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刚出生的女婴用不用挤乳头 辟谣:女婴挤乳头的说法

刚出生的女婴用不用挤乳头 辟谣:女婴挤乳头的说法

有的地方和家长存在要为新生女婴挤奶的老观念,说是要把新生女女婴的乳头挤一挤,这样女孩成人后乳房奶头才不会凹陷或乳腺管不通,将来有了女婴,就不会有母乳喂养的困难。

辟谣:乳头凹陷是先天性

女婴出现的乳头凹陷是先天决定的,如果将来发生乳头内陷,通常是与发育情况、孕期是否做好了乳房护理有关,而与新生儿期是否挤乳房没有直接关系,因此新生女婴不需要挤奶。

新生女婴,无论男女在出生后一周都会出现乳房肿胀的情况,甚至还会有乳汁分泌,这是新生儿的正常情况。但有些长辈就会说这时要为女婴挤奶才能让这种症状消失。

辟谣:乳头肿胀流乳汁正常现象

女婴乳房胀大、流乳汁是因为女婴在孕期,从母体中得到的黄体酮,能刺激新生儿乳房增大充盈;泌乳素可促进新生儿乳房泌乳。而女婴出生后,随着脐带的剪断,新生儿从母亲体内获得的雌激素慢慢降低,对新生儿体内的孕激素作用减弱,就会出现儿乳房肿大及泌乳。这是新生儿时期特有的生理现象,不需要通过挤奶来消除。

乳头内陷的注意事项

其一,凡是母亲、姨妈等直系亲属中的女性有乳头内陷者,应作为预防的重点对象。有遗传倾向的女婴出生后,母亲可轻轻将小乳头向外提拉,每天1~2次。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最好请有经验者操作。这样,可以看到婴儿乳头呈绿豆状或小圆片状高出皮肤,将来发生乳头内陷的机会就大大减少。

其二,注重衣着。贴身内衣应为棉制品,并经常换洗、日光照射。乳头如有发红、裂口的迹象时,内衣应进行蒸煮消毒,少女使用乳罩不可过早。

其三,防止挤压。内衣、乳罩适当,不可过紧,对于乳房较大的少女,更应注意乳房的宽松。对于有俯卧习惯的少女,则要及时纠正,防止乳头遭受挤压,以免加重乳头内陷的程度。

罹患乳头内陷的产妇分娩后,应特别关照乳头的保健和卫生。杭州乳头内陷矫正专家说,乳头有轻度凹陷者,适当增加婴儿的吸吮次数,同时注重保护乳头,注意哺乳后清洗,谨防感染。一旦发生乳头红肿,应及时去医院诊治,防止形成乳腺炎。

新生女宝宝一定要挤乳头吗

很多地方都有这样一个观念,新生女宝宝需要挤乳头,如果不挤,长大后有可能会乳头凹陷或乳腺管不通,将来有了宝宝后,会造成喂养困难。

事实上,为新生女婴挤乳头不是预防乳头内陷的方法,乳头是否内陷与此也毫无关系。而且挤乳头的做法是十分危险的。

新生儿乳房肿大和泌乳 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无论男婴或女婴,在出生后第4-5天都可能出现乳房轻度肿胀,小的似黄豆大小,大的甚至有胡桃那么大,有些宝宝甚至还会有少量乳汁溢出。

这是胎儿在母亲体内受到母血中高浓度的泌乳素等激素的影响,致使胎儿通过胎盘吸收了较多的激素。出生以后,因为母体激素还会在新生儿体内存留一段时间,所以新生儿会出现乳房肿大,甚至是分泌乳汁,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须特殊处理。

一般出生后2-3周,新生儿体内的激素水平逐渐降低,最后全部分解并排出体外,乳房肿大的现象也就自动消失了。

挤乳头可能造成新生儿乳腺炎

乳头是否凹陷是先天决定的,出生后挤了乳头并不等于以后就不会乳头凹陷。相反,新生儿皮肤很娇嫩,抵抗力较弱,挤乳头可能会导致新生儿乳腺受伤,一旦病菌侵入、引发感染,就会造成新生儿乳腺炎!

如果宝宝乳房肿大、皮肤发红、肿胀,触之宝宝即哭闹,拒绝吃奶,就应考虑乳腺炎、要及时到医院诊治。得过乳腺炎的妈妈们都知道,这罪受过一次就不想有下次。大人尚且如此,如果换到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身上,这么柔弱的新生儿就要受乳腺炎的折磨,真真伤不起啊!

女宝宝乳头不挤没影响

乳头凹陷实际上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妈妈并不需要为此过多担心。无论何种乳头形态,只要通过合适的哺乳技巧,母婴哺乳磨合期过后,都不会对哺乳有严重阻碍。

另外,通过哺乳,宝宝甚至可能把妈妈的乳头重新塑形。

新生儿乳房的护理方法

1. 注意保持乳房的清洁与干燥。给宝宝清洗乳房时,一定要避免用力挤压或擦洗,以免损伤宝宝娇嫩的皮肤。

2. 相比新衣服,干净的棉质旧衣服更加柔软,可避免将宝宝细嫩的皮肤磨破。

3. 当新生宝宝的乳房出现轻度肿胀时,家长可以用生理盐水轻轻擦洗肿胀部位,或用0.5%的活力碘小心涂抹。

温馨提示:对于新生儿来说,乳房护理和其他护理一样不可掉以轻心。若乳腺红肿范围扩大,宝宝出现高热,乳腺不对称、哭闹拒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切勿延误病情。

女宝宝要这样来护理

1、女宝宝乳头肿大不要挤

民间有关于为新生女宝宝挤乳头的做法,认为女宝宝出生后,要尽快挤乳头,不然长大后乳头是凹陷的,影响乳房发育、美观。所以,很多妈妈不得不狠下心来,给宝宝挤乳头。

事实上,这是暂时性的生理现象。无论女宝还是男宝,出生3-5天后,因为母体雌激素和孕激素的骤然下降,都可能会出现乳腺肿大、甚至少量泌乳的现象。一般 2-3 周就可以自然消失,切记不要进行任何处理,尤其是千万不要热敷、按摩、挤压。这样反倒会害了宝宝。

2、女宝宝私处有分泌物请勿过度清洗

家有女宝,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宝宝私处有时会有白色分泌物,总以为不干净,一遍遍擦洗。

其实这样过度清洁是不对的!研究表明:这些分泌物中是含有杀菌、抑菌物质的,它们像一道天然屏障,对宝宝脆弱的阴部皮肤黏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不仅无害反而能抵挡细菌侵扰。因此,千万不要护理清洁,造成局部黏膜损伤。每天用流动的温水冲洗,然后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轻擦拭即可。

3、女宝宝小阴唇粘连无需着急分离

体检发现宝宝小阴唇粘连,很多父母都会感到恐慌,以为得了什么大病,希望尽早处理。

但其实,这是由雌激素水平引起的常见生理现象。专家表示:很多女婴都有不同程度小阴唇粘连,但仅有个别宝宝会有症状(排尿费力,泌尿系感染等)发生。

家长应观察婴儿是否有排尿费力,若无,继续观察,暂不需处理。随着宝宝长大,会自行消除,不药而愈。但要避免每次排尿后用湿纸巾用力擦拭,每天用温水冲洗外阴足矣。另外,不用给宝宝使用刺激性太强的洗护沐浴产品,也要注意勤换纸尿裤,保持私处清洁干燥。

4、女宝宝擦屁屁方向别错了

据了解,婴幼儿常见病中,尿路感染,女宝中招者居多。为什么?因为女宝宝的特殊性就在于,尿道口与阴唇、肛门离得比较近,且都是开放的,如果排便后没有及时清洁,或护理方法不当,尿便就非常污染感染尿道口。所以,擦洗女宝宝小屁屁时,应注意两点:从上往下、从前往后擦。千万不能上上下下来回擦,这简直就是促进细菌乱跑。纸巾用一张丢一张。不要折一面再擦,肉眼看不到,但细菌可早就渗透过去了。

所以,在给女宝宝擦屁屁的时候,家长们要注意这一点,由上向下擦才是最正确的。以上几点,家有女宝宝的妈妈们都要注意了喔!

如何预防乳头内陷

其一,家中有内陷病史者,出生女婴需提前预防。

凡是母亲、姨妈等直系亲属中的女性有乳头内陷者,应作为预防的重点对象。有遗传倾向的女婴出生后,母亲可在医生的建议下,适当选择手法牵引的方式,轻轻将小乳头向外提拉,每天1-2次。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最好请有经验者操作。这样,可以看到婴儿乳头呈绿豆状或小圆片状高出皮肤,将来发生乳头内陷的机会就大大减少。

其二,生活习惯很重要,预防乳头内陷从穿衣抓起。

贴身内衣应为棉制品,并经常换洗、日光照射。乳头如有发红、裂口的迹象时,内衣应进行蒸煮消毒,少女使用胸罩不可过早。

其三,选择适合的乳罩,避免乳头遭受物理挤压。

内衣、乳罩适当,不可过紧,对于乳房较大的少女,更应注意乳房的宽松。对于有俯卧习惯的少女,则要及时纠正,防止乳头遭受挤压,以免加重乳头凹陷的程度。

​哺乳期乳头很痛的原因

第一, 乳头疼痛的最常见原因是由于婴儿吸吮不当引起。婴儿含吮乳头时未将足够的乳晕部分含入口腔内,而仅仅是含住了乳头的顶部,这样反复的吸吮导致乳头疼痛。

第二, 当婴儿吸吮时,母亲感到乳头呈针刺样疼痛,可能发生了乳头皲裂。发生乳头皲裂的原因有:婴儿含吮不当、在母亲的乳头上涂抹酒精和肥皂、或由于婴儿口腔运动功能失调所致。

从上述原因能看出,乳头疼痛、乳头皲裂的原因都与婴儿的不正确含吮乳头有关,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是预防乳头疼痛的关键。如果已经发生了乳头疼痛,该怎样处理?

1.哺乳前,母亲取舒适的体位,用湿热的毛巾敷乳房和乳晕3—5分钟,同时、按摩乳房以刺激排乳反射,挤出一些乳汁,这样一来乳晕变软便于婴儿含吮。

2.先用疼痛轻的一侧乳房哺乳,并注意将乳头及乳晕的大部分含入婴儿的口腔中,还要注意变换着婴儿的吃奶位置,以减轻吸吮对乳头的刺激。

3.如果由于其它原因要中止喂奶时,母亲应用食指轻轻将婴儿的下颌按压一下,婴儿会自动吐出奶头,千万不要强行将奶头拉出,这样会损伤奶头。

4.如果已发生乳头皲裂,哺乳后再挤出一些乳汁,涂抹在乳头和乳晕上,并待其自然干燥。

妈妈应穿戴宽松的内衣和棉质胸罩,必要时放置乳头罩,以利空气流通,促进乳头皲裂愈合。如若乳头疼痛剧烈难忍,可暂时停止母乳喂养24小时,但应当将乳汁挤出,用小杯和小匙喂婴儿。

以上就是帮助女性解决,哺乳期乳房乳头疼痛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介绍之后,就希望可以帮助女性,正确健康的解决这种疼痛感,如果确实是存在一些乳腺疾病的话,也不能够忽视要科学的治疗。

母乳减少原因 奶量减少原因宝宝乳头混淆

乳头混淆指的是宝宝喝过奶瓶后,不愿再吸吮妈妈的乳房。因为奶瓶流量大、喝起来轻松,妈妈的乳房则得用力才能喝到,聪明的宝宝试过轻松的,自然不肯再喝费力的。

如果宝宝有乳头混淆问题,变得不吸妈妈乳房,就算使用挤乳器也无法一直刺激乳汁分泌,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奶量下降。

小提醒:可以帮助宝宝重新学习吸吮母乳,是值得花点功夫的,这才能使宝宝获得充足的母乳并刺激妳乳汁的分泌。

新生儿乳腺肿大要治疗吗

新生儿出生后几天,在乳房处可能会出现隆起,甚至还能流出乳汁一样的液体,一些地方有为新生女婴挤乳汁的做法,认为不及时为女婴挤乳头,孩子长大了会形成乳头内陷。

事实上,为新生女婴挤乳汁不是预防乳头内陷的方法,乳头是否内陷与此毫无关系。而且挤乳汁的作法是十分危险的。

新生儿乳房肿大和泌乳是一种生理现象,无需特殊处理。无论男婴或女婴,在生后几天内都可能出现乳房泌乳或肿大。这是胎儿在母亲体内受到母血中高浓度的生乳素等激素的影响,使乳腺增生造成的。

出生以后,因为母体激素还会在新生儿体内存留一段时间,所以新生儿的乳房肿大,甚至还可以分泌乳汁。出生后大约1~2周,新生儿体内的激素水平逐渐降低,最后全部分泌并排出体外,乳房肿大的现象也就自动消失了。所以不需将乳汁挤出来。

如果给孩子挤乳汁,那倒可能引起乳腺组织发炎。如果乳房肿大、泌乳的同时伴有乳房处皮肤发红、肿胀,触之孩子即哭闹,就应考虑乳腺炎,要及时到医院诊治,至于将来会不会发生乳头内陷,与发育情况、孕期是否做好了乳房护理有关,而与新生儿期是否挤乳房并没有直接关系.

以上的内容给很多家长详细介绍了新生儿乳腺肿大要治疗吗?相信很多的家长,通过了解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如果自己孩子的乳腺肿大长期的存在,那么就意味着孩子的乳腺出现问题,所以要尽快的通过治疗,让自己的孩子得到康复。

天呐!这些育儿方法是错的

1.给宝宝挤乳头

 宝宝出生后,家里的长辈会给宝宝挤乳头。长辈们认为,男娃不挤乳头,以后乳房会变大;女娃不挤乳头,以后乳腺管会不通或者出现乳头凹陷。

 正确姿势:

 宝宝出生后的一个星期里,不管是男宝宝还是女宝宝都有可能发生乳房肿胀,甚至会有乳汁流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宝宝在妈妈体内受激素影响导致的。宝宝出生后,激素水平会慢慢下降,肿胀也会随之消失。

如果给宝宝挤乳头,有可能会造成宝宝患上乳腺炎,影响乳腺发育。

2.给宝宝去胎毒

 有很多父母认为,妈妈体内的湿毒会导致宝宝患上皮疹、湿疹、黄疸和鹅口疮,因此会给宝宝喝中药来排毒。事实上,这种认识是不对的,中药含有一定的毒性,不但会让宝宝肠胃功能受损,还会影响宝宝正常的身体发育。另外,宝宝的胃容量有限,吃完中药后会影响母乳喂养,导致营养不良。

正确姿势:

宝宝患上皮疹、湿疹、黄疸和鹅口疮,要及时去医院看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正确方法进行治疗。

 3.给宝宝喝葡萄糖水

 宝宝刚出生,妈妈还没有分泌出母乳,这时有很多老人会给宝宝喝葡萄糖水。殊不知,宝宝出生时,身体会储备足够多的能量,能满足3天的代谢需求。因此给宝宝喝葡萄糖水完全没必要,而且不利于妈妈尽早下奶。

正确姿势:

妈妈在宝宝出生后要尽快让他吮吸乳房,促进母乳生成。只要宝宝体重没有明显下降,就应给他吃妈妈的母乳。宝宝吃妈妈的初乳增强免疫力,防止发生过敏,对减轻黄疸症状也有帮助。

 4.给宝宝绑腿

  家里很多老人有给宝宝绑腿的传统,认为这样可以预防O型腿。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宝宝在两岁前有罗圈腿的表现很正常,不值得大惊小怪,通常会自动矫正过来。如果宝宝的O型腿是病理性的,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不管怎么说,绑腿并不能预防宝宝O型腿,反而会影响血液循环,不利于宝宝正常发育。

正确姿势:

 让宝宝双腿自由活动,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

女性乳头内陷的几大原因

当女性乳头不突出于乳晕的表面,甚至凹陷沉没于皮面的时候,称之为乳头内陷。虽然乳头内陷平时不痛不痒,貌似对生活没多大影响,但是不少少女依旧深受乳头内陷问题困扰,或源于影响外观,或源于乳头容易藏污纳垢,甚至造成发炎。

专家指出,乳头内陷多为先天性,一般双侧同时发生,但乳头内陷的程度因人而异。乳头内陷轻微者,在挤压下,乳头便会凸出来,并能维持状态;程度稍为严重者,虽然乳头经挤压后可以凸出或拉出来,但很快便会回复原貌;最严重的是,即使用力挤压也无法令乳头凸出来。

乳头内陷警惕遗传 预防从女婴开始

据专家介绍,乳头内陷可遗传。如果母亲、姨妈等直系亲属中的女性有乳头内陷,有遗传倾向的女婴出生后就要进行预防。妈妈可轻轻将女婴的小乳头向外提拉,每天1~2次,使婴儿乳头呈绿豆状或小圆片状高出皮肤,将来发生乳头内陷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青春期少女则要避免乳房和乳头的长期挤压,应根据乳房的大小佩戴尺寸合适的乳罩,对于乳房较大的少女,更应注意内衣的宽松,不宜经常俯卧睡觉,以免乳头遭受挤压。

后天乳头内陷多因胸罩佩戴不当

专家提醒,乳头内陷矫治越早越好,最好是少女时期开始矫正。当发现少女乳头突然凹陷,并持续了一段时间,患者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当然,平时若能采取一些矫正措施,对辅助大多数青春期出现内陷的乳头突起还是有一定功效的。

据专家介绍,后天性乳头内陷多因青春发育期戴胸罩过早或佩戴过紧的乳罩。因此,青春期少女若出现乳头内陷,可通过胸罩的佩戴的调整和牵拉法,辅助乳头突起。

1.胸罩法 选戴大小合适的胸罩,避免或改正束胸的不良习惯,以免使乳头内陷进一步加重。同时在胸罩的中央开一个似乳头大小的洞,戴上胸罩后使乳头挤向外面,并保持在突出的位置上。

2.牵拉法 在乳房发育过程中,每天早、晚用温水洗干净乳房,然后用手指轻轻捏住内陷的乳头慢慢地向外牵拉,在牵拉的同时,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按摩乳头,每次做5-10分钟。

相关推荐

如何预防乳头内陷

预防乳头内陷,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凡是母亲、姨妈等直系亲属中的女性有乳头内陷者,应作为预防的重点对象。有遗传倾向的女婴出生后,母亲可轻轻将小乳头向外提拉,每天1—2次。动作一定要轻柔,最好请有经验者操作。几次提拉之后,可以看到婴儿乳头呈绿豆状或小圆片状高出皮肤,那么将来发生乳头内陷的机会就大大减少。河南省胸科医院乳腺外科王文生 其二,注重衣着。贴身内衣应为棉制品,并经常换洗、日光照射。乳头如有发红、裂口的迹象时,内衣应进行蒸煮消毒,少女使乳罩不可过早也不可过紧,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乳头内陷的发生。

新生儿奶头的不良后果

一些地方女孩子出生后要给孩子奶头,其理由是防止以后奶头内陷。新生儿生后4~7天常见乳房肿大,如黄豆,蚕豆,甚至胡桃那么大,有的还可以见到乳晕,分泌白色的液体。这是由于母体中雌激素通过胎盘残留在孩子体内影响所致。有的地方有奶头的习惯,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陋习。乳房肿大虽然是新生儿的一种特殊情况,但也是新生儿的正常现象,只不过不是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给新生儿奶头很容易引起细菌感染。这是因为新生儿从母体来到这个大千世界,要面对着各种病原体的威胁,而新生儿对多种疾病的特异性免疫主要是通过母体获得,但是他们的特异

产后易患乳腺癌的3种人群

1.不爱哺乳的妈妈易得乳腺癌 研究结果显示,女性在生产之后以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日后发生乳腺癌的危险越小。 研究专家指出,很多女性在婴儿6个月大后,便不继续喂哺母乳。如果她们能够喂哺6个月以上,每年至少有1000人可免受乳腺癌的侵犯。通过哺乳可以促使女性的内分泌系统进行调整,使性激素逐渐恢复到平衡状态。资料表明,哺乳次数越多,时间越长,乳腺癌的危险越小,而未哺乳女性的乳腺癌发生率要比哺乳女性高出5倍左右。 哺乳对宝宝有益,对妈妈更有好处。民间常说,金水银水不如妈妈的奶水。的确,母乳的价值对宝宝来说是任何其

哺乳妈妈要学会自己

什么时候需要奶? 1、当乳房太胀影响婴儿吸吮时,为了帮助婴儿吸吮,一定要掉一些奶。 2、乳头疼痛暂时不能哺乳时,要将奶出来,这样即可出的奶喂养婴儿,缓解了乳头疼痛,还防止了由于婴儿未吸吮而乳汁分泌的减少。 3、婴儿刚出生不久,吸吮力不是太强,如果母亲的乳头内陷,婴儿一时还没有学会吸吮这种乳头,这时候要奶喂婴儿和奶保持乳汁的分泌。 4、婴儿出生体重过轻或婴儿生病吸吮力降低时,应奶喂养婴儿。 5、母亲与婴儿暂时分开时,要奶喂养婴儿。 奶的方法: 先介绍手工奶法: 奶应由母亲自己做,因为

这些育儿陋习把孩子坑惨了

乳头 新生宝宝常会有乳房双侧肿胀的现象,于是很多地方都有给新生儿乳头的习惯,认为只有把宝宝乳房内的“乳汁”出来,宝宝的乳房才能健康发育。甚至认为,女宝宝要是不乳头,以后就会有出现乳头内陷、无法哺乳的情况。 实际上新生宝宝会出现乳头肿胀的情况,是因为受到母体怀孕时雌性激素的影响,一般在2-3个月后会恢复正常,无需特别处理。 而乳头的做法,极容易引起皮肤破损,导致宝宝乳腺发炎,严重时还会导致全身严重的病菌感染,引发败血症,威胁宝宝的生命安全。 ▪ 绑腿 宝宝在母体子宫内是四肢屈曲的状态,因此出生

哺乳期乳头疼痛怎么办

哺乳期妈妈们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就是哺乳期乳头疼痛怎么办。通常来说,乳头疼痛意味着女性乳房部位可能已经发生病变,因此患者最好及时的去相关医院进行治疗,避免耽误病情。下面我们为大家讲解一下哺乳期乳头疼痛怎么办,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哺乳期乳头疼痛怎么办 从上述原因能看出,乳头疼痛、乳头皲裂的原因都与婴儿的不正确含吮乳头有关,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是预防乳头疼痛的关键。如果已经发生了乳头疼痛,该怎样处理? 1、哺乳前,母亲取舒适的体位,湿热的毛巾敷乳房和乳晕3—5分钟,同时、按摩乳房以刺激排乳反射,出一些乳汁,

乳头凹陷的矫正和预防

矫正 专家指出,乳头内陷主要是先天性的,但也可由外伤或手术,乳腺肿瘤以及乳腺炎后的纤维增生引起。先天性乳头内陷的原因,主要是乳头和乳晕的平滑肌发育不良,这些肌纤维向内牵拉,再加上乳头下缺乏支撑组织的撑托,就形成了乳头内陷。内陷一般是双侧同时发生,也可有单侧发病。内陷的乳头,如稍加压或牵拉乳头就可复出的,即为轻度乳头内陷,也可称为可复性乳头内陷。这类乳头内陷的矫正,可通过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治疗时机最好选择在婚前或妊娠早期进行。具体方法有手法牵引和器械牵引。 挺拔的乳房是女人美丽的焦点,而乳头又是焦点上的“

哺乳期三种人容易患乳腺癌

怀孕哺乳期是炎性乳癌高发期 乳腺癌的致病诱因很多,饮食结构不合理、动物蛋白吃太多、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大等都有可能让机体免疫力失调,刺激肿瘤生成,但普遍还有一个看法认为,不生育不哺乳的女性发生乳腺癌几率较高。生育哺乳防的是“未来”的癌变可能,女性在怀孕、哺乳期间,也进入了“炎性乳癌”的高发期,孕妇产妇们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怀孕哺乳期的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大为改变,比平时更容易患“炎性乳癌”。炎性乳癌的特点是恶变程度高、进展快、复发转移多、症状类似炎症从而非常容易被忽略,不少妈妈由此不幸抛下襁褓中的新生婴儿离开人

新生儿母乳喂养方法

正确的哺乳方法,应将一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放在乳房的上、下方,并把乳房托起成直锥形,而且穆婴必须紧密相贴,头与双肩朝向乳房。哺乳时妈妈身体一定要放松,身体略向前倾,手掌根部托起婴儿颈背部,四指支撑婴儿头部。喂母乳时无论白天和夜间都要把孩子抱起来喂,吃空一侧汁排空了才能更好地刺激乳腺再分泌。喂奶前要将乳头洗干净,先出几滴,然后再让孩子吃。 婴儿含接姿势乳头轻触婴儿的嘴唇,当其嘴张大后,将乳头和乳晕放人婴儿的口中。婴儿的嘴唇应包住乳头和乳晕或大部分乳晕,下巴紧贴乳房。如婴儿不张嘴,需要乳头刺激唇部,

哺乳期三个不当易致乳腺癌

1、不爱哺乳的妈妈易得乳腺癌 研究结果显示:女性在生产之后以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日后发生乳腺癌的危险越小。 研究专家指出,很多女性在婴儿6个月大后,便不继续喂哺母乳。如果她们能够喂哺6个月以上,每年至少有1000人可免受乳腺癌的侵犯。通过哺乳可以促使女性的内分泌系统进行调整,使性激素逐渐恢复到平衡状态。资料表明:哺乳次数越多,时间越长,乳腺癌的危险越小,而未哺乳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要比哺乳女性高出5倍左右。 温馨提示:哺乳对宝宝有益,对妈妈更有好处 民间常说“金水银水不如妈妈的奶水”,没错,母乳是任何其他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