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慢性肝炎的病理解释如何

慢性肝炎的病理解释如何

慢性肝炎多由急性乙型肝炎、急性丙 型肝炎久治不愈,病程超过半年,而转为 慢性肝炎。也有较多慢性肝炎病人感染肝炎病毒后,起病隐匿,发现时已经成为慢 性肝炎。慢性肝炎多是从急性病毒性肝炎转变 而来,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长期应用 损害肝脏药物及机体对药物过敏,酗酒以及某种酶的缺乏,代谢紊乱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丙型肝炎常识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 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继续增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致病根本原因,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如饮酒,劳累,长期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等,可促进病情的发展。丙肝的病理改变与乙肝极为相似,以肝细胞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慢性肝炎可出现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严重者可以形成假小叶即成为肝硬化。

慢性肝炎病因

慢性肝炎多是从急性病毒性肝炎转变而来,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长期应用损害肝脏药物及机体对药物过敏,酗酒以及某种酶的缺乏,代谢紊乱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饮酒(18%):

酒精对肝脏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而且对肝脏损害的程度与其酒精含量高低成正比.原先没有肝病的人,长期饮酒也会招致肝病,甚者发生“酒精性肝硬化".

药物或化学毒物(25%):

许多药物和化学毒物都可引起肝脏损伤,发生药物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如双醋酚汀、甲基多巴、四环素以及砷汞、四氯化碳等.

病毒感染(28%):

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

其他传染病(12%):

很多全身性传染病都可侵犯肝脏,如EB病毒、细菌性传染病中的伤寒等,都可以引起血清转氨酶的升高或其他肝功能异常.

肝炎的早期症状

1、甲型病毒性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简称HAV)引起。

2、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简称HBV)引起。

3、丙型病毒性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简称HCV)引起。

4、丁型病毒性肝炎,由丁型肝炎病毒(简称HDV)引起。

5、戊型病毒性肝炎,由戊型肝炎病毒(简称HEV)引起。

6、庚型病毒性肝炎,由庚型肝炎病毒(简称HGV)引起。

其中乙型肝炎在我国是发病率最高的。此外还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肝炎病毒的混合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素养、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的混合感染等。

上述分类方法是依据其病原学的特点进行分类的。临床上还有一种常用的分类方法,是依据肝炎患者的病程和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的,通常可分为以下四种:

1、急性肝炎:根据其是否出现黄疸又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较重)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两种。

2、慢性肝炎:根据临床是否反复发作等特点又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两种。

3、重症肝炎:根据发病经过又分为急性重症肝炎、亚急性重症肝炎和慢性重症肝炎三种。

4、淤胆型肝炎:根据发病经过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

很多人一听到肝炎就会害怕,害怕会传染。那么肝炎会传染吗?下面一起来看看专家的说法。

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凡确诊为急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于病发后六个月,HBsAg血症不减退,抗-HBc效价不降落,抗-HBs不阳转者(尽大年夜部分),可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

(2)凡慢性肝炎HBV传染指标不较着或只有抗-HBc一项指标阳性,应进行肝穿刺,用荧光抗体手艺、ELISA染色手艺进行肝内HBsAg、HBsAg检测,此中一项阳性者仍可诊断为乙型肝炎。

2、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急性期初期大年夜便抗-HAV免疫电镜看到有抗体桥保持的HAV颗粒凝集体者。

(2)凡急性期肝炎患者血清抗-HAVIgM阳性者。

(3)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抗-HAVIgG效价呈4倍以上降落者。

3、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凡呈水源、食品爆发流行特点,又分歧适甲型肝炎病原学诊断标准者,可诊为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

(2)凡分歧适急性甲、乙型肝炎病原学诊断指标,并解除大小胞病毒、EB病毒传染者(无特异性IgM抗体)可诊为急性非甲非乙型肝炎。

(3)凡慢性肝炎患者HBV传染指标全数阴性,并解除本身免疫性肝炎、荮物中毒或过敏者,可诊为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推荐阅读:病毒性肝炎治疗流程图

4、HBsAg诊断标准

凡无任何临床症状及体征、肝功能正常、HBsAg血症延续阳性六个月以上,并经肝穿证实肝脏无肝炎病理改变者,可诊为HBsAg健康携带者。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是什么意思

1、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是什么意思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IgG阳性表明已有HCV感染。输血后肝炎有80%~90%的患者抗-HCV IgG阳性。经常接受血制品(血浆、全血)治疗的患者可以合并HCV的感染,易使病变转为慢性、肝硬化或肝癌。参考值:ELISA法为阴性;RIA法为阴性。

2、丙型肝炎病毒的发病原因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致病根本原因,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如饮酒,劳累,长期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等,可促进病情的发展。丙肝的病理改变与乙肝极为相似,以肝细胞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慢性肝炎可出现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严重者可以形成假小叶即成为肝硬化。

慢性肝炎严重吗

1、慢性肝炎严重吗

1.1、乙型肝炎:这是因为感染后,可以成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新生儿期及3岁以下的婴幼儿感染后大多数成为表面抗原或病毒携带者,这些携带者中的一部分能发展成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癌。

由于肝硬化和肝癌发展历程很长,大约需30-40年,故婴幼儿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并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1.2、甲型肝炎:因饮水被污染或大量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贝类都可引起大流行。1988年在上海发生过因食用含有甲肝病毒的毛蚶,曾引起30 万人发病。战争期间的军队、平民,因卫生条件差也可引起大的流行。工厂流行要停产。学校流行要停课,增加了社会负担及恐慌。

1.3、戊型肝炎:因饮用水源被戊型肝炎病毒污染,造成数万乃至数十万人的大流行,如:印度、尼泊尔、缅甸、中国的新疆南部地区等,还有些因聚餐等活动引起的食源性局部小流行。孕妇患病后13%-39%病死,病死率高于甲型肝炎孕妇的病死率。

2、什么是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指的是多是由急性乙型肝炎、急性丙型肝炎久治不愈,病程超过半年,而转为慢性的肝炎。也有很慢性肝炎多人感染肝炎病毒后,起病隐匿,发现时已经成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传染性较强。甲肝和戊肝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肝炎,但是急性甲肝有迁延不愈的现象。丁型肝炎只能和乙型肝炎同时发生或在病人已经携带有乙型肝炎病毒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因为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有缺陷的病毒,它必须依赖乙型肝炎病毒才能繁殖传播,丁型肝炎也可以转变为慢性肝炎。

3、慢性肝炎的表现

3.1、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改变均不严重,常见症状为乏力,食欲不振,肝区轻微疼痛,偶尔出现黄疸,肝脏轻度肿大,质地可中等硬,轻微压痛。少数病人可有脾肿大。

3.2、慢性活动性肝炎:临床症状较重,病程经过以病情反复加剧为其特征。乏力、厌食、腹胀、肝区痛等症状明显,中等度黄疸,肝肿大,脾脏常可触及,肝病面容,有蜘蛛痣及肝掌。及有肝外系统表现,关节炎、脉管炎、皮疹、ALT持续或反复升高,蛋白代谢异常,白/球倒置,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并可有贫血。其病理特征为汇管区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及其向周围肝实质内侵入发展,破坏肝小叶界板,肝细胞变性坏死和小叶内间隔形成,随后逐渐出现肝细胞再生结节,病变逐渐向肝硬变转化。

以上两情况就是慢性肝炎最为常见的两种表现,所以对于慢性肝炎来说其危害也是较为严重的,而且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也是格外深远的,对于慢性肝炎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肝炎如何检查

(1)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是主要的病因,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0%发展为慢性肝炎,丙肝病毒携带者则有8%一32%发展为慢性肝炎。

(2)自身免疫:自身免疫紊乱时,血中可查到多种自身免疫抗体、高γ球蛋白血症、血沉加快等。多见于青年女性。

(3)酒精: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慢性肝炎。

(4)药物:很多药物可引起慢性肝炎,如异烟肼、利福平、甲基多巴、双醋酚丁、磺胺类、醋氨酚、阿司匹林等。

(5)遗传性疾病:肝豆状核变性(Wilsun病)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

(6)其他: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符合慢性肝炎,病因不明。

2.辅助检查

(1)血清生化指标:轻度者血清转氨酶轻、中度持续性或波动性增高,胆红素多正常或轻度升高,血清蛋白多无异常,血清抗体和免疫球蛋白多正常。中、重度者血清转氨酶、胆红素持续或反复升高,白蛋白合成减少,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GGT和腺苷脱氨酶亦常增高,伴肝内淤胆时ALP增高,免疫球蛋白增高。

(2)病原学检查:病毒性慢性肝炎有相应病毒血清学标志阳性结果,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有多种自身抗体阳性,如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线粒体抗体(AMA)、肝细胞膜抗体(LSP抗体和抗LMA),但病毒性慢性肝炎偶尔可测到某些自身抗体低浓度升高。

(3)超声检查可供分度参考:轻度:肝脾无明显异常改变;中度:可见肝内回声增粗,肝脏和(或)脾脏轻度肿大,肝内管道(主要指肝静脉)走行多清晰,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无增宽;重度:B超检查可见肝内回声明显增粗,分布不均匀;肝表面欠光滑,边缘变钝;肝内管道走行欠清晰或轻度狭窄、扭曲;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增宽;脾脏肿大;胆囊有时可见“双层征”。

(4)肝穿活检组织学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因、判断肝实质损害及炎症活动程度,估计预后和评价疗效。

相关推荐

痔的病理解释如何

痔是直肠下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 的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的静脉团块,是 肛肠部常见的慢性疾病。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位于肛 门齿状线上方的称为内痦;位于齿状线下方的称为外内外痔同时存在,形成一 个整体的称为混合痔。本病的发生与久坐、久站、长期负重远行、长期便秘、长 期腹泻、妊娠多产、嗜食刺激性食物、长期饮酒及肛门、直肠部位慢性炎症等因素 有关。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到底有哪些

1.肝硬化,任何肝硬化的病因都可伴发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常发生于肝硬化的基础上,世界范围内,大约70%的原发性肝癌发生于肝硬化基础上。英国报告肝癌病患合并肝硬化的发生率为68%~74%,日本约占70%。死于肝硬化的病患,尸检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为12%至25%上述。我国1949~1979年500例尸检肝癌的肝硬化合并率为84.6%。军医大学报告1102例手术切除的肝癌中,合并肝硬化者占85.2%,且全部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均无肝硬化。并不是所有类型的肝硬化病患都具有同样的肝癌发生率。肝癌多发生于乙型肝炎、

肝硬化结节是如何产生的

(1)肝炎病毒:最常见的是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丁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部分人发生慢性肝炎,而慢性乙型肝炎又有少部分发展为结节性肝硬化。急性丙型肝炎约一半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10%~30%会发生结节性肝硬化。 (2)酒精因素: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细胞损害,发生脂肪变性、坏死、肝脏纤维化,严重者发生结节性肝硬化。 (3)胆汁淤积:长期慢性胆汁淤积,导致肝细胞炎症及胆小管反应,甚至出现坏死。 (4)淤血因素:长期反复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及肝静脉阻塞可引起肝脏淤血,使肝细胞缺氧而坏

诊断肝炎应做哪些检查

1、血清免疫学检查: (1)测定抗HAV-IgM对甲型肝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2)HBV标志对判断有无乙型肝炎感染有重大意义。HBV-DNA、DNA-P及PHSA受体测定,对确定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有无HBV复制有很大价值。高滴度抗HBc-IgM阳性有利于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 (3)丙型肝炎常有赖排队甲型、乙型、戊型及其他病毒(CMV、EBV)而诊断,血清抗HCV-IgM或HCV-RNA阳性可确诊。 2、肝穿刺病理检查:对各型肝炎的诊断有很大价值,通过肝组织电镜、免疫组化检测以及以Knodell HAI计分系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之一,在平生活之中,要是对于疾病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态度上。要及时的进行一些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加强健康教育等。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之二,主要在平时的时候,要预防疾病出现慢性化。我国有1.2亿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3800万人携带丙型肝炎病毒,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医学观察和随访,作必要的治疗,防止其发展为慢性肝炎,使其正常入托、上学、上班,提高其生活质量。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之三,避免慢性肝炎病人在发病之后,自己的身上的病情会进一步发展呈了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

丙肝主要症状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型肝炎或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主要是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其临床表现较乙型肝炎轻微,亚临床型感染较多,但慢性化趋势较乙型肝炎严重。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可导致肝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 1、急性肝炎起病较急,常有畏寒、发热、乏力、头痛、纳差、恶心、呕吐等急性感染或黄疸前期症状。多数患者在3个月内临床康复。急性丙型肝炎50%—80%转为慢性或病毒携带。 2、慢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常有乏力、厌油、肝区不适等症状,可有肝病面

肝病小三阳的注意饮食

慢性肝炎的特点就是反复出现肝脏炎症的加重和缓解,因此要根据肝脏功能的状况来调整饮食方案。慢性肝炎的缓解期肝功能检查接近正常,没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此时强调均衡饮食。 1、提供适当的热量 2、足量的蛋白质供给可以维持氮平衡,改善肝脏功能,有利于肝细胞损伤的修复与再生。 3、供给适量的碳水化物:碳水化物应提供总热量的50-70%,适量的碳水化合物不仅能保证慢性肝炎病人总热量的供给,而且能减少身体组织蛋白质的分解、促进肝脏对氨基酸的利用、增加肝糖原储备、增强肝细胞的解毒能力。 4、适当限制脂肪饮食:脂肪是三大营

结节性肝硬化的危害有哪些

(1)肝炎病毒:最常见的是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丁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部分人发生慢性肝炎,而慢性乙型肝炎又有少部分发展为肝硬化。急性丙型肝炎约一半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10%~30%会发生肝硬化。丁型肝炎病毒依赖乙型肝炎病毒方能发生肝炎,有部分患者发展为肝硬化。 (2)酒精因素: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细胞损害,发生脂肪变性、坏死、肝脏纤维化,严重者发生肝硬化。 (3)胆汁淤积:长期慢性胆汁淤积,导致肝细胞炎症及胆小管反应,甚至出现坏死,形成胆汁性肝硬变。 (4)淤血因素:长期反复的慢性心

引起肝硬化的原因都有哪些

1、肝炎病毒 最经常见的是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丁型肝炎病毒的传染。乙型肝炎病毒传染者有局部人发作慢性肝炎,而慢性乙型肝炎又有少局部开展为肝硬化。急性丙型肝炎约一半开展为慢性肝炎,个中10%~30%会发作肝硬化。丁型肝炎病毒依靠乙型肝炎病毒才干发作肝炎,有局部的患者就开展成为了肝硬化。 2、药物性或化学毒物 长时间服用某些药物,而这些会招致药物性肝炎,最终开展成为肝硬化。长时间接触某些化学毒物,如四氯化碳、砷、磷等会惹起中毒性肝炎,最终开展为肝硬化。当运输胆汁出肝的胆道发生炎症或者阻塞时,一种被称为

肝硬化反复发作原因

1、代谢紊乱铜代谢紊乱,见于肝豆状核变性。铁代谢紊乱,见于血友病、半乳糖血症、纤维性囊肿病、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糖原贮积病、酪氨酸代谢紊乱症、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均可导致肝硬化。 2、肝炎病毒最常见的是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丁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部分人发生慢性肝炎,而慢性乙型肝炎,又有少部分发展为肝硬化。急性丙型肝炎约一半,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10%~30%,会发生肝硬化。丁型肝炎病毒,依赖乙型肝炎病毒方能发生肝炎,有部分患者发展为肝硬化。 3、酒精因素长期大量饮酒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