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好了会有免疫力吗
手足口病好了会有免疫力吗
仅对感染的病毒类型有一定的免疫力。
宝宝之前得过一次手足口病,现在病情好了,会产生之前那种引起手足口病肠胃病毒类型的免疫力,但对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没有相关的免疫力,因此家长们在孩子手足口病好了以后,也要做好以下预防疾病措施。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勤洗手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2、多通风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每天最好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3、吃熟食、喝开水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因为手足口病这种病毒在温度高于50度以上就很难存活,喜欢低温繁殖,因此吃熟食、喝开水也能有效预防感染。
4、晒衣被
应注意家庭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清洁的环境有利于防病,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
5、清洗消毒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尤其是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用沸开水消毒后再使用。
6、少去人多的地方
在病毒流行期间,应该多待在家中或者空气干净清新的地方,避免去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因为公共场所人流量较大,空气不流通,小孩子的抗病毒能力差,给病毒入侵成就了很好的环境。另外人多的地方很可能就有手足口病感染者,若是不小心接触了,则会感染病症。
7、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目前上市的手足口病疫苗是EV71型肠胃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疫苗,这种疫苗对因EV71型肠胃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作用可达到接近100%的效果,如果患儿之前得的手足口病不是因EV71型肠胃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建议接种疫苗预防。
拉肚子与手足口病有关吗
拉肚子和手足口病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关系,因为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典型的发病过程当中可能大便会有稀薄,会有轻度腹泻的症状。
患儿感染肠道病毒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口腔粘膜出现分散状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手足口病主要涉及的就是口、手和足。首先:潜伏期差不多是2—6天左右,当感染了病毒以后,孩子一般出现一些前驱期症状. 前驱期症状往往就是:低烧、食欲不佳、神志萎靡,孩子精神也不好。EV71型病毒感染以后是有免疫力的,对同一个型病毒感染以后的免疫力可以持续终生,但是对不同的型病毒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儿童可以反复感染发病。
手足口病的早期发病还是会有一个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如果孩子有发烧的表现,加上有咽喉疼痛,嘴巴里面有任何的疱疹或者是溃疡出现的时候,要尽早去看医生,不要等到手上出现了典型的水泡时再去看医生,那时候已经疾病已经到了中期的表现。
出现疱疹已经是发病中期了,中后期,如果没有什么并发症的话,一般已经在慢慢恢复的状态了,因为整个出疹的过程,从发现手上的疹子到疹子的消失,大概也就5—7天的时间。
春季是一个流行病高发的季节,不仅仅是预防手足口病,预防任何的传染病都需要减少到人多密集地方去、空气流通不好的场所去,尽可能到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氧离子充足的地方去。
每天注意幼儿园的疫情,幼儿园的儿童中间有什么发病的情况家长能够及时的留心一下,发现确实有案例的话,还是可以提前把孩子带回家里。
预防手足口病应该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场所。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手足口病几岁到几岁得 打了手足口病疫苗就不会得病了吗
可能还会得手足口病。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胃病毒有多种,而注射EV71疫苗疫苗之后只能让孩子产生对EV71的免疫力,对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不会产生免疫力,因此接种后仍有可能被其他病毒感染而患有手足口病,所以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家长仍然要做好以下预防工作。
手足口病得过一次还会再得吗 打了手足口疫苗就不会再得病吗
接种后仍有可能被其他病毒感染而患有手足口病。
针对手足口病,2016年,国内自主研发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EV71疫苗,正式上市。但能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很多,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比较严重,目前上市的疫苗是专门针对EV71病毒研制的,接种后保护效率可达90%以上。注射这个疫苗之后只能让孩子产生对EV71的免疫力,对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不会产生免疫力,因此接种后仍有可能被其他病毒感染而患有手足口病。
成人会得手足口病吗
手足口病又称手足口综合征。以手足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可通过口、手、空气飞沫、以及污染的水源、食物等多种途径传播。患有此病的孩子若治疗不及时,极易并发脑炎和心肌炎。
很多人误认为,手足口病是儿童传染病,与成人不相干。其实不然。人群对于这种病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大人感染手足口病,自身有免疫能力,但是病毒潜伏在身体内,具有传播病毒能力。所以大人也是会把手足口病病毒传染给小孩。
个人卫生防护很有必要:
1.家长回家后,要注意更换在工作场所穿的衣服,把手洗干净,再进入厨房准备食物或抱孩子玩耍。
2.在给婴儿喂食时,一些不好的习惯一定要改掉。如有些家长在喂食前先把食物放在自己的嘴里嚼碎,或用嘴唇试温等,这些都是传播病毒的危险行为。
3.一旦成人发现自己的手、足、口腔及臀部出现皮疹,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虽然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手足口病,但采用以下方法可以缓解症状:
1、服用适量病毒唑等抗病毒药物;
2、口服维生素B2等B族维生素;
3、对于高烧不退的孩子,可适量服用清热解毒的中药;
4、可在疱疹患处涂抹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创面尽早愈合。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成年人也会得手足口病的。患者虽然有自愈的能力,但是手足口病毕竟是由于病毒传播所引起的,所以各类的人群均有可能染上手足口病。成人的免疫力相对较高,但是病毒所具备的传播能力也会传播给孩子。
手足口病得了一次还会再得吗
还是有可能会再得手足口病的。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至少有二十多种,所以这次手足口病好了之后,还是有可能马上又再得手足口病。这不是上次手足口病的复发,而是又得了一种新的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所以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卫生。
手足口病病因到底有什么
肠道病毒中常见的是一种叫柯萨奇病毒A16型的肠道病毒,此外柯萨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因为这种病毒主要是通过饮食,饮水,食用水果等经口进入到人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所以其感染部位主要是消化道,咽部还有口腔。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所以空腔损伤和一些皮肤丘疹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特征性病变。但病毒还会可能侵犯人体重要器官。所以在手足口病流行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手足口病患者还很容易发生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身体偶尔发生非特异性红丘疹等。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免疫能力低下的儿童里,但成年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病因是什么?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潜伏期
手足口病有潜伏期,手足口病好发于春天到夏天这段时间。1-4岁的孩子,最容易被感染。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很多,因此一个夏天,孩子也有可能被感染2次。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6天,发病初期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流鼻涕、恶心、呕吐等,发热情况可持续4-5天。手足口病的其它症状中,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一般无疼痛及痒感,痊愈后不留痕迹。
除此之外,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食欲减退;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手足口病的并发症并不常见,在罕见的情况下,才会引发病毒性脑膜炎。
小孩得了手足口病会传染给孕妇吗
有可能传染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般好发于免疫较差的小孩,成人感染手足口病的几率较高,所以孕妇感染手足口病的几率相对较小。
不过,少数孕妇的免疫力较差,也有可能感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多久可以接触小朋友
建议:病好后1周再接触小朋友为宜。
手足口病是一种极易传染给别人的疾病,通常家长们只要一发现宝宝有手足口病的症状,就要在第一时间做好隔离工作,防止宝宝接触别的小朋友,一般手足口病症状轻微的会在一周左右自愈,病愈后需观察一周看是否有复发现象,整个隔离期持续2周左右。
但若是有的宝宝病好的慢一些,那么也就意味着隔离的时间更久,因此我们应以病好为标准来判断宝宝不会再传染给对方。所以建议手足口病的宝宝病好后1周再接触小朋友为宜。
小儿手足口病勿陷误区
对待小儿手足口病,家长容易陷入的误区有这些:
1、认为对孩子的亲亲抱抱不会传播小儿手足口病病毒
事实上,家长日常对孩子的亲密举动是有可能传播小儿手足口病病毒的。因为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会通过呼吸道飞沫,粪口传播,还可经解除病人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如果患者便后不洗手或者患手足口病的孩子的大便没有处理好,病毒可能就会被带到环境中,通过亲密的接触,就有可能把病毒带给其他的孩子。想要避免病毒的传播首先要勤洗手。
2、认为喝板蓝根能预防小儿手足口病
有些家长有“一包板蓝根包治百病”的想法,因此会给孩子喝板蓝根以求达到预防小儿手足口病的目的,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做法,“容易呼吸道感染的孩子一般都是体质比较弱的,从中医观点讲都是胃脾虚的体质,用一些太清热的药物反而达不到预防的作用,反而可能伤了脾胃更容易感染。”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的杨京华主任医师指出用板蓝根预防是不可靠的做法,并不存在科学证据表明这个方法有效。
3、认为小儿手足口病是死亡率很高的一种疾病
在家庭医生在线的调查中显示,超过六成以上的家长认为患上小儿手足口的死亡率是很高的。事实上这个观点并不正确,小儿手足口病绝大多数轻症,只有极个别很严重的状况才会出现死亡,杨京华主任告诉家庭医生在线的编辑,就她在临床上遇到的病人,绝大部分是轻症,而且也恢复得极好。
4、认为小儿手足口病与水痘、麻疹相似,感染过一次便产生抗体,不会有第二次感染
家里医生在线的调查显示,有1/4的家长认为小儿手足口与麻疹、水痘相似,患过后不会再患,其实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小儿手足口是因为感染了肠道病毒引起的,而肠道病毒有几十种血清型,大部分的肠道病毒都有可能出现手足口的症状,就算感染过某一个肠道病毒,也有可能对另一个血清型没有免疫力,所以有可能再患两次三次,也存在每年都患手足口病的孩子的情况。并且现如今没有效抗病毒的西药,一般治疗小儿手足口多用中药和中成药,中医在治疗上比较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