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与“肥胖”怎样区别定义
“超重”与“肥胖”怎样区别定义
皮脂测量是区分超重和肥胖的关键
随着我们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导致肥胖病人也逐渐增 加。而有一份人则是体重较重,没有达到肥胖的标准,为了明确的区别两者的不同,避免一些人对自己身体健康的担心,我们就这一问题进行区分。
遇到体重大这样问题的朋友可以进行体脂含量的测试,就可以判断是否有肥胖症了。相反有一些人认为自己的体重没有达到那么大指标就肯定不是肥胖,也希望这样过于自信的人群也不要将这个问题看得太简单。肥胖的真正定义并不是体重有多大,而是看体内的脂肪和瘦体重的比例是多少,比如一个身高175CM,体重85KG的人同样有肥胖的可能。
超重是指体重超过正常标准,肥胖是指机体脂肪过多,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对正常人来说,身高与体重是成一定比例的,人越高体重也相对增加。接下来我们举例说明超重与肥胖的区别在哪里:体重在等于或超出标准体重的10%和20%之间为超重;超出正常体重的20%(含20%)以上为肥胖。超重不一定肥胖。有些人肌肉发达,结实丰满,虽然超过标准体重,但不属于肥胖范围。如举重运动员,肌肉组织含水量达75%--80%,而脂肪组织含水量仅15%--30%,同等体积的肌肉组织比脂肪组织重得多,所以举重运动员常常是超重者,而体内脂肪并不多,不算肥胖。
通过简单的分析之后,您对自己体重是否健康标准的应该有一定的认识了。最好的体重标准是:
女性标准体重=(身高-100)x0.85。如:160CM,标准体重是51KG
男性标准体重=(身高-100)x0.9。如:170CM,标准体重是63KG
有了这样的标准希望大家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体重,保持好身材,保证好身体。
什么人容易得胰腺癌 超重、肥胖人群
胰腺癌也被称为“富贵癌”,超重、肥胖人群的发病率可提高45%。高脂肪、高胆固醇等食物会在体内转化,形成环氧化物,从而诱发胰腺癌。
而日常的暴饮暴食,也会诱发急性胰腺炎,轻则上腹痛、恶心呕吐,重则导致休克。
肥胖症的定义
肥胖症的定义在不断变化,目前肥胖症最常用的测定体内脂肪含量的方法之一是从一个人的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计算。BMI的计算方法是:BMI=体重(kg)/身高(m^2)。
根据这个定义:
理想体重:妇女是BMI=22,男子BMI=24。
一般体重:BMI在18.5到24.9之间。
超重:BMI在25到29.9之间。
严重超重:BMI在30到39.9之间。
极度超重:BMI在40以上。
但是这个计算方法也有一定的缺陷,按照这个计算方法,肌肉非常发达的人也会被算作超重和患肥胖症。所以对于健美爱好者或者孕妇之类的特殊群体并不适用,而需要采用其他方法,亦有一些专家使用腰部宽度来定义肥胖症。
儿童肥胖症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体重指数法(BMI):用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m2)。世界卫生组织(WHO)考虑到亚洲人群体脂百分比特点,提出以 23 kg/m2 及 25 kg/m2 作为亚洲人群超重及肥胖的 BMI 界值点标准。
这个确定过程其实更加复杂:WHO 建议在 10 岁以上的青少年中使用,并将大于等于第 85 百分位数定义为超重,大于等于第 95 百分位数定义为肥胖。2000 年国际肥胖专家工作组以来自英国、美国、巴西、荷兰、新加坡等 5 个国家和香港地区的 0~18 岁儿童作为参照人群,提出国际通用的儿童超重和肥胖的 BMI 诊断标准,超重和肥胖的 BMI 界值点分别为 25 kg/m2 与 30 kg/m2,WHO 考虑到亚洲人群体脂百分比特点,提出以 23 kg/m2 及 25 kg/m2 作为亚洲人群超重及肥胖的 BMI 界值点标准。
超重与肥胖有什么不同
“超重”和“肥胖”是两个概念,“超重”是指体质量超过了某一标准或参照 值,而“肥胖”是指机体内脂肪组织的过度堆积。超重可以是肌肉的增加,也 可能是脂肪的增加,需进一步借助相应检测手段予以鉴别。值得注意的是超重很有可能发展为肥胖。
晚餐怎么吃最健康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一个是低油,一个是低盐。人每天的吃油量为25克到30克。如果超过的话,就有可能造成血脂高。但从全国来看,我们每人每天吃油量高达40克。所以吃出了很多高血脂、超重、肥胖的人群。
谁在摧残男人的性能力
男性肥胖的形成与评估
人们平常所说的“肥胖”往往范围模糊,临床上男性肥胖定义为体脂率超过 25%,并且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超过30kg/m2。BMI 是肥胖的主要指标,其主要范围如下 :BMI 18.5 ~24.9kg/m2为正常,25kg/m2及以上为超重,30kg/m2及以上为肥胖。肥胖人群体内脂肪明显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使体脂比例增加,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属于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肥胖如何影响男性健康
研究表明,过度肥胖会引起男性内分泌功能紊乱,尤其是性激素分泌的改变。一方面肥胖男性体内雌激素含量会增多;另一方面肥胖也会引起睾丸释放的雄性激素,同时破坏已经产生的雄激素,造成体内雄激素水平下降。因此,如果不能破除肥胖这一关键因素而任由其发展下去,势必将对男人“性福”造成严重危害,各种疾病也会纷至沓来,一旦造成器质的损害就难以再回到男人“理想的春天”。而上述机制所导致的问题存在于男性的各个年龄阶段。
肥胖引起男性青少年发育障碍。
据统计,自1990年以来全球超重及肥胖趋势一直呈上升趋势,青春期男性肥胖儿童增加非常明显,推测全球4.3亿儿童(其中发展中国家为3.5 亿)存在超重或肥胖,据估计到2020年全球肥胖儿童将达到6亿。他们与同龄、同身高的青少年男性相比,存在明显阴茎、睾丸和男性第二性征的发育滞后现象,由此造成的小睾丸、小阴茎及成年后精子质量下降已引起广泛的公共健康问题。此外,青春期也是男性心理发展和成熟的重要阶段,而肥胖所带来的外在表现不同,往往会因为男孩之间相互比较,遭到他人的嘲笑而产生自卑心理,影响个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因此,家长在呵护照顾孩子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身心变化,千万不能过度“喂养”,否则可真是好心办了坏事。
家有胖小孩问题严重吗
此外,亲戚的一个孩子,12岁时,体重就是同龄人的两倍,因家长没有足够重视,两年后,孩子患上了糖尿病,之后口服“降糖”药不管用,小小年纪不得不开始注射胰岛素。这个病例,更让王军伟感到无比痛心。
相比成年人肥胖,对于青少年儿童肥胖,王军伟更为担忧。为掌握一个真实的、全面的情况,去年这个时候,王军伟和同事开始着手天台县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课题研究。
调查显示:天台21%的中小学生存在超重、肥胖
从2015年1月开始,课题组成员历时半年,对天台白鹤中心小学、平桥二中等15所中小学校的7至18岁学生,进行现场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根据《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判定学生是否超重、肥胖。
本次共调查了中小学生10595人,其中男性5569人,女性5026人,男女性别比1.1∶1;城区学校7所6558人,农村学校8所4037人;小学7所3891人,初中6所5450人,高中2所1254人。
调查结果显示:这10595名学生中,其中超重的有1243人,超重率11.73%;肥胖的有952人,肥胖率8.99%。
女生肥胖、超重人数分别为361人、405人,肥胖率、超重率分别为7.18%、8.06%;男生肥胖、超重人数分别为591人、838人,肥胖、超重率分别为10.61%、15.05%,从这些数据来看,男生较女生更为严重。
在我们的惯性思维中,认为初高中生肥胖人数应该多于小学生。但事实并非如此,超重和肥胖出现了低龄化现象。统计数据告诉我们,7岁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最高,其中,超重率为12.20%,肥胖率为21.86%,总的肥胖超重比例达34.06%;7岁至12岁呈逐渐下降趋势,15岁后超重肥胖总比例基本保持稳定在15%至18%。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习阶段中,超重肥胖以小学较为显著,初中与高中基本持平。
吃得多运动少是肥胖的重要因素
吃得多运动少是肥胖的重要因素
由卫生部和中国记协主办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知识共享会13日在南昌举行。与会专家呼吁大众改变饮食不均衡和久坐少动的习惯,保持“吃动平衡”,预防超重、肥胖和慢性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介绍了“吃动平衡”的重要性。研究员说:“吃得多、动得少是造成超重、肥胖和慢性病高发的重要因素,吃动平衡就是提倡大众每天的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要达到平衡。”
研究员说,有的年轻人为了减肥拼命节食,这是很不正确的。超重并非因为某种食物造成的,而是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热量过剩转化成脂肪形成的。单纯节食减肥在减掉脂肪的同时还减掉了肌肉和骨骼的重量。养成“吃动平衡”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保持体内的能量收支平衡,才能预防超重和肥胖。
长期熬夜有7大风险 超重肥胖
人在睡觉时,身体会分泌一种叫做“瘦体素”的物质。长期熬夜会影响瘦体素分泌,不利于脂肪分解。
衡量成人肥胖的标准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 BMI ≥ 25 kg/㎡ 定义为超重,而 BMI ≥ 30 kg/㎡ 定义为肥胖,但此 BMI 的临界值是根据所测的指标与健康危险的相关程度以及由参照人群得到的统计数据所规定的,因此针对不同种族的参照人群有不同的标准。在我国指南中,BMI <18.5 kg/㎡ 定义为体重过低,BMI 界于 18.5~23.9 kg/㎡ 定义为体重正常,BMI 界于 24.0~27.9 kg/㎡ 定义为超重,BMI ≥ 28 kg/㎡ 定义为肥胖。
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对身体有哪些影响
具体如下: (1 )肥胖易导致关节疼痛,因超重、肥胖致关节部位负重过大,甚至形成扁平足或膝关节、髋关节畸形。 (2) 由于超重、肥胖造成肢体动作不灵活,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3) 容易发生高血压、脂质异常及糖代谢异常,严重者还可能发生n型糖尿病。 (4) 肥胖可导致呼吸困难,容易发生支气管炎、肺炎。 (5) 肥胖可造成易患脂肪肝、胆石症以及发育异常。 (6) 肥胖造成消极心理,容易出现自卑和抑郁,智力水平总体上低于正常青少年儿童。 (7) 青少年儿童肥胖至成年期更易发生肥胖、心血管病、免疫性疾病、运动系统性疾病等提前发生,影响生活质量。
儿童肥胖的标准 根据儿童体质指数判断肥胖
体重是衡量肥胖的重要指标,而体重与身高有关,所以表达身高与体重的关系常用体重指数来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小儿是否肥胖,可参考下文的BMI均值。
3~7岁的体质指数标准计算:
男 BMI均值 超重 肥胖
3岁 15.7 16.8 18.1
4岁 15.3 16.5 17.8
5岁 15.2 16.5 17.9
6岁 15.3 16.8 18.4
女 BMI均值 超重 肥胖
3岁 15.4 16.9 18.3
4岁 15.2 16.7 18.1
5岁 15.0 16.6 18.2
6岁 15.0 16.7 18.4
7岁 15.0 16.9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