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斜颈的症状 颈部肿块
先天性斜颈的症状 颈部肿块
一般出生后即可在颈部触及有梭形肿物,位于胸锁乳突肌内,长约2-4CM,宽约1-2厘米,质地较硬,无压痛,多在出生后第三周最为明显,一般三个月后逐渐消失,一般不超过半年。
痉挛性斜颈的原因是什么
斜颈是指以头向患侧斜、前倾及面部变形为特点。少数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及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外,一般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
多数学者认为,斜颈与损伤有关,如臀位产和胎位不正,颈部胸锁乳突肌受压,血管受压缺血,患侧胸锁乳突肌的动脉管腔均栓塞不通,而致肌肉发育不良,或肌肉出现水肿、炎症使肌细胞退化,产生纤维变性,最终为结缔组织所代替,而造成挛缩。斜颈患儿常并发畸形足、髋关节脱位等,故有先天性因素说法。斜颈如不及时治疗,随年岁增长,则畸形更明显。
斜颈的原因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目前仍未明了。
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子宫内压力异常或胚儿胎位不正是产生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主要原因。胎儿在宫内位置不正或受到不正常的子宫壁压力可使一侧颈部受压,胸锁乳突肌内局部血运循碍,致使该肌发生缺血性纤维变性引起斜颈,也有学者认为是胸锁乳突肌营养血管栓塞,导致肌纤维变性而形成斜颈。
难产及使用产钳是引起肌性斜颈的原因之一。因为此症多发生于臀位生产者,但对胸锁乳突肌局部肿块进行检查并未发现有陈旧性出血痕迹,因此此观点未得到最后证实。
此症有1/5的患儿有明确的家族史,故认为其的发生同遗传有关,且此类患儿常合并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等其他部位畸形。
综上所述,以上内容讲述的是斜颈的原因是什么?可以让人们更好的了解斜颈,而且人们一旦发现有斜颈要及时对症治疗,保持局部热敷。
痉挛性斜颈的诊断主要以什么为依据呢
1、先天因素。先天性胸锁乳突肌挛缩:常在右侧,产前已形成。先天性眼性斜颈:多为儿童,头强直地倒向一侧肩部,无旋转现象,有面部不对称。先天性骨性斜颈:骨骼发育畸形,如寰椎与枕骨融合,寰椎与枢椎融合或颈椎楔形畸形,临床上多无症状,可有阵痛和颈僵直,常有外伤诱发。先天性斜颈:胸锁乳突肌血肿后纤维化,颈椎的先天缺如或融合而引起。
2、药物因素。西沙必利、甲氧氯普胺、氟桂利嗪、抗精神病药、药酒、硫必利均有引起痉挛性斜颈的报道。表现及诊断同扭转痉挛。
3、肝豆状核变性。一些患者可在病情早期或病情中出现颈部肌张力障碍,及痉挛性斜颈。
4、不自主运动。呈多变性,不如器质性斜颈那么刻板不变,于精神刺激后突然起病,且经暗示后症状可缓解。须排除器质性方可诊断。
5、斜颈。神经性斜颈:如高颈椎病变,肿瘤、椎间盘脱出、枕大神经痛、炎症等,是由于颈部神经、肌肉受到刺激而引起。待神经痛消失后这种强直性斜颈也随之消失。迷路性斜颈:由一侧半规管受到慢性刺激而引起,强直性斜颈的原因是为了减轻眩晕,如不保持此姿势则眩晕。
6、颅后窝病变。如小脑半球、蚓部或第四脑室肿瘤的早期也可看到头偏向一侧的固定性强直。
痉挛性斜颈的检查方法
斜颈是指以头向患侧斜、前倾及面部变形为特点。少数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及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外,一般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
1、超声检查
尤其对于小儿的先天性肌性斜颈,超声检查能够准确地与颈部其他疾病鉴别,如颈部囊性淋巴管瘤、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尤其就诊时肿块已消失者,超声检查更为重要。
2、x线检查
有利于鉴别不同原因造成的斜颈,如枕颈部畸形所致的骨性斜颈和自发性寰椎旋转性半脱位引起的斜颈一般不会产生胸锁乳突肌的挛缩和肿块,后者多有轻微外伤或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对于上述检查方法都难以确诊的病例,可进行ct检查,能够提供较为清晰的图象,有利于诊断,排除器质性病变。
综上所述,以上内容讲述的是斜颈的检查方法,可以让人们更好的诊断斜颈,一旦确诊为斜颈,要及时对症治疗,保持局部的温暖。
宝贝为什么会歪脖子
小宝贝出生后,妈咪除了要照顾好宝贝的吃和穿,还要多注意观察宝贝的体征。妈咪多一点细心,也许就能尽早发现和矫正一些非正常状况,比如斜颈又叫歪脖子。
宝贝病例
丁丁出生不久,妈咪却发现丁丁的脑袋好像总是朝着一个方向扭着。是不是床歪斜了呢?妈咪检查了宝贝的床铺,挺平的,没有一边高一边低的问题。于是,妈咪就动手帮宝贝把头摆正,结果却摸到宝贝的颈部冒出一个大肿块。再仔细一瞧,宝贝的头正是向有肿块的一侧倾斜。妈咪一下就慌了,这个肿块跟宝贝总是歪着头有必然的关系吗?
到了医院的康复科,医生告诉妈咪,丁丁头部歪向一个方向和突然冒出来的肿块是有关系的,这是先天性肌源性斜颈的症状。面对妈咪一连串的疑问,医生耐心的做了以下的解答。
什么是先天性肌源性斜颈?
斜颈,最明显的是可以看到宝贝脖子歪歪的。先天性肌源性斜颈是因颈部一侧胸锁乳突纤维化引起挛缩与变短。常见的症状:①头倾向一侧,下巴朝对侧肩膀;②患侧颈部可以有硬块或结节;③颈部活动受限制。如果不能及时纠正,还会出现脸部左右大小不对称;这些症状可能一出生就有,也可能在后来才慢慢出现。
宝贝为什么会发生肌源性斜颈?
引起此肌纤维挛缩的真正原因还不清楚。可能因素有产伤,局部出血,胎位不正和感染性肌炎等,胎位不正和产伤是最常见的原因。
肌源性斜颈的诊断困难吗?需要做什么鉴别诊断?
一般来说,小宝贝的斜颈大多属于先天性肌源性斜颈,诊断不困难。极少数患儿经以下治疗不见好转,并有其他症状,可请骨科或神经科医生检查,除外骨源性和神经源性的斜颈。
痉挛性斜颈鉴别诊断
1.癔病性斜颈
有致病的精神因素,发作突然,头部及颈部活动变化多端,无一定规律,经暗示后,症状可随情绪稳定而缓解。
2.继发性神经性斜颈
颈椎肿瘤、损伤、骨关节炎、颈椎结核等可导致本病。颈椎间盘突出、枕大神经炎等,因颈部神经及肌肉受刺激,导致强直性斜颈。一侧半规管受刺激引起的迷路性斜颈、先天性眼肌平衡障碍引起的眼性斜颈、先天性颈椎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先天性胸锁乳突肌挛缩及小脑第四脑室肿瘤早期所引起的斜颈等,均无阵挛作为鉴别,需进一步检查发病原因。
易损害宝宝骨骼发育的习惯
同床睡→斜颈
坏习惯:小婴儿就是有这个牛本事,即使闭着眼睛也能用嘴找到妈妈要奶吃。过去我们总提倡婴儿和妈妈分床睡,是为了避免大人捂着宝宝了,其实这样还有一个坏处,就是孩子和家长同床睡时孩子会自然地长时间面向妈妈的一边入睡。
可能后果:斜颈
专家点拨:长此以往,这种睡姿会使孩子的头、面部习惯性地向一侧倾斜,形成习惯性或姿势性斜颈(一侧脸大一侧脸小),俗称歪脖子。姿势性斜颈一般都是由于不良睡姿、抱姿哺乳习惯或一些眼科异常影响形成。左右交替哺乳或平卧睡姿,一般情况下可自行缓解。但是如果发现宝宝在出生两周左右出现头面部总倾斜向一侧颈部,则需要警惕宝宝的一侧颈部是否有肿块,一旦有可以感触到的坚硬肿块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这种极有可能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痉挛性斜颈的原因是什么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目前仍未明了。
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子宫内压力异常或胚儿胎位不正是产生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主要原因。胎儿在宫内位置不正或受到不正常的子宫壁压力可使一侧颈部受压,胸锁乳突肌内局部血运循碍,致使该肌发生缺血性纤维变性引起斜颈,也有学者认为是胸锁乳突肌营养血管栓塞,导致肌纤维变性而形成斜颈。
难产及使用产钳是引起肌性斜颈的原因之一。因为此症多发生于臀位生产者,但对胸锁乳突肌局部肿块进行检查并未发现有陈旧性出血痕迹,因此此观点未得到最后证实。
此症有1/5的患儿有明确的家族史,故认为其的发生同遗传有关,且此类患儿常合并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等其他部位畸形。
综上所述,以上内容讲述的是斜颈的原因是什么?可以让人们更好的了解斜颈,而且人们一旦发现有斜颈要及时对症治疗,保持局部热敷。
斜颈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斜颈畸形婴儿出生后其母亲可发现患儿头部向患侧倾斜,面部向健侧旋转,下颌指向健侧肩部。2~3周后斜颈畸形更加明显。将头转向健侧明显受限,症状较轻者应仔细观察才能发现。此症状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日益加重。
2.颈部肿块一般在出生后或出生后2周内可触及颈部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以发生于右侧者多见。此肿块呈梭形,无压痛,一般在1~2个月后达到最大,之后逐渐缩小至完全消失,此类患儿中有一部分可发生肿块不消失并产生肌肉纤维化和挛缩引起斜颈畸形。
3.颜面部畸形先天性肌性斜颈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2岁后即会出现颜面部畸形。主要表现为面部不对称,双侧眼外角至口角的距离不对称,患侧距离缩短,健侧增长。患侧眼睛位置平面降低,因双眼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易产生视力疲劳而出现视力减退。健侧颜面部圆而饱满,患侧则窄而平。颈椎可发生代偿性侧凸畸形。此外,患儿整个面部,包括鼻、耳等也可出现不对称性改变。
除上述主要表现外,本症尚可合并先天性髋臼脱位及颈椎其他畸形。
婴儿斜颈的原因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目前仍未明了。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子宫内压力异常或胚儿胎位不正是产生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主要原因。胎儿在宫内位置不正或受到不正常的子宫壁压力可使一侧颈部受压,胸锁乳突肌内局部血运循碍,致使该肌发生缺血性纤维变性引起斜颈,也有学者认为是胸锁乳突肌营养血管栓塞,导致肌纤维变性而形成斜颈。
难产及使用产钳是引起肌性斜颈的原因之一。因为此症多发生于臀位生产者,但对胸锁乳突肌局部肿块进行检查并未发现有陈旧性出血痕迹,因此此观点未得到最后证实。
此症有1/5的患儿有明确的家族史,故认为其的发生同遗传有关,且此类患儿常合并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等其他部位畸形。
发生斜颈的病因是什么
斜颈是指以头向患侧斜、前倾及面部变形为特点。少数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及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外,一般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斜颈可分为先天性肌性斜颈和先天性骨性斜颈。前者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引起的头颈歪斜的先天性颈部畸形,相当多见;后者是因颈椎骨质发育畸形所致的斜颈,较少见。
斜颈病因学说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目前仍未明了。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子宫内压力异常或胚儿胎位不正是产生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主要原因。胎儿在宫内位置不正或受到不正常的子宫壁压力可使一侧颈部受压,胸锁乳突肌内局部血运循碍,致使该肌发生缺血性纤维变性引起斜颈,也有学者认为是胸锁乳突肌营养血管栓塞,导致肌纤维变性而形成斜颈。
难产及使用产钳是引起肌性斜颈的原因之一。因为此症多发生于臀位生产者,但对胸锁乳突肌局部肿块进行检查并未发现有陈旧性出血痕迹,因此此观点未得到最后证实。此症有1/5的患儿有明确的家族史,故认为其的发生同遗传有关,且此类患儿常合并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等其他部位畸形。
斜颈病理改变
胸锁乳突肌内肿块主要为条索状纤维化肌肉组织,大体标本外观类似较软的纤维疤痕,切面呈白色。镜下观察见其由致密的纤维组织组成,肌肉组织减少,横纹减少,严重者肌肉组织消失,出现较多的疤痕组织,但肌肉内无出血。
可根据肌肉及纤维组织所呈比例,分为三种病理类型:
1、肌肉型:以肌肉组织为主,仅含少量纤维变性的肌肉组织或纤维组织。
2、混合型:含肌肉组织和纤维组织。
3、纤维型:以纤维组织主为,含少量的肌肉或变性的肌肉组织。
此分型对临床疗效的判定有一定指导意义。一般情况下,肌肉型疗效较好,纤维型疗效较差。
温馨提示:对斜颈患儿,在出生后两周即可开始被动牵拉矫正,即将患儿的头倾向健侧使健侧耳垂向肩部靠近,进行与畸形相反的方向运动。手法要轻柔,对肿物同时进行按摩,每次牵拉15—20次,一日-6次。在日常生活中喂奶、睡眠的枕垫以及用玩具吸引病儿注意力,都可纠正姿态,有条件的可作理疗。
痉挛性斜颈容易与哪些疾病相混淆
1.癔病性斜颈
有致病的精神因素,发作突然,头部及颈部活动变化多端,无一定规律,经暗示后症状可随情绪稳定而缓解。
2.继发性神经性斜颈
颈椎肿瘤、损伤、骨关节炎、颈椎结核等可导致本病。颈椎间盘突出、枕大神经炎等,因颈部神经及肌肉受刺激,导致强直性斜颈。一侧半规管受刺激引起的迷路性斜颈、先天性眼肌平衡障碍引起的眼性斜颈、先天性颈椎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先天性胸锁乳突肌挛缩及小脑第四脑室肿瘤早期所引起的斜颈等,均无阵挛作为鉴别,需进一步检查发病原因。
痉挛性斜颈的鉴别
1、癔病性斜颈
有致病的精神因素,发作突然,头部及颈部活动变化多端,无一定规律,经暗示后症状可随情绪稳定而缓解。
2、继发性神经性斜颈
颈椎肿瘤、损伤、骨关节炎、颈椎结核等可导致本病。颈椎间盘突出、枕大神经炎等,因颈部神经及肌肉受刺激,导致强直性斜颈。一侧半规管受刺激引起的迷路性斜颈、先天性眼肌平衡障碍引起的眼性斜颈、先天性颈椎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先天性胸锁乳突肌挛缩及小脑第四脑室肿瘤早期所引起的斜颈等,均无阵挛作为鉴别,需进一步检查发病原因。
3、先天性骨性斜颈
本症多系先天性枕颈部畸形所致,包括短颈畸形、颅底凹陷、半椎体畸形、寰枕融合及齿状突发育畸形。上述疾病可造成斜颈及面部不对称,但一般不会产生胸锁乳突肌的典型条索状挛缩带及肿块,X线检查可明确上述诊断。
4、小儿颈部淋巴腺炎
婴儿期患有颈部淋巴腺炎,可迅速发生斜颈并可出现颈部肿块,但此肿块往往压痛明显并不位于胸乳头肌之内。
5、自发性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
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同样可以引起斜颈,但此病多有轻微外伤或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主要表现为颈部旋转运动受限及颈部疼痛症状明显,胸锁乳突肌仙无紧张条索带,X线检查可鉴别。
6、颈椎结核
颈椎结核可使胸锁乳突肌痉挛而产生斜颈,但此类患者颈部疼痛明显,颈部活动明显受限,下颌偏向患侧,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先天性斜颈的症状有哪些
一、斜颈畸形
斜颈畸形是斜颈的常见临床症状,症状出现较高。婴儿刚出生不久,妈妈就会明显发现婴儿的颈部与正常婴儿不同,颈部畸形,以致面部异常,下颌向健侧肩部,头部向患侧倾斜。2-3周后,症状会更加明显,若不治疗,症状会日益加重。
二、颈部肿块
颈部有肿块也是斜颈的常见临床症状,症状多在婴儿出生后两周出现。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呈梭形。肿块会逐渐增大,增大到最大时婴儿满2个月,随后,肿块会慢慢消失。若肿块不消失,会影响健康,导致斜颈畸形,畸形出现原因为肌肉纤维化。
三、颜面部畸形
先天性斜颈畸形若不治疗或治疗不及时,可致颜面部畸形。颜面部畸形多出现在病人发病后2年内,主要表现为左右脸不对称及口角到双侧眼外角的距离不正常。患侧距离短、眼位低,会导致看事物时,双眼不再同一水平线上,引起视力减退及疲劳。若病人整个面部出现不对称,则鼻子和耳朵也会不对称,严重影响个人形象。
痉挛性斜颈危害大吗
1、斜颈畸形
婴儿出生后其母亲可发现患儿头部向患侧倾斜,面部向健侧旋转,下颌指向健侧肩部,2~3周后斜颈
畸形更加明显,将头转向健侧明显受限。症状较轻者应仔细观察才能发现,此症状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日益加重。
2、颜面部畸形
先天性肌性斜颈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2岁后即会出现颜面部畸形,主要表现为面部不对称,双侧眼外角至口角的距离不对称,患侧距离缩短,健侧增长,患侧眼睛位置平面降低,因双眼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易产生视力疲劳而出现视力减退。健侧颜面部圆而饱满,患侧则窄而平,颈椎可发生代偿性侧凸畸形。此外患儿整个面部包括鼻、耳等也可出现不对称性改变。
3、颈部肿块
一般在出生后或出生后2周内可触及颈部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以发生于右侧者多见此肿块呈梭形,无压痛。一般在1~2个月后达到最大,之后逐渐缩小至完全消失。此类患儿中有一部分可发生肿块不消失并产生肌肉纤维化和挛缩引起斜颈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