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胶质瘤是怎么回事呢

胶质瘤是怎么回事呢

脑胶质瘤又叫做神经胶质瘤,是脑肿瘤的一种,一般情况下脑胶质瘤不容易治疗,属于恶性脑肿瘤,而且由于长在脑部很重要的部位,也不容易手术切除,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引起脑胶质瘤的原因,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尽量的预防。

1.遗传因素。这里不是说脑胶质会遗传的问题,而是说由于身体的某些缺陷,会增加人体患胶质瘤的几率。

2.感染。从很多试验中发现,病毒感染会诱发脑肿瘤,特别是女性在怀孕的时候如果感染病毒的话,胎儿患病的几率很高。

3.电离辐射:长期暴露在有辐射的环境中,如Х射线、γ射线、核辐射等,患脑胶质瘤的机会就会增加。

4.污染的空气:已经证实不仅长期工作在有空气污染环境中的劳动者发生脑肿瘤的几率明显增加,就是他的孩子肿瘤发生率也高于其他的孩子。这些职业主要与造纸、磨粉、手工业、印刷、化工、炼油和金属冶炼等有关,主要是空气中存在着大量的烃类化合物。有杀虫剂污染的空气也在此列。

5.亚硝基化合物:这类化合物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已经广泛存在于我们生存的环境中,特别是产生于食物的加工过程中。

脑胶质瘤该如何预防呢

脑胶质瘤(脑胶质细胞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6%,在1996年第三届(悉尼)国际肿瘤控制大会总结的资料中统计,脑胶质瘤的发病率为3~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手术加放化疗的平均生存期仅为8~11个月。脑肿瘤中胶质细胞瘤发病率最高,综合发病年龄高峰在 30-40岁,或10-20岁。大脑半球发生的胶质瘤约占全部胶质瘤的51.4%,以星形细胞瘤为最多,其次是胶质细胞瘤和少枝胶质细胞瘤,脑室系统也是胶质瘤较多的发生部位,占胶质瘤总数的23 .9%,主要为管膜瘤,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小脑胶质瘤占胶质瘤总数的13%,主要为星形细胞瘤。

参照一般肿瘤的预防方法,了解肿瘤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可降低肿瘤的危险。预防肿瘤的发生有2个基本线索,即使肿瘤在体内已经开始形成,它们也可帮助机体提高抵抗力,这些策略如下所述:

1、避免有害物质侵袭(促癌因素) 就是能够帮助我们避免或尽可能少接触有害物质。

肿瘤发生的一些相关因素在发病前进行预防。很多癌症在它们形成以前是能够预防的。1988年美国的一份报告详细比较了国际上恶性肿瘤相关情况,提出许多已知的恶性肿瘤其外部因素原则上是可以预防的,即大约 80%的恶性肿瘤是可以通过简单的生活方式改变而预防。继续追溯,1969年Higginson医生所作的研究总结出90%的恶性肿瘤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即是指我们呼吸的空气、喝的水、选择制作的食品、活动的习惯和社会关系等。

2、提高机体抵御肿瘤的免疫力 能够帮助提高和加强机体免疫系统与肿瘤斗争。

目前肿瘤是可以治愈的,但是脑胶质瘤本来可以预防为什么非要等到危害到我们健康的时候我们才去想办法呢?所以我们提倡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对疾病进行预防,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大家一定要多多的关注疾病的常识,平时也要加强身体锻炼。

胶质瘤真的可以治好吗

脑胶质瘤属于神经性的脑部恶性肿瘤,一旦发病,对于人体的伤害极大,有的患者甚至是痛不欲生,而且现在的发病率也是呈现逐渐上升的态势,所以,发病以后,要积极的治疗,那么,胶质瘤真的可以治好吗?

脑胶质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特别是5至9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脑胶质瘤是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易复发是其特点,是颅内最常见原发肿瘤,大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是神经外科临床工作的一个难题。最大程度地切除病灶,同时尽可能地保护正常脑功能,而又能大限度地保留神经功能,避免术后神经功能缺失,这不仅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而且可获得满意的长期预后,是脑胶质瘤手术治疗的最高目标。

脑胶质瘤病人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与手术切除程度密切相关。脑胶质瘤的治疗一直是困扰神经外科医师的难题之一,尤其是大脑功能区(与语言、运动和感觉功能密切相关的皮质和皮质下通路)胶质瘤及低级别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是神经外科临床工作的一个难题,其主要矛盾是肿瘤的切除程度与神经功能的取舍,目前主张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治疗仍然是功能区脑胶质瘤最常用的也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彻底切除肿瘤是提高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但常规手术方法切除位于功能区胶质瘤往往因易造成神经功能障碍而不能达到最大限度地切除。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术者在术中无法正确明辨功能区皮层及皮层下结构与病变的关系。因此如何进行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一直是神经外科手术研究所关注的问题。但是尽早治疗,积极手术对病情控制还是非常重要的!

脑胶质瘤是否能一次性根治

很多胶质瘤患者和家属都想知道一个问题:胶质瘤是否可以治疗好?

专家表示,任何疾病的治疗效果都和疾病特点、治疗过程有关,脑胶质瘤也是如此。

脑胶质瘤为颅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脑瘤疾病,胶质瘤会直接导致病人丧失多种功能,产生运动障碍、视觉障碍和语言障碍等,生活质量极差;随着肿瘤增长很快出现患者较高的致残和脑功能缺失,临床表现为偏瘫和痴呆;在较短时间内肿瘤的进展就会危及患者生命,死亡率很高。因此,胶质瘤的治疗确实有困难。

目前,胶质瘤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由于肿瘤浸润性生长,与脑组织间无明显边界,除早期肿瘤小且位于适当部位者外,难以作到全部切除,一般都主张综合治疗,即术后配合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可延缓复发及延长生存期。

胶质瘤的预后与胶质瘤手术切除方式、胶质瘤的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以及胶质瘤患者的身体情况有关。一般情况下,如果胶质瘤能行全部切除术,把肿瘤切除干净即可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并且病理分级低于2级(含2级)者,预后较好,术后定期复查即可而不需要做其他的治疗如放化疗等治疗。

然而对于无法行全部切除术的胶质瘤并且病理分级较高者,则预后较差,一般都需要行放化疗,以巩固治疗效果并提高胶质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最大限度地减轻痛苦

胶质瘤是癌症吗

神经胶质瘤简称胶质瘤,也称为胶质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占所有颅内原发肿瘤的一半,广义是指所有神经上皮来源的肿瘤,狭义是指源于各类胶质细胞的肿瘤。分为星形细胞瘤、少支胶质瘤、室管膜瘤、混合性胶质瘤、脉络丛瘤、来源不肯定的神经上皮组织瘤、神经元及神经元神经胶质混合瘤、松果体实质肿瘤、胚胎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肿瘤。

比如星形细胞瘤,为神经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肿瘤,又可分为:

良性星形细胞瘤、间变型(恶性)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为星形细胞瘤中最恶性的类型)、多型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性星形细胞瘤、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等。

其他的类型也可以具体有分型。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会有病理检查,病理的结果就是具体区分是哪一型的,也就知道是不是恶性了。

脑干胶质瘤的主要分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的分类方案分为星形细胞瘤、少支胶质瘤、室管膜瘤、混合性胶质瘤、脉络丛瘤、来源不肯定的神经上皮组织瘤、神经元及神经元神经胶质混合瘤、松果体实质肿瘤、胚胎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肿瘤。

1.星形细胞瘤

为神经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肿瘤。

成人多见于大脑半球,儿童则多见于小脑。

(1)良性星形细胞瘤①纤维型星形细胞瘤。②原浆型星形细胞瘤。③饲肥型星形细胞瘤。

(2)间变型(恶性)星形细胞瘤是星形细胞瘤中的恶性类型。

(3)胶质母细胞瘤为星形细胞瘤中最恶性的类型。

(4)多型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是一种位于脑表浅的坚实型肿瘤。

(5)室管膜下巨细胞性星形细胞瘤多与结节性硬化症伴同。

(6)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可分布于大脑半球、下丘脑区、前视路、脑干及小脑。

2.少支胶质瘤

可分为两个级别:少支胶质瘤及间变型(恶性)少支胶质瘤。

3.室管膜瘤及间变型(恶性)室管膜瘤

为由室管膜上皮发生的肿瘤。

4.混合性胶质瘤

是一种胶质瘤包含有两种胶质细胞成分。

5.脉络丛瘤

分为脉络丛乳头瘤与脉络丛癌两类。

6.来源不肯定的神经上皮瘤

包括三种病变:星形母细胞瘤瘤、极性胶质母细胞瘤、大脑胶质瘤病。

7.神经元及神经元神经胶质混合瘤

包括神经节细胞瘤、神经节神经胶质瘤、促结缔组织性婴儿神经节胶质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中央神经细胞瘤。

8.松果体实质肿瘤

可分为松果体细胞瘤及松果体母细胞瘤、混合/过渡型果体细胞瘤,两者均较少见。

9.胚胎性肿瘤

属于胚胎性脑肿瘤的有髓上皮瘤、神经母细胞瘤、室管膜母细胞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髓母细胞瘤。

10.神经母细胞瘤肿瘤。

胶质瘤的发病的原因是什么

神经胶质瘤简称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神经外胚层发生的肿瘤有两类,一类由间质细胞形成,称为胶质瘤;另一类由实质细胞形成,称神经元肿瘤。

胶质瘤的发病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从病原学与形态学上还不能将这两类肿瘤完全区别,而起源于间质细胞的胶质瘤又比起源于实质细胞的神经元肿瘤常见得多,所以将神经元肿瘤包括有胶质瘤中,统称为胶质瘤。胶质瘤以男性较多见,特别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各型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中年,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年,髓母细胞瘤几乎都发生在儿童。胶质瘤的部位与年龄也有一定关系,如大脑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成人,小脑胶质瘤多见于儿童。各类型神经胶质瘤各有其好发年龄,如星形细胞瘤多见于壮年,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中年,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年,髓母细胞瘤大多发生在儿童。各类型神经胶质瘤的好发部位亦不同,如星形细胞瘤多发生在成人大脑半球,在儿童则多发生在小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几乎均发生于大脑半球;室管膜瘤多见于脑室;少枝胶质细胞瘤绝大多数发生于大脑半球,髓母细胞瘤几乎均发生于小脑蚓部。

以上内容就是胶质瘤的发病的原因是什么的详细介绍,祝您健康。

胶质母细胞瘤是什么

胶质母细胞瘤是星形细胞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瘤,属WHO Ⅳ级。肿瘤位于皮质下,成浸润性生长,常侵犯几个脑叶,并侵犯深部结构,还可经胼胝体波及对侧大脑半球。发生部位以额叶最多见,其他依次为颞叶/顶叶,少数可见于枕叶/丘脑和基底节等。胶质母细胞瘤可原发于脑实质内,亦可呈继发性。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多数由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进一步恶变而来,少部分可由混合性胶质瘤、少枝胶质瘤或室管膜瘤演变而成。

目前有研究发现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与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分子发生机制不同。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分子改变以EGFR的扩增与过量表达为主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则以p53的突变为主要表现。

莫名头痛要重视警惕脑胶质瘤

如果遇到莫名的头痛,而且难以缓解,要引起重视,尽早做个详细的检查,很有可能是患上了脑胶质瘤。脑胶质瘤是由于大脑和脊髓胶质细胞癌变所产生的、最常见的原发性颅脑肿瘤。那么,脑胶质瘤为何会莫名头疼?除此之外,脑胶质瘤还有哪些症状呢,又有哪些危害?

脑胶质瘤为何会头疼?

头痛大多由于颅内压增高所致,如果患有肿瘤,随着肿瘤增长颅内压逐渐增高,压迫、牵扯颅内疼痛敏感结构如血管、硬膜和某些颅神经而产生头痛。大多为跳痛、胀痛,部位多在额颞部或枕部,一侧大脑半球浅在的肿瘤,头痛可主要在患侧、头痛开始为间歇性,多发生于清晨,随着肿瘤的进展,头痛逐渐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神经胶质瘤是癌症吗

神经胶质瘤简称胶质瘤,也称为胶质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占所有颅内原发肿瘤的一半,广义是指所有神经上皮来源的肿瘤,狭义是指源于各类胶质细胞的肿瘤。分为星形细胞瘤、少支胶质瘤、室管膜瘤、混合性胶质瘤、脉络丛瘤、来源不肯定的神经上皮组织瘤、神经元及神经元神经胶质混合瘤、松果体实质肿瘤、胚胎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肿瘤。比如星形细胞瘤,为神经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肿瘤,又可分为:良性星形细胞瘤、间变型(恶性)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为星形细胞瘤中最恶性的类型)、多型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性星形细胞瘤、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等。其他的类型也可以具体有分型。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会有病理检查,病理的结果就是具体区分是哪一型的,也就知道是不是恶性了。

神经胶质瘤有哪些分类呢

1.星形细胞瘤

为神经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肿瘤。

成人多见于大脑半球,儿童则多见于小脑。可分为如下类型:

(1)良性星形细胞瘤①纤维型星形细胞瘤。②原浆型星形细胞瘤。③饲肥型星形细胞瘤。

(2)间变型(恶性)星形细胞瘤是星形细胞瘤中的恶性类型。

(3)胶质母细胞瘤为星形细胞瘤中最恶性的类型。

(4)多型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是一种位于脑表浅的坚实型肿瘤。

(5)室管膜下巨细胞性星形细胞瘤多与结节性硬化症伴同。

(6)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可分布于大脑半球、下丘脑区、前视路、脑干及小脑。

2.少支胶质瘤

可分为两个级别:少支胶质瘤及间变型(恶性)少支胶质瘤。

3.室管膜瘤及间变型(恶性)室管膜瘤

为由室管膜上皮发生的肿瘤。

4.混合性胶质瘤

是一种胶质瘤包含有两种胶质细胞成分。

5.脉络丛瘤

分为脉络丛乳头瘤与脉络丛癌两类。

6.来源不肯定的神经上皮瘤

包括三种病变:星形母细胞瘤瘤、极性胶质母细胞瘤、大脑胶质瘤病。

7.神经元及神经元神经胶质混合瘤

包括神经节细胞瘤、神经节神经胶质瘤、促结缔组织性婴儿神经节胶质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中央神经细胞瘤。

8.松果体实质肿瘤

可分为松果体细胞瘤及松果体母细胞瘤、混合/过渡型果体细胞瘤,两者均较少见。

9.胚胎性肿瘤

属于胚胎性脑肿瘤的有髓上皮瘤、神经母细胞瘤、室管膜母细胞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髓母细胞瘤。

10.神经母细胞瘤肿瘤

妈妈要预防孩子患胶质瘤

天真活泼的丫丫今年7岁,3个月前开始变得沉默寡言,经常出现呕吐症状。开始丫丫的妈妈还以为是消化不良。到后来,丫丫就开始嚷着头痛,这才引起了丫妈妈的重视。医生通过一些列细致检查,还做了肿瘤标志物筛查,最终丫丫确诊患为神经胶质细胞瘤。

专家指出儿童胶质瘤容易发生在6~8岁,是儿童常见脑干肿瘤,呕吐、头痛、精神不振都是因脑瘤所起。

专家介绍:脑干神经胶质瘤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为常见的原发性肿瘤,是头部肿瘤多发的恶性肿瘤,约占40.49%。儿童胶质瘤约占儿童脑瘤的13%,位于脑干,一般无法手术治疗,有些可接受放射治疗,是儿童常见的脑干肿瘤。

儿童出现哪些症状应引起妈妈们注意,当心是胶质瘤的早期症状,尽早带孩子去医院诊断治疗,只有早预防,治疗才有希望。

莫名头痛

胶质瘤引起的头痛很剧烈,时间持续长,反复发作;

头颅增大

儿童患上胶质瘤,容易并发脑积水,从而出现头颅增大,像媒体多次报道过的“大头娃娃”,都是患了胶质瘤引起。

恶心呕吐

儿童肿瘤多数长在后颅窝部位,肿瘤易侵犯小脑,从而引起恶心呕吐。

走路不稳

孩童过了学走路年龄后,但依然走路不平稳。

近视不断加深

这是因为胶质瘤压迫视神经引起。

癫痫抽筋

小儿无缘无故高热惊厥、癫痫发作,可能是胶质瘤的信号。

莫名肥胖

现在的孩子吃得太好,小胖墩比较多。但是,孩子莫名其妙过分肥胖,家长还是要查原因。

发育异常

有的小儿小小年纪就开始长阴毛,出现性早熟症状。事实上,胶质瘤会引起大脑脑垂体的变化,导致激素分泌紊乱,从而出现性早熟等。

如何预防脑胶质瘤

脑胶质瘤(脑胶质细胞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6%。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公布按死亡率顺序排位,恶性胶质瘤是34岁以下肿瘤患者的第2位死亡原因,是35~54岁患者的第3位死亡原因。因此预防脑胶质瘤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1、避免有害物质侵袭(促癌因素) 就是能够帮助我们避免或尽可能少接触有害物质。

肿瘤发生的一些相关因素在发病前进行预防。很多癌症在它们形成以前是能够预防的。1988年美国的一份报告详细比较了国际上恶性肿瘤相关情况,提出许多已知的恶性肿瘤其外部因素原则上是可以预防的,即大约 80%的恶性肿瘤是可以通过简单的生活方式改变而预防。继续追溯,1969年Higginson医生所作的研究总结出90%的恶性肿瘤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即是指我们呼吸的空气、喝的水、选择制作的食品、活动的习惯和社会关系等。

2、提高机体抵御肿瘤的免疫力 能够帮助提高和加强机体免疫系统与肿瘤斗争。

目前肿瘤是可以治愈的,提倡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对疾病进行预防,为了健康一定要多多的关注疾病的常识,平时也要加强身体锻炼。

鼻神经胶质瘤病例

神经胶质瘤是神经系统原发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占神经系统原发肿瘤的50%以上。本文介绍鼻神经胶质瘤病例1例。……

鼻神经胶质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先天性脑神经组织发育异常, 并非真正的肿瘤。自Reid( 1852) 和Berger ( 1890) 相继报道至今, 文献报告先天性鼻神经胶质瘤仅占全部神经系统肿瘤的0.11%。我科遇到1 例, 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患儿, 女, 2 岁。2007 年1 月22日入院。主诉: 出生即发现鼻根部包块, 色粉红,表面光滑, 无疼痛, 溃破, 无鼻阻, 随年龄增长无逐渐增大。患儿1 岁左右曾行鼻腔+ 颅脑CT 扫描示: 鼻根部1.1cm×1.7cm×1.2cm 类圆形软组织影, 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周围骨质无破坏, 脑组织及颅骨结构无异常, 鼻腔及鼻窦未见异常。当时因患儿年龄小未做特殊处理。

检查: 体温、呼吸正常, 脉搏快, 营养中等,头颅、躯干、四肢发育正常。心电图提示: 窦性心动过速; 胸片正常。两眼距略增宽, 眼裂正常,鼻根部可见约1.0cm×1.5cm 大小粉红色包块, 表面光滑, 触之韧, 无触痛。鼻中隔居中, 鼻腔黏膜光滑, 鼻甲不大, 鼻道未见分泌物, 鼻通气良好。

手术于全麻下行鼻根部包块切除术。术中见包块有完整被膜包裹, 质中等。切下包块约1.0cm×1.5cm 大小, 全部组织送病检。经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报告: 鼻神经胶质瘤( 鼻外型) 。术后1 周鼻根部伤口拆线, 愈合良好出院, 随访至今无复发。

讨论: 鼻神经胶质细胞瘤是较罕见的神经组织的“ 良性肿瘤”, 是先天性神经源性鼻部肿物。病因尚无定论, 多数学者认为此瘤虽具某些肿瘤特征, 但实为先天的异位脑组织。目前认为:①是在胚胎时期神经外胚层组织经盲孔突入鼻前间隙, 盲孔闭合后, 使该部分脑组织存留于鼻前间隙, 可以形成鼻内型神经胶质瘤, 常有茎蒂通过筛板或额骨缺损处与颅内相通。膨出的脑组织经鼻额囟向外突出, 存留于外鼻皮肤之下,可以形成鼻外型神经胶质瘤。若鼻内、外肿物通过鼻额缝, 鼻骨侧缘或鼻骨缺损处有蒂相通, 可以形成鼻内外混合型神经胶质瘤。②胚胎时期嗅神经附近的神经胶质细胞经筛板突入鼻腔而形成神经胶质瘤。③来自异位的神经胶质组织。

相关推荐

胶质瘤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肿瘤的性质几乎皆为胶质瘤,以星形细胞瘤和多形胶质母细胞瘤最多见,部分可为神经节胶质瘤和室管膜瘤。位于脑干上段主要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而脑干下段则以胶质母细胞瘤居多。 (二)发病机制 1.纤维型 常见类型。肿瘤中有神经胶质纤维,这与原浆型的主要区别,肿瘤质地较韧,弥漫纤维型的切面呈白色,与脑白质不易区别。邻近皮质常被肿瘤浸润,色泽变深,与白质的分界模糊,肿瘤中心可有囊性变。局灶纤维型的边界光整,主要见于小脑,常有囊性变。在镜下间质中有神经胶质纤维,交叉分布于瘤细胞之间,瘤细胞为纤维型星形

怎么治疗脑胶质瘤

常规手术治疗(开颅手术):手术切除治疗脑胶质瘤以前治疗的首选方式,原因胶质瘤大,切除能尽快改善症状缓解高颅压症状;但脑胶质瘤生长特点为浸润性生长,与正常脑组织无明显界限,多数不限于一个脑叶,向脑组织外呈指状深入破坏脑组织,肿瘤和正常脑组织边界不清,手术切除一般不能完全切除,残留的组织会引起复发,这个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很大弊端。伽马刀治疗脑胶质瘤,它采用伽玛射线几何聚焦方式,通过精确的立体定向,将经过规划的一定剂量的伽玛射线集中射于体内的预选靶点,一次性、致死性地摧毁点内的组织,以达到外科手术切除

胶质瘤的死亡率

据介绍,脑胶质瘤起源于脑部神经胶质细胞,最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45%左右。在儿童恶性肿瘤中排第二位,近30年来,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发生率逐年递增,年增长率约为1.2%,中老年人群尤为明显。据文献报道,中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3-6人/10万人,年死亡人数达3万人。 脑胶质瘤在发生之初,通常没有典型的症状。随着肿瘤的不断增大,会表现出如下症状:一颅内压增高和其他一般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等。另一脑组织受肿瘤的压迫、浸润、破坏所产生的局部症状,局部症状依肿瘤生

怎么治疗脑胶质瘤

常规手术治疗(开颅手术):手术切除治疗脑胶质瘤以前治疗的首选方式,原因胶质瘤大,切除能尽快改善症状缓解高颅压症状;但脑胶质瘤生长特点为浸润性生长,与正常脑组织无明显界限,多数不限于一个脑叶,向脑组织外呈指状深入破坏脑组织,肿瘤和正常脑组织边界不清,手术切除一般不能完全切除,残留的组织会引起复发,这个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很大弊端。 伽马刀治疗脑胶质瘤,它采用伽玛射线几何聚焦方式,通过精确的立体定向,将经过规划的一定剂量的伽玛射线集中射于体内的预选靶点,一次性、致死性地摧毁点内的组织,以达到外科手术切

胶质瘤怎么确诊

胶质瘤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起源于神经间质细胞,即神经胶质、室管膜、脉络丛上皮和神经实质细胞,即神经元。脑胶质瘤发病率在脑肿瘤中比较高,而且恶性程度非常高,因此早期诊断非常关键。下面介绍胶质瘤怎么确诊。 胶质瘤怎么确诊 1放射性同位素扫描Y射线脑图 生长较快血运丰富的肿瘤,其血脑屏障通透性高,同位素吸收率高。如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显示同位素浓集影像,中间可有由于坏死、囊肿形成的低密度区,需根据其形状、多发性等与转移瘤相鉴别。星形细胞瘤等较良性的神经胶质瘤则浓度较低,常略高于周围脑组织,影像欠清晰,有的可

脑膜瘤良性的还恶性的 脑膜瘤和脑肿瘤一样吗

脑膜瘤和脑肿瘤两个不一样的概念。 脑膜瘤指起源于脑膜上皮细胞的肿瘤,单指的脑肿瘤中某一种类型的肿瘤。而脑肿瘤则包括了脑膜瘤、垂体瘤、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水母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还包括其他部位来源的继发性转移癌。脑膜瘤脑肿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多为良性,生长缓慢,手术效果相对其他肿瘤较好,基本可以达到治愈的程度。

胶质瘤的化疗方案

胶质瘤颅内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目前纤维外科手术结合放化疗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因此, 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和更有效的治疗靶点, 当今胶质瘤治疗的研究重点。所谓细胞静止疗法( cy-tostatic therapy) 如抗血管生成以及近年来肿瘤治疗的热点- 分子靶向治疗, 可望达到与肿瘤和平共处的。与传统的细胞毒化疗不同,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等一系列生物学行为的分子靶点, 特异的攻击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损害。分子靶向药物联合细胞毒化疗治疗胶质瘤的临床研

胶质瘤的分类

1级(I级):比较少见。但治疗效果比较好,如果能够全切,可以治愈不复发。 2级(Ⅱ级):主要包括星形细胞瘤(星形细胞胶质瘤)、少突细胞胶质瘤、少突-星形细胞胶质瘤、室管膜瘤、粘液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得了这种脑胶质瘤,如果切除肿瘤的风险比较低,能够全切,那么术后的平均寿命可以达到8~9年;如果没法全切,肿瘤风险值比较高,那么复发的可能性就更大,术后平均寿命会下降至3年左右。 3级(Ⅲ级):主要包括间变型星形细胞瘤(星形细胞胶质瘤)、间变型少突细胞胶质瘤、间变型少突-星形细胞胶质瘤、间变型室管膜瘤。基本上都

脑部胶质瘤什么

1、精神异常:位于大脑前部额叶的脑胶质瘤可破坏额叶的精神活动,引起兴奋、躁动、忧郁、压抑、遗忘、虚构等精神异常表现,因此精神异常胶质瘤的常见早期症状。 2、视力障碍:颅内压增高时会使眼球静脉血回流不畅,导致淤血水肿,损伤眼底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致视力下降,这在脑胶质瘤的早期症状中非常常见。 3、单侧肢体感觉异常:位于脑半球中部的顶叶,专管感觉,该部位脑胶质瘤瘤常会导致单侧肢体痛、温、震动、形体辨别觉减退或消失。 4、呕吐:由于颅内压力的增高,致使延髓呼吸中枢受到刺激,从而出现呕吐,呕吐多在头痛之后出现

胶质瘤真的能彻底根治吗

脑干肿瘤(脑干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1.4%。主要为神经胶质瘤,其中以星形细胞瘤和极性成胶质细胞瘤较为多见,其次少枝胶质细胞瘤、室管膜胶质瘤、髓母细胞瘤,此外还可见到血管瘤、囊肿、畸胎瘤、结核瘤、转移性肿瘤等。儿童及青少年好发,特别5~9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儿童病人常以分化较差的极性成胶质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为多,成年病人则以星形细胞瘤为多。儿童患者病程短、进展快;常在较短时间内即引起严重的脑干症状;成年患者病程长、进展慢,可数月甚至1年以上始出现严重的脑干症状。 源自神经上皮的肿瘤统称为脑胶质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