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体质的自诊方法
湿热体质的自诊方法
湿热体质是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湿热体质主要具有以下15个方面的特点。如果在近一年中,你有以下9种以上的感觉或体验,就属于湿热体质。
1.面部、鼻部或额头是否经常油光发亮,洗脸后不到30分钟,就觉得脸上油腻,泛起油光?
2.面部是否常有不清洁、灰暗的感觉,如面色发黄、发暗、油腻?
3.是否有牙齿没有光泽、发黄,牙龈呈深红色或暗红色的现象?
4.皮肤是否较容易生痤疮,多数是脓包质,或者皮肤常出现化脓性的炎症?
5.眼睛是否常出现红血丝,或者眼睑有容易疲劳、出现酸痛、视物不清等现象?
6.是否经常感到口苦,并且容易有口臭,或者嘴里有异味,如泛酸的现象?
7.是否经常有身体沉重、浑身无力,即使睡眠充足,也有昏昏欲睡、全身困倦的现象?
8.是否常有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的现象,这种透不过气来、严重缺氧的感觉使人非常难受,似乎有块石头压在心口。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湿热体质的表现
面部油光泛滥,粉刺痤疮滋生,常感口干口苦,眼睛红赤,大便燥结或年制,男性多出现阴囊潮湿症状,女性则表现为白带增多。患者体型一般偏胖或消瘦,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象多见滑数,患者性情急躁,易怒,无法耐受湿热环境,易患黄疸,火热症,疖肿等疾病。
湿热体质的症状 湿热体质的调理方法
湿热体质体内湿热较重,可以通过多吃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祛湿利湿的食物来帮助调理体质。
常见的清热利湿食物有:绿豆、薏苡仁、丝瓜、莲藕、红豆、玉米须、藿香、茯苓等等。
湿热体质的人平时应该注意避免进食辛辣油腻的食物,这类食物容易加重身体内热,使体内环境更加的糟糕,容易出现身体诸多的不适。
常见的辛辣油腻食物有:葱、蒜、韭菜、生姜、酒、辣椒、花椒、胡椒、桂皮 、八角、小茴香等等。
湿热体质的人不宜过多饮用凉茶,尽管凉茶能够帮助清除体内的热,但是凉茶性寒,大量饮用会加重体内的湿气。饮用凉茶最好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熬夜会导致脾胃受损,本身是湿热体质的人,脾胃一旦出现功能下降更加容易将湿热滞留在体内,长此以往会加重体内的湿热,引发身体诸多不适。如果是熬夜的时候又喜欢进食点心甚至是抽烟的话,会使身体遭受更多的伤害。
湿热体质的人一定要注意远离潮湿环境,否则很容易加重身体内的湿气。时间长容易出现关节炎、风湿等病症。平时注意防潮去潮。比如天气晴朗时开窗通风,衣物被褥户外晾晒,使用石灰洒在潮湿角落吸水等等。
湿热体质的人可以多按摩身体上的穴位来帮助排出湿气。
1.承山穴:位于小腿后侧,伸直小腿时腓肠肌肌腹下尖角的凹陷处,用拇指指腹反复按揉此穴至身体微微发热,力度以个人能承受为宜。
2.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位置,用拇指指腹用力按揉此处即可。
3.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部内踝尖直上4横指位置。同样的用拇指指腹使劲按揉此处即可。
湿热体质的人不妨经常进行游泳。在游泳的过程中全身需要消耗较多的热量,排泄多余的水分,对于改善湿热体质是有很好的效果的。另外除了游泳之外,中长跑、爬山也是可以帮助清热除湿的运动。
红豆薏米粥去湿气吗 湿寒忌用红豆薏米粥去湿
红豆薏米虽然能够去湿,但并不是所有的湿气都是可以饮用红豆薏米的。湿气的原因有很多,有湿热和湿寒之分。
1.如果是轻微的湿热体质,是完全可以饮用红豆薏米去除湿气。
2.但如果是湿寒体质最好远离红豆薏米。由于红豆薏米属于寒性的,湿寒体质的朋友体内的寒气较重,食用红豆薏米粥只会加重症状。
湿寒体质自测:不常喝水不会觉得口渴,容易疲劳,脸色苍白,怕冷,手脚冰冷,喜欢吃热食,经常腹泻,常小便且颜色淡。
湿热体质的调养
“从中医角度讲,湿气侵袭到上焦,就会出现有痰难咳或早起痰多的情况。湿属阴,热属阳,阴阳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寒热并存,就会出现湿热体质。湿热天气,这类人还会出现浑身黏糊糊的感觉。”武月萍博士说,长期遭受湿热侵袭,体湿的人就会出现倦怠、不想动弹、脸上出油多、头发容易脏、舌苔腻等症状。还有不少人早上起来后口臭,不想吃饭或者吃饭后觉得胃胀,大便稀、黏,排起来费劲等症状。除此之外,女性朋友如果出现脸上长“痘痘”、白带增多发黄等现象,也可能受湿热侵袭了。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受到湿热的侵袭,尤其是30~45岁的人,属生命中“土”的年龄段,体内湿气比较重,夏秋之交属中医所说的“长夏”季节,也对应五行中的“土”,内外相合,湿上加湿,更容易出现上述症状。
如果湿热侵袭到小孩,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腹泻、大便不顺畅。如果湿热侵袭到老年人,就可能出现下肢酸困、腰疼等症状。
饮食调理,多吃芳香食物
湿热天气,湿热体质的人在饮食上应注意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调理呢?武月萍给大家介绍了一些实用的小方法,不妨试试。
蔬菜: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荆芥、藿香等,但这些菜也偏湿,不能吃得太多,可把这些菜当配菜来吃,以清除湿气。还有黄豆芽、绿豆芽、冬瓜、木瓜、山药,这些菜可以作为主菜来吃,有利湿作用。
湿热体质吃什么
如果体内湿气太重的话,那么人们就会感觉身体不舒服,一般会表现在没有食欲、皮肤容易起疹子等,这样的人更容易会生病因此,应及时的进行调理,那么,究竟湿热吃什么好呢?一起来了解下。
洋葱:具有和胃下气、化湿祛痰、解毒杀虫等功效,适用于胸闷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
冬瓜: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等功效,适用于暑热烦渴、水肿、小便不利、消渴引饮以及水气浮肿喘满等病症。
玉米: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适用于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食欲不振等症。
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等功效,适用于暑湿吐泻,脾虚呕吐、食少便溏、泄泻水肿、赤白带下等病症。
鲫鱼:有健脾利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食少、虚弱乏力、消渴引饮、浮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马齿苋:具有清热祛湿、散血消肿等功效,适用于急性肠炎、痢疾、尿血、小便热淋、黄疸、牙龈炎等病症。
绿豆:绿豆具清热解毒、除湿利尿、消暑解渴的功效,多喝绿豆汤有利于排毒、消肿,不过煮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有机酸、维生素受到破坏而降低作用。
水芹:有清热利水的功效,适用于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带下等病证。
湿热体质的病因
1、先天禀赋
2、嗜烟酒、常熬夜
日久会出现牙齿黑,舌苔黄腻,满嘴口气,身上味道也大。长期带下色黄,下体异味很大,白带多黄。
3、滋补不当
如吃很多银耳、燕窝、冬虫夏草、乌鸡白凤丸等,滋补不当,滋补过度会催生或者加重湿热体质。
4、肝郁气滞
长期情绪压抑,借酒浇愁。
5、环境
长期生活在湿热环境,如广东。亚健康状态多见湿热体质。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1、截断滋生湿热的源头
不要再生湿热了,清热利湿,就是保证二便畅通,大便不要不利,不要粘滞,小便颜色淡一些,不要老是那么黄黄的,一看到小便黄就要喝水。
2、饮食上调理
少吃甜食、甘甜饮料、辛辣刺激的药少吃、少喝酒,所有食物中湿热之性最大的莫过于酒。少吃肥甘厚味。饮食方面要清淡祛湿。再特别告知的就是戒除烟酒。有的人不演绎放弃这种生活方式,那你就得承担这种后果,“病是自家生”
祛湿食物:绿豆、冬瓜、丝瓜、赤小豆、西瓜、绿茶花茶。
3、控制生活起居
忌讳熬夜,熬夜会增加湿热。因为熬夜伤肝胆,会非常影响肝胆之气的升发,容易生湿热。
另外尽量地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工作或居住。比如你是个痰湿体质或者是恶体质,买房子的时候尽量不要买低层,不然房子如果阴暗潮湿的话会加重你的湿热体质的。
湿热体质的表现 湿热体质怎么形成的
长期熬夜、吸烟、饮酒、情绪压抑、在湿热环境下生活或饮食喜油腻甜食等,极容易使人体遭受湿热侵袭,形成湿热体质。
阳虚湿热体质
阳虚:不能喝凉水—胃阳不足,脾阳不足,不能坐凉板凳—肾阳不足
原因:长期吹空调、熬夜、滥用抗生素
治疗:温阳补气
食物:生姜、韭菜炒核桃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
熟地 肉桂 附片、山芋 山药 丹皮 茯苓 泽泻
情志养生:舒展心胸、积极的心态、晒太阳、温水泡脚半小时
符合5条是温热:
1、 鼻部油腻、油光发亮
2、 容易生痤疮、疥疮
3、 皮肤瘙痒
4、 大便粘滞、有解不尽的问题
5、 口苦、嘴里有异味
6、 小便时尿道发热感、尿色浓、尿频
原因:饮食辛辣、久居湿地、过量饮酒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什么是阳虚体质以及什么是湿热体质,我们不但了解了造成阳虚湿热体质的原因而且也懂得了阳虚湿热体质如何调养身子的方法。
什么是湿热体质
看中医时,我们常会听医生说“湿热”。那么,什么是湿热,湿热有哪些表现,应注意什么问题呢?要明白湿热,先应了解什么叫湿,什么叫热。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
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什么是湿热体质你知道了吗?关于湿与热的概念你了解了吗?如果您对此还有疑问欢迎来电咨询我们的专家。
什么是湿热体质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
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则脾就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因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
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
怎么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热
头部:《内经》里讲“因于湿,首如裹。”当湿邪最初侵袭人体时,可出现头昏沉重地,像裹着一块布;身体困重,四肢沉重,浑身不舒服,好像身上附着重物。此外,还会有发热、微微怕冷怕风,流清鼻涕等表湿证。
关节:当湿邪伤及到关节时,局部气血运行不畅,会有四肢关节酸痛沉重,关节屈伸不利等表现。
消化功能:湿邪困扰脾脏,影响其正常运化功能,会表现出胸闷腹胀、食欲欠佳、饭量减少、不成形等。而因脾虚运化不利而导致“内湿”时,还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却不想喝水、倦怠乏力等气虚、湿困的表现。
小便及妇女带下:湿邪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趋下”,容易伤及人的腰以下部位。小便混浊、大便溏泄、妇女白带过多、阴部瘙痒等症状都比较典型。
舌苔:舌苔厚腻是湿病的典型表现,它常在机体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疾病状态时就有所提示。看舌苔以清晨刚起床的最为准确。
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大便后总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体内有湿的人,大便后一张纸是不够用的,得多用几张才行。
30~45岁的人湿气比较重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受到湿热的侵袭,尤其是30~45岁的人,属生命中“土”的年龄段,体内湿气比较重,夏秋之交属中医所说的“长夏”季节,也对应五行中的“土”,内外相合,湿上加湿,更容易出现上述症状。
如果湿热侵袭到小孩,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腹泻、大便不顺畅。如果湿热侵袭到老年人,就可能出现下肢酸困、腰疼等症状。
湿热体质怎么调理
尽量做到不食烟酒。不吃辛辣油炸的食物,尽量少吃一些大热大补的食物,比如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等。狗肉、鹿肉、牛肉、羊肉、酒等温热食物也要少吃。宜食用清利化湿食品,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红小豆、蚕豆、绿豆、鸭肉、鲫鱼、冬瓜、丝瓜、葫芦、苦瓜、黄瓜、西瓜、白菜、芹菜、卷心菜、莲藕、空心菜等。而且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果蔬能有助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湿热郁积。
湿热体质的原因
湿就是我们常说的水湿,分外湿和内湿两种。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因脏腑正常功能失调所致。消化不良,暴饮暴食,食用过多油腻、甘甜、厚味的食物,就会加重脏腑负担,位于中焦脾胃肝胆最易受损,特别是脾最易受湿困,脾不能正常运化进而使机体“水湿内停”。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居住环境潮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的。外湿束缚体表,脾运化功能受阻或脾运不健,水湿滞留,致使湿从内生。因此湿与脾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热则是一种热象。如辛辣或者热性的食物吃多了,人体会滋生内热。体内阳气过盛,阴并制阳,也易产生热象。水湿滞留过久会化热,而阳热的人则因水湿入侵而形成湿热。湿热是指人体内的湿与热同时存在的现象。
湿热体质是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所谓湿热内蕴是指湿热蕴于中焦脾胃及肝胆。水湿阻滞气机,与热邪相合,形成湿热交困的局面。阳热因受水湿困阻而难以正常运行,水湿受阳热熏蒸而使阳气更受损伤。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即常食味厚、脂多、油腻的食物会导致湿热内蕴,易患疔疮之类的疾病。《读医随笔》中说:“病痉者,其人必平日湿重而气滞,或血燥气涩也。”即湿热体质者体内湿气较重,且容易引起气滞,或者有血燥热、气机不畅的现象。《温热论》中说:“有酒客里热素盛,外湿入里,里湿为合。在阳之躯,胃湿恒多;在阴之体,脾湿亦并少,然其化热则一。”意思是说,常饮酒、内热盛的人,受外湿入侵易生湿热。阳热的人,多有胃湿;阴盛的人多有脾湿。有湿的人受热邪时只会形成湿热。
湿热体质表现有哪些 湿热体质的表现
湿热体质主要表现为脸色发黄、油腻发暗、长“痘痘”,头发易脏,口干、口臭、体味较大,大便黏腻或燥结、排便困难,容易疲乏、不爱动,脾气烦躁等症状。
湿热体质怎么改善 湿热体质吃什么好
有清热利水的功效,适用于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带下等病证。
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等功效,适用于暑热烦渴、水肿、小便不利、消渴引饮以及水气浮肿喘满等病症。
有健脾利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食少、虚弱乏力、消渴引饮、浮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绿豆具清热解毒、除湿利尿、消暑解渴的功效,多喝绿豆汤有利于排毒、消肿,不过煮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有机酸、维生素受到破坏而降低作用。
具有和胃下气、化湿祛痰、解毒杀虫等功效,适用于胸闷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
湿热体质的自诊方法
有了解了湿热体质依据才会得出准确的答案,那么究竟你是湿热体质吗?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看看那些人属于湿热体质。
湿热体质是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湿热体质主要具有以下15个方面的特点。如果在近一年中,你有以下9种以上的感觉或体验,就属于湿热体质。
1.面部、鼻部或额头是否经常油光发亮,洗脸后不到30分钟,就觉得脸上油腻,泛起油光?
2.面部是否常有不清洁、灰暗的感觉,如面色发黄、发暗、油腻?
3.是否有牙齿没有光泽、发黄,牙龈呈深红色或暗红色的现象?
4.皮肤是否较容易生痤疮,多数是脓包质,或者皮肤常出现化脓性的炎症?
5.眼睛是否常出现红血丝,或者眼睑有容易疲劳、出现酸痛、视物不清等现象?
6.是否经常感到口苦,并且容易有口臭,或者嘴里有异味,如泛酸的现象?
7.是否经常有身体沉重、浑身无力,即使睡眠充足,也有昏昏欲睡、全身困倦的现象?
8.是否常有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的现象,这种透不过气来、严重缺氧的感觉使人非常难受,似乎有块石头压在心口。
通过上述内容,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如果您对此还有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