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手足口病和其他相似病症
如何区分手足口病和其他相似病症
1、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如何区分
(1)疱疹位置不一样
1.手足口病的孩子大多数先是嗓子里有疱疹,后发展到手心、脚心,少数会发展到手背、脚背。
2.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
(2)疹子特征不同
1.手足口病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有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不痛、不痒、不结痂。
2.疱疹性咽峡炎疱疹的初期是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围红晕,以后变成发亮的疱疹,破溃以后变成小溃疡。多数可见丘疹、疱疹和溃疡同时存在。
2、手足口病和水痘如何区分
(1)长“痘痘”的位置不同
1.手足口病的“痘痘”主要出现在口腔黏膜、手和脚部,同时伴随口咽或口腔溃疡症状。
2.水痘属于全身症状,一般“痘痘”遍布全身,以前后胸、腹背部最多,此外,头皮上、脚底下、手指、手掌都可能出现“痘痘”。
(2)疹子不太一样
1.手足口病的疹子个小且颜色更红些,痒感不明显。在低热的同时,还有流涕、厌食、咽痛、腹痛等全身症状。口腔黏膜上的疱疹,大约1-3mm大小,疱破后即变成浅浅的糜烂、溃疡,灼痛感很明显;手心、足趾背面等易摩擦部位,出现的一般是红色斑丘疹或水疱,从几个至几十个不等。一般为7—10天。
2.水痘在发热的同时或是第二天,即可出现米粒大小的红色痘疹,在几小时后,痘疹就变成明亮如水珠的疱疹,个头稍大且皮薄,有痒感。一般病情会持续1—2周。
(3)伴随症状不同
1.手足口病患儿一般有咽喉肿痛、因咽痛导致拒食的现象。
2.水痘患儿没有这种现象。
3、手足口病和丘疹性荨麻疹如何区分
(1)水疱特征不太一样
1.手足口病多为大米性状的椭圆形白色水疱,周围有红晕,看起来比较干瘪,不痒,多见于指腹、手掌心、脚掌心、口腔等部位。
2.丘疹性荨麻疹的水疱呈皮肤色或淡红色或淡褐色,大小不等,摸起来较硬,周围无红晕,患儿多会剧烈瘙痒,可群集或散布,多见于胸背和四肢。
(2)伴随症状不同
1.手足口病多不发痒,一般不会过度影响宝宝睡眠。
2.丘疹性荨麻疹往往伴随剧痒,以夜间尤为明显,严重影响宝宝睡眠。
4、手足口病和口腔溃疡如何区分
发病症状不同
1.手足口病的症状是手心、脚心、口腔、臀部都有小红疹,而且多伴有发热现象。
2.口腔溃疡的症状就是口腔、喉咙、软硬鄂、上下唇内侧等处有小红疹,大多不发热。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区别 疱疹位置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的疱疹和溃疡主要出现在口腔的咽峡部。
手足口病患儿唇部、口腔粘膜、口周、手、足和臀部甚至全身都可能出现疱疹或者丘疹。
然而,部分手足口病的确可能只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而至始至终就是没有出现皮疹。从这个角度来说,疱疹性咽峡炎也可被当作手足口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手足口第几天开始好转 如何判断手足口病患者是否快好了
根据临床上的观察建议家长们根据以下6点判断手足口病的患儿是否好转痊愈:
手足口病的疱疹会长在口里、手上、腿部等部位,一般来说手足部位的疱疹消退的快一些,但口里的疱疹会相对较慢,如家长发现宝宝口里的疱疹也消退了,那说明这个病快好了。
部分手足口病的患者可能不会发烧,只有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多见于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若病情快好了,这些皮疹会自愈消失,而且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
得了手足口病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烧状况,很多患者还会反复发烧,因此退烧多半成了手足口病护理的一大重点,若患者开始表现的发烧病症,现在已经退烧而且不再继续发烧了,说明患者开始好装,病情接近痊愈了。
有手足口病的患者由于口里长了疱疹或口腔溃疡,导致口痛、厌食,若是口里的疱疹或口腔溃疡好了,那么患者的食欲也会好转,因此根据患者食欲是否好转我们也能看出手足口病是不是快好了。
手足口病是一种比较难受的病症,不仅身上会长疹子,口里也不舒服,还会引起发烧、腹泻、呕吐等多种并发症,因此得了手足口病的患者多半精神状态都不好,表现出抑郁寡欢、不思饮食、不爱活动、不想说话等现象,若患者上述现象好转,变得爱说话、爱活动了,那么也就预示着病情快好了。
上述讲的是病症轻微的手足口病患者快好了的指标,如果患者在手足口病期间病情严重,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头痛、呕吐、呼吸困难、惊厥、心率增快或减慢等问题的,这种情况下,患者治愈的时间会相对较长,一般以上述病症是否康复作为判断患者是否快好的指标。
疱疹性咽峡炎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吗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咽峡炎,发病症状与手足口病相似,主要侵犯1到7岁小儿,尤其5岁以下,表现为患儿流口水、食欲下降、咽痛、高热、口腔咽峡部可见灰白色的小疱疹和溃疡,口腔其他地方也可能出现疱疹,症状严重的宝宝可能出现呕吐甚至高热惊厥等。
手足口病身上会起红点吗 怎么区别手足口病和其他病症的红点
下面我们以水痘为例教大家如何区分手足口病和水痘起的红点:
水痘比较集中分布在躯干中心,而手足口病则多分布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水痘的红疹特点是:有水泡,丘疹且结痂,而手足口病红疹的特点是:疱疹,不痒不痛、不结痂。
水痘的红疹出现时间比较早,一般在孩子发烧以后第二天就会出现疹子,而手足口出现红疹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点,一般是发烧的三到五天以后出现红疹。
得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 部分患者有咳嗽、头疼、恶心、呕吐
少部分手足口病的患者除了上述病症外,还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咳嗽、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时需对症采取护理措施,一般只是偶尔出现,若伴有持续性的上述症状,需及时就医,可能病情比较严重了。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症状较为相似,很多妈妈都会把它们混淆。现在支招给妈妈们,让妈妈们更易辨别,以下是两者的区别:
区别1:病原体不同
两者均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但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而手足口病最常见的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16型病毒和71型肠道病毒。
区别2:疱疹位置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只有口腔内有疱疹,如口腔咽腭部位、悬雍垂的黏膜上,而手足口病患儿口腔、手、足、臀、膝关节、肘关节等部位都可出现疱疹,且手足口病部分患儿口腔没有疱疹,仅手足出现皮疹。
区别3:严重程度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极少出现重症患儿,而手足口病部分患儿会并发心肌炎、脑炎、肺水肿等重症,严重时个别患儿甚至会死亡。
手足口病多久可以出去玩
建议:病愈后2周再出去玩。
手足口病的患者想要出去和朋友玩的,要等待病愈后2周才可以,而判定手足口病的孩子是否病愈需要符合以下6点:
1、疱疹或口腔溃疡消退
手足口病的疱疹会长在口里、手上、腿部等部位,一般来说手足部位的疱疹消退的快一些,但口里的疱疹会相对较慢,如家长发现宝宝口里的疱疹也消退了,那说明这个病快好了。
2、皮疹消失
部分手足口病的患者可能不会发烧,只有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多见于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若病情快好了,这些皮疹会自愈消失,而且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
3、高烧已退
得了手足口病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烧状况,很多患者还会反复发烧,因此退烧多半成了手足口病护理的一大重点,若患者开始表现的发烧病症,现在已经退烧而且不再继续发烧了,说明患者开始好装,病情接近痊愈了。
4、重症病症痊愈
上述讲的是病症轻微的手足口病患者快好了的指标,如果患者在手足口病期间病情严重,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头痛、呕吐、呼吸困难、惊厥、心率增快或减慢等问题的,这种情况下,患者治愈的时间会相对较长,一般以上述病症是否康复作为判断患者是否快好的指标。
5、食欲好转
有手足口病的患者由于口里长了疱疹或口腔溃疡,导致口痛、厌食,若是口里的疱疹或口腔溃疡好了,那么患者的食欲也会好转,因此根据患者食欲是否好转我们也能看出手足口病是不是快好了。
6、精神状态佳
手足口病是一种比较难受的病症,不仅身上会长疹子,口里也不舒服,还会引起发烧、腹泻、呕吐等多种并发症,因此得了手足口病的患者多半精神状态都不好,表现出抑郁寡欢、不思饮食、不爱活动、不想说话等现象,若患者上述现象好转,变得爱说话、爱活动了,那么也就预示着病情快好了。
得过手足口病还会再得吗
手足口病是有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有机会感染。人体每感染一种病毒都会相应的产生该种病毒的抗体,很多成人感染了手足口病病毒即使不发病,以后也基本上不会再得该种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相反,如果没有感染过该病病毒,则体内是没有该种病毒的抗体的,那感染的几率是相对较大,所以大人小孩都不能掉以轻心的。
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得过手足口病就不会再得,因为很多种肠道病毒都有可能引起手足口病,通过感染其他肠道病毒也是有机会再得手足口病得的,也正因为这样,每次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可能不一样,难以确定,所以目前也没有针对性的疫苗和特效性的药物,做好预防措施是避免手足口病再次侵扰的主要方法。
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手足口病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的?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手足口病症状特点: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目前还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病人症状一般轻微。
二。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
三。手足口病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的?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透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
四。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5岁以下儿童为主。
五。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內消退。
六。手足口病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
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七。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本病常易在幼托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院内交叉感染等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手足口病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欧美及亚洲等地没有严格的地区性,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八。如何诊断手足口病?
本病主要诊断依据①好发于夏秋季节。②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③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之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④病程经过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散在发生时,须与口蹄疫、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鉴别。
九。怎样治疗手足口病?
治疗原则主要对症处理为主。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因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故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就诊、复查进行检测,患者一般可完全康复。
十。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本病至今尚无特殊预防方法,疫情控制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一般不需对接触者采取医学措施。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手足口病喝常温酸奶有什么好处
1、增强食欲
手足口病期间我们也会建议给患者补充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鸡蛋、牛奶,但牛奶的口感寡淡,不如酸奶口感好,酸甜可口,患有手足口病的幼儿更喜欢吃,而病期中宝宝因口里的疱疹不舒服多伴有不思饮食的现象,吃酸奶还能帮助患者增强食欲。
2、促进消化
患手足口病的幼儿正在生长发育期间,需要营养多,但胃容量又小,所以应选择营养素和能量密度高的食物,酸奶刚好符合这个条件,它含有营养素20多种,和母乳很相似,容易消化,特别适合于消化系统不成熟的手足口病婴幼儿。
3、 提高免疫力
婴幼儿之所以患手足口病也跟自身免疫力不强有关,而酸奶中含有一种生长活性因子和大量乳酸菌,这都是能够增强机体免疫机能的有效物质,因此坚持适量喝酸奶可以提高免疫力,防治某些病症。
4、防治腹泻
部分手足口病的患者还会伴有腹泻的症状,而酸奶中含充足的乳酸菌,并且酸度适宜,常饮酸奶可以有效抑制有害菌的产生,预防腹泻或缩短慢性腹泻持续的时间。
5、润肠通便
有的手足口病患者,因为病期饮食不注意,吃了某些不易消化的食物,引起便秘的症状,此时建议适量喝点酸奶,因为酸奶中的乳酸菌及其他代谢物对肠道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道的蠕动,达到润肠通便的效果。
6、促进钙的吸收
手足口病的幼儿在病期也要注意钙的补充,而酸奶经发酵后产生的乳酸,可有效地提高钙、磷在人体中的利用率,所以酸奶中的钙、磷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手足口病适量吃芒果有什么好处
1、止咳止痛
芒果性凉,味甘、酸,能有效降低体内的热气,而芒果中含有的芒果苷成分有祛痰止咳的作用,对于手足口病病期间出现咳嗽、头疼等病症的患者可起到止咳止痛的作用。
2、止呕
部分手足口病的患者在病期会发生呕吐的现象,此时可以吃点芒果来起到止呕的效果,因为芒果在有和胃止呕的功效。
3、开胃
芒果味道酸甜,肉质细腻,口感软糯,气味香甜,很适合食欲不振、不思饮食、不能吃粗糙食物的患者开胃食用,而手足口病的患者多半都会因口里长溃疡和疱疹而出现食欲不振、不思饮食,只能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的现象,因此这时吃点芒果非常适合。
4、增强免疫力
芒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丰富,而维生素C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不仅能使身体快速恢复到正常状态,而且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可促进手足口病病情的好转。
得手足口病能喝酸奶吗 手足口病喝常温酸奶的6大好处
手足口病期间我们也会建议给患者补充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鸡蛋、牛奶,但牛奶的口感寡淡,不如酸奶口感好,酸甜可口,患有手足口病的幼儿更喜欢吃,而病期中宝宝因口里的疱疹不舒服多伴有不思饮食的现象,吃酸奶还能帮助患者增强食欲。
患手足口病的幼儿正在生长发育期间,需要营养多,但胃容量又小,所以应选择营养素和能量密度高的食物,酸奶刚好符合这个条件,它含有营养素20多种,和母乳很相似,容易消化,特别适合于消化系统不成熟的手足口病婴幼儿。
婴幼儿之所以患手足口病也跟自身免疫力不强有关,而酸奶中含有一种生长活性因子和大量乳酸菌,这都是能够增强机体免疫机能的有效物质,因此坚持适量喝酸奶可以提高免疫力,防治某些病症。
部分手足口病的患者还会伴有腹泻的症状,而酸奶中含充足的乳酸菌,并且酸度适宜,常饮酸奶可以有效抑制有害菌的产生,预防腹泻或缩短慢性腹泻持续的时间。
有的手足口病患者,因为病期饮食不注意,吃了某些不易消化的食物,引起便秘的症状,此时建议适量喝点酸奶,因为酸奶中的乳酸菌及其他代谢物对肠道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道的蠕动,达到润肠通便的效果。
手足口病的幼儿在病期也要注意钙的补充,而酸奶经发酵后产生的乳酸,可有效地提高钙、磷在人体中的利用率,所以酸奶中的钙、磷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呢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
(3)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4)注意搞好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手足口病症状有哪些?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5)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6)幼儿园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手足口病症状有哪些?及时隔离观察与治疗。
(7)幼儿园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
(8)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场所传播。
得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 如何区分手足口病和其他相似病症
(1)疱疹位置不一样
1.手足口病的孩子大多数先是嗓子里有疱疹,后发展到手心、脚心,少数会发展到手背、脚背。
2.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
(2)疹子特征不同
1.手足口病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有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不痛、不痒、不结痂。
2.疱疹性咽峡炎疱疹的初期是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围红晕,以后变成发亮的疱疹,破溃以后变成小溃疡。多数可见丘疹、疱疹和溃疡同时存在。
(1)长“痘痘”的位置不同
1.手足口病的“痘痘”主要出现在口腔黏膜、手和脚部,同时伴随口咽或口腔溃疡症状。
2.水痘属于全身症状,一般“痘痘”遍布全身,以前后胸、腹背部最多,此外,头皮上、脚底下、手指、手掌都可能出现“痘痘”。
(2)疹子不太一样
1.手足口病的疹子个小且颜色更红些,痒感不明显。在低热的同时,还有流涕、厌食、咽痛、腹痛等全身症状。口腔黏膜上的疱疹,大约1-3mm大小,疱破后即变成浅浅的糜烂、溃疡,灼痛感很明显;手心、足趾背面等易摩擦部位,出现的一般是红色斑丘疹或水疱,从几个至几十个不等。一般为7—10天。
2.水痘在发热的同时或是第二天,即可出现米粒大小的红色痘疹,在几小时后,痘疹就变成明亮如水珠的疱疹,个头稍大且皮薄,有痒感。一般病情会持续1—2周。
(3)伴随症状不同
1.手足口病患儿一般有咽喉肿痛、因咽痛导致拒食的现象。
2.水痘患儿没有这种现象。
(1)水疱特征不太一样
1.手足口病多为大米性状的椭圆形白色水疱,周围有红晕,看起来比较干瘪,不痒,多见于指腹、手掌心、脚掌心、口腔等部位。
2.丘疹性荨麻疹的水疱呈皮肤色或淡红色或淡褐色,大小不等,摸起来较硬,周围无红晕,患儿多会剧烈瘙痒,可群集或散布,多见于胸背和四肢。
(2)伴随症状不同
1.手足口病多不发痒,一般不会过度影响宝宝睡眠。
2.丘疹性荨麻疹往往伴随剧痒,以夜间尤为明显,严重影响宝宝睡眠。
发病症状不同
1.手足口病的症状是手心、脚心、口腔、臀部都有小红疹,而且多伴有发热现象。
2.口腔溃疡的症状就是口腔、喉咙、软硬鄂、上下唇内侧等处有小红疹,大多不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