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几月份长出来
竹笋几月份长出来
笋一年四季皆有,但惟有春笋、冬笋味道最佳。烹调时无论是凉拌、煎炒还是熬汤,均鲜嫩清香,是人们喜欢的佳肴之一。
竹笋富含B族维生素及烟酸等招牌营养素,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本身可吸附大量的油脂来增加味道。所以肥胖的人,如果经常吃竹笋,每顿饭进食的油脂就会被它所吸附,降低了胃肠黏膜对脂肪的吸收和积蓄,从而达到减肥目的。
菱角是什么季节的
秋季。
一般菱角的自然生长时间是每年4月份长出嫩叶,5月份开始开花,6月份长出嫩的菱角,在7-8月份开始成熟上市,这个时期的菱角是最嫩的,再过一段时间菱角就开始慢慢变老脱落,当然,由于地区及生长环境的差异,其成熟时间也会有所不一样,有的地区的菱角可能成熟期比较晚,在9-10月份的时候还会有新鲜的菱角食用,因此可见菱角是一种秋季的食物。
便秘好几年了,吃了中医药都没有效果,请问如何是好
猪蹄竹笋汤,这个主要是针对便秘患者。因为竹笋里面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具有通便作用,在和猪蹄里面的油脂炖煮之后会变的很软,而且里面含有的矿物质在猪蹄中的脂溶性的维生素的帮助下被人体吸收,吸收可以形成一个调节,对肠蠕动,神经的刺激都起到一定的作用。那么如何煲这道汤呢:第一:先将笋切成核桃块大小,猪蹄按关节分成八瓣;第二:猪蹄放入加白醋的开水中多绰几次;第三:讲笋和猪蹄一起凉水放入砂锅;第四:加入葱蒜料酒;第五:大火煲制约三小时。需要注意的是,笋分冬笋、春笋和玉兰片,这玉兰片是六七月份长的笋,我们这煲汤选择玉兰片,如果没有可以选择干笋。 煲汤最好选用砂锅,一定不能用的是铁锅。选用砂锅的注意事项:第一,火候要均匀;第二:砂锅要非常的干净;第三,使用砂锅时最好是下面垫有铁板,铁板烧热后放上砂锅避免锅被烧裂。这样煲出来的汤原汁原味。 平时多吃水果,多运动。不要久坐。
竹笋分类
概述
中国优良的笋用主要竹种有长江中下游的毛竹、早竹和珠江流域、福建、台湾等地的麻竹和绿竹等。毛竹、早竹等散生型竹种的地下茎入土较深,竹鞭和笋芽借土层保护,冬季不易受冻害,出笋期主要在春季。麻竹、绿竹等丛生型竹种的地下茎入土浅,笋芽常露出土面,冬季易受冻害,出笋期主要在夏秋季。竹原产热带、亚热带,喜温怕冷,主要分布在年降雨量1000~2000mm的地区。毛竹生长的最适温度是年平均16~17℃,夏季平均在30℃以下,冬季平均在4℃左右。麻竹和绿竹要求年平均温度18~20℃,1月份平均温度在10℃以上。故在我国南方竹林茂盛,而北方竹林稀少。竹需要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湿润、排水和通气性良好的土壤,土壤pH值以4.5~7为宜。
竹笋是竹的幼芽。顾名思义,春天破土而出的是“春笋”;夏秋时节收获的叫“夏笋”;冬季收藏在土中的便是“冬笋”。光是我们可以吃的竹笋就有毛竹笋、淡竹笋、麻竹笋、慈竹笋……少说也有80多种。竹笋再一加工,又摇身化作笋干、笋衣、笋丝、腌笋、酸笋、笋脯……真是“笋”丁兴旺。
春笋
过了立春,雨后春笋踏着轻盈的脚步而来,清新、水灵、明媚。春笋最嫩、最鲜,爽脆更是得自天成。所谓“尝鲜无不道春笋”。当年连唐太宗都对春笋朝思暮想,着迷“鲜镜”,每年春笋上市,还要召集群臣共赴笋宴。
冬笋
冬笋是冬日藏在土中的毛竹笋。两头尖似小船,肉色乳白,壳薄质嫩。虽然冬笋资格老,可鲜嫩度不打折扣,身价往往比春笋高那么点。
芦笋
又叫露笋、龙须菜、像瘦身版的春笋。一身青绿,一派清鲜可口。
春笋和冬笋的区别 出产季节不同
竹笋又称竹肉、竹芽等,一年四季都有出产,按生长时节可以分为春笋、夏笋及冬笋,春笋和冬笋稀少而珍贵,“春笋”指春天破土而出的笋芽,而冬季埋藏在土中的称为“冬笋”。一般来说,10月中旬开始就可以挖取冬笋了,而春笋的挖取时间比较长,初期在2月~4月。
竹笋几月份长出来 竹笋需要怎么挖
竹笋并不好挖,尤其是刚刚冒土的新鲜嫩竹笋,挖掘竹笋需要通过几个方面来挖,具体方式如下:
1、裂纹:在寻找竹笋的时候,若是发现土地表面有裂纹,或者是有明显的突起,那么在此处可能是会有竹笋的。
2、地势:竹笋一般会长在地势比较低的地方,地势越高竹笋可吸收的营养就越少,所以在挖竹笋的时候可以在低处寻找。
3、挖掘:在挖掘竹笋的时候,一定要深挖,沿着竹鞭一直挖,这样才能够挖出比较完整的竹笋。
竹笋农业技术
竹笋是一种“全能型营养蔬菜”,它营养成分比一般蔬菜高出1倍以上,竹笋味鲜可口,很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上十分畅销。
一、适宜丽水栽培的主要优良菜竹笋品种
1.早竹[别名:雷竹(庆元、景宁)、早雷竹(遂昌)]。笋肉白略带淡黄;:味鲜甘美,含水分多,风味好,品质优,鲜食佳,可加工罐头和干制。笋期3月中旬―4月中旬,笋单体重0.15―0.25公斤。每亩产鲜笋1000-1500公斤。
2。雷竹〔别名:雷云竹]。笋去箨后肉质白嫩而松脆,含水分中等,加工和鲜食均佳。休眠期短,促成早熟栽培效益极高。笋期2月上旬―3月中旬,笋单体重0.15-0.35公斤。每亩产鲜笋2000―3000公斤,效益好。
3.红壳雷竹。
笋味鲜美而松脆,宜鲜食或制干。笋期早,采笋期长,惊蛰前后开始出笋,至小满不断。笋单体重0.5―1.5公斤。每亩产鲜笋1000-1500公斤。
4.黄甜竹。
笋质鲜嫩甘甜,松脆可口,可鲜食、生食或加工干制。笋期晚,4月中旬―6月上旬,笋单体重0.35―0.8公斤。每亩产鲜笋1000-1500公斤。
5.云和哺鸡竹〔别名:乌季竹(云和、景宁)、乌壳竹(松阳)、桂竹(丽水)]。笋质松脆,味鲜嫩,肉质厚,水分高,无苦味,香味浓,品质好,可鲜食或加工干制。笋期4月初―5月上旬,笋单体重0.4―0.8公斤。每亩产鲜笋1000―2000公斤。
6.台湾桂竹[别名:麻竹(遂昌、庆元)、乌紫笋竹(丽水))。笋味鲜嗽,肉质好,可供鲜食或制干。笋期4月中旬-5月下旬,笋单体重0.2-0.5公斤。每亩产鲜笋600-1000公斤。
7.乌哺鸡竹(Stj名:象牙笋]。笋肉白,质松嫩,味鲜美,略甜,外观美,品质优,宜鲜食或制干。笋期4月中旬―5月初。笋单体重0.2-0:7公斤。每亩产鲜笋1000公斤左右。
8.毛金竹IS,j名:红壳竹(龙泉、庆元、缙云)、金竹(青田、丽水、遂昌)]。生笋有辛辣味,煮熟后辣味消失,可鲜食或制干。笋期4月中旬~5月下旬,笋单体重0。35-1.0公斤。天然林每亩产鲜笋250-300公斤。
9.华丝竹[别名:利世竹(云和)、露水竹(景宁)]。笋味鲜美,可鲜食,宜制干。笋期4月下旬―5月下旬。笋单体重0.35-0.5公斤。天然林每亩产鲜笋200―300公斤。
10.方竹191j名:四方竹]。笋肉色白,味甜松脆可口,笋质鲜嫩,可鲜食或制干。笋期8-1月份均有出笋;笋单体重0.2―0,5公斤。天然林每亩产鲜笋100―200公斤。可供观赏。
11.斑竹[别名:湘妃竹、花竹(丽水)]。笋质鲜嫩,可鲜食或制干。笋期4月下旬―6月底。笋单体重0.3―0。6公斤。天然林每亩产鲜笋100―200公斤。可供观赏。
12.四季竹。笋味美,可鲜食或制干。笋期5月上旬―11月份,笋单体重0.15―0.25公斤。每亩产鲜笋300―500公斤。
二、菜竹笋常规栽培技术要点(以黄甜竹为例)
1.竹园地的选择与整地。(1)选地:黄甜竹的建园应选择交通力便,坡度小于15度,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平原、冲积圩地、滩涂地和房前屋后空地。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酸性或微酸性的砂质土壤或壤地。(2)整地:黄甜竹为散生竹类,黄甜竹的出笋成林,主要依靠地下鞭的生长。黄甜竹造林一般采取全垦整地。造林前,先清除园内杂草、灌木、树桩、石头等物,垦地深30厘米左右,按预定栽植数挖穴挖穴规格:60X60X50厘米,每穴施肥1公斤或基肥25―50公斤,土杂肥,厩肥和土拌匀,回填穴内。
2.母竹的选择。选择胸径2-3厘米,1―2年生,分枝低矮、枝茂盛,无病虫,生长健壮的黄甜竹为母竹。挖掘母竹时,应留来鞭20厘米,去鞭40厘米,注意保护鞭芽与鞭根,切勿损害螺丝顶。母竹蔸带足宿土,母竹挖起后,留枝5-7盘。削去竹梢,切口要平滑。
3.黄甜竹的种植。
(1)种植季节:黄甜竹一年四季均可种植,但以旱春和梅雨季节为最佳栽种季节。
(2)种植密度:种植密度一般为55-110株/亩。定植株数可依母竹来源和经济条件而定。
(3)种植方法:黄甜竹移栽造林要掌握好三个要点。一是母竹运到造林地后要及时进行种植;二是栽种前要适当修整穴和回垫表土,再将母竹放人穴内,让鞭根自然舒展。注意竹蔸下部与垫土密接,使母竹蔸深度比原入土深3―5厘米,再自下而上,分层回填穴土。踏实竹蔸,使竹鞭与土紧密结合;三是栽植时要浇透定根水,再覆心土,成馒头状。山地造林最好选择阴天无风天气为宜。
4.竹园的管理。
(1)及时补植:种植当年,对于枯死的母竹要及时进行补植。
(2)除草松土:通过除草松土,清除杂草对水肥的竞争,改善土壤性能,有利促进竹鞭生长。竹园除草松土,每年2―3次,结合施肥进行。注意近蔸浅,远蔸深。一般第1次是新竹发叶后的5―6月份,除草深翻25厘米,挖去老竹鞭,注意保护新竹鞭和壮鞭。第2次是9―10月份,除草松土15厘米深。第3次是翌年2~3月份,除草浅锄。
(3)科学施肥:根据黄甜竹周年具有长鞭期、笋芽分化期、孕笋期和长笋期四个生长期的特点,进行科学施肥,促进竹笋的生长。竹园施肥一般每年4次,施肥量随立竹量的增多逐步适当增加。第一次2―3月份,施催笋肥,促进竹笋多长、长壮。每亩施复合肥10公斤或每丛竹施人粪尿10-20公斤。结合锄草时进行。第二次6月份,为长鞭肥,促使母竹多发鞭,发壮鞭,每亩施复合肥15公斤,结合深翻时进行。第三次9月份,施催芽肥,促使鞭多发笋芽,发壮芽。此时为多干旱天气,宜用低浓度掖体肥,固体肥加水泼施。9月份施肥不宜翻施,翻施不利于竹鞭生长,每亩可施人粪尿1000公斤,冲水2―4倍进行浇泼。第四次11―12月份施孕笋肥,每亩施饼肥200公斤或农家肥1000―2000公斤。
(4)竹林密度与结构:通过合理调节竹林密度和结构,能保护竹林有适当空间,改善竹林通风和光照条件,保持留养竹有旺盛的发笋能力,为竹林丰产提供基础条件。新造竹园,头一年每株母竹留养1―2株无病虫叫健壮笋培育新竹,第2-3年逐年增加,第4年成林后,每亩留养600-800株健壮母竹,注意留养竹分布要均匀。留养竹龄的比例为1―3年生竹应各占30%,4年生竹一般占10%,用于调整空间,5年以上老竹全砍掉。
(5)新竹截梢:当年留养的新竹生长幼嫩,应在7―9月份截除:竹梢1/3―1/4,留枝12-15盘,这样可促进新竹木质化,增强和提高新竹对严冬和冷春霜冻、雪压的防御能力。
竹笋几月份长出来
竹笋长出来分阶段。
竹笋一般是在立春之后开始冒土,也就是每年的二月初就出土了,而竹笋长出来是分为三个阶段的。
冒土在二月初期至四月上旬,而初步的长成在四月的中旬以及下旬,而成熟期在五月以后,所以竹笋的冒出基本是有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的竹笋都是可以食用的,只是在口感上有所差距而已。
从上市的角度上来说,其在2月中旬左右就已经上市有售卖了,只是其并不会太多,主要上市的时节在3月份左右。
山竹怎样来种植
整地栽植:土肥混匀,开好排水沟
择土层深厚和交通、管理方便,有排灌条件的荒山坡或田地,割去灌木杂草,挖除树根、竹鞭,全面挖深30厘米。结合翻耕整地,亩施腐熟人畜粪肥1500~2000公斤,土肥混匀,开好排水沟。
2~5月上旬,挖取健壮的一二年生野生竹种作种竹,每株留20~30厘米,保留蔸部及竹鞭带土约5~10公斤,截去顶梢,留4~5盘枝,植入与竹蔸大小相等的栽植穴内,株、行距均为70厘米,亩植1300株左右。做到栽植时让鞭根自然舒展,栽后及时浇足定根肥水。
山竹的种植重在合理施肥
施肥“三看”,分段培育
施肥要做到“三看”:即看竹子长势、产笋量、土质条件。
一般在栽后每年的3月下旬结合松土除草亩用尿素、钾肥各10~15公斤,磷肥50公斤均匀施于种竹的蔸、鞭际,以利笋芽壮长快发。
7~8月份,结合松土清鞭,亩施有机肥1500公斤,促笋芽萌发。生长过程中,如遇持续干旱,要适时适量浇、灌水抗旱,保持土壤湿润。若遇长期阴雨积水,要及时疏沟排水,以防渍害,确保正常生长。
松土清鞭:每年7~8月松土,3年清鞭一次
每年的7~8月都要进行一次松土清鞭,深度视竹鞭在土层中的深浅而定,在松土的同时要截除老、弱鞭,并对生长健壮的露鞭给予理顺后埋入土中。
山竹的竹鞭一般在4~5年后便丧失发笋能力,故每隔3年须“清鞭”1次。并结合清鞭松土,施足有机肥,以利新鞭的生长和笋芽的萌发。
留养母竹:老母竹加工竹艺品增收
从第二年开始,逐年进行竹龄结构调整。应在出笋高峰期的后一时段做好留养母竹工作,一般每年每亩留养新母竹600~700株,并于秋、冬季间伐同数量的老母竹加工竹艺品增收,使每亩活立竹种量保持在1300株左右。
山竹应该适时采收
不伤鞭不伤笋,加工出售
当笋箨箨叶开始裂开,笋尖露出地表20~30厘米时即可采收。
采收鲜嫩竹笋时要注意做到不伤鞭、不伤笋。采回后剥除笋壳,按每0.5~1公斤扎把装入食品袋上市销售。也可加工成干笋片、干笋丝后出售,利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