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艾灸有什么好处 艾灸的害处
三伏天艾灸有什么好处 艾灸的害处
如果判断准确、辨证得当,一般情况下没有什么坏处。
但是在艾灸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烫伤或者其他问题,还有在实热症方面,如果患者有发热情况,或者热邪上攻情况,不主张用艾灸的方式,其做艾灸的时候有坏处。
艾灸是养生疗法,对于扶正、保健、疏通经络有很不错的作用,养生保健可以使用艾灸疗法。
家庭艾灸使用有技巧
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艾灸,主要是艾灸的实用性和易操作性,为了能时常在家保健,大部分也都选择自己在家中进行家庭艾灸,那么在家中艾灸,如何判断艾条、艾绒质量的好坏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呢?今天我们有幸请到针灸科主任庄礼兴教授来为我们讲解一下家庭艾灸,我们该注意哪些事情。
家庭艾灸建议以艾条灸和隔姜灸为主
庄礼兴教授提到,艾灸的方法多种多样,从日常大家多见的艾条灸、隔物灸、温针灸之外,还有一些大家不太了解的四花灸、麦粒灸、长蛇灸等。但是从操作方便易学和安全来说,家庭艾灸还是建议以艾条灸盒、隔姜灸为主。
艾灸方法不同,时间计算的方法也不同
很多人常常问到的问题是艾灸灸多久才适合?庄礼兴教授这样回答,艾灸是根据不同的方法来计算艾灸时间的,不可一概而论。像艾条灸和温针灸是以时间来定夺的,一般建议是15-20分钟,如果是儿童建议不要超过10分钟,如果是一些皮肤麻木的病人,或者是老人建议可以相应延长些时间,但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一般以皮肤潮红为度。
而艾炷灸和隔姜灸就是以艾灸的壮数来计算,根据情况不同每次每穴约3-7壮,若用直接灸、施灸于肌肉皮肤较薄的地方又或是妇女、儿童、体弱、年老的人群,则选用较小的艾炷,一般为花生米大小;如果是间接灸、施灸于肌肉丰厚的地方又或是青壮年、男性等人群可以选用较大的艾炷,但一般不要超过大拇指第一节大小,而且要看皮肤的适应程度,如果皮肤感觉灼热就该立即拿去艾炷,以免烫伤。
艾绒的选择也是关键
艾条方面有清艾条和药艾条之分。清艾条是纯粹的艾叶,没有添加其他的药材制成的艾条;药艾条则是在艾叶之外还增加了一些针对不同疾病的药材共同制成的艾条。庄礼兴教授建议,一般的家庭保健和治疗用清艾条即可。
艾条内的杂质比较多,如艾草梗等,所以如果要以艾条的艾绒来制成艾炷,一方面比较难燃烧,另一方面也比较难制成松紧合适的艾炷。所以如果要以艾炷直接灸或者是隔物灸,建议选择质量较好的散装艾绒,艾绒以杂质少、艾绒细、软为上品。
选取花生米大小的艾绒搓成上小下大的圆锥形艾炷。松紧要合适,太紧不好烧,烧不起来,太松的话一放下来就松了,时间很短,而且容易烧伤。病人一感觉到温热的时候就该把艾炷拿去,家庭艾炷灸可先在穴位上涂点万花油,一方面防烫伤,另一方面可以辅助粘住艾炷,以免掉落。灸后也可涂点万花油在艾灸部位以保护皮肤。
月经期能艾灸肚脐吗
1、一般在月经期是不提倡任何治疗的。当然也不建议艾灸。针灸会调整内分泌系统,使雌、孕激素发生改变,导致经期缩短。不过是暂时的,停止针灸后,体内激素 会恢复正常的。
2、经期是否艾灸,我感觉就要因人而异了,这些治疗都不能给一个死套路。艾灸治疗疾病是具有双向调整的功能,比如治疗妇科病,如果你有功血用艾灸治疗他可以调整使功血正常,如果你经量太少,用艾灸还可以调整经量逐渐增多。至于经期是否可以艾灸,专家的观点也各有不同,我以前也是赞成经期艾灸的,可是有很多人会有不同的意见,只好告诉她们,经期过后再艾灸,这样也免去了很多麻烦。我个人认为经期艾灸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如果你经量比较大,那么你经期就停一停,免得你自己因经期艾灸了,使经量更多或经期延长,心存疑虑。如果你经量不是很多,我感觉经期可以艾灸,这样在经期艾灸有艾的作用会提高活血化瘀的功效,也许会增加你的经量。
艾灸的方法
艾灸的方法主要有四种,直接灸,悬灸,艾灸器温和灸,隔物灸。这几种艾灸的方法原理相同,都是用点燃的艾绒熏灸人体腧穴,从而达到治病养生的作用。下面详细介绍下这几种艾灸的方法。
艾灸的方法一,直接灸。
直接灸的方法是用艾绒捏成的圆锥体,也叫艾炷,直接放于身体穴位和痛处点燃施灸的方法。古代以艾炷灸最盛行。一般艾柱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者如蚕豆大小,中者为黄豆大小,小者为麦粒大小,皆为上尖下大的圆锥体,便于平放和点燃。直接灸有时会产生化脓甚至结痂,古代称为“瘢痕灸”。“若要身体安,三里长不干”说的就是瘢痕灸的作用。通常都要灸到化脓才说明是病邪排出了体外。这种方法由于现代人很难接受,所以应用的不多了,大多用温和灸代替了。
艾灸的方法二,悬灸。
悬灸使用的工具是艾条。艾条也是用艾绒卷起来的,成圆柱的长条状。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一般艾火距皮肤约3厘米,灸5—10分钟,可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烧伤皮肤,以红晕为度。操作方法,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方法。
艾灸的方法三,艾灸器灸。
艾灸器又叫温灸器,也是一种温灸疗法。艾灸器是现代人通过对艾灸的研究,结合现代科技研发的更适合现代人养生保健的艾灸器具。它的优点是可以固定在身上更方便,不用刮灰更节省耗材,更加温和刺激性小,艾烟更少。现在市场多见的有铜制艾灸罐,木制的艾灸盒,还有竹子制成的。效果最好的还是铜质的比较好,在导热性,恒温性,耐用性上都更胜一筹。国艾堂的范式艾灸“火龙罐”是最早研制出的温灸器,已经申请专利,市场上有不少仿品,效果不同,购买时需严防假冒。
艾灸的方法四,隔物灸。
隔物灸是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又称“间隔灸”。作为间隔的物品通常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药灸等。
艾灸的基本方法
艾灸的基本用具
艾炷:由艾绒制成,呈圆锥状。在艾灸疗法中,可以根据治疗的需要选择相应大小的艾炷。通常来说,较大的艾柱用来灸大面积的身体部位,如背部、腹部。较小的艾炷用来灸四肢或头面部。另外儿童宜用较小的艾炷。
使用艾炷灸时,将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
艾条:由艾绒卷材的棒状灸具。判断艾条的好坏主要依据艾绒的纯度。一般艾条的包装上会表明艾绒的等级,如艾绒等级为1:6,表明制成1千克艾绒,所需艾叶为6千克。等级越高,纯度越高,品质也越好。
使用艾条灸时,点燃艾条在穴位或病变部位进行熏烤。
艾灸的辅助器具及使用步骤
艾灸盒:艾灸盒是艾灸的首选辅助器具,通常为木制或竹制。
艾灸盒的使用步骤:
①点燃艾条,让艾条充分燃烧。
②将点燃的艾条插入艾灸盒盖上的卡子里。插入长度要小于艾灸盒的高度,又要和盒子保持一定距离。
③将艾灸盒盖按照正确的方向改好,艾条要靠近艾灸盒底部且不触及铁丝网。
④用艾灸盒上的绑带绑在需要施灸的身体部位。在艾灸过程中可通过艾灸盒上的孔眼随时观察艾条的燃烧状态,及时舔掉艾灰,并调整艾条的位置。
艾灸罐:艾灸罐可以在全身不同的部位使用,使用起来很方便。
艾灸罐的使用步骤:
①将艾灸罐打开,取出最里面的内罐,并准备一段长短合适的艾条。
②将艾条的一端插入内罐中心的铜柱留下一个小孔,点燃艾条有孔的一端,将点燃的一端插入内罐中心的铜柱上。
③盖上艾灸罐的盖子,装上艾灸罐的手柄就可以手持艾灸罐施灸。
④也可以用绑带将艾灸罐缚在身上施灸,这种方法需要在施灸部位覆盖毛巾等隔热,避免烫伤。
艾炷的常用艾灸方法
无瘢痕灸:施灸时不烧伤皮肤、不让其化脓、不留瘢痕的灸法。施灸前先在要施灸的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以便于艾炷黏着。然后将大小合适的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施灸。
不等艾火烧到皮肤,当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用镊子将艾炷夹去,更换新艾炷再灸。连续灸3~7壮,一般以灸至局部皮肤轻度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这种灸法临床上常用于虚寒性疾病的治疗。
瘢痕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称为瘢痕灸,又称为化脓灸。施灸前先在要施灸的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以便于艾炷黏着。然后将大小合适的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施灸。
每壮艾炷必须燃尽,出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施灸。灸治完毕后,应将局部擦拭干净,然后在施灸部位上敷贴玉红膏,可1~2天换敷贴一次。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留下瘢痕。
这种灸法临床上常用于哮喘、慢性胃肠炎、发育障碍等慢性疾病的治疗。
隔姜灸:将新鲜的生姜切成直径2~3厘米、厚0.2~0.3厘米的拨片,中心用针穿刺数孔,然后将姜片至于要施灸的部位,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
当患者微有灼痛时,可将姜片抬离皮肤片刻,再放下继续施灸,之艾炷燃尽再更换艾炷,每次每穴3~5壮,灸至皮肤潮红为止。
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咳的作用,故此灸法多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和虚寒性疾病,如感冒、呕吐、腹痛、泄泻等。
隔盐灸:又叫神阙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至脐部填平,上置艾炷点燃施灸,至患者感觉灼痛,即可更换艾炷。也可在食盐上放置薄姜片,上置艾炷施灸。
隔盐灸多用于治疗急性腹痛、吐泻、痢疾、虚脱等。
艾条的常用艾灸方法
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施灸的部位,在距离皮肤2~3厘米处熏烤,使被施灸部位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次每穴灸5~7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雀啄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需要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如鸟雀啄食般,一上一下地活动着施灸。
回旋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2~3厘米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以施灸部位为中心,均匀地想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以穴位局部皮肤红润、灼热为度。
直射灸法的艾灸分类
艾灸分类:
(一)、艾灶灸:即用艾绒或艾粉做成因锥型或自贴灸型进行施灸。
A:直接灸一将艾泣直接放在皮肤上灸至起泡,对咳喘、肺痨、痞块有良好的作用。
B:间接灸一即隔物进行施灸、有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隔附子饼灸等。
(二)、艾条灸:
A、温和灸:点燃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进行熏灸,病人感到舒适无灼痛感,以皮肤潮红为度。
B、在啄灸:点燃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象鸟雀啄食一样, 一起一落,一远一近。
C、回旋灸:将点燃的文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2-3cm左右移 动,往返回旋。
D、太乙神针:加十一味中药制成的药艾条,点燃药艾条, 用七层棉布包裹着艾火,紧按在穴位上,稍停留1-2分钟。如感觉过热可提起等热减再灸。
E、雷火神针:加八味中药制成的药艾条,灸法同太乙神针。
(三)、温针灸:把针插入艾绒球或艾粒边燃烧边行针。
(四)、灸器灸:把艾灸放在灸器里施灸。
(五)、天灸:与直接的灸法相同,千旦有蒜泥灸、毛莨灸、斑蟊灸、早莲灸、白芥子灸,吴某芙灸之分。
(六)、灯火炙:用灯草蘸油点燃火苗对准穴位猛一接触,迅速 离开,反复若干次。
艾条艾灸的仪器哪种最好
一般建议用艾灸盒。
市面上艾条艾灸的仪器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随身灸、艾灸杯、艾灸盒三种,而这三种中最常用的就是艾灸盒,其适合长艾条,艾灸腰部或者腹部的效果较好,能够短时间内起到较好的艾灸效果,而随身灸和艾灸杯虽然也有一定的艾灸效果,但是其发挥时间较长,随身灸适合小艾条,携带方便,而艾灸杯是可以一边艾灸、一边刮痧的,艾灸面积较小。
拉肚子艾灸什么部位
拉肚子应该分型取穴进行艾灸:湿热型拉肚子艾灸
艾灸疗法:灸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内庭,公孙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位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内庭,公孙穴。
艾灸手法:用艾炷隔姜灸,将新鲜老姜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火中等艾炷在姜片上,点燃艾炷施灸,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时,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艾灸功效:健脾消食,导滞止泻。
脾虚型拉肚子艾灸
艾灸疗法1:灸神阙,关元,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申脉,足三里,腹泻特效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取神阙,关元穴。
艾灸疗法2:灸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取俯卧位灸以上穴位。
艾灸手法:1.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2.用艾炷隔姜灸,每穴3-5壮,每日1次。
艾灸疗法3:灸申脉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雀啄灸法,将艾条点燃,对准所选穴位,采用类似麻雀啄食般的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手法施灸,给以较强烈的温热刺激,灸10分钟,以局部温热而不灼痛为度,每日1次。
艾灸疗法4:灸足三里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至局部皮肤潮红,每日1次。
艾灸疗法5:灸腹泻特效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10-15分钟,灸法同上温和灸。
艾灸功效:健脾止泻。
经期可以艾灸吗 如何靠艾灸调理月经不调
艾灸穴位: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
艾灸方式: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子宫,内关,涌泉用单眼艾灸盒。艾灸时关元穴,子宫不得低于20分钟,内关,涌泉穴各10分钟。
艾灸穴位:八髎穴、归来、三阴交
艾灸方式: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用三眼艾灸盒,归来和八髎穴用三眼艾灸盒俺就,三阴交用单眼艾灸盒。艾灸归来穴不低于10分钟,八髎穴不低于15分钟,三阴交10分钟。
艾灸穴位: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
艾灸方法: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可以同时插三根艾条,或两根艾条,这样火力大点。关元、八髎穴艾灸20分钟,足三里三阴交各10分钟。
艾灸穴位:关元、命门、肩井、太冲
艾灸方式:关元、命门、可以用三眼艾灸盒施灸,也可以用隔姜灸。肩井和太冲用单眼艾灸盒或手持艾条施灸。艾灸时关元、命门各熏20分钟、肩井、太冲各熏10分钟。
艾条艾绒比例有什么区别 经常艾灸的好处有哪些
艾条的主要组成材料是艾叶绒制成,艾绒味辛而行,使用艾条在经络穴位处进行艾灸有行气血的功效,经常艾灸有调和气血、润泽面色,还能有效改善气滞血淤导致的肌肉肿胀酸麻、四肢疼痛等症。
艾灸时通过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使艾条药力进入经络,这样会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温经止痛的功效,中医常用艾条治疗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骨节酸痛、四肢麻木、腰酸疼痛、月经不调、宫寒畏冷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艾条由艾叶制成,具有艾叶的功效,性温辛,使用艾条进行艾灸,不仅能行气血,还能驱逐体内寒湿,对于风寒湿痹、肌肉酸麻、关节四肢疼痛、脘腹冷痛等症有很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