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呕吐的刮痧治疗

呕吐的刮痧治疗

概 述夏天是胃肠炎的多发季节,尤其是服用不洁食物时容易引发胃肠炎,胃肠炎的常见症状有呕吐。且呕吐严重是滴水不进,喝药又不能及时见效。刮痧疗法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经济方便在家就可以帮助亲人做。

步骤/方法:1首先要暴露背部避免最好是把上衣脱掉避免把药物粘到衣服上。

2先切些生姜片然后擦写清凉油,在背部两侧华佗夹脊穴上下刮。一般要刮5分钟左右。以皮肤发红为度。

3最好有纸巾或是干布把背部擦干,每天一到两次。

注意事项:当皮肤发红时就可以停止,避免把皮肤表皮磨破!

刮痧疗法的起源

刮痧疗法的雏形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往往会本能地用手或石片抚摩、捶击体表某一部位,有时竟使疾病获得缓解。刮痧疗法的雏形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往往会本能地用手或石片抚摩、捶击体表某一部位,有时竟使疾病获得缓解。通过长期的发展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砭石是针刺术、刮痧法的萌芽阶段,刮痧疗法可以说是砭石疗法的延续、发展或另一种存在形式。

随历史之发展,刮痧未能像针灸等疗法一样得以系统发展,而是流于民间。

清代《痧胀玉衡》王庭《序》中所说:“先是乡人用粪秽感痧,例制用钱蘸油而刮,然行之大都为妇人,为名医所不及”。

刮痧最初适应证仅为痧证,痧证的记载较早见于宋代王荣《指述方瘴疟论》称之为“挑草子”。元代医学家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对痧证的描述:((/乙腹绞痛、冷汗出,胀闷欲绝,俗谓搅肠沙“。

在明代医书中,多沿用了危氏的说法,但将“沙”字变为了“痧”。如明代张凤逵在《伤暑全书》中载有“绞肠痧”一症。清(康熙年间)郭右陶《痧胀玉衡》使痧病的证治始备,在痧病病源方面《痧胀玉衡。痧原论》中指出:“症先吐泻而心腹绞痛者,痧从秽气发者多;先心腹绞痛而吐泻者,从暑气发者多;心胸昏闷,痰涎胶结,从伤暑伏热发者多;遍身肿胀,疼痛难忍,四肢不举,舌强不言,从寒气冰伏过时,郁为火毒而发痧者多。

《痧胀玉衡》将痧病分为遍身肿胀痧、闷痧、落弓痧噤口痧、角弓痧、扑鹅痧、伤风咳嗽痧、痘前痧胀等45种痧病痧病主要由于气候因素如夏日暑气炎蒸,燥气炽灼,间或淫雨诌绵,忽而烈日蒸晒,所酿不正之疠气,流于天地间,人在气交之中,触其毒者,无论男女老幼皆可能染病。痧病的盛行季节,以夏、秋为最,春次之,冬极少见。

痧病主要特征有二:是一痧点,二是酸胀感。

痧病主症多现头昏脑胀,胸烦郁闷,全身酸胀,倦怠无力,四肢麻木,甚则厥冷如冰。入气分则作肿作胀,入血分则蓄为瘀;遇食积痰水,结聚而不散,则脘腹痞满,甚则恶心呕吐。

痧病治疗方面《痧胀玉衡。刮痧法》指出:“背脊颈骨下、及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用铜钱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痧,用棉纱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大土腹软肉内痧,用食盐以手擦之”。清代论述痧病的专著日渐增多如叶桂《温热湿痧三种》,陈延香《中暑痧症疗法》,韩凌霄彻痧要编》,王凯《痧症全书》,沈金鳌《痧症燃犀照》,王士雄《吊脚痧证》、《绞肠痧证》,欧阳调律《痧法备旨》,胡风昌《痧症度针》等数十种专著。

刮痧后的注意事项

“晕痧”的多是青壮年

现在,刮痧在美容院、养生中心被广泛运用。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刮痧的,有一些基础病的、干功能不全的、有血液病的等都不适合。另外,需要提醒的是,过分饥饿、刚吃过饭、过度疲劳等都不能刮痧,所以,在他们医院,上午11点后、下午4∶30以后,基本上就不刮痧了,此时刮痧容易“晕痧”。

什么是“晕痧”,就是刮着刮着,出现呕吐头晕的症状。在刮痧治疗室,“晕痧”的居然多是青壮年。黄美说,这主要是因为现在小年轻都太疲劳了。夜生活加上高压的工作,到零点才睡觉,早晨六七点就要赶去上班,严重睡眠不足,持续疲劳。

在进行刮痧操作时,若出现头晕、眼花、心慌、恶心或呕吐、脸色苍白,甚至四肢厥冷、出冷汗、脉微弱、血压下降等晕刮症状时,应迅速平卧,头部放低,解开衣扣与裤带,保持通风,同时也可喝热水、糖水或点压人中、内关、涌泉等穴位。

温馨提示:刮出痧30分钟内不要洗凉水澡。至于刮痧的频率,两次刮痧之间要要相隔3~6天,而且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再次刮痧。

刮痧的误区

刮痧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特色疗法,刮痧后通常会有紫色或者黑色的痧,而且刮痧的部位也会疼痛,但是并不是所有人刮痧后都有痧,都会疼痛,那么没有出现又疼又淤的情况,就是没有效果吗?下面听听中医怎么说!

刮痧疗效毋庸置疑

刮痧本身的疗效是毋庸置疑的。从中医理论体系上,首先,人体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筋脉肉皮骨都是相通的,相互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当刮痧刺激皮肤时,皮肤出现红痧、甚至紫痧。肺主皮毛,红紫色代表中医的“热”,皮肤上出现这样的征象,势必带走热邪,热邪驱散,表邪解除,肺热由此消散。其次,经络是协调人体脏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及皮肉筋骨的纽带,是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通道。而皮肤又与经络联系密切,通过刺激皮肤,起到调理脏腑的作用。

从现代医学的机理研究来讲,刮痧也有三大作用:调节神经,能够阻止疾病的恶性循环;抗炎作用,能够加强局部的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调节内分泌系统。

哪里痛刮哪里

多数人都会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时肌肉就容易出现紧缩、血液不通,从而出现疼痛。曲崇正表示,此时刮痧可以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起到活血、祛瘀生新的作用。

刮痧的方法也很简单,哪里痛就刮哪里,但是使用的力度要注意,一般以自己所能承受的最大痛觉为佳,这样可以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就是下次要感觉到这次的疼痛就需要更大的受损才能感觉到不舒服。达到这个效果的时候就可以停止了。

呕吐的刮痧疗法

一、饮食停滞

(二)治法

(1)选穴下脘至气海、足三里、腹结、内关、内庭。

(2)定位下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腹结: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大横穴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建里(任脉)旁开4寸处。

内关:位于前臂,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内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间缝纹端。

(3)刮拭顺序先刮腹部下脘,腹结至气海,再刮前臂内关,最后刮下肢足三里和足部内庭。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腹部正中线下脘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然后刮拭腹部腹结穴至气海穴,先左后右,由腹结向气海穴方向,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然后重刮上肢内侧内关穴,30次,出痧为度。最后重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和足部内庭穴,各30次,可不出痧。

二、肝气犯胃

(一)症状

证见呕吐泛酸,口苦嗳气,胸胁烦闷不适,嘈杂。

(二)治法

(1)选穴上脘、阳陵泉、太冲、梁丘、神门、期门、内关。

(2)定位上脘: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阳陵泉:位于人体的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太冲:位于足背侧,第一、第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

梁丘: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神门:位于手腕部位,手腕关节手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期门: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问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内关:位于前臂,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3)刮拭顺序先刮胸腹部上脘、期门,再刮前臂内关至神门,然后刮梁丘至阳陵泉,最后刮太冲。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腹部正中线上脘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然后刮期门穴,刮拭胸部两侧,由第六肋问,从正中线由内向外刮,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之后重刮上肢内侧内关穴至神门穴,由上而下,30次,出痧为度。再刮下肢内侧梁丘至外侧阳陵泉穴,从膝关节底部上缘用刮板角部刮过,30次,可不出痧。最后重刮足部太冲穴,30次,可不出痧。

刮痧疗法须因人而宜吗

刮痧疗法简便易行,副作用小,不受条件的限制,疗效也比较明显,尤其是服药困难的患者或不能采用其它治疗方法时,更能发挥它独到的优势。

所谓“痧”是指多发于夏秋两季的中暑、外感等急性病症,现在扩展到呼吸、消化等系统病症,比如感冒、发烧、咳嗽、咽痛、恶心、呕吐、厌食、风湿痹症等。

但是,刮痧不能太随便,要有较深的中医理论和经络知识。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这种疗法,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

刮痧对肠胃有作用吗?肠胃不好刮痧刮哪里

刮痧对肠胃调理有作用。

刮痧不但可以养生保健,还可以促进肠胃的蠕动,增强肠胃功能,通过对以下相关穴位的刮拭,有助于改善胃炎,肠炎,便秘等常见的肠胃不适症状。

调理肠胃刮商阳穴

定位:在手指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功效:苏厥开窍,清热解表,健脾和胃。适宜于治疗恶心,呕吐,牙痛,咽喉肿痛,热病,昏迷。

配伍:配少商点刺出血治热病,昏迷。

胃病腹胀刮不容穴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

功效:理气止痛,调和脾胃。适宜于治疗呕吐,胃病,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消化不良。

配伍:配中脘治胃病。

胃痛胃炎刮承满穴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

刮拭功效:降逆止呕,理气和胃,理气和胃,适宜于治疗胃痛,胃痉挛,十二指肠溃疡,吐血,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肠炎,痢疾。

配伍:配足三里治胃痛。

胃痛泄泻刮梁门穴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刮拭功效:调中健脾,理气和胃,适宜于治疗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

配伍:配梁丘,中脘,足三里治胃痛。

刮痧疗法的适应范围

所谓“痧”是指多发于夏秋两季的中暑、外感等急性病症,现在扩展到呼吸、消化等系统病症,比如感冒、发烧、咳嗽、咽痛、恶心、呕吐、厌食、风湿痹症等。

刮痧疗法适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治疗的主要病证有:感冒咳嗽、体虚易感、自汗盗汗、发热中暑、头晕头痛、纳差不寐、牙痛口疮、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子宫脱垂、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儿厌食、遗尿流涎等。尤其是对于一些常见病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

但是,刮痧不能太随便,要有较深的中医理论和经络知识。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这种疗法,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

肠胃感冒吐了怎么办 肠胃感冒呕吐刮痧治疗

刮痧部位:足三里,曲腿时,可以见到膝关节外侧有高出皮肤的小骨头,此处往下4横指的地方便是足三里穴。

操作手法:在该部位均匀抹上刮痧油后,用力怕打,或是抓其肌肉,一会,便可以用刮痧板从上往下刮试该穴位,至有均匀的痧出现时,便可停止。

功效:足三里是胃经和穴,对于肠胃感冒引起的腹痛腹泻、呕吐都有缓解的作用。

胃痛刮痧在哪个部位 胃痛刮痧有效果吗

胃痛刮痧有效果。

刮痧疗法有宣通气血,发汗解表,舒筋活络,调理脾胃等功能,亦有明显的退热镇痛的作用。胃痛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胃脘部疼痛,常伴随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根据兼症不同,可分为以下证型刮痧治疗。

刮痧的注意事项

中医刮痧需谨慎

刮痧疗法简便易行,副作用小,自己在家就可以完成方便省事,疗效也比较明显,尤其是服药困难的患者或不能采用其它治疗方法时,更能发挥它独到的优势,是很多人选择的保健与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有些禁忌还是要注意的。

所谓“痧”是指多发于夏秋两季的中暑、外感等急性病症,现在扩展到呼吸、消化等系统病症,比如感冒、发烧、咳嗽、咽痛、恶心、呕吐、厌食、风湿痹症等。

但是,刮痧不能太随便,要有较深的中医理论和经络知识。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这种疗法,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

刮痧有这四个注意事项

一、痧使汗孔开泄,邪气外排,要消耗体内部分的津液,故刮痧后饮温水两杯,休息一小时以上。

二、刮痧后不可吹电扇等有风的东西,以免邪风乘毛孔舒张入体。

三、刮痧后一定要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待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才能进行洗浴,一般约12小时左右。

四、对于某些复杂危重的病人,除用刮痧治疗,更应配合其他诸如药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相关推荐

湿气重能刮痧吗 湿气重刮痧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湿气重时要注意刮痧板的使用,应手握刮痧板厚的一边,薄的一边用于刮痧治疗。如果是小儿或者身体瘦弱者,则反过来用厚的一边刮痧治疗。 2.刮痧时注意要从上向下单方向刮拭,刮下来不能再刮上去,每次刮拭都是向下的一个方向。 3.注意不要天天刮痧,必须在上次刮的痧都消退之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次刮痧。 4.刮痧过后一定要喝一杯热水,能够使祛湿排毒的功效加倍。

肩周炎刮痧 肩周炎刮痧有用吗

有用 刮痧治疗肩周炎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但是为了更好,更快的达到治愈肩周炎的目的,建议在采取刮痧治疗的同时仍然采取其它的治疗方式,这样的联合治疗方式才能更有效的治疗肩周炎。

暑夏刮痧细节要注意

我们中医养生的方法有非常多种,我们既可以采用气功来起到养生的功效,也可以采用泡脚来养生,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推拿按摩以及针灸等中医的方法来起到很好的养生功效呢,我们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里面有一种方法就是刮痧了,刮痧有非常大的好处,但是刮痧也有很多禁忌需要我们注意。 夏季是我们最容易出现中暑的季节,在夏季很多人都喜欢采用刮痧的方法来治疗中暑以及起到很好的养生保健的作用,但是刮痧有很多细节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夏季人体阳气升发,正是治病祛寒的好时机,不少医院和中医诊所都打出“冬病夏治”的特色服务来招揽生意。刮痧疗法

甲亢可以刮痧

甲亢可以刮痧的。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内分泌疾病。甲亢的种类很多,临床以弥漫性甲状腺肿大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大为常见。表现为颈前两侧甲状腺部位有轻度或中度弥漫性肿大,并伴有烦躁易怒、咽干舌燥、心动过速、心悸失眠、面赤颧红、畏热多汗、食欲亢进、体重减轻等症,部分病人会出现手抖、突眼等症状。 刮痧疗法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肤相应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目的,还可以可起到调节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对于甲亢病症的缓解有积极作用,可用于

胃不舒服可以刮痧吗 饮食停滞型胃病刮痧

临床表现:多由暴饮多食而致,胃脘痛而拒按,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恶心呕吐,吐出不消化食物,吐食或矢气后疼痛减轻,不思饮食,大便不爽,舌苔厚爽,脉滑。 治则:消食导滞。 取穴:中脘,天枢,脾俞,胃俞,大肠俞。 刮痧方法:中脘,天枢用泻法刮拭,由轻到重,以刮至出现痧痕为度。脾俞,胃俞,大肠俞用指压法,每穴点揉3-5分钟,以有得气感止,均用泻法,每日1次。

喉咙痒咳嗽不停怎么办 刮痧治疗

用角刮法刮拭大椎穴20次,力度轻柔,速度缓慢,可以不出痧。 位置: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主治疾病: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用面刮法刮拭大杼穴30次,力度微重,速度适中,以出痧为度。 位置:位于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效:大杼穴祛风解表、宣肃肺气,主治胸肺、项背等疾患。如伤风头

暑夏刮痧细节要注意

夏季是我们最容易出现中暑的季节,在夏季很多人都喜欢采用刮痧的方法来治疗中暑以及起到很好的养生保健的作用,但是刮痧有很多细节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夏季人体阳气升发,正是治病祛寒的好时机,不少医院和中医诊所都打出“冬病夏治”的特色服务来招揽生意。刮痧疗法做为传统中医养生最实用的方法,对治冬病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但是每个人体质不同,在刮痧时要关心的注意事项也不同,那么夏天做刮痧有哪些细节要留心? 中医刮痧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我们的免疫力,夏天刮痧可以防治中暑,但是刮痧也有一些注意事项,下面我们来看看刮痧要注意什么

如何选择刮痧的工具

刮痧工具包括刮痧板和润滑剂。工具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刮痧治病保健的效果。古代用汤勺、铜钱、嫩竹板等作为刮痧工具,用麻油、水、酒作为润滑剂。这些工具虽然取材方便,能起到一些刮痧治疗作用,但因其简陋、本身无药物治疗作用,均已很少应用。现多选用经过加工的有药物治疗作用并且没有副作用的工具。这样的工具能发挥双重的作用,既能作为刮痧工具使用,其本身又有治疗作用,可以明显提高刮痧的疗效。

胃痉挛的反应有哪些

胃痉挛就是胃部肌肉抽搐,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呕吐等。为什么为胃痉挛,这原因就多了,胃病本身,如溃疡、胃炎、胆汁返流,饮食因素,受寒等。胃痉挛本身是一种症状,不是疾病,出现胃痉挛时,主要对症,解痉止痛止呕,如果常常出现胃痉挛,应注意寻找原因,从根源上治疗,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葱姜外敷治疗急性胃痉挛介绍 取生大葱去皮去叶留葱白及须根 生姜同捣烂加入小米干饭 放锅内炒热后洒酒 翻炒至烫手取出 用布包好 外敷胃区 应注意温度适宜 防止烫伤皮肤 一般用药后立即见效 6小时内治愈 典型病例 宋某女性6岁 突然出现剧烈胃

刮痧板刮肚子能减肥吗 刮痧减肥注意事项

减肥者治疗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刮痧时应避风,注意保暖。室温较低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温时不可在电扇处或有对流风处刮痧。因刮痧时皮肤汗孔开泄,如遇风寒之邪,邪气可通过开泄的毛孔直接入里,不但影响刮痧的疗效,还会因感受风寒引发新的疾病。 减肥者每次治疗时刮拭时间不可过长,严格掌握每次刮痧。不可连续大面积刮痧治疗,以保护正气。减肥者所需刮拭的部位,当经络穴位与全息穴区结合应用时,多种全息穴区治疗部位,每次选刮1—2种即可。 减肥者刮痧治疗后饮热水一杯。刮痧治疗使汗孔开泄,邪气外排,要消耗部分体内的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