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气候多变诱发春季综合征
小心气候多变诱发春季综合征
气象学研究表明,春季,在一年四季之中,是温度、湿度、气压、气流等气象要素最为变化无常的季节。如此变化,会怎样地扰乱人的生理功能?
1 春天频发“综合征”
个案:这几天,在证券公司工作的一位先生情绪波动很大,稍一不顺心就想发脾气。“早上刚和公交司机吵了一架,他车开得太慢了,互骂了几句就开始吵了。”“也不知道怎么了,心里很烦,总感觉有一种火在烧,压在心里难受。”“这几天睡眠也不太好。”
个案:一位大四学生说:“我这两天心里很烦,做什么事都没有耐心,也静不下心来准备论文,老想发脾气,找地方发泄一下,我是不是患上春季焦虑症了?”
个案:一位图书策划公司员工说: “整天都感觉困困的,没有一点精气神,到晚上又睡不着觉,都快抑郁了!”
有调查显示:每年春季的3-5月份是精神病复发率最高时期;67%的冠心病病人会在春天出现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偏头痛、关节炎、咽炎、过敏性哮喘、高血压等慢性病也会在春天复发或加重。
为何会如此呢?
气象学研究表明,在一年四季之中,春季是气象要素最为变化无常的季节。
首先,春天“温度多变”。
春季是冬夏季风转换交替的季节,由于太平洋的暖流与西伯利亚的寒流常常相持、争雄、交汇,于是就出现了时而“冬冷”,时而“夏热”的现象。
如南京,3月10日狂降21℃;12日狂升10℃;13日再降12℃,三四天的时间,气温穿越夏冬春,连玩“三级跳”。
再则,春天“气压变”。
季风转换交替,还导致“时而晴天”,“时而雨天”。而伴随着连绵的阴雨天,则会出现持续的低气压。
2 温度升高让大脑缺氧
温度多变,会给机体带来怎样的烦恼?
春天里大脑总会很缺氧。
冬天,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内脏及大脑的血流量和供氧量增加,让大脑一直处于高血流量、高供氧量的“舒适”环境中。
到了春天,天气变暖,皮肤血管渐渐扩张,血流量随之增加,全身的血流量重新配置,末梢血液供应增多,会导致大脑的供血量、供氧量相对减少;而且,随着春天的到来,人体新陈代谢加速,体内各个脏器的耗氧量升高,也会进一步导致脑供氧量相对下降。
冬天的高供氧量使得大脑养成了对高氧环境的依赖,短期内不容易适应环境的改变。脑组织只好进行自我保护性适应——降低兴奋性。于是一进入春天,人就特别容易犯困。
再则,随着气温变暖,体内产热逐渐减少,人体代谢水平随之发生变化,这时负责保持体内恒温的下丘脑和体内各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应变能力需要经过几个星期的时间才能调节好。而这时的气温等变化又比较大,忽热忽冷的天气状况容易扰乱人们的生理功能,从而使得人体内环境和内分泌活动发生变化,导致机体平衡失调,加剧心理机能紊乱,引起人的情绪波动。因此就会出现心情烦躁、容易上火、爱发脾气、晚上睡觉不踏实等症状。
春天,昼夜温差大,更有“时冬”、“时夏”,令血管反应强烈,很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3 低气压使人焦躁不安
气压多变,会给机体带来怎样的烦恼?
气压对人体生理的影响,主要是影响人体内氧气的供应。
首当其冲受影响的,还是“娇气”的大脑——
大脑需氧量最多,人每天需要大约750毫克的氧气,其中20%都被大脑耗用了。
当自然界气压下降时,大气中氧分压、肺泡的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都随之下降,大脑为满足自己的氧供,脑血管会扩张,脑血容量增加,进而会引起脑组织水肿,出现头痛、头晕、呼吸心跳加快、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
低气压还会引起心脏病发作——
气压变化对血压的影响是不同的。
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管壁本来已受到体内的强大压力,处在低气压的天气里,大气压对血管的支持降低,会使得血压更高。
而血压偏低的患者在低气压天气下,血压会变得更低。
因此低气压对心脑血管患者、脑神经及精神病患者、年迈体弱者非常危险,这些人可能因血压变化导致脑血栓或脑溢血,出现严重的心功能不全,发生心肌梗塞,甚至导致生命危险。
低气压还会引起人的心理变化——
低气压会造成情绪变化、烦躁不安、容易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效应。
专家认为,低气压的生理与心理效应实质上就是人体缺氧的表现。一旦气压重新升高,上述症状就会减缓或在无形中消失。
对待某些疾病呢——
气压变化,对人的失眠、精神分裂等疾病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当冷锋过境或冷气团入侵,气压骤升骤降时,失眠、精神分裂现象就会加剧。
医疗气象学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的骚动不安,与气压值变化呈正相关关系。
4 脑组织对负氧离子最敏感
春天,时常刮起大风。而强烈的大风常使空气中的“维生素”——负氧离子大大减少。
空气是由无数分子组成的,由于自然界的宇宙射线、紫外线、土壤和空气放射线的影响,有些空气分子会释放出电子,在通常的大气压下,自由电子大部分被氧气所获得,因而,常常把空气负离子统称为“负氧离子”。
负氧离子和健康有何关系?
神经系统:脑组织对负氧离子最为敏感。
负氧离子可使脑组织的氧化过程力度加强,使脑组织获得更多的氧,进而使大脑皮层功能及脑力活动加强,精神振奋,工作效益提高,能使睡眠质量得到改善。
心血管系统:负氧离子有明显扩张血管的作用,可解除动脉血管痉挛,达到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的目的。
血液系统:研究证实,负氧离子能使血中红细胞携氧能力升高,有利于血氧输送、吸收和利用。
呼吸系统:负氧离子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最明显,它可以提高人的肺活量。
新陈代谢:负氧离子能激活多种酶,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睡眠。
负氧离子还可改善机体的反应性,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
负氧离子在洁净空气中的寿命有几分钟,而在灰尘中只有几秒钟。春天,强烈的大风,再加上浮尘等,必然使空气中的“维生素”——负氧离子大大减少!
减少会怎样?
当我们进入嘈杂拥挤的人群,会感觉闷热、呼吸不畅;长久地呆在空调房内,会感到胸闷、头晕、乏力、工作效率和健康状况下降,原因是人群中、空调房这样的环境,仅能提供约2-20亿个负氧离子,而人每天需要130亿个负氧离子!
5 次声波让人头痛烦躁
春天的大风,还极易造成次声波。
一般来说,人耳所能接受的声波在20-20000赫兹之间,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
次声波,会引起机体怎样的烦恼?
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内脏,有其固有的振动频率,而这种频率也在0.01-20赫兹之间,和次声波的频率相似。这样一来,当外来的次声波的振动频率与人体内脏的振动频率相同或接近时,就会引起各种脏器的共振,这一共振,会干扰神经系统正常功能,使人产生烦躁、耳鸣、头痛、失眠、恶心、视觉模糊、吞咽困难、肝胃功能失调紊乱等诸多症状,甚至精神沮丧。
6 精神病患者要格外注意
“春捂”是中医养生的要诀。应该捂到什么时候?则要看个人体质的强弱。减衣原则是“下厚上薄”。《千金要方》说:“下厚上薄”,既养阳又收阴。
春天,新陈代谢加快,身体非常需要水果和蔬菜,以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原因是,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内酶的辅酶和辅基,而酶是人体新陈代谢必须的催化剂。
特别要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和铁质的食物。因为,缺乏B族维生素时容易使人情绪不稳、烦躁易怒;人体内缺铁时,也容易出现精神萎靡、困倦无力、情绪不稳定、急躁易怒等症状。
休闲时,多到公园、郊区田野、海滨、湖泊、瀑布附近和森林中去,那里负氧离子含量较多,准会让您头脑清醒,呼吸舒畅!
精神病患者对气温、湿度和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很敏感。有精神病史的患者在春天要更加注意调整和治疗!
春季健康小常识 防风御寒
春天适合早睡早起,多参加户外活动,舒展身体,精神一整天。春季须特别注意防风御寒,养阳敛阴。由于初春天气乍寒乍暖,衣服不可立即减少,因为过早地脱去冬衣,很容易受寒伤肺,引发呼吸系统疾患。根据“春捂秋冻”的原则,一定要随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以适应春季气候多变的规律。
晚上吃什么排毒最好 酸奶
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晚上吃的多,睡前喝一杯酸奶能减少肠道腐败菌的繁殖,从而清理肠道内肠毒。而且酸奶能抑制面部黑色素,美白还不反弹。另外,春季气候多变容易引发流感,酸奶中的乳酸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能有效预防春季流感。
立春吃什么好 蜂蜜
中医认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春季气候多变,天气乍寒还暖,人就容易感冒。
由于蜂蜜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还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补品。
春季预防感冒小常识 调适寒温
春季气候多变,要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注意添衣御寒,遇到大风大雨,气温骤降之时要减少外出或避免远行,同时不要过早脱掉御寒冬装,要注意肚脐,腿部的保暖。
春季感冒怎么预防 调适寒温
春季气候多变,要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注意添衣御寒。遇大风大雨,气温骤降时应少外出或避免远行。同时,不要过早脱掉御寒的冬装,要注意脐、腿部的保暖。
准妈妈春季进补适宜平补
春季气候多变,会直接影响人体上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也会下降,当体质不佳时,细菌、病毒等就会乘虚而入。因此,在春季,准妈妈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考虑春季气候,饮食也不例外。
需要注意的是,准妈妈春季进补应以平补为原则,不能一味使用温热补品,以免春季气温上升,加重身体内热,损伤到人体正气,俗话说“鱼生痰,肉生火,白菜豆腐保平安”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春季饮食应重在健脾壮阳,减酸为甘,适量增加蛋白质、B族维生素、钙、镁的摄入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春季宜多吃水果蔬菜,菜宜少放油糖盐。 由于春天气候多变,会直接影响人体上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也会下降,当体质不佳时,病菌、病毒等就会乘虚而入。因此,在春季,孕妇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考虑春季气候,饮食也不例外。
1.早晨起来喝两杯水,一杯白开水,一杯淡盐开水,多喝水可有效预防“气象综合症”;
2.临睡前,冲泡一杯由玫瑰花、酸枣仁、茯苓、甘草混合的玫瑰晚茶,可以消疲劳、安睡眠;
3.多吃点蜂蜜、香蕉、百合、冰糖、白萝卜等养阴润燥的食物,则能缓解“上火”症状;
4.偶尔吃点韭菜,因为春季气候忽冷忽热,韭菜性温,最适合保养人体内的阳气;
5.多吃以大枣、山药、大米、小米煮的粥,不仅养生,还可预防胃炎、胃溃疡的复发;
6.适量吃点羊肉、狗肉、雀肉、黑枣等能够恢复和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的食物。
失眠的人为何春天加重
失眠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季最为常见。
有研究表明,这是因为春天气候多变,影响人的情绪,容易干扰人体固有的生理功能;加之气压较低,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产生烦躁、抑郁、焦虑情绪,睡眠质量自然受到影响。如自身适应能力差,就容易诱发失眠。
春季要防止关节炎复发
1、春季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乍寒乍暖,一时间人们的身体一时间难以适应这种气候变化,风湿病患者多数自身调节能力较差,这个时候受气温不稳定的影响极易使旧病复发。2、春季是传染类疾病的高发季节,很多病菌像链球菌等正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一旦被这些病菌感染,就极易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身体的免疫反应,进而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复发。
春季生活注意什么 忌穿衣不当
熟话说“春捂秋冻”是有道理的,在春季如果穿衣不当的话是很容易引发疾病的。由于春季气候多变,忽冷忽暖,在一天中的早晚天气也较为寒凉,因此春季穿衣需谨慎,不要过早的脱掉棉衣,而应该适应当地气温,合理增减衣物。
儿童春季保健小常识 保护皮肤
春季气候多变,儿童皮肤中的水分散失较多,皮脂腺分泌较少,皮肤容易出现干裂发痒,要让儿童多吃蔬菜、水果,多喝开水,并常用热水洗手、脚、脸,再适当搽点护肤霜。
春季与春天的区别
春季与春天没有什么区别,两个可以划等号的;春季四季之一。在中国,春季的开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间),春季的结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间)。在欧美,春季从中国的春分开始,到夏至结束。在爱尔兰,2月~4月被定为春季,在南半球,9月~11月被定为春季。春天又称春季,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北半球为公历3——5月份,而在南半球则从9——11月,如澳大利亚。气候学上以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为春季的开始。春天气候温暖适中,中国内陆大部分地区少雨,万物生机萌发,气候多变,乍暖还寒。
孕妇春季进补饮食注意事项
春季万物始动,阳气生发,饮食应重在健脾壮阳,减酸为甘,适量增加蛋白质、B族维生素、钙、镁的摄入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春季宜多吃水果蔬菜,菜宜少放油、糖、盐。
由于春天气候多变,会直接影响人体上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也会下降,当体质不佳时,细菌、病毒等就会乘虚而入。因此,在春季,孕妇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考虑春季气候,饮食也不例外。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春季进补应以平补为原则,不能一味使用温热补品,以免春季气温上升,加重身体内热,损伤到人体正气,俗话说“鱼生痰,肉生火,白菜豆腐保平安”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孕妇春季进补饮食注意事项
春季饮食应重在健脾壮阳,减酸为甘,适量增加蛋白质、B族维生素、钙、镁的摄入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春季宜多吃水果蔬菜,菜宜少放油糖盐。 由于春天气候多变,会直接影响人体上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也会下降,当体质不佳时,病菌、病毒等就会乘虚而入。因此,在春季,孕妇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考虑春季气候,饮食也不例外。
a.孕妇早晨起来喝两杯水,一杯白开水,一杯淡盐开水,多喝水可有效预防“气象综合症”;
b.孕妇临睡前,冲泡一杯由玫瑰花、酸枣仁、茯苓、甘草混合的玫瑰晚茶,可以消疲劳、安睡眠;
c.孕妇食用如蜂蜜、香蕉、百合、冰糖、白萝卜等养阴润燥的食物,则能缓解“上火”症状。
d.孕妇食用以大枣、山药、大米、小米煮的粥,不仅养生,还可预防胃炎、胃溃疡的复发。
e.孕妇春季宜摄食适量的羊肉、狗肉、雀肉、黑枣等能够恢复和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的食物。
f.韭菜最适宜在春季食用,因为春季气候忽冷忽热,韭菜性温,最适合保养人体内的阳气。
怎么预防哮喘复发 注意气候变化
哮喘患者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如气温骤变或气压下降可刺激哮喘发作,一般在每年4月下旬至6月及9月中旬以后更易发病。因此,在气候多变时应加倍小心,及时增减衣服,防止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