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推出候鸟式养老
养老机构推出候鸟式养老
候鸟式养生,好潮
昨日上午11时,一架从海南飞往广州的飞机徐徐降落在白云机场。
机上有一批白发苍苍的老人,这批老人是广州首批体验“旅游养生”养老模式的“候鸟”,在海南“窝巢”一段时间后,他们重回广州。
“海南天气好,空气好,对老年人很有好处。”近来,广州一家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发觉有不少入住的老人动了迁居海南的念头,便尝试号召一批“老人”到海南休闲度假,很快得到上千名老人的响应,通过身体方面等综合因素筛选,首批38名老人于5月26日登上南去海南的飞机,并于昨日平安返穗。他们平均年龄超过74岁,当中最大年龄的是89岁的夏明,他还为此行作了一首七言诗抒发愉悦心情。
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这家养老机构已联盟海南、昆明、哈尔滨、南京四地的大型养老机构,长期提供这样经济、安全的新潮养老方式来满足老人的需求。老年人可以通过办入住手册,自由选择入住养老院的时间与地区。他们希望,今后老年人养老,不再是单一的锁定一间养老院房间度余生,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一年四季在全国各地巡回养老。
随友去度假,好玩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老年人怕影响儿女们的工作和生活,不愿“居家养老”。于是,其中不少人选择住进养老院,同时他们也梦想能四处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和海南明媚的阳光一样!”今年76岁的容伯这样形容自己的心情。他退休前是老师,退了休无所事事,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在一处养老机构疗养了一段时间,每天有很多老人一起聊天、打牌及娱乐,不用猫在家里看电视,感觉精神好了很多。听到其他老人议论到椰树下、碧海边听着海浪声,欣赏夕阳红时,他羡慕不已。“现在上了年纪,有时间,有积蓄,应该好好享受人生。”经过反复了解,他觉得“旅游养生”这种方式最适合自己。在征得儿女的同意后,他报名“候鸟老人”体验了第一次“试飞”,也实现了自己有生之年坐一次飞机游海南的梦想。
谈起海南度假生活,老人们一脸幸福。70岁的尹伯最开心的是,此行与20年没有见面的老同事结伴同游同玩同乐。他们还相约等广州天气炎热起来,再结伴去北方城市避暑。
细算经济账,好抵
精明的徐姨算了一笔经济账,这次去海南白金海岸养生半个月,欣赏了海滨风光、参观了名胜景观,住的五星级宾馆,吃的是营养套餐,天天有保健医生跟踪。如果独自一人旅游的话,按同样的标准,再省至少也要花4000元以上。而和同住养老院的老人们结伴旅游,半个月旅程花费才2250元,相比同期养老院的入住费贵不了多少。
“花钱买开心,舒舒服服养养病,很划算!”徐姨说,这种新式的候鸟养老模式便于自己根据身体和经济状况选择入住养老院和外出旅行的时间,可谓划算又方便。
组织活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广州这家养老机构率先在全国推出“旅游养生”养老模式,很受新潮老人欢迎。他们说,其实“候鸟一族”早有先例,历代帝王冬天住暖阁,夏日则到山庄避暑。如今的“候鸟老人”,大都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好山好水好养老。
孤寡老人如何进养老院
孤寡老人如何进养老院?养老院是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组织。那么,你知道孤寡老人如何进养老院吗?下面小编将为你详细介绍。
孤寡老人如何进养老院?
养老院一般指敬老院。敬老院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组织,又称养老院。西方国家的养老院通常由地方政府或慈善机构主办,接收靠福利救济或低收入的老人。中国的敬老院是在农村实行“五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入住敬老院应符合以下条件
(1)无传染病、精神病,能适应集体生活的老人自愿且家属同意即可入住本养老院。
(2)有身份明确且具民事能力的经济担保人(指亲属、子女或单位负责人)。
(3)老人及担保人应熟悉服务合同、协议,履行其权利与义务。
(4)按规定缴纳相关费用。
2、入住敬老院流程
接待咨询引导参观确定入住意向进行入住前身体健康检查确定护理等级签订《养老服务合同》缴纳相关费用办理入住手续。
3、入院准备
(1)入住老年人需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近期免冠1寸照片2张、近期体检报告(二级甲等医院及以上),如有送养人(或费用支付人),送养人(或费用支付人)也应同时提供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
(2)医保卡及近期必需药品、生活必需品(洗刷用品、换洗衣物等)及相关辅助设施(轮椅、助行器等) (3)入住相关费用。
4、入院须知
(1)入住老年人或送养人应如实告知入住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因入住方未如实提供信息造成的一切损失均由入住方承担。
(2)入住老年人避免携带贵重物品及现金,如有遗失,责任自负。
(3)入住老年人或送养人应于每月25号-下月5号缴纳下月费用。
(4)入住老年人、家属及院外陪护人员(如有)须遵守本院各项规章制度。
(5)入住老年人因身体状况变化需要调整收费标准时,双方及时协商确定。
办理养老院应具备以下条件:
1、有固定的服务场所、必备的生活设施及室外活动场地;
2、符合国家消防安全和卫生防疫标准,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和《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
3、有与其服务内容和规模相适应的开办经费;
4、有完善的章程,机构的名称应符合登记机关的规定和要求;
5、有与开展服务相适应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医务人员应当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护理人员、工作人员应当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6、有与开展服务相适应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医务人员应当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护理人员、工作人员应当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7、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以孤儿、弃婴为服务对象的社会福利机构,必须与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共同举办。
敬老院入住的对象:
一般来讲,大多人都会对入住敬老院的概念很模糊,大家肯定都觉得只要是老人就行了,其实,这种说法完全是错误的。敬老院的对象都是自愿的进来的老人,强迫的都不会存在的。还有身体有病史的老人,敬老院也是不会收留的。毕竟,敬老院不是福利院。敬老院要做到敬爱老人爱护老人,它不仅要关心好老人们的日常生活,更要让老人们空闲时过的更好。
60岁以上老人有哪些优惠政策
1、政务服务优待。制定社会救助、保障政策时,对贫困、失能老年人应给予重点照顾。
对本市户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优先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残疾或失独老年人在拆迁安置中,可优先选择楼层。
有关部门在办理房屋权属关系变更、户口迁移等涉及老年人权益的重大事项时,应依法优先办理;可提供上门服务。
2、卫生保健优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优先对辖区内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建立健康档案。对辖区内65周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提供一次免费健康管理服务。
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按相关规定申请医保定点资质。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利用闲置资源开办养老机构。
大、中型医疗机构通过完善挂号、诊疗系统管理,对重病、失能老年人开设专用窗口或快速通道、提供导医服务等。
3、交通出行优待。车站等场所应设置老年人等候专座,遇客流高峰期,视情况设置老年人专用进出通道。有条件公交车站首末站应设置老年。
4、商业服务优待。有条件的商场、超市设立老年用品专柜及老年人休息专座。
商业饮食服务网点、日常生活用品经销单位,以及水、电、暖气、燃气、通讯、电信、邮政等服务行业和网点,要在醒目位置设置优待标识。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电话预约、免费上门等服务。
六种人必须做核酸检测
1、发热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和其他场所排查发热人员。
2、相关医务人员、一直从事流调工作和实验室检测的人员。
3、近三周购买过退烧药的发热人员及主动到医疗机构就诊的外地来、返庆人员。
4、从事外卖和快递工作人员、代驾、出租车、网约车司机、商超、餐饮、宾馆等机构的服务人员。
5、各类教育机构从业人员、公安司法监管场所、社会福利和养老机构、精神卫生机构等重点场所相关人员。
6、自觉有发热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人员。
精神病老人可住养老院吗
北京一律师指出,精神疾病患者只能在专业机构治疗康复。精神疾病与其他疾病不同,精神疾病患者需要在有专业人员和符合康复条件的医疗机构和康复机构治疗康复。
《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第17条明确规定,养老服务机构收住老年人应当要求其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和体检证明,不得接收传染病人和精神病患者。
而一些养老院,特别是民办养老院,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本身虽不具备接收精神疾病患者的条件,但仍违反有关规定,擅自接收精神疾病患者住养,这样不仅使养老院存在巨大的赔偿风险,还使精神疾病患者和养老院内其他老人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核酸检测做鼻子和喉咙有什么区别 哪些人需要做核酸检测
按照国家要求,目前需进行新冠核酸检测的人群有:
1、密切接触者;
2、境外入境人员;
3、发热门诊患者;
4、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
5、医疗机构工作人员;
6、口岸检疫及边防检查人员;
7、监所工作人员;
8、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工作人员;
9、其他自愿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人员。
对医疗机构急诊留观室、呼吸科住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每7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患者出院及其陪护人员结束1次陪护时,再进行1次核酸检测;对监所、养老儿童福利等机构全体工作人员及在押人员、服务对象进行全员每月1次定期核酸检测,对出现可疑症状的人员进行即时检测。
禽流感是怎么传染的 禽流感病因
候鸟式禽流感病毒的主要病因,每年都会有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候鸟迁徙,如果携带病毒的候鸟迁徙到新的环境,就可能把禽流感病毒传染给其他的物种或禽类,从而传染给人类,所以候鸟的迁徙是禽流感的主要病因。
显示黄码会被强制隔离吗
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如果黄码人员生活中没有接触过确诊人员、密接或者次密接人员,也没有去过中高风险地区,那么一般是不需要进行隔离的。
但是对于被赋予黄码的人员来说,会被限制出行,不能出人学校、托幼机构、体育场馆、养老机构、景区、商场、超市、影剧院、KTV、棋牌室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限制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不必要不要出行,实在需要外出的时候,要记住做好个人防护。
长期住养老院老人易患老年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也是如今老人的一种多发症状。尤其是长期住养老院的老人更是高发人群,下面给大家就这点详细说说,让大家有更多的认识。
长期住养老院老人易患抑郁症
近期,研究表明,长期住在护理院、养老院等养护机构的老年人中,44%的人患有抑郁症症状,其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都不理想。研究显示,有抑郁症症状的老年人在医疗、社会活动、身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都面临严重问题。
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这些抑郁症调查,这些老年人都长期居住在护理机构或养老院,有专人照顾饮食起居。对老人的统计调查发现,这些老年人中已有26%的人被确诊患有抑郁症,另有18%的人有持续愤怒、泪眼汪汪、反复焦虑等抑郁症症状。
研究显示,有抑郁症症状的老年人在医疗、社会活动、身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都面临严重问题。例如,相比没有抑郁症症状的老年人,他们更有可能表现出行为过火、与家庭成员或工作人员发生冲突、退出兴趣活动、睡眠紊乱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减弱等问题。
长期住养老院的老人由于养老院的特殊环境等因素影响,在社会活动、身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都面临一些问题,这久而久之就会让老人形成老年抑郁症,所以家人也应当积极关心老人,让老人避免抑郁症的发生。
养老院一床难求的启示
很多家庭都会选择将老人安排到老人院安度晚年,我国养老机构的床位至少缺300万张。北京一位市民介绍,为了让老人进一家比较好的养老院,从08年开始排队才能入住。政府的重视是一方面,探索多种养老渠道,解决好养老问题实质,才能保证社会的安定。
中国人口众多,养老问题也尤为严峻。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养老机构的建设,培养专业养护人员,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完善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建设,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健全完善养老保障体制。
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养老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它关乎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制约老年公寓发展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其他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是否也存在着发展障碍?石家庄即将和正在采取着怎样的措施来支持养老设施建设,提升养老服务硬件水平,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而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又该怎样来支持养老事业的发展?
因多方面原因,我国早已列入老龄化社会。由于养老保障制度的滞后,使得老有所养的问题日益严重。所以说,养老问题是关乎民生的大事。这就迫使政府应当加大重视加大投入,养老机构也要集思广益,或汲取国外的先进经验。随着社会竞争压力和老龄化空巢率加大,越来越多的老人将走进养老院。
一床难求问题成了不可回避事实。这就不得不提醒有关机构加快构思出台更科学有效的养老方式推行以房养老、搭伴养老,教育子女摒弃老旧观念,鼓励空巢老人再婚,把对老年人的关怀落到实处,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核酸检测只能管7天吗 六种人不适合做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是现在鉴别自身是否患有新冠病毒的重要方式,必要情况下是每个人都需要进行检测的,没有不适合进行的人群,反而核酸检测有必须要做的人群,具体如下:
1、发热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和其他场所排查发热人员。
2、相关医务人员、一直从事流调工作和实验室检测的人员。
3、近三周购买过退烧药的发热人员及主动到医疗机构就诊的外地来、返庆人员。
4、从事外卖和快递工作人员、代驾、出租车、网约车司机、商超、餐饮、宾馆等机构的服务人员。
5、各类教育机构从业人员、公安司法监管场所、社会福利和养老机构、精神卫生机构等重点场所相关人员。
6、自觉有发热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人员。
老年人患上痴呆要从细节上照顾他们
家庭看护要学点知识
痴呆又被称作家庭疾病,一旦家里出现痴呆老人,就意味着整个家庭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恐惧、无助、痛苦和挣扎。
痴呆老人由于认知能力逐渐衰退,导致生活能力也不断下降,从刚开始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到后需要全天候的照顾。照顾痴呆老人是慷慨而富有爱心的行动,但同时也是件十分繁重的任务。大量针对家庭照护者的研究和调查表明,承担居家照护的家庭成员比普通人要承受更为巨大的潜在健康风险。比如,身心健康问题的风险是别人的2倍,因精神问题服药的概率高2.5倍,觉得与家人朋友有隔阂,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都受到影响,更有可能遇到财务危机。因此,老人的家庭照护者也应该和痴呆老人一样,成为被全社会照顾和支持的对象。
虽然目前有90%的痴呆老人都居家生活,但由于中国少子老龄化、家庭空巢化的特点,家庭能够持续提供的护理资源是有限的。要做一个聪明的家庭照护者,很重要的方法是了解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比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服务、家政服务、养老社区、护理院等,这些都可以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帮助照护者。
为痴呆老人提供直接服务的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更高的职业素质和技能,以确保能够为痴呆老人提供高质量和安全的服务。无论家庭照护者选择社区日间照护还是养老机构,都要考量护理员或家政服务员是不是耐心细致,是不是善待老人。如果护理员或家政服务员接受过痴呆照护的培训好,如果没有学过,您就要分享您所掌握或摸索出来的有效照顾方法,以及老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好恶,让护理员能够更多地了解老人,提供更好的照顾。
照护者的耐心很重要
无论痴呆老人是居家生活还是入住养老机构,都需要以人为本的照护方法,要相信痴呆老人也能够体会生命的意义、舒适与乐趣。
虽然痴呆逐渐剥夺他们的认知能力,但是他们依然保留情感,保留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虽然在和老人讲话的时候他不一定能听明白,但他会从微笑、抚摸、温和的语音语调来感受到照护者的友好、尊重和体谅。这有助于和老人建立起和谐、信任的全新关系。
每个痴呆老人都有他们独特的人生经历,他们的能力、需要和喜好都有所不同,而且会随着病程发展而改变。因此家庭照护者或者养老服务机构的护理人员,要善于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和调整照护计划,提供细心的照顾。比如,在痴呆的中期阶段,老人的记忆丧失会变得更糟、更迷糊,这时需要用简单明了的句子和他讲话,而且每次只能安排他做一件事;和他讲话的时候,要保持耐心和镇静;遇到他不能理解的词,就指给他看;不要和他争吵,也不要和他讲理。