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十二指肠息肉的危害有哪些

十二指肠息肉的危害有哪些

1、幽门梗阻

溃疡发生于幽门部或十二指肠球部,容易造成幽门梗阻。有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同时存在。约有10%的溃疡病人并发幽门梗阻。梗阻初期,胃内容物排出发生困难,引起反射性胃蠕动增强,胃肌代偿性肥厚,以克食梗阻障碍。随梗阻程度的加剧,胃肌活动逐渐减弱,因而进人胃内的部分食物停滞。到了晚期,代偿机能不足,肌肉萎缩,蠕动极度微弱,胃形成扩张状态。

2、溃疡出血

一般溃疡病活动期,病变多是少量出血,故粪便内存在隐血,这不够称为十二指肠溃疡的并发症。所谓的溃疡出血指的是一次出血量在60~100毫升以上的有明显消化道症状的。主要表现有头晕、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及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若出血过多过快,甚至可危及生命。它约占溃疡病的25%。

3、溃疡穿孔

溃疡急性穿孔是溃疡病最严重的并发症,约占溃疡病的15%,也是溃疡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临床分急性穿孔与慢性穿孔两种,急性穿孔危险性大,死亡率高;慢性穿孔则使胃溃疡逐渐变深,侵蚀浆膜层,穿透胃壁,与附近器官发生粘连。此后可穿入胰、肝等脏器和组织愈着,成为包裹性穿孔,在临床上不少见,一般不列为并发症。胃穿孔一般较十二指肠穿孔严重。溃疡穿孔后胃内容物流入腹腔,迅速引起腹膜炎,常产生剧烈腹痛,随后产生脓毒感染及中毒性休克,若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4、溃疡癌变

胃溃疡发生癌变多见于年龄较大有慢性溃疡病史的患者,约占溃疡病的2%一5%,青年人亦偶有癌变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恶变机遇较少。

什么是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病?

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骨瘤-软组织瘤综合征、家族性结肠息肉症。系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为单一基因的多方面表现。1905年由Gardner报道结肠息肉病并家族性骨瘤、软组织瘤和结肠癌者机会较多,其后于1958年Smith提出结肠息肉、软组织肿瘤和骨瘤三联征为Gardner综合征。结肠息肉均为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达50%,随着病程延长及年龄增长和免疫力下降癌变率更高,男女均可罹患,有家族史。

【临床表现】

1.结肠多发性息肉;主要症状有腹泻、粘液便或血便,胃、十二指肠等消化道其它部位息肉并发率较高。

2.软组织瘤:好发于面部 、躯干或四肢,多为皮脂腺囊肿、纤维瘤表皮囊肿,脂肪瘤等。

3.骨瘤:好发于颌骨、颚骨、蝶骨等扁平骨,尚可见齿发育异常,如多齿、牙瘤,埋藏齿。

得了直肠息肉会有什么危害

得了直肠息肉会有什么危害,直肠息肉肛肠科常见疾病,直肠息肉是指发生在直肠粘膜上的新生物,一般是因为粪便刺激形成的,会出现脱垂、便血等明显症状,下面看下得了直肠息肉会有什么危害:

肠息肉危害大不?肠息肉危害怎样了解?肠息肉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其中有绒毛状腺瘤),儿童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但由于肉眼看来大体相似,因此这一含意笼统不清的病名“息肉”一直被习惯采用。直肠是息肉常见的所在,更由于易于发现和处理,因而受人重视。

凡是大肠黏膜上任何向肠腔突起的赘生物,无论其大小、形状和组织学类型如何,临床均统称为“息肉”或“多发性息肉”,也称“息肉病”属于肿瘤的范畴,部分为类癌;介于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癌]之间。病理检查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混合型)腺瘤、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临床上息肉可为单个多个,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

十二指肠息肉要忌什么

1、口味过重的食物

过咸、过甜、过酸、过鲜、过冷、过热及过硬的食物都不能吃。

2、忌食刺激性食物

不能吃如咖啡、浓茶、可可、巧克力、胡椒、芥末、辣椒、浓肉汤、汽水、酒类等刺激性食物。

3、忌食粗纤维食物

不能吃如粗粮、竹笋、芹菜、韭菜、豆芽、藕等粗纤维食物。

4、忌食产酸食物

不能吃如红薯、土豆、腐乳、甜点心等产酸食物。

5、忌食产气食物

不能吃如生葱、生蒜、蒜苗、萝卜、洋葱、豆类及豆制品等产气食物。

得了直肠息肉会有什么危害

得了直肠息肉会有什么危害,直肠息肉肛肠科常见疾病,直肠息肉是指发生在直肠粘膜上的新生物,一般是因为粪便刺激形成的,会出现脱垂、便血等明显症状,下面看下得了直肠息肉会有什么危害:得了直肠息肉会有什么危害肠息肉危害有哪些?肠息肉危害大不?肠息肉危害怎样了解?肠息肉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其中有绒毛状腺瘤),儿童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但由于肉眼看来大体相似,因此这一含意笼统不清的病名“息肉”一直被习惯采用。直肠是息肉常见的所在,更由于易于发现和处理,因而受人重视。凡是大肠黏膜上任何向肠腔突起的赘生物,无论其大小、形状和组织学类型如何,临床均统称为“息肉”或“多发性息肉”,也称“息肉病”属于肿瘤的范畴,部分为类癌;介于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癌]之间。病理检查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混合型)腺瘤、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临床上息肉可为单个多个,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二,【肠息肉的发病原因】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引起体质酸化,酸性体质损坏身体的末梢神经,身体的免疫力下降,导致炎症,加上其他慢性刺激,发生肠息肉。不良生活习惯,生活不规律,导致体液酸化,引起肠道细胞突变,增生等。三,【肠息肉的临床表现是什么】本病由于病理性质的类型不同,而临床表现或有差异,但主要以便血、粘液便或便秘、腹痛、腹泄为常见症状。大肠腺瘤常无任何自觉症状,而是在结肠镜检查或x线钡剂灌肠时偶然发现。大便带血或粘液血便是其多见症状,每次排便均见,并不与粪便混合,或在粪便表面;血色鲜红,量不多,夹有粘液,有时忽然大量出血;长时期慢性失血可导致贫血。位于直肠的较大腺瘤可以引起大便次数增多或肛门有下坠感,很低的腺瘤大便时可脱出肛外。在个别情况,结肠腺瘤有可能引起肠套叠、腹绞痛。儿童型息肉以便血、腹泻、息肉脱出或腹痛、贫血等症多见,有时还可并发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其血便色泽鲜红,附于粪便表面,不相混杂,出血量一般不大,甚似内痔出血。家族性息肉病,早期可完全无症状,出现症状的年龄平均约20岁左右;其临床表现亦主要是大便带血、便次增多或解稀便,常有较多粘液便;有的病人排便时可见大小息肉脱至肛门。此外,患者还可有不同程序的腹部不适,以及疲乏、无力、消瘦等全身症状。四,肠息肉的诊断(1)家族性结肠息肉病:①多有家族遗传史,青少年发病较多。②可无症状,或出现腹痛、腹泻、血便或粘液血便、贫血、低蛋白血症、低血钾、肠梗阻等。③结肠镜检查,息肉形态多样,球形、梨形或有分叶,单个或多个,多有蒂,表面光滑或有糜烂渗血,病理活检可以确诊。④x线钡剂检查可见充盈缺损凡是大肠黏膜上任何向肠腔突起的赘生物,无论其大小、形状和组织学类型如何,临床均统称为“息肉”或“多发性息肉”,也称“息肉病”。病理检查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混合型)腺瘤等。特别提示,大肠癌的发病因素多而复杂,大肠腺瘤和多发性腺瘤与大肠癌的发病极为密切,是大肠癌最重要的癌前病变。家族性多发性息肉如不适时治疗,最终将100%发生癌变。因此,一旦发现多发性肠息肉,一定要尽快到医院进行合理的手术治疗

结肠息肉危害有多大

一、息肉的长相:那种体积较小由带蒂的非肿瘤性息肉,多数与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

二、息肉的生长速度:良性息肉多生长十分缓慢,若是在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时,应警惕癌变。如结肠腺瘤性息肉是因结肠黏膜细胞增生过旺,癌变率可达42%-77%。

三、是看息肉的组织属性:单纯炎症性息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

四、息肉的数量:单纯一个息肉癌变率低;而多发性息肉的癌变几率增加。

五、是看家族遗传史:有一种称为“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病”,是指在同一家族的上下辈中可有好几个人患有结肠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细胞内第5号染色体的基因缺陷造成的。患有这种有遗传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亲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后代中50%的息肉会有癌变的风险性;若父母双方均有息肉病,后代患的息肉癌变风险可上升到75%。

六、存在黏膜上皮局部变化、肌纤维增生与局限性腺肌增生,故医学上又称为腺肌增生症,有弥漫型、节段型与局限性三种。腺肌瘤也是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也可能癌变。

十二指肠息肉手术怎么做

一、如果检查出有十二指肠息肉可以先住院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再手术。住院检查后手术可以报销一部分。手术费用具体不一,需要咨询当地医院

二、可能跟炎症刺激有关,建议注意增加饮水,避免烟酒刺激和辛辣食物刺激,并到正规的公立性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根据病因进行手术治疗或配合应用制酸剂、抗生素等药物对症治疗并定期复查一下比较好。

三、十二指肠息肉是良性的病变,是和慢性的炎症的刺激是很大的,但如果不及时的治疗的话,是可以导致癌变的,需要及时规范的治疗

指导建议:

从说的情况来看是可以考虑在胃镜下行息肉电灼术,平时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少量多餐,定期复查

四、十二指肠息肉手术后吃什么?怎么护理?

1、摘除息肉后应卧床休息,以减少出血并发症,注意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呕血、便血、有无腹胀、腹痛及腹膜刺激症状,咽部有无水肿、疼痛、有无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改变。

2、胃、十二指肠息肉摘除术后应禁食6h,6h后进流质饮食1天,继而进无渣半流质饮食3天。大肠、直肠息肉术后即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1周内忌粗糙食物。

3、保持术后大便通畅,可用适量番泻叶冲泡代茶饮,同时采用拇指按中皖、天枢、足三里、丰隆各1min,1日3—4次。

4、术后有少数患者发生腹部胀痛、肠胀气,多因手术中注入气体过多所致,可采用针灸补虚泻实的方法,针刺足三里、中皖,留针15min,可缓解腹部胀痛,迅速减轻肠胀气。

十二指肠息肉

消化道息肉较为常见,但十二指肠息肉相对少见,缺乏典型临床表现,临床易误诊误治,尚未见国内大量病例报告,我院在内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息肉26例,对部分息肉行高频电凝治疗,疗效满意,无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内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息肉共26例,息肉60枚,男12例,女14例,年龄31~75岁,平均45.7岁。息肉大小:2~5cm。形态:分为扁平或广基。数量:1枚5例,2枚10例,3枚5例,4~5枚6例。部位:2例位于十二指肠前壁。1例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其余息肉均位于球移行部的顶部及后壁。对部分息肉取活检1~2块。所治息肉均一次性治愈,疗效满意,无并发症。

2 讨论随着消化内镜的普及,胃肠道息肉检出率增高,但十二指肠息肉临床上检出率仍低于胃息肉,结肠息肉〔1,2〕。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缺乏特异临床表现,易漏诊误诊;(2)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只在健康体检或行某些腹手术时发现;(3)当息肉位于十二指肠第3、4段时,内镜往往难以发现〔3〕。十二指肠息肉多位于移行部顶部后壁,且以多发常见,前壁及球后少见。检查时应常规检查到降部以免漏诊。表面光滑,直径小于5cm的息肉多为炎性息肉。

自从上世纪60年代开创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消化道息肉以来,至今已有微波、激光、射频、氩离子凝固术等多种方法,但最普及的是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因其安全,有效,痛苦小,较经济容易被患者接受,临床上也得到广泛运用,我院对26例十二指肠息肉病人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灼除,均一次性治愈,无并发症,但对较大息肉疑有恶变者应先取活检,如有恶变则以外科手术治疗为宜。治疗时电凝探头轻轻接触息肉顶部,避免探头接触正常肠壁,以免肠壁损伤,以息肉变平为宜。治疗后不需住院及其他药物治疗。

直肠息肉的危害大吗

直肠息肉的危害大吗?

直肠息肉的危害大吗?很多人患了直肠息肉,要么不好意思说出得了直肠息肉,要么直接忽略它,其实直肠息肉的危害还是挺大的,应该及早治疗。直肠息肉是一种常见肠道病变,得了此病会出现便血现象。患了直肠息肉,很多患者都会问直肠息肉危害大吗?为了让你有个更清晰的了解,直肠息肉的危害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肠套叠:有时较大直肠息肉还可以引起肠套叠,以至造成肠梗阻而出现腹痛。

2、易癌变:许多单发性息肉患者,初期不重视,很有可能向多发性息肉转变,而多发性息肉癌变的几率极高!

3、脱垂:直肠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的关系牵拉肠粘膜,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病人排便动作牵拉及肠蠕动刺激,可使蒂基周围的粘膜层松弛,可并发直肠脱垂。

十二指肠肿瘤的症状有哪些

1.一般症状

可出现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嗳气、反酸等类似慢性胃炎、胃溃疡病的症状。因此,易与这些消化道疾病相混淆。

2.腹痛

约30%的十二指肠腺瘤性息肉的患者可出现间歇性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带蒂的十二指肠息肉位于降部以下时可引起十二指肠空肠套叠,而球部巨大腺瘤可逆行进入幽门,导致急性幽门梗阻,称为球状活瓣综合征。位于十二指肠的平滑肌瘤由于肿瘤的牵拉,肠管蠕动失调以及瘤体中心坏死而继发的炎症反应、溃疡、穿孔等都可以引起腹痛。巨大良性十二指肠肿物如引起肠管梗阻也可造成相应的腹痛、恶心、呕吐症状。

十二指肠球溃疡严重吗

一、十二指肠球溃疡的危害

1十二指肠球溃疡不及时治疗会造成溃疡出血,一般溃疡病活动期,病变均有微量出血,故粪便内有隐血存在,这不足以称为本症的并发症。所谓的溃疡出血指的是一次出血量在60~100毫升以上的有明显消化道症状的。主要表现有头晕、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及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若出血过多过快,甚至可危及生命。

2其次,十二指肠球溃疡造成的危害有溃疡穿孔,溃疡急性穿孔是溃疡病最严重的并发症,约占溃疡病的15%,也是溃疡病致死的主要原因。

3再者,十二指肠球溃疡造成的危害有幽门梗阻,溃疡发生于幽门部或十二指肠球部,容易造成幽门梗阻.有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同时存在。

4最严重的时候,十二指肠溃疡会有可能造成溃疡癌变,胃溃疡发生癌变多见于年龄较大有慢性溃疡病史的患者,约占溃疡病的2%一5%,青年人亦偶有癌变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恶变机遇较少。

二、治疗

1.药物治疗

目标是控制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及避免并发症。目前最常用的药物分为以下几类:

(1)抑制胃酸分泌药

目前临床上主要有H2受体拮抗剂(H2-RA)及质子泵抑制剂(PPI)。PPI促进溃疡愈合的速度较快、愈合率较高,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首选用药。常用的PPI有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艾普拉唑等。

(2)黏膜保护剂 与抑制胃酸药联用可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减少溃疡复发。

(3)促胃肠动力药 主要用于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的患者以促进胃肠排空,缓解症状。

(4)根除幽门螺杆菌

2.手术治疗

主要用于治疗并发症(穿孔、出血、梗阻)。

相关推荐

十二指肠球炎什么症状

1、消化不良症状可上腹饱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但是部分患者在发病初期并可无症状及体征;十二指肠炎和很多病的症状相似,为此需要区分好,例如十二指肠炎性息肉,十二指肠布氏腺增生症,十二指肠霜斑样溃疡等。 2、上腹痛,类似于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多为饥饿痛、夜间痛,进食后缓解疼痛,如果是因为十二指肠炎引起的上腹部疼痛,不及时加以治疗的话,很容易恶化成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萎缩性胃炎或者浅表性胃炎等。 3、上消化道出血是糜烂性十二指肠炎的一种并发症,可黑便或呕血。 4、常见的体征上腹部轻度压痛,

十二指肠球炎的危害

1、十二指肠球炎会危害幽门梗阻:炎症发生于幽门部或十二指肠球部,容易造成幽门梗阻。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同时存在。 2、十二指肠球炎会导致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球炎拖延病情,就会引发十二指肠溃疡,甚至更加严重的并发症。 3、十二指肠球炎会导致溃疡出血:一般溃疡病活动期,病变均微量出血,故粪便内隐血存在,这不足以称为本症的并发症。 4、十二指肠球炎会导致溃疡穿孔:溃疡急性穿孔是溃疡病最严重的并发症,约占溃疡病的20%,也是溃疡病致死的主要原因。 十二指肠球炎的危害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所以对于十二指肠球炎

十二指肠息肉怎么治疗比较好

十二指肠息肉是起源于粘膜腺上皮,隆起于十二指肠粘膜面的肿物,是一种少见的病变。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典型的症状、体征,易延误诊断与治疗。一般来说息肉不严重。去医院做个详细的检查,最好做个胃镜。如果可以,把息肉割掉,然后注意饮食情绪,不要吃发物,比如公鸡,猪头肉,鲤鱼,香菜,以免息肉再生。 这种疾病是由于长期的炎症刺激,在胃肠道产生的突出腔内的炎性新生物,一般属良性病变,但是容易复发。具体病因不明,可能与胃肠道的长期炎性刺激,饮食关。电子胃镜可明确诊断。胃息肉本身病理上可分为增生性和腺瘤性两种,后者癌变率较高

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的病症是什么

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骨瘤-软组织瘤综合征、家族性结肠息肉症。系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为单一基因的多方面表现。1905年由Gardner报道结肠息肉病并家族性骨瘤、软组织瘤和结肠癌者机会较多,其后于1958年Smith提出结肠息肉、软组织肿瘤和骨瘤三联征为Gardner综合征。结肠息肉均为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达50%,随着病程延长及年龄增长和免疫力下降癌变率更高,男女均可罹患,家族史。 临床表现: 1、结肠多发性息肉;主要症状腹泻、粘液便或血便,胃、十二指肠等消化道其它部位息肉并发率较高。 2、骨瘤:好发

大肠息肉切除手术怎么做

肠息肉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但是为了保证肠息肉不在复发,肠息肉手术后应定期做窥镜检查,一般半年到一年一次。如果息肉再生应及时手术。某些腺瘤性息肉癌变的可能,与息肉生长的速度、大小,形态关。你现在的症状不像是单纯息肉所致,应尽快做窥镜检查,最好同时做病理切片,除外息肉以外的病变。 肠息肉手术后护理 ①肠息肉手术后应卧床休息,以减少出血并发症,注意观察无活动性出血、呕血、便血、无腹胀、腹痛及腹膜刺激症状,咽部无水肿、疼痛、无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改变。②胃、十二指肠息肉摘除术后应禁食6h,6

辨别胃息肉的方法是什么

胃息肉大多为增生性和腺瘤性息肉,诊断依靠胃镜和钡餐检查。专家说,治疗应根据息肉性质、大小,选择胃镜切除或胃部分切除。表现为胃肠道,尤其是小肠多发性息肉以及皮肤黑色素沉着,息肉为错构瘤,极少恶变,如无明显症状,宜长期观察。结直肠息肉多见,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后者可恶变。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息肉为腺瘤,明显恶变倾向。治疗原则为切除已开始生长息肉的结肠或其上皮。方法很多,宜根据病人年龄、病理情况和医师经验综合考虑。 胃肠道息肉(polyps)是指胃肠道粘膜面局限性隆起并向腔内凸起的病变

什么是错构瘤性息肉综合征

1、遗传性家族性息肉病fap发生率为约1/8000,70%~90%腺瘤样息肉突变。以结肠息肉和十二指肠息肉为主,半数伴胃息肉,常为胃底腺息肉或错构瘤。 2、幼年性息肉病幼年性息肉病单发或多发,与大肠癌发病危险升高相关。由正常上皮组织与黏膜固层的结缔组织成分组成,腺体呈囊性扩张、 3、家族性黏膜皮肤色素沉着胃肠道息肉病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弥散性多发性息肉和遗传性皮肤黏膜色素斑,错构瘤,由上皮组织和来源于黏膜肌层的平滑肌组织构成。组织病理学特征:腺上皮为树枝状结构、发育良好的平滑肌,约2%~3%癌变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怎么引起的

1. 十二指肠胃反流发生机制 十二指肠胃反流是机体的一种生理现象,但发生过度就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当十二指肠出现逆蠕动,此时恰好幽门开放,则发生十二指肠胃反流。时十二指肠逆蠕动很强,若出现强力的胃窦收缩。也可以阻止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生。任何导致胃肠动力紊乱和解剖异常的因素均可引起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生。 2. 十二指肠胃反流的致病作用 胆汁酸是十二指肠反流液造成黏膜损伤的主要成分,对黏膜屏障具明显的破坏作用。酸性环境下汁酸对胃黏膜的侵袭力增强,其与消化酶等成分的共同作用可导致黏膜细胞和组织结构的

十二指肠癌会遗传吗

如果父母得了肝癌,子女就是一级预防对象。因为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易造成肝癌的家族聚集倾向,更何况我国85%~90%的肝癌患者都来自乙肝。特别是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其后代发生肝癌几率较高。 母亲停经前得癌,女儿很危险。家乳腺癌患者,其子女和亲属也应查查“乳房”,因为乳腺癌明显遗传倾向,特别是直系亲属间遗传的可能性很大。 弥漫型胃癌常“遗传”。很少人注意到胃癌的遗传特质,但部分胃癌是遗传倾向的。一般认为,如果一个家族中,一代或两代人中至少两人患病,而且一人患病年龄小于50岁,所患者均为弥漫型,

肠息肉手术后的护理要求

①摘除息肉后应卧床休息,以减少出血并发症,注意观察无活动性出血、呕血、便血、无腹胀、腹痛及腹膜刺激症状,咽部无水肿、疼痛、无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改变。 ②胃、十二指肠息肉摘除术后应禁食6小时,6小时后进流质饮食1天,继而进无渣半流质饮食3天。大肠、直肠息肉术后即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1周内忌粗糙食物。 ②保持术后大便通畅,可用适量番泻叶冲泡代茶饮,同时采用拇指按中皖、天枢、足三里、丰隆各1分钟,1日3—4次。 肠息肉手术后要吃“细粮”,不能吃芹菜、蒜苔、韭菜、卷心菜等粗纤维的食物。可以做奶白鲫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