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警惕口腔白斑癌变

警惕口腔白斑癌变

警惕口腔白斑预防癌变可能

1.患者年龄比较大,在60岁以上的人群应该定期复查。

2.一些年轻的女性患者出现特发型白斑恶变可能性大。

3.一些吸烟史比较长,烟量大的患者发生癌变的可能性比较大。

4.白斑生于舌缘、舌腹、口底以及口角等危险部位发生癌变的可能性比较大。

5.一些疣状、颗粒型溃疡或糜烂型易恶变。

6.患者口腔内部的上皮组织异常增生,程度越严重越容易出现恶变。

7.患者因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病症容易发生恶变。

8.患者的病变治疗时间比较长,但是依旧没有缓解迹象应该注意。

9.患者的口腔患处有刺激痛或者自发痛也要注意。

从口腔癌前期病变就开始注意

口腔癌是指发生于口腔的恶性肿瘤,包括唇癌、牙龈癌,舌癌,软硬腭癌、颌骨癌,口底癌、口咽癌、涎腺癌和上颌窦癌以及发生于颜面部皮肤粘膜的癌症等,口腔癌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口腔癌以男性多见。口腔癌病例中,以舌活动部癌最常见,其次为颊粘膜癌。

口腔粘膜白斑与增生性红斑常是一种癌前期病变,Silveman等报道257例口腔粘膜白斑病,平均追踪7.2年,45例经活检证实为鳞癌(17.5%),经以往报道的0.13%~6%高,因此不论口腔粘膜白斑病病程多长及其良性表现,均需长期随访以便早期发现癌变,据国内口腔粘膜白斑防治科研协作组1980年普查报道,中国人白斑患病率为10.47%,虽白斑癌变者甚少约为3%~5%,但舌是白斑的好发部位,白斑癌变的舌癌在舌癌中可占1.6%~23%,Silverman等还指出癌前变除粘膜白斑病外,增生性红斑更危险,其恶变几达白斑病人的4倍,有作者认为红斑实际上已是早期癌,其红色是肿瘤血管生成及机体对肿瘤发生免疫反应的结果,Kramer等报道舌和口底白斑病人,平均随4.3年,癌变占15%,且红白斑变比白斑的高5倍,对红白斑病变取活检应尽可能从红斑区取材,此区阳性率较高。

口腔癌并不常见,但也是口腔疾病中严重的一种。如果各位朋友发现口腔中出现口腔粘膜白斑与增生性红斑的相关症状,就要及时到医院检查,避免患上口腔癌。不论是什么疾病都应该早一点治疗,早一点减小患上口腔癌的几率。

口腔粘膜白斑是艾滋病吗

1、口腔白斑是艾滋病吗

口腔粘膜白斑可能是艾滋病的表现之一,但同时也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局部刺激因素是白斑的一个重要因素。吸烟是最为普通因素,白斑病人中竟有80%~90%左右的患者都有吸烟习惯。发病位置和烟刺激位置相同。还有咀槟榔、酒醋、辣烫、不良修复体、残冠及残根刺激也会引发白斑的。

全身因素也会引发口腔白斑,常见的有白色念珠菌感染,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不足、梅毒和射线、口干症等,这些因素都和白点有一定的关系。患者主要子中老年群体为主,男女发病比例大概是13.5∶1。

除此之外,口腔出现白点往往是癌前损害,通过镜下观察,会发现上皮异常增生,核深染,有丝分裂,极性消失,核浆比变化以及异角化等。而且,上皮形态会变成皱纸状或疣状,虽不同征癌前变化,可以则要高度警惕。

2、艾滋病和普通口腔白斑的区别

2.1、艾滋病口腔白斑的症状

据了解,艾滋病感染早期会出现口腔念珠菌感染、体重快速下降、腹泻、抑郁、皮疹等等症状。而鹅口疮、口腔白斑、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最常见的疾病病症。

与HIV感染密切相关的口腔病变有以下几种:白色念球菌病又分红斑型和假膜性两种类型。口腔毛状白斑是发生率仅次于念珠菌病的常见的口腔表征,也是HIV相关疾病的标志,几乎仅见于HIV感染和艾滋病人人群。

2.2、普通口腔白斑的症状

普通的口腔白斑在口腔黏膜呈白色斑块,稍高于黏膜表面,患者可无自觉症状或有粗糙感。非均质型白斑可有刺激痛。口腔白斑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以颊、舌黏膜多见。表现为一处或多处的白色斑块状病损。患者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可有不适感、粗糙感、木涩感、味觉减退、局部发硬。伴有溃疡时可有自发痛和刺激痛。白斑颜色呈乳白色或灰白色。白斑质地紧密,界限清楚,稍高于黏膜表面,与正常黏膜比较弹性及张力降低。

口腔癌会引起哪些症状

一、食物与口腔癌

据有关资料统计,口腔白斑的发生与喜吃烫、辣食物等饮食习惯有关。白斑是一种口腔癌癌前病变,一般好发于40岁以上者。白斑转化为癌,主要与局部是否继续受到物理化学刺激有关。因为口腔粘膜白斑的早期症状如口腔粘膜粗糙等并不明显,患者对此不重视,往往不能及时发觉和主动就医,导致口腔癌的发生率升高。

因此,喜烫、辣食物者应经常注意自己口腔有无白色的无法祛除的粗糙斑块,若粘膜有粗糙或有异物感或味觉有改变应尽早求医。如有白斑,要经常注意白斑的变化,如白斑周围出现红斑、斑块变硬,甚至有出血、溃疡等现象要特别警惕。

二、溃疡不愈

口腔溃疡的病程一般不超过两周,如果烧灼感、疼痛等症状超过两周仍不见好,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因为,口腔癌常表现为溃疡的形式,四周边缘隆起,中央凹凸不平,并有坏死组织覆盖,疼痛明显。

专家指出:口腔癌之所以难发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多数口腔癌在早期是无痛的。

疼痛明显:早期一般无痛或仅有局部异常摩擦感,溃破后疼痛明显,随着肿瘤进一步侵犯神经,可引发耳部和咽喉痛。

三、淋巴结肿大

口腔癌多向附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病灶很小,甚至症状还不明显,但颈部淋巴结却发现了转移的癌细胞。因此,颈部淋巴结如突然肿大,需检查口腔。

功能障碍:肿瘤可能侵犯张闭口肌肉和下颌关节,导致开闭口运动受限。

如何预防口腔白斑癌变

(1)维生素A缺乏。

(2)吸烟。

(3)慢性刺激如残根、残冠、不合适假牙的长期刺激、嗜酒、长期吃过烫食物等。

白斑好发于颊、唇、舌,其次为腭、牙龈及口底。常表现为外形不规则,大小不一,呈灰白或乳白色,稍高出黏膜面的斑块。有的表面有针刺状或融合成绒毛状,也可呈不规则散在分布的颗粒状,高出黏膜。大多数人早期无不适感觉,如发生糜烂或溃疡,则可出现疼痛。医学上分为均质状、疣状、颗粒状及溃疡性四型白斑。白斑恶变的信号为:突然快速增大增厚、周围充血红肿、出血、疼痛,基底形成硬结或形成弹坑状(火山口状)溃疡等。

口腔治疗专家提醒,得了口腔白斑一定要及时针对性的治疗,不要因为自己的疏忽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另外口腔治疗专家还提醒健康人群,及时的口腔白斑也很重要,由于造成它的原因很多,平时的一些不良习惯也许就是造成口腔白斑的病因,所以要引起大家的重视。那么就让我们跟随口腔治疗专家一起来看一下,该如何预防口腔白斑才好呢?

预防白斑恶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去除口腔内一切可能的刺激物,如残根、残冠、不合适的假牙等。

(2)局部可用维生素药膜。

(3)戒除烟、酒,少吃过烫及刺激性大的食物。

(4)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维生素A及维甲酸。

(5)定期到口腔科检查,有恶变倾向者立即手术切除。

口腔癌病变有哪些危害

白斑:癌变率较高。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尤其是吸烟者。白斑在口腔粘膜上表现为角化性白色斑块,表面粗糙,边缘清楚,稍有隆起或明显高出粘膜,有皱纹或浅的裂痕,局部可有不适或异物感,甚至灼痛。

红斑:癌变率比白斑高5倍。红斑好发于舌腹部,颊粘膜和牙龈处,表面鲜红,光滑,界限清楚,软而无触痛,中老年人多见。

扁平苔藓:女性多见,好发于颊粘膜处,呈白色条纹状,为上皮角化或过度角化病变。

乳头状瘤:好发于舌、唇、颊和上腭粘膜处。发生在白斑基础上的乳头状瘤则呈灰白色。

粘膜黑斑及色素痣:口腔粘膜黑色素斑多发生于颊粘膜、牙龈及硬腭处,约有30%的黑色素斑可发展成恶性黑色素瘤。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口腔癌病变危害,患者可以多了解一下。口腔癌的发病原因还没有确定,所以预防难度很大,提醒大家,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过度的抽烟喝酒都会危害健康,口腔癌就和这些有关,我们为了自己的健康要远离烟酒,珍爱健康。

口腔溃疡症状

1、颜色改变

正常的口腔黏膜是粉红色,如果变成白色、褐色或黑色,意味着黏膜表皮细胞发生了变化。

尤其是口腔黏膜变粗糙、变厚或呈硬结,出现口腔黏膜白斑、红斑,很可能已发生癌变。

2、溃疡不愈

口腔溃疡的病程一般不超过两周,如果烧灼感、疼痛等症状超过两周仍不见好,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

因为,口腔癌常表现为溃疡的形式,四周边缘隆起,中央凹凸不平,并有坏死组织覆盖,疼痛明显。

老年人更要预防口腔白斑癌变

口腔黏膜是口腔的“衬里”,其生理功能一点也不比牙齿差。口腔黏膜不但是口腔其他组织的“保护伞”,而且有感觉、免疫、分泌等功能。口腔黏膜的一丁点儿异常,就会“闹”得人寝食难安。与身体其他器官一样,口腔黏膜也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变薄、变干、抵抗力下降。再加上中老年人常患有一些慢性病,口腔黏膜会变得更为“弱不禁风”,容易出现异常,甚至发生口腔黏膜病。

许多口腔黏膜病都会出现口腔黏膜白色斑块,如白色念珠菌病,口腔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其中,口腔白斑是最需要重视的。因为医学上所说的“口腔白斑”特指“口腔白斑病”,它是一种癌前病变!其特征为:乳白色隆起的斑块,表面粗糙或略粗糙,有的斑块发生溃疡或糜烂,有的斑块表面呈毛刺状或绒毛状,有的则在充血发红的“背景”中间杂有白色颗粒。患者常感觉有粗糙感、涩感。口腔白斑的危险之处在于其不痛、不痒、不溃破,患者往往很难察觉。由于其属于癌前病变,如果听之任之,由其发展,很有可能会癌变,癌变率为10%~30%。

以下患者具有较高的癌变倾向:①60岁以上老年患者。②不吸烟的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发生的口腔白斑,恶变的可能性大。③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癌变的可能性越大。④白斑位于舌缘、舌腹、口底及口角区者。⑤白斑表面粗糙,伴溃疡或糜烂者。⑥病理检查发现有上皮异常增生者。⑦有白色念珠菌感染者。⑧病变时间较长者。⑨有刺激痛或自发痛者。

口腔癌有哪些早期症状 黏膜色斑

正常口腔黏膜为粉红色,如果变成白色、褐色或黑色,意味着出现了问题。尤其是口腔黏膜白斑、红斑,被认为是口腔癌的癌前病变。如果口腔黏膜原有的白斑最近变得粗糙、增厚或出现硬节,更要高度警惕口腔癌。

吸烟诱发口腔白斑致癌

在临床上,口腔白斑常见于中年以上男性,好发于口内颊黏膜,其次为舌部,而上颚及牙龈黏膜也可发生。表现为一处或多处的白色斑块状病损。患者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可有不适感、粗糙感、木涩感、味觉减退、局部发硬,伴有溃疡时可有自发痛和刺激痛。

口腔白斑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而吸烟则是导致口腔白斑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吸烟对口腔黏膜可产生物理、化学刺激,引起口腔黏膜的病理性变化。吸烟时产生的高温对口腔黏膜有灼伤作用, 引起局部黏膜充血、水肿, 时间长久就会出现烫伤瘢痕, 造成局部黏膜过角化。同时纸烟和纸烟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焦油、二苯蒽等致癌物质,通过长期作用,发生癌变。

目前,口腔白斑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公认为癌前病变,其癌变率为7%~15%。而吸烟不仅会诱发口腔白斑,还会增加口腔白斑癌变的可能性。如果发现自己的口腔内生了白色的斑块,建议尽早去医院检查治疗。

相关推荐

为什么会出现口腔溃疡

1、颜色改变:正常的口腔黏膜是粉红色,如果变成白色、褐色或黑色,意味着黏膜表皮细胞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口腔黏膜变粗糙、变厚或呈硬结,出现口腔黏膜白斑、红斑,很可能已发生癌变。 2、溃疡不愈:口腔溃疡的病程一般不超过两周,如果烧灼感、疼痛等症状超过两周仍不见好,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因为,口腔癌常表现为溃疡的形式,四周边缘隆起,中央凹凸不平,并有坏死组织覆盖,疼痛明显。 3、疼痛明显:早期一般无痛或仅有局部异常摩擦感,溃破后疼痛明显,随着肿瘤进一步侵犯神经,可引发耳部和咽喉痛。 4、淋巴结肿大:口腔癌多向附近的

口腔溃疡如果不能治愈要怎么办

口腔溃疡如果不能治愈要怎么办 向烟酒、烫食等坏习惯“开刀” 最新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新发病的口腔颌面部肿瘤约有4.56万例。抵御口腔肿瘤需要向坏习惯“开刀”。 戒烟酒:烟中含有的亚硝酸可以造成口腔粘膜的损伤,致使正常口腔细胞变性。而喝酒精量高的烈酒,也会使口腔粘膜表面的防御系统受到破坏,致使粘膜被立即烧灼。 戒烫食:如果你对涮羊肉情有独钟,那么得留神了。食物吃得过烫,其实也留下了罹患口腔癌的隐患。烫食能使口腔粘膜充血,损伤粘膜造成溃疡,破坏了粘膜保护口腔的功能。 细探癌前病变“信号兵” 有些口腔颌面部疾

为什么得舌癌

一、长期嗜好烟酒:据美国一项资料表示,有烟酒嗜好的舌癌发病率为不吸烟也不饮酒的15倍之高。酒精与尼古丁可作为致癌物的溶剂,促使致癌物质进入舌粘膜,由此造成舌癌,须要引起重视。 二、长期异物刺激:舌癌与哪些因素有关?如果口腔受到牙齿的残根或残冠、锋利的牙尖、分歧适的假牙长期刺激的话,也会产生慢性炎症乃至癌变,导致舌癌的发生。 三、口腔卫生不良: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卫生不好的话,就给细菌或霉菌在口腔内孳生、生殖制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亚硝胺及其前体的形成,由此促成了舌癌的发生。因此,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口腔

简述口腔粘膜上的白色斑纹

口腔粘膜上的白色斑纹是口腔粘膜病的一类疾病表现。常见的口腔白色斑纹类疾病有:口腔白色角化病、口腔白斑、扁平苔癣等。 口腔白色角化病是一种浅表的灰白色损害,在一般情况下,可处于长期稳定少变的状态,当局部刺激因素减轻或去除后,这些病损也相应变薄或消失;其组织病理变化只是单纯性的程度不等的正角化或棘层肥厚。又有人称之为“局灶性角化病”、“口腔厚皮病”、“单纯性过角化”、“良性过角化”等。多见于口腔卫生不良的男性,并且有局部化学、机械的刺激因素,如残冠残根、错位牙、磨损牙、不良修复体刺激局部,嗜好烟、酒、醋、辣、

慢性唇炎会引发什么疾病

因舔唇、咬唇、唇膏使用不当或嗜烟酒烫食等慢性刺激引发的慢性唇炎也可能转变为口腔癌。专家指出,秋季干燥,市民绝不能小看口唇部的干燥、皲裂和脱屑,因为这些发痒灼痛、充血肿胀以及糜烂结痂的“小毛小病”,说不准就是癌变的初期征兆。 大多数口腔癌发现时,已是中晚期。而长期慢性刺激,比如:吸烟饮酒、喜食过热食物、嚼食槟榔、假牙不合适等而引起的糜烂、溃疡和增生,这些损伤病变后,如长久不愈,容易发展为口腔癌。目前公认的口腔癌前病变主要有赤斑、白斑、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等。而口腔扁平苔癣、盘状红斑狼疮、慢性唇炎等也有一定恶变倾

口腔鳞癌

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口腔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一)长期嗜好烟、酒 口腔癌患者大多有长期吸烟、饮酒史,而不吸烟又不饮酒者口腔癌少见。印度Trivandrum癌肿中心1982年治疗234例颊粘膜癌,其中98%有嚼烟叶及烟块史。世界上某些地区,如斯里兰卡、印度、缅甸、马来西亚等地的居民,有嚼槟榔或“那斯”的习惯。 咀嚼槟榔等混合物能引起口腔粘膜上皮基底细胞分裂活动增加,使口腔癌发病率上升。美国Keller资料显示吸烟不饮酒或酗酒不吸烟者口腔癌发病率分别是既不吸烟也不饮酒的2.43倍和2.33倍,而有烟、酒

口腔白斑不痛不痒 两年后癌变

如果你感到有粗糙感、涩感,但不痛、不痒、不溃破。仔细观察口腔内,还能发现乳白色隆起的斑块,表面粗糙或略粗糙,有的斑块表面呈毛刺状或绒毛状,有的则在充血发红的“背景”中间杂有白色颗粒。那么,这个就是“口腔白斑病”,它是一种癌前病变! 中年男子钱先生两年前无意中发现口腔内有一块白斑,因为既不痛也不痒,就没有在意。几天前这块白斑破溃出血,他吃了不少消炎药就是不见好,到医院一检查已经癌变,而且伴有淋巴结转移。其他有类似遭遇的是,一位70岁的大爷两个多月出现反复腹泻,每天五六次,也一直没有在意,直到出现大便带血,肛

早期口腔癌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颜色改变 正常的口腔黏膜是粉红色,如果变成白色、褐色或黑色,意味着黏膜表皮细胞发生了变化。兰州肿瘤医院专家介绍,尤其是口腔黏膜变粗糙、变厚或呈硬结,出现口腔黏膜白斑、红斑,很可能已发生癌变。 溃疡不愈 口腔溃疡的病程一般不超过两周,如果烧灼感、疼痛等症状超过两周仍不见好,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因为,口腔癌常表现为溃疡的形式,四周边缘隆起,中央凹凸不平,并有坏死组织覆盖,疼痛明显。 淋巴结肿大 口腔癌多向附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病灶很小,甚至症状还不明显,但颈部淋巴结却发现了转移的癌细胞。因此,颈部淋巴

口腔癌的病因

(一)长期嗜好烟。酒 口腔癌患者大多有长期吸烟。饮酒史。而不吸烟又不饮酒者口腔癌少见。印度Trivandrum癌肿中心1982年治疗234例颊粘膜癌。其中98%有嚼烟叶及烟块史。世界上某些地区。如斯里兰卡。印度。缅甸。马来西亚等地的居民。有嚼槟榔或“那斯”的习惯。 咀嚼槟榔等混合物能引起口腔粘膜上皮基底细胞分裂活动增加。使口腔癌发病率上升。美国Keller资料显示吸烟不饮酒或酗酒不吸烟者口腔癌发病率分别是既不吸烟也不饮酒的2.43倍和2.33倍。而有烟。酒嗜好者的发病率是不吸烟也不饮酒者的15.5倍。酒本

口腔癌癌前病变要警惕

“一般来说,口腔癌多发于男性,但近年来,女性患者发病率也有明显增加。”陈国钧介绍说,口腔癌早期症状可表现为口腔黏膜颜色变化、超过两周以上的溃疡、伴或不伴疼痛的肿块等。另外,舌头的运动和直觉障碍,牙齿松动,口腔感觉异常、麻木,张口受限等也是口腔癌的早期症状。一旦早期症状出现,就应及时就医。 此外,像黏膜红斑、黏膜白斑、黏膜下纤维化、疣状增生等都可能是口腔癌的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如长期不治疗,或刺激源一直存在,像残牙根、假牙等,这样的病变就有很高的可能性转变为口腔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