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鉴别疱疹性口腔炎与手足口病

如何鉴别疱疹性口腔炎与手足口病

除了感冒,家长还容易混淆疱疹性口腔炎与手足口病。深秋季节,疱疹性口腔炎发病几率比其他季节要大,特别是嘴巴里出现小水泡,使得一些孩子家长一发现孩子出现疑似手足口病的症状就对号入座,如临大敌。

由于部分手足口病患者口腔内也会像疱疹性口腔炎那样出现针尖样小水疱并且溃疡,并且两种病都有发热症状,因此一些患了疱疹性口腔炎的小患者也被家长或老师误当做患了手足口病。

据医生介绍,疱疹性口腔炎与手足口病虽然都会在口腔内出血小水疱和溃疡,但仍有不同症状。

1. 疱疹性口腔炎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通过唾液传染,6个月~6岁的小儿比较常见,而且年龄越小,全身反应越剧烈,口腔症状也较重;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特别是4岁以下的宝宝容易得这种病。

2. 疱疹性口腔炎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各种感染性疾病容易合并发生,冬季发病较多,发病时可有38℃~40℃的发热;手足口病一般起病前一两天发热,起病过程是中等热度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

3. 疱疹性口腔炎在发热1~2天后,口腔内多部位黏膜上出现针头大小的透明小疱疹和溃疡,患儿常有局部疼痛伴流涎、烦躁哭闹、拒食吐奶等表现,通常1到2周即可消退;手足口病的口腔黏膜疹出现后,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一周后疹子消退。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差别

疱疹性咽峡炎类似手足口病,也是由多种(型)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引起的,以发热、咽红、咽痛、上腭粘膜水疱为主要症状的婴幼儿期的常见传染性疾病。在夏、秋季节流行,冬季也会有发生。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有1~2天(不超过3天)的潜伏期。这期间,患者不会有任何症状,但是体内病毒大量复制。

前驱期: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只是发热,可有咽红、食欲不好等症状,无法与普通感冒等相鉴别。

症状明显期:在类似感冒的前驱症状后的当天或第二天,上腭粘膜即会出现小水疱,2~3天内变成直径2~3mm,继而破溃,形成白色或黄色的溃疡。发热是主要的伴随症状,但通常体温不高,几乎在水疱破溃的同时,体温开始逐渐恢复到正常。水疱破溃成小溃疡后有疼痛感,会影响到患儿的进食,婴幼儿会表现为流口水、拒食,大约会持续2~3天。

与手足口病的区别:虽然同属于肠道病毒感染,发病和传播途径都相似,但手足口病有典型的散发在手掌、足底和肛周的粟粒样斑丘疹。

与疱疹性口腔炎的区别:疱疹性口腔炎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多发于冬季,由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会累及齿龈、颊粘膜和唇周皮肤。

上述两者的感染性较疱疹性咽峡炎要强一些,症状也较疱疹性咽峡炎稍重。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情较轻,却也会有合并细菌感染的可能,也可能发生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所以,如果持续高热、溃疡不愈等要考虑就医,一旦出现呕吐、头痛、精神萎靡等症状,要尽快就医。

怎样鉴别小儿手足口病及其他类似疾病

手足口病的某些症状会跟其他疾病的症状相类似,因此如何正确鉴别手足口病,对接下去的治疗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也只有如此才能对症下药,对症治疗。

根据上述临床特征,在大规模流行时,诊断不困难。但散在发生时,须与口蹄疫、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鉴别:

(1)疱疹性口炎四季均可发病,以散在为主。一般无皮疹,偶尔在下腹部可出现疱疹。

(2)口蹄疫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目前有7个血清型、65个亚型。主要侵犯猪、牛、马等家畜。对人虽然可致病,但不敏感。一般发生于畜牧区,成人牧民多见,四季均有。口腔粘膜疹易融合成较大溃疡,手背及指、趾间有疹子,有痒痛感。

(3)疱疹性咽颊炎,可由CoxA组病毒引起,病变在口腔后部;如扁桃体、软腭、悬雍垂,很少累及颊粘膜、舌、龈。不典型、散在性HFMD很难与出疹发热性疾病鉴别,须做病原学及血清检查。

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

手足口病有哪些病因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因此,家长应该明确关于手足口病的病因,便于更好的治疗与预防,下面是关于手足口病的病因介绍:

1、见托儿所或是公共场所人群密切接触传播。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玩具等物品。

2、喉咙分泌物(飞沫)传播。

3、饮用或食用被污染过的水和食物。

4、小儿不懂分辨,吃有病毒或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5、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常见的肠道病毒中柯萨奇病毒是手足口病的元凶。

疱疹性咽峡炎是手足口病吗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在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家长要看护好儿童,避免儿童去人多的地方,以免被传染疾病。

生活中要做好个人卫生工作,不吃冷食、生食,勤洗手、洗澡,勤换洗衣物,勤晾晒被褥,婴儿奶嘴、奶瓶煮沸消毒20分钟后使用,儿童玩具定期清洗;每天开窗通风至少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目前已经有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了,可预防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等,可以减少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的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疱疹性咽峡炎有什么症状 出现咽峡部疱疹

得了疱疹性咽峡炎的宝宝,咽部会红肿疼痛,并且口腔咽峡部可见灰白色的小疱疹和溃疡,口腔其他地方也可能出现疱疹,但主要集中在咽峡部。这也是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主要鉴别点,手足口病发作时,除了口腔内,口腔周围、手、足和臀部甚至全身都可能出现疱疹或者丘疹。

口腔带状疱疹是怎么回事

口腔疱疹包括口腔单纯性疱疹、口腔带状疱疹、手足口病。口腔单纯性疱疹是由单纯性疱疹病毒引起,对人体的感染非常多见,口腔、皮肤、眼、会阴、神经系统等是常易受侵犯的部位。人类是其天然宿主。又可分为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和复发性疱疹性口炎,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多见于儿童,复发性疱疹性口炎多见于成人,主要表现为唇疱疹。口腔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3岁以下儿童。

带状疱疹的病原属脱氧核糖核酸疱疹病毒,与水痘病毒一致,又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为嗜神经病毒。危害:口腔黏膜损害:易发生于三叉神经分布区,水疱时间短暂,多表现为边缘不整、浅在的溃疡面,表面有黄色假膜覆盖,仅限于单侧,出现剧烈的牙痛。将要发疹部位先有疼痛、瘙痒、灼热感,继而潮红,出现集簇性粟粒大小丘疹群,沿受累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并迅速变为水疱,水疱可相互融合成大疱,疱壁紧张,内容澄清透明,逐渐变为混浊甚至呈血性、脓性,数日后水疱吸收干涸,1~2周后脱痂,留有暂时性红斑或色素沉着。一般不留瘢痕,损害不超越中线。

手足口病先从哪里长泡

一般先从口腔开始长泡。

手足口病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肠道病毒,喜欢在人体潮湿、皮肤粘膜薄的地方生长,因此当人体感染手足口病发作时,首先出现病症的部位就是口腔黏膜有分散状的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然后开始患儿可能会接着出现发烧或不发烧的现象,最后患儿的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

疱疹性咽峡炎也会出现口里长泡的现象,如果之后患儿仅仅只有口里长泡,而手、足、臀部没有长疱疹,说明不是手足口病,而是疱疹性咽峡炎。

另外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需与儿童出疹性疾病,如丘疹性荨麻疹、沙土皮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儿急疹、带状疱疹、风疹以及川崎病等鉴别,必要时可到医院依据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进行鉴别。

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如何确诊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常常容易弄混,二者都伴有发烧及口腔间影的状况,但最大的区别是惠疹有没有发展。疱疹性咽峡炎的意疹仅仅出现在口腔中,发病快,起病急,往往还伴有高烧不退的症状。而患手足口病的孩子寇疹会不断增加,先是麋子里有抱疹,随后会发展到手心脚心都有疱疹。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有发红的灰白色小瘪疹或红色丘疹,不痛、不痒、不结痂。

疱疹性口腔炎多见于1-3岁小儿,发病无明显李节性,瘪疹比疱疹性咽峡炎的更大、更持久,可见于口腔的多个部位,而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主要发生在咽部和软胯,一般不累及齿龈和烦軲膜。

溃疡多发生于口腔颊粘膜和舌上,很少发生于咽部,而且一般无高热等全身症状。

宝宝手脚长水泡是什么疾病

宝宝手脚长水泡是什么疾病?临床常见的就是疱疹与手足口病,下面我们分别了解一下。

据悉,手足口病是5岁以下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常年都有病例发生。根据市疾控中心近几年的监测数据显示,东莞手足口病的发病规律是每年的1~2月及11~12月发病水平较低,从3月份开始,发病数逐渐增多,全年发病高峰一般出现在4~7月。

“手足口病多有2~10天的潜伏期,平均潜伏期为3~5天。”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李医生介绍,手足口普通病例最明显的表现为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并伴有发热、口痛、厌食等症状。手足等部位的斑丘疹会逐渐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皮疹数在几个至几十个不等。不过,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当皮疹散在发生时,很容易与疱疹性咽峡炎和风疹相区别。其中,单纯疱疹性口炎只出现口腔黏膜疱疹及溃疡,但没有手足部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则为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色,病变在口腔后部。

在清楚了疱疹与手足口病的不同表现之后,家长应该对宝宝手脚长水泡是什么疾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照疾病的特征,与自己孩子的水泡进行对症,一旦确诊手足口病,要注意在家中做好隔离,平时养成好的生活以及卫生习惯,积极做好预防。

如何确诊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咽痛,吞咽时尤甚,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痛;血常规检查大多是血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

疱疹性咽峡炎疱疹主要发生在咽部和软腭,有时见于舌但不累及齿龈和颊黏膜,此点与疱疹性口腔炎迥异。

疱疹性咽峡炎的易感者主要是学龄前儿童,多见于1-10岁;手足口病也是学龄前儿童,但5岁以下占90%以上,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相关推荐

如何区分手足口病和其他相似病症

1、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如何区分 (1)疱疹位置不一样 1.手足口病的孩子大多数先是嗓子里有疱疹,后发展到手心、脚心,少数会发展到手背、脚背。 2.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 (2)疹子特征不同 1.手足口病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有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不痛、不痒、不结痂。 2.疱疹性咽峡炎疱疹的初期是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围红晕,以后变成发亮的疱疹,破溃以后变成小溃疡。多数可见丘疹、疱疹和溃疡同时存在。 2、手足口病和水痘如何区分 (1)长“痘痘”的位置不同 1.手足口病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因有哪些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大家都知道手足口病,其实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类病毒造成的,但表现不完全相同,仅咽喉部分有疱就是疱疹性咽峡炎,手脚也有疱是手足口病。 这类病毒传播极快,人体出现的反应强烈,首先是高热,接着咽部出现红点、小泡。病毒一来就会高烧,烧到39℃、40℃,有的家长会发现孩子上午状态还很好,下午便开始无精打采,突然就发起高烧,直到发热停止后,小泡出现破溃。

疱疹和手足口病一样吗

疱疹和手足口病都是属于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一般疱疹它出现的部位不一定,最常见的就是疱疹性咽峡炎,而手足口病它主要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尤,以三岁以下的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一般,它的主要表现就是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有时候还伴有臀部的皮疹或者是疱疹。 手足口病不一定有疱疹,但是它一般最常见的就是有手足,还有口腔的,伴随臀部的斑丘疹,丘疹的表现。 所以疱疹和手足口病,有可能手足口病它的一个先发症状,就是口腔的疱疹,继而出现手足和臀部的皮疹或是疱疹,所以疱疹和手足口病还是比

婴儿口疮它的症状有哪些

1、鹅口疮症状 鹅口疮是一种真菌性口炎,又称为雪口,宝宝患有口疮疾病后会在口腔内的颊粘膜、上下唇内侧、软硬腭上、牙龈、舌面部位出现白膜,有时症状会波及到咽部。 注意: 症状在开始时会表现为乳白色小片状或点状,慢慢会合成大片乳白色膜,患病宝宝长会伴有低热症状。 2、6个月到两岁的婴幼儿最易患疱疹性口炎,这是一种由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这种类型的宝宝口腔溃疡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小水泡。 注意: 水泡破裂后形成上面附有黄白色膜样渗出物的溃疡,溃疡具有一定的反复发作和传染性,常会造成宝宝疼痛流

小孩疱疹性咽峡炎的原因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大家都知道手足口病,其实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类病毒造成的,但表现不完全相同,仅咽喉部分有疱就是疱疹性咽峡炎,手脚也有疱是手足口病。 这类病毒传播极快,人体出现的反应强烈,首先是高热,接着咽部出现红点、小泡。病毒一来就会高烧,烧到39℃、40℃,有的家长会发现孩子上午状态还很好,下午便开始无精打采,突然就发起高烧,直到发热停止后,小泡出现破溃。 疱疹性咽峡炎是典型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复制期一般3~5天,到后期病毒不再增生,到最后病毒自然在体内衰败,病情好转。整

教你如何辨别手足口病

手足一、水痘 手足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中的柯萨奇16病毒引发,而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 区别1:长“痘痘”的位置不同 手足手足口病“痘痘”主要出现在口腔黏膜、手和脚部,同时伴随口咽或口腔溃疡症状;但水痘属于全身症状,一般“痘痘”遍布全身,以前后胸、腹背部最多,此外,头皮上、脚底下、手指、手掌都可能出现“痘痘”。 区别2:痘痘不太一样 手足手足口病的疹子个小且颜色更红些,痒感不明显。在低热的同时,还有流涕、厌食、咽痛、腹痛等全身症状。口腔黏膜上的疱疹,大约1-3mm大小,疱破后即变成浅浅的糜烂、溃疡,灼痛感很

通常会出现怎样的口腔溃疡的症状

1、如常发性口疮、疱疹性口炎、手足口病、天疱疮和类天疱疮继发溃疡等,这类溃疡只要及时采用抗菌、抗病毒、抗过敏等治疗措施,或中医药的辨证施治,一般都不会发生恶变。但特别应当注意的是,对属癌前病变的黏膜病不能掉以轻心。这些口腔溃疡的症状都是由于口腔黏膜病引起的。 2、由肿瘤引起的恶性口腔溃疡的症状主要是恶性肿瘤局部浸润性发展的结果,在口腔溃疡出现前就可能已出现恶性肿瘤的全身表现。 3、腺周口腔溃疡的症状一般是好发于唇内侧及口角区粘膜。溃疡多单个发生,且大而深,呈“弹坑”状,边缘隆起,底不平微硬。口腔溃疡的病程

宝宝发烧脸很烫怎么办 宝宝发烧口腔疱疹是怎么回事

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感染出现的口腔疱疹,其症状主要是咽喉肿痛、食欲下降、烦躁、哭闹等症状为主的,随着病情的发展,宝宝可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在发热的同时口腔就会出现疱疹,而这些疱疹容易出现溃疡、糜烂等症状,同时还会伴有疼痛等症状,如果宝宝症状严重的情况下,是可以配合抗病毒治疗及免疫抑制剂观察的。这种情况还要注意和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等疾病相鉴别的。当家长无法确定小孩子是什么原因的一个口腔疱疹的时候,请及时到医院由医生仔细进行相关的查体,明确一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口腔疱疹,及时治疗。

手足口病有哪些特点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柯萨奇A16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流行性皮肤粘膜病,是以侵犯手、足皮肤和口腔粘膜为主的疱疹性疾病。 本病好发于儿童,特别是4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以春秋季节较为多见。此外,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唾液飞沫中的病毒可悬浮在空气中经呼吸道吸入在人群中传播;所以在好发季节常可见到手足口病在幼儿园或小学校中流行。 手足口病通常有2-5天的潜伏期,发病初期全身症状较轻微,可能有低热、困倦、头痛、咳嗽、流涕及食欲不佳等症状;之后在口腔内颊部、齿龈、硬腭、舌、唇及咽部等处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水泡,其周

疱疹性咽峡炎严重时会变成手足口病吗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如何区分

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多为嗓子里先有疱疹,后发展到手心脚心,并伴有发烧。 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炎疱疹的初期是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围红晕,以后变成发亮的疱疹,破溃以后变成小溃疡。多数可见丘疹、疱疹和溃疡同时存在。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有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不痛、不痒、不结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