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先天性脑积水的症状 头颅形态改变

先天性脑积水的症状 头颅形态改变

婴儿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内头颅进行性增大,前囟扩大,动态测量头围短期内有明显的增加。头颅与躯干生长比列失调,头颅过大而重,以致垂落胸前。颅骨菲薄,颅缝分离,头皮有光泽,浅静脉怒张。患儿呈头颅大,颜面小,前额突出,下颌尖细的容貌,叩击头部都可出现破壶音。

先天性脑积水症状 颅内高压

婴儿期的颅缝具有缓冲颅内压的作用,但其有限度。随着脑给水的进行新发展,颅内压增高的症状逐渐出现,因婴儿不会说话,常表现为抓头、摇头、尖叫声,病情加重时呕吐、嗜睡或昏睡。

宝宝囟门异常 囟门过大

囟门过大,一般是指宝宝出生后不久,前囟门就达到4--5厘米大小。囟门过大,首先的可能是宝宝存在着先天性脑积水,其次也可能是先天性佝偻病所致。先天性脑积水的宝宝在出生时,经过产道时头颅受挤,因此在刚出生时囟门并不大。但在出生后的几天后,前囟门通常就会逐渐大了起来。先天性佝偻病的宝宝出生后,不但前囟门大,而且后囟门也大,正中的一条骨缝(矢状缝)也较宽,将前后两个囟门连通。

先天性脑积水症状 其它症状

当神经功能障碍发展到晚期时还会出现表情呆滞、生长停顿、智力下降,嗅觉、视力减退、双眼斜视、眼球震颤,严重者痉挛性瘫痪、共济失调、去脑僵直。

脑积水如何分类

对脑积水的分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划分:

一、依据病理分类

依据病理分类,一般可划分为:梗阻性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外部性脑积水三大类。

(一)梗阻性脑积水

梗阻性脑积水是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使脑脊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或小脑延髓池)的通路发生障碍所引起的病理现象。其特征是脑脊液过多的积聚,导致脑室扩大,颅内压增高,可伴随继发性脑实质萎缩。

在梗阻性脑积水中,可见先天性病理形态学、病理生理学的改变及后天性病理形态学和病理生理学改变。先天性病理形态学改变常见有:①中脑导水管畸型(如真正狭窄、间隔、分叉等);②dandy-walker综合性(路氏孔与马氏孔缩窄);③占位性病变(如囊肿、肿瘤、血管畸形);④arnold—chiari畸形。

其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由于在胚胎发育期间,感染源在脑实质和室管膜内,或有部分在脑膜内形成炎性浸润,致使脑脊液从脑室流向基底池的通路障碍(孔道狭窄或闭锁),或在妊娠期患维生素缺乏,甲状腺机能亢进或低下,以及其它有害因素影响,致使胚胎在发育形成过程中出现异常。根据原苏联学者的研究,在胚胎发育4个月前就存有生理性脑积水,缺乏马氏孔和路氏孔。当胚胎发育到4个月以后,上述孔道的开放,使除侧脑室外其它脑室的生理性积水很快消失,由于脑脊液从侧脑室流入第三脑室较为困难,侧脑室的生理性积水消除缓慢,因此,梗阻性脑积水可能在以下情况下发展起来:①生长发育过程停滞,或正中孔和侧孔缺损;②中脑导水管内的室管膜层生长过度,阻塞了它的腔隙;③透明中隔退化停滞或停止,掩盖了室间孔,这种先天性脑积水往往伴随各种各样的发育缺陷,如胼胝体缺如、小脑发育不全、巨脑回等。在后天性病变中常见有:①中脑导水管狭窄(如胶质增生);②脑室炎性病变(如脑室炎);③占位性病变(如囊肿、肿瘤),其病理改变主要是由于脑室和中脑导水管室管膜的炎症而发生脑脊液通路被肿瘤、结核、囊尾蚴、包虫囊肿、外伤性或炎症性瘢痕、动静脉瘤、出血性小脑浸润压迫阻塞所致。在颅脑损伤的急性期,脑脊液循环受阻及伴随而来的脑积水,有时是因凝血块(由于脑室的严重出血或脑内出血灶的血块破溃)所引起的,此种病例常有中脑导水管受阻致大脑半球脑水肿逐渐加重。

梗阻性脑积水常常伴发积水性脑水肿,这种类型的脑水肿实质上是由于脑室来的大量脑脊液浸润萎缩的脑组织,使之含有过量的组织液所致。梗阻性脑积水可呈急性经过,也可发展为渐进型。同时,按其病理过程亦可区分为进行期和稳定期。

(二)交通性脑积水

交通性脑积水是由于脑脊液的吸收不良或分泌过多及排泄障碍所引起的病理现象。在交通性脑积水中,也有先天性的病理改变和后天性的病理学改变。先天性病理改变常见有:①arnold-chiari畸形;②脑膨出;③软脑膜炎;④蛛网膜颗粒先天缺如;⑤蛛网膜颗粒发育迟滞。后天性病理改变常见有:①软脑膜炎;②脑出血;③占位性病变(如囊肿、肿瘤,尤其是累及软脑膜者);④扁平颅底。

交通性脑积水中脑脊液流动阻滞发生于脑室之外,无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内流通的机械性障碍,脑室系统与蛛网膜下腔可以自由交通,但脑脊液的吸收率远远低于生成率,故常将交通性脑积水又称功能性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常见的原因是脑脊液吸收过少,如颈静脉血栓、硬膜窦血栓形成、上腔静脉阻塞、高流型avm、乙状窦狭窄、颈静脉孔狭窄、颅底畸形、上矢状窦旁蛛网膜颗粒发育不良、蛛网膜颗粒重吸收能力下降,或arnold—chiari畸形,以及白血病、淋巴瘤、髓母细胞瘤引起弥漫性脑膜浸润,均会导致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在交通性脑积水中,脑脊液生成过多比较少见,若发生者,多因脉络丛增生、脉络膜乳头状瘤等所致。

(三)外部性脑积水

外部性脑积水,是交通性脑积水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发生在婴儿时期的一种年龄依赖性和自限性病症,临床以不明原因的抽搐或(和)头围异常增大,影像学检查以蛛网膜下腔增宽,前半部球间裂隙增宽,伴有或不伴有轻度脑室扩大为其特征。国外文献又称其为 “假性脑积水”。临床可分为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和继发性外部性脑积水。

1.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 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抽搐或(和)头围异常增大,ct改变符合外部性脑积水特征。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原因还尚不清楚,可能与蛛网膜颗粒的发育滞后、发育不全或功能低下有关。

2.继发性外部性脑积水 继发于脑缺氧、硬膜下血肿、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以及颅脑外伤后具备上述特征者。

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的发病机理目前亦不十分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与蛛网膜颗粒发育迟缓,吸收脑脊液的功能发生障碍有关。继发性外部性脑积水主要是因脑膜炎、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使蛛网膜发生粘连、肥厚、增生,形成蛛网膜机械性梗阻或炎症性改变而影响脑脊液的吸收。

二、依据病因分类

依据病因分类可划分为创伤性脑积水,耳源性脑积水,感染性脑积水,占位性脑积水,出血性脑积水等。

(一)创伤性脑积水

创伤性脑积水系指患者颅脑外伤后,颅内异物及脑室、蛛网膜下腔出血而阻塞了脑脊液的循环通路或蛛网膜下腔受损引起的脑积水。此型脑积水均发生在严重脑创伤之后,有急、慢性之分,发生率为0.7%~8%。急性型见于伤后2周之内,最快发生在伤后1~3天内,是由于血凝块堵塞脑脊液循环通道,如室间孔、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出口、基底池等(阻塞性脑积水),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粘连及纤维变性,妨碍脑脊液吸收(交通性脑积水)所致。慢性型多见于伤后3~6周,或迟至6~12个月,迟至1年以上者少见。

(二)耳源性脑积水

耳源性脑积水,顾名思义是指耳部疾病引起的脑积水。耳源性脑积水多发生于6~14岁儿童,成人偶有发生。耳源性脑积水常有以下临床特征作为诊断依据:①有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史;②有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和体征:如头痛、恶心、呕吐等,但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③眼底改变:视神经乳头水肿,常伴有出血渗出;④脑脊液变化:压力增高,可高达300毫米水柱。常规检查及生化测定正常;⑤脑室造影术:可以排除脑脓肿;⑥脑穿:耳源性颅内并发症,近年来临床越来越不典型,所以凡是有脑脓肿可疑的均应试行脑穿。根据临床特征,诊断是不难的,但应与脑膜炎、脑脓肿相鉴别。

(三)感染性脑积水

感染性脑积水常见有颅内结核感染和寄生虫感染,临床上常见的有结核性脑积水和寄生虫性脑积水。

1.结核性脑积水 结核性脑积水是结核性脑膜炎的晚期合并症。本病各年龄段均可见到,最常发生在3岁以内的婴幼儿,一旦发生脑积水,多提示已进入结核性脑膜炎晚期,呈现明显颅压增高及脑积水现象:呼吸不整或变慢,弛张热,前囟膨隆,颅缝裂开,头皮静脉怒张,喉痉挛,视神经乳头水肿等。因颅底粘连,可出现颅神经症状,如动眼神经麻痹等。如果不积极治疗终止发展,最后四肢松弛、瘫痪、尿潴留,一切反射消失,或呈去大脑强直,临危时可体温骤增,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出现陈-施氏呼吸,终因呼吸及心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自卡介苗普遍接种及链霉素、异烟肼和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应用以来,本病的发病率较过去明显降低,但如诊断不及时和治疗不当,病死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因此,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是减少本病发生的关键。

2.寄生虫性脑积水 寄生虫性脑积水是由颅内寄生虫造成脑脊液循环障碍而形成的脑积水。在寄生虫性脑积水中,脑囊虫所致者较为多见。虫体常飘浮在脑室内,如若虫体阻塞室间孔或中脑导水管时,便会形成机械性梗阻,脑脊液循环受到障碍而形成脑积水,随着患者体位的变化,若虫体离开堵塞的部位,梗阻自然解除,脑脊液循环恢复。如此反复,虫体呈“离合样活塞”,使脑积水反复发作。

(四)占位性脑积水

占位性脑积水是指由于颅内占位性病变造成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循环障碍而形成的脑积水。

一般来说,脉络丛乳头状瘤刺激脉络丛,使脑脊液分泌过多,出现占位性交通性脑积水。而其它部位的颅内占位性病变大多造成脑脊液循环梗阻,出现占位性梗阻性脑积水。

(五)出血性脑积水

出血性脑积水是指颅内出血造成脑脊液循环、吸收障碍而形成的脑积水。多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①新生儿早发性(产后1周内)及晚发性(满月前后)维生素k缺乏而造成的颅内出血;②早产、产伤、产后窒息等造成颅内出血、渗血;③脑血管畸形(血管瘤)破裂出血;④中风后颅内出血;⑤外伤后颅内出血等。

三、依据脑积水的发展速度分类

依据脑积水发展速度,临床上一般分为急性脑积水、慢性脑积水、正常颅内压脑积水、静止性脑积水。

(一)急性脑积水

急性脑积水发病快,一般而言,最快者可在数小时内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有的可出现短暂或持久视力障碍。急性发作期,颅内的代偿能力差,较易出现意识障碍,若不及时抢救可发生脑疝而死亡。

(二)慢性脑积水

脑积水发生的速度较缓慢,因颅内尚有一定的代偿能力,同时因骨缝分离、脑组织的退缩和脑室系统的扩大,使颅内容纳更多未被吸收的脑脊液。随着脑室的进行性扩张,使脑室周围的皮层脊髓束的传导纤维牵拉受损,出现步态和运动功能障碍。

(三)正常颅内压脑积水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是一个临床病理综合征,属于慢性脑积水的一种状态,虽然多数系交通性脑积水,但也包括一些不全梗阻性脑积水,如中脑导水管粘连、狭窄与后颅窝粘连等。其特点是脑脊液压力已恢复至正常的范围,但脑室和脑实质之间继续存在着轻度的压力梯度(压力差),这种压力梯度可使脑室继续扩大并导致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损害。正常压力脑积水实际上是一种间歇性高颅压性脑积水。颅内压在病程中时有波动,或加重,或缓解。

儿童也可发生正常压力性脑积水,致脑室进行性扩大,脑白质逐渐受损,但一般无颅高压征象,本病后期则呈代偿性脑积水,脑室停止扩大。

(四) 静止性脑积水

是脑积水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自动静止的一种状态。主要特点是脑脊液的分泌与吸收趋于平衡,脑室和

脑实质之间的压力梯度已消失,脑室的容积保持稳定或缩小,未再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

四、依据年龄分类依据年龄特点,临床上常将脑积水分为婴幼儿脑积水、年长儿童及成人脑积水。3岁以内发生的脑积水为婴幼儿脑积水,3岁以后发生的脑积水,可归属为年长儿童及成人脑积水。

外部性脑积水严重吗

脑积水是指过多的脑脊液在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内积聚,如果大量脑脊液积聚在大脑半球表面蛛网膜下腔,则称为硬膜下水囊瘤或硬膜下积液,脑室系统内过多的液体积聚称为脑室内脑积水。小儿脑积水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儿,常伴有脑室系统扩大,颅内压增高及头围增大。

脑积水可以由下列三个因素引起:脑脊液过度产生;脑脊液的通路梗阻及脑脊液的吸收障碍,先天性脑积水的发病原因目前多认为是脑脊液循环通路的梗阻,造成梗阻的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发育异常与非发育性病因两大类。

先天性发育异常

(1)大脑导水管狭窄,胶质增生及中隔形成:以上病变均可导致大脑导水管的梗死,这是先天性脑积水最常见的原因,通常为散发性,性连锁遗传性导水管狭窄在所有先天性脑积水中仅占2%。

(2)Arnold-Chiari畸形:因小脑扁桃体,延髓及第四脑室疝入椎管内,使脑脊液循环受阻引起脑积水,常并发脊椎裂和脊膜膨出。

(3)Dandy-Walker畸形:由于第四脑室中孔及侧孔先天性闭塞而引起脑积水。

(4)扁平颅底:常合并Arnold-Chiari畸形,阻塞第四脑室出口或环池,引起脑积水。

(5)其他:无脑回畸形,软骨发育不良,脑穿通畸形,第五,六脑室囊肿等均可引起脑积水。

非发育性病因 在先天性脑积水中,先天性发育异常约占2/5,而非发育性病因则占3/5,新生儿缺氧和产伤所致的颅内出血,脑膜炎继发粘连是先天性脑积水的常见原因,新生儿颅内肿瘤和囊肿,尤其是颅后窝肿瘤及脉络丛乳头状瘤也常导致脑积水。

儿童脑脊液产生过程和形成量与成人相同,平均20ml/h,但其脑积水临床特点有所不同,儿童脑积水多为先天性和炎症性病变所致,而成人脑积水以颅内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外伤多见,从解剖学上看,脑脊液通路上任何部位发生狭窄或阻塞都可产生脑积水,从生理功能上讲,脑积水是由于脑脊液的吸收障碍所致,这种脑脊液的形成与吸收失衡,使脑脊液增多,颅内压增高使脑组织本身的形态结构改变,产生脑室壁压力增高,脑室进行性扩大,有人用腰穿灌注方法研究交通性脑积水病人发现,在正常颅内压范围内,高于静息状态下的颅内压,脑脊液的吸收能力大于生成能力,称脑脊液吸收贮备能力,脑室的大小与脑脊液吸收贮备能力无关,而是脑室扩张引起,脑组织弹性力增加,继而产生脑室内脑脊液搏动压的幅度增大,这种搏动压产生脑室的进行性扩大,脑组织的弹性力和脑室表面积的增加与脑室扩张密切相关。

另外,瞬间性脑室内搏动压增高冲击导水管部位,出现脑室周围组织损伤,产生继发性脑室扩大,正常颅压性脑积水主要原因是脑室内和蛛网膜下腔之间压力差不同,而非颅内压的绝对值增高,该类脑积水阻塞部位在脑脊液循环的末端,即蛛网膜下腔,这种情况虽有脑脊液的生成和吸收相平衡,但是,异常的压力梯度作用在脑层表面和脑室之间仍可发生脑室扩张,如果损伤在脑脊液吸收较远的部位,例如矢状窦内时,脑皮质没有压力梯度差,脑室则不扩大,这种情况表现在良性颅高压病人,此时,有脑脊液的吸收障碍和颅内压升高,没有脑室扩大,上矢状窦压力升高可产生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此时表皮质表面的蛛网膜下腔扩大,这是由于压力梯度差不存在于皮质表现,而是在脑室内和颅骨之间,产生颅骨的扩张,临床上巨颅症的患儿常伴有蛛网膜下腔扩大,有报道儿童的良性颅高压和脑积水多与颅内静脉压升高有关,良性颅高压病人全部为3周岁以上,颅骨骨缝闭合儿童。

在婴幼儿中,即使脑内严重积水,脑室扩大明显,前囟穿刺压力仍在20~70mmH20的正常范围之内,在容纳异常多的脑脊液情况下,颅内压变化仍很小,这与婴幼儿脑积水的颅骨缝和前囟未闭有关,有人认为这种代偿能力对保护婴幼儿的智力有重要意义,也提示婴幼儿脑积水不能以颅内压改变作为分流治疗的指征,脑积水一旦开始则会继发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障碍,另外,多数伴有脊柱裂的脑积水患儿多由于原发性导水管狭窄引起,阻塞主要的部位在第三脑室下部,尤其是出口处,伴随脑室扩张,从外部压迫中脑,产生中脑的机械性扭曲,产生继发性中脑导水管阻塞,这种现象在脊髓畸形和其他原因的脑积水患儿中均可发生,交通性脑积水的儿童在分流一段时间后,由于脑组织本身的变化也会发生中脑导水管阻塞。

脑积水要做哪些检查

1、病史

①先天性脑积水出生时即有症状,如较常见的Dandy-Walk异常(第四脑室孔闭锁、第四脑室扩张、头颅过长或小脑末端形成的囊肿堵塞了颅后窝),有家族史。

②继发性脑积水可有脑炎和脑膜炎史,或生后有颅内出血史。

③多数病童有头大,智能落后,精神萎靡,嗜睡,发育落后和营养不良等表现。

2、体格检查

①头围增大,囟门膨出,颅缝裂开,头颅外形变圆,叩诊有破壶音,颅骨变薄,甚至呈半透明状。额和颞部可见静脉怒张。颅骨透照试验阳性。

②两眼落日状,多数病童有眼球震颤。

③病童常有抽动,或有反复惊厥发作。另外可见颅神经麻痹,肢体瘫痪,肌张力高或共济失调等体征。

3、辅助检查

①头颅平片:颅腔扩大,颅骨变薄,板障结构稀少甚至完全消失,血管沟浅或不见,脑回压迹可能加深,颅缝分离,前囟增宽,颅与面比例明显增大。

②CT检查:颅腔增大,颅骨变薄,颅缝分离和前囟增大。为对脑积水最直接的诊断方法,可判断脑积水的程度、推测阻塞部位、病因、是否合并畸形,对治疗更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③酚红试验:侧腔室注射中性酚红1m1,2~12分钟内做腰椎穿刺,CSF可见酚红,提示系非阻塞性脑积压水。若20分钟CSF仍未见酚红出现,提示为阻塞性脑积水。

脑积水的原因

脑积水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当然对于脑积水患者一定要清楚发生脑积水的原因在选择治疗方案,这样才可以尽快的康复,当然术后的康复也是至关重要的。大部分小儿脑积水是肚子里形成的。

脑积水的病理改变为脑室系统逐渐扩大,第三脑室向下方隆起压迫垂体及视神经交叉部,透明隔可穿破,脑实质变薄,以额叶处最明显,甚至穿破侧脑室与蛛网膜下腔相通。胼胝体、锥体束、基底节、四叠体、脉络丛及脑干等处均可因长期受压而萎缩。白质脱髓鞘变,神经轴受压变形,胶质增生及神经细胞退行性变等。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的分泌和吸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但在病理情况下,颅内脑脊液过多积存于脑室系统或蛛网膜下腔内。脑积水临床上分为梗阻性脑积水和交通性脑积水两大类。

阻性脑积水见于脑脊液通路受阻,在受阻以上脑室系统扩大而无蛛网膜下腔的扩张。多见于先天性畸形,如中脑导水管畸形是婴儿脑积水的主要原因,出生时常有头颅偏大,而后是头颅呈进行性异常增大,头身不成比例,智力发育低下,甚至有痉挛性瘫痪。其次是肿瘤直接堵塞或压迫脑室系统的通道导致脑积水。

交通性脑积水多为后天病变引起,如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阻塞蛛网膜粒,引起脑脊液吸收功能障碍,使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扩张。

先天性脑积水的症状分型

1、非交通性脑积水(阻塞性脑积水):由于干净脑室系统有梗阻所致,梗阻部位多在脑室系统的狭窄处,如室间孔、导水管或第四脑室出口处等,梗阻以上的脑室系统可搭理显著扩大。

2、交通性脑积水:脑室和蛛网膜下腔之间并无梗阻,梗阻部位是在脑脊液流出脑室后的更远端,大多在基底池的部位;脑脊液可以大堆流到枕大池和脊髓蛛网膜下腔,即大脑半球表面,这样脑脊液不能被蛛网膜颗粒吸收。

一种少见的原因是脑脊液分泌过度造成的脑积水,如脉络丛乳头状瘤。更少见的原因是上矢状窦阻塞,引起脑脊液吸收障碍导致脑积水。

对于先天性脑积水的症状类型患者们都十分的清楚了吧,在生活中要对先天性脑积水引起重视,只要积极的检查,努力的帮助孩子做治疗,先天性脑积水的疾病才会渐渐康复,要对先天性脑积水的患者加强护理。

相关推荐

脑积水的诊断

(一) 病史 1. 先天性脑积水出生时即有症状,如较常见的dandy-walk异常(第四脑室孔闭锁、第四脑室扩张、头颅过长或小脑末端形成的囊肿堵塞了颅后窝),有家族史。 2. 继发性脑积水可有脑炎和脑膜炎史,或生后有颅内出血史。 3. 多数病人有头大,智能落后,精神萎靡,嗜睡,发育落后和营养不良等表现。 (二) 体格检查 1. 头围增大,囟门膨出,颅缝裂开,头颅外形变圆,叩诊有破壶音,颅骨变薄,甚至呈半透明状。额和颞部可见静脉怒张。颅骨透照试验阳性。 2. 两眼落日状,多数病人有眼球震颤。 3. 病人常有

小儿脑积水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与成人相比,儿童脑积水的临床表现是根据病人的发病年龄而变化,在婴儿急性脑积水,通常颅高压症状明显,骨缝裂开,前囟饱满,头皮变薄和头皮静脉清晰可见,并有怒张,用强灯光照射头部时有头颅透光现象,叩诊头顶,呈实性鼓音即“破罐音”称Macewen征,病儿易激惹,表情淡漠和饮食差,出现持续高调短促的异常哭泣,双眼球呈下视状态,上眼睑不伴随下垂,可见眼球下半部沉落到下眼睑缘,部分角膜在下睑缘以上,上睑巩膜下翻露白,亦称日落现象,双眼上,下视时出现分离现象,并有凝视麻痹,眼震等,这与导水管周围的脑干核团功能障碍有关,由

小儿脑积水的症状体征

与成人相比,儿童脑积水的临床表现是根据病人的发病年龄而变化,在婴儿急性脑积水,通常颅高压症状明显,骨缝裂开,前囟饱满,头皮变薄和头皮静脉清晰可见,并有怒张,用强灯光照射头部时有头颅透光现象,叩诊头顶,呈实性鼓音即“破罐音”称Macewen征。 病儿易激惹,表情淡漠和饮食差,出现持续高调短促的异常哭泣,双眼球呈下视状态,上眼睑不伴随下垂,可见眼球下半部沉落到下眼睑缘,部分角膜在下睑缘以上,上睑巩膜下翻露白,亦称日落现象,双眼上,下视时出现分离现象,并有凝视麻痹,眼震等,这与导水管周围的脑干核团功能障碍有关,

更准确诊断脑积水的方式

诊断先天性脑积水需要做哪些检查? 脑积水儿的产前早期诊断是预防脑积水儿出生的重要途径。由于明显的脑积水,在孕12-18周即可通过B超查出,所以要加强B超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及早终止妊娠,预防脑积水儿的出生,降低先天性脑积水的出生率。 1、头部CT或MRI检查:可见脑室扩大的程度及可测量皮层的厚度,了解知道阻塞的部位及脑积水的病因。 2、头颅X线照片:检查示颅腔增大,颅骨变薄,颅缝增宽,囟门扩大。 3、脑超声波:检查示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 正常压力下脑积水的诊断方式 1、MRI :可以区分流动的脑脊液和静止

早产儿脑积水 了解这些事

典型症状: 脑灰质移位(75%) 脑灰质异常(75%) 眼球震颤(70%) 嗅觉障碍(70%) 智能障碍(65%) 人中圆凸(65%) 胎儿先天性脑积水多致死胎,出生以后脑积水可能在任何年龄出现,多数于生后6个月出现,年龄小的患者颅缝未接合,头颅容易扩大,故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较少,脑积水主要表现为婴儿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后头颅快速,进行性增大,正常婴儿在最早六个月头围增加每月1.2-1.3cm,本症则为其2-3倍,头颅呈圆形,额部前突,头穹窿部异常增大,前囟扩大隆起,颅缝分离,颅骨变薄,甚至透明,叩诊可出现“破

大头娃娃是脑脊液过多

问:脑积水是一种什么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脑积水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内脑脊液存量增加、脑室扩大的一种顽症。在胎儿时期,脑积水可致死胎;出生后患儿的头颅会在数周或数月后快速、进行性增大,很快成为一个大头娃娃。大头娃娃不仅是外观上和正常儿童不一样,而且因为脑内的积液压迫脑组织,还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小儿脑积水可由很多原因引起,先天性脑积水,如导水管狭窄或闭锁;后天性脑积水可以是自发性脑出血或外伤性脑出血导致,或为脑炎后遗症;也有一些为肿瘤堵塞脑脊液循环通路所致。当然还有一部分患者找不到原因。 问:这个病很

脑积水的发病率受不受年龄限制

脑积水会不会发生在婴幼儿身上呢,这是每一位做家长的都很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让我们来看一下下面的资料吧!据有关资料表明,婴幼儿脑积水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在婴幼儿脑积水中,先天性脑积水发生率较高。 (一) 与性别的关系无论发生率、死亡率均是男性高于女性。四川省统计资料显示,在276例先天性脑积水中,除有1例性别不明外,男性142例,女性133例,发生率分别为5.16/万和4.84/万,男女间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据安徽省统计资料显示先天性脑积水总患病率虽未见有性别差异,但单纯脑积水则是男性多于女性,而伴发其它畸

脑水肿早期症状表现有什么

(一)高压力性脑积水 高压力性脑积水病程多缓慢,早期症状较轻,营养和发育都可能正常。 1、头围增大 头围增大是其最重要的表现,头围增大常于产时或产后不久就出现,有的出生时头围即明显大于正常。头围增大多在生后数周或数月开始.并呈进行性发展,头围增大与周身发育不成比例,而头围增大一般在出生后4~6个月才逐渐被患儿父母发现。 2、头重 患儿由于颅内脑脊液增多而头重。致使病儿不能支持头的重量而头下垂。前囟门扩大。张力增高,有时后囟、侧囟亦扩大。病儿毛发稀疏、头皮静脉怒张,颅缝裂开,颅骨变薄,前额多向前突出。眶顶受

脑积水的病因有哪些?

随着脑积水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如何防治脑积水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要想防治脑积水的发生,就要避免诱因,做好预防工作,尽自己的努力把发病率降到最低。那么,脑积水常见的病因有哪些呢?下面就来看看专家的讲解、 脑积水可以由下列三个因素引起:脑脊液过度产生;脑脊液的通路梗阻及脑脊液的吸收障碍。先天性脑积水的发病原因目前多认为是脑脊液循环通路的梗阻。造成梗阻的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发育异常与非发育性病因两大类。 1、先天性发育异常 1大脑导水管狭窄、胶质增生及中隔形成:以上病变均可导致大脑导水管的梗死,这是先天性脑积水最常

脑积水检查

医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判断婴儿是否患有脑积水,以及脑积水的程度: 1、病史 ①先天性脑积水出生时即有症状,如较常见的Dandy-Walk异常(第四脑室孔闭锁、第四脑室扩张、头颅过长或小脑末端形成的囊肿堵塞了颅后窝),有家族史。 ②继发性脑积水可有脑炎和脑膜炎史,或生后有颅内出血史。 ③多数病童有头大,智能落后,精神萎靡,嗜睡,发育落后和营养不良等表现。 2、体格检查 ①头围增大,囟门膨出,颅缝裂开,头颅外形变圆,叩诊有破壶音,颅骨变薄,甚至呈半透明状。额和颞部可见静脉怒张。颅骨透照试验阳性。 ②两眼落日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