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瘫患者的心理调适
截瘫患者的心理调适
受伤之初,截瘫患者承受着巨大痛苦和折磨,多表现为痛苦呻吟、大哭大叫、焦虑不安、乱发脾气、精神萎靡等,此时患者不肯接受现实依然抱有好转的希望,也能积极的配合治疗。此时要好好把握,利用患者求治的欲望,一方面积极的采取治疗措施,以减轻伤残的程度;一方面在精神上给予安慰、体贴,生活上给予关怀、帮助,使患者感到温暖,缓解不良心理。
但随着治疗和卧床时间的延长,患者感觉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不能耐受疼痛,看不到明显的治疗效果,因而产生恐惧、焦虑、绝望、轻生的心理,开始不配合甚至拒绝治疗。此时要用爱和真诚去体谅患者的处境和心情,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告诉他们截瘫不等于失去一切,虽然截瘫已无法改变,但是我们还有健全的上肢和大脑,要勇敢的面对生活,鼓励和帮助他们积极进行康复锻炼,迎接一切新生活的挑战。
血管瘤患者心理调节是关键
一、平时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战胜心理压力的基础。
二、 当情绪低落或者不良情绪产生时,可向家人、朋友倾诉,适当发泄愤懑,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以自己的方式宣泄负面情绪。
三、血管瘤患者应把注意力从消极情绪上转移到其他方面去,是一种很有效的血管瘤心理治疗办法。比如幽默的笑话、轻松的音乐都能缓解情绪。
多数患者对于血管瘤这种疾病不了解,它不同于想普通的感冒发烧一样,有些症状反应就回去治疗,在社会上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还有许多的误区,比如血管瘤是恶性肿瘤吗?血管瘤会不会自然消退等 ,在此血管瘤专家呼吁人们要正确认识与对待血管瘤疾病。
更年期心理调适
有人说更年期是多事之秋,秋风秋雨愁煞人;也有人说更年期只要心理健康,就意味着黄金般的第二人生。
更年期妇女为什么会发生心理波动呢?
人的一生要经历两次性激素的波动,第一次波动,都会激起心理的浪花。第一次波动是性激素的"涨潮",它使人从童孩进入青春期,激荡起青春心理波溱,称为"青春期的心理反应";第二次波动是性激素的"退潮",它使人从壮年转入更年期,这时也会激起心理的波动,称为"更年期的心理反应"。
更年期的症状大都是主观感受,自我描述,时隐时现,时轻时重。妇女更年期症状也与心理状态,健康状况,性格特征,社会地位及忍受力等因素有关。不同职业的妇女,更年期的心理反应不尽相同。
更年期是人生的必然一站,宛如列车的一次转弯,发生点颠簸,不够平衡是不足为怪的,没有必要害怕,更年期出现的种种变化。只要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就能顺利地度过更年期,迎接人生的第二春天。
花开花谢自有期,新陈代谢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更年期的心理波动和身体症状都是暂时性的功能紊乱。大多数妇女更年期的症状可以自然缓解。只要注意心理调适,可以安然度过。那么,更年期妇女怎样进行心理调适?
第一,乐观开朗。
第二,情绪疏导。
第三,动静结合。
同时,对更年期的生理与心理导常反应,要及时就医,求得答案,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调整。否则,郁郁不乐,疑心重重,可能会削弱机体的抵抗力,影响身心健康。
预防面瘫有哪些有效方法
1、预防面瘫需要心理减压,面对来自工作、学习、社交、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时,面瘫患者需要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如:听音乐、倾诉、旅游、适当运动等,长期的压力容易造成面瘫的发生。
2、预防面瘫要有适当锻炼,在早晨、傍晚较凉爽的时候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一些适宜的体育项目,如:体操、散步、打太极拳、跳舞等,长期坚持下去,会使体质循环得到提高,对风寒的易感性和抗御能力也会大大增强。这些都是最主要的对于面瘫的预防方式,但是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面部的保暖。
3、预防面瘫和治疗面瘫期间都应该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充足,少看电视、少玩电脑,面瘫患者还需避免各种精神刺激和过度疲劳,以利疾病的康复,对于健康人,要避免单一的动作,多做运动预防面瘫。
截瘫的康复治疗
1、 营养治疗:制定合理食谱,加强营养以适应脊髓损伤(截瘫)康复训练的要求。
2、 中医康复:利用传统医学,进行针灸、按摩、电针、中药离子导入等手段促进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康复;另外针对合并症治疗,亦可广泛使用中药内服、外用。
3、 临床康复:用护理和药物等手段,预防各种合并症的发生,亦可进行一些治疗性临床处理,减轻症状,促进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功能恢复。
4、 康复工程:可以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来练习站立和步行,另外也可配备一些助行器等特殊工具,靠这些工具来补偿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功能的不足。
5、 心理治疗:针对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心理不同阶段(如否认、愤怒、抑郁等各个阶段)的改变制定出心理治疗计划,可以进行个别和集体、家庭、行为等多种方法。
6、 作业治疗:主要通过训练日常生活动作(如衣、食、住、行的基本技巧)、职业性劳动动作、工艺劳动(如编织等),使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在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
血管瘤患者心理调节是关键
一、平时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战胜心理压力的基础。
二、 当情绪低落或者不良情绪产生时,可向家人、朋友倾诉,适当发泄愤懑,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以自己的方式宣泄负面情绪。
三、血管瘤患者应把注意力从消极情绪上转移到其他方面去,是一种很有效的血管瘤心理治疗办法。比如幽默的笑话、轻松的音乐都能缓解情绪。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1、物理治疗:主要是改善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全身各个关节活动和残存肌力增强训练,以及平衡协调动作和体位交换及转移动作(如卧位到坐位、翻身、从床到轮椅、从轮椅到马桶等移动动作),以及理疗。
2、作业治疗:主要通过训练日常生活动作(如衣、食、住、行的基本技巧)、职业性劳动动作、工艺劳动(如编织等),使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在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
3、心理治疗:针对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心理不同阶段(如否认、愤怒、抑郁等各个阶段)的改变制定出心理治疗计划,可以进行个别和集体、家庭、行为等多种方法。
4、康复工程:可以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来练习站立和步行,另外也可配备一些助行器等特殊工具,靠这些工具来补偿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功能的不足。
5、临床康复:用护理和药物等手段,预防各种合并症的发生,亦可进行一些治疗性临床处理,减轻症状,促进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功能恢复。
6、中医康复:利用传统医学,进行针灸、按摩、电针、中药离子导入等手段促进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康复;另外针对合并症治疗,亦可广泛使用中药内服、外用。
7、营养治疗:制定合理食谱,加强营养以适应脊髓损伤(截瘫)康复训练的要求。
截瘫的康复
截瘫的康复众多患者极为关心的吧,下面小编就来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脊髓损伤是一种具有严重致残性的创伤,此病往往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或截瘫,由于不少人认为截瘫是不可逆的功能损伤而忽略早期康复,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据该院统计:1998~2003年的5年中,在此住院的300例截瘫患者中,入院前只有不到30%的患者在早期治疗中介入了康复,这些患者很少发生肺及泌尿系感染,他们中不少人很快度过了卧床期,能接受且正确使用轮椅,很快学会了生活自理的方法。而在未接受早期康复的截瘫患者中,有67%的患者产生过自杀念头,75%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肺及泌尿系感染,46%的患者出现过褥疮感染。褥疮、肺部感染、肺不张及泌尿系感染成为部分截瘫患者的死亡原因。
对截瘫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是临床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截瘫“早期”康复是指脊髓损伤发生后直到骨科视情况允许伤区脊柱适当负重的一段时间。早期康复应寓于早期治疗之中。就此,黑龙江省康复医院对截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推出了“一教育,二训练,三结合”的康复模式。
一教育,主要是心理康复教育。使患者及家属能正确对待疾病,让患者体会生活乐趣。
二训练,即必须重视呼吸训练、排尿训练。截瘫病人早期最常发生的是肺感染与肺不张,这是四肢瘫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康复医生每日要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康复护士每30分钟协助家属帮助病人翻身拍背,防止褥疮出现。对有咳嗽、咯痰症状的患者,给予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尿路感染也是截瘫患者早期死亡原因之一,排尿训练是针对患者排尿功能恢复的康复措施。他们为病人定时排尿,加强病人排尿意识训练,让病人尽量采用正常体位排尿
三结合,即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手段对截瘫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截瘫患者脊柱复位并稳定后即可对患者在床上采用中西医康复手段治疗。如脉冲电针、四肢按摩等。现代康复手段的理学治疗、作业治疗对瘫痪肢体进行被动活动,可以防止关节挛缩及肢体畸形的出现。同时他们鼓励患者采用斜床站立训练,以促进截瘫肢体的血管神经舒缩功能恢复。
脊髓损伤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为脊髓的恢复提供条件,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残存功能以代偿丧失的部分功能,帮助患者树立生活的勇气。
患者如何自我心理调适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如何自我心理调适
许多患有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或多或少都是有一定的心理担忧的,其实这是不必要的,对于治疗也是没有任何帮助的,患者一定要进行心理调适,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经常有一些尿频、尿急、尿痛、滴白、会阴疼痛、下腹不适、腰酸腿疼的青壮年患者前来就诊,在进行了规范的检查以后,往往会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这些患者一旦被确诊,总是会很痛心地说,我这么年轻,怎么会得这种病呢?部分患者会表现得很紧张、焦虑,甚至抑郁,个别患者因为辗转求医、屡治不效而自暴自弃,以致有一些极端行为,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实际上,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都与精神因素关系非常密切。慢性前列腺炎更是如此,焦虑和紧张的情绪,会使前列腺炎症状加重,缠绵难愈。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除了进行规范的治疗外,在精神调节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了解前列腺炎与生育之间的关联
很多人都把生育和性功能障碍等与前列腺炎联系在一起,以为患了前列腺炎将必然会导致阳痿、早泄、不育症。实际上,慢性前列腺炎是生殖系统相对独立的一个疾病,与性功能和生育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临床上确实有一些患者伴发性功能问题,原因可能与过度紧张、暗示等心理活动有很大关系。虽然精液的液体部分有大约30%来自于前列腺,但是临床上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前列腺炎会导致生育能力下降。
第二,要了解前列腺炎并不是只有自己会罹患
据统计,男性在其一生中的某个阶段,有过前列腺炎样症状者,占到一半以上。这么高的患病率,就诊率并不是特别高。多数人偶感局部不适,并没有到医院去找医生寻求帮助,也没有把这些症状放在心上,症状反而很快就消失了。相反,有些人到医院进行了慢性前列腺炎的确诊,由于心理素质等方面原因,也有时因为个别医生把这个病说得特别重,症状遂逐渐加重,以致到处求医、数年不愈。
第三,要了解前列腺炎的病程特点
性格敏感、感情丰富、对自己特别在意的男性,是慢性前列腺炎的易患人群。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治疗,多数患者症状会减轻或临床痊愈。但是,过一段时间以后症状可能又会复发。从这个角度讲,慢性前列腺炎就像一些类型的感冒一样,容易好,但是没有终身免疫,症状好了又发,发了有好,伴随数年甚至几十年。
中年女性心理调适
1、打开心理世界的大门。遇有不快之事,把内心的苦闷全部倒出来,是解除心理压抑感的妙方。
2、培养驾驭自己的自信。所谓驾驭自己的自信是指人对自己能否主宰自己布满自信。
3、有目的地放松自己。经过往户外散步、听听音乐、参加体育活动等方法,可能改变个人的生活节奏和习惯,做到调剂情绪的作用。
4、以理智战胜情感。俗语说:人之逆境十之,是说明挫折必不可免。但在挫折眼前,人应当对事物的理性熟习来操纵个人的情绪。
5、培养幽默感。幽默能使紧张的精神放梭,缓解被压抑的情绪,幸免刺激和干扰,摆脱窘困场面,消除身心的某些痛苦,调剂和维持心理健康。
6、勤于进取,不断学习。为了适应社会竞争的环境,迎接生活的种种挑战,必需不断学习、更新知识。
7、学会休闲,劳逸结合。有些中年妇女,发现工作使她们只剩下极少的时间,无暇与亲朋好友谈心交换,更没有时间调剂自己的生活。
截瘫患者如何治疗可以缓解肢体无力
截瘫患者如何治疗可以缓解肢体无力?任何疾病都是会出现症状的,而截瘫属于不易治疗的疾病,往往会出现肢体无力、肌肉萎缩以及无法自理的情况,对于患者来说,及时治疗很关键。如今,治疗截瘫的方法有很多,手术治疗、保守方法等等。那么,截瘫患者如何治疗可以缓解肢体无力?患者们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截瘫患者如何治疗可以缓解肢体无力?截瘫是由于外力或者是内因造成的脊髓损伤而致。截瘫主要变现下半身运动功能丧失,需要有效的治疗和训练才能让患者更好的截瘫康复。很多人得了截瘫不知道如何进行处理,造成了病情的加重。下面一起来了解吧。
1、康复训练:截瘫病人的锻炼原则是,能坐比躺着好,能站比坐着好,能走比站着好。注意功能恢复性锻炼,锻炼截瘫部位,也注意健肢的锻炼。锻炼可以促进截瘫部位的功能恢复,增强体能和体质,减少并发症,增加病截瘫患部位血循,有利于康复。
2、物理治疗:治疗截瘫主要是改善全身各个关节活动和残存肌力增强训练,以及平衡协调动作和体位交换及转移动作(如卧位到坐位、翻身、从床到轮椅、从轮椅到马桶等移动动作),以及理疗。
3、保守治疗:如果截瘫患者病情较轻,脊髓和神经有恢复的希望,最好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利用一些神经营养因子来实现神经功能的恢复,通过中西医治疗增强改善神经局部血液循环,来实现截瘫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4、中医康复治疗:利用传统医学,进行针灸、按摩、电针、中药离子导入等手段促进康复;另外针对合并症治疗截瘫,亦可广泛使用中药内服、外用。
患上了截瘫后,大家应该积极的进行治疗,否则截瘫将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大家千万不要忽视了截瘫的危害。希望大家对于“截瘫患者如何治疗可以缓解肢体无力”的内容有所了解,截瘫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患者们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症治疗。
心理调适见人脸红
步入社会,在人前易脸红的毛病不堪其苦。其实知道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也想改变自己,自如地与人交往,但就是做不到。有时同不太熟悉的人交谈,本来还好好的,突然心里“格登”一下,心跳加快,一股热血直往脸上冲,自己难堪不说,还叫别人莫名其妙,常常被别人笑话,致使与人交往时几乎成了惊弓之鸟,不敢与人交往。但又渴望与人交往,在的身体里常常经历着两个不同自我的战争:一个害羞、懦弱、缺乏自信,一个则强迫自己去改变自己。所以感到生活真是太沉重、太累了,这是患上了一种叫“赤面恐怖症”的心理疾病。
每个人在与自己不熟悉或比较重要的人交往时,都会出现一种紧张或激动感,并反射性地引起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从而使人的心跳加快,毛细血管扩张,即表现为脸红。这本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正常反应,随时间推移会习以为常。但由于你缺乏自信,因而特别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注意自己在别人面前的表现,以致对脸红特别在意。害怕别人会因此议论你,想自己不脸红,但又无法消除,见人脸红便成了你的心病。与人交往前你便担心自己会脸红,交往时更是认真体验自己有无脸红,时间一长,就在大脑的相应区域形成了兴奋点,只要你一进入与人交往的环境,就会出现脸上发热感和内心的焦虑不安,加上别人对此的议论或讥笑,更使你紧张不安,惧怕见人,从而形成赤面恐怖症。
赤面恐怖症是可以治疗的。首先你对脸红要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允许它出现和存在,不去抗拒、抑制或掩饰它,不为有脸红而焦虑和苦恼,从而消除对脸红的紧张和担心,打断由此而造成的恶性循环。
其次是要进行自信心方面的训练。人前容易脸红的人,多数对自己缺乏自信,具有自卑感,因而加强自信心的培养,克服自卑感,可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要改变只看到自己的短处,用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的思维方式,反过来经常想想自己有哪些长处或优势,以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从而逐渐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在改变对自己的看法的同时,再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也最能体现自己才能的活动中去,先寻找一件比较容易也很有把握完成的事情去做,一举成功后便会有一分喜悦,做完后再用同样的方法确定下一个目标。这样,每成功一次,便强化一次自信心,逐渐地自信心就会越来越强。
手指有长有短,人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自身的努力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把缺点、失败及别人的耻笑等看成是一种常事,当成完善自己的动力,对别人的评价和议论自己心中有主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为人言所左右或无所适从。
人会自卑,是因为他通过比较和自省,发现自己确有不如人处。而处事成功,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所以,一个人要想最终克服自卑心理,就必须在建立自信的同时正视自己的不足,通过多学、多干来充实知识,丰富经验,学会与人交往的方法与技巧。
此外,可通过心理训练来帮助克服。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把能引起你脸红的各种场面,按由轻到重依次列成表,分别抄到不同的卡片上,把最不令你脸红的场面放在最前面,把最令你脸红的放在最后面,卡片按顺序依次排列好。
第二步:进行松弛训练。方法为坐在一个舒服的座位上,有规律地深呼吸,让全身放松。进入松弛状态后,拿出上述系列卡片的第一张,想像上面的情景,想像得越逼真、越鲜明越好。
第三步:如果你觉得有点不安和脸红,就停下来莫再想像,做深呼吸使自己再度松弛下来。完全松弛后,重新想像刚才失败的情景。若不安和脸红再次发生,就再停止后放松,如此反复,直至卡片上的情景不会再使你不安和脸红为止。
第四步:按同样方法继续下一个更使你不安和脸红的场面(下一张卡片)。注意,每进入下一张卡片的想像,都要以你在想像上一张卡片时不再感到不安和脸红为标准,否则,不得进入下一个阶段。
第五步:当你想像最令你不安和脸红的场面也不感到脸红时,便可再按由轻至重的顺序进行现场锻炼,若在现场出现不安和脸红,亦同样让自己做深呼吸放松来对抗,直至不再脸红为止,又进入下一步的锻炼。
强迫症的心理调适
强迫症最主要的特点是存在强迫与反强迫的内心冲突,正是这种冲突造成了人们内心持久而强烈的痛苦,并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其强迫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强迫行为、强迫意向、强迫仪式动作等,强迫行为又分为强迫检查、强迫洗涤、强迫计数等。无论出现哪种形式的强迫,都会使人内心非常痛苦。
有人形象地用湖水来描述强迫症:正常人也会有心理波动,就像往湖中丢了一块石头,但一段时间后就能恢复平静。强迫症患者的心态却会不停动荡下去,比如觉得手很脏而不停洗手,难以自控。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强迫,如非要站在别人左边、走路必须踩格子、沙发歪了一定得摆正……英国球星贝克汉姆也披露自己患强迫症:他的衬衫必须按颜色挂好,冰箱里饮料的数目不成对就会扔掉一瓶保证对称。
临床上的强迫症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前者指脑海中反复出现某些想法,比如1加1为啥等于2而不是3,或者反复担心是否说错话,因而耗费大量精力,自己感觉很累。后者指重复出现一些动作,如觉得手脏而反复洗手、生怕门没锁好而反复检查等。
较轻的强迫行为是正常心理现象,如过于整洁,不能容忍书桌不整齐;仔细检查,不允许出现任何失误等。这些习惯可通过注意力转移或外界影响而中断,不伴有焦虑。但严重的强迫症患者会因无法摆脱症状而感到焦虑,或因影响他人而破坏人际关系。
是不是说只要有强迫思维或行为就是强迫症呢?要诊断强迫症,还要判断严重程度。比如总忍不住看手机的人,假如不影响工作和人际交往,没有强烈的痛苦感,就没问题;如果症状费时(每天1小时以上),或引起烦恼,损害社会功能,才构成强迫症。也不是所有构成诊断标准的患者都需要接受治疗,因为不少患者能够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或家人支持走出来。
一旦知道了强迫神经症产生的原因,人们就可以解决内心的痛苦。
一是提升认知能力,矫正错误认知。一位想控制洗手而没有控制住的人,如果认识到每天洗多少遍手与道德、法律、风俗等无关,无所谓每天洗多少遍手是对还是错,自然就没有了控制洗手的理由。由于认知改变了,人们就不会高度紧张了,也就不存在强迫与反强迫的矛盾冲突,内心的痛苦自然也就不复存在。
二是改变人格特征中的追求完美,允许自己在不完美中生存。在离家前反复检查门窗、水电开关而又不允许花费大量时间是追求完美与患得患失的矛盾,要想解决问题,必须放弃完美,想检查就不要怕花费时间,怕花时间就不要去检查。只有这样,内心的矛盾冲突与痛苦才能消失。
三是在认知和个性矫正的前提下,可以“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即,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不给自己设条条框框,不和自己较劲,如想洗手就洗手,想检查就检查。
四是进行专业的精神动力学治疗。
五是对于某些自觉性较差或意志力薄弱而使用心理调整但疗效不显著的人,也可以使用某些药物来帮助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