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肾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分析

肾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分析

流行病学肾癌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占成人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世界范围内各国或各地区的发病率各不相同,总体上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患者比例约为2∶1,发病年龄可见于各年龄段,高发年龄50~70岁。据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和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统计我国试点市、县肿瘤发病及死亡资料显示我国肾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至2008年已经成为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10位。肾癌的病因未明。已经明确的与肾癌发病相关因素有遗传、吸烟、肥胖、高血压及抗高血压治疗等有关。

临床表现近些年来,大多数肾癌患者是由于健康查体时发现的无症状肾癌,这些患者占肾癌患者总数的50%~60%以上。有症状的肾癌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是腰痛和血尿,少数患者是以腹部肿块来院就诊。10%~40%的患者出现副瘤综合征,表现为高血压、贫血、体重减轻、恶病质、发热、红细胞增多症、肝功能异常、高钙血症、高血糖、血沉增快、神经肌肉病变、淀粉样变性、溢乳症、凝血机制异常等改变。20%~30%的患者可由于肿瘤转移所致的骨痛、骨折、咳嗽、咯血等症状就诊。

碘缺乏病流行病学特征

1.碘缺乏病的分布

一般以山区患病率高于平原,内陆高于沿海,农村高于城市。

2.年龄、性别与发病的关系

甲状腺肿大在儿童时期开始出现,青春发育期发病率急剧增高,40岁以后逐渐下降。重病区年龄组有提前和后移现象。

女性患病一般高于男性。15~20岁年龄组,两性差异最大。

3.水碘与发病关系

一般规律是

水碘在5μg/L以下时,随着碘含量的减低,患病率急剧增高;

水碘在5~40μg/L时,随水碘增加,患病率缓慢下降;

水碘为40~90μg/L时,患病率降至最低值,并保持平稳;

水碘高于90μg/L,患病率再度回升。

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是什么

传染源患者为唯一传染源。一般认为出疹前后5天均 有传染性。该病传染性强,易感者直接接触患者后90%以上可 得病。隐性感染者的传染源作用不大。传播途径患者咳嗽、喷嚏时,病毒随飞沫排出,直接 到达易感者的呼吸道或眼结膜而致感染。间接传播很少。易感人群未患过麻疹和未接种麻瘆疫苗者均为易感者。 病后有较持久的免疫力。通常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6 个月以下的婴儿具有母递免疫力,极少发病。麻瘆活疫苗预防接 种后可获有效免疫力,但抗体水平可逐年下降,因此如再接触传 染源还可发病。流行特征本病目前多为散发,但如传染源进人易感者 居住集中的地区,则可致暴发流行。流行多发生于冬春两季。

龋齿的流行病学

龋齿是人类发病率极高的疾病,也是小儿常见的多发病,乳牙患龋率高峰约在5岁左右,恒牙患龋率约在15岁左右。

根据上海市1981年调查材料,在15059名幼儿园儿童和中小学学生中乳牙患龋人数为8523人,乳牙患龋率为56.62%。4岁时患龋率达65.92%,9岁为83.57%。

据1983年北京地区对中小学生的调查,城郊区7岁儿童恒牙患龋率平均为48.88%,12岁为67.29%,17岁为73.61%。一般农村较城市人口恒牙患龋为低。

中国2005年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调显示:每一百个5岁儿童中就有超过66人嘴里有龋齿,35~44岁中年人群中,这一比例上升到88.1%,而65~74岁老年人的患龋率则高达98.4%。

2013年2月,中国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5岁儿童的乳牙患龋率为66%,在世界上处于较高水平;12岁儿童的恒牙患龋率也达到29%。5岁组儿童97%的龋齿未经治疗,12岁组为89%。

资料表明城市人口恒牙患龋率平均为63.65%,平均龋牙数为1.67颗;农业人口患龋率为55.67%,平均龋牙数1.27颗。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条件有别,患龋情况也有差别。因此,防龋工作应从牙齿一萌出就开始。

鼠疫有什么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 鼠疫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间流行前,一般先在鼠间流行。鼠间鼠疫传染源(储存宿主)有野鼠、地鼠、狐、狼、猫、豹等,其中黄鼠属和旱獭属最重要。家鼠中的黄胸鼠、褐家鼠和黑家鼠是人间鼠疫重要传染源。各型患者均可成为传染源,以肺型鼠疫最为重要。败血性鼠疫早期的血有传染性。腺鼠疫仅在脓肿破溃后或被蚤吸血时才起传染源作用。

(二)传播途径动物和人间鼠疫的传播主要以鼠蚤为媒介。当鼠蚤吸取含病菌的鼠血后,细菌在蚤胃大量繁殖,形成菌栓堵塞前胃,当蚤再吸入血时,病菌随吸进之血反吐,注入动物或人体内。蚤粪也含有鼠疫杆菌,可因搔痒进入皮内。此种“鼠→蚤→人”的传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少数可因直播接触病人的痰液、脓液或病兽的皮、血、肉经破损皮肤或粘膜受染。 肺鼠疫患者可借飞沫传播,造成人间肺鼠疫大流行。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差别。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预防接种可获一定免疫力。

(四)流行特征

1.鼠疫自然疫源性世界各地存在许多自然疫源地,野鼠鼠疫长期持续存在。人间鼠疫多由野鼠传至家鼠,由家鼠传染于人引起。偶因狩猎(捕捉旱獭)、考查、施工、军事活动进入疫区而被感染。

2.流行性 本病多由疫区籍交通工具向外传播,形成外源性鼠疫,引起流行、大流行。

3.季节性与鼠类活动和鼠蚤繁殖情况有关。人间鼠疫多在6~9月。肺鼠疫多在10月以后流行。

4.隐性感染 在疫区已发现有无症状的咽部携带者。

儿童癫痫的介绍

儿童癫痫是儿童时间(0-18岁)时期常见的一种病因复杂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暂时性脑功能紊乱所致神经系统综合征。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儿童癫痫的病因多为围生期缺血缺氧,皮质发育不育,低级别胶质瘤、脑炎、外伤等引起。

新生儿期直至青春期,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都处于快速发育塑形过程中,因此,不同年龄段的癫痫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表现到预后,很多方面与成人不同,小儿癫痫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各异,应尽可能做到病因诊断,选择恰当的适宜的治疗。特别是6岁以下,是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建议积极控制癫痫发作,以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

儿童癫痫的流行病学,国外流行病学研究报道癫痫发病率在1岁以内为118/10万,1~5岁为48/10万,5~10岁为43/10万,10~15岁为21/10万。人群中活动性癫痫的患病率为0.5%~0.7%,其中半数以上是在12岁之前起病。0岁~14岁儿童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儿童癫痫(不含热性惊厥)的发病率为151/10万/年,患病率为3.45‰。

直肠癌的流行病学如何

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在欧美国家直肠癌发病率很高。 2009年美国统计共有新发直肠癌40 870例患者(其中男性为23 580例,女性为17 290例),结直肠癌是美国第四大常见肿瘤,第二大癌症死因。

直肠癌的发病率男性略高于女性,约为1.3:1,发病的危险性在40岁以后开始增长,到50~55岁达到发病的高峰。在我国,直肠癌流行病学趋势正在发生变化并呈现新的特点。根据中国抗癌协会大宗病例资料,显示以下特点:①直肠癌由低发趋向于高发。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近年来,其发病和病死的绝对数已超过美国。②直肠癌平均发病年龄趋同于发达国家水平。

新近制订的《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年)》将结直肠癌与肺癌、乳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子宫颈癌和鼻咽癌列为我国现阶段重点防治的八大癌症,这八类癌症死亡约占癌症死因的80%以上。

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是什么

传染源在发展中国家、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犬。 患病动物唾液中含有多量的病毒,于发病前数日即具有传染性。 隐性感染的犬、猫等兽类亦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被患病动物咬伤、抓伤,病毒自皮 肤损伤处进人人体。粘膜也是病毒的重要侵入门户,此外,亦有 经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的报道。传播途径人对狂犬病普遍易感,兽医、动物饲养者与 猎手尤易遭感染。一般男性多于女性。冬季发病率低于其他季 节。

相关推荐

沙门氏杆菌的流行病学

流行概况 世界上最大的一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是1953年于瑞典,由吃猪肉而引起的鼠伤寒沙门氏菌中毒,造成7717人中毒,90人死亡。由于沙门氏菌型、菌株不同,使人发病的菌量也不同,一般使人发病的菌量平均为107 以上。鼠伤寒沙门氏菌是最常见的血清型,在国外占27.7%—80%,其次为肠炎沙门氏菌占有10.3%。 分布 沙门氏菌分布很广,广泛在于自然界中,常可在各种动物,如猪、牛、羊、马、等家畜及鸡、鸭、鹅、等家禽,飞鸟、鼠类等野生动物的肠道中发现。鸡是沙门氏菌最大的储存储主,鸡群爆发死亡率高达80%,也存在

肾综出血热的流行病学

本病是世界性流行疾病,目前世界上有31个国家和地区流行本病。但主要流行于亚洲的我国和韩国,其次为欧洲的俄罗斯芬兰和前南斯拉夫等国。非洲和美洲的病例较少,在世界各国中我国是重疫区,20世纪50年代报告病例为数以百计,60年代数以千计,70年代则数以万计,80年代高达10万计。通过灭鼠等防治措施,以及农民住房条件的改善,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病人数有所下降目前除青海和新疆尚未发现病例外,其余30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病例报告,包括台湾 1.宿主动物与传染源 根据国内外不完全统计有170多种脊椎动物自然感染汉坦病毒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感染源以及临床诊断方法

感染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即肾综合征出血热。 汉坦病毒主要由啮鼠等啮齿类动物携带。以下几种途径都可造成人的汉坦病毒感染: ·鼠类尿、粪、唾液中的病毒可附着在空气中的尘粒上,经呼吸道吸入附着有病毒的尘粒可造成感染; ·被鼠咬伤或伤口接触含有病毒的鼠排泄物可被感染; ·鼠类尿、粪、唾液中的病毒可污染食物,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可被感染。 我国已发现至少存在8个型的汉坦病毒。除啮齿动物的鼠类外,食虫目的鼬赌等也能携带汉坦病毒。 .临床诊断肾综合征出血热 依据病人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可对该病进

心绞痛的流行病学简介

在临床上,心绞痛可以分为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相对于稳定性是比较复杂的病症。心绞痛作为冠心病的首发症状,发病率和年龄呈现出正相关。 心绞痛作为冠心病的首发症状,美国在

细菌性痢疾有怎样的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都是传染源。菌痢早期病人传染性大,应及时隔离和消毒粪便。传播途径经粪-口途径传播。易感性无论男女老幼对本病普遍易感。患病者产生短 暂、不稳定的群和型的免疫力,容易重复感染和复发。

老年性白内障如何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临床检查体征可以明确诊断,在有关白内障的流行病学调查中,由于诊断标准不同,研究结果将有很大差异,各研究资料之间难于进行相互比较,因此必须制定出明确的诊断标准和规范的调查方法,目前,我国采用的白内障流行病学调查,主要参照如下3个标准来进行。 1.世界卫生组织(WHO)盲与低视力标准 矫正视力

老人斑的流行病学

有报道称SK具有明显的家族倾向,并推测本病可能是一种具有不完全外显率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尽管本病临床常见,但是鲜有对于其发病率、性别或种族倾向及地区分布的统计报道。本病在白种人群中更常见,男女发病率相同。本病少见于40岁以下人群。 日光照射可能与SK的发生相关。

结节出血的流行病学

出血性小结节病最早由Fabry(1898)报告,并描述了其病理改变及系统性受累的临床特征。女性携带男性发病。其病态基因来自杂合子母亲,仅有少数病例是因新近发生基因突变。女性携带者的第2代中,男孩发病的可能性是50%,女孩作为病态基因携带者的可能性也是50%。女性携带者本身有的在成年之后才出现轻型症状,如角膜浑浊和皮肤症状等。患病男性的第2代中,所有女孩都是病态基因携带者,所有男孩均正常。发病多见于5~15岁。 出血性小结节病最常见于白种人,也见于亚洲人,而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及黑人发生率只有1/4万。几乎所

霍乱有怎样的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本病主要通过水、食物、生活密切接触和苍 绳媒介而传播,以经水传播最为重要。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新疫区成人发病多,而老 疫区儿童发病率高。感染霍乱弧菌后是否发病取决于机体特异和 非特异的免疫力。病后可获一定的免疫力。流行特征自1817年古典型弧菌引起世界大流行以来, 已先后波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仍未熄灭,仅1991年一 年全世界已累计发病50余万人,成为世人瞩目的生物公害。

怎样自测是否患有艾滋病

1人感染HIV后,历经急性感染期、隐匿感染期、全身持续性淋巴结肿大期、艾滋病相关症状期、艾滋病期5个阶段的漫长病程。特别是隐匿感染期可持续2~8年,此时患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但可几乎没有任何症状。这种隐匿漫长的病程,给艾滋病的临床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然而,艾滋病作为主要经血传播的传染病,亦有其特定的规律和特点,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 2诊断要点2.1重视流行病学史艾滋病为经血传播的疾病,以性传播、静脉注射药物或血液制品、母婴传播为主要途径。因此,注重可能受感染的流行病学史十分重要。很多HIV感染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