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时老人出门要注意什么事
降温时老人出门要注意什么事
一忌外出过早
冬季的早晨,室外是一天温度最低的时候,所以外出最易引起感冒,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病,因此老人最好选择上午10点以后到室外锻炼。
二忌取暖失度
冬季天寒地冻,老人怕冷,喜欢用热水袋贴身而卧,这样会引起皮肤红斑或烫伤,所以只要室温达到18~25摄氏度即可。
三忌洗浴过长
冬季空气干燥寒冷,许多老年皮肤干燥脱屑、瘙痒,误以为是由于不清洁所致,于是每天洗浴一次,结果越洗皮肤越干燥脱屑更多。其实老人冬季5、6天洗浴一次最宜。
四忌活动过剧
适当的体育运动是强身健体、防病抗老的重要手段,但老人不宜做剧烈运动,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若运动后头晕、头疼、四肢乏力、胸闷气短、失眠多梦,那就说明运动量过大,要注意减少运动量,甚至暂时停止运动。
五忌日晒过长
日晒过长会损伤皮肤,破坏人体的自然屏障,使大气中有害的化学物质、微生物侵袭人体,造成感染,还可引起视力减退。
六忌“小疾”不治
老年人如遇感冒、咳嗽、头疼、心慌等“小疾”,又是在冬季,必须及时治疗,以防患于未然。
患有四种病的老人出门要带急救卡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易发中风,导致昏迷不醒。此时,如果有急救卡的指示,急救者会采取适当的措施,比如,不随便移动身体,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等。
哮喘:如果哮喘急性发作,会出现急剧的呼吸困难,救治不及时可能会致命。此时,如果有人通过急救卡获知病情后,搀扶患者坐起,并喷上吸入剂,就能缓解病情。
冠心病:冠心病患者如果发生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者会失去知觉。此时,如果有人依据急救卡当场让其服用急救药物,并送医院,会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糖尿病:糖尿病老人因为控制进食量或使用胰岛素,容易发生低血糖,突然昏倒。此时,如果有人按照急救卡提供的信息,当场喂一些糖水,或者含糖饮料,就可使病情缓解。
如何制作急救卡
制作急救卡,必须注明自己所患的疾病,可能出现的症状,以及建议的急救措施(比如冠心病患者及时服用硝酸甘油等)。另外,还可以写上请求呼叫急救车辆、护送去医院等事项。在卡片末尾,写上自己的姓名、年龄、家人联系电话、家庭住址、血型等。卡片可用硬纸制作(耐磨、结实),随身携带,放在容易取出的口袋内,一旦感觉不好,应尽快从口袋内取出。需要提醒的是,高龄、病情严重、行动迟缓、反应迟钝的老人,卡片要做得大一些,最好在口袋外即可看到“急救卡”三字,以便他人容易发现。
急救卡就像老年人的一张病例名片,上面写明老人的姓名、年龄、电话和住址等,也可同时写上老人家属的联系方式。另外要注明老人患有哪种疾病,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等,这样可更有效及时地进行急救。
老人记忆力太差怎么办
出门不记得带钥匙、刚说过的话扭头就忘、去超市总有几样忘了买……人一老,不少人记性会变差。专家建议,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家里多贴点小纸条,能帮老人强化记忆力。大脑健康了,才能心情好、过得好。
建议买几种不同颜色的小纸条,每种颜色代表一类事情。比如蓝色的,可写一些日常生活小提示,像“出门带钥匙”、“电卡在第一个抽屉”等;橙黄色系的代表重要提示,如“电话费某月某日要交了”、“每天饭后要服用复合维生素”;红色有警示作用,可写上诸如“做完饭记得关煤气”等特别提示。
纸条的摆放位置也要注意。如在门口钉块小黑板,贴上“出门带钥匙”、“电话费缴纳日期”这样的纸条,方便出门时看到;与厨房有关的提示,可贴在冰箱上。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是子女帮着贴纸条,一定要事先征得老人同意。因为有些老人对记忆力减退心存恐惧,纸条贴太多,可能会起到反作用。不妨让小孙子来帮爷爷奶奶做小纸条,还可以让孩子画上画,消除抵触情绪。
老人出门“三件宝”
鞋子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理疗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耿引循强调,老人在生活上可以节省,但买鞋的钱绝对不能省。子女要尽孝,首先得给父母置办两双好鞋。一般老人“外出鞋宜紧,居家鞋宜宽”。出门时穿的鞋要合脚,能随时调节肥瘦,以系带或有粘扣的为佳。老人足弓多有塌陷,鞋应有矮跟或坡跟,一般在二三厘米左右为佳。鞋底的厚薄很有讲究。鞋底太薄,南方潮湿容易返潮,会使寒气从脚侵袭人体。太厚,鞋子又重又硬,穿着不方便。鞋面要透气,经济条件好的人可以买纯皮鞋。
喜欢爬山的老人应备两双轻便、具有防滑和高弹性的运动鞋。一双鞋底应前薄后厚,一双应前厚后薄。因为上山时,为防身体向下倾斜,鞋底后边应适量加厚。下山时,身体容易前倾,所以前部要加厚。若是雨天出门,穿鞋前要查看下鞋底,纹路、颗粒越明显的,其防滑性越好,越适合此时穿。
马扎
随身带个可折叠的马扎,是考虑到了老人的体力。老年人体质弱,不适合长时间运动,需要随时休息,随身带马扎,能满足这个需求。清朝文学家、养生家曹庭栋高寿而终,其养生著作《老老恒言》就对这一做法赞誉有加。
帽子
帽子是人们四季的必备品。有了它,夏季能遮阳防晒,冬季能保暖御风。挑帽子,应以轻便、保暖性好为宜。夏季可以选择棉布的、有帽檐的凉帽。冬季最好选择毛线、呢绒等材质的帽子,或者穿有帽子的羽绒服。
需要提醒的是,有高血压的老人不要戴太重的帽子,也不能箍得太紧,以避免引起头痛。另外,帽檐不能太长,尤其不能完全遮住耳朵,不然会干扰老人的听觉,让他无法分辨四周的声音,增加走路时出现的危险。
老年人如何正确带孩子
1、不能宠爱孩子,喜欢孩子但不能太过宠溺。经常听朋友们说自己在孩子做错事给孩子讲道理时,老人出来干涉,甚至唱反调,说他只是个孩子。或者满足孩子的一些有理无理的要求。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孩子会形成自私霸道的心理状态。
2、过分的保护孩子并不科学。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有些老人总担心自己家的孩子吃亏,甚至不让孩子碰着碰那,也不允许和别的小孩玩耍。这样带出来的小孩缺乏自信,表达沟通能力差,甚至会非常害羞。
3、不要给孩子穿太多,或者盖太厚的被子。经常看到很多老人,在天气稍微降温的时候,就给孩子穿上了厚厚的衣服,看起来就好难受的啊。孩子有时候还不太会表达。也不要把食物嚼碎给孩子吃,不卫生。
4、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来看待,有些事情要及时和孩子沟通。不光照顾他的衣食住行,也要关注他的心情和精神生活。努力让孩子变得更加性格开朗,宽容善良有礼貌,对于孩子做错的事情也要指出来。在生活中,也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服,上厕所等等。
老人出门10样东西不能少
老人出门要格外注意安全,最好备齐以下10种物品。
运动鞋。“外出鞋宜紧,居家鞋宜宽。”外出时鞋要轻便、防滑。最好穿透气性好的运动鞋或平底布鞋,鞋底厚度在1.5~2厘米为宜。
联系卡。老年朋友,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老年人,自制一张“联系卡”随身携带。“联系卡”上面写清老人的姓名、住址、联系人电话及疾病史、服药史,一旦迷路或发生意外,别人可以及时施救并联系家属。
方便药盒。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为防晕倒、心梗等突发情况,应随身携带一个小药盒,里面装上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降压药等急救药品,并附上小标签和服用说明,以便发生危险时在最快时间内得到救治。
拐杖。视力和关节不好、平衡力差的老年人以及中风患者,外出时最好拄一根拐杖,不但可以防跌倒,还能用来探知前方障碍物。拐杖底端一定要有橡胶垫,保证着地时又轻又稳。
老人专用手机。一款屏幕显示简单清晰、字体大、声音大,能够设置子女、120、110等紧急号码快捷键,还安装有GPS定位系统的手机,是老年人出门的必备用品。
坐垫。老年人体质较弱,不适合长时间运动,需要随时休息,随身带个轻便的海绵坐垫能防止身体受凉,保护骨骼。
帽子。老人最好养成出门戴帽子的习惯。夏天戴凉帽,遮阳避暑;冬天戴毛线帽,防止着凉。帽子不要太紧,帽檐不能太长,尤其不能完全遮住耳朵,以免干扰视线和听力。
手表。戴块手表可以避免因忘了时间仓促赶回家而发生意外。有些智能手表可以测量老人的脉搏、心跳等数据,遇到紧急情况时会发出求助警报,还有GPS定位功能。
零钱。老人容易疲劳,带些零钱以备走累时坐公交车、打车,或购买食物、水等必需品。现金不用多,最好多带几张10元和1元的零钱。
老花镜、助听器。上了年纪,很可能看不清地上的障碍物,听不见车鸣声,这时,老花镜和助听器就可以帮上忙。
老年人出门要注意什么
老人易疲劳且不易恢复,旅途中要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若感到体力不支,可休息几天或中止旅行。长时间步行游览时应随时坐下小憩。
老人体温调节功能较差,易受凉感冒,所以衣服要带够,以便随时增减。行走出汗时不要马上脱衣敞怀。昼夜温差大的地区,睡前要盖好被毯,夜间风起雨来时要关好门窗。
老人胃肠功能减弱,水土不服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所以饮食应以清淡为宜,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油腻和辛辣生冷食物,最好少饮或不饮酒。
老年人对自身平衡控制力差,行走不稳,易摔跌、绊倒,除少数体质较好的外,一般来讲,尽量不登山,不进行体力消耗过量的活动。
夏季心血管患者解暑有讲究
人们解暑降温时对冷饮喜爱有加。大汗淋漓时,喝点冰镇啤酒饮料,能让人倍感凉爽,好不惬意。可是对于高血压、冠心病和动脉硬化患者则是大忌。每到夏季,几瓶冰水下肚后立刻引发心肌梗死的病人不在少数,酿成很多悲剧。
心血管患者夏季解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高温环境下,尤其是闷热潮湿的桑拿天,忽然饮用大量冷饮或突然进入空调很低的房间后,血管收缩,心脏、大脑等脏器的耗氧加剧,引发血压波动,继而诱发心肌梗死、脑血栓或脑出血等险情。对于有心脑血管病史的患者,本身血管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差,遇到忽热忽冷地刺激后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能进行快速调节,一旦发生意外后果更严重。
因此,心脑血管患者解暑时要选择更为安全的方法。专家表示,心血管患者夏季首先要主动补水,不要等口干舌燥再猛灌冷饮。夏天出汗比较多,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血液容易浓缩而导致黏稠度增高,使得发生上述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因此,身边多备些凉白开或温茶水,多吃瓜果蔬菜。心血管病人最好能自己冲泡中药茶,比如用山楂、莲心、菊花、荷叶等泡水喝,不仅能解暑、安神,还能降低血压。
其次,从很热的地方进入空调房时,不可骤然进入,要先缓上1分钟再进;空调温度要慢慢调低,温度定在25-26度左右,以室外温差不要超过8度为宜。如果去商场、饭店等冷气很足的室内时,可提前备好一件薄衣服,以防受凉。有些老人为省电,不开空调电扇,室内闷热像个“蒸笼”,对心脏也很不利。
再者,上午10点到下午3点,是太阳紫外线最强和气温最高的时刻,心脑血管病人此时段最好不要出门,适宜在家午休避暑。如果一定要出门,要做好防暑准备,戴上遮阳帽或遮阳伞,尽量停留在有阴凉处。随身携带一些仁丹、藿香正气水等避暑药品。
手指头麻是怎么回事 脑缺血可导致手指麻木
如果患有高血压或者高血脂的老人出现手指发麻的情况,很可能是一过性的大脑缺血所引起的。高血压或者高血脂等疾病会引起血管痉挛或者血管硬化,同时老年人的血液黏稠度高偏高,容易发生一过性的脑缺血,进而出现手指发麻的情况。
夏季养生保健小常识 夏季养生原则
1夏阳旺盛,要注重养阳,心主夏,要养心护胃,饮食宜清淡;
2.夏季炎热,注意防暑降温;
3.晚睡早起,适时体育锻炼,切忌急躁发怒;
4.蚊蝇繁生,病毒盛行,注意食品卫生,防止食物中毒;
5.夏季多雨阴潮,要注意祛湿保健;
5.夏季紫外线光照强烈,出门要擦好防晒霜,打遮阳伞,戴好墨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