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亚临床甲亢的治疗方法
孕妇亚临床甲亢的治疗方法
甲亢病位在颈部,临床上呈现的颈肿、怕热汗出、心悸心烦、消谷善饥、性急易怒、指舌颤动、形体消瘦等症状,是一个多脏腑受病、多病机并存的复杂的病理过程,治疗上常通过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健脾化痰、滋阴降火、滋补肝肾、宁心安神、祛痰散结、活血通络、驱除邪毒等多种方法、多个环节,借以达到调整人体内环境失调的病理状态。有人综合国内有关资料,结合现代科技总结出中医治疗甲亢的机制为:
(1)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
(2)调节神经与体液系统的功能活动。
(3)抑制能量代谢。
(4)抑制甲状腺素的分泌。 中药或西药治疗各有优势,采取中西医结合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已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众多的中西医治疗措施中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总的趋势,是采用西药替代疗法补充甲状腺素,结合中医辩证施治促进甲状腺功能的恢复。不仅为广大患者所接受,而且被众多病例证实,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大家都非常关心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孕妇的身体健康了,我们建议广大的孕妇朋友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好好保护自己的身子,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孕妇亚临床甲亢的治疗方法。
亚临床甲亢的概念及症状
亚临床甲亢是指没有临床症状,或症状不确切、不特异,虽然血清FT3和FT4在正常范围内,但血清TSH低于参考范围,并除外可能引起血清TSH降低的其他疾病,仅由实验室检查结果而诊断的甲状腺疾病。
亚临床甲亢通常无症状,但经长期随访,发现亚临床甲亢可造成心肌损害、心律失常,还可影响骨骼代谢,部分病人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精神症状和体征。
1.心脏损害
(1)休息时,心脏舒张期灌注受损,活动时左室射血分数增加,活动耐量明显下降。经β肾上腺受体阻滞药治疗后,可有所改善。
(2)心率加速,房性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缩。
(3)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左心室肥厚。
2.骨骼代谢异常
妇女绝经后的早期,处于骨密度丢失的高危状态,因而无论是亚临床甲亢还是明显甲亢,都将增加绝经后的骨质疏松。在临床甲亢病人,骨吸收的增加可能会引起高钙血症,但更常见的是骨密度的下降,皮质骨比骨小梁受影响更为严重。
孕期检查绝对不能不检查甲状腺
近年来人们优生优育意识增强,妊娠高血压症、妊娠糖尿病等问题已日益受到重视。但原来妊娠期还有一个沉默的“杀手”,它悄无声息,但却可以对胎儿的神经和智力造成严重损害,同时还能增加流产率、妊高征、早产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我们在医学上将它统称为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当中包括了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甲减)、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阳性、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专家呼吁,怀孕前、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筛查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及早发现、诊断、治疗甲状腺紊乱,是“准妈妈”保障自身安全和胎儿健康的重要环节。
10个“准妈妈”1个患有甲状腺疾病
今年30岁的刘女士怀孕12周,最近,她来到广州某妇幼医院准备建立围产卡。在医生开具的一系列检查项目中,刘女士发现包含了甲状腺功能的检查,她有点惊讶:怀孕和甲状腺有什么关系?是医生搞错了还是滥开检查?
其实,刘女士不知道,目前妊娠早期甲状腺疾病诊治已经被医学界列为围产期保健的重要项目。据介绍,甲状腺疾病是中国育龄妇女和妊娠前半期妇女常见病之一,当中包括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甲减)、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阳性、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调查显示,在妊娠前半期妇女中上述四者的患病率分别为0.6%、5.27%、8.6%和0.4%。这意味着每10位准妈妈就可能有1个受到甲状腺疾病的侵扰。
然而,由于甲状腺疾病的早期多无临床症状,发现多依赖实验室检查,因此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在我国的漏诊率非常高。据段涛介绍:“我国既往一项纳入2899例孕妇的多中心研究结果发现,有81.6%的甲减患者和80.4%的甲亢患者漏诊。”
危害:
损害胎儿智力,增加流产率早产率
妊娠期甲减是引起后代神经智力损害的因素之一。妊娠早期即妊娠的前12周,是胎儿脑发育的第一快速发育期,但此时胎儿自身的甲状腺功能尚未建立,胎儿脑发育所需要的甲状腺激素完全依赖母体供应。专家表示:“如果在此时准妈妈患有甲减,即母体甲状腺激素持续低下水平,不能为胎儿脑发育提供充足的甲状腺激素,将会影响胎儿脑发育,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而另一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阳性,则会大大增加孕妇流产和早产的发生率。英国伦敦玛丽大学对31项研究进行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TPOAb阳性的妇女流产发生风险升高3倍,其对5项研究进行的分析结果发现:TPOAb阳性妇女的早产发生率升高2倍。
还有一种必须警惕的妊娠期甲状腺疾病是甲亢。中、重度甲亢及症状未控制孕妇的流产率、妊高征发生率、早产率、围生儿的死亡率等都明显增高。
检查:
甲状腺指标筛查最好孕前做
我国出台的《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2012)》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和妇幼保健部门对妊娠早期妇女开展甲状腺疾病筛查,筛查指标为血清TSH、FT4和TPOAb,筛查时机应选择在妊娠8周以前。最好是在怀孕前就进行甲状腺指标筛查,一旦确诊患病,可在怀孕前经有效治疗后再择机怀孕。
专家介绍,妊娠期间,“准妈妈”因体内雌激素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升高,使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增多,从而抑制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使血清TSH水平降低20%~30%。TSH水平降低通常发生在妊娠8~14周,妊娠10~12周是下降的最低点。同时,妊娠早期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较非妊娠时升高10%~15%。因为母体对胎儿的免疫妥协作用,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在妊娠后滴度逐渐下降,妊娠20~30周下降至最低滴度。
“因此临床医生可以根据TSH、FT4、TPOAb这三大指数的变化对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紊乱以及是否需要进行治疗进行判断。这三项指数的变化对妊娠期甲状腺疾病有很好的预示作用。”专家说。
治疗:
药物安全,不影响胎儿健康
“目前,中国大量潜在患者没有得到及时诊断、治疗,而公众对于疾病也知之甚少。”专家说。而且不少“准妈妈”由于担心药物会影响胎儿健康,所以即使诊断出甲状腺出了问题,也不肯进行药物治疗。“事实上,针对妊娠期临床甲减的药物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使用了很多年,属于孕妇可以使用的安全药物范畴。”专家说,相反,如果因为害怕药物副作用拒绝治疗,从而使甲状腺疾病没有得到控制,这样给胎儿带来的危害要远远甚于药物本身。
专家还建议,对于在怀孕前就已查出患甲亢的妇女,最好在甲状腺功能控制至正常后考虑妊娠。而如果妊娠期妇女患有Graves病,或者既往有Graves病病史,应当在妊娠22~26周检测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Anti-TSHR),此时的滴度对评估妊娠结局有帮助。此外,妊娠期监测甲亢指标首选血清FT4。应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的妇女,FT4与TSH应当每2~6周监测一次。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治疗方法
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不孕症、流产和不良妊娠结局有关,可能导致胚胎神经发育延迟。因此,这种情况是需要治疗的。但是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不孕症、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并不明显。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种:TSH 高于正常值上限和TSH 值为2.5-4.0 mIU/L。与普通人群相比,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在不孕妇女人群中更常见(特别是不明原因的不孕症)。患有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且 TSH 大于 4 mIU/L的女性流产率更高,但是TSH 值在2.5-4.0 mIU/L 之间的女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否和流产率有关仍然不清楚。
胎盘早剥、早产、胎膜早破在 TSH 值大于 4 mIU/L 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孕妇中更常见,但是关于 TSH 值在 2.5-4.0 mIU/L之间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孕妇研究仍然不足。
关于TSH 值大于4.0 mIU/L 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延迟神经系统发育的研究证据已经足够充分。但是 TSH 值处于 2.5-4.0mIU/L 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中枢性经系统发育产生是否有不利影响仍然没有充分的研究。
对于TSH 值大于4.0 mIU/L 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通过应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可以改善受孕率和妊娠结局。但是关于 TSH 值在2.4-4.0mIU/L 之间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对于受孕率和妊娠结局是否有影响仍然没有充分的证据。
甲状腺抗体(主要是是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是导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临床性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主要原因。过氧化物氧化酶抗体阳性可以导致流产率高,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可以降低流产率,特别是对于TSH值大于2.5mIU/L的女性。
总的来说,临床性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妇女应该接受适当的甲状腺素替代治疗。TSH值大于4 mIU/L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应该接受左甲状腺素钠片的替代治疗。替代治疗的目标要达到TSH控制在2.5IU/L以下。
TSH 值在2.5-4.0 mIU/L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阳性的女性,接受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效果可能更好。但是却没有证据可以表明在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阴性的情况下,甲状腺激素治疗可以可以改善受孕率或者妊娠结局。
孕期检查绝对不能不检查甲状腺
近年来人们优生优育意识增强,妊娠高血压症、妊娠糖尿病等问题已日益受到重视。但原来妊娠期还有一个沉默的“杀手”,它悄无声息,但却可以对胎儿的神经和智力造成严重损害,同时还能增加流产率、妊高征、早产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我们在医学上将它统称为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当中包括了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甲减)、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阳性、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专家呼吁,怀孕前、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筛查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及早发现、诊断、治疗甲状腺紊乱,是“准妈妈”保障自身安全和胎儿健康的重要环节。
10个“准妈妈”1个患有甲状腺疾病
今年30岁的刘女士怀孕12周,最近,她来到广州某妇幼医院准备建立围产卡。在医生开具的一系列检查项目中,刘女士发现包含了甲状腺功能的检查,她有点惊讶:怀孕和甲状腺有什么关系?是医生搞错了还是滥开检查?
其实,刘女士不知道,目前妊娠早期甲状腺疾病诊治已经被医学界列为围产期保健的重要项目。据介绍,甲状腺疾病是中国育龄妇女和妊娠前半期妇女常见病之一,当中包括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甲减)、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阳性、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调查显示,在妊娠前半期妇女中上述四者的患病率分别为0.6%、5.27%、8.6%和0.4%。这意味着每10位准妈妈就可能有1个受到甲状腺疾病的侵扰。
然而,由于甲状腺疾病的早期多无临床症状,发现多依赖实验室检查,因此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在我国的漏诊率非常高。据段涛介绍:“我国既往一项纳入2899例孕妇的多中心研究结果发现,有81.6%的甲减患者和80.4%的甲亢患者漏诊。”
亚临床甲减病因是什么
亚临床甲减可以出现多种类似临床甲减的症状,只是其程度较轻微而已。由于目前缺乏敏感的了解甲状腺状态的外周指标,各家报道的资料具有较大的差异。尽管如此,这些轻微的变化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也能够影响各种器官的功能状态,使病人产生一系列的临床并发症。
本病的病因与典型甲减相同。其中,桥本甲状腺炎(HT)占50%左右。甲亢经抗甲状腺药物(ATD)、手术或放射性同位素治疗是亚临床甲减的第二类常见原因。
甲状腺激素治疗临床甲减剂量不足时,病人也会出现亚临床甲减的特点。
许多药物如锂剂、碘或含碘制剂及磺胺类等均可导致本病。
另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1型糖尿病和白癜风等常常伴发亚临床甲减。
桥本氏病怎么应对
CLT的病因尚不清楚。由于有家族聚集现象,常在同一家族的几代人中发生,并常合并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恶性贫血、糖尿病、肾上腺功能不全等,故认为CLT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感染和膳食中过量的碘化物。近年来,较多的研究表明,易感基因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血清TSH水平可反应病人的代谢状态,一般甲状腺功能正常者的TSH正常,甲减时则升高。但有些血清T3、T4正常病人的TSH也可升高,可能是由于甲状腺功能轻度不全而出现代偿性TSH升高,以维持正常甲状腺功能,我们将甲状腺激素正常,但TSH轻度升高的患者称为“亚临床甲减”。近年来关于亚临床型甲减的报道越来越多,诊断亚临床甲减的指标是TSH水平升高,多数不超过20mU/L。
1.药物治疗
(1)如甲状腺功能正常,无需特殊治疗,需要随诊。
(2)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应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选用甲状腺片或左旋甲状腺素,直至维持量,达到维持剂量的指标是临床症状改善,TT3、FT3、TT4、FT4、TSH正常。
(3)桥本甲亢患者病程和炎性甲亢相同,多数不需治疗,经历甲亢期、甲功正常期,甲减期和甲功正常期四个时期。一过性甲亢给β受体阻滞剂对症处理即可。
(4)糖皮质激素治疗,本病一般不使用激素治疗对一些疼痛性慢性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疼痛、肿大明显时,可加用泼尼松,好转后逐渐减量,用药1~2个月。
2.手术治疗
外科治疗:仅在高度怀疑合并癌或淋巴瘤时采用。术后终生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慢性甲状腺炎患者在摄入大量碘剂后,甲状腺容易变硬,容易误诊甲状腺肿瘤,有些患者容易发生亚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患者摄入大剂量碘剂容易进展到临床甲减,对慢性甲状腺炎患者尽量避免大剂量碘剂摄入。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的TSH测定的临床应用
TSH测定的临床应用:①诊断甲亢和甲减,sTSH是首选指标;②诊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亚临床甲亢和亚临床甲减);③监测原发性甲减L-T4替代治疗,TSH目标值设定为0.2-2.0mU/L。老年人适当提高,建议为0.5-3.0 mU/L;④监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L-T4抑制治疗,抑制肿瘤复发的TSH目标值,低危患者为0.1-0.5mU/L,高危患者<0.1mU/L(低、高危患者定义见甲状腺癌诊治指南);⑤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病态综合征(Euthyroid Sick Syndrome,ESS),建议采用较宽的TSH参考范围(0.02-10mU/L),并联合应用FT4/TT4测定。这些患者TSH水平在疾病的急性期通常暂时低于正常,恢复期反跳至轻度增高值。TSH轻度增高(-20mU/L)通常不影响预后,可于出院后2-3个月复查评价;⑥中枢性(包括垂体性和下丘脑性)甲减的诊断,原发性甲减当FT4低于正常时,血清TSH值应大于10mU/L。若此时TSH正常或轻度增高,应疑似中枢性甲减(见甲减章节);⑦不适当TSH分泌综合征(垂体TSH瘤和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的诊断,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而TSH正常或增高的患者需考虑本病,但首先要排除结合蛋白异常和测定技术问题。
甲状腺肿大可以治好吗
1.治疗指征
下列情况需要治疗:①有局部症状,从颈部不适到严重压迫症状;②影响美观;③甲状腺肿进展较快;④胸骨后甲状腺肿;⑤结节性甲状腺肿不能排除恶变者;⑥伴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包括临床甲亢)。
2.治疗原则
单纯性甲状腺肿病人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差异较大,因此,治疗方案应个体化。因为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甲状腺功能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疗除非患者有美容要求或有压迫甚至怀疑肿瘤的情况下,采取放射性131I治疗或手术治疗。
3.不治疗、临床随访
许多单纯性甲状腺肿病人甲状腺肿生长缓慢,局部无症状,甲状腺功能正常,可不予特殊治疗,临床密切随访,定期体检、B超检查。另外,要定期检测血清TSH水平,以及早发现亚临床甲亢或甲减。如有明显的致甲状腺肿因素存在,应予去除。
4.TSH抑制治疗
部分单纯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制与TSH的刺激有关,用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内源性TSH的分泌,从而防治甲状腺肿的生长,TSH抑制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单纯性甲状腺肿的治疗。
TSH抑制治疗前,应检测血清TSH水平,若血清TSH水平正常,则可进行TSH抑制治疗,若血清TSH<0.1mU/L,则提示有亚临床甲亢,不应行TSH抑制治疗。TSH抑制治疗时应检测血清TSH水平或甲状腺摄131I率(RAIU),一般认为血清TSH<0.1mU/L或RAIU<5%为完全抑制,高于这水平为部分抑制。一般认为,血清TSH水平抑制到正常范围的下限水平即可。对于TSH抑制性治疗的有效性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治疗时需要将TSH抑制到正常值以下,并注意长期抑制TSH治疗可能造成心脏和骨骼的副作用。
碘过量的危害
我国此方面权威专家指出碘过量可使甲亢的发病危险性提高;可以使隐性甲状腺自身免疫疾病转变为显性疾病;长期碘过量可使甲减和亚甲减的患病危险性提高.研究发现碘超足量地区(尿碘中位数200~300微克/L)和碘过量地区(尿碘中位数>临床甲减表现300微克/L)亚临床甲减的发病率分别为11.3倍和12.6倍升高;自身免疫甲状腺炎的发病率分别为4.4倍和5.5倍升高。碘缺乏地区补碘至碘超足量可以促进亚临床甲减发展为临床甲减。碘超足量和碘过量主要危害碘营养敏感人群。
这个人群包括:具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人群、既往贻患甲状腺疾病人群、碘缺乏严重地区人群、甲状腺抗体阳性人群。这个碘营养易感人群约占总人口20%以上。最近,国际防治碘缺乏病理事会(ICCIDD)科技委员会主席Hans Bürgi博士撰文论述碘过量的危害:“最近中国、土耳其、丹麦的三项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都证实了食盐加碘引起自身免疫甲状腺病的患病率增加,临床表现为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或者自身免疫性甲亢。"该专家称:"在存在甲状腺自身免疫背景的人群,即使是轻度的碘摄入量增加(250微克/天),也会引起该人群的20%发生甲减。 ”
甲状腺功能减退对怀孕的影响
临床甲亢和临床甲减都会有明显的症状,尤其是甲状腺功能亢进,会有突眼、心率快、易出汗、甲状腺肿大等症状,因此很容易诊断。而甲状腺功能减退,尤其是亚临床甲减,症状不明显、不特异,比较容易漏诊。
甲状腺功能减退,和怀孕有很大的关系,易发生不孕、流产、早产、胎儿发育迟缓,严重者影响后代的智力发育。
在过去,一直没把甲状腺功能的筛查列为产前检查的重点,而现在也是有条件的医院 才重视甲状腺功能的筛查。
甲状腺功能减退筛查:主要查TSH(促甲状腺激素)游离T4和TPOAb。TSH>10mIU/L提示临床甲减,大于2.5mIU/L提示亚临床甲减。TPOAb阳性,多提示存在免疫性的甲状腺损害。
甲状腺功能筛查,要在孕前。最晚也要在孕8周前。因为孕6周前,胎儿大脑开始发育,需要甲状腺素,而此时胎儿甲状腺尚不能分泌甲状腺素,需要母体提供。孕8周后,胎儿甲状腺开始工作,可以弥补母体甲状腺功能不足的影响。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有哪些典型症状
1.心脏损害
(1)休息时,心脏舒张期灌注受损,活动时左室射血分数增加,活动耐量明显下降。经β肾上腺受体阻滞药治疗后,可有所改善。
(2)心率加速,房性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缩。
(3)超声心动图检查 可见左心室肥厚。
2.骨骼代谢异常 妇女绝经后的早期数年,处于骨密度丢失的高危状态,甲亢使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均增加,反映骨转换的尿N-端联结肽和骨钙素增加,出现骨吸收的净增长。因而,无论是亚临床甲亢还是明显甲亢,都将增加绝经后的骨质疏松。在有明显甲亢的病人中,骨吸收的增加可能会引起高钙血症,但更常见的是骨密度的下降,皮质骨比骨小梁受影响更为严重。
目前亚临床甲亢对骨的影响尚无定论,有研究发现,血清TSH水平在0.1~0.45mU/L范围内的亚临床甲亢病人中,骨折的发生率并未增加。而在65岁以上,血清TSH水平低于0.1mU/L的病人中,髋骨和脊椎骨折的发病率升高。
亚临床甲亢对绝经前的妇女和男性的骨骼代谢影响,未见有肯定意义的报道。通过大规模的统计分析,得出的相似结论是,TSH抑制剂量的L-T4使绝经后而非绝经前妇女的骨密度有所下降。
亚临床甲减需要治疗吗
亚临床甲减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它表现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但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升高。临床上亚临床甲减可以毫无症状,只是在体检时才被发现,也可以出现多种类似临床甲减的症状如乏力、怕冷,只是程度较轻而已。近年随着TSH 检测方法的不断改进,临床上亚临床甲减的检出率也呈现明显上升趋势。随着临床上亚临床甲减患者的增多,很多患者都想知道,到底亚临床甲减是否需要治疗。
临床上亚临床甲减是否需要治疗,其实是取决于TSH水平的高低。我们可以按TSH水平的高低,将亚临床甲减患者分成三类:
第一类亚临床甲减患者的TSH水平在3-5mIU/L,对于这一类患者,一般不推荐治疗,但是一年后需要复查甲状腺功能,尤其是甲状腺自身性抗体包括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 和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 TPOAb) 阳性的亚临床甲减患者。
第二类患者的血清TSH水平在5.0-10mIU/L之间,这一类患者也是临床最多见的一类患者,对于这一类患者的治疗与否争议最大,对这类患者除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外,在以下这些情况下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药物治疗,这些情况包括:1. 怀孕或打算怀孕的女性患者,因为已经有研究证实,女性亚临床甲减如果不予治疗,母亲发生早产、流产等妊娠不良事件的比率较甲功正常女性要高,而且小儿出生后的智商也会收到影响;2.伴甲状腺肿大的患者,服用药物后甲状腺肿大往往可以缓解;3.临床有甲减的症状如乏力、疲倦等,服药后有的患者症状可以消失或减轻;4.患者自己强烈要求药物治疗;5. 根据患者年龄,年轻者如儿童及青少年主张治疗;6.两次血清检测TSH均大于8 mIU/L;7. 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因为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患者根据更加容易转变为临床甲减;8.患者出现情感障碍、抑郁等精神方面的症状,药物治疗后可能会有好转;9.TSH的检测呈进行性增高;10.临床伴有不育、排卵机能障碍的患者;11.出现血脂紊乱如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
第三类亚临床甲减患者的TSH水平在10mIU/L以上,对于此类患者,临床上建议进行药物治疗。
总之,临床上亚临床甲减患者到底是否需要治疗,一定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内分泌专科医生来决定,广大亚临床甲减患者千万不要道听途说,胡乱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