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一个孩子掉一颗牙是真的吗
生一个孩子掉一颗牙是真的吗
1、怀孕=掉牙?
“生一个孩子,掉一颗牙”,这样的说法是传统的迷思,不足为信。早期人们的口腔健康不佳,不少老一辈的人总以为母体的钙质是让宝宝吸收了。
事实上,胎儿所需要的钙质,并不是来自妈妈的牙齿,有9成的钙质都来至母亲的骨头,母体自然会改变钙的新陈代谢率,来供给宝宝的需要。孕妇掉牙或有牙齿问题是因为洁牙习惯不佳,进一步产生牙疾或使原有的牙疾恶化所致,因此,钙质补充的多寡与口腔保健无关!反过来说,只要做好牙齿保健,无论生几个宝宝,也不必担心孕期会有牙齿保健的问题。
2、孕期造成口腔问题的因素
原因1.荷尔蒙的改变
怀孕时,因为身体荷尔蒙产生变化,使得唾液分泌量减少,导致口腔环境改变,杀菌及中和PH值的能力下降,刺激牙龈,促使蛀牙细菌及牙周病菌孳生,使牙龈对口内细菌的刺激非常敏感,造成牙龈产生慢性发炎的现象,同时也容易蛀牙,使得孕妈咪产生牙疾的机会大增,若严重,会产生蛀牙及导致牙周病。
原因2.饮食习惯的改变及进食频率的增加
怀孕时,孕妈咪因为对食物的需求量增加,进食情况变得多又频繁,特别是对酸性或甜性的食物,例如:果汁、糖果、甜品等的进食次数与含糖食物摄取量都增加,使又甜又黏的食物和果酸存留在口腔的机会加大,容易引起蛀牙及牙齿敏感,口腔内牙菌斑的堆积情形也会增加。
原因3.妊娠反应?孕吐
怀孕时,孕妈咪会出现孕吐现象,呕吐反酸,吐出的酸性物质容易造成牙齿脱钙,如果没有及时漱口,胃酸会腐蚀牙面并可导致蛀牙。
原因4.未确实做好口腔清洁工作
在先天与后天环境不良的情形下,若孕妈咪未增加刷牙次数,或是原本就没有良好的洁牙习惯,那么就很容易产生牙疾,或使原有的毛病恶化。蛀牙、牙龈炎、牙周病等都是孕期常见的牙齿问题,而有些孕妈咪会对牙菌斑有过度反应,使得牙龈肿得很大,形成妊娠性龈瘤。
3、牙周病与胎儿早产的关系
牙周病是十分常见的慢性疾病,这是由于牙周组织长期感染,而产生牙根不稳、掉牙及牙周化脓、牙龈炎、牙龈水肿、出血,或有异味等情形。
数十年来的医学研究发现,不健康的牙齿竟是心脏病的前兆!而相关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与牙周病有关后,人们才渐渐明白美齿不只是美观,更是健康的证明。1991年一篇关于流行病的研究发现,孕妇若有严重的牙周病易导致胎儿早产,而后也陆续有研究发现牙周病与胎儿过小,甚至与高血压、流产皆有关系。
4、预防慎于治疗
一般人平时并未注意牙齿保健,而是到了孕期牙龈出血或智齿疼痛才会察觉到牙齿健康的重要性。很多孕妈咪因为担心看牙、用药等等会影响宝宝的发育,而放任自己的一口好牙变成一口坏牙。
实时口腔健检,孕期才能高枕无忧!建议孕妈咪在计划怀孕前、后,应该先到牙科彻底地将口腔及牙齿做完整的检查,每年也应该定期洗牙一次,尤其平日的洁牙工作更为重要!孕妈咪不必为了宝贝孩子,而牺牲一口贝齿,举凡牙齿的问题,多数都是可以预防的,只要认真做好洁牙工作,牙齿就能健康百分百。
孩子四岁掉牙到底正不正常
读者问:我女儿四岁零九个月了,下面门牙掉一颗,属于正常现象吗?不是说八岁才掉牙吗?
读者问:我儿子今年八岁,门牙掉了有一个月还没长出来,请问正常吗?
河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管泽民:我没有看到孩子,只能根据家长的描述初步判断。先回答第一个家长的问题,孩子掉的是一颗下门牙,应该是正常的,不用担心。以前说的孩子八岁掉牙,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的营养丰富了,孩子一般都在6岁左右开始换牙,有的孩子可能会提前至5岁左右,换牙一般是先从下门牙开始,随后是上门牙,而后是后面的牙齿。这个孩子快五岁了,而且掉的是下门牙,符合换牙规律,应该没什么问题,如果家长不放心,可以到医院口腔科请医生检查一下。
第二个家长的问题,孩子换牙期间,一般恒牙胚不会缺失,只要恒牙胚不缺失,新的牙齿就会长出来,家长不要过分担心。有的孩子换牙时可能旧的牙齿还没有掉,新的牙齿就萌生出来了,还有的孩子牙齿掉了好长时间还没有长出来,如果长时间没有新牙长出,建议家长带孩子请口腔科医生检查一下,必要时拍个片子,看看牙胚有无缺失。
宝宝出牙问题
概 述宝宝出牙是每个妈妈所关心的问题,妈妈们带着宝宝一起玩的时候,就会讨论你们家宝宝几颗牙了,什么时候开始长牙的啊,先出的哪个牙啊等等,一圈问下来,答案都不一样!大家都开始紧张了,是不是自己的宝宝出牙有什么问题,是不是由于缺钙引起的呢?是不是营养不够好?要不要去看医生呢?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宝宝出牙的一些基本的问题,
步骤/方法:1婴儿出牙有早有晚,最早一般4个月开始长牙,大部分宝宝6个月的时候开始长牙。宝宝的第一颗牙在4--12个月之间都是正常的。如果一岁还没有长牙,其他发育都正常,也不要担心。
2出牙的时候一般是一对一对长出的。最早出现的是下方的门牙(前牙),之后是上门牙,然后是侧门牙,再后是前磨牙和犬齿,最后是后磨牙。一般到2岁时,20颗乳牙全部出齐。
3有很多宝宝出牙的顺序都是乱的,妈妈们也不要紧张!一个孩子一个样,不可能都按照书本的要求去长,因为孩子比书本可丰富多了。只要孩子吃的好,也好玩,睡得好,就由他去吧。
大牙换不换一共换几颗牙
1、大牙换不换一共换几颗牙
孩子一般是从6岁开始换牙,有的换牙偏早,有的偏晚点。一般是到12岁左右换完牙齿。刚开始是换门牙的,门牙换完了再换后面的大牙。
2、孩子什么时候换牙
儿童开始换牙的年龄一般在6岁左右。“换牙”只是民间的一种通俗的说法,在医学上称其为“乳牙替换”。
乳牙替换分两个过程:一是“乳牙脱落”,即乳牙慢慢松动直到脱落。第二个过程是“恒牙萌出”,那就是随着乳牙一个个地脱落,恒牙便跟着一个个地萌出,全口乳牙替换的过程大约历时6年,也就是孩子长到12岁左右时整个换牙过程才宣告结束。
12岁左右的孩子,乳牙应该全部脱落,恒牙取而代之。如果孩子过了12岁,口腔内仍然还有乳牙存在,那就应去医院治疗。
3、孩子掉牙后多久长出来
3.1、小孩掉牙后新牙一般3--6个月萌出是正常的。小孩掉牙后新牙一般3--6个月萌出是正常的,如果乳牙掉落后半年内不萌出,属正常现象。
3.2、孩子在七岁左右乳牙就会脱落更换恒牙,一般牙齿掉了之后一个月左右就可以长出新牙,长时间不长牙可能是孩子有点缺钙引起的。
3.3、小孩子的上门牙一般的再6个月左右可以长出来的。这也是最早生长的两颗牙齿,如果很长时间没有出现可以口服钙剂补钙。
3.4、小孩子掉牙是乳牙的脱落,恒牙的生长过程,一般掉牙后3-6个月就会有生长,也有个别超过6个月才生长的。建议孩子在换牙期间不要吃硬性的食物,避免牙床的变形,导致恒牙生长畸形,需要多给孩子含钙高的食物,比如虾皮等,保证每天的牛奶鸡蛋的供给,必要的时候可以补充钙片。
儿童换牙顺序
相信大家都知道,人的牙齿有乳牙和恒牙两个阶段,乳牙期贯穿了幼儿和儿童阶段,而在接替乳牙的恒牙却几乎能够陪伴人走完一生。乳牙20只,通常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2-3岁长齐,恒牙28-32只(智齿的数目0-4),通常6岁前后开始长出,12-13岁长齐28只(智齿因人而异),那么换牙期通常是在孩子6-12岁期间。
换牙有一定的规律,简单来讲就是“一定时间,一定顺序,左右对称,先下后上”,左右对称先下后上是对于同名牙而言的。第一颗乳牙的生理性脱落多数发生在6岁左右,但也有早在4岁多,或者迟至7-8岁的,不必担心。通常6岁左右长出的第一个恒磨牙是紧靠最后一个乳磨牙长出来的,叫做六龄磨牙,比下中切牙的萌出稍早或同时。另一种说法是孩子先换的是下排正中间的两颗门牙,牙医说每个孩子可能会有不同。孩子7-8岁时长上中切牙和下侧切牙,8-9岁长上侧切牙,9-12岁长第一,二双尖牙,10-12岁长恒尖牙。
换牙的注意事项
1、最早萌出的第一个恒磨牙,即六龄磨牙对孩子颌面部的生长有定位、定高的作用,对其他牙齿萌出,排列整齐与否都有影响,保护好它可终生受益。
2、换牙期间要注意矫正儿童的各种不良习惯。在长达6—7年的换牙期间,儿童通常易出现的不良习惯,如咬指甲,咬唇、咬舌、伸舌、舔牙等,可直接影响牙列不整齐美观,面部发育不对称,从而留下容貌上的终身遗憾。还有的恒牙虽已萌出,但个别乳牙仍不脱落,应到口腔科拔除。对于个别顽固的、自己不能改正的不良习惯,应尽早到口腔科就诊,配戴矫治器以协助纠正。
3、注意预防和治疗乳磨牙龋病。换牙期乳磨牙易患龋病,如龋齿引起根尖病,可影响继发恒牙的生长萌出,因此要注意乳磨牙龄病的及时治疗和预防,决不能有乳牙迟早要换,坏了也不必治的错误观念。医生忠告:应当尽量使乳牙保留到恒牙萌出,如乳牙过早缺失,常导致继发恒牙萌出间隙不足而引起牙列不齐,甚至导致恒牙埋而不出。
怀孕期易发的五种口腔问题
生一个孩子,坏一颗牙?
老一辈的人会有“生一个孩子,坏一颗牙”的观念。其实,如果在怀孕前建立正确的口腔卫生观念及习惯,同时在怀孕期间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这种现象就不会发生。
有人误以为孕妇牙齿的钙质,会被腹中的胎儿吸收而造成本身牙齿钙质的流失。事实上,钙在牙齿中是以结晶状态存在,发育完成后的牙齿不会参与体内钙的代谢。不过骨头中的钙会被腹中的胎儿吸收,所以仍要增加钙的摄取,以免妈妈在日后发生骨质疏松症。
怀孕时期口腔问题多
1.怀孕期牙龈炎
因为雌激素代谢增加,荷尔蒙作用在牙龈的微血管上,使得牙龈充血肿胀,降低牙龈对发炎反应的抵抗力。严重者,甚至会形成怀孕期牙龈瘤(深红色、无痛,是一种牙龈严重充血肿大的现象),容易流血,但在怀孕末期就会慢慢消失;除非是因为溃疡或咀嚼障碍,才建议切除。
推荐阅读:准妈妈的口腔护理 孕妇常见的口腔疾病
2.牙周病更形严重
怀孕期因为荷尔蒙改变,会促使某些致病菌孳长,如果本身先前有牙周病,怀孕期会更加严重。
3.牙齿的摇动度可能增加。
4.牙齿容易遭腐蚀
有些孕妇会有孕吐现象,造成胃酸倒流,引起牙齿的腐蚀现象(常发生在牙齿的舌侧)。
5.蛀牙几率大增
因为怀孕期口示改变,有人爱吃零食,牙龈又容易发炎、浮肿,加上行动不便,口腔清洁工作容易疏忽,会使得口腔残渣堆积,导致蛀牙几率大增。
宝宝换牙先掉哪一颗
一般说来,出牙较早的孩子 (早于4-7个月)往往乳牙掉得也早。同样,那些在12个月后才出牙的孩子通常到8岁时还长着乳牙。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儿童口腔科教授丹尼斯oJo麦克泰格曾指出,虽然孩子第一次掉牙的平均年龄可能在5岁半或6岁,但4岁的宝宝掉牙其实也是有的。所以,对此不必过度担心。
比起牙齿松动的时间,孩子掉牙的顺序更为重要。通常最先脱落的牙齿是下面的一对门牙。因此,如果4岁孩子掉了一颗下门牙,那很可能是正常的。这虽然早了一些,但如果掉的是别的牙齿,比如说后面的一颗牙,就要引起重视。因为那多半说明有其他问题存在,如蛀牙等。当然,如果你对孩子松动的牙齿感到担心,也可带他去看牙医。检查一下,就能知道是否有问题了。
牙周炎的高发人群
1、烟民。吸烟者牙面往往沉积着一层厚厚的烟斑和牙石,口腔卫生差,口臭明显。吸烟能降低牙龈局部抵抗力,吸烟者较非吸烟者牙周炎的患病率高,病情重,易复发。作为重度牙周炎的高危因素,吸烟发挥着与细菌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作用。因此,戒烟是牙周炎防治中的一个重要工作。
2、生理期妇女。牙龈是一些性激素的靶器官,妊娠期或青春期的女性体内激素浓度增高,有利于某些高致病性细菌的繁殖,使牙龈炎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增加。青春期女孩和妊娠期妇女牙龈容易肿胀、出血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妊娠期间牙周炎快速发展,甚至可造成牙齿松动、脱落,民间有“生一个孩子掉一颗牙”说法,其实是牙周炎造成的。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是牙周炎公认的危险因素之一,牙周炎目前被认为是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糖尿病造成糖代谢紊乱,导致牙周组织局部抵抗力下降,使牙周炎加重。糖尿病与牙周炎是相互影响的,牙周感染也使患者的血糖难以控制。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早期、及时到牙周科就诊,有牙龈红肿、出血、溢脓等症状者更应如此。
怀孕后的常见问题
“生一次小孩,掉一颗牙”是真的吗?
在科学还不够发达的时候,由于孕期女性普遍缺钙,而且也没有提倡孕妇要额外补充钙质,所以,当时的准妈妈的确容易出现牙齿脱落的现象。
现代准妈妈从怀孕前就注意通过饮食和药物来补钙,所以很少有这方面的问题,但由于雌激素的缘故,仍然会出现牙周疾病,比如刷牙时出血、牙痛甚至掉牙等等。
所以,准妈妈多多咨询牙医,定时检查是很有必要的。
孕妇不能养宠物吗?
猫、狗身上常有寄生虫,特别是弓型虫,感染它可以造成胎儿的畸形或流产,而没有怀孕的成人感染弓型虫往往没有症状,容易被忽视。所以,普遍认为准备当妈妈的女性,在怀孕前6个月就要远离宠物,并在怀孕前抽血检查是否感染弓型虫、风疹病毒等。
孕妇不能住在核电厂附近吗?
核能辐射会使人体产生恶性肿瘤,也会危害孕妇和胎儿,造成畸胎,这是大家都很清楚的。但是,合格的核能电厂辐射量是在安全作业范围的,住在周围的准妈妈受到的辐射应很少,不必过于担心。
孕期口腔疾病要及时治疗
不少妇女都有“怀孕时一定会坏牙”的错误观念。其实,怀孕本身不会导致坏牙,而是怀孕时,孕妇生理及生活饮食习惯改变,并且常常一刷牙就会呕吐而停止刷牙;同时因胃酸滞留口中或常喜欢吃酸性食物,致使唾液酸碱值改变,导致龋齿发生。
因此,怀孕后应该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三餐之间各做一次口腔按摩保健运动。比如在口外按揉牙龈,促进血液循环;上下咬合牙齿50次,增强牙齿抵抗力;反复漱口6-8次。
还有人认为“生一个孩子掉一颗牙”,其实指的就是“妊娠期牙龈炎”导致的牙周疾病引起的牙齿脱落。针对这种“妊娠期牙龈炎”,要在怀孕4-6个月期间找专业口腔科医生进行治疗,局部涂抹消炎药、洗牙并在医生指导下学习正确的牙龈按摩方法。
得了妊娠期牙龈炎的女性除了做到勤刷牙、保持口腔清洁外,还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及蔬菜,也可服用维生素C片,以增强毛细血管弹性,降低其通透性。平时多喝牛奶,补充钙质,坚固牙齿。
另外,口腔一旦患有疾病应及时治疗,以免营养不足影响孕妇健康和宝宝发育。但在怀孕早期和晚期,治疗牙病要慎重,
因为治疗的刺激有可能引起流产或早产,最佳治疗时间是怀孕4到6个月,孕妇和胎儿的状况相对稳定,可在专业医生帮助下进行一般的龋齿治疗或洁齿。整个怀孕期间的口腔检查和治疗都要保证孕妇安全,尽量不做X射线检查。
宝宝换牙先掉哪一颗
宝宝换牙是一件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宝宝正常掉牙是要一定顺序的,如果宝宝牙齿不不按顺序来掉,那也不是一件小事。
一般说来,出牙较早的孩子 (早于4-7个月)往往乳牙掉得也早。同样,那些在12个月后才出牙的孩子通常到8岁时还长着乳牙。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儿童口腔科教授丹尼斯oJo麦克泰格曾指出,虽然孩子第一次掉牙的平均年龄可能在5岁半或6岁,但4岁的宝宝掉牙其实也是有的。所以,对此不必过度担心。
比起牙齿松动的时间,孩子掉牙的顺序更为重要。通常最先脱落的牙齿是下面的一对门牙。因此,如果4岁孩子掉了一颗下门牙,那很可能是正常的。这虽然早了一些,但如果掉的是别的牙齿,比如说后面的一颗牙,就要引起重视。因为那多半说明有其他问题存在,如蛀牙等。当然,如果你对孩子松动的牙齿感到担心,也可带他去看牙医。检查一下,就能知道是否有问题了。
儿童换牙期间父母要关注的问题
(1)为什么乳牙未脱落,恒牙就已经长出来?
乳牙脱落主要是因为乳牙根的吸收,影响它的因素有两个,一是靠咀嚼的锻炼,二是靠乳牙下方继承恒牙的萌出对乳牙牙根的压力。现在的饮食结构较以前更加松软,无法有效刺激乳牙牙根吸收。所以换牙期间可以多给孩子吃一些较坚硬的食物,不仅可以促进乳牙牙根吸收,使其自行脱落,还可以促进颌面部骨骼发育,使得有足够间隙容纳替换出的比乳牙宽大的恒牙,不致造成拥挤错位。
(2)到底换多少颗牙?
乳牙正常情况是20颗,上下左右各有一颗乳切牙,一颗乳侧切牙,一颗乳尖牙,两颗乳磨牙。这20颗牙都是要替换的乳牙。孩子在6周岁左右,在第二颗乳磨牙的后方会萌出一颗新牙,这颗牙是不替换的恒牙,称为“六龄齿”。这颗牙是重要的定位齿,对整个恒牙列的正常替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是口腔内承担最大咬合力的牙齿。家长经常容易忽视此牙,误以为是乳牙,有龋坏的时候未及时治疗,造成恒牙早失,贻误终身。
如何保护牙齿预防蛀牙 蛀牙的天敌来自正确的教养
既然社会环境的变迁也助长了蛀牙的发生率,许多家长可能会认为,小朋友蛀牙是很普遍的现象,完全零蛀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然而事实上,要蛀掉一颗牙,必须要有「食物」、「细菌」、「时间」3大因素,缺一不可,并不是那么容易就会发生蛀牙。
小孩换牙时间表
一般来说,正常的孩子长恒牙的时间是六岁左右,第一颗牙是不替换乳牙的,而是从最后一颗乳牙(第五颗)的后面直接长出来,这颗牙就是第一恒磨牙,也就是俗话讲的六龄牙;
六龄牙萌出完全以后再以上牙1、2、4、3、5、7,下牙1、2、3、4、5、7的顺序长出来,除了第七颗牙齿,其他的五颗牙都是要替换掉乳牙的,3、4、5三颗牙萌出的顺序也有可能有不同。
6岁左右紧靠最后一个乳磨牙的后方长出第一个恒磨牙,也叫六龄磨牙;
在下中切牙长出稍早或同时,6岁左右乳下中切牙脱落,恒下中切牙长出;
7-8岁时乳上中切牙脱落,恒上中切牙长出,乳下侧切牙脱落,恒下侧切牙长出;
8-9岁乳上侧切牙脱落,恒上侧切牙长出;
9-12岁第一、二乳磨牙脱落,第一、二双尖牙长出;
10-12岁乳尖牙脱落,恒尖牙长出。
怀孕后牙齿会变差吗
怀孕时期由于荷尔蒙变化,孕妈咪口中分泌的唾液减少,常容易口干舌燥,此时嘴巴的酸碱值变高便容易滋生细菌。一旦没做好口腔清洁,牙龈易出血肿胀,使牙周病或蛀牙症状更加恶化,因而形成坊间流传的「生一个孩子、坏一颗牙」的说法。许多民众误以为怀孕时「坏牙」是因为钙质摄取不足,其实孕期牙齿状态本来就不佳,关键是做好日常保健,才不会让牙齿问题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