严重时,还引起代谢紊乱、酮体增多,从而发出烂苹果味的老人口臭。

6、口腔自身疾病

牙周病、牙周溢脓、口腔溃疡、龋齿、食物嵌塞等也常引起口臭。

7、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可产生“苹果味”的口臭。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病人,呼气有氨味和尿味样口臭。胃肠功能紊乱和胃肠各段出血也会引起口臭。

8、孤独症

老人因为子女工作繁忙,只能孤身在家,很少开口说话,久而久之就会引发口臭。

9、消化道疾病

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常有消化不良或消化道返流性疾病,可将胃内存留食物所产生的气味从口中呼出,这也是产生口臭的重要原因。只要将消化道疾病治愈就会消除口臭。

口腔是健康的晴雨表

健康生活离不开一口好牙,对于老年朋友来说,口腔健康尤其重要,直接关系到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不容忽视。在9月20日全国爱牙日到来之际,合肥贝杰口腔医院特举办“定期口腔检查,远离口腔疾病”大型主题爱牙日活动,并免费为市民朋友口腔拍片检查。旨在通过爱牙日的活动,让更多市民朋友增强口腔健康观念和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识。

人到了中老年,身体各部组织逐渐老化,器官功能日趋低下,口腔的变化同样如此,容易发生各种口腔疾病。特别是牙齿,由于几十年的咀嚼,牙面的釉质大量地被磨耗,牙尖磨平,牙龈萎缩,更易引起各种牙病。但这并不意味着人老了牙齿就一定会掉,做好口腔保健,中老年人才能避免提前“老掉牙”。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少吃过甜、粘性大的食物,进食后及时刷牙或漱口,使用牙线或牙周冲洗器清洁牙缝之间的食物残渣。不管是原始牙还是补牙后,就算是种植牙,也要在平时好好保养,保养好的话,种植牙可用30年,无论成人还是孩子,每半年应该去口腔医院做一次检查。

​老年人为什么会口臭 口臭怎么办

老人为什么口臭

牙周疾病

老人在发生口臭的时候,比较常见的一个原因就是牙周疾病,特别是慢性牙周病形成盲袋,产生了慢性溢脓而发出臭味。

这时应治疗牙周病,消除盲袋,才能消除口臭。牙周病、牙周溢脓、口腔溃疡、龋齿、食物嵌塞等也常引起口臭。

急性炎症

老人在患有急性的炎症的时候也是会引起口臭的情况发生的,口腔中均有一些急性炎性分泌物,会发生口臭,将这些疾病治愈,炎症消退后口臭也就消失了。

上颌窦炎、萎缩性鼻炎、鼻息肉、肥厚性鼻炎、咽喉炎、扁桃体炎等也可发生口臭。

唾液分泌

人过中年后,唾液分泌逐渐减少,口腔的自洁作用有所降低,加之疾病的侵袭,所以中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口臭。

消化疾病

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常有消化不良或消化道返流性疾病,可将胃内存留食物所产生的气味从口中呼出,这也是产生口臭的重要原因。只要将消化道疾病治愈就会消除口臭。

药物作用

老年人由于年纪的增大身体机能的下降,常会有多种疾病来袭。经常要进食多种药物。部分药物常会影响体内水分的减少,引起口腔干燥并导致口臭。

牙套假牙

很多老人因为牙齿不好都戴上了假牙套,假牙套虽然是假的牙齿,但是每天也是需要清洁的。有些老人会细心的用牙刷去刷,但是有些只是随便用清水过一下。

显然牙齿上面的残留和细菌,光是用清水是没有办法清洁干净的。长期如此便会产生明显的异味,对口腔健康产生威胁。

所以建议老人朋友们要注意假牙的清洁,如果认为刷牙麻烦,可以购买专门的假牙清洁液,清洁起来会更加简单,另外睡觉的时候记得把假牙取下来。

食物残留

在吃食物的时候导致食物残留在牙齿中,因为老年人牙周组织生理性萎缩,牙齿之间产生缝隙,导致进食后食物碎屑易停留在牙齿缝隙中,经过口腔内细菌发酵后产生臭味。舌苔上较厚的食物细渣也可能留存在舌面皱褶里,产生口臭。

其他原因

另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可产生“苹果味”的口臭。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病人,呼气有氨味和尿味样口臭。

胃肠功能紊乱和胃肠各段出血也会引起口臭。患有慢性疾病长期卧床不起的老年人,缺乏口腔运动,致使口腔干燥容易发生口臭。

一些爱吸烟的老年人不仅会呼出难闻的气味,而且还能减少唾液分泌,加剧口臭。

老人口臭怎么办

1、多喝水

老年人由于身体内循环衰退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并出现口臭的发生。此时老年人应多喝水保持口腔内湿润,预防口干和口臭的发生。

2、细嚼慢咽

老年人吃饭细嚼慢咽不仅可以促进肠胃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还可以帮助口腔中唾液的加速分泌,对预防口臭非常有帮助。

3、保持口腔卫生

专家建议,老人漱口时,要尽量漱洗口腔深处,刷牙时间应该在2分钟以上;用漱口水的老人,要含住漱口水30秒左右,有条件的老人还应该2~3年洗一次牙齿。

4、清洁假牙

许多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需要佩戴假牙,这时候需要注意假牙的清洁工作,每次进餐后需要清洁假牙上残留的食物,每天晚上要把假牙浸泡在水中,大限度的预防口臭的发生。

5、多吃水果等促进唾液分泌

如果口臭的原因是口腔干燥,老人可以吃橘子或喝果汁,因为橘子中的柠檬酸能够促进唾液分泌。多咀嚼香菜金橘山楂等带走口腔里的味道。多吃水果蔬菜,益生菌制剂等。

总结:老人口臭的问题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好像很多人都不以为意,感觉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出现了口臭的情况还是应该要重视,防止是一些疾病引起的。面对普通的口臭,我们只要多喝水、保持口腔的卫生、多吃水果就能很好的缓解了。

劣质牙刷和假牙都会诱发口腔癌

中老年人是口腔癌的高发人群,多数老人都有佩戴假牙,而不合格劣质的假牙佩戴后就会诱发口腔癌,同时,劣质的牙刷也会诱发口腔癌。

谈到口腔疾病,人们往往想到的是龋齿和牙周病,很少有人会把口腔和癌症联系起来。事实上,在我国口腔癌并不少见,其发生率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75%~5.18%,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可见对口腔癌的警惕决不可掉以轻心。

据了解,口腔癌特别“钟爱”中老年人群,临床上75%的口腔癌是在60岁以上的年龄组中检查出来的。造成口腔癌变的因素很多,吸烟、酗酒以及佩戴不合适的假牙是最常见的原因。

劣质镶牙,因小失大

张女士几年前镶了一颗不太合适的假牙,为了省事,又不想多花钱,就一直没有矫正。假牙与嘴巴的长期“不和谐”,使口腔形成溃疡,直至恶化导致癌变。张女士开始以为是上火了,也没放在心上,等到进食严重困难时才觉得不对劲,此时已经到了口腔癌晚期。

可见,佩戴假牙一定要适当,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不要一味图省事或者节省开支,否则很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劣质牙刷诱发口腔癌

劣质牙刷不但不能有效去除菌斑,还可能损伤牙龈和牙齿,造成对口腔健康的更大危害。

劣质牙刷的刷头一般比较大,伸进去后容易刺激黏膜。其次,劣质牙刷的刷毛比较粗,容易损伤牙龈,引起口腔溃疡引起黏膜的损伤。黏膜受到偶尔的损伤可以自动修复,但是如果反复损伤,口腔溃疡容易引起癌变。

治本之策在于“早”

由于口腔癌涉及到人体面颊、舌、唇、腭、口底等重要器官,具有癌细 胞转移快、生存率低的残酷特点,美国塔夫斯大学教授迈克尔卡亨博士曾指出,“口腔癌所导致的死亡数至少是宫颈癌的两倍”,而“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政策则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治本之策”。

所以,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就应及早就诊,一是口腔黏膜颜色变成白色、褐色或黑色;二是口腔内发现肿物,而且生长速度快并伴有疼痛、出血或麻木;三是口腔内发现超过两个星期不能愈合的溃疡。口腔溃疡的病程一般不超过两周,如果烧灼感、疼痛等症状超过两周仍不见好,就要当心口腔癌的来袭。

另外,过度吸烟和酗酒也会诱发口腔癌,这已经成为医学上的定论。一般认为,烟草中的化学物质苯并芘以及酒精对正常细胞的毒性,都会增加癌症发生的可能性。调查发现,吸烟多于1包/日或饮酒超过25克/日者,患口腔癌的可能性要远远高于非吸烟或饮酒者。

三大口腔疾病困扰中老年人

90%左右的中老

年人牙周不健康。本次调查将口腔内无牙龈出血、无牙周袋等定义为牙周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江苏省35岁至44岁年龄段人群,牙周健康率仅为9%;65岁至74岁年龄段人群牙周健康率为10%。

80%以上的中老年人患龋齿,牙根面龋患病率上升明显,绝大多数龋齿没有得到治疗。调查结果表明,江苏35岁-44岁年龄段人群患龋率为87%,龋均为4颗;65岁至74岁老年人患龋率为99%,龋均为16颗。

一半以上的中年人牙齿缺失,且修复率不高。调查显示,江苏35岁-44岁年龄段人群中,56%的人群有牙齿缺失,平均缺牙数为2颗,假牙修复率仅为10%;在65岁-74岁年龄段人群中,有71%的人群有牙齿缺失,平均缺牙数为11颗,假牙修复率为43%。

近20年来,经过全国爱牙日持续不断的口腔健康教育和促进,我国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龋齿患病率出现了下降趋势,但中老年人龋齿患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王林说,口腔疾病会使很多中老年人过早丧失咀嚼功能,还可引起或加重心脏病、胃病、糖尿病、心血管病和关节疾病及并发症等,严重危害全身健康,影响中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因此,中老年人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口腔疾病,促进全身健康。

老人多讲话可延寿

邻家有一老母,常遭到晚辈的斥责,因是嫌老人话多。他们斥责老人最多的一句话是“老得不苏醒了,少管闲事。”老人郁郁寡欢。

这种现象在社会上普遍存在。做儿女的偏激地感觉,只要在吃穿上不亏待老人,一定是尽了孝道。老人们多说几句话,就嫌唠叨、心烦、听不进耳,甚至不许老人多说话。人老了话多,这是正常现象。俗话讲:树老根多,人老话多。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是好事。人的一生到了晚年,转为休息期,一生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在此刻期中皆成绵绵的回想或感叹,心灵触动颇多,吐之心畅神舒,压之则心郁神暗。

再说,老人的活动领域缩小了,易出现心理失调,常有孤单、被弃之感,这种情绪可诱发或加重多种老年性疾病。假如让老人想说啥就说啥,让其感到儿孙们仍需要他,则老人的孤寂之感会一扫而光,延年益寿。晚辈孝敬老人不应仅在吃穿上尽孝心,而应尽可能同老人多说话多叙情,让其轻松高兴。

老年人常见的牙齿问题

一、为什么老年人爱护牙齿才能健康长寿?

人老了,牙齿会随着老化,很多老人牙齿都磨损严重,出现牙齿松动、脱落、牙床萎缩等,英雌不能充分咀嚼食物,不得不将失去囫囵吞下,增加了肠胃负担,影响了营养的吸收,身体自然不容易强壮。

口腔疾病可以引起全身的其他疾病,如牙周炎容易引起糖尿病等。还有研究发现,口腔中牙齿越少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越大。有人做过调查,大量掉牙的老人最容易患上老年痴呆症。所以牙不好了,大小病就会找上门来,健康状况会越来越差。

由此看来,人来了更要注意口腔卫生保健,爱护好每一颗牙齿,这样才谈得上健康长寿。老年人口腔卫生保健的目标是到了80岁至少保有20颗有咀嚼功能的牙齿。这样的老年人能轻松的咀嚼大部分食物,有利于保持生活自理能力,保证较高的生活质量。

二、老年人的牙床为什么会发生萎缩?

牙床萎缩就是牙龈萎缩,即牙床逐渐退缩,牙根逐渐暴露出来,牙齿变得越来越长。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衰老,咀嚼能力不断下降,牙床却反正常的咀嚼刺激就会而发生退缩,造成牙根面暴露。除此之外,一下原因也会促使老年人的牙龈萎缩。

1、牙齿上有大量牙结石、对牙龈产生长时间的压迫和刺激。

2、一侧或两侧缺牙,进食时缺牙一侧牙槽骨受力小,牙槽骨容易被吸收,牙床萎缩就越严重。

3、使用的牙刷过硬或牙膏中磨擦剂颗粒过错,以及使用不正确的拉锯式横向刷牙法。

4、配戴制作得不好的假牙,这样的假牙不容易清洁,使得牙周卫生状况不良,促使牙龈萎缩。

三、老年人的牙齿为什么缝隙越来越大?

牙缝是牙与牙之间的自然缝隙。正常情况下,牙缝是由牙龈组织来维持的。牙龈组织在牙缝里的部分成为牙龈乳头,俗称“牙花子”

牙花子很容易发炎、出血。在人的一生当中,牙花子在反复发炎、消炎中坏死脱落,并一点一点地降低其高度,牙缝就会越来越大。所以,老年人牙缝越来越大是患有慢性牙周炎的迹象。

老年人吃东西后经常塞牙,塞在牙缝中的食物压迫牙龈组织,使牙龈乳头坏死,也可使牙缝越来越大。

此外,长期使用牙签剔牙,也会使老年人的牙缝加大。

老人怎么才可以延缓衰老

懒得学习,思维迟钝。

有的老人心理上有些懒惰,拒绝尝试新事物,哪怕这件事很简单而且能给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他们总是把“我懒得想”、“太复杂了”、 “老了学不会”之类的话语挂在嘴边。然而,不愿学习会使老年人的大脑机能得不到充分锻炼,久之脑功能会出现退行性改变,思维、记忆、分析、判断等能力逐渐 变迟钝。研究表明,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中,老来不动脑就是其中之一。

人都是倾向于做自己擅长或喜欢的事,所以,老人不妨从自己感兴趣 的事情开始学习,比如跳舞、下棋、养鸟等,活到老学到老。做儿女的要想办法帮父母从晚年生活中找到动力,经常“麻烦”一下老人。退出工作后,老人的自我效 能感和成就感不如以前,子女的需要是他们最重视的成就感来源。如果子女表现得很需要父母,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有价值。

懒得吃饭,易伤肠胃。

有些老人吃饭很“凑合”,要么一顿做很多,顿顿吃剩饭;要么家里有啥就放在一起乱炖;要么想起来就吃两口,想不起来就躺着。这些做法都会让老人形成不规律进餐的坏习惯,进而造成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甚至诱发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功能性胃肠病等。

老人除了要按时吃饭,还要遵循养生原则,比如早饭和午饭吃到八分饱,晚饭七分饱即可;吃饭时尽量减慢速度,细嚼慢咽;清淡饮食,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 豆制品不可少等。如果父母懒得做饭,儿女不妨给他们“布置作业”,每周主动给老妈准备一份菜单,挑一些流程简单、食材好采购的菜品,告诉她你想吃。

懒得运动,骨质变松。

人老了本来就不爱动,加上腿脚不好,很多老人懒得运动,甚至两三天都不下一次楼。如果长期不运动,老人的肌肉会变萎缩,骨关节力量 变弱,血液循环减慢,可能增加骨折、骨关节炎、血栓等的风险;不爱动还可能让老人变胖,而超重和肥胖会增加“三高”风险。

经常锻炼有助预防骨质疏松,强健骨骼、肌肉,降低跌倒风险,也不容易发生骨折;还有益大脑健康,预防老年痴呆,改善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慢病的病情。老人锻炼应动静结 合,锻炼时感觉不吃力,微微出汗即可。看书、下棋属于静养,可以健脑,但要控制坐着不动的时间,最好半小时就起来走动一下。

懒得起床, 全身受伤。

一般来说,年纪越大觉越少,但有些老人到了该起床的时候,却依然赖在床上,不想起来。有些腿脚不太好的老人虽然还能活动,但就是懒得下床。一直 在床上活动会造成人体缺乏正常消耗,基础代谢率跟不上,容易导致内分泌紊乱;由于躺着躺着就睡了,晚上就可能失眠,作息规律被打乱,容易诱发各种疾病。

所以,老人一定要维持正常的作息习惯,到点睡觉,按时起床,认真洗漱,去厨房准备点早饭。如果能白天经常出去走一走,晒晒太阳,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有助于促进钙吸收。

懒得刷牙,口腔生病。

每天刷牙已经是大多数人的习惯,但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城市里每天坚持刷两次牙的老年人口比例不到39.5%,刷一次牙为 50.8%,还有近10%的老人不刷牙。带来的后果是,老年人龋齿的患病率高达98.4%,牙周病患病率达51.6%。懒得刷牙不仅会导致口腔溃疡、牙龈 出血、牙周病,口腔细菌还会跑到咽喉部,增加老人患感冒和吸入性肺炎的风险。

懒得刷牙患癌几率比一天刷两次牙的人高出2.5倍。而漱一次口能减少20%的口腔细菌,刷一次牙可减少70%左右。中老年人牙齿健康的标准则是到了80岁,还有20颗能够咀嚼食物的牙齿。要想避免“老掉牙”,必须坚持每天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老人牙齿的四大问题的预防方法

人常说:人老牙先掉,所以很多老人并不把掉牙当回事。但世卫给老人定的目标是:到80岁,至少要保有20颗牙。其实,达到这个目标并不难,只要学会正确的护牙方法。2008年9月20日是第20个“全国爱牙日”,其主题为“关注中老年人口腔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曾在2001年对中老年人牙齿保健提出目标:80岁时,至少有20颗牙能正常咀嚼。但在我国,今年6月份,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5—74岁的老年人中,龋齿患病率高达98.4%,牙周健康率14.1%;有牙齿缺失的有86.1%,平均存留牙数为20.97颗。对此,专家表示,牙龈萎缩、牙根外露是目前中老年人最主要的口腔问题。 龋齿患病严重。龋齿发病以细菌为主,老人更因牙根暴露增多,导致根面龋发病率升高。此外,残根残冠是中老年人龋病最为严重的表现。 牙体缺损及磨耗。最早的恒牙6岁时萌出,如果80岁了这颗牙还没掉,就使用了整整74年。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加上有些人刷牙方法不正确,即便牙齿再坚硬,也难免会有缺损及磨耗。因此,保护牙齿首先要规范刷牙方法:用软毛牙刷;坚持每天早晚刷牙;使用含氟牙膏;饭后漱口;使用牙签牙线等。 牙周病恶化。尽管牙周病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但其发病情况却比其他年龄段严重。如有些人自出生就从未洗过牙,随着时间积累,牙石越积越多,患上牙周疾病的几率就变得越来越高。 口腔癌发病率上升。专家提醒,口腔癌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如果有尖锐的残根、残冠以及不良修复体反复咬伤颊、舌或口腔溃疡数月不能痊愈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除了以上问题,楔状缺损、口腔黏膜病等也影响着我国老年人的口腔健康。专家建议,为了尽早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目标,至少做到: 1.坚持正确的刷牙习惯。 2.每半年到1年去医院检查,尤其是出现了牙龈出血、冷热痛或咀嚼时牙痛等,要马上去就医。 3.牙齿越少越需珍惜。不少中老年人在剩下几颗牙时,嫌麻烦便想把牙齿全都拔了安假牙。其实,尽量保留自然牙不仅能避免牙槽骨的吸收,也可以提高假牙的稳定性与咀嚼功能。此外,从中医的角度讲,适当“叩齿”和“运舌”都是口腔保健的好方法。“叩齿”即为上下齿“打架”,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5下;“运舌”则是指用舌头在嘴里来回转动,促进唾液分泌,对预防黏膜性口干有一定效果。在饮食方面,中老年人应少吃甜食、软食

相关推荐

为什么老年人的齿容易发酸

为什么老年人的齿容易发酸? 老年人齿敏感主要表现在,酸的、甜的、冷的、热几方面。所以他们一般不能吃糖,对过于刺激的东西也不能吃。就连平时刷都要用热水。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的骨头开始退化,经过长期的齿磨耗、龋病、楔状缺损,本质内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当暴露后,齿就会出现系列的敏感症状。 为什么老年人的齿容易发酸 老年人齿有过敏现象 老年人的齿如果有过敏现象的话,就会容易出现发酸的现象的。这个主要是如果齿表现出来的对甜,或者是发酸的食物有过敏的话,就会引起齿的发酸现象的。而且还有些老年人随着

老年人健康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莫贪热 食物在热气腾腾的时候,香味会比较浓郁,而香味有刺激食欲的作用,很多老年人吃东西喜欢趁热吃。但是要注意,不能吃的太烫。过热食物易损害口腔、食管和胃。老年人如果长期服用烫食刺激,还易罹患胃癌、食道癌。 莫贪肉 有的老年人喜吃肉食、不喜欢素食,这种做法是不健康的。若老年人摄入过多的脂肪,会引起营养平衡失调和新陈代谢紊乱,易患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合理饮食、荤素搭配,有利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 莫贪快 老年人吃东西应该细嚼慢咽,因为老年人因齿脱落不全,饮食若贪快嚼不烂,就会增加肠胃负担。另外,若贪快还有

老人该如何呵护齿健康

齿对于老年人来说非常重要,在晚年有一口好齿吃点东西对老人很有好处,齿很好地咀嚼食物,这样有利于消化就减轻了胃肠道的负担,就能预防一些肠胃疾病,这样对保护老人身体健康很有好处。 随着人们健康水平和口腔保健水平的提高,不少人可以保留他们的真步入老年,很多老年人的口腔混合有真和假,因此需要进行特别的口腔护理以维持齿的健康状态。 随着年龄的增长,良好而有规律的口腔卫生习惯尤其重要。那些因齿改变或齿缺失造成的间隙,容易嵌塞食物,引起龋坏,因而需要彻底地清洁齿。 龈疾病很常见,它是引起齿缺失

孩子不同年龄段齿保护攻略

0-3岁幼儿护攻略 3岁幼儿的乳已经全部长成,这时候就要培养宝宝的口腔保健意识了。比如说早晚刷、饭后漱口、清洁、多吃水果蔬菜、少吃甜食、睡前不吃零食、不偏食、挑食等口腔保健知识都要灌输给宝宝,让宝宝懂这些生活小事带来的意义。此外,父母也可以通过小故事来告诉宝宝如何保护齿,比如《小熊拔》、《狐狸帮老虎拔》的故事,通过有趣的故事、儿歌等引发宝宝好奇心,让宝宝齿,养成护齿的好习惯。 3-6岁孩子护攻略 在3-6岁之间,宝宝咀嚼食物主要靠乳完成,因此这阶段也是宝宝最容易出现龋齿的时候,如

老年人齿缺损怎么办

人的年龄如同大树的年轮一般,每年增长,只是人体却不能像大树那样永葆生机。人到老年,生理功能大大减弱,龈的营养供应不及。机关口腔指出,骨质疏松问题日益明显,齿随之相继脱落。齿的缺失常常给人们带来诸多困扰,尤其是老年人,消化功能本就减弱,齿缺失,更是给消化吸收营养造成更多的麻烦。老年人齿缺损怎么办呢? 方法/步骤 齿是人类最坚固的骨骼之一,但也恰恰是脆弱的。如果齿没有保养好,很容易出现缺损等问题。老年人的齿缺损,严重影响了其口腔和身体健康。为避免齿缺损带来更多的危害,我们建议老年人出现齿缺

周炎严重时会导致齿脱落

周炎会导致齿脱落 周炎是一种由于细菌侵犯龈和周组织而引起的慢性炎症,是一种破坏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周袋的形成及袋壁的炎症,槽骨吸收和齿逐渐松动,它是导致成年人齿丧失的主要原因。 王小姐今年35岁,年轻时就钟饮料,可乐是她的最,人都到中年了都还戒不掉这个习惯,喝可乐就像男人们的烟瘾一样,一天不喝就感觉差了些什么,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均会对齿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王小姐虽然没有严重的不良生活习惯,就是没有睡前刷的习惯,在王小姐酣睡之时,口腔细菌就跑出来活动了,这样时间一长,周炎赖上了她,

老人睡觉流口水的原因有哪些

人老了之后不仅脾气像是一个小孩子,就连睡觉也像小孩子一样,会流口水。很多人对于老年人流口水不会引起重视,其实这有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征兆。那么,老年人流口水的诱因有哪些? 1.面神经炎 面部受凉、吹风或感冒发生后会出现睡觉流口水的情况,这类患者往往还会同时出现眼睛闭不严、嘴角歪斜的情况。 温馨提示:面神经炎在发病后应及时治疗,及早康复,以减轻面部畸形。 2.疲劳等 因用脑过度或服用某些药物(如某些抗癫痫药物)后,可引起植物神经紊乱,睡觉时可能出现副交感神经异常兴奋的情况,会使大脑发出错误信号,引起唾液分泌增加

身体拉响10大警报小心早亡风险

人体长期处于压力中,神经高度紧张,大脑长期处于警戒状态,对周围事物就会变很敏感,一旦出现光线、声音变化,大脑的“警报”就会被拉响。建议每天抽出半小时彻底放空自己,进行冥想,周末可以约朋友去郊外走走,远离噪音,让压力以释放。 长期高负荷的工作会大量消耗身体能量,导致肌肉、颈椎等部位出现酸痛症状,同时身体对氧气的需求量增加,导致呼吸急促。建议每天进行深呼吸练习,能缓解压力,提高身体的氧含量。最科学的呼吸方法是“吸———停(屏气10~20秒)———呼”的形式,尽量深吸,然后用力吐出。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10

齿不好预示着你病几率变大

国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现状不容乐观。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显示,我国65~74岁人群中,患龋齿率高达75%,且大多数龋齿未到治疗。台保军指出,人们在口腔护理方面存在以下几点误区,需格外注意。 老了一定会掉。“老掉”是很多人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咬不动是因为老了,这导致很多人不把口腔问题当回事。台保军说,人老了齿并不一定会跟着“老”,掉的主因是口腔不健康。 缺颗无所谓。北京煤炭总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李武德忧虑地对《生命时报》记者表示,很多老人根本没意识到缺口腔健康的影响。“一口就如同一个

老了老了为什么齿总是掉

在谈论齿之前给大家讲两个故事: 故事一,上学时教授找一位同学谈话,谈着谈着,教授感觉口渴,喝了一口水,最后齿没了,掉进水杯里了…… 故事二,80岁的老爷爷要吃汤圆,家里包的那种体积大的汤圆,吃着吃着,老爷爷被卡住了,不是被汤圆噎住,而是齿掉了,被吞入了喉咙。 在生活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不难发现,老人齿都存在不全、掉落现象。 那么为什么老人容易掉齿呢? 如果将龈比喻为土壤,那么齿便是这片土地上的大树,龈对齿输送营养。当衰老之后,身体的机能开始下降,龈开始老化、萎缩,对齿营养输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