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运动的危害 儿童缺乏运动也会导致骨质疏松
长期不运动的危害 儿童缺乏运动也会导致骨质疏松
儿童和青少年骨骼形成速度比分解速度快,骨质可大量积存,到了35岁,全身骨量达到最高峰,所以青少年时期多运动,多晒太阳,合理饮食,摄取足够的钙质,即可建立较致密的骨质,储存的钙质越多,老年后可支取的就越多,患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就越小,如果儿童因为缺乏主动锻炼,缺乏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的摄入,就无法确保在经后生活中免受骨质疏松症的困扰。
什么人易患骨质疏松症
1.酗酒者 酗酒导致骨密度降低,酗酒使成骨细胞功能受抑制,抑制人骨生长因子,使睾酮水平下降,易导致骨松和骨折。有专家建议:饮酒者每天乙醇摄入量在11~29克为宜,高于30克为过量,有害健康。
2.喜欢高盐饮食者 高盐饮食也是骨松症的高危险因素,因为钠排出同时也带尿钙排泄,从而导致骨丢失。
3.长期偏食者 偏食会致钙、蛋白质等营养素的缺乏,导致骨基质蛋白合成不足。
4.缺乏运动者 足不出门,长时间打电脑、看电视,体育活动太少者,也易患骨质疏松症。适量运动,尤其是负重运动,可以增加骨峰值和减少及延缓骨量丢失。运动可提高雌激素和睾丸酮水平,使钙的吸收和利用增加,肌肉发达则骨粗壮,骨密度高。但过度的运动可导致青春期的延迟,身体脂肪的过量丢失和雌激素的严重缺乏,易导致骨质疏松症。
5.嗜烟者 吸烟者骨量丢失率约为正常人的1.5~2倍。吸烟可使肠钙吸收减少、促进骨吸收、增加尿钙排泄、抑制骨形成作用。烟有抗雌激素作用,使女性吸烟者过早绝经,引起骨吸收、骨量丢失,增加骨折风险。
6.过早停经和卵巢切除者 主要是雌激素减少,使成骨细胞活性降低,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基质形成减少,骨丢失加快。雌激素和雄激素在骨生长和骨形成中都有重要意义。女性在青春期过度减肥,会使雌激素分泌减少,从而使骨峰值和骨密度都下降,易患骨松症。人的骨骼约有一半是在青春期形成的。
7.身体瘦小,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者 约25%~35%骨松性骨折决定于遗传因素,髋部骨折遗传因素起很大作用。经研究发现,绝经早的妇女,有髋部骨折家族史的患者,其发生髋部骨折的危险比一般人增加3.7倍。
8.长期使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者 如经常使用皮质类固醇、肝素和抗惊厥药物的人也易患骨质疏松症。
若两个易患骨质疏松症的因素同时存在,则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更大,应更加重视及早加以防治。
更年期会影响月经紊乱吗
1、更年期综合症导致骨质疏松:
更年期综合症女性由于缺少女性荷尔蒙会导致骨质疏松,常常会感觉全身骨关节酸疼,个子变矮,严重时会发生骨折。另外,上了年纪、缺乏运动也会导致骨质疏松。
2、更年期综合症导致泌尿生殖道发生变化:
更年期综合症一种表现是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疑神疑鬼、胆小怕事、无端惊恐、精神抑郁。另一种变现是情绪不稳定、敏感多疑、精神兴奋、喜怒无常、常为一些小事而大吵大闹、争斗不休。
3、更年期综合症导致失眠:
许多更年期综合症女性进入中年以后患上了令人烦恼的失眠,深夜里辗转反侧,不能入睡,白天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夜晚突发而来的潮热出汗频繁发作,更让人一到夜晚就情绪烦躁、紧张不安,从而加重了更年期综合症症状,出现恶性循环。
白领女性少运动当心骨质疏松
传统的观点认为,骨质疏松症与衰老有关。然而,医学专家最近证明,三四十岁甚至二十多岁的女性,都有可能罹患此病,不少女性为了皮肤白皙拒绝日晒,梦想拥有“魔鬼身材”拼命节食,坐在办公室中极少运动,医生说,这些都为骨质疏松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腰不疼并非无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第一危险因素是减肥。许多女性在减肥过程中将一切与脂肪有关的饮食都拒之门外。殊不知,在减去脂肪的同时,也会把骨骼减弱了。
其次是缺乏运动。现代都市人上下班以车代步,上下楼以电梯代楼梯,以电话联络代替登门造访,最终可能因“习惯性缺乏运动”而导致日后患骨质疏松。拒绝日晒也是因素之一。在日照不足的国家,骨科病的发病率也较高。
广医一院骨科李晓林博士介绍,骨质疏松是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的最大危害是极易骨折,骨折甚至可能在剧烈咳嗽或坐公共汽车颠簸的情况下发生。
如今,电视上宣传补钙产品时说到“腰不疼了,腿不酸了”,其实骨质疏松的症状并非完全如此。李博士说,血钙较低时可能会引起腰酸背痛腿抽筋,而骨质疏松患者并一定血钙低。早期骨质疏松可能不引起任何不适,当骨钙丢失较多时才陆续出现腰痛、腿痛、睡觉时小腿肚抽筋,出虚汗或全身骨骼疼痛等症状。这时,骨质疏松已不是早期了。
易致骨质疏松是什么原因
缺乏阳光照射易导致骨质疏松
缺少太阳光照射,人体维生素D合成不足也会导致骨质疏松。口服钙在无维生素D的情况下吸收量只有10%,而有维生素D参与时,钙的吸收将达到60~70%。
过度吸烟喝酒会导致骨质疏松
烟草中的成分会使雌激素减少,容易造成早绝经;酒精对骨骼有毒性作用,过量酒精还会损害肝脏,使维生素D合成减少,影响肠道对维生素D和钙剂的吸收 [详细]
减肥过度会导致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第一危险因素是减肥。许多女性在减肥过程中将一切与脂肪有关的饮食都拒之门外。殊不知,在减去脂肪的同时,也会把骨骼减弱了。
咖啡因摄入过多导致骨质疏松
最新的的科学研究发现,咖啡因会引起骨骼内的钙质流失,极大地增加骨折的危险性,甚至还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容易产生骨质疏松
绝经后的妇女容易罹患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的缺乏有关。其作用机制简单地讲可能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的。
盐摄取过多会影响钙质的吸收
防止男人的钙流失,均衡饮食是关键。首先,维持骨骼健康,除了钙质外,还需要许多其他矿物质的协助,常量营养素的摄入,也可以维持人体的代谢平衡,有利于骨骼健康。
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导致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实际上是由一些不同的原因引起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动物蛋白摄入过量。动物蛋白摄入过量及骨骼再吸收之间的关系,是直接而且一致的。
缺乏运动会导致骨质疏松
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的人群有哪些
1、酗酒者 酗酒导致骨密度降低,酗酒使成骨细胞功能受抑制,抑制人骨生长因子,使睾酮水平下降,易导致骨松和骨折。有专家建议:饮酒者每天乙醇摄入量在11~29克为宜,高于30克为过量,有害健康。
2、喜欢高盐饮食者 高盐饮食也是骨松症的高危险因素,因为钠排出同时也带尿钙排泄,从而导致骨丢失。
3、长期偏食者 偏食会致钙、蛋白质等营养素的缺乏,导致骨基质蛋白合成不足。
4、缺乏运动者 足不出门,长时间打电脑、看电视,体育活动太少者,也易患骨质疏松症。适量运动,尤其是负重运动,可以增加骨峰值和减少及延缓骨量丢失。运动可提高雌激素和睾丸酮水平,使钙的吸收和利用增加,肌肉发达则骨粗壮,骨密度高。但过度的运动可导致青春期的延迟,身体脂肪的过量丢失和雌激素的严重缺乏,易导致骨质疏松症。
5、嗜烟者 吸烟者骨量丢失率约为正常人的1.5~2倍。吸烟可使肠钙吸收减少、促进骨吸收、增加尿钙排泄、抑制骨形成作用。烟有抗雌激素作用,使女性吸烟者过早绝经,引起骨吸收、骨量丢失,增加骨折风险。
可抑制骨质疏松症
一、低体重:重力和肌肉收缩可影响骨细胞的功能和代谢。体重过轻或太空失重,均可发生骨质疏松。
二、性激素低下:不仅仅是绝经后的妇女,年轻女性各种低雌激素性闭经、产后哺乳等也会增加骨质疏松危险。
三、吸烟、过度饮酒:吸烟会降低肠内钙的吸收,吸烟者常常绝经早,体内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丢失。酒精可抑制骨形成,酗酒者发生肝损害时,可降低肠钙的吸收。
四、咖啡及碳酸饮料:过度摄入咖啡及碳酸饮料,可引起钙丢失。
五、体力活动缺乏:缺乏肌肉活动,会导致废用性骨量丢失。缺乏运动会引起肌肉力量下降和平衡协调功能低下,使老人容易摔倒,从而增加骨折的危险。
六、饮食中钙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摄入少):国人每天摄入钙的剂量应为800-1000毫克,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老人需要的钙量更多。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老人光照少,可影响维生素的活化过程。
七、有些疾病和药物可导致骨质疏松: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甲亢、柯兴氏病、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肾功能不全、胃肠吸收功能障碍、多发性骨髓瘤或骨转移瘤等及I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低骨量。此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肝素等抗凝剂或利尿剂都已证实与骨质疏松发病有关。
缺乏运动会引发骨质疏松吗
1、缺乏活动:运动、日光照射、重力负荷因素与骨量多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运动时,神经内分泌调节对骨骼提供充分的矿物营养,使全身和局部骨钙含量增加;运动还可以保持对骨骼一定的机械刺激,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增加骨的形成;运动锻炼还可使绝经期妇女的雌激素分泌轻度增加。
2、遗传造成骨质疏松:骨量的丢失也与遗传因素有关,因此,遗传因素也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身材矮小的人较身材高大的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即使生活条件、身体状态、环境因素相近、性别相同、年龄相近的两个人,其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程度也有差别。
3、缺乏营养:钙、磷、蛋白质、微量元素如氟、镁、锌等、维生素C、维生素D等的缺乏与骨质疏松密切有关。其中尤以钙、磷两种元素缺乏为主要原因。
4、失用因素引发骨质疏松:因骨折或骨病而需长期固定的患者,因患病需长期卧床者,肌肉瘫痪者,可引起骨质疏松症。一般认为,机体长期处于静止状态时,肌肉活动减少,骨缺少肌肉刺激,结果骨母细胞减少,正常骨的代谢过程遭到破坏,破骨细胞相对活跃,造成骨骼中的钙溶出,尿中的钙排出增加,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症。
5、内分泌引发骨质疏松:在内分泌中,含有雌性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甲状腺素、雄激素、皮质类固醇激素、生长激素等,而以前4种激素尤为重要,特别是性激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尤其对妇女的影响更为明显,例卵巢摘除或过早闭经的女性,由于雌激素分泌减少或不分泌,易发生骨质疏松。
儿童补钙的好处 维护孩子骨骼正常
人体是有是由骨骼支撑着的,缺钙会导致骨骼变软或者骨质疏松,儿童缺钙会导致坐立不直,脊椎弯曲、椎间盘脱出等,儿童补钙能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骨质疏松九大误区
误区一,补钙等于治疗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因骨骼流失速度超过形成速度造成的。因此,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的综合治疗。双膦酸盐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最好的药。
误区二,喝骨头汤能够防骨质疏松。实验证明,牛奶中钙含量远远高于骨头汤。同时,骨头汤里含有大量脂肪,不适合老人。老人壮骨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少吃高脂、高蛋白质的食物。
误区三,骨质疏松为老人特有。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的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
误区四,老人治疗骨质疏松为时已晚。老人不能放弃治疗骨质疏松,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误区五,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多数骨质疏松症感觉不明显,想发现该症,应定期去有双能X线吸收仪的医院做检查。
误区六,骨质疏松是小病,无须小题大做。骨质疏松不只是腰酸背痛,还会导致骨折的发生。
误区七,得骨质疏松自己吃药就可以。对已确诊的患者,应及早接受正规、综合治疗。
误区八,防骨折,宜静不宜动。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缺乏运动会造成骨量丢失,影响关节灵活性,容易跌倒致骨折。
误区九,骨折手术后骨骼就正常了。骨折手术只是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方式,而全身骨骼发生骨折的风险并未得到改善。
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骨质疏松主要分三类,一类是排在第一位的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绝经后的女性是骨质疏松最大的发病人群,也是研究最多的,现在包括国际的诊断标准,都是以绝经后的女性骨量减少为准。女性绝经以后雌激素减少,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的吸收加快,骨量减少;另一方面还会导致骨的新陈代谢加快,骨的每一个再建周期会丢失一份骨量,这属于高转换型骨质疏松,发病率是最高的,所以绝经后的女性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第二类是老年的骨质疏松,特别是到了70岁以后的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有骨量减少,这是骨衰老的表现。还有一种是特发性骨质疏松,发病原因不明确,多发于年轻人。
骨质疏松的高发生率还与先天因素有关,如家族的遗传因素,比如母亲患了骨质疏松,女儿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就比较高。跟种族遗传也有关系,可能跟VDR基因有关,具体原因还不是很清楚,白种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最高,黄种人居中,黑人发病率很低,例如在美国生活5代的黑人和白人相比,同样的生活习惯、教育背景、家庭环境,黑人的发病率很低,而白人的发病率就比较高。
此外,一些日常因素的作用也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的高发。例如比较瘦小的女性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因此建议过于瘦小的中老年女性,不要过度减肥,不仅容易出现皱纹,还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再一个饮食习惯,有些人长期喜欢喝茶,喝咖啡,尤其是喝咖啡容易导致骨质疏松;还有抽烟喝酒,特别是抽烟的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比较高;运动,缺乏运动的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同时药物也可以导致骨质疏松,比如长期服用安眠药或镇静剂、激素的人也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所以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
缺乏运动儿童也会骨质疏松
专家提醒家长,警惕儿童也患骨质疏松症。多数为轻症骨质疏松症一般被视为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的疾病。但现在儿童中也会出现骨质疏松,患儿年龄小到5至7岁,而且骨质疏松症在儿童中的发病数正在日益增多。
不过,儿童骨质疏松与成人相比,大多为轻症。也就是说以背部疼痛、脊柱侧突为主要症状,骨折发生率相对较低,有些没有任何症状。缺乏运动是主因
儿童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推测可能是由于儿童在生长发育关键期,其骨骼生长和肌肉生长之间发生不平衡,结果导致骨体和骨量增大、增多,但骨密度并未增加。
不过,专家认为,看电视或电脑过多的孩子成年后更有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为长期静态室内活动而使孩子缺乏足够的户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