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高烧反复发烧怎么办 手足口病高烧持续不退警惕以下疾病
手足口病高烧反复发烧怎么办 手足口病高烧持续不退警惕以下疾病
绝大多数的手足口病患儿,5天之内体温就会恢复正常。如果高烧持续不退,发烧超过5天,就要考虑是不是存在别的问题,如继发了细菌性肺炎、呼吸道感染等,要是孩子精神不振、严重嗜睡,就预示可能出现了重症脑炎,这时候就需要到医院检查,来明确发烧的原因,对症治疗,以免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
手足口病早期的7个特征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7、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手足口病初期症状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手足口病高烧反复发烧怎么办 手足口病高烧持续不退多久能好
治愈时间因人而异,会超过一周。
正常情况下,普通患者症状轻微的手足口病伴有的发烧情况,会在患者发病后的一周左右即可痊愈,但若是像高烧持续不退的情况,就预示着手足口病可能向重症发展了,家长需要引起重视,此时治愈的时间会相对较长,超过一周以上。
手足口病好转标志
1.退烧
手足口病患者首先会经历较长时间的发烧,发烧期间一定要注意做好护理,避免因发烧而出现并发症,在退烧之后,手足口病的危险性就会减弱很多,标志着逐渐开始好转了。
2.疱疹消退
手足口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在患者的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大小般的水疱,手、足、臀部等处出现红色小斑丘疹、疱疹等,令患者非常痛苦,而如果这些疱疹开始萎缩、消退、干燥脱皮,则说明手足口病快要好了。
3.食欲增加
宝宝患上手足口病之后,由于发烧、口腔中长水疱等原因,食欲下降很明显,而宝宝的食欲慢慢增加了,则说明疾病快好了。
手足口病高烧不退怎么办 第1步:紧急就医
虽说手足口病是自限性疾病,会伴有发烧的症状,但一般症状轻微的,即使发高烧也会通过冷敷、多喝水、小儿推拿等物理退烧方式逐渐降温,若患者采取了多种物理降温方式仍然不退烧,那么家长要高度怀疑患儿病情已经往重症方向发展,此时不宜采取静观其变或老尝试物理退烧的方法来拖延病情,应尽快就医,必要时需住院留观治疗,尤其是1岁以下的手足口病患儿。
手足口病高烧怎么办 手足口病高烧需注意
如果宝宝发生高热惊厥,爸爸妈妈务必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要将宝宝身体挪到安全、宽敞的地方(比如床的中间位置,不要放在床边沿、沙发上),以免宝宝在抽搐时掉下来。将宝宝身体缓缓放平,并将宝宝挪动成侧卧位。把宝宝可能会碰到的所有坚硬或尖锐的物体都拿开。比如宝宝手上戴的手镯、脖子上的项圈、床边的水杯等等,统统不要放在宝宝身边,以免伤到宝宝。
解开宝宝外套上的衣扣,不要让宝宝被衣服绷得紧紧的,这样不利于发生惊厥的宝宝顺畅呼吸。
如宝宝发生高热有呕吐、抽搐现象的,要及时用毛巾或纸巾擦去宝宝的呕吐物,并仔细观察宝宝的嘴巴。鼻子里有没有呕吐物或其他粘液残留,发现残留物要及时清除干净,以防宝宝发生窒息。
宝宝抽筋、四肢僵直的时候,爸爸妈妈不要按着宝宝的脑袋不放,或者试图掰开宝宝的双手双脚。宝宝惊厥时的动作爸爸妈妈还是不干扰的好。
一般来说,惊厥在2—3分钟后就会自动缓解,爸爸妈妈过多用外力控制宝宝反而是不对的,只要保证宝宝呼吸顺畅,其他无需过多干预,待宝宝自然平静后再就医是最好的做法。但如果宝宝惊厥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或伴有呕吐、脖子强直、呼吸困难或极度嗜睡的问题,就应该立刻叫救护车带宝宝去急诊部。
另外如果患者反复高烧不退,也需要紧急就医,防止病情往重症方向发展。
发烧本身就是孩子体内有病毒,孩子自身也在抵抗病毒,一次是不会解决问题的。4—6个小时之内温度还是会再上去的,家长们要留意反复发烧的症状,但基本4—6次之后,孩子的温度就被控制住了,如孩子反复发烧39.5℃以上,一定要去医院,4—8小时之内不会对大脑有损伤,但时间越长对孩子越不好,会诱发脑膜炎、脑炎等重病。
手足口病高烧几天能好
如患者没有并发症的话,一般3—7天左右就能退烧痊愈。
因手足口病引起的发高烧问题,在病情初期,通常是正常的病症现象,因为像手足口病这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般需要通过发烧这种病症来诱发疹子,多半患者经过发高烧这个过程后,手、足、臀部就会冒出疹子,如之后患者没有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呼吸困难等严重病症现象的,通常轻微病症的手足口病患者发高烧的情况在病程的3—7天左右就能退烧痊愈。
手足口不发热是轻的吗
手足口病不发热只能说明:暂时病症轻微。
手足口病的患者有些不是一开始就发热,是到后面才发热,而有的则一开始就发热,中间可能退热了又继续发热,若患儿此时不发热的情况下,只能说明暂时病症轻微,不大严重,需警惕后续是否会发烧的情况,因为发烧过或反复高烧不退的情况下,往往意味着患者往重症方向发展,家长需时刻检测体温,随时观察病情发展。
手足口病一般几天退烧 手足口病发热是正常病症现象
大部分得手足口病的宝宝,之所以会发烧,是因为类似手足口病这样的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会通过发烧而引发身体长疹子,而且此时的发烧,只要不是高烧,都是正常的病症表现,这是我们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在对抗病原微生物的一种保护机制,家长们在遇到宝宝手足口病发烧38.5度的情况下,只需采取以下物理方法退烧即可,无需过度担心。
宝宝五个月了最近拉肚子会不会是手足口病
还需根据以下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虽说手足口病也可能会引起宝宝出现腹泻现象,但判断孩子是否感染了手足口病,还需伴有以下这些明显的症状,如:
手足口病除了手足口有疱疹外,也可以在臀部及肛门附近以及躯干和四肢出现疱疹,不过这些疱疹多半在数天后干涸、消退,无痕迹,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手足口病还会发生类似感冒发烧的现象,通常临床上8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发烧温度38.5度左右,一般以温水擦浴、多喝水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若高烧持续不退,就预示着手足口病可能向重症发展了,家长需要引起重视。
在口腔黏膜出现分散状的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患者会表现口痛、不思饮食、流口水等症状。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患者,可能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头疼等症状,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如果孩子仅仅只有拉肚子症状,并没有以上症状表现的话,说明是其他病因导致的宝宝拉肚子。
得了手足口病会怎么样 有感冒发烧现象
手足口病还会发生类似感冒发烧的现象,通常临床上8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发烧温度38.5度左右,一般以温水擦浴、多喝水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若高烧持续不退,就预示着手足口病可能向重症发展了,家长需要引起重视。
儿童患手足口会发高烧吗
到了就是七月份是儿童手足口病的高发时期,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更容易诱发手足口病。很多小朋友得了手足口之后就一直不停的发高烧,急的父母们团团转,不知该如何是好?下面具体介绍一下。
儿童患手足口会发高烧吗?
手足口病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高发季节在4月到7月之间,患儿口腔里面可以看到有红色的小孢子,在手掌心、臀部有一些小疱疹,它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痕迹,病程4—7天,具有中度传染性。并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传染。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手足口病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疼,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手足口病治疗方法
遵医嘱用药,控制体温,体温超过38.5°用退烧药,居室保存通风凉爽,让孩子多休息,多喝水。
通过上述文章的介绍各位父母对于手足口病的治疗有了了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哪些
1、发烧。手足口病的早期症状,多为宝宝开始发烧,体温从低到高,同时会伴随咳嗽、流鼻 涕等症状,这时候妈妈们就要注意了,尽量避免将宝宝带到人多的地方去,避免病情加重的同 时,也为了防止疾病的传播。当宝宝高烧持续不退的时候,妈妈们一定要到医院就诊,延误病 情就不好了。
2、口腔、手部及脚部出现疹子。这是手足口病的一个很明显的表现了,口腔部位会出现溃疡 ,今儿使得宝宝在进食的感觉到不适,从而发生厌食等症状。另外,在手部、脚部等会有小水 泡等现象,根据宝宝的体质会分布得可能不适很均匀。不过这种疹子在宝宝好了之后也不会在 皮肤上留下任何印记,所以妈妈们大可放心。
3、咳嗽、厌食、呕吐。前面两点有说到,宝宝身体上的一些不适会引起这些症状的发生,妈 妈们可是一定不要忽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